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之路,谈尤利西斯——金体教授访谈

论翻译之路,谈尤利西斯——金体教授访谈

一、论翻译之道 说《尤利西斯》─—金堤教授访谈录(论文文献综述)

陈抒言[1](2021)在《泰国短篇小说《咖媞的幸福》翻译实践及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泰语笔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由翻译实践和翻译报告两部分组成。翻译材料是安潘·维乍集瓦((?))创作的短篇小说《咖媞的幸福》((?))。该小说于2003年第一次出版,2006年获得泰国东盟文学奖(S.E.A.Write Award)。小说讲述了一个九岁小女孩在母亲离世前后的心路历程,哀而不伤的氛围中蕴含着乐观生活的态度。截至2020年,这部小说已印刷了 110次,并被译介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由该小说翻拍的同名电影在泰国上映,并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可见这部小说一直深受泰国国内外读者的喜爱。笔者将《咖媞的幸福》(2020版)的正文及副文本都翻译成中文。正文部分包括三大章节,分别是《河畔之家》((?))、《海岸之家》((?))以及《都市之家》((?))。副文本部分包括2006年泰国东盟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告、出版社序言、作者寄语、作者简介以及插图配语。笔者根据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采用金堤的等效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等效翻译理论旨在让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获得的效果与原文读者获得的效果尽可能对等,在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个方面实现传神达意。笔者运用等效翻译理论,结合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具体译例,分析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本篇翻译报告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言部分,主要内容有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作者简介以及翻译目的。第二章是文本对照部分,笔者先按照原书内容的顺序编排译文,之后按照相同的顺序展示原文。第三章是等效翻译理论概要,从接收者概念、效果概念和对等概念三方面大致介绍了金堤的等效翻译理论,紧接着从等效与传神、等效与语义调整两个角度阐述了文学翻译中的等效原则。第四章是等效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笔者将翻译实践中运用的翻译策略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原文语言特色的保留和对原文语言的调整。笔者保留了原文的特殊词汇短语以及修辞手法,同时调整了不符合中文习惯的阿语序和语义。第五章是总结与启示,其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笔者从本次翻译实践中得到的启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李智[2](2019)在《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文中提出自翻译理论产生以来,文学翻译研究就一直成为中西方学者倍感兴趣的话题。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视角层出不穷,从语义学、语用学到语篇分析,从文化学到社会学,不一而足。研究内容从文本分析到对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从词、句、篇的微观研究到对译者伦理道德和责任考察等等。翻译美学是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和一门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翻译美学不是翻译学和美学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翻译学的美学观,即美学是翻译学进行学科探索的方法论。过去三十年,翻译美学的跨越式发展与文学翻译的联姻有着极大的关系。换言之,翻译美学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视角,验证了文学翻译的本质属性—审美性。文学翻译的多视角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翻译美学的发展。文学翻译审美选择主要指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审美选择行为,研究范围包括:文学翻译的本质、影响译者审美选择的影响要素、译者所信奉的审美原则、译者所制定的翻译策略、译者在语言选择上的审美倾向。本文运用描写性和规定性研究方法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选择问题。研究内容分为三部分:理论探讨、实例分析和研究结论。为此,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文学翻译与审美选择有何关系?翻译审美选择是否意味着对译语的优化?(2)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有哪些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要遵循的,还是可选的?(3)影响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的要素有哪些?译者的翻译观念对文本翻译有何影响,对译者策略的制定有何影响?译者在语言选择上是否存在某种倾向?为了回答以上这些问题,追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本文选择英国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从词汇、句子、语篇和语体四个层面展开,以经典结构、戏剧性结构、对话体和书信体为实例分析三位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环境、翻译策略、翻译观念、翻译原则以及语言选择。通过理论探究和实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选择活动。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涉及翻译活动的诸多要素:语言的构成、文化的影响、审美认知取向、接受方式、评价标准、价值体系,等等;作者、译者、接受者、源文本、译文本之间构成一个动态的文学翻译美学生态系统。文学翻译的价值在于审美和真理的统一。本研究阐释了中国传统译学中有关审美选择的命题,如“雅”的动态性研究与译者审美性选择(语言、结构、文体)关联性;首次将文学翻译的美学问题与选择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为翻译美学体系的建构增添新内容;提出译文本的生成过程为译者的审美性选择过程,译者不仅再现原作审美品质,而且还创造译文的审美价值。文学翻译是译者审美选择的结果,是外部性与内部性结合的终端产品。(2)文学翻译审美本质的三对命题即“言与意”“形与神”及“异与同”的内部逻辑关系。每一对命题均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各命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言与意”和“形与神”在理论上体现为译学思想的审美取向,在实践上体现为文本构成要素和译者的审美追求。实现言意合一、形神兼备、保持“异国情调”则需要坚持“以信文本”“尚美求真”相结合的审美标准。(3)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受到外部和内部两重因素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常遵循三个宏观审美原则(形式与内容统一、整体与局部统一、文内语境与文外语境统一)和四个微观审美操作原则(得体、准确、经济和形象原则,也称4Y原则)。外部环境包括指译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语境即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读者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译者的翻译观念、审美倾向等因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总体策略和局部策略。(4)实例分析发现,所选译本译者持有明确的翻译观念。译者在词项选择和句型结构配置方面有共同的倾向: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和语言风格的前提下,对关键词汇和短语的表达尽量优化,以确保译文审美品质的最大化。为了尽量传达原文语义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译者对原文句型结构多采用切分与重新配置的策略。译者在译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组合,力图将原作的审美要素再现于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不同的“刺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译者在保留原文“洋味”的同时,在语言选择上有范化(规范化)倾向。

