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的转让与制作

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的转让与制作

一、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转让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庞晓哲[1](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研究 ——基于7种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档案保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始于20世纪中叶,在经历60、70年代暂停发展,其学科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伊始得到初步恢复、发展,截至2017年,我国档案保护学术研究已经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色。本文基于核心作者群的视角,通过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即1978-2017年间7种核心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发表的科研论文,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的发展现状,进而剖析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的发展特点、学术贡献及现存问题,以期能够为今后学者从事相关主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形成”,以1978-2017年间7种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统计所获的35位核心作者为数据来源,根据其科研论文的发表时间,将核心作者队伍的形成划分为3个时间段,即核心作者群初具规模、核心作者群发展壮大、新生力量发展不足。第二部分是“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学术影响力指标分析”,通过对35位核心作者的发文量、H指数、AR指数、被引量、下载量和高被引论文篇数6个指标进行统计、计算,从多个角度对核心作者的科研水平、学术贡献和科研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为了解、掌握我国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发展现状提供正确的方向。第三部分是“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发展特点”,根据6个指标的统计结果,利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及Cite 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的功能,对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络、研究主题进行构建和分析,总结出同一机构核心作者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科研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为主,高校教师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详细地论证、说明。第四部分是“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贡献及问题”,详细论述了核心作者对于我国档案保护学科各个领域发展所做的贡献,并根据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40年间的发展历程,指出影响我国档案保护学科未来发展2大问题,包括重技术而轻管理、学术互动较为欠缺等。

陈帆[2](2018)在《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行动者与台州肥药市场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台州肥药经销市场形成与发展形态的研究来探索国家和经济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为了解答这一中心研究问题,本文基于对主流经济学、发展型国家理论、新制度主义研究和文化视角分析等文献的回顾,建立了一个多阶段-多机制的以行动者及其结构性行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基于对台州、嘉兴和宁波三地的肥药经销商,台州、嘉兴市、宁波市和浙江省农业部门人员,台州供销社人员以及台州农民的访谈,和台州供销社、台州市农业局和浙江省植保局及个别肥药经销企业等单位所提供的档案等一手材料,及各类公开的政府文件等二手材料,本文分析了台州肥药经销市场的发展形态及其背后机理。在回答了两个实证研究问题——中国肥药经销行业为什么在中央政府反对之下仍成功实现市场化和台州肥药市场为什么在缺乏竞争优势的条件下仍成功走向全国——的基础之上,本文的研究还涉及了四个理论问题:(1)虽然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如既有研究所以为的无非不能,中国政府制定的规范常常是对经济发展的被动反应,而且其政策会被经济行动者的逐利行动所突破,产生制度漏洞甚至产生重要的非期然后果;(2)本文揭示了经济行动者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超出既有研究所认定的贡献,他们会利用甚至扭曲价格机制打破自由主义经济学许下的“市场有效运转必定带来经济发展”的承诺,也会突破国家的政策预期,同时还是推动市场发展阶段更迭和区域市场形成的重要力量;(3)本文从既有研究对嵌入对象理解的单一性和嵌入型概念缺乏权力视角这一观点切入,分析了为什么阶段分期在既有研究中或是缺失或是存在具有高度同质化的问题,并阐释了阶段分期更迭的动力;(4)本文认为既有研究对区域市场形成的解释可归结为不同视角的竞争优势理论,本文案例揭示了在缺乏竞争优势的条件下,经济行动者的逐利行动能够积累他们手中的逐利筹码并改善区域市场的逐利条件,从而推动区域市场发展壮大。

