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几点看法

若干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几点看法

一、对几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一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旭[1](2021)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发与实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企业经营规模出现了极大的提升。而在这种规模提升的背后,意味着企业自身对财务分析与日俱增的需求。纺织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陈旧的分析方法和片面的财务分析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能否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成为了财务分析工作的全新要求。L纺织企业,作为行业内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纺织类企业,目前出现了分析方法陈旧且多项指标不断下滑、战略前景分析视角过于主观化且缺乏量化指标等而导致难以真正把握企业状况的现象。针对该情况,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应用研究入手,以近五年来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并结合多种财务分析预测方法对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在战略分析中通过结合战略分析模型,发现企业应当摒弃主导业务战略、扭转经营重心;通过会计分析,发现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改善存货占比逐年升高的现象;通过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的财务分析,发现企业应当对营运能力亟待改善的同时,要合理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最后通过前景分析结合可持续增长率的预测,发现企业应当扩大销售、改善经营效率,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对战略决策进行校验和修正。通过分析,企业虽然目前存在着一定问题,但是企业得益于资本较为雄厚、产业链建设较为完善等多种资金、成本、产业优势,目前看来,只要能够充分解决问题、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企业就仍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与潜能。

李昊燊[2](2021)在《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盈余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报表美容工具”已被国内外企业普遍使用,因此这也使得盈余管理成为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处行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运营情况,更好的识别和判断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推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分析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能够为更好地完善资本市场运作和会计准则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十分有必要。A制造公司在2014年至2019年年度净利润整体保持正向上升走势,最高净利润近3亿元,而2015年数据却发生异常波动,产生近两亿元的巨额亏损,考虑其面临钛材加工行业状况不景气和证监会ST警告规定的双重压力,认为其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本文以A制造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以奠定研究基础;其次依据A制造公司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结合行业整体运营状况初步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和动机,并进一步利用修正琼斯模型验证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与否和程度大小,进而分析其对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最后分别为A制造公司、监管部门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修正琼斯模型下A制造公司确实存在过度盈余管理,其通过政府补助、关联方交易、资产减值等手段主要对2016年的财务报告进行了盈余管理操纵;在现有资本市场和会计准则背景下盈余管理暂时无法消除,应该通过上市公司自身、监管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尽可能压缩盈余管理空间,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郭倩倩[3](2021)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隆平高科的财务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17年修订并发布了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并规定2018年1月1日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开始实行,在境内上市的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非上市公司在2021年1月1日开始实行。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以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作为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金融资产减值损使用预期损失模式,同时在金融资产的列报方面也作出了修订。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在实际运行中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会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文选择农业类上市公司隆平高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实行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后会对企业的财务有何影响,从而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隆平高科为研究对象,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知识的支撑下,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隆平高科实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新旧金融工具准则的对比,分析了金融资产在分类、计量、减值计提以及列报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其次对隆平高科进行财务简介,围绕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方式与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对隆平高科的金融资产科目进行了重分类和重新计提减值、对2019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模拟重述,并与按旧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比较。然后从会计处理、财务报告信息方面分析新准则给隆平高科带来的影响。对隆平高科实施新准则前后对比分析发现:金融资产科目进行重新计量、分类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扩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明显增多;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减值的计提更为及时、可靠。执行新准则导致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激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加剧,对企业利润波动的影响较大,进而给隆平高科的金融资产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执行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分类的主观性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减值的计提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现金流重估的不可靠性会降低财务报告质量。针对新准则给隆平高科带来的财务影响,本文建议通过更新会计核算系统、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资产减值模型,合理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减缓利润波动,加强新准则全面培训工作、提高职员业务能力等方式积极应对。