尤惠[3](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长定语句翻译 ——以《人类·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与安全性》(节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学技术文献。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日语,科技日语翻译也受到瞩目。在中国,关于环境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仅仅研究本国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人类·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与安全性》一书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论述了日本国内的环境状况,最后叙述了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及其安全性。该书语言通俗易懂,描述了环境的具体变化,有助于今后的研究。此次翻译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翻译的研究背景、报告书的先行研究以及内容的介绍。第二部分,对翻译过程的介绍。第三部分,对指导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主要观点及日语长定语句特征的介绍。第四部分,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自然、切近、对等三个原则出发对日语长定语句翻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翻译报告的总结,在翻译过程中获得的心得、教训。笔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理论,结合日语长定语句的翻译实践,分析了日语长定语句翻译的特点,总结了日语长定语句翻译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希望可以为中日环境科学领域的交流略尽绵薄之力,并且提高自己对于日语长定语句翻译的能力。

杨娇娇[4](2019)在《基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的《尤利西斯》汉译研究》文中提出《尤利西斯》是爱尔兰着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杰出的现代意识流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英语文学最伟大的作品,《尤利西斯》极具实验性和创造力,被许多读者奉为“天书”。金堤译本、萧乾和文洁若译本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填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空白,也使三位翻译家一举成名。自两部中译本出版以来的24年里,不少学者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然而,回顾相关文献综述发现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主要基于规定性翻译研究,局限于对语言和文本的分析,未能从描述性研究特别是从历时维度进行比较研究;过于重视译者主体性研究,如译者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或思想,而未关注社会学因素:场域、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是如何影响翻译过程和产品的接受效果。鉴于上述不足,本文基于社会翻译学角度,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三个重要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对《尤利西斯》的金堤译本和萧乾译本的译介过程进行比较,探讨同一时期产生不同译本背后的社会驱动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原文本的选择,译本生产过程及传播和接受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是译者在不同场域、译者所拥有的不同资本以及译者带有不同惯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译者带有的译者惯习影响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且萧乾的“化开”策略迎合市场和读者的需求,金堤译本坚持对原作亦步亦趋的等效翻译策略;乔伊斯和《尤利西斯》自身的象征资本对两部译作的产生、流通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三位译者译介的成功不仅使原作者和原作名声大噪,而且为译者带来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尤利西斯》的萧乾译本成功的背后因素离不开译林出版社的大力宣传,为其增加了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

