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尘螨过敏原疫苗治疗过敏性哮喘

皮下注射尘螨过敏原疫苗治疗过敏性哮喘

一、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论文文献综述)

李论,尹佳,杜志荣,刘美玲,余咏梅,王学艳,黄南[1](2021)在《应用协和变应原制剂皮下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在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1家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SCIT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结膜炎症状及用药评分,哮喘患者用药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哮喘急性加重次数。总结分析SCIT过程中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246例过敏性鼻炎和/或过敏性哮喘患者纳入研究,96.7%患者经SCIT治疗后自觉临床症状改善,SCIT治疗的中位起效时间为1 (1,2)年。SCIT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症状[1.8 (1.3,2.5) vs. 1 (0.5,1.3)]、鼻结膜炎用药评分[2 (1,2) vs.1 (0,2)]、ACT评分[(16.0±4.6) vs.(2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IT治疗后,口服抗组胺药、抗组胺喷鼻剂、抗组胺药滴眼液、激素类喷鼻剂、激素类滴眼液、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口服茶碱类药物的用药时间缩短(P<0.05)。哮喘患者在SCIT后停用吸入激素的比例较治疗前增加[(52例(34.2%) vs. 72例(47.4%)],因急性加重急诊就诊次数减少(P<0.001)。共89例患者出现注射局部不良反应; 24例患者出现27例次全身不良反应,占全部总注射次数的0.035%(27次/77 000次); 22例次在注射30 min内发生,92.5%(25/27)与注射花粉变应原相关。结论应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潘知焕,陈瑾,谢芳[2](2021)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100例,分为试验组47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试验组在该基础上使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脱敏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结束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量表评分、症状评分、肺功能、血清IgE、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79.25%(χ2=4.27,P<0.05)。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结束后,试验组C-ACT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分别=3.47、7.46,P均<0.05),试验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呼气峰流速(PEF)高于对照组(t分别=3.17、4.01、2.94、4.75,P均<0.05);试验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分别=5.71、11.97、5.17、10.01,P均<0.05);试验组血清IgE、白介素(IL)-17、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t分别=2.59、5.78、4.71、12.54、3.57、11.52、3.53、4.50,P均<0.05)。结论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调节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

张敏[3](2021)在《尘螨致敏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儿童哮喘的尘螨致敏率,以及不同致敏模式下患儿在性别、年龄、季节、合并其它过敏性疾病史及过敏性家族史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合观察螨致敏哮喘患儿相关实验室指标(如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呼气一氧化氮水平等)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期为尘螨致敏哮喘患儿的临床诊疗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大连市儿童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的哮喘患儿,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尘螨致敏哮喘患儿按照致敏模式分为18例仅螨致敏组、49例仅螨和其它吸入过敏原致敏组(下文简称螨+吸入组)、12例仅螨和食物过敏原致敏组(下文简称螨+食物组)、86例螨和其它吸入过敏原及食物过敏原致敏组(下文简称螨+吸入+食物组)。患儿临床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电话回访联合查阅病历的形式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季节、合并其它过敏性疾病史以及过敏性家族史等,同时收集其实验室指标(如总Ig 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呼气一氧化氮水平等),分析不同组别间的差异性和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302例哮喘患儿中尘螨致敏者有165例,即哮喘患儿的螨致敏率为54.6%。2.165例螨致敏哮喘患儿中,男96例,占58.2%,女69例,占41.8%,男女比例为1.39:1;就年龄而言,以学龄前期(4-6岁)为主,占43.0%,其次为学龄期(7-10岁)占29.7%,婴幼儿期(≤3岁)占15.8%,青春期(11-18岁)所占比例最小,为11.5%;就季节而言,春、秋季节占比最高(31.5%),其次为夏季(28.5%),冬季最低(8.5%);就合并症而言,合并过敏性鼻炎病史者最多,占58.8%,之后依次为合并湿疹病史者(52.1%)、合并荨麻疹病史者(19.4%)、合并过敏性结膜炎病史者(14.5%);就血清螨特异性Ig E级别而言,以尘螨≥4级为主,占57.6%;就家族过敏史而言,以有家族过敏史为主,也占57.6%;就不同致敏模式而言,螨+吸入+食物组占比最大,为52.1%,其后依次为螨+吸入组(29.7%)、仅螨致敏组(10.9%)及螨+食物组(7.3%)。3.四组间在年龄、家族过敏史、部分过敏性疾病合并史(如变应性鼻炎、湿疹、过敏性结膜炎)及血清总Ig E水平上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方面无差异(P>0.05)。4.关于实验指标间(包括呼气一氧化氮水平、致敏原数量、血清螨特异性Ig E浓度、血清总Ig E浓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螨特异性Ig E浓度与血清总Ig E水平表现出正相关(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也呈正相关(P<0.05),其余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半数以上哮喘患儿均存在尘螨致敏,且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春、秋季节发病较高。1/2尘螨致敏哮喘患儿合并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病史。1/2尘螨致敏哮喘患儿存在家族过敏史。2.尘螨大多合并其他吸入和食物变应原致敏,导致儿童哮喘发生。3.尘螨致敏儿童哮喘在不同致敏模式下具有如下临床分布特点:如婴幼儿期患儿及哮喘合并湿疹病史患儿均以螨+食物致敏组居多,学龄前期患儿及合并过敏性结膜炎病史患儿均以仅螨致敏组居多,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均以螨+吸入致敏组居多,合并过敏性鼻炎病史及存在过敏性家族史的患儿均以螨+混合致敏组居多。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血清螨特异性Ig E及总Ig E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均在儿童哮喘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彼此之间不可相互替代。

