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

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

一、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朱翠萍,吕嘉欣[1](2021)在《南极治理:地缘政治博弈与国际制度合作》文中提出南极治理经历了从权力政治到国家中心主义制度合作,再到以南极为中心的制度合作变迁。南极地缘政治存在脆弱的自然生态与国家间安全互动、南极治理所需才能与周边国家影响力、地缘政治知识化进程与国家科学议程三组对立统一关系。南极治理和国际制度合作有如下发展态势:以最低和最高目标框定参与国行为限度,以信息共享与制度互动兼顾参与国的制度适应性和国家间行为趋同,以成员多层次准入平衡制度合作的代表性和国家履约能力,以设置程序屏障统筹消极保护与积极治理。中国应将南极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将自身发展嵌入南极治理,与各国合作互补、降本增效。

潘迎春,洪玲艳[2](2021)在《美国在外交中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利用——以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例》文中提出1957—1958年开展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是一次全球性的科技合作活动,各国搁置政治争议,进行科学研究合作,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在冷战环境下,美国也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学术性、国际性和政治中立的特点,通过国际地球物理年科技合作活动促进了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美国利用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为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有利环境,还通过国际地球物理年南极科研活动促成了对南极的国际共管。

吕嘉欣[3](2021)在《阿根廷南极政策:国际制度合作中的主权声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根廷于1959年成为《南极条约》原始缔约国,既保留了对主权的要求,又作为"关键支点"巩固南极国际制度。制度合作中暗藏诸多巩固主权声索国地位的伏笔。在后主权时代,阿根廷政府主动适应南极条约体系的机制约束,将南极利益嵌入国内政治,通过治理机构文职化实现与国际制度垂直互动,将科学活动仪式化以累积主权声索的碎片化依据,通过设施完善和人才培养行使属人和"准属地"管辖权,提议建立海洋保护区以期支配潜在"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与拉美国家互助合作应对南极"再安全化"可能。阿根廷南极政策对其国内政治和国际制度有效性产生双重影响。中国可在中阿双边互惠合作、国内南极政策法规完善和国际制度博弈三个层次获得启示。

张江河,张庆达[4](2021)在《对极地地缘政治走势的新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世界变局中,极地地缘政治博弈出现了新的走势。其表现是:由自然环境所致,南极呈现的是生存安全防护型地缘政治竞合走势;北极呈现的是开发进取型地缘政治竞合走势。由人文处境所致,南极各国地缘政策差异明显,主权与开发、国家与国际之间地缘政治博弈走势复杂多变;北极主权划分争议持续、域内域外互动频繁,竞合与零和博弈走势随利而动。由地理枢纽位置所致,在南极区域阿根廷和智利是地缘政治博弈的风浪口;在北极区域白令海峡、格陵兰岛和北极点等将是地缘政治点线面互动关系中的枢纽点。由资源开发所致,南极和北极地缘政治走势共同表现出道义与舆论融合化、人工智能与动物智能缀合化、法律与外交综合化、科技与军事耦合化的特点。

邓贝西,张侠[5](2021)在《南极事务“垄断”格局:形成、实证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某一特定机制中,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之间形成的利益集团能够使单一国家的制度性权力和话语优势得以提升和放大。在南极条约体系内也存在掌握优势地位和话语主动权的利益集团,即南极事务垄断集团。该集团由美国和历史上对南极提出过领土主张的7个国家构成,对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域资源持"封存"立场。南极事务"垄断"格局从垄断集团国家递交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工作文件的数量、划设保护区域的面积,以及实施视察的次数等实证分析中能够得以印证。本文将系统梳理《南极条约》签订以来在不同历史阶段南极事务"垄断"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垄断"现状展开实证分析,追踪垄断集团的权力来源,评估其对南极政治格局的影响,并结合当下南极政治形势探索性地提出中国在南极事务上避免政治孤立并提升影响力的可行路径。

刘明,张洁[6](2020)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南极合作:动因、实践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南极合作已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新增长点和新方向。拉美国家在地缘区位和特定领域中的优势以及在南极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吸引中国与其进行合作的主要动因。在战略意图上,中国力图通过合作提升在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摆脱南极中等国家身份;拉美国家则需要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发展自身,使其南极治理能力、南极科技水平与国家南极政策相匹配。中拉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环境保护、后勤保障、旅游等领域展开了务实合作,并努力健全合作机制、扩展深化合作领域。把南极打造成中拉合作的新疆域,提升南极合作在中拉关系中的战略性地位,将对"一带一路"倡议向拉美"南极国家"深度拓展大有裨益。