王振平,焦亚芳[5](2018)在《从关联理论看《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中意识流的翻译》文中提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对最佳关联性所做的努力与译本的效果呈正比例关系。《尤利西斯》两个汉译本译者对意识流翻译所做的努力不同,导致了翻译效果的不同,也体现了译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的不同。金堤译本尽可能保留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的最佳关联,是意识流翻译的典范。

焦亚芳[6](2017)在《从关联理论看《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中意识流的翻译》文中研究指明《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小说最高成就之一,其意识流描写翻译成功与否是小说翻译能否成功的关键。由着名翻译家金堤和萧乾、文洁若夫妇翻译的两个小说汉译本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诸多不同,甚至矛盾之处,尤其是对于小说中意识流的翻译,两译本更是形态各异。翻译是一种话语交际活动,而作为一种旨在解释交际活动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对翻译交际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对最佳关联性所做的努力与译本的效果呈正比例关系。《尤利西斯》两个汉译本译者对意识流翻译所做的努力不同,导致了翻译效果的不同,也体现了译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的不同。小说中意识流那跳出传统束缚、旨在解读人内心的独特意味以及其两汉译本迥异的风格,令人想一探究竟,领略其风采,去感受译者不一样的翻译思想、翻译手法影响下不一样的《尤利西斯》,了解意识流翻译成功的有效手段。论文概述了乔伊斯研究尤其是《尤利西斯》研究的红火与热度,简介了其与中国结缘的历程。运用关联理论,对两汉译本与原文的相关性及忠实性进行对比与分析,通过对两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直译、意译策略运用实例的分析,对其还原原文真实性与否的比较,以及对其译文是否由于太过追求对等而存在创造性叛逆等问题的探讨,认识到金堤译本尽可能保留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的最佳关联,是意识流翻译的典范。

王振平,杨娇娇[7](2017)在《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在金堤译《尤利西斯》中的体现》文中指出在《尤利西斯》翻译中,金堤作为翻译主体之一,不但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尽可能照顾到了作者、读者、赞助人等翻译主体。其等效翻译理论为译者协调主体间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尤利西斯》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共同发挥作用的典范。

李真真[8](2016)在《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尤利西斯》金堤汉译本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22年,《尤利西斯》出版并且迅速成为了西方文学界的热门话题。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代表,《尤利西斯》被列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在中国有两部完整且得到高度评价的译本:一个是金堤译本,另一个是萧乾和文洁若合译本。其中,金堤译本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尽量忠实于原文。以金堤译本为对象,本研究将基于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不同,翻译规范理论旨在描述翻译过程并分析译者所遵守的规范。图里认为翻译是一种受到规范限制的行为,这些规范可以分为三类:初始规范、源规范和操作规范。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中是引言部分;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则对翻译规范这一核心概念和吉迪恩·图里划分的三种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基于三种规范对《尤利西斯》金堤译本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最后一章为结论。研究发现,在《尤利西斯》的翻译过程中,金堤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金堤选择《尤利西斯》除了个人兴趣之外,也取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开始大规模引入西方思想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金堤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尽量忠实于原文。其原文的忠实在调整性规范和语篇语言规范中都有清晰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金堤先生在翻译中所遵守的规范和背后的原因。

孙建光[9](2014)在《赞助人系统在《尤利西斯》译事活动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赞助人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是翻译的文化学派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观点,赞助人是影响文学活动(包括翻译活动)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它涉及到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本文提出了赞助人系统的理念,并把以往一直被忽略的精神支持与技术支持等重要因素纳入该系统中。本文以《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赞助人系统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精神支持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在《尤利西斯》译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再现译者们在翻译作品时所处的生态境遇。

