教育部拟对高考进行重大改革

教育部拟对高考进行重大改革

一、教育部酝酿对高考作重大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袁媛,刘海峰[1](2021)在《新高考改革的先导:江苏高考“08方案”的反思》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国八省市第三批以"3+1+2"科目改革为核心的高考综合改革的铺开,新高考改革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新高考改革表面上看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实际上刚刚退出历史舞台的江苏高考"08方案"已经作过先期探索,与新高考方案主体设计十分相似。江苏高考"08方案"用十余年实践累积起来的得失经验与教训,客观上为考察新高考的成效与问题提供了先期样本,成为此轮新高考改革的先导。新高考改革在江苏高考"08方案"基础上对"选择性"理念、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及成绩的多元表达等方面实现了传承与突破,并且在对江苏高考"08方案"的反思中得到重要启示:未来的新高考在思维上需慎对改革"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充分考虑制度设计的长效性与稳定性;在战略上需尊重社会文化基础、建立利益相关者"共治"机制以最大限度寻求"改革共识";在方略上需处理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不同地区之间、顶层设计与细节设计之间的"改革协同"关系;在情感上需要社会"包容以待",正视改革合理代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改革信心和发展改革能力。

何智红[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认为

郭梦琦[3](2021)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受史事发展进程和演变的基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实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更是占有重要的分量和地位。本文对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历史试题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探寻高考命题的特点,并进一步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出建议。本文首先结合新版《课程标准》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时空观念素养的六个考查指标,分别为“历史时空坐标的定位”“历史时空内涵的理解”“历史时空脉络的梳理”“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历史时空的纵横对比”以及“历史时空的综合论述”。再结合2017至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每一类指标具体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大历史观”以及呈现多样化情境这四个特点。此外,从2020年首次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卷中,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新变化在于更加注重对时空工具的使用,并且加大了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难度,这种变化也代表了今后高考历史命题新动向。最后,笔者基于试题特点和考查新动向的分析,从试题反观教学,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帮助。

徐东波[4](2021)在《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多源流理论在中外公共政策的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利用该理论分析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具有适切性。基于多源流框架,学生应试压力与高考录取公平等问题形成了新高考改革的问题源流,政策内外部参与者的辩论与探索形成了新高考改革的政策源流,舆论丛林下的国民情绪与顶层设计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新高考改革的政治源流。2014年"政治之窗"开启,"三流"汇聚产生耦合效应,新高考政策议程得以设置。基于对模型的修正,新高考改革的动力分为问题、政策、政治、外部环境四类因素。