周小玲[3](2016)在《环保型文物档案特藏装具阻燃及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档案、图书、古旧字画等文化典籍卷帙浩繁,均为需永久保存的人类文明遗产。收藏这些纸质档案及文物使用的传统装具一般为纸盒、木盒、铁柜、绸缎等,这些传统装具仅仅为收藏工具,缺乏防火、防虫、防霉变、防潮等功能,不利于文物及档案的持久保存。针对传统收藏装具存在的弊端,本论文以材料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筛选具有阻燃及吸附性能材料;通过对传统装具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工艺研究,设计并制造具有防火、防虫、防霉变、防潮等功能的文物及档案特藏装具;通过对特藏装具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性研究,揭示特藏装具防火、防虫、防霉变、防潮等功能的内在原因,为规模化生产文物及档案新型特藏装具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为实现以上目标,开展了以下研究:第一章:介绍了文物档案装具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文物档案病害的成因与防治方法;对制做装具的阻燃材料及吸附材料做了简介,对文物档案出现的虫蛀、霉变、酸化病害成因和火灾现象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文物档案装具存在问题以及产生各种病害的成因,提出了一种集环保型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功能于一体的装具设计思路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为消除人造板作为装具材料带来的甲醛危害,对装具材料人造板中的甲醛去除方法及工艺进行研究。建立了酸性水溶液的超声波浸泡人造板的甲醛去除方法,研究了人造板原材料、温度、时间、湿度等对残余甲醛释放量的影响。采用SEM及能谱分析、FTIR、XRD、万能材料试验机、超景深显微镜、视频光学接触角等对除甲醛前后的人造板的形貌、结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甲醛去除方法,可使甲醛在板材中的含量远远低于检出限,且利用该方法也可清除人造板中的杂质,对板材机械强度和物理力学性能不会影响。第三章:建立了装具材料木板和人造板的阻燃处理新方法。确定了阻燃处理液组成,并建立超声波技术强化阻燃剂渗透新方法。经该方法处理的板材载药量、抗流失性能和机械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渗透,有效提高板材对阻燃剂的渗透性,从而有效提高材料性能及处理效率。第四章:对装具材料木板和人造板的阻燃性能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对本研究提出的阻燃液处理板材进行了火管法、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等手段的防火性能测试。木材燃烧实验对比和整体防火实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该阻燃溶液处理的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且阻燃性能与阻燃剂中硼酸盐及相关组分抑制板材纤维燃烧密切关系。第五章:对文物及档案装具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吸附性能与装具防虫、防霉、防酸功能的关联性。提出了炭素隔卷纸制做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纳米级炭黑制作成胶体喷涂托绫纸正反两面,再经阻燃液浸泡,可得到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功能的炭素托绫纸。对炭素及阻燃液处理托绫纸制作的装具进行了人工加速老化实验,并对老化前后内置纸张的机械强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装具纸样对内置纸样的保护作用。对文物档案装具的防霉性能进行研究。利用阻燃液处理纸张及木材制作了不同形式的文物及档案收藏装具,对装具内置纸张的防虫、防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处理后,所制作装具具有明显的防虫及防霉效果。为考察文物及档案特藏装具防虫、防霉性、防潮、防酸等性能的内在原因,对文物档案装具的防酸性能进行研究。对内置纸样的纸质装具在氧化性气体和酸性气体环境中存储一段时间后,测试结果表明,内置纸样机械强度良好。对木质装具吸潮、酸性气体吸附、氧化性气体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经阻燃处理木材具有对上述气体较强的吸附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特藏装具对内置纸张所具有的防虫、防霉、防潮、防酸等性能与装具对上述各种气体吸附性能有关,正是装具材料的吸附作用,才使得装具内纸张免受有害气体损害。装具对气体的强烈吸附性可为纸质文物及档案营造安全微环境。第六章:文物档案特藏装具的构建与开发和产品应用案例。本章从设备选型和四条生产工艺流程为着眼点,研究开发木质装具和纸质装具。制作的一批装具在国内外实施应用,效果良好。

高宏伟[4](2014)在《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档案保护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档案内容完整,保证档案信息真实,延续档案的生命。档案保护工作包括档案保护技术和保护技术管理两部分。档案保护技术,是指延长档案使用寿命的各种方法。档案保护技术管理是指在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对技术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活动。随着技术发展,档案类型不再只有纸质档案,出现了缩微胶片、照片、磁带、光盘档案。电子文件档案的出现,使档案保护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保护指导思想也必须适应发展,加强保护技术管理,做到技术与管理并重,实现保护档案的目的。在回顾了国内外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变化,以及相关理论的发展之后。本文以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包括档案保护技术工作、档案保护科研、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等方面。通过分析,指出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在档案保护指导思想、保护法规标准、档案保护科研、档案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并结合专家提出的最新的档案保护思想理论,笔者提出对档案保护技术工作实施评估的设想。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对档案保护方案和实施过程的评估,以评估结果指导档案保护科研的方向和档案保护人才培养。制定相应的计划、策略和制度,加强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