本文全面透彻的对比分析了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对隆平高科的财务数据的影响,首次分析了农业类企业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应收债权方面具体的会计处理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对农业类公司信用减值的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田亭亭[4](2020)在《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各种盈余管理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改善信息质量,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大部分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就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上市公司转而寻找其他类型资产的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如利用短期资产的减值比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可见公司依然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剖析,其次,系统阐述了资产减值有关理论以及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动因,并阐述了现行会计标准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YZ公司为案例,分析了YZ公司2013至2018年财务报表中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的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探究了YZ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和原因,研究表明,YZ公司存在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其动机主要是扭亏为盈、避免退市。最后,从资本市场、会计政策、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四方面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段北云[5](2020)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以东晶电子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为了管理层自身利益、确保公司利润水平、或者避免退市等目的,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这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市场环境。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有很大的主观判断性,因此成为了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的会计准则中禁止转回长期资产减值,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而利用流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关于上市公司是如何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怎样才能有效抑制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回顾了学者们在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择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公司从2013年到2018年之间的财务数据。先是度量东晶电子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公司如何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从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以及长期资产减值角度分析各自对利润的影响。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都为负值,在第三年却实现扭亏为盈,再和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公司出于扭亏为盈、避免退市以及保盈的动机,通过资产减值手段进行了盈余管理。针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有缺陷,资产减值不合理,会计准则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公司、会计准则、其他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加强内部控制,增进部门沟通,完善资产减值转回的相关条例,完善市场体系,强化外部监管等。

宋玉琴[6](2020)在《银禧科技并购兴科电子商誉减值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4年开始,我国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度持续加温,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使各行各业纷纷卷入这场并购狂欢盛宴。虽然这场盛宴给各家上市公司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却也暗涌着巨大的风险。居高不下的市场估值为各家各户带来了巨额的商誉,高溢价、高承诺、高估值的“三高”现象愈演愈烈。商誉泡沫越滚越大,一旦破碎将给上市公司造成不可泯灭的损失。有研究表明,巨额商誉所带来的风险普遍会在并购交易达成后的第三年及之后集中爆发,加之我国经济活力增长缓慢的影响,A股市场上所产生的大面积业绩缩水将会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近年来每当年初各上市公司发出业绩预告时都会发现,因商誉减值而使业绩亮起红灯的案例越来越普遍,这类事件的发生提醒着市场:商誉减值的风险在慢慢积累。可见,找到形成巨额商誉的形成原因,识别商誉减值风险,提出防范商誉暴雷的有效方法是解决上述现象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商誉的视角,借助商誉的性质、合并商誉与商誉减值等相关理论,通过对银禧科技并购兴科电子案例中并购商誉形成过程研究,找到了影响银禧科技巨额商誉形成的三大原因,首先是由于对被并购方兴科电子的企业价值评估过高,其次是由于并购双方所签订的业绩承诺条款要求较高,超出了兴科电子的能力范围,最后是受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股份支付占比过高,推高了合并对价,产生了并购溢价。找到形成巨额并购商誉背后的原因后,还对银禧科技此次商誉减值风险来源进行追溯,发现引起商誉减值风险的五点影响因素:一是对被并购方行业潜在风险评估不足;二是由被并购方依赖单一客户的盈利模式造成的;三是由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带来的;四是由于此次合并价格过高;五是由并购方的盈余管理行为带来了风险。在对所选取的案例深入分析之后,就目前困扰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巨额商誉减值问题,在第六章从两个角度表述了防范商誉减值风险的对策。从银禧科技自身角度看:首先应对标的公司确定合理的资产价值;其次要正确预测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次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支付方式;最后要签订合理的业绩承诺条款。从监管者角度亦可从改善商誉计量方法、规范资产评估市场以及加强并购流程管理三方面进行完善。

权容振[7](2020)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最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2017年,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国,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要求除了一些保险机构外,其余上市公司最晚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该准则主要对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和套期会计等问题进行了修订,鉴于当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故准则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本文以金融业作为分析视角,探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金融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情况,并以此作为媒介,进一步探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根据分析发现,由于证券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不高,并且也并不常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故证券业受到会计准则调整带来的影响较小些。相对而言,银行业和保险业受到会计准则调整的影响会大些,尤其是保险业,不仅是会受到金融工具分类的影响,由于其自身资产结构情况,其受到预期信用减值模型带来的影响也会很大。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带来的影响很大,范围很广,故很难直接以报表改变情况综合评测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所以在本文中选取了三种业绩评价方法,分别是EVA法、因子分析法和三阶段DEA方法。