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感受(上)

看书的感受(上)

一、观书有感(其一)(论文文献综述)

韦聪维[1](2021)在《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韵律、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古诗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当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古诗文教学存在效率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阅读量小的问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简称“群文阅读教学”。它是教师首先确定一个议题,然后根据议题选择文本进行组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建构进而达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弥补当前单篇古诗文教学的部分缺陷,在解决“教”与“学”矛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实施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即通过增加古诗文的数量拓宽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视野;通过提炼整合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通过多角度的文本选择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通过梳理分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关键要素:议题、文本组合、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分别从这四个维度提出了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目前,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已经逐步开始在小学进行实践,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经验总结法四种方法总结当前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如形成了设计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可行思路以及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同时也发现当前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议题设计的开放性不足、文本组合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以及引导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为使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笔者基于当前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制定鲜明开放议题、选择多样化的文本组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建构,提高引导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引导达成共识四个层面提出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建议,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建议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分析,为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佟婷婷[2](2021)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整个社会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古诗词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强调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不断感悟、内化、升华动态发展的变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由于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普及的时间较短,教师在各个板块中的教学都处在探索阶段,尤其学生步入中高年级后,积累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如何使教师在该板块古诗词中的教学省时高效还需要广大学者和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将此领域研究继续深入开展。本研究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日积月累”板块为契机,对“日积月累”板块的基本结构、分布情况等进行教材分析,并通过对“日积月累”板块与讲读课文中古诗词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中高年级“日积月累”板块具有生活性、时代性的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别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进而分析中高年级“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教学现状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问题所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缺乏对该板块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重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第四部分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提出“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的教学特点与要求,巧妙地帮助学生自主积累与运用;不断完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加强学生对该板块古诗词学习的重视程度。