甘玲[5](2005)在《关于档案产业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档案产业是档案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的档案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档案产业的出现和初步形成。但是,目前的档案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因此加强对档案产业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档案产业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即背景、概念、主体、产业构成和发展对策。正文也相应地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档案产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条件,重点说明了市场经济对档案事业的影响。第二部分辨析档案产业的概念以及档案产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包括档案产业的定义,档案产业与档案事业的关系,档案产业与档案产业化的关系,档案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档案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等。第三部分论述档案产业的主体即档案产业由哪些机构来实施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四种类型的主体即档案馆、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和服务于档案事业的相关企业。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个档案产业的产业框架。根据产业主体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种类,本文把档案产业分成档案信息产业、档案文化产业、档案劳务服务业和档案用品制造业四个部分。第五部分首先分析了档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周耀林[6](2005)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它和藏品的历史一样久远,并形成了技术性保护的传统。然而,当代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表明,保护过程不仅存在着技术难题,而且越来越多地遭遇到管理体制缺位、保护组织不力、保护法规欠缺、保护信息分散、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的桎梏。因此,系统总结国内外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传统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当代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为文物、档案和图书保护的发展探求新的生长点,而且有助于整合文物、档案与图书的保护实践,为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技术性保护、部门化组织、分散化管理、局部发展战略到综合性保护、集成化组织、集约化管理和全局发展战略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紧扣“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这一主题,通过“一个基点”(部门化保护的整合)、“两条线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三门科学”(遗产科学、保护科学、复杂性科学)、“六大方面”(预防、治理、修复、组织、法律和信息管理),初步构建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框架。笔者因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既立足于理论分析,又依托于实践调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适当案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宏观问题微观化,力求能够全面、系统地阐述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准确地揭示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正确发展方向。 本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重点集中在保护技术动态推进策略和主要管理层面的变革两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 1 可移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笔者通过剖析国际遗产界常用的三对互补概念,重构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重新审视可移动文化遗产奠定了坐标。在新的坐标系中,可移动文化遗产是人工制作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或社会价值的藏品的集合。一旦将其具体化,文物、档案、图书和工艺品等都是其有机的组分。由此可见,尽管可移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也是如此。有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便产生了遗产的保护技术。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推动下,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地建立在技术性保护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技术性保护的传统。然而,以技术为本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代步入了“内外交困”的两难境地:处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大潮中,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日益遭受漠视;内部则面临着管理不善、组织不力、法规不全、投入不足、人才不济等方面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代有责任心的保护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变、系统与外界关联三个方面对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进行了剖析,笔者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论证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特征对形成全球或地区、国家、机构的保护策略是一道无形的屏障。然而,系统资源的国家性和国际性双重特征及其保护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又决定了该复杂系统制定统一的战略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必然性。 基于这种分析,笔者总结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的总体目标,并从如何分解总体目标、如何协调被分解目标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总体目标的途径。分解总体目标时,笔者首先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要求对其进行解构,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解构因子进行了科学的

