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软管中的应用研究

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软管中的应用研究

一、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胶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孔德忠[1](2019)在《氯化聚乙烯橡胶配方设计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氯化聚乙烯(CPE)是一种新兴的高分子材料,本文结合CPE的材料自身的特性,从配方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近五年来CPE的硫化体系、填充补强体系、稳定防老体系和增塑体系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樊娜娜[2](2019)在《SBR/CM的并用及其在轿车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是一种新型特种橡胶,分子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氧老化、耐油性、耐臭氧及阻燃性,在电线电缆、胶管以及输送带等橡胶制品已得到广泛使用。而丁苯橡胶(SBR)由于具有耐磨性能优异,抗湿滑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轮胎、胶鞋等领域。本文以轿车胎胎面胶配方为研究对象,在保证胶料满足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需求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耐老化性能,将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部分代替丁苯橡胶(SBR)应用于轿车胎胎面胶配方中。主要研究了SBR与CM共混胶的相容性、硫化体系、补强填充体系对其力学性能以及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公式、DSC、DMA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SBR/CM共混胶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添加CM的用量小于20phr时,共混胶的相容性较好,添加CM的用量超过20phr后,共混胶的相容性变差。在SBR/CM共混比中,随着CM用量的增加,混炼胶的焦烧时间和工艺正硫化时间减少,最小转矩值增大,交联程度下降;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逐渐增大,100%定伸应力变化不大,回弹性能下降;硫化胶在0℃时的损耗因子逐渐增大,表明共混胶的抗湿滑性能变差;当CM添加量小于30phr时,硫化胶在60℃下的损耗因子变化不大,说明CM的加入使得共混胶的滚动阻力影响较小。研究了不同硫化体系对CM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硫化CM胶料,交联程度高,硫化速度快,拉伸强度也较好,但是撕裂强度不高。采用噻二唑/DCP并用硫化体系,胶料的撕裂强度提高。在SBR/CM共混胶中采用S/DCP/TAIC并用硫化体系,与单用硫黄硫化体系对比发现:焦烧时间短,硫化速度快,交联程度高,硫化胶的弹性好,耐磨性能优异。此外,将CM部分应用到轿车胎胎面胶配方中发现:添加10phr的CM时,SBR/CM共混胶的性能与原配方相比,共混胶的耐热老性能好,耐磨性能变化不大,拉伸强度及硬度逐渐增大,但是共混胶的回弹性能下降。0℃左右的损耗因子没有变化,说明了添加10phr的CM对胶料的抗湿滑性能没有影响;60℃左右的损耗因子升高了,但是幅度很小。添加到20phr时,共混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明显下降,定伸应力、硬度以及拉伸永久变形越来越大。采用不同牌号的炭黑填充SBR/CM共混胶,RPA数据表明:粒径越小、结构度越高的炭黑,在SBR/CM共混胶中形成的填料网络结构越完善,Payne效应越强。除了综合力学性能以外,还要考虑胶料应具备适当的焦烧时间,较低的门尼粘度,因此选取粒径较小,而且结构度较高的新工艺炭黑N234为最佳炭黑。还研究了炭黑N234的用量对SBR/C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数据表明,当炭黑N234的用量为50phr时,SBR/CM共混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性能较好,弹性与耐磨性能优异。在SBR/CM共混胶的疲劳温升实验中,生热较高,压缩永久变形率大。为了降低生热及压缩永久变形问题,采用了炭黑/白炭黑并用的复合填料,实验数据得出,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加,胶料的生热降低,压缩永久变形减小,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下降,弹性越来越好。当炭黑与白炭黑并用比为20/30时,胶料的抗湿滑性能较好。

刘路[3](2016)在《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在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的分子链,无双键并且含有极性很强的卤素,这种分子结构使CM具有良好的耐臭氧老化性、耐油性及耐热老化性能,并且与其它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CM在橡胶轮胎的气密层中的应用,通过在轮胎气密层胶中添加一定量的CM替代部分BIIR或NR,实现BIIR/CM二元共混和BIIR/NR/CM三元共混,并探索不同共混比对气密层综合各项性能的影响情况。本论文研究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1、实验确定了适合共混的CM型号,并研究了CM不同硫化体系对共混胶的影响。发现了要使BIIR/CM、BIIR/NR/CM能实现共硫化,共混胶中的橡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硫化体系硫化,且BUR与NR为硫磺硫化体系,CM为过氧化物硫化体系较合适。另外实验还得出噻二唑硫化体系能硫化BIIR,引起胶料的焦烧,不适用于BIIR/CM、BIIR/NR/CM共混的结论。2、实验探索了BIIR/CM二元共混胶的各项性能,发现当BIIR/CM=90/10、BIIR/CM=80/20时,共混胶的各项性能都能达到轮胎产品所需的基本技术指标。其中胶料的气密性远远达到要求,且胶料在进行了100℃老化72h后气体阻隔性能依旧不变,表现出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而胶料能在屈挠200万次后依旧没有出现裂口,表明其耐屈挠疲劳性特别优异。3、本论文还探究了不同比例的BIIR/NR/CM三元共混的情况。实验发现使用CM替代不同组分的BIIR和NR后,胶料的气密性有所改善,胶料的力学性能总体变化不明显,仍接近未添加CM的胶料的性能水平,添加CM后,有利于填料的分散,胶料依旧具有良好的耐屈挠疲劳性,并且BIIR/NR/CM共混,三者之间相容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BIIR/NR/CM三元共混胶应用于橡胶轮胎气密层是可行的。

张清阳[4](2016)在《NBR/EVM并用胶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NBR/EVM并用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改变配合剂的的种类和用量,考察了NBR/EVM硫化胶老化前后物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DCP、复合硫化体系和BIPB三种硫化体系下,随着NBR/EVM并用比的减小,硫化胶的耐老化性能逐渐变好,耐油性能随EVM800HV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好,而随EVM500HV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差;在NBR中并用适量EVM后其耐臭氧性能变好。随着硫化剂DCP、BIPB用量的增大,NBR/EVM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和定伸强度逐渐增大,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变好;在DCP/TAIC并用量为1.4/0.7时NBR/EVM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最好。防老剂MB用量为1.2份时,NBR/EVM硫化胶的耐老化性最佳;防老剂RD会抑制DCP的硫化作用,防老剂MB和防老剂RD并用时具有协同防护效应,防老剂MB/RD并用比为1.6/0.4和1.2/0.8时的耐老化性能最佳。四种填料的填充效果由好至坏顺序为:云母粉、硅微粉、粉煤灰、碳酸钙。四种增塑剂的增塑效果由好至坏的顺序为:TP95、TOTM、LNBR、DOP。随着CNTs用量的增大,NBR/EVM混炼胶的流动性变差,NBR/EVM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逐渐变好。NBR/EVM混炼胶的储能模量随CNTs用量增大而逐渐增大,且随应变增大而逐渐减小;NBR/EVM硫化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CNTs用量增大而逐渐增大。综合分析,在配合剂用量适当时,NBR/EVM并用胶可以用作汽车助力转向胶管的内外胶。