刘懿霆[4](2020)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临床疗效及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37例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和皮肤点刺诊断为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完成3年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前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评分:鼻部(鼻痒、喷嚏、鼻塞、流涕)、气道(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眼部(眼痒、流泪、异物感、眼红)[0—3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症状轻微,易于忍受);2分为中度症状(症状明显,令人厌烦,但可以忍受);3分为重度症状(症状不能忍受,影响正常生活和/或睡眠]。分别在治疗后、完成治疗5年后随访时再次对所有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共37名已完成治疗的患者包括20名男性,17名女性。其中0-20岁11人,20-39岁13人,40-59岁10人,60岁以上3人。轻度变应性鼻炎患者13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24人。治疗前所有患者症状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鼻部12[11.5;12]、气道4[1;4]、眼部4[1;4]、症状总评分18[14;20.5];治疗后症状评分为:鼻部8[6;8]、气道1[0;4]、眼部0[0;3.5]、症状总评分10[8;15.5];随访时症状评分为:鼻部7[3.5;12]、气道0[0;3]、眼部0[0;2]、症状总评分9[3.5;12]。治疗前比治疗后、治疗前比随访时所有患者鼻部、下气道、眼部的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随访时所有患者鼻部、气道、眼部的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眼部(“眼痒”症状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随访时)症状评分与年龄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三个阶段的差值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3.鼻部(治疗前比治疗后),气道(治疗后比随访时)症状评分和症状总分差值(治疗前比治疗后;治疗后比随访时)与性别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鼻部(“鼻痒”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喷嚏”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治疗后比随访时;“鼻塞”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气道(“喘息”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咽痒”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气急”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眼部(“畏光”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眼肿”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症状评分差值与性别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差值三个阶段的差值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4.鼻部(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气道(治疗前比治疗后)、眼部(治疗前比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三个阶段的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鼻部(“鼻痒”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喷嚏”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鼻塞”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气道(“咳嗽”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咽痒”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气急”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眼部(“流泪”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畏光”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眼肿”症状治疗前比随访时)症状评分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眼肿”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中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三个阶段的差值与过敏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结论:1.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对于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该治疗疗效可以在结束治疗后获得,并长期保持稳定。2.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对所有年龄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治疗效果在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3.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虽然在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疗效略有差异,但是治疗的整体症状改善在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4.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对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虽然在一些症状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中疗效略有差异,但是治疗的整体症状改善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白珺,陈亮,廖旺[5](2019)在《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合并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儿童哮喘合并鼻炎应用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哮喘合并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应用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与实验组(25例,应用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针灸),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ACT)、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哮喘控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除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外,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鼻炎症状评分、C-ACT评分及VAS评分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哮喘控制有效率比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合并鼻炎采取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疗效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TheRespiratoryAllergyGroupofChineseSocietyofAllergy;TheAsthmaGroupofChineseThoracicSociet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6](2019)在《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中的重要类型,占支气管哮喘的60%~80%。本指南分为十五个章节,从过敏性哮喘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常见过敏原、临床表现到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突出了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的异同,在国际和我国支气管哮喘指南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特异性免疫治疗、抗IgE治疗、抗过敏治疗、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及三级预防措施,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临床实践,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指导我国过敏性哮喘的诊治与管理。

