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热情的来源

论教师热情的来源

一、漫谈教师积极性的源泉(论文文献综述)

卢秀峰[1](2021)在《胡一川与广州美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基于1953年至1962年的改革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广州美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在目标定位、教学体系、师资队伍、评价方法等方面凸显办学特色,自成立之初不断改革与发展,其形成的历史脉络可为当下更好地认识与理解广州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而早期建立与发展的十年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院长、总支书记的胡一川贡献很大。

刘婷婷[2](2021)在《初中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 ——以淄博市Z学校初一某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谢玉梅[3](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萌[4](2020)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把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说、读、写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此确立了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口语交际教学也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发展。但在教学实践调查中发现,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实施存在着诸如形式单一、“书面”本位等问题,未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本论文立足于教学现状,以实际调查为依据,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是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问题概述,总结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含义,探寻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依据调查情况,分析、归纳出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学意识、组织形式、任务偏向、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内容,主要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及问题,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实施对策研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开发多样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改善“书面”本位的任务偏向、建立全面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之一,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十分必要。本课题是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次探索性研究,以期对一线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黄栗[5](2020)在《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目前保留土家民俗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人长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体系,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惯例。然而当前湘西地区的土家民俗文化现状令人担忧:传统土家村落呈“空心化”和“分散化”日益严重,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土家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作用。面对眼下的生存困局,如何找出切实有效的文化保护措施,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寻找到新的机遇正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此,本文选择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切入,探讨教育是如何在湘西土家地区多个“文化场”中建构起特有的传承机制,通过教育来构建不同“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机制。进一步思考了教育对于土家民俗文化在当前传承起到何种关键作用,通过运用技术资源,运用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民俗文化传承走出现实泥淖。第一章“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当前现状作研究概述,内容包括介绍土家族在湖南省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当地土家族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考据。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多次的实地走访考察,并与多位当地土家文化学者进行交流之后,重新梳理了湘西土家民俗的文化起源。另外,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角度,在已有基础上建立湘西土家民俗文化研究框架,试图将土家民俗按照“物质生产民俗”“节庆仪式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关系民俗”进行分类。第二章“‘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内容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家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研究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并分析家庭教育模式特点。对于土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问题而言,“家庭场”中的教育内涵机制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论文中试图明晰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家庭的文化空间里遵循着怎样的特殊规律,为制定土家民俗文化保护措施提供了哪些富有价值的参考。第三章“‘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家庭场”教育的逐渐退场导致文化传承陷入危机之后,当地中小学校部门构成的“学校场”开始了新的传承接力。本章以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情况为研究主线,一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校如何帮助民俗文化向下传承,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实际来提出应对策略。第四章“‘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从中小学校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湘西地区的学校教育搭建起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新的思路。本章主要以分析土家民俗文化作为打造湘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如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又将如何能够让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朝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推进,为民俗文化传承赋予更多的新生动力,成为了实现文化长久保护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五章“‘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主要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传承教育具有哪些重要优势。作为文化教育的“第四系统”,从社交媒体平台到移动自媒体技术再到VR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传播正在打破文化传承在各个不同的“教育场”间的边界,让土家民俗文化进入到了更大、更自由、更包容的教育空间里。因此,“媒介场”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土家民俗文化新的传承教育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能否拥有更多可能性。第六章“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本章试图将文化传承教育的“家庭场”“学校场”“职训场”“媒介场”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当中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教育场”之间如何形成集体合力,包括制定文化教育目标、建构文化教育体系、思考文化教育路径,以此来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系进行全局统整,让文化传承教育能够走向全民化、终生化学习教育方向。