二、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转让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转让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研究 ——基于7种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畴
        0.1.1 相关概念
        0.1.2 研究范畴
    0.2 选题目的与意义
    0.3 选题的研究现状
        0.3.1 关于档案保护学科的研究现状
        0.3.2 关于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的研究现状
    0.4 创新与不足
        0.4.1 研究创新点
        0.4.2 不足之处
1 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形成
    1.1 核心作者群初具规模
        1.1.1 核心作者的单位集中度较高
        1.1.2 核心作者的发文时段较长
    1.2 核心作者群发展壮大
        1.2.1 核心作者的人数明显增加
        1.2.2 核心作者的持续时间差别明显
    1.3 新生力量发展不足
        1.3.1 新增作者的人数锐减
        1.3.2 核心作者的科研进程尚短
2 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学术影响力指标分析
    2.1 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分析
        2.1.1 科研论文的年度发表量
        2.1.2 核心作者的个人发表量
    2.2 核心作者的H指数、AR指数分析
        2.2.1 核心作者的H指数
        2.2.2 核心作者的AR指数
    2.3 核心作者的被引量、下载量分析
        2.3.1 科研论文的下载总量
        2.3.2 科研论文的被引频次
3 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发展特点
    3.1 同一机构核心作者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
        3.1.1 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为主的合作网络
        3.1.2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核心的科研合作网络
    3.2 研究对象以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为主
        3.2.1 80年代的关键词频分析
        3.2.2 黄金时期的关键词频分析
        3.2.3 衰退时期的关键词频分析
    3.3 高校教师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3.3.1 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3.3.2 高校教师具有较大的科研贡献
4 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贡献及问题
    4.1 核心作者群的学术贡献
        4.1.1 对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的探索
        4.1.2 对档案有害生物防治的探索
        4.1.3 为修复纸质档案所做的努力
    4.2 核心作者群的现存问题
        4.2.1 研究主题重技术而轻管理
        4.2.2 学术互动方面较为欠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行动者与台州肥药市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1.2.2 发展型国家理论
        1.2.3 新制度主义理论对经济发展的解释
        1.2.4 文化等其他视角的启示
        1.2.5 多阶段-多机制的行动者分析框架
    1.3 研究设计
        1.3.1 案例研究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
    1.4 阶段分期
        1.4.1 阶段分期的缘由
        1.4.2 中国肥药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1.4.3 台州肥药市场的兴起
    1.5 章节安排
2 国家立规范
    2.1 计划独营阶段(1956-1977年)
        2.1.1 人民公社与计划经济体制
        2.1.2 人民公社体制下的肥药购销体系
        2.1.3 计划独营体制稳步发展的根源
    2.2 市场化萌芽阶段(1978-1981年)
        2.2.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2.2 生产责任制改革带来的冲击
        2.2.3 局部调整和重点突破的互动过程
        2.2.4 局部调整治标不治本
    2.3 双轨竞争阶段(1982-1997年)
        2.3.1 双轨竞争过程的宏观与中观背景
        2.3.2 国家行动者对肥药行业市场化的应对
        2.3.3 中央政府维持计划独营的预期落空
    2.4 市场化改革阶段(1998-2002年)
        2.4.1 市场化改革阶段的宏观背景
        2.4.2 台州肥药市场的形成
        2.4.3 国家行动者主导角色交棒农业部门
    2.5 规范化阶段(2003-2010年)
        2.5.1 药市场初立时的混乱
        2.5.2 农业部门制定正式规范
        2.5.3 农业执法带来市场规范化
    2.6 “升级”新市场阶段(2011-2016)
        2.6.1 中央政府加强对农业调控
        2.6.2 各级政府定义正式规范
        2.6.3 “升级”新市场
    2.7 小结
        2.7.1 肥药经销行业实现市场化的根源
        2.7.2 国家行动者的角色
3 市场破预期
    3.1 肥药市场萌芽阶段(1978-1981年)
        3.1.1 生产责任制带来制度裂缝
        3.1.2 逐利活动兴起
        3.1.3 肥药行业已形成市场萌芽
    3.2 寡头垄断竞争阶段(1982-1997年)
        3.2.1 肥药供求矛盾奠定市场化基石
        3.2.2 寡头垄断竞争
        3.2.3 计划独营体制的崩溃
    3.3 肥药市场形成阶段(1998-2002年)
        3.3.1 全国肥药行业市场化改革
        3.3.2 肥药市场形成过程
        3.3.3 肥药市场正式形成
    3.4 台州肥药市场大发展阶段(2001-2010年)
        3.4.1 台州农业行政执法的启动
        3.4.2 台州肥药市场走向全国
        3.4.3 肥药市场脱颖而出
    3.5 利基窄化阶段(2011-2016年)
        3.5.1 中央政府加强调控
        3.5.2 利基瓶颈的形成和突破
        3.5.3 会有新一轮大发展吗?