本文通过这三种方法共同测度,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一致性的结果,将其作为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带来的较为显着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可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调整显然增加了金融业上市公司利润的波动性,从而对金融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起到了放大作用。当2018年市场宏观环境不佳时,就会使得2018年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金融业上市公司,相比于对照组公司业绩下滑了很多。同时,在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分析时,发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执行,使得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的纯技术效率皆有所下降,可以理解为会计准则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执行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与技术效率下滑。在对金融业下分的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进行横向对比研究时发现,从实证结果的实际情况来讲,证券业的确是利润波动最为剧烈的,但考虑到其自身资产结构与投资偏好,故这种波动超出其他两类子行业的情况产生未必是会计准则调整带来的,综合分析各类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与实证结果发现,在金融业中保险公司受到准则带来的影响最大,且当除中国平安外文中选取的另4家保险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公司业绩也会产生较大变化。

杨集[8](2020)在《企业并购商誉减值原因及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基于东华软件收购至高通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我国就企业并购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寻求并购发展,随之,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日趋增加。同一行业内部的并购活动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拓宽产品线、扩大客户群体,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会,进入了快速整合时期,企业开始寻找在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并购机会,加大并购力度。许多企业为了完成并购活动,向标的公司支付了高额溢价的并购款项,由此产生了大量商誉。企业在并购初期,一般会实现并购前预想的高速发展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购交易导致的商誉问题逐渐浮现,部分企业不得不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对公司的业绩、股价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合并交易的主要问题就是商誉减值的问题,随着减值情况的不断出现,怎样减少商誉减值给并购方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目前企业合并中的研究重点。本文在梳理有关商誉减值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查询有关数据,分析研究总体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现状,发现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在进行商誉的后续计量时采用减值测试法计算,但许多学者对这一方法存在异议。为了梳理和分析企业产生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和商誉减值后续计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东华软件并购至高通信的案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标的公司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明确东华软件收购至高通信的目的,通过从初始确认到后续计量的全过程分析,认为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司高溢价并购没有建立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二是被并购方业绩下滑,直接造成了商誉减值;三是由于资产组划分不同,对商誉减值的结果造成影响;四是企业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很可能对商誉减值进行操纵。其次,本文利用案例数据,分别用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进行计算对比,提议采用系统摊销法对现行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优化。最后,对防范商誉减值风险提出建议。

丁胜男[9](2020)在《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为例》文中指出一方面,生物资产作为生物资产企业的主要资产,对生物资产企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随着当前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物资产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影响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农林牧渔业,而是涉及到各行各业。与此同时,生物资产以不同于一般资产的特性,以及近年来生物资产企业频繁利用生物资产特性发生造假行为,这些都对财务报告关于生物资产披露的准确性、对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生物资产的研究存在更迫切的需求。本文案例公司——獐子岛在2014年、2017年以及2019年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对生物资产计提了三次大额减值,均使得獐子岛发生业绩“大变脸”。由资产减值的原理可知,资产之所以减值,是因为原来已确认与计量资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再符合资产的本质属性。所以,判断资产减值是否恰当,其衡量的依据应从资产的本质属性出发。据了解,2018年3月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对《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重新修订后对资产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理解与规定。综合考虑,本文以獐子岛作为切入点,依据资产本质属性的最新规定,考虑生物资产的特殊性,结合现有会计准则的规定来思考生物资产减值应如何处理。通过对獐子岛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处理或如何规范处理。最后针对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确认的证据不明确、计量属性的不恰当、盘点过程的不规范等问题,试图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范建议,以期更好的规范獐子岛生物资产处理的相关行为,使利益相关者对其生物资产减值获得更多的了解,进而恢复公众对獐子岛,甚至对农业生物资产企业更多的信心。此外,通过本文的学习研究,若能为准则制定、政府监管等提供借鉴意义,这便是文章更大的意义所在。

兰丽雅[10](2020)在《基于对赌协议的广日股份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重组事件不断涌现,巨额商誉的确认及其减值“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对公司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并购双方签订的对赌协议也在企业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赌协议作为投资者的保护协议,是否真正起到了风险防范的作用,对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商誉确认产生哪些影响还是值得考虑的。因此,基于对赌协议的并购商誉应如何实施会计处理,商誉后续的计量方法如何选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广日股份并购松兴电气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考虑了并购双方签订的对赌协议的期权性质,分别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和B-S期权定价模型评估了基于对赌协议的松兴电气的企业价值,得出了初始计量时商誉被高估的结论。之后采用公司现行的减值测试法进行商誉后续计量分析,得出不足。