赖秀龙,陈茜伊[5](2020)在《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韩国高考改革历程及启示》文中提出韩国高考内容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到国家统一入学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并行,再到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中考评记录相结合,进而再次回到试行国家大学入学资格考试,围绕政府、高校、高中学校3大因素以近乎排列组合的方式逐一进行了改革尝试。最终,通过综合权衡政府、高校、高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考查高中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构建起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韩国高考改革在合理确定评价内容、科学选用评价方式及充分发挥评价主体作用等方面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刘新国[6](2020)在《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回顾我国的外语教育规划过程,尽管以自上而下的规划路径为主导,但社会调查和征求民意也是其中重要的规划活动;同时,外语教育规划也激发国人对外语教育的复杂的情感。然而,当前的研究很少探讨外语教育政策应如何回应公众意见和感受,提高公众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公民的话语空间发生改变,公众意见表达异常活跃,社会舆情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舆情为研究视角,探索外语教育政策的回应性。高考英语是我国重大的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育规划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息息相关。本研究以高考英语的政策变迁为主线,并选取其中四个关键节点为经验案例,探究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关系。本研究分析认为,政策回应性受制于制度语境、外部环境和由公众意见与媒介话语构成的社会舆情。为探究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一般关系,本研究提出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高考英语舆情特征如何?(2)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关系如何?(3)舆情与政策回应性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在理论视角上,借鉴政治学、公共政策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的舆情-政策关系分析理论,以话语制度主义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视角审视高考外语政策变迁过程,构建出政策回应性的分析框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融合量化分析方法对三种来源数据进行分析:(1)政策文本、历史研究文献和智库研究报告;(2)慧科新闻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3)新浪微博,其中数据采用第三方爬虫软件采集获得。在研究路径上从总体和特定节点两个方面探究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论文共分七章。前三章阐述了研究现状和基础概念与理论,论文第四章从总体上考察了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制度文化语境。高考英语政策主要体现在科目地位、命题方式、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高考英语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稳定上升期、调整变化期和巩固发展期,政策的变化可视为对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社会舆情的积极回应。论文第五章分析了高考英语舆情的总体特征。本章从报纸媒体、社交媒体和学术期刊三种媒体描述高考英语舆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舆情主题和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表明,在高考英语政策调整变化时期,公众舆论对待英语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认可英语作为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工具性特征,另一方面要求弱化高考英语的科目地位、减少高考英语考试的社会功能比较强烈。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以来,社会舆论聚焦在一年两考和中外文化冲突方面,容易引发成社会热点事件。高考英语听力是最为频繁的高考突发性事件,地方政策回应方式不一,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回应的重点是加强考试管理,稳妥推进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接下来的论文第六章通过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的探究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尽管1999年以来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突出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但是公众舆论的焦点在科目分值、计分方式和考试方式上。1984年第一次高考改革后高考英语确立了和语文、数学同等的统考科目地位和分值权重,并在实际中得到强化。新世纪以来公众对英语热开始反思,弱化英语的呼声比较强烈,2006年江苏省通过对民意的积极回应和协商,首次降低了高考英语分值。2013年北京高考改革迎合社会舆论,提出降低高考英语分值的方案,但是公众意见中专业话语发挥了重要影响,维持了高考英语地位。2017年以来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虽然降低了高考英语听力事故的风险,但是测试技术的要求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成为“一年两考”的制约因素。论文第七章为启示和结论部分,将舆情的政策回应总结为四种模式,即主动咨询型、积极协商型、消极协商型和压力回应型,从三个方面提出回应性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可能路径,即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合理运用舆情调查、做好舆论环境建设。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基础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建构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的理论内涵,为外语教育规划探索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科学路径;其次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将质性探究与媒介框架分析和政策叙事相结合,拓展了质性研究的内涵;最后是本研究的应用创新,政策回应性为当前的高考改革和外语教育规划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7](2020)在《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进行课程改革,蒙古国课程改革不能孤立于世界课程改革之外。同样,化学课程也必须进行改革。蒙古国2013年的第十五次课程改革针对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论文共有四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文第三章主要梳理了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历史上本文研究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研究了从第一次课程改革到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梳理了每一个课程改革的特殊和矛盾为了更好的理解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要求,新思维、意义和价值。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中新思维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章蒙古国的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梳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第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存在主要问题,第二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存在主要问题。第三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存在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蒙古国第十四次蒙古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课程目标不明确。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第二,蒙古国中小学采用是俄罗斯中小学教材,课程内容不太合适蒙古国教育及学生发展。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学方法单一,第四方面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没有提展的评价。第二个方面第十四次中小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二是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一是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面,二是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主要研究了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泰勒课程理论。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的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研究:在课程目标上(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结合,在课程实施上适合每一个孩子,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课程的连续性,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形成,周期评价,详细评价,确保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相联系。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对蒙古国第十五次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的在化学课程目标上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于实践,在化学课程内容上积极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实现中学化学课本的趣味化全面化,在化学课程实施上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化学课程评价上提升对于化学课程评价的重视程度,严格制定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制度。第四部分为论文第七章。第七章主要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体现的新思维,主要体现为四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新思维—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三是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第二,课程内容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第三,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二是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三是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四是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第四,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本论文对中学化学课程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进行研讨,以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情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对中学化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陈远妹[8](2019)在《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初探 ——以四篇参赛教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家国情怀,顾名思义,由“家”与“国”构成,二者密不可分,也是构成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纽带。家国情怀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其相关的研究综述也是热度不减。家国情怀首先应该包括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本文侧重于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理论内容相对较少,结合当今社会不断强化的全球化趋势,立足于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等,进行本次论文的研究。随着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出,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去发现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所在贺州市教师技能大赛的四位老师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探究如何具体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最终立足于课堂实践,多角度分析如何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善于发现身边的历史,并用身边的历史去吸引学生研究、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命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贯穿家国情怀教育于无形之中。所以,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国家社会的需求都有重要作用,探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海峰[9](2019)在《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变迁与成就》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招生考试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阶段。高校招生考试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选拔了大量人才,维护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成就辉煌。