    3.6 小结
        3.6.1 经济行动者在市场化中的角色
        3.6.2 台州肥药市场兴起的根源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1.1 国家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4.1.2 经济行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4.1.3 阶段分期形成的动力
        4.1.4 区域市场形成的动力
    4.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环保型文物档案特藏装具阻燃及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物档案病害防治简介
        1.1.1 虫蛀霉变防治研究
        1.1.2 酸化现象及成因
        1.1.3 库房环境污染
        1.1.4 火灾现象
    1.2 文物档案装具发展历史
    1.3 阻燃材料及吸附材料简介
        1.3.1 国内外阻燃材料发展及阻燃性能研究
        1.3.2 吸附材料简介
    1.4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物档案装具用人造板甲醛去除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化学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甲醛清除液的制备
        2.2.4 人造板中甲醛的去除
        2.2.5 人造板中甲醛去除工艺流程
        2.2.6 人造板及其原料甲醛含量的测定
        2.2.7 人造板结构组成及其性能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人造板及其原料中甲醛浓度测定
        2.3.2 处理后人造板残留甲醛释放行为
        2.3.3 人造板除甲醛前后板材力学性能
        2.3.4 人造板除甲醛前后形貌及元素分析
        2.3.5 人造板除甲醛前后纤维结构
        2.3.6 人造板除甲醛前后结晶度
        2.3.7 人造板除甲醛前后亲疏水性
    2.4 结论
第3章 木板纸板及人造板阻燃处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四防"溶液的配制和木板纸板及人造板的阻燃处理
        3.2.4 机械强度及形貌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声辅助阻燃处理木材的吸水率及载药量
        3.3.2 超声辅助阻燃处理人造板的载药量
        3.3.3 阻燃处理板材抗流失性能
        3.3.4 木板阻燃处理前后抗拉强度比较
        3.3.5 人造板阻燃处理前后抗拉强度比较
        3.3.6 超声波对木材渗透性的影响
        3.3.7 木材超声处理前后的质量变化
        3.3.8 阻燃材料的形貌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阻燃板材相关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化学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木材及阻燃木材氧指数法测试
        4.2.4 木材及阻燃木材火管法测试
        4.2.5 纸板及阻燃纸板垂直燃烧法测试
        4.2.6 木材及阻燃木材热分析行为分析
        4.2.7 阻燃纸板pH值测试
        4.2.8 纸板及阻燃纸板色差测试
        4.2.9 纸板阻燃处理过程形貌分析
        4.2.10 木材及人造板处理前后的FTIR表征
        4.2.11 纸板及阻燃纸板耐折度及抗张强度测试
        4.2.12 木材及人造板阻燃处理前后亲疏水性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木板及阻燃木板阻燃性能
        4.3.2 纸板及阻燃纸板阻燃性能
        4.3.3 木材与阻燃木材热分析行为
        4.3.4 文物档案装具整体燃烧性能分析
        4.3.5 阻燃纸板pH值
        4.3.6 纸板及阻燃纸板色差
        4.3.7 纸板阻燃处理过程形貌
        4.3.8 纸板及阻燃纸板耐折度和抗拉强度
        4.3.9 阻燃松木吸湿性
        4.3.10 阻燃人造板吸湿性
        4.3.11 松木与阻燃松木亲疏水性
        4.3.12 人造板及阻燃人造板亲疏水性
    4.4 结论
第5章 文物档案装具吸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1.1 炭黑
        5.1.2 微生物生存条件及木材防腐
        5.1.3 纸张酸化
    5.2 实验部分
        5.2.1 化学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炭素隔卷纸制备
        5.2.4 炭素纸微环境吸附性能研究
        5.2.5 棉布"四防" 溶液的配制及浸渍处理
        5.2.6 棉布微环境吸附性能研究
        5.2.7 纸质装具处理前后微环境的吸附性对虫霉影响研究
        5.2.8 纸质装具处理前后对酸性气体吸附研究
        5.2.9 纸质装具对氧化性气体吸附研究
        5.2.10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pH值及缓冲容量的测定
        5.2.11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对醋酸吸附测定
        5.2.12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微环境湿度测定
        5.2.13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微环境湿度与霉菌生长状况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炭素微环境的吸附性对内置纸样的影响
        5.3.2 "四防"纯棉布的吸附性对档案害虫的影响
        5.3.3 "四防"纸质装具微环境的吸附性对虫霉的影响
        5.3.4 纸质装具处理前后对酸性气体的吸附
        5.3.5 纸质装具处理前后对氧化性气体的吸附
        5.3.6 木质材料处理前后pH值及缓冲容量
        5.3.7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对醋酸的吸附
        5.3.8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对微环境湿度的影响
        5.3.9 木质装具处理前后微环境的吸附性对霉菌的影响
    5.4 结论
第6章 装具的构建及应用
    6.1 引言
    6.2 文物档案纸质装具生产工艺设计
        6.2.1 生产工艺设计
        6.2.2 纸质装具设备选型
        6.2.3 生产工艺流程研究
    6.3 文物档案木质装具生产工艺研究
        6.3.1 木质装具生产工艺设计
        6.3.2 设备选型研究
        6.3.3 木质装具中试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6.4 密集型文物档案装具防火、防虫、防霉、防酸网络的构建