接着,模拟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与系统摊销相结合的这两种方法来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之后将模拟的结果与广日股份现行的商誉后续处理法带来的经济效果、报表项目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适合基于对赌协议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本文研究发现,对赌协议是企业合并商誉高估的助推器,而现行的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依赖会计主观判断,导致商誉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并造成并购后公司业绩波动的后果。系统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各有利弊,仅仅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并购商誉的信息披露质量。减值测试与系统摊销结合法下并购商誉需要摊销计入本年利润,能够促进企业在期初确认商誉时进行合理的估值,抑制企业在合并时过分高估商誉价值的行为。同时也能够以更为缓和的方式逐期摊销账面上的合并商誉数额,缓解大量的商誉减值给企业带来的业绩危机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减值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的并购会计处理规则,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对几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一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几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一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战略分析
        2.1.2 财务分析
        2.1.3 可持续增长率
    2.2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体系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定义
        2.2.2 哈佛分析框架的优势
    2.3 战略分析模型
        2.3.1 PEST分析模型
        2.3.2 SWOT分析模型
    2.4 定量分析方法及模型
        2.4.1 帕利普财务分析法
        2.4.2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率模型
第三章 L纺织企业的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L纺织企业概况
        3.1.1 企业简介
        3.1.2 管理架构
    3.2 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现状
        3.2.1 L纺织企业的当前战略及前景认知
        3.2.2 L纺织财务分析流程及主要经营数据
    3.3 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3.3.1 战略制定存在盲区
        3.3.2 会计分析缺乏重点
        3.3.3 财务分析逻辑单调且缺少综合性
        3.3.4 对前景的预估缺少量化分析
    3.4 采用哈佛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3.4.1 哈佛分析框架分析必要性
        3.4.2 哈佛分析框架分析的逻辑结构
第四章 采用哈佛分析框架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
    4.1 战略分析
        4.1.1 PEST模型分析
        4.1.2 SWOT模型分析
        4.1.3 战略分析小结
    4.2 会计分析
        4.2.1 关键会计政策与会计科目的识别
        4.2.2 关键会计政策的变更与分析
        4.2.3 关键会计政策与会计科目的评价
        4.2.4 会计分析维度小结
    4.3 财务分析
        4.3.1 财务比率分析
        4.3.2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分析
        4.3.3 财务分析维度小结
    4.4 前景分析
        4.4.1 行业前景
        4.4.2 企业业绩预测
        4.4.3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率模型预测
        4.4.4 前景分析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第五章 分析结果对比及企业发展建议
    5.1 采用哈佛分析框架前后的分析结果对比
    5.2 战略分析维度改进建议
        5.2.1 推进品牌知名度建设
        5.2.2 推进国内销售渠道建设
    5.3 会计分析维度发展建议
        5.3.1 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5.3.2 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
    5.4 财务分析维度改进建议
        5.4.1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5.4.2 提升股利支付率
    5.5 前景分析维度发展建议
        5.5.1 发展企业经营多元化
        5.5.2 优化企业经营效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2.1.1 盈余管理的定义
        2.1.2 盈余管理的目的
        2.1.3 盈余管理的手段
        2.1.4 盈余管理的识别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契约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3 盈余管理检验模型
第三章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识别
    3.1 A制造公司介绍
        3.1.1 A制造公司简介
        3.1.2 选择A制造公司的原因
        3.1.3 A制造公司的财务状况
    3.2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初步识别
        3.2.1 趋势分析法
        3.2.2 异常净利润识别
        3.2.3 异常现金流识别
        3.2.4 异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识别
    3.3 盈余管理识别检验
        3.3.1 A制造公司检测模型的选择
        3.3.2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检验
第四章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分析
    4.1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1.1 避免公司收到ST警告
        4.1.2 应对市场变动
        4.1.3 缓解资金紧张
        4.1.4 管理者自身的绩效收入
    4.2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4.2.1 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来进行盈余管理
        4.2.2 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4.2.3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4.2.4 主动争取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
    4.3 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后果及分析
        4.3.1 股票长期走势向下
        4.3.2 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4.3.3 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第五章 规范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5.1 企业内部措施
        5.1.1 改进薪酬激励制度
        5.1.2 强化内部监督作用
        5.1.3 健全应收款项授权审批制度
    5.2 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5.2.1 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与披露
        5.2.2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5.2.3 完善关联交易的价值评估与披露
        5.2.4 严格控制政府补助
        5.2.5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隆平高科的财务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金融资产
        2.1.2 合同现金流量
        2.1.3 预期信用损失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3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变化
    3.1 金融工具准则基本概况
    3.2 金融资产分类的变化
        3.2.1 新旧金融资产分类对比
        3.2.2 新准则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3.3 金融资产计量的变化