谭升元[3](2020)在《朱熹酒诗研究》文中提出南宋以降,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力足以同孔孟比肩。历来学界对朱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学,对其他方面尤其是诗文的研究起步较晚,论之较少。朱熹在南宋便以诗名世,众体皆备,且很多诗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翻阅朱熹诗作,发现其诗作中常常有引酒入诗的现象,且占其全部诗作的十之一要多。在人们的印象中,酒与追求个性与自由是紧密联系的,对于提倡并力行“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而言,似有反常,也具深意。有鉴于此,本文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为底本,以《全宋诗》、《朱熹诗词编年笺注》为参考,辑录出朱熹与酒相关的诗作,并从这一角度切入,深入朱熹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探知朱熹酒诗背后的丰富意蕴。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朱熹酒诗创作情况与朱熹酒龄酒量进行论述。所谓朱熹酒诗创作情况包括酒诗总的篇目考证及阶段性创作的篇目情况。朱熹酒诗创作贯穿于其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些酒诗中反复提及饮酒这一行为,可知朱熹好酒甚至嗜酒。参考相关研究资料,能推知其酒龄、酒量之大概。而各个阶段酒诗的创作多寡不一,这又与朱熹的人生经历相关。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朱熹酒事、对酒的功能认识的论述,包括朱熹酒诗中的提及的酒事、酒名、酒器,以及朱熹对“酒以成礼”与“酒以为乐”、酒为文人创作灵感的媒介、酒以解忧与酒壮豪情与饮酒抵御寒冷与伤身败体的酒的功能的认识。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朱熹酒诗的创作成因进行论述,包括礼乐和文人饮酒的传统、宋代盛行的饮酒风气、历次党争之祸以及朱熹的平生山水心的影响。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朱熹酒诗的审美创作进行论述,结合相关的诗论材料、朱熹的诗论主张及其酒诗本身,发现朱熹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时亦存豪放雄健之作;诗歌结构严谨,用事尚古;意境有余而理趣不足。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朱熹酒诗中的儒者情怀进行论述,包括忠君爱国与视民如伤、穷达同质的隐逸之思。研究中发现,朱熹酒诗中所展现的个人形象、蕴蓄的思想内涵这与其一贯给人正襟危坐、严肃古板的道学家形象大相径庭。朱熹的酒诗中纯粹的言理说教之作并不多,因此更能体现朱熹作为诗人而非理学家的一面,较能客观地体现朱熹的诗歌成就。朱熹作诗追求平淡自然的诗美风格,但其中不乏豪放雄健之作,并言诗不宜多作却又作了一千三百余首,酒或是主要诱因之一。同时,酒在朱熹的诗作中有着多重的深层义涵。故而本文以酒这一视角切入,为朱熹的诗歌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李兵[4](2020)在《朱熹诗写佛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朱熹早年出入佛老之间,虽此后径归儒圣,然不可否认的是,朱熹思想中有佛禅的思想因素。通过梳理朱熹的诗作可知,朱熹诗作中有大量涉佛写禅的作品,体现于佛禅语典、佛禅意象及佛禅境界的建构上。因而,对于朱熹诗中涉及佛禅的作品,应加以重视及研究。本文只针对朱熹的诗歌涉及佛禅的一脉作品进行研究,属于个案研究中的“个案”研究,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第一,一些学者对朱熹的诗文艺术、内容、思想已经进行了较为细密的分析和考论;第二,一些学者对朱熹禅学、理学、文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释,但未能详细深入,这为本文的探讨留下了空间;第三,从考察角度出发,选择个案进行研究,既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又可以很好地“以小窥大”。基于此三点考虑,本文将题目选定为“朱熹诗写佛禅研究”,将研究的视域集中在朱熹诗歌中佛禅思想原委和禅学境界。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朱熹诗写佛禅生成背景”。朱熹的诗写佛禅背景主要由四个因素构成,其一是其师学其来有自,朱熹初受学于刘子翚、刘勉之和胡宪三人,这三人除了在道学上对朱熹进行指点以外,亦不讳谈佛禅之学,因而朱熹在此层面上是受到他们三人的被动影响。其次,朱熹曾与道谦、西林等僧人有密切往来,有谈禅论佛的经历,是朱熹主动与僧人们交往的思想碰撞。同时,宋室南渡,重崇佛教,加之佛教世俗化较之前代又有新的转向。得益于禅宗的影响力,文人习禅学佛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文人有意无意皆被禅宗思想影响,此四重因素构成了朱熹诗写佛禅的生成背景。第二章“朱熹诗写佛禅”的分类研究,主要是对朱熹诗写佛禅的文献进行分类研究,可分为诗涉禅家语典、禅寺禅僧、禅理禅境三类。通过整理可知,朱熹在不同时期对于佛禅的不同态度,从早年沉溺佛禅,而立的儒佛之辨,再到壮年反佛归儒,再至晚年融合兼采,无不展示了朱熹与佛禅之间复杂的关系。第三章“朱熹诗写佛禅发展历程”。朱熹诗写佛禅历经了三个阶段,早年朱熹沉溺佛老,这时期诗歌体现出浓厚的佛老意味。后经李侗点拨,其诗歌多为逃禅归儒之诗。在朱熹“一悟中和”后,朱熹诗涉佛禅态度转变为对佛禅的强烈批判,这一时期的诗作,除了歌咏自身理学成长的轨迹外,朱熹将理学与异端杂学完全对立起来,讥讽批判之意溢于言表。同时朱熹援禅入理,籍佛卫道,亦体现其诗禅理汇通之境界。第四章“朱熹诗写佛禅的审美创造”。朱熹诗中的佛禅因素,主要用于以禅写意,以禅创境。就以禅写意而言,体现为守寂禅趣及知足常乐和诗以言情及游赏之致两维,而就以禅创境而言,有空灵美、静寂美及淡远美三个审美层次。

谢娜[5](2020)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插图的运用策略研究 ——以五年级为例》文中指出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篇目编排一直遵循“诗画合一”的特点,在部编版新教材中更是如此,基本每课都配有相应的古诗词插图。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对古诗词进行配置插图不仅可以直观的展现诗词创作的背景、诗人情感、诗词表达内容,还可以将精炼的诗句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形象,这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在语言渲染的基础上借助插图“由景入情”展现诗词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思,感知诗词中的画面,更好的进行古诗词教学,可见古诗词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使小学语文教师能更好地运用古诗词插图,本文就部编版五年级古诗插图进行文本分析,找出古诗词插图编排特点及运用价值,然而教材中古诗词一般都配上了中国画,根据这一特点对其数量分布、表现手法、题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举例加以进一步阐述,发现古诗词插图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四大运用价值:一是有利于弥补学生直观经验的不足、二是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三是有利于学生记忆古诗词、四是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然后本文选取七所学校的五年级语文任课教师和五年级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发现在古诗运用过程教师存在对古诗词插图的研究肤浅、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插图的利用率低、对古诗词插图运用不得法,学生存在古诗词插图学习过程中缺乏看图意识、看图无法等问题,分析原因为教师缺乏古诗词相关知识素养、古诗词教学手段单一、把握不准插图运用契机,学生为认识有限、缺乏看图方法。