    6.5 产品应用案例
    6.6 环保型档案及文化典籍防灾耐久特藏装具鉴定意见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思路、内容、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档案保护工作概述
    2.1 档案保护工作
        2.1.1 档案保护工作的定义
        2.1.2 档案保护技术的定义
        2.1.3 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与指导思想
        2.1.4 档案保护技术与保护技术管理的关系
        2.1.5 档案保护技术评估
    2.2 国内档案保护实践
        2.2.1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2.2.2 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标准建设
        2.2.3 档案保护技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2.4 陕西档案馆档案保护经验
    2.3 国外档案保护实践
        2.3.1 欧盟的文献保护
        2.3.2 英国的档案文献保护
        2.3.3 美国的档案文献保护
第三章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现状分析
    3.1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概述
        3.1.1 天津市档案保护机构现状
        3.1.2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任务
        3.1.3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现状
    3.2 天津市光盘档案技术保护工作现状分析
        3.2.1 调查背景
        3.2.2 调查方法
        3.2.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4 实地调查结果
        3.2.5 馆藏光盘档案检测结果
        3.2.6 小结
    3.3 天津市档案保护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3.3.1 天津市档案科研工作
        3.3.2 档案保护科研工作的意义
        3.3.3 天津市档案保护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3.3.4 天津市档案科研立项调查
        3.3.5 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统计
    3.4 天津市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现状分析
        3.4.1 天津市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现状
        3.4.2 天津市档案保护人才培养
第四章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的新形势与不足
    4.1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的新形势
        4.1.1 保护档案的类型丰富多样
        4.1.2 保护档案的数量增长快
        4.1.3 档案保护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4.1.4 档案保护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4.2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4.2.1 档案保护思想意识不足
        4.2.2 利于档案保护的制度制定不及时
        4.2.3 保护技术标准执行不到位
        4.2.4 缺少对全市档案状况的系统性调研
        4.2.5 缺少对档案保护技术方案的评估
        4.2.6 技术实施过程中缺少质量控制和技术监督管理
        4.2.7 没有制定技术风险保障制度
    4.3 档案保护科研工作中的不足
    4.4 档案保护技术人员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的对策
    5.1 档案保护技术评估
        5.1.1 评估比较已有技术制定档案保护方案
        5.1.2 评估新技术制定档案保护方案
        5.1.3 对档案保护技术实施过程的评估
    5.2 加强档案保护技术管理
        5.2.1 统计破损档案数量,制定长期计划
        5.2.2 分级保护,优先重点
        5.2.3 制定便于利用、利于保护的工作流程
        5.2.4 实施档案保护技术评估
    5.3 加强档案保护科研,促进成果转化
    5.4 加强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档案保护技术标准汇总表
附录二 2001 年至 2013 年天津市档案科研立项汇总
附件三 评估比较已有技术制定档案保护方案的实践
附件四 评估新技术时的影响因素、权重、内容及等级
附录五 评估新技术的统计结果
致谢

(5)关于档案产业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现状和资料综述
    0.3 本文的主要创新
1 档案产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条件
    1.1 档案产业产生的背景
    1.2 档案产业的发展条件
2 档案产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1 产业的概念
    2.2 档案产业的概念
    2.3 档案事业与档案产业
    2.4 档案产业与档案产业化
    2.5 信息产业及其与档案产业的关系
    2.6 文化产业及其与档案产业的关系
3 档案产业的主体
    3.1 档案馆
        3.1.1 档案的商品性问题
        3.1.2 档案馆的有偿服务
        3.1.3 档案馆的产业运作
        3.1.4 关于档案馆的产业主体问题
    3.2 档案寄存中心
        3.2.1 档案寄存中心产生的背景
        3.2.2 档案寄存中心的性质和运行机制
        3.2.3 档案寄存中心的业务范围
        3.2.4 档案寄存中心的发展趋向
    3.3 档案事务所
        3.3.1 档案事务所产生的背景
        3.3.2 档案事务所的性质和运行机制
        3.3.3 档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3.3.4 档案事务所发展存在的问题
        3.3.5 档案事务所与档案寄存中心
    3.4 相关企业
        3.4.1 相关企业的范围
        3.4.2 部分相关企业简介
4 档案产业的产业框架
    4.1 档案信息产业
        4.1.1 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业
        4.1.2 档案管理软件开发业