高云泽[7](2020)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现状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南极,是人类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科学研究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环境正遭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严峻挑战。位于西南极的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地区较大的无冰区,属气候变化显着、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选取菲尔德斯半岛为研究对象,评估半岛生态环境压力与状况,对于南极生态环境潜在风险评估和变化趋势预警,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全面定量评估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岛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借鉴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方案制定了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DASAR(驱动因子Drivers,人为活动Activities,状态变化State change,评估Assessment,响应Responses)评估方案。根据该评估方案,将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物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开展生态健康评估和累积性影响评估,定量解析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压力及现状。为明确各因素对半岛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小,本研究针对菲尔德斯半岛陆地103块0.25 km2区域开展累积性影响评估,结果显示,半岛陆地区域累积影响分数(Ic)范围为0~39.4,整体受影响水平较低。其中,累积性影响高(Ic>13.46)、中(9.76<Ic≤13.46)、低(Ic≤9.76)等级面积占比大约为1:1:3。高累积性影响区域(21.3%)主要位于半岛中部、东部及阿德雷岛区域,这些区域为人类主要活动区域和企鹅栖息地。气候变化(Ic=5.1)、有机污染物(Ic=2.6)及旅游业(Ic=0.7)影响最大。根据累积影响评估结果将菲尔德斯半岛分为9大区域开展生态健康评估,结果显示,半岛整体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其中,2个区域健康状况为“差”,累积性影响分数也较高。1个区域健康状况为“较差”,但此区域受累积性影响较低,主要由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南方巨鹱区域数量变化导致。生态健康评估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指标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除气候变化外,有机污染物对半岛生态环境具有最高累积性影响。本研究对半岛2013~2019年大气、土壤及湖泊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s)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展了三类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结果显示半岛SVOCs整体浓度水平较低,但存在特殊监测值高于低纬度地区浓度值的情况。大气中PAHs与PCBs随时间呈整体下降趋势,在湖泊、土壤介质中没有显着年际变化趋势。HBCDs在大气、湖泊中检出率较低。三类SVOCs源解析结果显示,本地源如站基柴油燃烧、溢油事故、建筑材料和垃圾释放等影响作用显着。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致癌风险增量评估标准,当暴露时间达一年,站基科研人员通过饮水及呼吸两种途径摄入SVOCs致癌风险远低于10-6,无致癌风险。在综合分析与评估下,本研究指出对于半岛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从站基废气和垃圾排放、应急事故处理、日常设施维护,以及旅游业管控方面严格着手,从而有效提升半岛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吴宁铂,马科斯·哈沃德[8](2020)在《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基于历史与现实利益的分析》文中提出从历史到现实,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进程始终与其南极国家利益的关联程度保持一致。20世纪前半叶,竭力巩固"南极主权"基础的澳大利亚对南极治理国际化反应冷淡。但南极局势因冷战日趋紧张复杂时,澳大利亚转而促成1959年《南极条约》的顺利缔结,以较少的代价继续维系其南极领土主张。在此之后,澳大利亚通过持续完善和发展南极条约体系并抵御其遭遇的外部挑战等手段,为本国南极利益提供现实保障并实现了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

吴楠[9](2019)在《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极由于其神秘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生物资源等,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以及开采生物资源等人类活动。频繁的人类活动势必会对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在法律上规制人类的南极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人们高端旅行最佳目的地选择之一的南极旅游活动渐渐兴起,与南极科考一样,南极旅游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赴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随着南极活动的发展,也给南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游客登陆南极乘坐的游船的燃油泄露,会污染南大洋的水域,以及游客遗留下的废弃物等污染物会对南极的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影响。而中国既作为《南极条约》缔约国又作为南极旅游较大客源国,都有义务及责任在保护南极环境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以南极旅游为例探讨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分析如何恰当的认识南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运用现存的国际多边条约以及相关会议文件规制环境保护问题,合理分析各个条约与相关会议文件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日益兴起的南极活动特别是旅游活动对南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然后论述现存的针对南极活动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的相关国际规则,通过对比与南极密切相关的几个典型国家对南极环境问题的立法,得出对中国立法带来的启示与意义,通过比较这些典型国家的立法,总结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最后结合本人所学以及目前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和环境保护议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件,以期梳理相关国际法律文件,直面在规制南极环境保护问题上遇到的障碍,展望南极环境保护法的前景,进而提出对于完善中国相关法律规制的建议。