周国钧[5](2014)在《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在钢丝编织液压胶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NV5075)替代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用作钢丝编织液压胶管的胶料。试验表明,该共混物作为胶管内胶、中胶和外胶有许多优点,诸如耐臭氧老化优良、耐油性能提高、抗撕裂性能改善、门尼焦烧时间长(加工安全)、挤出性能好、表面光滑、不赶胶、挤出的内外管坯挺性好、挤出膨胀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等。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胶管成品的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3683—2011的要求。

邢祥菊[6](2013)在《含丙烯腈基团橡胶共混改性及性能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含丙烯腈基团橡胶(NBR、HNBR)与饱和分子链结构橡胶的共混改性,本课题采用HNBR与AEM共混改善HNBR的性能,并且得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共混配比以改善NBR的性能,以及NBR分别与HNBR、AEM、CM共混改善NBR的耐热性能,主要研究了共混比例、不同补强剂并用对共混胶料性能的影响。综合两种橡胶各方面的优秀特点,制备耐高温、耐低温、耐老化和力学性能优异的共混材料。研究表明:HNBR与AEM橡胶并用,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能够明显提高HNBR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改善HNBR的低温性能,随着AEM用量的增加,HNBR/AEM共混胶料的硫化速率降低,加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降低,耐热空气老化后性能提高,耐油性能降低;补强剂中并用甲基丙烯酸盐可以提高HNBR/AE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MgMA的效果较ZDMA好。与NBR相比,HNBR具有较高力学性能、耐高温老化性和耐臭氧性能,NBR与HNBR具有很好的相容性,NBR并用HNBR可以明显提高了NBR的力学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随着HNBR用量的增加,NBR/HNBR共混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拉断伸长率逐渐提高,热空气老化后性能变化率逐渐降低,压缩永久变形逐渐增加,臭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逐渐提高。NBR与AEM并用能明显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提高胶料的耐老化性能,但随着AEM用量的增加,NBR/AEM共混胶料的力学性能降低;HNBR/AEM(50/50)共混胶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NBR与HNBR/AEM(50/50)共混时的性能,并用HNBR/AEM(50/50)能明显提高NBR的耐高温老化性能和耐臭氧性能,随着并用胶HNBR/AEM(50/50)含量的增加,NBR/HNBR/AEM共混胶的加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先降低后增加,热空气老化后性能变化率降低,臭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增加。NBR与CM具有很好的相容性,NBR与CM并用明显改善NBR的耐高温老化性能和耐臭氧老化性能,随着CM用量的增加,NBR/CM共混胶的拉伸强度降低,撕裂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增加热空气老化后性能变化率降低,耐臭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提高;DMA分析表明并用CM后胶料的低温性能降低。TGA分析表明,NBR/CM(60/40)的主链降解温度低于NBR,但失重比例较少,因此耐高温性能仍较好。

胡进伟[7](2013)在《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CPE/POE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是由海南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机矿物填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一定的补强性,耐油性和零碳环保等特点而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选取CPE135A和POE8150并用胶为基体,首先研究了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其中的基本应用情况。将包括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内的几种常用填料添加到CPE/POE中,研究相应复合材料的各方面的性能,找出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自身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伴生物的胶料的正硫化时间较短为9.58min。拉伸强度为16.38MPa,与炭黑和白炭黑等补强性填料相当。在阻燃性能方面,热释放速率,烟释放速率比其他填料要小。但是,耐热氧老化性能和热降解性能方面较差。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CPE/POE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后发现,随着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用量的增加,胶料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延长,力学性能先上升后下降,阻燃效果增强,电绝缘性,老化性能等性能下降。在填充量为75phr时,综合性能最好,此时Tc10为2.18min,Tc90为13.41min,拉伸强度16.91MPa,撕裂强度35.60kN·m-1,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为2.74×1010Ω·cm和5.35×1010Ω。为了改善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与CPE/POE胶料的相容性,采用Si69,KH550,KH560,KH570,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改性剂对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进行原位改性。研究发现不同改性剂改善胶料的性能不同,Si69提高硫化胶耐热性能的效果较好,120℃老化后,拉伸强度保持率可以从33%提高到68%。KH570能降低填料的网络化效应,还可以提高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17.50MPa。综合来看KH570的改性效果最好。最后本文还探讨了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CPE/POE材料的电线电缆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使用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代替炭黑后力学性能可以基本保持不变,电学性能略有提高,热降解的起始分解温度提高,完全替代炭黑胶料的拉伸强度10.42MPa,撕裂强度30.32kN·m-1,最后的综合性能可以达到工厂要求。

鲁冰雪[8](2011)在《氯化聚乙烯橡胶与氯丁橡胶共混胶相容性及配合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氯化聚乙烯橡胶(CM)和氯丁橡胶(CR)是两种极性相当的橡胶,且大分子中均含有氯原子,两者共混在理论上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本文对CM/CR共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首先,采用多种表征方法讨论了体系的相容性及共混胶的力学性能:SEM测试表明两种橡胶共混后硫化胶表面无明显两相分离,相容性良好;IR红外光谱表明,共混胶基团吸收峰位置或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反应了两种橡胶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DSC测试结果显示,共混胶出现两个彼此靠近的Tg,且介于纯胶组分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说明共混组分有一定相容性。在并用硫化体系下,共混胶的力学性能随CM用量的增加,门尼粘度增大,强度减小,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提高。TG结果显示,CM降解分两步进行,而CR降解主要集中在320℃附近,饱和橡胶CM的加入虽然降低了初始降解温度,但却明显减小了低温阶段的失重速率,改善了共混胶耐热老化性能。然后,鉴于两胶硫化体系的差异,在CM/CR共混比例为70/30下,研究了TCHC、NA-22/S、TDD/NC、BIPB/ TAIC、TCY、DCP/TAIC、双-2,5/TAIC 7种与金属氧化物的并用硫化体系,7种并用硫化体系均能实现共混胶硫化,其中,TCHC并用硫化体系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油性,平衡溶胀法测试结果证明了该体系硫化胶交联密度最大;TCHC对两种橡胶均能实现硫化,用量5份为宜。采用RCAD软件中的均匀设计法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ZnO会加速释放HCl气体引起工艺问题,在体系中不推荐使用,而MgO作为吸酸剂和稳定剂,建议用量8份。最后,研究了共混胶的补强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用量的炭黑填充共混胶都表现Payne效应,炭黑用量越大、粒径越小,Payne效应越明显,耐油性能越好;粒径小的炭黑补强效果好,但不利于分散和加工。粒径大的炭黑,硫化延迟。综合考虑采用30份炭黑N550补强较好。白炭黑与炭黑并用总量一定(60phr)时,随白炭黑用量增加,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延长,力学性能下降;硫化胶热老化性能较好,白炭黑用量为10份时,耐油性能最好。纯炭黑填充胶Payne效应最大,10份白炭黑等量替换有助于填料分散,而后随之用量增加,Payne效应变大。