袁润龄[10](2019)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贵州省近十年高考语文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语文改革与高考改革政策的颁布,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更是确立了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试图以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以期探讨如何就现代文阅读进行阅读教学。本次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尽管贵州省一直以来都采用全国卷作为选拔试题,但在近十年的高考中贵州省采用了两套全国卷进行高考选拔,这有别于其他省市而独具贵州本省特色。本文分为三章,分别陈述如下:第一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及发掘,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目标及命题要求进行了梳理。从教学以及考试的角度出发,以宏观角度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探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课程目标以及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形成的命题依据。同时,立足试题,一一对近十年贵州省在高考语文科目中使用全国卷进行分析概述,详细并全面梳理近十年贵州在高考全国卷中使用的实际情况。第二章是对近十年贵州现代文高考阅读试题进行定量分析。本章节的研究以高考试题为立足点,将改革前与改革后的试题进行分析对比,从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以及篇幅入手,比较改革前后的试题就这四个方面产生的相应变革。汇总阅读试题中涉及的价值取向以及能力要求,阐述分析阅读试题的材料来源,探讨贵州省在近十年所使用的高考试题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第三章在探讨了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之后,回归到教学,提出对高中语文现代文相应性教学与训练的研究。本章首先从试卷出发,在宏观设计以及方法上探讨三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其次根据现代文阅读中的三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分析,着重发现并分析在教学中与考点重合的部分。最后针对三类文本的特征以及教学设计提出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适应性教学的一点启示和经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必考题型,也是高考中分值占比仅次于作文的版块,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此,针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研究无论是对高考还是高中课堂教学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三章的论述,以期得到就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一定针对的阅读教学建议。

二、教育部酝酿对高考作重大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部酝酿对高考作重大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新高考改革的先导:江苏高考“08方案”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高考“08方案”的探索
    (一)江苏高考“08方案”的设计依据及要点
    (二)江苏高考“08方案”的“得”与“失”
        第一,“选择性”理念的理性探索。
        第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创新。
        第三,成绩表达方式的多元拓展。
二、新高考改革对江苏高考“08方案”的传承与突破
    (一)传承并发展“选择性”理念
    (二)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表达方式
    (三)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
    (四)8省市新高考“3+1+2”模式的推进
三、江苏高考“08方案”对新高考改革的启示
    (一)新高考改革需要在思维上慎对“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二)新高考改革需要最大限度寻求“改革共识”
    (三)新高考改革需要在方略上形成“改革协同”
    (四)新高考改革在情感上需要社会“包容以待”

(3)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和考查维度
    第一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 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第二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
        一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点”
        二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线”
        三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面”
第二章 2017至2020 年全国卷(历史)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第一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整体概况
        一 试卷结构
        二 考查比重
    第二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一 考查指标统计
        二 试题分析
第三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特点及考查新变化
    第一节 考查特点
        一 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
        二 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 体现“大历史观”
        四 呈现多样化情境
    第二节 新高考历史卷的新变化
        一 试卷结构
        二 考查形式
        三 考查难度
第四章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研读课标和教材,重视历史时空观念
        一 依据《课程标准》,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二 合理利用教科书,切实做到“用教材教”
    第二节 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历史时空工具
        一 历史地图
        二 历史年表
        三 时间轴
    第三节 依托课堂教学,建构历史时空思维
        一 创设时空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二 设计与时空观念结合的问题链
    第四节 注重时空观念与其他素养的内在联系
        一 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
        二 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三 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
        四 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源流理论及其在本研究中的适切性
    (一)多源流理论及其广泛应用
    (二)多源流理论在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研究中的适切性
二、推动新高考改革的三大源流
    (一)问题源流
        1.高考指挥棒下学生不堪重负
        2.高考录取公平挑动社会神经
    (二)政策源流
        1.政策外部参与者观点交锋
        2.政策内部参与者积极尝试
    (三)政治源流
        1.舆论丛林下的国民情绪
        2.顶层设计下的全面深化改革
三、三大源流汇聚与政策之窗开启
四、新高考改革动力模型的修正与局限