    3.4 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的变化
        3.4.1 金融资产减值范围的变化
        3.4.2 金融资产减值方法的变化
        3.4.3 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变化
    3.5 金融资产列报的变化
4 隆平高科财务简介
    4.1 种植业金融资产状况
    4.2 隆平高科简介
        4.2.1 公司简介
        4.2.2 金融资产结构
        4.2.3 非主营业务构成
5 新准则对隆平高科会计处理的影响
    5.1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重分类和计量的影响
        5.1.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重分类和计量现状
        5.1.2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重分类和计量的影响
        5.1.3 新准则对金融负债重分类和计量的影响
    5.2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影响
        5.2.1 隆平高科金融资产减值现状
        5.2.2 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影响
6 新准则对隆平高科财务报告的影响
    6.1 新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6.1.1 新准则对准则切换当期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6.1.2 新准则实行后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6.2 新准则对利润表的影响
        6.2.1 金融资产分类调整对利润表的影响
        6.2.2 金融资产减值调整对利润表的影响
    6.3 新准则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6.3.1 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有利影响
        6.3.2 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不利影响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新准则对隆平高科会计处理的影响
        7.1.2 新准则给隆平高科财务报告带来的影响
    7.2 对策建议
        7.2.1 更新会计核算系统,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7.2.2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资产减值模型
        7.2.3 合理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减缓利润波动
        7.2.4 加强新准则全面培训工作,提高职员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4)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2.1 资产减值基本理论
        2.1.1 资产减值概念及理论基础
        2.1.2 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发展过程
    2.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2.2.1 盈余管理概念
        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2.2.3 盈余管理的动机
        2.2.4 盈余管理的方式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互影响
        2.3.1 现行准则给盈余管理留下的施展空间
        2.3.2 准则发展对盈余管理起的抑制作用
        2.3.3 盈余管理促进了资产减值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第3章 YZ公司案例介绍
    3.1 YZ公司简介
    3.2 YZ公司经营状况
    3.3 选择YZ公司的原因
第4章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分析
    4.1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总体状况分析
    4.2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项目分析
        4.2.1 计提坏账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2.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2.3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2.4 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4.3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3.1 夸大亏损,甩掉包袱
        4.3.2 扭亏为盈,避免退市
    4.4 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4.4.1 实现扭亏和“保壳”
        4.4.2 盈利能力并无实质性改变
    4.5 YZ公司得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4.5.1 资本市场监管缺陷
        4.5.2 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4.5.3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4.5.4 内部治理不够健全
第5章 案例启示
    5.1 改善资本市场监督制度
    5.2 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
        5.2.1 量化资产减值时间的判定标准
        5.2.2 完善资产减值计提或转回的规定
    5.3 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
    5.4 改善内部治理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以东晶电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
        1.3.2 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
        1.3.3 关于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关系的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盈余管理的定义
        2.1.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1.3 盈余管理的方式
    2.2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
        2.2.1 资产减值的概念
        2.2.2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2.2.3 资产减值会计的缺陷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2.3.1 资产减值会计为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了空间
        2.3.2 盈余管理的管制推动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2.3.3 资产减值准则发展催生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第3章 东晶电子案例介绍
    3.1 东晶电子公司简介
        3.1.1 公司概况
        3.1.2 行业背景
        3.1.3 经营情况
    3.2 东晶电子盈余管理的度量
第4章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分析
    4.1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的总体分析
    4.2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的具体分析
        4.2.1 应收款项坏账分析
        4.2.2 存货跌价分析
        4.2.3 长期资产减值分析
    4.3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与行业的对比分析
    4.4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5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4.5.1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内部原因
        4.5.2 东晶电子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外部原因
第5章 对策及建议
    5.1 公司层面
        5.1.1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5.1.2 使资产减值合理化,增进部门沟通
        5.1.3 改善主营业务经营,提升盈利能力
    5.2 会计准则层面
        5.2.1 行业基础上量化资产减值