高新文[9](2009)在《橡胶型氯化聚乙烯与丁腈橡胶共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对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135B)与丁腈橡胶(NBR26)共混胶的相容性、配合体系、共混工艺及产品开发这一系列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研究了氯化聚乙烯和丁腈橡胶在不同共混比下的微观相容性和宏观相容性;在两相相容的基础上对CM/NBR共混胶的共硫化体系和补强填充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对CM/NBR加工工艺进行了探索;最后在前面基础性能的研究总结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手段进行了CM/NBR共混胶产品开发。现将实验结果简述如下:(1)通过对CM/NBR共混胶相容性研究发现,CM与NBR有很好的宏观和微观相容性,共混胶相态为两相连续结构。(2)对不同硫化体系活化能计算,发现DCP硫化体系在CM和NBR两相中有匹配的硫化速率。通过均匀设计法找出DCP和TAIC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53.5份和3.44.2份。并进一步研究了助交联剂对DCP共硫化CM/NBR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PDM、TCY和Zn(MMA)2用量分别为0.8、2.5、2.0、24份时共混胶有较好的综合性能。(3)对不同炭黑牌号和用量对CM/NBR共混胶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炭黑牌号和用量对CM/NBR共混胶的动态性能、加工性能、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炭黑N550为最佳牌号,炭黑用量为60份时性能最佳。(4)研究了树脂CRA-138M、7530E、S-105对CM/NBR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均能降低共混胶的门尼粘度,提高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当三种树脂的用量分别为68份、810份、57份时胶料有较好的综合性能。(5)对无机填料填充CM/NBR的研究表明,碳酸钙、高岭土、蒙脱土填充CM/NBR混炼胶的Payne效应依次增强,其中高岭土填充CM/NBR混炼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佳。(6)采用向CM母炼胶中加入NBR的加料顺序和温度为60℃,转速为80n/min的密炼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共混体系的均匀分散性。(7)CM和NBR的流变特性表明,CM的剪切粘度受剪切速率的影响较大,同时两者粘度的交叉点还受温度的影响。对CM/NBR共混胶毛细管流变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剪切率下,随着温度升高,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下降,挤出表面光滑。相同温度下共混胶料的挤出表面随着剪切速率增大粗糙程度增大。(8)在CM/NBR共混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开发了钢丝编织胶管内胶和汽车用气压制动胶管内外胶,其各项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并通过厂家试制。

陈之东[10](2007)在《氯化聚乙烯的配方优化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借助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和橡胶配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了氯化聚乙烯的结构、性能和应用。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不同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然后用传统基团贡献法和分子性能模拟软件对氯化聚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接下来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的结晶形态。选择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135B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炭黑和不同的浅色填料对CM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Si69改性白炭黑补强的CM进行了Si69变量的研究;分别使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和传统试验设计方法对CM的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硫脲硫化体系和噻二唑硫化体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对CM的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分别开发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缆配方、钢丝编织胶管配方和阻燃PVG输送带配方,并分别进行了产品试制。现将结果阐述如下:(1)随着聚乙烯氯化程度的提高,氯化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是逐渐提高的,相比传统基团贡献法,分子性能模拟软件模拟的氯化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更接近用DSC法测试的实际材料的玻璃化温度。(2)随着聚乙烯被氯化程度的提高,氯化聚乙烯的晶体被破坏的程度逐渐增加,逐渐由结构规整的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当氯含量达到35%时,结晶几乎被完全破坏,氯化聚乙烯的残余结晶度已经很小。(3)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胶料的拉伸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胶料的扯断伸长率是增大的,炭黑在胶料中的炭黑分散度是逐渐提高的;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胶料耐热空气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变化率是逐渐增大的,扯断伸长率变化率的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的。(4)白炭黑补强胶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DIN磨耗和体积电阻率都是最高的,但是胶料的硬度和门尼粘度也是最高的,而且胶料的耐老化性也最差,其它常用浅色填料中,轻质碳酸钙和滑石粉对CM胶料的性能较好。在白炭黑补强的胶料中加入Si69可以明显改善胶料的性能。(5)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当DCP与TAIC用量分别在4份和3份时,CM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加入PDM可以有效改善胶料的性能;硫脲硫化体系中,当硫黄用量为0.8份,NA-22用量为4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噻二唑硫化体系中,当TDD用量为3份,NC用量为3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6)使用CM开发的电缆料可以在获得优良的性能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获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使用CM开发的电缆料的硫化体系主要是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并用上PDM可以有效缩短胶料的硫化时间和提高胶料的撕裂强度,当DCP用量为3.5份,TAIC用量为3份,PDM用量为0.4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佳。(7)用氯化聚乙烯开发出的钢丝编织胶管外胶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经厂家试制,配方能够满足用户工艺性能的要求,在试制过程中工艺性能稳定,无较大波动。(8)使用氯化聚乙烯为主体材料生产的阻燃PVG带,能够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并且加工工艺性良好,降低了原来配方的成本,扩大了CM的应用领域。