(5)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韩国高考改革历程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韩国高校招生考试方式的改革尝试
    1.1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1.2 国家统一入学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并行
    1.3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中考评记录结合
    1.4 试行国家大学入学资格考试
    1.5 逐步确立综合评价的改革框架
2 韩国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1 综合处理政府、高校、高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2.1.1 政府:不断完善高考内容及其形式
        2.1.2 高校:维护招生自主权并不断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2.1.3 高中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
    2.2 统筹高中生学业成绩考查与综合素质评价
        2.2.1 学业成绩考查
        2.2.2 综合素质评价
3 韩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3.1 促进高考利益相关者耦合共生
    3.2 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
    3.3 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档案

(6)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政策和规划学科的兴起
        1.1.2 外语教育规划中的认同与冲突
        1.1.3 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与高考英语
        1.1.4 政务舆情回应的建设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舆情研究概况
        2.2.1 舆情的概念内涵
        2.2.2 基于引文空间分析的教育舆情研究概况
        2.2.3 高考舆情研究
        2.2.4 语言舆情研究
        2.2.5 英文文献中关于公众意见的研究
    2.3 舆情和政策的关系研究
        2.3.1 舆情与政策结果的关系
        2.3.2 舆情与政策过程的关系
    2.4 政策回应性研究
        2.4.1 政策回应性的理论研究
        2.4.2 教育政策回应性的相关研究
    2.5 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研究
        2.5.1 新制度主义理论
        2.5.2 话语制度主义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引言
    3.2 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3.2.1 关键概念定义
        3.2.2 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3.3 研究方法阐述
        3.3.1 质性研究路径
        3.3.2 研究方法
    3.4 数据采集和处理
        3.4.1 数据资源库
        3.4.2 媒体数据采集
        3.4.3 数据下载
        3.4.4 数据处理
    3.5 类目建构
    3.6 研究伦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考英语政策变迁及制度语境
    4.1 引言
    4.2 英语科目地位变化
        4.2.1 稳定上升时期(1978-2001 年)
        4.2.2 调整变化期(2002-2013)
        4.2.3 巩固发展期(2014-)
    4.3 高考英语命题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4.3.1 命题依据的变化
        4.3.2 高考英语统一和分省命题变化
        4.3.3 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政策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考英语舆情的总体特征
    5.1 引言
    5.2 舆情的报纸媒体特征
        5.2.1 时空特征
        5.2.2 媒体分布特征
        5.2.3 新闻主题框架分析
        5.2.4 报纸媒体舆情热点事件
    5.3 舆情的社交媒体特征
        5.3.1 北京高考改革热门微博
        5.3.2 浙江加权赋分事件热门微博
    5.4 舆情的学术期刊话语
        5.4.1 《人民教育》关于第一次高考改革大讨论
        5.4.2 《外国语》高考外语改革论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考英语舆情的政策回应
    6.1 引言
    6.2 第一次高考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6.2.1 改革前舆情
        6.2.2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6.2.3 政策回应性分析
        6.2.4 回应结果分析
    6.3 江苏新课程高考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6.3.1 改革背景
        6.3.2 舆情特征分析
        6.3.3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6.3.4 回应过程舆情话语特征
        6.3.5 政策回应性结果分析
    6.4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6.4.1 改革背景
        6.4.2 舆情特征分析
        6.4.3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6.4.4 回应过程舆情话语特征
        6.4.5 政策回应性结果分析
    6.5 高考突发事件性舆情和政策回应
        6.5.1 高考外语听力的政策回应性
        6.5.2 浙江高考英语加权赋分事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启示与结论
    7.1 引言
    7.2 高考英语舆情的政策回应模式
    7.3 回应性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路径
        7.3.1 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
        7.3.2 合理运用舆情调查
        7.3.3 发挥舆论环境建设的作用
    7.4 研究总结
    7.5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北京高考改革方案(2013)的热门微博
附录2 关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2013 年)的话语提炼