        5.2.2 完善资产减值的转回准则
        5.2.3 严格把控长期资产的减值
    5.3 其他层面
        5.3.1 完善市场体系
        5.3.2 改进考核机制
        5.3.3 加强外部监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银禧科技并购兴科电子商誉减值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誉的初始计量相关文献
        1.2.2 商誉的后续计量相关文献
        1.2.3 商誉减值相关文献综述
        1.2.4 商誉减值风险防范相关文献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商誉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商誉与商誉减值概念
    2.2 商誉减值相关理论
    2.3 商誉的会计处理
        2.3.1 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
        2.3.2 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
    2.4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禧科技并购兴科电子案例介绍
    3.1 案例选取原因
    3.2 并购方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1 银禧科技基本概况
        3.2.2 银禧科技经营状况分析
    3.3 被并购方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3.1 兴科电子基本概况
        3.3.2 并购前兴科电子经营状况分析
        3.3.3 兴科电子销售模式分析
    3.4 并购过程
    3.5 业绩承诺条款设计
    3.6 并购商誉减值情况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禧科技并购兴科电子巨额商誉成因
    4.1 企业价值评估较高
    4.2 业绩承诺标准过高
        4.2.1 业绩承诺理论分析
        4.2.2 业绩承诺推高合并溢价分析
    4.3 股份支付占比过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银禧科技商誉减值风险来源及影响分析
    5.1 银禧科技商誉减值风险来源
        5.1.1 行业潜在风险评估不足
        5.1.2 依赖单一客户的盈利模式
        5.1.3 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
        5.1.4 合并价格过高
        5.1.5 管理层存在盈余管理
    5.2 银禧科技商誉减值影响分析
        5.2.1 短期市场反应
        5.2.2 财务绩效影响
        5.2.3 控股股东及公司经营管理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禧科技商誉减值风险防范建议
    6.1 从银禧科技自身角度
        6.1.1 确定合理的资产价值
        6.1.2 正确预测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
        6.1.3 采用合适的支付方式
        6.1.4 签订合理的业绩承诺条款
    6.2 从监管者角度
        6.2.1 改善商誉计量方法
        6.2.2 规范资产评估市场
        6.2.3 加强流程监管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综述
        1.2.2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1.2.3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的创新、不足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介绍
    2.1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2.1.1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2.1.2 套期会计
        2.1.3 金融资产转移
    2.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2.2.1 金融工具的分类
        2.2.2 金融资产减值
        2.2.3 套期会计
第3章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3.1 金融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况
        3.1.1 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况
        3.1.2 证券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况
        3.1.3 保险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况
    3.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分析
        3.2.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
        3.2.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证券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
        3.2.3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保险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
第4章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介绍
    4.1 经济附加值(EVA)法
        4.1.1 经济附加值法的理论介绍
        4.1.2 经济附加值法的计算方法
    4.2 因子分析法
        4.2.1 因子分析法的理论介绍
        4.2.2 因子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4.3 数据包络分析(DEA)法
        4.3.1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理论介绍
        4.3.2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第5章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银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5.1.1 经济附加值法的实证结果
        5.1.2 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结果
        5.1.3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实证结果
    5.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证券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5.2.1 经济附加值法的实证结果
        5.2.2 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结果
        5.2.3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实证结果
    5.3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保险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5.3.1 经济附加值法的实证结果
        5.3.2 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结果
        5.3.3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实证结果
    5.4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比较分析
        5.4.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纵向分析
        5.4.2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横向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6.2.1 细化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规范
        6.2.2 提供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引导
    6.3 金融业监管相关政策建议
        6.3.1 加强监管与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上的协调
        6.3.2 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8)企业并购商誉减值原因及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基于东华软件收购至高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章创新点
    1.4 研究局限性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基本理论
        2.1.1 商誉的产生
        2.1.2 商誉的特点及相关规定