孙建光[10](2013)在《论译者个体翻译诗学在《尤利西斯》译介中的作用》文中提出诗学是翻译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不容低估。翻译诗学可分为主流诗学和个体诗学。诗学在翻译中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目前很多文章主要是探讨主流诗学对译事的影响,鲜有人探讨个体诗学在译事中的作用。为此,笔者试图从译者个体诗学的角度探讨它对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这有利于提升译者个人诗学在翻译中的地位。文章以金堤和萧乾、文洁若的《尤利西斯》汉译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目的性、翻译原则、译者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译者个人的语体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论翻译之道 说《尤利西斯》─—金堤教授访谈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翻译之道 说《尤利西斯》─—金堤教授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1)泰国短篇小说《咖媞的幸福》翻译实践及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泰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作者简介
    三、翻译目的
第二章 文本对照
    一、译文
        2006年泰国东盟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告
        出版社序言
        作者寄语(首次印刷)
        作者寄语(第5次印刷)
        作者寄语(第100次印刷)
        河畔之家
        1.平底锅与锅铲
        2.便当盒
        3.脸盆和衣夹
        4.伊贝舟
        5.水边的亭子
        6.水坛和水缸
        7.兔子刨椰凳
        8.闩锅木条
        9.香炉
        海岸之家
        10.凤凰花
        11.沙蟹
        12.马鞍藤
        13.水母
        14.鸡蛋花
        15.沙蚊
        16.松树
        17.蝉
        18.蓝雪花
        都市之家
        19.钥匙串
        20.抽屉
        21.旅行箱
        22.镜子
        23.彩色铅笔
        24.秋千
        25.邮筒
        26.泰式房屋
        尾声
        关于作者
    二、原文
第三章 等效翻译理论概要
    一、金堤的等效翻译理论
        1.接受者概念
        2.效果概念
        3.对等概念
    二、文学翻译中的等效原则
        1.等效与传神
        2.等效与语义调整
第四章 等效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一、对原作语言特色的保留
        1.特殊词汇或短语
        1.1 文化空白词汇
        1.2 特殊语境下的动植物词汇
        2.修辞手法
    二、对原作语言的调整
        1.语序调整
        2.语义调整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2)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学翻译的界定
    2.2 审美选择的界定
    2.3 文学翻译研究现状
    2.4 20世纪中国译学界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1 “雅”的内涵:审美选择
        2.4.2 “字神”“句神”:林语堂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3 保持“异国情调”:鲁迅“异化”审美选择观
        2.4.4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傅雷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5 整体效果:焦菊隐的翻译审美选择观
        2.4.6 优化:许渊冲的审美选择观
    2.5 小结
第3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影响要素论
    3.1 外部要素
        3.1.1 文化语境对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3.1.2 读者对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3.2 内部因素
        3.2.1 译者翻译观念的影响
        3.2.2 译者的审美倾向
    3.3 小结
第4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本质论
    4.1 言与意
        4.1.1 “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
        4.1.2 现代译学中的言意并重观
    4.2 形与神
        4.2.1 茅盾的“形神观”
        4.2.2 陈西滢与曾虚白的“形神”论
        4.2.3 江枫“以形致神”的译诗观
        4.2.4 互联互动:“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4.3 异与同
        4.3.1 文化层面上的“异”与“同”
        4.3.2 翻译领域中的“异”与“同”
    4.4 小结
第5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原则论
    5.1 传统翻译审美原则
        5.1.1 忠实与通顺原则
        5.1.2 以“自然”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5.2 翻译审美选择原则
        5.2.1 内容与形式统一
        5.2.2 整体与部分统一
        5.2.3 文本内语境与文本外语境相统一
    5.3 小结
第6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方法论
    6.1 翻译策略述
        6.1.1 翻译策略描述
        6.1.2 翻译策略特征
        6.1.3 翻译策略分类
    6.2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策略
        6.2.1 词汇层的翻译策略
        6.2.2 句法层的翻译策略
        6.2.3 语篇层的翻译策略
        6.2.4 语体层的翻译策略
    6.3 小结
第7章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实例分析—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
    7.1 译作审美选择环境
        7.1.1 王译本产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7.1.2 张、孙译本产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7.2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本质