二、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胶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胶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氯化聚乙烯橡胶配方设计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氯化聚乙烯配方的研究进展
    1.1 硫化体系
    1.2 补强填充体系
    1.3 稳定防老体系
    1.4 增塑体系
2 结束语

(2)SBR/CM的并用及其在轿车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丁苯橡胶(SBR)简介
        1.1.1 丁苯橡胶的概念
        1.1.2 丁苯橡胶的生产现状与发展
        1.1.3 丁苯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1.4 丁苯橡胶的应用
        1.1.5 丁苯橡胶的并用
    1.2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简介
        1.2.1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概念
        1.2.2 生产现状与发展
        1.2.3 结构与性能
        1.2.4 硫化体系
        1.2.5 补强填充体系
        1.2.6 增塑体系
        1.2.7 稳定体系
        1.2.8 加工性能
        1.2.9 CM的应用
    1.3 聚合物共混改性
        1.3.1 聚合物共混的现状与发展
        1.3.2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1.4 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及共硫化
        1.4.1 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
        1.4.2 聚合物共混的共硫化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SBR/CM共混胶相容性的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2.2.4 试样制备
        2.2.5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热力学相容性分析
        2.3.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3.3 硫化特性分析
        2.3.4 力学性能分析
        2.3.5 DMA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R/CM共混胶硫化体系的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分析与测试
    3.3 不同硫化体系对CM混炼胶的性能影响
        3.3.1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3.3.2 试样制备
        3.3.3 硫化特性分析
        3.3.4 力学性能分析
    3.4 噻二唑与过氧化物并用硫化体系对CM混炼胶的性能影响
        3.4.1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3.4.2 试样制备
        3.4.3 硫化特性分析
        3.4.4 力学性能分析
    3.5 不同硫化体系对SBR/CM共混胶的性能影响
        3.5.1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3.5.2 试样制备
        3.5.3 硫化特性分析
        3.5.4 力学性能分析
        3.5.5 DIN磨耗性能分析
        3.5.6 耐老化性能分析
        3.5.7 DMA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R/CM补强填充体系的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分析与测试
    4.3 炭黑牌号对SBR/CM共混胶的性能影响
        4.3.1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4.3.2 硫化特性分析
        4.3.3 混炼胶动态力学RPA分析
        4.3.4 硫化胶动态力学RPA分析
        4.3.5 力学性能分析
        4.3.6 回弹性能分析
        4.3.7 压缩疲劳性能分析
        4.3.8 DMA数据分析
    4.4 炭黑用量对SBR/CM共混胶的性能影响
        4.4.1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4.4.2 硫化特性分析
        4.4.3 混炼胶动态力学RPA分析
        4.4.4 硫化胶动态力学RPA分析
        4.4.5 力学性能分析
        4.4.6 回弹性能分析
        4.4.7 压缩疲劳性能分析
        4.4.8 DMA数据分析
    4.5 炭黑与白炭黑并用对SBR/CM共混胶的性能影响
        4.5.1 实验基本配方(质量份)
        4.5.2 硫化特性分析
        4.5.3 混炼胶动态力学RPA分析
        4.5.4 硫化胶动态力学RPA分析
        4.5.5 力学性能分析
        4.5.6 回弹性能分析
        4.5.7 压缩疲劳性能分析
        4.5.8 DMA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在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简介
        1.3.1 氯化聚乙烯的发展历史
        1.3.2 氯化聚乙烯的制备
        1.3.3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性状、结构与性能
    1.4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配合体系
        1.4.1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生胶体系
        1.4.2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硫化体系
        1.4.3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填充补强体系
        1.4.4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防老化体系
        1.4.5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增塑体系
    1.5 橡胶氯化聚乙烯的加工
    1.6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的应用情况
        1.6.1 CM在塑料方面的应用
        1.6.2 CM与橡胶的并用
        1.6.3 CM作为主体材料单独使用
        1.6.4 CM在涂料方面的使用
    1.7 我国橡胶氯化聚乙烯目前生产及发展现状
    1.8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配方
    2.4 实验方案
    2.5 实验工艺
        2.5.1 制备工艺
        2.5.2 硫化工艺
    2.6 性能测试
        2.6.1 门尼粘度
        2.6.2 硫化特性
        2.6.3 力学性能
        2.6.4 动态力学性能(RPA)
        2.6.5 老化性能
        2.6.6 耐屈挠疲劳性能
        2.6.7 气密性能测试
        2.6.8 微观相态的表征
        2.6.9 流变性能测试
        2.6.10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溴化丁基橡胶(BIIR)制备与性能
        3.1.1 BIIR硫化体系的确定
        3.1.2 BIIR增塑体系的选择
        3.1.3 BIIR配方及基本性能
    3.2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1 CM种类的选择
        3.2.2 CM硫化体系的选择
        3.2.3 硫磺硫化与过氧化物硫化的对比
        3.2.4 过氧化物、硫化剂TDD、硫化剂PT75三种硫化剂的对比
        3.2.5 硫化剂种类对胶料气密性的影响
    3.3 BIIR/CM二元共混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 硫化剂DCP对BIIR/CM二元共混胶的影响
        3.3.2 硫化剂PT75对BIIR/CM二元共混胶的影响