为此本文针对教师在使用插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以图促教的对策:教育部门强调古诗词插图重要性、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吃透教材中的诗画联系,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明确古诗词插图运用的方法;而对于学生提出以图促学的对策:培养用图意识、自觉将古诗词插图与教学相结合,理解古诗词插图用意、形成正确看图方法,品味插图意境、形成将图画转化成语言文字的能力。希望本研究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重视对古诗词插图的运用,进一步掌握古诗词插图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孟丹[6](2020)在《《千家诗》的选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千家诗》是旧时儿童学诗的启蒙教材。其成书于南宋,经过不断完善,不仅是明清两朝最普及的蒙学教材之一,甚至盛行至今,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并称为“三百千千”。且在当前,随着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愈加响亮,不少学者对于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千”的研究愈加热情,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教材也深受着教材编写者的青睐。因此对于《千家诗》的选编研究具有以古鉴今的实践意义与必要性。本论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古诗类蒙学教材《千家诗》的研究入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从其选文内容和编排方式两个维度去分析其作为一部较有影响力的古诗类蒙学教材的选编的独特之处。由于其所选古诗大多是唐诗宋词,因此从其编者时代背景出发,对所选录古诗的题材、体裁、作者、朝代等去分析其选文内容特点,而从其所编排古诗的顺序、方式、注释内容等去分析其编排方式。进而立足于历史维度上去分析其选编价值以及局限性,同时着眼于当下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现状提供一定的启示。经过研究发现,从《千家诗》选诗内容来看,呈现出代表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具有重要的选编意义:在历史维度上关注到了时代的需求,在教材本身维度上关注到了教材内容的示范性和思想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部分古诗不适宜学生学习、所选诗篇存在一些错误等;从《千家诗》编排方式来看,其先绝句后律诗、以四季为序、以类相从的编排方式体现出其编排体例贴近学生生活,编排难度循序渐进、以类促学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编排意义:其编排方式方面贴合儿童认知规律,编排类目之间具有衔接性。但是同时也存在编排体例不连贯、知识系统性不够的局限性。而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诗内容体现着体裁的多样性、诗篇的典范性和题材的包容性,且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也存在各题材、体裁古诗有一定数量悬殊的局限性。编排方式体现着循序渐进的特征。同时亦存在古诗编排有待系统化的不足。因此笔者结合《千家诗》的选编特征以及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的现状,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选编提出几点思考:在选诗方面:拓宽古诗题材,感知传统文化;均衡体裁比例,丰富学生情感。在编排方面:完善专题类型,体现编排系统;丰富注释形式,优化呈现方式。

严淑萍[7](2020)在《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强调要在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小学教育现状而言,全国范围内还未开设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就各地区小学阶段开设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来看,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为了落实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本研究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语文课程的性质、古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古诗词教学为突破口,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和已有研究论证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内容分析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探寻本研究的现实依据。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文学价值论,明确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升和精神内涵的丰富均有重要意义。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进行定量分析,明确数量多和内容丰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传承诗词文化的基础。根据文化传承的相关理论设计“文化认知”“文化体验”和“文化自觉”三个维度的古诗词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文化认知的教学策略有溯源汉字,认识汉字文化;吟诵诗词,认识声律文化;联系经验,认识传统生活。