刘欢欢[10](2019)在《从目的论视角看科普作品翻译 ——以《南极与北极》(节选)翻译为例》文中提出在世界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科普知识的渴求愈发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科普类读物被引入国内。这类读物不仅传递了相关科普知识,还培养了读者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因此,科普类文本的翻译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研究科普类文本翻译的实践报告,选材自美国戴恩·安德鲁斯·亨宁菲尔德(Diane Andrews Henningfeld)汇编的《南极和北极》(The North and 5outh Poles)引言及第一章部分内容。《南极和北极》(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介绍了南极和北极的生态、资源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权争端问题。本文将以科普类文本《南极与北极》(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的翻译为例,梳理具体翻译过程,探究翻译目的论在该类科普文本中的适用性及必要性。笔者从科普类文本的文本特点出发,分析了翻译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目的论的理论内涵,贯彻运用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结合具体案例,从词语翻译和句子翻译两方面总结出适用于科普类文本的翻译方法,如词语翻译时通常采用的直译加注法、意译和词性转换;句子翻译时通常选取的信息增补法、句子的拆分和重组以及语句顺序的调整,以此来吸引更多翻译学者关注,为提高科普类文本翻译质量做出贡献。

二、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南极治理:地缘政治博弈与国际制度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地缘政治与国际制度相关性的阐释
    1.1地缘政治与国际制度在学理上相互补充
    1.2地缘政治博弈与国际制度实践均因循辩证演化轨迹并互为掣肘
二、南极治理:从权力政治到制度合作
    2.1前制度主义阶段
    2.2国家中心的制度主义阶段
    2.3南极中心的制度主义阶段
三、南极地缘政治内在矛盾与国际制度发展
    3.1南极的地缘政治内在矛盾
    3.2南极治理制度化发展趋势
四、结语

(2)美国在外交中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利用——以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科学家提出
二、国际地球物理年与美国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计划
三、国际地球物理年与对南极的国际共管
四、结语

(3)阿根廷南极政策:国际制度合作中的主权声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南极国际制度与主权声索的逻辑关联
    (一)在“双焦点”下开发“条约内主权”
    (二)围绕科考站和科学人口的“准管辖权”
    (三)建构“荒野价值”和“保护区”理念
二、以制度合作促主权声索的阿根廷南极政策
    (一)南极治理机构文职化
    (二)科学活动的仪式化
    (三)设施完善和人才培养
    (四)提议建立海洋保护区
    (五)与拉美国家合作互助
三、阿根廷南极政策影响与对华政策启示
    (一)阿根廷南极政策的影响
        1.对阿根廷国内政治的影响
        2. 对南极制度有效性的影响
    (二)对华政策启示
        1.双边互惠合作启示
        2.南极政策制定启示
        3.国际制度博弈启示
结 语

(4)对极地地缘政治走势的新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极地自然环境所致地缘政治之走势
二、极地人文处境所致地缘政治之走势
三、极地战略枢纽所致地缘政治之走势
四、极地资源开发所致地缘政治之走势

(5)南极事务“垄断”格局:形成、实证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极事务垄断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1.1《南极条约》原始缔约国对南极事务的早期“垄断”
    1.2形成于《马德里议定书》之际的“7+1”南极事务垄断集团
    1.3南极事务“垄断”格局在21世纪的发展及趋势
二、南极事务“垄断”格局的实证分析
    2.1工作文件
    2.2议题主导
    2.3南极保护区划设
    2.4南极视察
三、南极事务垄断集团的权力来源及其对南极政治的影响
    3.1南极事务垄断集团的权力来源
        (1)垄断集团国家参与南极事务的历史遗产
        (2)美国国家权力的外溢
    3.2南极事务垄断集团的形成对南极政治的影响
        (1)南极条约体系内国家依据所属政治阵营和利益联盟“选边站位”
        (2)科学和知识的作用被不断弱化
        (3)南极与外部政治环境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四、中国在现有南极形势下避免政治边缘化与提升影响力的路径选择

(6)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南极合作:动因、实践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拉美国家在南极事务中的战略优势及其政策
二、中拉南极合作的动因和挑战分析
    2.1宏观战略层面
    2.2合作互补层面
    2.3《南极条约》体系层面
    2.4共同利益与关切层面
三、中拉南极合作的实践
    3.1科技合作:中拉南极合作的核心
    3.2后勤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中拉南极合作的重要支点
    3.3南极环境治理与旅游:中拉南极合作的新领域与新方向
    3.4合作机制建设:南极合作的长久保障
四、加强中拉南极合作的建议
五、结语