        3.3.3 BIIR/CM二元共混配方的确定
        3.3.3.1 BIIR/CM二元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3.3.3.2 CM与BIIR二元共混胶的物理性能
        3.3.3.3 CM与BIIR二元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3.3.3.4 BIIR/CM二元共混胶的流变特性
        3.3.4 BIIR/CM二元共混实验小结
    3.4 BIIR/NR/CM三元共混并用的实验研究
        3.4.1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4.2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气密性研究
        3.4.3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3.4.4 BIIR/NR/CM三元共混胶中填料的分散性
        3.4.5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相容性
        3.4.6 BIIR/NR/CM三元共混胶的实验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4)NBR/EVM并用胶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选题背景
        2.1 丁腈橡胶(NBR)
        2.2 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
    3 碳纳米管
        3.1 概述
        3.2 结构与特性
        3.3 应用
    4 橡胶的共混改性
        4.1 概述
        4.2 橡胶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4.3 聚合物的共混理论和共混方法
        4.4 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理论
        4.5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表征
        4.6 橡胶共混物的共交联
    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 原材料
    2 实验配方
    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 试样制备与工艺条件
        4.1 混炼
        4.2 硫化
    5 性能测试
        5.1 硫化特性测试
        5.2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5.3 平衡溶胀法测定两相交联密度
        5.4 基因贡献法测定三维溶解度参数
第三章 NBR/EVM并用比对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1 概述
    2 3M硫化体系下并用比对NBR/EVM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 DCP硫化体系下并用比对NBR/EVM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 复和硫化体系下并用比对NBR/EVM共混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 三种硫化体系对NBR/EVM800HV共混胶性能影响的对比
        5.1 实验方案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化体系及防护体系对NBR/EVM硫化胶交联密度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1 概述
    2 硫化剂DCP用量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结果与讨论
    3 硫化剂BIPB用量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4 防老剂MB的用量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结果与讨论
    5 防老剂MB/RD并用比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方案
        5.2 结果与讨论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纳米管用量对NBR/EVM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1 概述
    2 CNTs用量对NBR/EVM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结果与讨论
    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NBR/EVM并用胶的应用
    1 概述
    2 NBR/EVM并用比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结果与讨论
    3 硫化剂DCP/AIC并用比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4 填料种类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结果与讨论
    5 增塑剂种类对NBR/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方案
        5.2 结果与讨论
    6 CNTs用量对NBE/EV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6.1 实验方案
        6.2 结果与讨论
    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在钢丝编织液压胶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配方设计
    1.1 生胶
    1.2 硫化体系
    1.3 补强体系
    1.4 增塑体系
    1.5 防护体系
    1.6 粘合体系
2 配方优选及性能测试
3 胶管制造工艺
4 成品试验
5 结论

(6)含丙烯腈基团橡胶共混改性及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橡胶并用理论
        1.1.1 橡胶并用
        1.1.2 橡胶并用的相容性
        1.1.3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1.1.4 制备聚合物共混物的方法
    1.2 丁腈橡胶简介
        1.2.1 丁腈橡胶的分类
        1.2.2 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2.3 丁腈橡胶的配合体系
        1.2.4 NBR的共混改性
    1.3 氢化丁腈橡胶简介
        1.3.1 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1.3.2 氢化丁腈橡胶的分类与牌号
        1.3.3 氢化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3.4 氢化丁腈橡胶的的配合体系
        1.3.5 HNBR的共混改性
    1.4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
        1.4.1 AEM橡胶分类与牌号
        1.4.2 AEM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4.3 配合特性
        1.4.4 AEM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
    2.2 基本配方
    2.3 实验中所用仪器
    2.4 制样及工艺条件
        2.4.1 混炼
        2.4.2 硫化
    2.5 性能测试
        2.5.1 胶料硫化特性测试
        2.5.2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2.5.3 热空气老化性能测试
        2.5.4 耐臭氧老化性能测试
        2.5.5 耐油性能测试
        2.5.6 热失重分析(TG)
        2.5.7 动态力学分析(DMA)
        2.5.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5.9 力学法交联密度的测定
3 氢化丁腈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3.1 HNBR与AEM并用比例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3.1.1 HNBR/AEM共混胶基础配方
        3.1.2 HNBR/AE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3.1.3 HNBR/AEM共混胶料的力学性能
        3.1.4 HNBR/AEM共混胶料的耐老化性能
        3.1.5 HNBR/AEM共混胶料的耐油性能
        3.1.6 HNBR/AEM共混胶料的热失重分析
        3.1.7 HNBR/AEM共混胶料的扫描电镜分析