(2)提升学生文化体验的教学策略有整合意象,体验意象之美;品味诗境,体验意境之美;感悟诗情,体验精神文化。(3)形成文化自觉的教学策略有拓展资料,全面理解诗词;群诗整合,整体理解文化;模仿创作,实现以文化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开展两轮行动研究,通过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和评价量表验证教学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检验,归纳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有以下四点启示: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文化传承方向;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文化传承资源;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文化传承自觉;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文化传承氛围。

戎姝阳[8](2019)在《张九成《横浦集》研究》文中指出张九成(1097-1159),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横浦居士,是两宋之际较有名气的理学家,教育家。张九成是安定学派胡瑗、濂溪学派周敦颐的三传弟子,受业于继承“二程”思想的杨时,形成了自己“援佛入儒”的理学思想,开创了在南宋时期影响颇深的“横浦学派”。《横浦集》由其门人郎晔整理而成,包括诗赋四卷、文章十六卷,辑录了大量的诗歌、文论、书信、奏议、题跋、序、记等,对於全面研究张九成其人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关於张九成的研究焦点在其理学思想方面,相比其《孟子传》、《中庸说》、《论语解》等着作,《横浦集》则鲜少人问津,因此笔者认爲尚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本文的研究共分爲上、下两部分。上编主要对张九成的家世生平、师从交游、《横浦集》的成书背景、版本情况及其文学思想、文章创作进行较爲系统的梳理;下编爲《横浦集》的注释部分,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南宋绍定後翻刻本爲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其他文献爲参考,力求疏证典故,详考名物,以期爲深入研究张九成其人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材料。

朵泓芸[9](2019)在《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字是记录汉语、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大部分汉字富有理据,为汉字析解提供了可能。字理教学在近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为其在古诗词赏析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字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的同时,体会蕴含在字词背后的古诗词意境。因此,将字理教学应用于小学古诗词赏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古诗词赏析中,字词理解是小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主要障碍。因此,字理教学在小学古诗词赏析中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字理教学有助于解决古诗词赏析中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字词本义,纠正错别字,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传承传统文化。文章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在小学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知识来教学的理论依据、运用字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者所在学校GX小学古诗词字理教学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应增强字理意识、提升自身字理教学水平、重视字理析解的学段特点、多种途径将字理运用于古诗词,学校及相关部门应推广字理相关书籍、杂志、培训的建议。具体来说,论文介绍了包括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学和汉字学的理论,提出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应用字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生动性原则,以及追本溯源、解析字源理据的方法,系统对照、同源互证的方法,直接合理地解析现行汉字字理的方法。同时,论文以GX小学为例,调查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的现状,指出发现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论文通过对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日常教学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为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论文列举了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的案例和教学设计。

洪明超[10](2019)在《朱子之“出入湖湘”及其思想发展》文中提出朱子思想的发展和成熟,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在家学时期他就确立了“为己之学”的志向与“自得”的追求。然而未能“自得”,则是引发了他后来思想不断转变的内在动力。在从学武夷三先生时,朱子广泛博学各种知识反而感到纷扰交错,未能自得的他随后栖心佛学。借助佛学摒除杂多纷扰的超越思维,朱子自以为已有所得,但此时遭遇李延平的否定与质疑使他产生了动摇。重读儒书后他引发了“杜鹃夜悟”,体认到“理一分殊”之真谛,遂拜延平为师,正式弃佛归儒。虽然借助理一分殊的思维安顿了原先博学带来的杂多纷扰,但在切身体认的工夫上,他终究无法接上“体验未发”的道南指诀。于是在延平去世后,朱子依然苦闷彷徨。此时他遇到了继承湖湘学的张南轩,开始了“出入湖湘”的历程。两见南轩后,朱子经过自己的体认提出了“中和旧说”,此时主张“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工夫落在“已发”之察识上,与五峰学相似。但“旧说”其实亦有其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时道南学和湖湘学两条线索在朱子心中发生交汇乃至混淆,但这种混淆引入了道南学派“未发”主宰“已发”的思想因素,这客观上反而推进并深化了朱子的思想,使他体认到洪涛巨浪中有一个“安宅”,达成“中和旧说”下思想的成熟。