论文以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价值规律、传承机制和教育发展问题。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互联网传播等多个面向展示了土家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和教育逻辑,贯穿了“家庭场——学校场——职教场——媒介场”的整体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王江波[6](2020)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本选题正是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而产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指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带来的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促进的影响、效果及能力。该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和理论视野,对于加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以下简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改进的需要、立德树人的高校之本守正创新的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具体来说,本研究聚焦于从研究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迫切需要到探究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挖掘古今中外相关思想资源;再研究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而剖析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作用发挥机制,再结合现实对其现状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优化作用发挥的策略。归结起来,本研究集中于以下几大问题的探讨。第一,挖掘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借鉴。从国家核心竞争力、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立德树人发挥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为切入点,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中外思想资源。“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基础”“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文化价值因素、心理与精神因素、态度因素、民族性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显性影响是重要的西方思想资源。第二,厘清了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在对立德树人、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要素、地位的分析基础上,进而把握“时代新人”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实践主体。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两者的内在关系则表现为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筑于形成国家开放战略中相互渗透,共建于互为对方营造环境中相互协调,共构于实现人全面发展目标中相互支撑。第三,剖析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及其作用发挥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等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方向机制,以教育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为连接机制,以把方向、协调各方等为内容的党的领导为保证机制,以人的利益、使命、理想为导向的个人发展动力机制等则是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发挥机制。第四,分析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现状及优化路径。根据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排名和总结立德树人的表现,构建了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指标体系。用显示性指标概括分析了两者常年的整体状况,用解释性指标详细分析了两者近年的具体状况,得出需要继续重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论。最后从加深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全方位认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等维度探讨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优化路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弥补了立德树人促进国家发展缺少实证研究的短板,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统计(共计21年),并与国际数据进行结合,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李光[7](2019)在《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牡丹江市两所小学为调查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法为基本论证方法,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调查和对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思想研究,找出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与小学美术教育的契合点,以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为当下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释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丰子恺先生艺术教育思想内涵及实践意义;第三部分,通过问卷法调查、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牡丹江市两所小学进行调查,梳理得出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第五部分,以丰子恺先生的“美术教师素质观”“保护童心”“艺术生活化”“心为主,技为从”艺术教育思想为指导,解决当下小学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总体不高;教师本位,儿童美术教育成人化;美术教育只局限在课堂,缺少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偏重技法传授忽视人格和审美的培养等。

罗丰[8](2018)在《论教师的生命自觉何以可能》文中研究说明关于教师发展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关于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目前教育界对这方面的讨论比较少,从个体生命的本质和特有属性以及从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上来分析,教师是否具备走向生命自觉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向生命自觉与教师走向幸福生活、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之间有何种(?)系,这都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个体生命自觉意识要求教师清晰地把握人生的发展动向,(?)要教师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判断教师自不自觉的根本就(?)’主动不主动’的因素,从教师的职业和生命发展历程来看,教师向生命自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在每一阶段都有相对的参考标和需要达到的水平。本研究依据部分优秀中小学教师的作品,并参已有的相关研究对教师生命自觉维度的划分,将其划分为教师理解坚守使命感、教师自主规划专业生涯发展,教师在人生实践中生成育智慧三个维度。然而,一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则揭示出教师的命发展存在一些不自觉的现状,阻碍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因素包括师自身因素和教师的外在因素。本研究立足于影响教师走向生命自的因素主要是其内部因素,基于此而做出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的教师有走向生命自觉的假设,因而对阻碍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因素全部入教师自身因素上来谈。基于对阻碍教师生命自觉的因素分析,教师走向生命自觉应该加重视教师发展的常识,论文从综合的常识的角度对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路径进行分析,分别从思考、学习、实践三方面来提出相关方法。学习方面关乎学习态度、学什么、怎么学,思考方面涉及到思人生之意义、思职业之于人生的价值以及思个体之于社会的价值,实践方面表现在融自主参与于实践之中、融个性参与于实践之中以及融创造生成于实践之中。