(7)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帮助蒙古国中学化学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二)研究者志趣所在
        (三)希望国外学者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有更多认识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
        (3)历史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程
        (二)化学课程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蒙古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自然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二、21世纪以来中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资源改革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四)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五)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
        (六)关于中学化学课程目标改革方面的研究
        (七)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验改革方面的研究
        (八)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施改革方面的研究
        (九)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
        (十)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趋向改革方面的研究
        (十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师改革方面的研究
第三章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历程
        第一阶段(从1921年到1940年)
        第二阶段(从1940年到1957年)
        第三阶段(从1958年到1975年)
        第四阶段(从1975年到1990年)
        第五阶段(从1990年到2003年)
        第六阶段(从2004年到2012年)
        第七阶段(从2013年至今)
第四章 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上的主要问题
        (1)政治与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2)课程目标包括太多能力,大部学生不能达到
        (3)没有将“过程与方法”落到实处
        (二)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上的主要问题
        (1)内容偏“难”,要求偏“高”,学生忽视大量的知识
        (2)关注到了课程结构的形态,具体学科的形式和内容
        (三)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上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2)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
        (四)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评价上存在主要问题
        没有进展的评价
    二、化学课程改革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化学课程目标上问题
        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化学课程内容上问题
        (1)内容偏 “难” ,要求偏 “高”
        (2)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
        (三)化学课程实施上问题
        (1)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
        (四)化学课程评价上问题
        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小结
第五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认知领域
        (二)情感领域
        (三)动作技能领域
    二、泰勒的课程理论
        (一)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2)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二)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1)“学习经验”一词的含义
        (三)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
        (1)“组织”是什么
        (四)如何评估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学习模式
        (2)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3)蒙古国基础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侧重
        (二)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第六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一)在课程目标上
        (1)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
        (2)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在课程内容上
        (1)学生学习科学探究
        (2)适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
    (三)在课程实施上
        (1)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
        (2)学习环境
        (3)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4)运用科学技术
        (5)提高课程的连续性
    (四)在课程评价上
        (1)新核心课程评价的类型和形式
        (2)拥有科学知识和理解
        (3)探索现象的必要性,热情和热情
第七章 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一、化学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
        (三)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
    二、化学课程内容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三、化学课程实施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一)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
        (二)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
        (三)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
        (四)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
    四、化学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
        (一)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
    小结
第八章 推进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蒙古国化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更多文化程度高的人愿意做化学教师
    二、加强蒙古国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蒙古国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增加蒙古国基础教育中学化学实验器材和设施配备,使学生机会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四、老师的专业发展
    五、具备专业的准备和高素质的教师特点
        (一)公平
        (二)准备
        (三)个人接触
        (四)创造力
        (五)宽恕的
        (六)尊重
        (七)归属感
    六、为中学生创造更多到化学工厂进行参加的机会,做相关的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初探 ——以四篇参赛教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创新之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主要创新之处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案例研究法
        (四)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第一章 人民版历史教材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分类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
    第二节 家庭伦理教育相关内容
    第三节 个人价值提升相关内容
    第四节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
        一、问卷调查与访谈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家国情怀教育案例一
    第一节 整体设计思路与学情分析
        一、整体设计思路
        二、学情分析
    第二节 教学过程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反思
第三章 2018年贺州市教师技能大赛案例对比分析——家国情怀教育案例二
    第一节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对比
        一、设计思路对比
        二、其他设计对比
    第二节 四节课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彰显对比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一、钻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教学
    第二节 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家国情怀内容的学习
        一、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引导学生关注家国情怀素养
    第三节 高考试题学习与学生“学”“考”结合
        一、分析高考试题中的相关考点
        二、引导学生自主命制考试题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变迁与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高校招生考试70年的变迁
新中国70年高校招生考试的成就
高考改革的建议

(10)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贵州省近十年高考语文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从教学到考试:贵州高考现代文阅读概述
    第一节 贵州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 贵州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依据
    第三节 近十年贵州使用全国卷情况概述
第二章 近十年贵州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定量分析
    第一节 阅读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及篇幅
    第二节 阅读试题的价值取向与能力要求
    第三节 阅读试题的材料来源
第三章 回归教学:高中语文现代文适应性教学与训练
    第一节 三大类文本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三类文本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第三节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适应性教学的启示和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教育部酝酿对高考作重大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高考改革的先导:江苏高考“08方案”的反思[J]. 袁媛,刘海峰. 大学教育科学, 2021(05)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自主权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D]. 何智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D]. 郭梦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新高考改革政策议程设置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J]. 徐东波. 教育与经济, 2021(01)
  • [5]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韩国高考改革历程及启示[J]. 赖秀龙,陈茜伊. 中国考试, 2020(06)
  • [6]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D]. 刘新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7]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D].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8]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初探 ——以四篇参赛教案为例[D]. 陈远妹.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9]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变迁与成就[J]. 刘海峰. 中国高等教育, 2019(20)
  • [10]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贵州省近十年高考语文卷[D]. 袁润龄.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教育部拟对高考进行重大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