此时朱子心服于湖湘学,但次年访学湖南时,却对湖湘学者好高似禅的学风感到惊异和不满。于是他开始对这种学风进行反思,此时他尚认为此弊是湖湘学者不修身导致的,是“人的问题”,便和南轩加强了对工夫论的重视和探讨。南轩的《艮斋铭》《克斋铭》与《敬斋铭》,便是两人商讨后的成果,三文皆聚焦于工夫论,反映出他们救弊的意图。然而不久后,朱子又触发了“中和新说”。他通过阅读二程的着作,认为“未发”“已发”是心理活动的不同状态,而人之“性”与“情”则可分别在此不同状态中体认和把握。因此工夫就不能仅仅在“已发”时做,“未发”时也须要进行,于是他确立了“先涵养后察识”的工夫。他在《未发已发说》中质疑了“旧说”,并系统表达了此新说,其后又在《答张钦夫书》中进行了修正,确立了以心为纲领的论述模式,认为心主于性情,贯通于未发已发;同时也确立了“敬”作为贯通未发已发的工夫。在此基础上,他开始反驳湖湘学,此时他已经明确了湖湘学者学风问题的根源乃是“学的问题”,而非“人的问题”了。南轩在与朱子讨论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变化并转向朱子。南轩转向的同时,其他湖湘学者依然坚持师说,于是朱子便与之开展了旷日持久的辩论。他首先与南轩和吕东莱往返讨论五峰之《知言》并编定成《知言疑义》,对五峰之学,包括心性论、工夫论等都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批判。其中,在对五峰“善不足以言性”的批判中,朱子关心的是“善”的根据和来源问题的,以及如何为现实的善行奠立绝对意义,这确实是五峰以“性”超越“善恶”的观点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朱子亦肩负重整理学的历史任务,他重视哲学概念使用的准确性,亦注重文本对现实的影响,他力图避免儒学在任何维度与佛老相混淆的可能,这也是理学重建中必须主动与佛老划界并确立儒家自身特性的内在要求。其后朱子又在几个议题上对湖湘学进行了全面地批判,于此同时建立起自己对应的理论。他反对湖湘学“观过知仁”以及“以心察心”之工夫,从意识机能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工夫运用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种种流弊,同时建立起自己“克己复礼”与“公”的工夫论;他反对湖湘学“以觉训仁”,提出以“仁”为“心之德,爱之理”的核心理论,并完成《仁说》,建立了体用兼备的仁学思想;他力辟湖湘学者以及当时诸多学者对“操则存,舍则亡”一句的歧解,并完成了《观心说》,确立人只有“一心”,反对分本心与经验心的“二心”架构,主敬之心即是道德心,这也为主敬操存的工夫论确立了至上的价值。朱子“出入湖湘”的过程是其思想发展成熟的关键环节,正是在与湖湘学的交往中,他的体系不断完善而精致,最终达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的地位。而湖湘学因受到其批判,加之种种主客观因素,在历史上走向了衰微。

二、观书有感(其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观书有感(其一)(论文提纲范文)

(1)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统编版教材的使用
        2.改进古诗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3.个人研究旨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文献综述
        1.古诗文教学的研究
        2.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3.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4.已有研究的启示与局限
    (五)相关概念界定
        1.古诗文教学
        2.群文阅读教学法
        3.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
    (六)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一、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教学要求
    (一)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1.通过增加古诗文的数量拓宽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视野
        2.通过提炼整合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3.通过多维度的文本组合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力
    (二)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
        1.对议题的要求
        2.对文本组合的要求
        3.对集体建构的要求
        4.对达成共识的要求
二、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
        1.形成设计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可行思路
        2.形成了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
        1.议题设计开放性不足
        2.文本组合模式单一
        3.学生自主建构的时间与空间不足
        4.引导问题设计针对性不足
三、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建议及课例分析
    (一)制定鲜明开放的议题
        1.正确认识议题的分类
        2.提升议题设计与选择的能力
    (二)运用多样化的文本组合方法
        1.课内多篇的组文形式
        2.课内外相结合的组文形式
        3.课外多篇的组文形式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建构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课堂主权
        2.变讲解为引导,实现角色隐退
    (四)提高引导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引导达成共识
        1.针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
        2.基于文本整体提问
    (五)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课例与分析
        1.课内多篇文本组合的应用课例与分析
        2.课外多篇文本组合的应用课例与分析
        3.课内外相结合文本组合的应用课例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高段古诗文汇总
致谢

(2)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二)古诗词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用