李杰[7](2019)在《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疫苗免疫治疗改善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交链孢霉是与过敏性疾病相关的最常见霉菌之一。空气中高水平的交链孢霉暴露量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对交链孢霉过敏也是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过敏原免疫治疗仍然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唯一疾病对因疗法。高质量的过敏原疫苗是免疫治疗取得疗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交链孢霉提取物大多来源于天然过敏原,其成分复杂,直接影响了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由于不同的培养环境、品种差异、提纯工艺、检验流程都存在巨大差异,使得过敏原提取物很难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生产。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使用噬菌体展示肽模拟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合成模拟表位疫苗,并评价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模拟肽疫苗对Balb/c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运用噬菌体展示肽技术,首先使用健康人血清库孵育噬菌体库三次,筛去噬菌体库中与交链孢霉特异性IgE非特异性结合的部分,然后再与交链孢霉过敏病人血清池孵育三次,筛选可以特异性结合交链孢霉特异性IgE高变区的B细胞模拟表位。2.将上述模拟表位经过扩增孵育后进行DNA测序并与交链孢霉组分三维结构匹配,筛选出匹配性高的交链孢霉模拟表位合成模拟肽疫苗。得到的疫苗再与交链孢霉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进行结合实验和抑制实验以及与交链孢霉患者嗜碱性粒细胞进行活化抑制实验验证其可靠性。3.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将六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无关噬菌体对照治疗组、交链孢霉提取物治疗组和模拟肽疫苗治疗组共5组,每组6只。小鼠在第4、5、6天用交链孢霉提取物滴鼻致敏,空白组给予0.9%生理盐水。在第18、19、20天用交链孢霉提取物激发,第36、37、38天再次激发,空白组用0.9%生理盐水。第21、22天,取血验证模拟肽疫苗与哮喘小鼠血清IgE的结合力。在第23、24、25、26天,用0.9%生理盐水、无关噬菌体对照、交链孢霉提取物和模拟肽疫苗对相应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老鼠在最后一次激发后48小时内处死。结果:1.相对于模型组和无关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的症状如毛发杂乱,焦躁不安或过于安静,抓鼻,流鼻涕,点头呼吸,呼吸加快等,模拟肽疫苗治疗组小鼠症状明显改善。2.相比于模型组和无关噬菌体对照组小鼠,模拟肽疫苗治疗组小鼠BALF炎性细胞组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降低。3.模拟肽疫苗治疗组小鼠相对于模型组和无关噬菌体对照组小鼠,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降低,总IgG1和特异性IgG1升高。4.模拟肽疫苗治疗组小鼠相对于模型组和无关噬菌体对照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FN-γ升高,IL-4降低。5.相对于模型组和无关噬菌体对照组小鼠,模拟肽疫苗治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h1/Th2细胞比例增加。6.模拟肽疫苗治疗组肺泡与支气管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狭窄好转。结论:结果表明,交链孢霉B细胞模拟肽疫苗能改善小鼠哮喘模型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并可能作为IgE介导的交链孢霉过敏性疾病潜在的新型治疗药物。