(7)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现状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名录
地理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引言
    1.1 前言
    1.2 气候变化与南极生态环境
    1.3 人类活动与南极生态环境
        1.3.1 科研站基活动
        1.3.2 南极旅游业
        1.3.3 商业捕捞
    1.4 南极生态环境相关保护政策
    1.5 本文的选题依据、目的及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评估方案
    2.1 前言
    2.2 DASAR评估方案
    2.3 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2.3.1 气候特征
        2.3.2 动植物现状
        2.3.3 科研站基情况
        2.3.4 旅游业
    2.4 影响因素分类
    小结
第三章 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评估
    3.1 前言
    3.2 技术方法
        3.2.1 累积性影响评估(Cumulative Impacts Assessment)
        3.2.2 生态健康评估(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EHA)
    3.3 累积性影响评估
        3.3.1 影响权重
        3.3.2 陆地生态系统累积性影响
    3.4 生态健康评估
        3.4.1 生态健康评估指标分类
        3.4.2 EQR_(bio)和CS_(chem)结果与分类
        3.4.3 区域生态健康状况
    小结
第四章 菲尔德斯半岛PAHs、PCBs与HBCDs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样品采集
        4.2.3 实验方法
        4.2.4 仪器分析方法
        4.2.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2.6 源解析方法
        4.2.7 健康风险评估
    4.3 浓度水平及年际变化
        4.3.1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4.3.2 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4.3.3 湖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4.4 污染物来源解析
        4.4.1 PAHs来源解析
        4.4.2 PCBs来源解析
        4.4.3 HBCDs来源解析
    4.5 健康风险评估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累计影响评估”专家咨询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8)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基于历史与现实利益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大利亚在“前南极条约时代”的南极活动
二、澳大利亚与南极条约的缔结
    2.1南极国际治理:从抵制到接受的转变
    2.2助推南极条约谈判顺利进行
三、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发展的影响
    3.1《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澳大利亚的全方位支持
    3.2《马德里议定书》制定中澳大利亚的改弦易辙
    3.3南极条约秘书处设立中澳大利亚的审时度势
四、澳大利亚应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外部挑战
    4.1马来西亚抛出“南极问题”
    4.2澳大利亚的针锋相对
五、南极条约体系:澳大利亚南极利益的现实保障
    5.1确保“领土”安全
    5.2落实海洋权益
    5.3提升国际地位
六、结语

(9)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学术意义
        1.1.2 实用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3 研究现状综述小结
    1.3 本文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创新之处
        1.3.2 拟解决的问题
2 南极环境保护必要性分析
    2.1 南极活动发展趋势
    2.2 南极活动所涉环境问题
        2.2.1 南极活动造成的环境损害
        2.2.2 南极活动带来的生态破坏
    2.3 南极环保必要性分析
3 南极相关环境保护国际规则
    3.1 《南极条约》体系中的环保条款
    3.2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涉及的环保内容
    3.3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3.4 其他相关立法
4 典型缔约国南极环境保护立法
    4.1 澳大利亚关于南极环境保护的立法
    4.2 英国关于南极环境保护的立法
    4.3 智利关于南极环境保护的立法
    4.4 典型国家相关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5 中国关于南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制
    5.1 中国涉及南极环境保护的现行立法
        5.1.1 《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
        5.1.2 《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5.2 中国有关南极环境保护的法律实践
    5.3 中国现行南极环境保护立法之不足
6 对南极环境保护我国立法之建议
    6.1 扩大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
    6.2 设立专门的南极事务管理机构
    6.3 制定专门的南极活动与环境保护法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从目的论视角看科普作品翻译 ——以《南极与北极》(节选)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报告目的
    1.2 报告意义
    1.3 报告结构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翻译项目描述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简介
    2.3 项目目的
    2.4 项目意义
第三章 翻译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相关翻译理论分析
        3.1.2 文本分析
        3.1.3 专有名词的统
    3.2 译中操作
    3.3 译后审校
        3.3.1 翻译初稿修改难点
        3.3.2 审校、润色及定稿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词语的翻译方法
        4.1.1 直译加注法
        4.1.2 意译
        4.1.3 词性转换
    4.2 句子的翻译方法
        4.2.1 信息增补
        4.2.2 句子的拆分与重组
        4.2.3 语句顺序的调整
第五章 翻译总结
    5.1 翻译心得
        5.1.1 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5.1.2 译者素养
    5.2 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极治理:地缘政治博弈与国际制度合作[J]. 朱翠萍,吕嘉欣. 太平洋学报, 2021(12)
  • [2]美国在外交中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利用——以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例[J]. 潘迎春,洪玲艳.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1(09)
  • [3]阿根廷南极政策:国际制度合作中的主权声索[J]. 吕嘉欣.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1(05)
  • [4]对极地地缘政治走势的新探析[J]. 张江河,张庆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05)
  • [5]南极事务“垄断”格局:形成、实证与对策[J]. 邓贝西,张侠. 太平洋学报, 2021(07)
  • [6]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南极合作:动因、实践及对策[J]. 刘明,张洁. 太平洋学报, 2020(11)
  • [7]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现状评估[D]. 高云泽.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 [8]澳大利亚对南极条约体系的影响:基于历史与现实利益的分析[J]. 吴宁铂,马科斯·哈沃德. 太平洋学报, 2020(03)
  • [9]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研究[D]. 吴楠. 重庆大学, 2019(01)
  • [10]从目的论视角看科普作品翻译 ——以《南极与北极》(节选)翻译为例[D]. 刘欢欢.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智利的国家南极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