        7.2.1 原作的艺术品质
        7.2.2 译作的艺术品质
    7.3 文学翻译审美选择原则
        7.3.1 得体原则(Appropriacy)
        7.3.2 精确原则(Accuracy)
        7.3.3 经济原则(Economy)
        7.3.4 形象原则(Imagery)
    7.4 翻译审美选择方法—《傲慢与偏见》译例分析
        7.4.1 精“译”求精,自然得体—词层的审美选择
        7.4.2 以“变”求“信”,以“变”求美—句层的审美选择
        7.4.3 整体观照,局部参照—语篇层的审美选择
        7.4.4 用语得体,神形毕肖—语体层的审美选择
    7.5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8.2 本研究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启示
    8.3 本研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8.4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鸣谢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长定语句翻译 ——以《人类·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与安全性》(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要旨
摘要
第1章 はじめに
    1.1 研究背景
    1.2 先行研究
        1.2.1 机能的等価理论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2.2 长い连体修饰语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3 テキストの绍介
第2章 翻訳の过程
    2.1 翻訳の准备段阶
    2.2 翻訳の実践段阶
    2.3 翻訳の修正段阶
第3章 机能的等価理论と长い连体修饰语の概説
    3.1 机能的等価理论について
    3.2 长い连体修饰语に関する绍介
    3.3 机能的等価理论が长い连体修饰语における指导意义
第4章 机能的等価理论に基づく长い连体修饰语翻訳
    4.1 自然原则に基づく长い连体修饰语翻訳
    4.2 切近原则に基づく长い连体修饰语翻訳
    4.3 対等原则に基づく长い连体修饰语翻訳
第5章 おわりに
    5.1 机能的等価理论からの啓示
    5.2 翻訳実践に得た経験と教训
参考文献
付録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4)基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的《尤利西斯》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in English)
Abstract(in Chinese)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
    2.2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62.2.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2.2.1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2.2.2 Previous Studies at Home
Chapter Three Ulysses:the Novel, the Author and the Translators
    3.1 James Joyce and Ulysses
    3.2 Studies of James Joyce and Ulysses in China
    3.3 Jin Di, Xiao Qian and Wen Jieruo'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3.3.1 Jin Di and Hi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3.3.2 Xiao Qian, Wen Jieruo and Their Translation of Ulysses
Chapter Four Pierre Bourdieu's Sociology of Culture
    4.1 Pierre Bourdieu and His Sociology
    4.2 Key Concepts
        4.2.1 Field
        4.2.2 Habitus
        4.2.3 Capital
    4.3 Application of Bourdieu's Sociological Concept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4.3.1 Translation Field
        4.3.2 Translators' Habitus
        4.3.3 Translation-related "Capital"
Chapter Five Studies of Ulysses Translations Based on Bourdieu's Theory
    5.1 Analysis of Capital in the Translation of Ulysses
        5.1.1 Capital of Jin Di, Xiao Qian and Wen Jieruo
        5.1.2 the "Symbolic Capital" Possessed by James Joyce and Ulysses
        5.1.3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Between Two Publishing Houses
    5.2 Analysis of Translators' Habitus on Translation Choices and Strategies
        5.2.1 Jin Di,Xiao Qian and Wen Jieruo's Habitus on Translation Choice
        5.2.2 Jin Di,Xiao Qian's Habitus on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5.2.3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Jin's and Xiao'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5.3 Summary of the Studi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Conclusion
    6.2 Originality
    6.3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5)从关联理论看《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中意识流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尤利西斯》及其翻译
二、意识流翻译与最佳关联性
三、不同人物意识流描写翻译的最佳关联性分析
    (一) 斯蒂芬意识流描写的翻译
    (二) 布卢姆意识流描写的翻译
    (三) 莫莉意识流描写的翻译
四、结语