        3.1.8 HNBR/AEM共混胶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3.2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对HNBR/AEM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2.1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基本配方
        3.2.2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硫化特性
        3.2.3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力学性能
        3.2.4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耐老化性能
        3.2.5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胶料的耐油性能
        3.2.6 炭黑/白炭黑/甲基丙烯酸盐并用的动态力学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丁腈橡胶与氢化丁腈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4.1 NBR与NBR性能对比
        4.1.1 NBR与HNBR的基本配方
        4.1.2 NBR与HNBR的硫化特性和门尼粘度
        4.1.3 NBR与HNBR的常温力学性能
        4.1.4 NBR与HNBR的高温力学性能
        4.1.5 NBR与HNBR的耐热性能
        4.1.6 NBR与HNBR的耐油性能
        4.1.7 NBR与HNBR的加工性能分析(RPA)
    4.2 NBR/HNBR共混胶性能研究
        4.2.1 NBR/HNBR共混胶基础配方
        4.2.2 NBR/HNB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4.2.3 NBR/HNBR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4.2.4 NBR/HNBR共混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4.2.5 NBR/HNBR共混胶的热失重分析
        4.2.6 NBR/HNBR共混胶的扫描电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丁腈橡胶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5.1 NBR与AEM并用比例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5.1.1 NBR/AEM共混胶基础配方
        5.1.2 NBR/AE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5.1.3 NBR/AE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5.1.4 NBR/AEM共混胶的耐老化性能
        5.1.5 NBR/AEM共混胶的耐油性能
    5.2 NBR与HNBR/AEM(50/50)并用比例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5.2.1 NBR/HNBR/AEM共混胶基础配方
        5.2.2 NBR/HNBR/AE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5.2.3 NBR/HNBR/AE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5.2.4 NBR/HNBR/AEM共混胶的耐臭氧性能
        5.2.5 NBR/HNBR/AEM共混胶的扫描电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丁腈橡胶与氯化聚乙烯橡胶并用性能的研究
    6.1 NBR/CM共混胶的基础配方
    6.2 NBR/CM共混胶的硫化特性
    6.3 NBR/CM共混胶的力学性能
    6.4 NBR/CM共混胶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6.5 NBR/CM共混胶的热失重分析
    6.6 NBR/CM共混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6.7 NBR/CM共混胶的扫描电镜分析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CPE/POE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介绍
        1.1.1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组成
        1.1.2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性能
        1.1.3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应用
    1.2 氯化聚乙烯的概述
        1.2.1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2.2 氯化聚乙烯的应用
        1.2.3 氯化聚乙烯加工的配合体系
    1.3 POE 的介绍
        1.3.1 POE 的结构与性能
        1.3.2 POE 的交联
        1.3.3 POE 的补强
        1.3.4 POE 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常见填料对 CPE/POE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材料的测试表征方法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填料种类对 CPE/POE 并用胶硫化加工性能的影响
        2.3.2 填料种类对 CPE/POE 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2.3.3 填料种类对 CPE/POE 硫化胶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2.3.4 填料种类对 CPE/POE 硫化胶电学性能的影响
        2.3.5 填料种类对 CPE/POE 胶料动态粘弹性的影响
        2.3.6 填料种类对 CPE/POE 硫化胶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2.3.7 填料种类对 CPE/POE 硫化胶阻燃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材料的测试表征方法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并用胶硫化加工性能的影响
        3.3.2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3.3.3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硫化胶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3.3.4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硫化胶电学性能的影响
        3.3.5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胶料动态粘弹性的影响
        3.3.6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硫化胶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3.3.7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的用量对 CPE/POE 硫化胶阻燃性能的影响
        3.3.8 电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剂改性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对 CPE/POE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材料的测试表征方法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不同改性剂对 CPE/POE/伴生物胶料硫化加工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改性剂对 CPE/POE/伴生物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改性剂对 CPE/POE/伴生物硫化胶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3.4 不同改性剂对 CPE/POE/伴生物硫化胶电学性能的影响
        4.3.5 不同改性剂对 CPE/POE/伴生物硫化胶料动态粘弹性的影响
        4.3.6 不同改性剂对 CPE/POE/伴生物硫化胶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4.3.7 电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电线电缆胶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材料