张玲[9](2018)在《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主要围绕“听、说、读、写”,其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既关乎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关系到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因此在语文学界读写结合的提法由来已久,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往往会忽略两者的关联,从而失去一条能有效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有效捷径。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写人叙事类散文在苏教版教材中占较大比重,在考场作文中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且从阅读难度和写作难度上来说较符合目前普高的水平,因此,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为一线教师进行散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概观,着重研究写人叙事散文文体特征;第二部分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调查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第三部分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具体阐述了读写结合内容的确定,策略的实施和实施应具备的条件,从学生到教师,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落实,对读写结合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实践。

朱文[10](2017)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文中认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代治疆的经验教训,洞察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际,充分估计新疆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六十多年来,兵团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职责,铸剑为犁,垦荒屯田,创造了人进沙退、戈壁变绿洲、荒野变花园的人间奇迹,开创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同时,兵团在解放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进程中,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边防和扞卫祖国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业已成为稳疆建疆兴疆、安边固疆的战略核心力量。兵团在开创屯垦戍边事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兵团文化。兵团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特殊的使命下、特殊的组织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是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兵团的具体体现,更是兵团人的精神家园和思想灵魂。而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体现的是兵团文化的先进性,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兵团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对人民的热爱与奉献。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挖掘兵团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载体资源、方法资源和环境资源;有利于开发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时代价值,发挥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对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塑造人们优秀品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兵团屯垦戍边综合能力,加快兵团、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首先从理论入手分析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其次,以历史为起点,研究兵团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阐述两者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关系。承接上述内容,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含义、种类、特征、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现实出发,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以兵团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研究,形成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整的研究体系,建构系统化的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内容,引导人们全面、深入的认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加快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德铸造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为兵团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和道德保障。通过以上内容的呈现,系统地分析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本文研究存在以下创新点:第一,研究内容的创新。首先,合理界定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其次,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兵团文化为着眼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视角考察、研究兵团文化,突破了以往仅局限于从历史、文化、兵团自身建设等视域对兵团文化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梳理和分析,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兵团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疆、兵团的具体体现,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深入挖掘。二是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它是兵团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导。

二、漫谈教师积极性的源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谈教师积极性的源泉(论文提纲范文)

(1)胡一川与广州美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基于1953年至1962年的改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体系在改革进程中确立
    (一)教学部门的调整
    (二)教学计划的优化
    (三)教学模式的形成
三、师资队伍素养增强与创作教学评价方法完善
四、胡一川引领广州美术学院在实践探索中开创特色发展道路

(4)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概念
        1.口语交际
        2.口语交际教学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2.促进语文教学良好发展
        3.适应社会改革发展要求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归纳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调查
        1.师生问卷调查情况
        2.教师访谈情况调查
    (二)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归纳
        1.教学意识较为薄弱
        2.组织形式相对单一
        3.“书面”本位的任务偏向
        4.教学反思存在不足
三、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对策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口语交际教学意识
        1.依据课程标准树立教学意识
        2.利用教材主题树立教学意识
    (二)开发多样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1.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口语交际积累
        2.利用语言类节目活化口语交际教学
        3.利用课堂朗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改善“书面”本位的任务偏向
        1.训练学生适应话语情境的能力
        2.提高学生思维转换口语的速度
        3.加强学生口语与书面相互转化
    (四)建立全面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体系