        (三)“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的编排意图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二)“日积月累”板块
        (三)古诗词
        (四)古诗词教学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二)文献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法
        (五)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教材分析研究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的教材分析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的基本结构
        (二)“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分布特点
        (三)“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比重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的特点
        (一)生活性
        (二)现实性
        (三)时代性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设置的价值
        (一)丰厚学生文化积淀
        (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日积月累”板块与讲读课文中古诗词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日积月累”板块与讲读课文中古诗词教学的联系
        (二)“日积月累”板块与讲读课文中古诗词教学的区别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四)调查工具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在“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中的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学生在“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中的学习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该板块古诗词教学缺少重视
        (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缺乏整体性思考
        (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缺少针对性
        (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采用缺乏拓展
    二、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教师对该板块古诗词的研读较浅
        (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三)学生缺少对该板块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第五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的重视程度
        (一)重视该板块古诗词教学
        (二)注重引导学生的诵读
    二、“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具体化
        (一)完善不同年级的学段目标
        (二)整合“日积月累”板块的单元目标
        (三)明确每首古诗词在“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具体目标
    三、丰富“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一)增强与课文内容的结合
        (二)关注文化背景与作者思想感情的熏陶
    四、不断创新“日积月累”板块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一)诗画结合,让“积累 ”变得轻松
        (二)巧妙拓展,增强积累的实效性
研究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学习现状抽样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三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分布情况
致谢

(3)朱熹酒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酒诗界定
第一章 篇目、酒龄与酒量
    第一节 篇目及阶段性创作
    第二节 朱熹的酒龄与酒量
第二章 酒事及对酒与酒的功能认识
    第一节 酒事、酒名与酒器
        一、酒事
        二、酒之称名及考辨
        三、酒器
    第二节 功能认识
        一、酒以成礼与酒以为乐
        二、文人创作灵感之媒介
        三、酒以解忧与酒壮豪情
        四、抵御寒冷与伤身败体
第三章 创作成因
    第一节 礼乐及文人饮酒传统
    第二节 宋代盛行的饮酒风气
        一、皇帝至庶民,饮酒蔚然成风
        二、酒税为宋代重要的财政收入
    第三节 历次党争之祸的影响
    第四节 朱熹“山水心”使然
第四章 审美创造
    第一节 平淡自然,亦存豪放
    第二节 布置严谨,用事尚古
    第三节 意境有余,理趣不足
第五章 儒者情怀
    第一节 忠君爱国与视民如伤
        一、忠君爱国
        二、视民如伤
    第二节 穷达同质的隐逸之思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朱熹诗写佛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朱熹诗写佛禅生成背景
    第一节 师承渊源
    第二节 僧人交游
    第三节 社会环境
    第四节 文化环境
第二章 朱熹诗写佛禅分类
    第一节 禅家语典
    第二节 禅寺
    第三节 禅僧
    第四节 禅理禅境
第三章 朱熹诗写佛禅发展历程
    第一节 尚禅学佛诗
        (一)尚禅访道
        (二)入禅求道
    第二节 逃禅归儒诗
        (一)亦儒亦禅
        (二)渐弃禅学
        (三)归本洛伊
    第三节 批禅守理诗
        (一)朱张会讲心性之辩
        (二)朱陆论辩理心之争
    第四节 禅理融汇诗
        (一)援禅入儒
        (二)卫道反击
第四章 朱熹诗写佛禅的审美创造
    第一节 以禅写意
        (一)守寂禅趣与知足常乐
        (二)诗以言情与游赏之致