        5.2.2 主要仪器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材料的测试表征方法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硫化加工性能
        5.3.2 物理机械性能
        5.3.3 耐热氧老化性能
        5.3.4 电学性能
        5.3.5 胶料动态粘弹性
        5.3.6 热降解性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氯化聚乙烯橡胶与氯丁橡胶共混胶相容性及配合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
        1.1 氯化聚乙烯概述
        1.2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
        1.3 氯化聚乙烯的性能
        1.4 氯化聚乙烯的配合体系
        1.4.1 硫化体系
        1.4.2 补强填充体系
        1.4.3 增塑体系
        1.4.4 防护体系
    2 氯丁橡胶
        2.1 氯丁橡胶概述
        2.2 氯丁橡胶的制造方法
        2.2.1 乙炔法
        2.2.2 丁二烯法
        2.3 氯丁橡胶的结构与分类
        2.3.1 氯丁橡胶的结构
        2.3.2 氯丁橡胶的分类
        2.4 氯丁橡胶的性能
        2.5 氯丁橡胶的配合体系
        2.5.1 硫化体系
        2.5.2 补强体系
        2.5.3 增塑体系
        2.5.4 防护体系
    3 聚合物共混改性研究
        3.1 聚合物共混概述
        3.2 聚合物共混的原则和意义
        3.2.1 聚合物共混的基本原则
        3.2.2 聚合物共混的意义
        3.3 聚合物共混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4 CM、CR共混研究状况
        3.4.1 CM 的共混研究进展
        3.4.2 CR的共混研究进展
        3.4.3 CM/CR共混研究状况
    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工作
        4.1 研究意义
        4.2 主要工作
第二章 CM/CR 共混胶相容性研究
    1 实验准备
        1.1 主要原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样制备
        1.4 测试表征
    2 不同共混比例 CM/CR共混胶性能及相容性表征研究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共混胶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2.2.2 共混胶的红外(IR)分析
        2.2.3 共混胶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2.4 共混胶物理性能分析
        2.2.5 共混胶的热失重(TG)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M/CR 共混胶硫化体系的研究
    1 实验准备
        1.1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样制备
        1.4 测试表征
    2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混炼胶门尼及硫化特性
        2.2.2 力学性能分析
        2.2.3 耐热老化性能与耐油性能分析
    3 不同并用硫化体系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硫化特性分析
        3.2.2 门尼特性及力学性能分析
        3.2.3 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分析
        3.2.4 硫化胶交联密度表征
    4 金属氧化物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门尼及硫化特性分析
        4.2.2 力学性能分析
        4.2.3 耐热老化性能及耐油性能
    5 TCHC硫化体系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5.1 TCHC对CR 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5.1.1 硫化特性分析
        5.1.2 物理性能分析
        5.2 实验方案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门尼及硫化特性分析
        5.3.2 力学性能分析
        5.3.3 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分析
        5.3.4 硫化胶交联密度表征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M/CR 共混胶补强体系的研究
    1 实验准备
        1.1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样制备
        1.4 测试表征
    2 炭黑品种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门尼及硫化特性分析
        2.2.2 炭黑分散性及力学性能分析
        2.2.3 动态力学性能(RPA)分析
        2.2.4 耐油性能分析
    3 炭黑用量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门尼及硫化特性分析
        3.2.2 炭黑分散性及力学性能分析
        3.2.3 动态力学性能(RPA)分析
        3.2.4 耐油性能分析
    4 炭黑-白炭黑并用补强体系研究
        4.1 实验方案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门尼粘度及硫化特性分析
        4.2.2 物理性能分析
        4.2.3 动态力学性能(RPA)分析
        4.2.4 耐油性能分析
    5 本章小结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橡胶型氯化聚乙烯与丁腈橡胶共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CM、NBR 的结构与性能
        1.1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2 丁腈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3 氯化聚乙烯与丁腈橡胶的性能比较
    2 聚合物共混改性
        2.1 聚合物共混的现状和进展
        2.2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和意义
        2.3 聚合物共混存在的问题
        2.4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
    3 CM/NBR 共混物的配合体系
        3.1 硫化体系
        3.2 补强填充体系
        3.3 软化体系
        3.4 CM 的稳定及老化防护体系
        3.5 CM 的配合禁忌
    4 CM/NBR 共混物的加工
        4.1 混炼
        4.2 挤出
        4.3 压延
        4.4 硫化
    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5.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CM/NBR 相容性研究
    1 实验准备
        1.1 主要原材料
        1.2 实验设备
        1.3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2 实验安排及结果分析
        2.1 实验方案
        2.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M/NBR 共混胶硫化体系的研究
    1 实验准备
        1.1 主要原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1.3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2 不同硫化体系的活化能计算
        2.1 实验方案
        2.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对CM/NBR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硫化特性分析
        3.3 力学性能
        3.4 老化与耐油性能