        1.教师反思自觉化
        2.学生反思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审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当前现状
        (二)探索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教育机制
        (三)挖掘土家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优势
    二、研究目的
        (一)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哪些不同“教育场”中发生
        (二)分析各“教育场”如何形成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方式
        (三)推动“教育场”之间寻求合作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四、概念厘清
        (一)文化
        (二)民俗文化
        (三)传承教育
    五、文献综述
        (一)梳理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已有论着
        (二)分析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三)研究小结
    六、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文献分析法
    七、研究创新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视角
    八、研究难点
第一章 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
    一、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文化现状考察
        (一)区域分布总览
        (二)族源、族称考据
        (三)族群分布调查
    二、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构成解析
        (一)土家民俗中的物质生产描述
        (二)土家民俗中的节庆仪式内涵
        (三)土家民俗中的人生礼仪价值
        (四)土家民俗中的社会关系建立
    小结
第二章 “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信念·场域·秩序: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功能
        (一)“信念”建构下的家庭文化空间
        (二)“场域”空间下的家庭权力分配
        (三)“秩序”规训下的家庭契约形态
    二、模仿·想象·认知: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方式
        (一)“身体影像”中的模仿学习教育
        (二)“游戏经验”中的行为感知教育
        (三)“集体认知”中的自我养成教育
    三、现实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一)“差异性”思维:家庭文化价值认同式微
        (二)“市场化”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迅速消失
        (三)“打工潮”现状:家庭代际传承脱节严重
    小结
第三章 “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学生的需求: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一)民族身份的认同程度
        (二)文化接触的信息途径
        (三)学校教学的课程侧重
        (四)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
    二、学校的探求: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思路
        (一)阶段式教学:不同学校的目标任务与总体布局规划
        (二)系统化教学:土家民俗文化的教学设计与培养方向
    三、改革与创新: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突破
        (一)尝试课堂教改,鼓励教学创新
        (二)开发校本教材,鼓励设计创新
        (三)建设校园数据库,鼓励技术创新
    四、短板与不足: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
        (一)经费不够,课程教改难以推进
        (二)学时不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定位不够,教材内容缺乏新意
        (四)奖励不够,个人评价缺乏标准
    小结
第四章 “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职业化生存:探讨民俗文化职业教育价值功能
        (一)拉动民俗文化产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二)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彰显职业教育功能
    二、精准化推进:实践民俗文化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一)扩大传统工艺职教规模,增强企业人才综合实力
        (二)发挥职业部门社教功能,加大职业群体培训力度
        (三)扶持文化竞技专业项目,培养民族体育项目人才
    三、困难与瓶颈:反思民俗文化职业教育面临问题
        (一)培训效果不明显:专业培训推动难度大
        (二)招生人数不增加:职业院校办学难度大
        (三)产品销售不乐观:企业商品外销难度大
    小结
第五章 “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技术的偏向:媒介属性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文化传输的偏向:价值输出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三)感官效果的偏向:情绪体验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新媒体1.0:社交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更新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微博、微信平台运营情况
        (二)裂变式推广:社交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
        (三)有序化改进:社交媒体传承教育的分析思考和建议
    三、新媒体2.0:自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升级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运营情况
        (二)以“抖音APP”为例:短视频自媒体技术优势分析
    四、新媒体3.0:VR技术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思考
        (一)创新设想:VR虚拟现实技术属性
        (二)创新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设计
        (三)创新优势:VR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小结
第六章 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价值目标
        (一)在人的发展中追求文化烙印的葆有
        (二)在和谐社会中突显文化标识的自信
        (三)在未来发展中探照文化教育的方向
    二、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结构体系
        (一)“家、校、职、媒”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二)各个“场”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协调机制
    三、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路径策略
        (一)“家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二)“学校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三)“职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四)“媒介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一)外文译着
        (二)中文论着
        (三)工具书类
    二、论文类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三、政策文件,研究报告
附录
    附录一:实地走访考察报告
    附录二:各地区、各部门实地考察访谈问题汇总
    附录三:湘西地区中小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汇总
    附录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课教案
    附录五:《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申报
    附录六:湘西州土家地区实地考察走访实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6)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溯源
    2.1 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论述
        2.1.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论断
        2.1.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重要论断