    第二节 以禅创境
        (一)空灵美
        (二)静寂美
        (三)淡远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插图的运用策略研究 ——以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对插图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价值追问
        2.对“诗画合一”传统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2.国内研究
        3.国外研究
        4.评述
    (四)理论基础
        1.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五)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插图及运用价值
    (一)古诗词文本的呈现形式
        1.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古诗词文本
        2.以语文园地呈现的古诗词文本
    (二)古诗词插图的编排特点
        1.古诗词插图的数量分布
        2.古诗词插图的表现手法
        3.古诗词插图的题材分布
    (三)古诗词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有利于弥补学生直观经验不足
        2.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
        3.有利于学生记忆古诗词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三、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插图运用现状分析
    (一)师生对古诗词插图的认识
        1.教师对古诗词插图的认识
        2.学生对古诗词插图的关注度
    (二)师生在课前对古诗词插图的运用情况
        1.教师在备课中对古诗词插图的运用情况
        2.学生在预习中运用古诗词插图的情况
    (三)教师在教学中对古诗词插图的运用情况
        1.培养学生理解诗词大意的情况
        2.锻炼学生体悟诗词景物描写的情况
        3.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及语言转换的情况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情况
        5.调动学生记忆诗词的情况
    (四)师生运用古诗词插图效果的相互评价
        1.教师对学生运用古诗词插图情况的了解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古诗词插图的情况
        3.学生对教师运用古诗词插图指导教学的满意度
四、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插图运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师生在运用插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古诗词插图的研究肤浅
        2.教师运用古诗词插图的频率低
        3.教师对古诗词插图的运用不得法
        4.学生缺乏用图意识
        5.学生看图无法
    (二)古诗词插图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缺乏运用古诗词插图的相关知识
        2.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手段单一
        3.教师把握不准古诗词插图的运用契机
        4.学生对古诗词插图的认识有限
        5.学生缺乏看图方法的指导
五、小学五年级古诗词插图有效运用的优化策略
    (一)统筹各方力量,培养教师用图能力
        1.教育部门强调古诗词插图重要性,加强教师专业素养
        2.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吃透教材中的诗画联系
    (二)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明确古诗词插图运用方法
        1.运用古诗词插图理解诗意
        2.运用古诗词插图品析景物
        3.运用古诗词插图体会情感
    (三)加强学生用图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1.树立正确用图意识,自觉与古诗词插图相结合
        2.理解古诗词插图用意,形成正确看图方法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形成将图画转化成语言文字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千家诗》的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传统文化成为关注热点
        (二)政策变化引发教材内容的变化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比重大大增加
    二、选题缘由
    三、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千家诗》概述
    一、古诗蒙学教材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先秦至唐代
        (二)发展:宋元明清时期
    二、《千家诗》的版本、作者与流传
        (一)千家诗的版本
        (二)《千家诗》的作者
        (三)《千家诗》的流传
第三章 《千家诗》的选编渊源
    一、选编理念
        (一)分体、分类、系时的类书思想
        (二)先天地后君王的自然宇宙观
    二、时代背景
        (一)南宋时期
        (二)明清时期
第四章 《千家诗》的选诗题材及基本特征
    一、《千家诗》的选诗题材
        (一)自然景物
        (二)咏物言志
        (三)赠友送别
        (四)吊古咏史
        (五)应制颂德
        (六)民风民俗
        (七)其他
    二、《千家诗》的选诗基本特征
        (一)选诗理念体现代表性
        (二)选诗标准体现包容性
        (三)诗作题材体现多样性
        (四)诗作形式体现实用性
第五章 《千家诗》的编排、注释方式及基本特征
    一、《千家诗》的编排方式
        (一)先绝句后律诗
        (二)以四季为序
        (三)以类相从
    二、《千家诗》的注释方式
        (一)解标题,明背景
        (二)释词句,揭大意
        (三)补史实,促理解
        (四)释作者,明主旨
    三、《千家诗》的编排基本特征
        (一)编排体例贴近生活
        (二)编排难度循序渐进
        (三)以类促学
第六章 《千家诗》的选编意义、局限性及启示