(6)从关联理论看《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中意识流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ranslation
    2.2 Studie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
    2.3 Studies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Chapter Three Ulysses and Its Translation
    3.1 About Ulysses
    3.2 About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
        3.2.1 Jin Di and Hi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3.2.2 Xiao Qian, Wen Jieruo and Their Translation of Ulysses
Chapter Four Relevance Theory
    4.1 Context and Cognitive Environment
    4.2 Communication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4.3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
    4.4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ranslation in Chinese Versions of Ulysses
    5.1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Ulysses
        5.1.1 Interior Monologue
        5.1.2 Free Association
    5.2 The Translation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Ulysses
        5.2.1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5.2.2 Creative Translation and Creative Betrayal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Originality
    6.3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7)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在金堤译《尤利西斯》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译者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三、《尤利西斯》汉译中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体现
     (一) 从被动到主动的原文选择
     (二) 从等效翻译理论看《尤利西斯》原作者、读者和译者
        1. 从原作者“一字不改”的要求到译者“灵活不能出圈”的态度
        2.“不替读者阐释”的译者
     (三) 译者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的《尤利西斯》翻译策略
     (四) 赞助人的“操纵”和译者主体的发挥
四、结语

(8)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尤利西斯》金堤汉译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in Chinese)
Acknowledgements(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object
    1.2 Research background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
    1.5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f Jin Di’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2.1.1 Previous studies of Jin’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in comparison withthe translation by Qiao Qian and Wen Jieruo
        2.1.2 Other previous studies of Jin Di’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2.2 Previous studies of translation norms
        2.2.1 Previous studies of translation norms in China
        2.2.2 Previous studies of translation norms in the west
    2.3 Previous empir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based on Gideon Toury’stranslation norms theo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
    3.1 Gideon Toury and his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
        3.1.1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norms
        3.1.2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norms
        3.1.3 The features of translation norms
    3.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norms by Gideon Toury
        3.2.1 Preliminary norms
        3.2.2 Initial norms
        3.2.3 Operational norms
    3.3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norms theory to the study ofJin Di’s translation of Ulysses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Ulysses by Jin Di Based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 by Gideon Toury
    4.1 Analysis of Ji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liminary norms
        4.1.1 Jin’s choice of Ulysses
        4.1.2 Direct Translation
    4.2 Analysis of Ji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l Norms
        4.2.1 Jin Di’s inclination to the source norms
        4.2.2 Jin’s efforts to achieve acceptability
    4.3 Analysis of Ji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rational norms
        4.3.1 Matricial norms
        4.3.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References

(9)赞助人系统在《尤利西斯》译事活动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赞助人系统的具体作用
    2.1 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
    2.2 经济因素的作用
    2.3 社会地位的作用
    2.4 精神支持的作用
    2.5 技术支持的作用
3. 结语

(10)论译者个体翻译诗学在《尤利西斯》译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译者的翻译目的性
2. 译者的翻译诗学观
3. 译者的审美意识
4. 译者的语体特色

四、论翻译之道 说《尤利西斯》─—金堤教授访谈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国短篇小说《咖媞的幸福》翻译实践及翻译报告[D]. 陈抒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文学翻译审美选择研究 ——以《傲慢与偏见》汉译为例[D]. 李智. 西南大学, 2019(05)
  •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长定语句翻译 ——以《人类·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与安全性》(节选)为例[D]. 尤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04)
  • [4]基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的《尤利西斯》汉译研究[D]. 杨娇娇.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5]从关联理论看《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中意识流的翻译[J]. 王振平,焦亚芳. 大理大学学报, 2018(05)
  • [6]从关联理论看《尤利西斯》两汉译本中意识流的翻译[D]. 焦亚芳.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4)
  • [7]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在金堤译《尤利西斯》中的体现[J]. 王振平,杨娇娇.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3)
  • [8]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尤利西斯》金堤汉译本研究[D]. 李真真.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6(10)
  • [9]赞助人系统在《尤利西斯》译事活动中的作用[J]. 孙建光.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4)
  • [10]论译者个体翻译诗学在《尤利西斯》译介中的作用[J]. 孙建光.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3(02)

标签:;  ;  ;  ;  ;  

论翻译之路,谈尤利西斯——金体教授访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