        2.1.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重要论断
    2.2 守正传承:中国传统社会的相关论述
        2.2.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思想
        2.2.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思想
        2.2.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思想
    2.3 思想借鉴:西方社会的相关论述
        2.3.1 关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2.3.2 关于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观点
        2.3.3 关于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的观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1 立德树人的解析
        3.1.1 立德树人的内容、特征、原则、任务
        3.1.2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
        3.1.3 立德贯穿于树人全过程
    3.2 科学认识国家核心竞争力
        3.2.1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科技、创新是构成要素
        3.2.3 四个要素形成合力
    3.3 立德树人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3.1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的主体是“时代新人”
        3.3.2 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相互合作
        3.3.3 共筑在形成国家开放的战略中相互渗透
        3.3.4 共建在互为对方营造的环境中相互协调
        3.3.5 共构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中相互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4.1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引领作用
        4.1.2 发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作用
        4.1.3 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
    4.2 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4.2.1 以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方向机制
        4.2.2 以教育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为连接机制
        4.2.3 以把方向、协调各方等为内容的党的领导为保证机制
        4.2.4 以人的利益、使命、理想为导向的个人发展动力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作用的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方法
    5.1 指标体系构成与框架
        5.1.1 指标选取依据、原则与框架
        5.1.2 数据来源及其发布单位
        5.1.3 分析方法为单变量频数分析、双变量相关系数、分类与制表
    5.2 立德树人、国家核心竞争力21年整体状况及特征
        5.2.1 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21年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
        5.2.2 高校学生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保持健康向上并逐步提升
        5.2.3 教师尊重与关爱学生表现突出,学术道德等稳定上升
        5.2.4 积极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肯定学校立德树人各项工作
        5.2.5 党和政府工作表现突出,综合国力趋势乐观
    5.3 显示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3.1 立德树人对整体竞争力的相关性表现
        5.3.2 立德树人对人才的相关性表现
        5.3.3 立德树人对科技的相关性表现
        5.3.4 立德树人对创新的相关性表现
    5.4 解释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5.4.1 国家核心竞争力随着对党的领导的不断坚定等而提升
        5.4.2 不断加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上升趋势保持同步
        5.4.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上升状态互相契合
    5.5 对策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加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作用的路径思考
    6.1 形成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透视视角
        6.1.1 全方位地把握国家核心竞争力
        6.1.2 充分肯定我国制度优势
        6.1.3 自主设计国家核心竞争力指标
        6.1.4 以实现人民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6.2 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6.2.1 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
        6.2.2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设计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
        6.2.3 立德树人要注重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上下功夫
        6.2.4 建设新时代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
    6.3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6.3.1 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6.3.2 要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6.3.3 要扩大高等教育开放水平
    6.4 加强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全面领导
        6.4.1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6.4.2 培养和组织精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队伍
        6.4.3 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领导责任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解析
    2.1 丰子恺艺术教育的“教师素质观”
    2.2 丰子恺保护“童心”的学生本位观
    2.3 丰子恺“艺术生活化”的艺术实践观
    2.4 丰子恺“心为主,技为从”艺术教育目的观
第三章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3.1.2 师资力量
        3.1.3 对学生童心的保护情况
        3.1.4 艺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情况
        3.1.5 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情况
    3.2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师访谈报告
    3.3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3.1 师资不足,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3.3.2 教师本位,儿童美术教育成人化
        3.3.3 美术教育只局限在课堂,缺少与生活的联系
        3.3.4 教学中偏重技法传授忽视人格和审美的培养
第四章 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4.1 师资培养质量和职后培养管理方面因素
        4.1.1 学校重视不够,编制被主科教师挤占
        4.1.2 高校培养质量把关不严,教师职业认知不够
        4.1.3 教师没有成就感,职后教学培养和管理不够
    4.2 教学主体的教育观念方面因素
        4.2.1 教师本位,教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4.2.2 缺乏对学生“童心”的保护,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4.3 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方面因素
        4.3.1 艺术与生活缺少联系
        4.3.2 缺少艺术环境的创设
        4.3.3 忽视校本课程开发和从生活中取材
    4.4 教师素质和功利心方面因素
        4.4.1 避难趋易,追求显性效果
        4.4.2 理论欠缺,知识单一
        4.4.3 缺少美术展赛活动的开展