    4 助交联剂对过氧化物共硫化CM/NBR 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硫黄对过氧化物硫化CM/NBR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3 PDM 对DCP 硫化CM/NBR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4 TCY 对DCP 硫化CM/NBR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5 Zn(MMA)_2 对DCP 硫化CM/NBR 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5 硫黄与过氧化物并用硫化体系对CM/NBR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方案
        5.2 硫化特性和交联密度
        5.3 物理机械性能
        5.4 老化与耐油性能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M/NBR 补强填充体系的研究
    1 实验准备
        1.1 主要原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1.3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2 炭黑牌号对CM/NBR 共混胶影响
        2.1 实验方案
        2.2 硫化特性
        2.3 混炼胶动态力学RPA 分析
        2.4 硫化胶动态力学RPA 分析
        2.5 硫化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3 炭黑用量对CM/NBR 共混胶影响
        3.1 实验方案
        3.2 硫化特性
        3.3 混炼胶动态力学RPA 分析
        3.4 硫化胶动态力学RPA 分析
        3.5 硫化橡胶物理机械性能
    4 树脂对CM/NBR 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方案
        4.2 硫化特性
        4.3 物理机械性能
        4.4 树脂对共混橡胶老化性能的影响
    5 无机填料对CM/NBR 共混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硫化特性
        5.3 混炼胶动态力学RPA 分析
        5.4 硫化胶动态力学RPA 分析
        5.5 硫化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5.6 硫化胶的DIN 磨耗体积
    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M/NBR 共混工艺的研究及产品开发
    1 实验准备
        1.1 主要原材料
        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1.3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2 CM/NBR 共混工艺的研究
        2.1 加料顺序对CM/NBR 分散性的影响
        2.2 工艺参数对CM/NBR 分散性的影响
        2.3 毛细管流变仪测试
    3 产品开发
        3.1 钢丝编织胶管内胶的配方开发
        3.2 汽车用气压制动胶管内外胶的配方开发
    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氯化聚乙烯的配方优化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橡胶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
        1.1.1 橡胶配方设计的基本概念
        1.1.2 橡胶配方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1.3 橡胶配方设计的特点
        1.1.4 橡胶配方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1.2 橡胶配方设计与优化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2.1 单因素配方设计
        1.2.2 多因素配方设计
    1.3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3.1 高聚物结构
        1.3.2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
        1.3.3 高聚物性能
    1.4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配合体系
        1.4.1 CM的稳定及老化防护体系
        1.4.2 CM的硫化体系
        1.4.3 CM的补强填充体系
        1.4.4 CM的软化体系
        1.4.5 CM的阻燃体系
        1.4.6 CM的配合禁忌
        1.4.7 CM弹性体的加工
第二章 不同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性能分析
    2.1 实验准备
        2.1.1 主要原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性能测试
    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2.1 氯含量对氯化聚乙烯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及其预测
        2.2.2 氯含量对氯化聚乙烯结构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氯化聚乙烯的配合体系的研究
    3.1 填料对CM性能的影响
        3.1.1 试验准备
        3.1.2 炭黑品种对CM性能的影响
        3.1.3 浅色填料对CM性能的影响
        3.1.4 Si-69用量对过氧化物硫化白炭黑补强CM的影响
        3.1.5 Si69用量对硫脲硫化白炭黑补强CM的影响
    3.2 硫化体系的研究
        3.2.1 DCP-TAIC硫化
        3.2.2 硫脲硫化体系对CM135B性能的影响
        3.2.3 噻二唑体系对CM135B性能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氯化聚乙烯的应用
    4.1 电缆料的开发
        4.1.1 前言
        4.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4.1.3 一般不延燃电缆
        4.1.4 黑色矿用电缆
        4.1.5 彩色矿用电缆
        4.1.6 产品试制
        4.1.7 结论
    4.2 钢丝编织胶管
        4.2.1 前言
        4.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4.2.3 硫化工艺的探索
        4.2.4 硫化体系的研究
        4.2.5 补强填充体系的研究
        4.2.6 产品试制
        4.2.7 结论
    4.3 阻燃PVG带
        4.3.1 前言
        4.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4.3.3 补强填充体系的研究
        4.3.4 其它体系的调整
        4.3.5 产品试制
        4.3.6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胶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氯化聚乙烯橡胶配方设计研究进展[J]. 孔德忠. 塑料助剂, 2019(06)
  • [2]SBR/CM的并用及其在轿车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研究[D]. 樊娜娜.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3]橡胶型氯化聚乙烯在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研究[D]. 刘路.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4]NBR/EVM并用胶结构性能及应用的研究[D]. 张清阳.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5]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在钢丝编织液压胶管中的应用研究[J]. 周国钧. 世界橡胶工业, 2014(07)
  • [6]含丙烯腈基团橡胶共混改性及性能优化[D]. 邢祥菊. 青岛科技大学, 2013(07)
  • [7]绢云母/红柱石伴生物在CPE/POE中的应用研究[D]. 胡进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8]氯化聚乙烯橡胶与氯丁橡胶共混胶相容性及配合体系的研究[D]. 鲁冰雪.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9]橡胶型氯化聚乙烯与丁腈橡胶共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D]. 高新文. 青岛科技大学, 2009(10)
  • [10]氯化聚乙烯的配方优化及应用[D]. 陈之东. 青岛科技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CR/SBR/CPE共混物在钢丝编织软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