        4.1.3 档案信息网络服务业
    4.2 档案文化产业
        4.2.1 档案展览业
        4.2.2 档案出版业
        4.2.3 档案影视业
        4.2.4 档案教育培训业
    4.3 档案劳务服务业
        4.3.1 档案寄存服务业
        4.3.2 档案整理服务业
    4.4 档案用品制造业
        4.4.1 档案用品的种类
        4.4.2 档案图书装具公司实例
        4.4.3 档案保护药剂产业化实例
5 发展档案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5.1 档案产业发展的现状
    5.2 档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3 档案产业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6)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
2 可移动文化遗产
    2.1 遗产概念的嬗变
        2.1.1 遗产概念的内涵
        2.1.2 遗产概念的外延
    2.2 交融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财产”
        2.2.1 文化遗产
        2.2.2 文化财产
    2.3 遗产坐标中的可移动文化遗产
        2.3.1 中外定义及其评介
        2.3.2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界定
    2.4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具体化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3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
    3.1 保护概述
        3.1.1 保护的含义
        3.1.2 保护的原则
        3.1.3 保护的动因
    3.2 保护的历史
        3.2.1 早期的保护实践
        3.2.2 保护科学的产生
        3.2.3 保护的发展
    3.3 保护的现状
        3.3.1 保护的成绩
        3.3.2 保护的缺憾
    3.4 保护的未来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4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
    4.1 保护系统的复杂性
        4.1.1 复杂与复杂性
        4.1.2 系统复杂性分析
        4.1.3 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4.2 复杂性与保护体系的构建
        4.2.1 保护体系构建的依据
        4.2.2 保护系统的总体目标
        4.2.3 总体目标的实现
    4.3 保护体系的应用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5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技术推进
    5.1 保护技术概述
        5.1.1 保护技术的含义
        5.1.2 保护技术的分类
    5.2 保护技术的推进
        5.2.1 推进的动因
        5.2.2 推进的要求
        5.2.3 推进的模型
    5.3 模型的应用条件
        5.3.1 应用条件略述
        5.3.2 基础条件分析
        5.3.3 技术条件详解
    5.4 保护技术推进策略
        5.4.1 前端控制技术
        5.4.2 整体性预防技术
        5.4.3 部分与个体控制技术
        5.4.4 数字化保护技术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6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组织实施
    6.1 组织再造:保护的必由之路
        6.1.1 组织与组织再造
        6.1.2 不良性:现有组织的基本特征
        6.1.3 再造:不良组织变革的法宝
    6.2 协调立法:保护的当务之急
        6.2.1 遗产保护立法的起源与发展
        6.2.2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复杂性
        6.2.3 互动与协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
    6.3 信息整合:保护的“软件”建设
        6.3.1 保护信息与保护信息系统
        6.3.2 面向藏品的保护信息系统
        6.3.3 面向藏品机构的保护信息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7 研究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中国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意义——文物和藏品重要性评估指南(摘录)
    附录Ⅱ 1986年澳大利亚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法
    附录Ⅲ 加拿大职业道德章程及业务指导
    附录Ⅳ 面向欧洲的预防策略
    附录Ⅴ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与高等教育机构
    附录Ⅵ 中国档案保护优秀科研成果一览表
    附录Ⅶ 澳大利亚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国家政策
    附录Ⅷ 论文图表与案例索引
后记

四、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转让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保护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研究 ——基于7种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D]. 庞晓哲. 辽宁大学, 2018(01)
  • [2]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行动者与台州肥药市场的发展[D]. 陈帆. 浙江大学, 2018(12)
  • [3]环保型文物档案特藏装具阻燃及吸附性能研究[D]. 周小玲.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4]天津市档案保护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高宏伟. 天津大学, 2014(05)
  • [5]关于档案产业若干问题的探讨[D]. 甘玲. 武汉大学, 2005(05)
  • [6]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 周耀林. 武汉大学, 2005(05)

标签:;  ;  ;  ;  

中央档案馆技术部两项防霉防虫科研成果的转让与制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