    2.2 商誉减值的相关理论
    2.3 商誉的会计处理
        2.3.1 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
        2.3.2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2.4 文献评述
3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总体分析
    3.1 A股上市公司并购概况
    3.2 A股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减值总体情况
    3.3 行业商誉减值分析
        3.3.1 行业商誉减值分布情况
        3.3.2 案例所属行业商誉减值情况
4 东华软件并购至高通信案例分析
    4.1 并购公司简介
        4.1.1 并购方——东华软件
        4.1.2 被并购方——至高通信
    4.2 并购概况
        4.2.1 并购目的
        4.2.2 并购交易过程
        4.2.3 业绩承诺
        4.2.4 商誉的初始确认
        4.2.5 并购结果
    4.3 商誉减值原因分析
        4.3.1 商誉初始估值过高
        4.3.2 被并购方业绩下滑
        4.3.3 资产组的划分问题
        4.3.4 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4.4 商誉的后续计量分析
        4.4.1 减值测试法
        4.4.2 系统摊销法
        4.4.3 两种方法比较
5 防范商誉减值风险的建议
    5.1 关注市场动态
    5.2 提高专业能力
    5.3 加强并购监管
    5.4 完善后续计量
    5.5 强化信息披露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1.4.1 主要贡献
        1.4.2 研究不足
2 生物资产的相关概述
    2.1 生物资产的界定
    2.2 生物资产的特点
    2.3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一般原理
        2.3.1 确认的一般原理
        2.3.2 计量的一般原理
    2.4 资产减值的一般原理
    2.5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关于资产的最新定义
3 案例公司介绍
    3.1 獐子岛公司概况
        3.1.1 獐子岛公司简介
        3.1.2 獐子岛生物资产构成分析
        3.1.3 獐子岛生物资产特征
    3.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事件回顾
    3.3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现状
        3.3.1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确认现状
        3.3.2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计量现状
4 案例公司减值事件分析
    4.1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分析
        4.1.1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初始确认分析
        4.1.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分析
    4.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计量分析
        4.2.1 獐子岛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分析
        4.2.2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的计量分析
        4.2.3 獐子岛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分析
5 完善生物资产减值会计行为的对策
    5.1 明确生物资产减值证据
    5.2 灵活运用盘点方法
    5.3 推进混合计量模式的采用
    5.4 完善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制度
    5.5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5.6 加强外部监管约束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对赌协议的广日股份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赌协议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合并商誉计量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合并商誉计量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商誉会计计量准则的相关理论
        2.1.1 合并商誉初始计量
        2.1.2 合并商誉后续计量
    2.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2.2.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理论
        2.2.2 对赌协议中的期权定价原理
第3章 广日股份并购松兴电气案例介绍
    3.1 并购背景及公司简介
        3.1.1 并购背景
        3.1.2 并购双方公司简介
    3.2 并购原因及对赌协议的签订过程
        3.2.1 并购原因
        3.2.2 对赌协议的签订过程
    3.3 并购结果及对赌未完成的原因分析
        3.3.1 并购结果
        3.3.2 对赌未完成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对赌协议下广日股份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分析
    4.1 案例的典型性分析及并购商誉的形成
        4.1.1 案例的典型性分析
        4.1.2 并购商誉的形成
        4.1.3 对赌协议对并购商誉的影响
    4.2 广日股份现行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及其问题分析
        4.2.1 减值测试法下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4.2.2 减值测试法下广日股份相关报表项目
        4.2.3 减值测试法存在的问题
    4.3 系统摊销法下广日股份商誉及相关报表项目分析
        4.3.1 系统摊销法下广日股份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4.3.2 系统摊销法下广日股份相关报表项目分析
    4.4 摊销与减值相结合下广日股份商誉及相关报表项目分析
        4.4.1 摊销与减值相结合法下广日股份商誉后续计量
        4.4.2 摊销与减值相结合法下广日股份相关报表项目分析
    4.5 三种后续计量模式的对比分析
        4.5.1 经济后果对比
        4.5.2 报表项目对比
        4.5.3 可操作性对比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几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一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L纺织企业财务分析[D]. 张泽旭.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A制造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 李昊燊.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隆平高科的财务影响研究[D]. 郭倩倩.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4]YZ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 田亭亭.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以东晶电子为例[D]. 段北云.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7)
  • [6]银禧科技并购兴科电子商誉减值案例研究[D]. 宋玉琴.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对金融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 权容振. 吉林大学, 2020(08)
  • [8]企业并购商誉减值原因及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基于东华软件收购至高通信[D]. 杨集.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9]生物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以獐子岛为例[D]. 丁胜男.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10]基于对赌协议的广日股份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研究[D]. 兰丽雅.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若干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几点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