江银丽[8](2019)在《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差异蛋白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第1章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目的: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作为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一种方式,国内外开展的较少,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免疫治疗中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在其机制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冲击免疫治疗短时间大剂量给药引起的相关蛋白质差异表达在免疫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目前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课题使用屋尘螨疫苗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6天冲击免疫治疗,观察其血清相关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10名在我院检查无变应性鼻炎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取15名在我院确诊为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变应性鼻炎组(冲击免疫治疗前组,B组),该15名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冲击免疫治疗6天为冲击免疫治疗组(C组)。对这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定量蛋白组学(iTRAQ技术)研究,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及质谱分析确定相关差异蛋白,再利用Cluster3.0软件同时对样品和蛋白质的表达量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并且利用Java Trewview软件生成层次聚类热图,对所筛选的差异蛋白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及验证。同时进一步确认可能起重要作用的差异蛋白及与冲击免疫治疗6天的密切相关蛋白。结果:(1)本研究检测到蛋白质总数为893个。(2)本研究共确认了53个差异蛋白,与健康对照相比,变应性鼻炎组发现1.2倍以上表达差异且P<0.05的蛋白质共有24个,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上调的10个,下调的14个;与变应性鼻炎组相比,冲击免疫治疗组发现1.2倍以上表达差异且P<0.05的蛋白质共有29个,与冲击免疫治疗增量阶段完成后的作用相关,其中上调的12个,下调的17个。结论:(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组表达上调且进行6天冲击免疫治疗,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CTHRC1、WDR89;其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组表达下调且进行6天冲击免疫治疗,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CRP。(2)运用iTRAQ技术获得了变应性鼻炎组及冲击免疫治疗组的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3)冲击免疫治疗短时间内给予大剂量的屋尘螨疫苗,引起了差异蛋白质的表达,其中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CTHRC1、WDR89、CRP。第2章CRP、CTHRC1与WDR89在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中的鉴定及意义目的:根据前述研究选择CRP、CTHRC1与WDR89三种表达明显差异蛋白,检测并鉴定其在变应性鼻炎及冲击免疫治疗6天后患者中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并探讨此三种差异蛋白在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例健康志愿者,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15例冲击免疫治疗6天后患者血清中CRP、CTHRC1与WDR89蛋白的含量,并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血清中CRP的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其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R组相比,RIT组其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中CTHRC1的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其表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与AR组相比,RIT组其表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3)血清中WDR89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其表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与AR组相比,RIT组其表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本部分研究发现血清CTHRC1与WDR89差异表达在AR及RIT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血清CRP的差异表达在AR及RIT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蛋白CTHRC1与WDR89与AR发病密切相关,并在冲击免疫治疗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血清蛋白CRP在AR及RIT中无明显作用。本课题仅对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差异蛋白表达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及有意义的尝试。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作用机制复杂,阐明其临床应用的免疫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研究。

何雪梅[9](2019)在《尘螨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尘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近3年来对尘螨单一过敏且行SCIT或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ST)满1年的AR患者,其中接受SCIT的病人39名,接受ST的病人33名。从鼻部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药物评分、AR是否发展成哮喘以及是否有新的变应原出现五个方面来对比评价SCIT和ST的疗效。结果:为期1年的诊治后,SCIT组的鼻部症状评分,VAS,药物评分和1年前相比都大幅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T组相比亦有大幅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T组和ST组的患者分别有1/39(即2.6%)、3/33(即9.1%)发展成哮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T组和ST组的患者分别有2/39(即5.1%)、5/33(即15.2%)出现新的变应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CIT能够减轻AR患者的鼻部症状。2、SCIT能够减少AR患者用于控制鼻部症状的药物应用。3、但在防止AR进展为支气管哮喘及新的变应原出现上,SCIT组与ST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翔,尹佳[10](2017)在《真菌变应原制剂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评价应用真菌变应原制剂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评价真菌与尘螨变应原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真菌变应原制剂SIT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比较SIT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哮喘药物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to predicted value,FEV1%),观察并记录SIT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纳入24例真菌过敏性哮喘患者,18例为真菌与尘螨变应原联合SIT,6例为真菌变应原单一SIT。患者SIT治疗1年哮喘良好控制率为62.50%,治疗2年为80.00%,显着高于基线期(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4例患者及联合SIT亚组患者中,SIT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指标有相似的改变。SIT治疗1、2、3、4年时的ACT评分、ACQ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基线期的FEV1%比基线前期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基线期与SIT治疗期间各时点的FEV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日均哮喘药物评分随SIT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递减。治疗2年后药物评分显着低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例患者共进行了6 203例次变应原皮下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轻度全身不良反应发生5例次,其中4例次发生于联合SIT亚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真菌变应原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药物用量,维持稳定的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真菌与尘螨联合免疫治疗也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二、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协和变应原制剂皮下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
        1.2.2 基本情况
        1.2.3 脱敏治疗有效性评价
        1.2.3. 1 主观疗效评价:
        1.2.3. 2 鼻结膜炎症状及用药评分:
        1.2.3. 3 哮喘控制问卷:
        1.2.3. 4 哮喘急性加重次数:
        1.2.3. 5 药物应用情况:
        1.2.4 脱敏治疗安全性评价
        1.2.4. 1 局部不良反应:
        1.2.4. 2 全身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主观疗效评估
    2.3 鼻结膜炎症状及用药评分
    2.4 ACT评分评估哮喘控制情况
    2.5 哮喘急性加重次数
    2.6 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用药情况
    2.7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2)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C-ACT量表评分、肺功能及症状评分比较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Ig E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4
3 讨论