第五章 以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为指导解决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的策略
    5.1 坚持“教师素质观”强化师资培养与管理
        5.1.1 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5.1.2 高校确保美术教育毕业生培养质量
        5.1.3 教师自身加强学习和提升
    5.2 坚持保护“童心”,突出美术教学中的学生本位
        5.2.1 尊重和保护“童心”
        5.2.2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5.2.3 学生本位,施行趣味教学
    5.3 坚持“艺术生活化”,加强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5.3.1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关爱生命
        5.3.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5.4 坚持“心为主,技为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圆满人格
        5.4.1 以美育人,完善人格
        5.4.2 “心为主,技为从”涵养美德
        5.4.3 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审美品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论教师的生命自觉何以可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缘起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生命自觉的标准
        二、关于教师为什么能走向生命自觉的解析
        三、对我国教师生命自觉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对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可能性分析
        五、对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途径分析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教师的生命自觉
        二、主体与主体性
        三、教师发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六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学理依据
    第一节 个体生命的特点和人的本质
        一、个体生命的特点
        二、人的本质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生命的价值
        一、教师的职业特点
        二、教师生命的价值
    第三节 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合理性
        一、教师的幸福生活依赖于教师的生命自觉
        二、学生的生命自觉依赖于教师的生命自觉
        三、构建家校共同体依赖于教师的生命自觉
        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赖于教师的生命自觉
    第四节 个体走向生命自觉的可能性
        一、个体自然属性层面的可能性
        二、个体的社会属性层面的可能性
        三、自我意识和社会实践为走向生命自觉提供了条件
第三章 教师生命自觉的向度建构
    第一节 教师理解和坚守自身使命感
        一、教师使命感的内在构成
        二、教师使命感的实践表现
    第二节 教师自主规划专业生涯发展
        一、理解个体生命进程及职业发展阶段
        二、规划阶段发展目标
        三、遵循教师发展原则
    第三节 在人生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
        一、自知者明:教师的自我认识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的自我学习
        三、超越自我:教师的自我发展
第四章 阻碍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个体因素
    第一节 低定位的人生目标
        一、薄弱的角色认同感
        二、弱化的教育情怀
    第二节 对挫折归因的非理性化和被动的行为状态
        一、对挫折归因的非理性化
        二、被动的行为状态
    第三节 教师缺乏处理内外关系自主性
        一、远离教育情境的学习与考察忽视教师自主学习
        二、碎片化的教师管理忽视教师自我管理
        三、教师参与的某些现实性活动覆盖其事业追求
第五章 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途径分析
    第一节 终身思考:为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点灯
        一、思索教师人生之意义
        二、沉思教师职业之于人生的价值
        三、深思教育事业之于社会的价值
    第二节 终身学习:为教师走向生命自觉提供能量源
        一、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二、学习内容的拓展
        三、选择研究性的学习方式
    第三节 教育实践是教师走向生命自觉的桥梁
        一、融自主参与于实践之中
        二、融个性参与于实践之中
        三、融创造生成于实践之中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硕士期间的论文及主持课题
致谢

(9)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概观
    第一节 散文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散文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
    第二节 写人叙事类散文的特点
        一、写人叙事类散文的特点
        二、写人叙事类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第三节 写人叙事类散文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分布状况
第二章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依据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解读
    第二节 江苏省近年高考作文考题分析
    第三节 “读写结合”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一、读写结合的内涵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归因
    第一节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生的问卷统计
        二、教师问卷统计
    第二节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问题归因
        一、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问题归因
第四章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第一节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根据课标确定教学内容
        二、根据文体确定教学内容
        三、根据编者意图确定教学内容
    第二节 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运用
    第三节 实施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应具备的条件
        一、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激发学生对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兴趣和期待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10)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兵团
        2.1.2 兵团文化
        2.1.3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1.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理论
        2.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2.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论述
        2.2.3 党的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关论述
    2.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依据
        2.3.1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理论
        2.3.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2.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2.3.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第3章 兵团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3.1 兵团文化形成的基础
        3.1.1 兵团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
        3.1.2 兵团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
        3.1.3 兵团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
    3.2 兵团文化的形态
        3.2.1 兵团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3.2.2 兵团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3.2.3 兵团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3.3 兵团文化的特点
        3.3.1 浓厚的军人情结
        3.3.2 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
        3.3.3 对党忠诚与对组织依赖
        3.3.4 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
第4章 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
    4.1 从目标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一致性
        4.1.1 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4.1.2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1.3 激励人们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4.2 从功能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相似性
        4.2.1 导向功能
        4.2.2 保证功能
        4.2.3 育人功能
        4.2.4 开发功能
    4.3 从内容上看:兵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互补性
        4.3.1 兵团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有益补充
        4.3.2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兵团文化的凝练与升华
第5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5.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
        5.1.1 政治情感资源
        5.1.2 人生价值资源
        5.1.3 道德精神资源
    5.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资源
        5.2.1 榜样示范的方法
        5.2.2 现身说教的方法
        5.2.3 实践教育的方法
        5.2.4 依靠群众的方法
        5.2.5 隐性教育的方法
    5.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
        5.3.1 兵团文化遗址
        5.3.2 兵团文化产品
        5.3.3 兵团文化活动
        5.3.4 兵团英雄模范人物
    5.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
        5.4.1 自然环境资源
        5.4.2 社会环境资源
第6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6.1 政治性
        6.1.1 诞生于履行屯垦戍边的政治使命中
        6.1.2 见证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
        6.1.3 服务于国家政治目标的实现
    6.2. 民族性
        6.2.1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
        6.2.2 以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6.2.3 由多民族职工群众共同创造
    6.3 地域性
        6.3.1 表现在形成的环境上
        6.3.2 表现在兵团的文艺作品上
        6.3.3 表现在兵团的英雄模范人物上
    6.4 继承性
        6.4.1 对中国历史上屯垦戍边精神的继承
        6.4.2 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继承
第7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分析
    7.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政治价值
        7.1.1 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
        7.1.2 事关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成败
    7.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经济价值
        7.2.1 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7.2.2 关系到兵团经济的二次腾飞
    7.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文化价值
        7.3.1 引领兵团文化发展
        7.3.2 丰富和发展新疆文化、中华文化
    7.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
        7.4.1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7.4.2 有利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
    7.5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态价值
        7.5.1 帮助人们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7.5.2 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
        7.5.3 引导人们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第8章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8.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8.1.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兵团高校开发利用的现状
        8.1.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兵团团场开发利用的现状
    8.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8.2.1 兵团相对落后的经济实力制约了开发利用的水平
        8.2.2 兵团文化在形成和分布上的特点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
        8.2.3 开发利用主体科学观的缺失造成开发利用缺乏深度
        8.2.4 政府“孤岛”现象影响了开发利用的广度
        8.2.5 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开发利用的致命短板
    8.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8.3.1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
        8.3.2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的原则
        8.3.3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8.3.4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8.3.5 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漫谈教师积极性的源泉(论文参考文献)

  • [1]胡一川与广州美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基于1953年至1962年的改革实践[J]. 卢秀峰. 美术学报, 2021(06)
  • [2]初中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 ——以淄博市Z学校初一某班为例[D]. 刘婷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谢玉梅. 西南大学, 2021
  • [4]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 张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D]. 黄栗. 西南大学, 2020(01)
  • [6]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 王江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2)
  • [7]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调查分析[D]. 李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1)
  • [8]论教师的生命自觉何以可能[D]. 罗丰.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高中语文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为例[D]. 张玲. 杭州师范大学, 2018(01)
  • [10]兵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 朱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论教师热情的来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