(3)尘螨致敏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分组
    3.研究方法
    4.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螨不同致敏模式下哮喘患儿的分布特点
    3.儿童哮喘螨sIgE、致敏原数量与总IgE水平、呼气一氧化氮水平、外周血EOS计数或百分比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尘螨及其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SCIT方案
    3.3 患者情况及疗效评估
    3.4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基本资料
    4.2 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症状评分对比
        4.2.1 治疗前比治疗后
        4.2.2 治疗前比随访时
        4.2.3 治疗后比随访时
    4.3 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4.3.1 年龄
        4.3.2 性别
        4.3.3 疾病严重程度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合并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4 指标及评估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ACT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2.3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疫苗免疫治疗改善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概述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噬菌体展示肽技术筛选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模拟肽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模拟肽疫苗的结合力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交链孢霉致敏的小鼠哮喘模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交链孢霉变应原B细胞模拟表位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交链孢霉致敏的哮喘小鼠模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测序结果

(8)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差异蛋白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差异蛋白表达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仪器
        2.2 分析软件
        2.3 主要试剂和耗材
        2.4 实验材料
        2.4.1 研究对象
        2.4.2 变应原皮试方法
        2.4.3 AR患者的RIT剂量累加阶段方案
        2.5 实验方法
        2.5.1 血清样本收集
        2.5.2 去除血清高丰度蛋白
        2.5.3 总蛋白浓度的测定
        2.5.4 SDS-PAGE电泳
        2.5.5 FASP酶解
        2.5.6 iTRAQ标记
        2.5.7 High PH RP分级
        2.5.8 质谱分析
        2.5.9 质谱原始数据处理
        2.5.10 蛋白质聚类分析(Clustering)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蛋白质样本质检结果
        3.2 质谱鉴定和定量结果评估
        3.3 样本标记相关信息
        3.4 蛋白质定性结果展示
        3.5 蛋白质定量结果
        3.5.1 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标准
        3.5.2 蛋白质定量结果展示
        3.5.2.1 AR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
        3.5.2.2 RIT组与AR组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
        3.6 生物信息分析
        3.6.1 蛋白质聚类分析(Clustering)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二部分 CRP、CTHRC1与WDR89 在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中的鉴定及意义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临床资料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ELISA法
        2.2.2 结果计算与判断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ELISA检测血清中CRP、CTHRC1与WDR89 的含量的测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尘螨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受试者来源
        2.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检测试剂和设备
    2.3 皮下免疫治疗
    2.4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2.4.1 鼻部症状评分
        2.4.2 视觉模拟评分
        2.4.3 药物评分
        2.4.4 哮喘的评估
        2.4.5 新增变应原的评估
    2.5 研究流程图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基线对比
    3.2 疗效评价
        3.2.1 症状改善
        3.2.2 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减少
        3.2.3 AR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及新变应原出现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真菌变应原制剂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对象
    皮内试验
    血清s Ig E检测
    肺通气功能检查
    SIT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
    观察方法
    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般情况
    哮喘控制情况
    ACT评分
    ACQ评分
    肺通气功能检查
    哮喘药物评分
    安全性评价
讨论

四、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哮喘(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协和变应原制剂皮下免疫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J]. 李论,尹佳,杜志荣,刘美玲,余咏梅,王学艳,黄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1(05)
  • [2]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 潘知焕,陈瑾,谢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07)
  • [3]尘螨致敏哮喘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D]. 张敏.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观察[D]. 刘懿霆. 吉林大学, 2020(08)
  • [5]针灸联合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合并鼻炎的临床观察[J]. 白珺,陈亮,廖旺. 黑龙江医学, 2019(09)
  • [6]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J]. TheRespiratoryAllergyGroupofChineseSocietyofAllergy;TheAsthmaGroupofChineseThoracicSociet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内科杂志, 2019(09)
  • [7]交链孢霉B细胞表位疫苗免疫治疗改善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研究[D]. 李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血清差异蛋白表达及意义[D]. 江银丽. 南昌大学, 2019(01)
  • [9]尘螨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D]. 何雪梅.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10]真菌变应原制剂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J]. 高翔,尹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03)

标签:;  ;  ;  ;  ;  

皮下注射尘螨过敏原疫苗治疗过敏性哮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