    一、《千家诗》的选编意义
        (一)《千家诗》的选诗意义
        (二)《千家诗》的编排意义
    二、《千家诗》的选编局限性
        (一)《千家诗》的选诗局限性
        (二)《千家诗》的编排局限性
    三、《千家诗》对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的启示
        (一)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现状
        (二)《千家诗》对当代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1.1.2 语文课程标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明确要求
        1.1.3 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迫切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宏观政策
        1.3.2 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行动研究法
        1.5.4 访谈法
第2章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古诗词教学的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古诗词
        2.1.2 传统文化
        2.1.3 传统文化传承
    2.2 理论依据
        2.2.1 文学价值论
        2.2.2 文化自觉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古诗词教学的现实依据
    3.1 古诗词选编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3.1.1 选文数量多,文化氛围浓
        3.1.2 选文范围广,文化覆盖全
        3.1.3 编排整体化,文化系统强
        3.1.4 编排多元化,文化渗透强
    3.2 文化传承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3.2.1 传承认识价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3.2.2 传承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3.2.3 传承教育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
第4章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4.1 培养文化认知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4.1.1 溯源汉字,认识汉字文化
        4.1.2 吟诵诗词,认识声律文化
        4.1.3 联系经验,认识传统生活
    4.2 提升文化体验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4.2.1 整合意象,体验意象之美
        4.2.2 品味诗境,体验意境之美
        4.2.3 感悟诗情,体验精神文化
    4.3 形成文化自觉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4.3.1 拓展资料,全面理解诗词
        4.3.2 群诗整合,整体理解文化
        4.3.3 模仿创作,实现以文化人
第5章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
    5.1 教学实施过程
        5.1.1 第一轮行动研究
        5.1.2 第二轮行动研究
    5.2 教学实施结论
        5.2.1 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文化传承方向
        5.2.2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文化传承资源
        5.2.3 有利于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文化传承自觉
        5.2.4 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文化传承氛围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张九成《横浦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上编 张九成及《横浦集》研究
    第一章 张九成家世生平研究
        第一节 张九成家世生平考论
        一、家世与乡风
        二、生平经历
        (一) 早期求学时期
        (二) 初入仕途时期
        (三) 贬谪南安时期
        (四) 起任温州时期
        第二节 张九成师从关系考述
        一、少年时师从黄珪
        二、青年时师从杨时
        三、向寺僧求学
        第三节 张九成交游情况考述
        一、前期交游考述
        二、中期交游考述
        三、後期交游考述
    第二章 《横浦集》的成书背景及版本情况
        第一节 《横浦集》的成书背景
        第二节 《横浦集》的版本情况
    第三章 张九成的文学思想及文章研究
        第一节 张九成的文学思想
        一、诗歌创作理论
        1、“吟咏性情”的中心思想
        2、“意蕴真醇”的创作旨趣
        二、文章创作理论
        第二节 张九成的文章研究
        一、序
        二、记
        三、劄子
        四、书
        五、说
        六、题跋
        七、赞
        八、铭
        九、祭文
        十、墓志铭
    结语
下编 《横浦集》注释
    凡例
    横浦集卷一
        古赋
        述志赋
        谪居赋
        古诗
        客观余孝经傅感而有作
        见柿树有感
        鲁直上东坡古风坡和之因次其韵二首
        癸亥初到岭下寄汪圣锡
        正月二十日出城
        二十六日复出城
        十二日出城见隔江茅舍可爱
        客至
        食苦笋
        示两儿
        有客
        读梅圣俞诗
        菖蒲
        三月晦到大庚
        勾漕送建茶
        五月十七日冒暑报谒
        九月七夜喜新凉
        十一月忽见雪片居此七年未尝也
        庚午正月七夜自咏
        偶题
        课书
        读书
        罢禄
        偶成
        游尘外亭呈妙喜老师陈元器郑叔茂沈季诚
    横浦集卷二
        寄端砚与樊茂实因作诗以遗之
        怀汪圣锡
        送郑仲远
        次陈一鹗韵
        多雨偶成
        即事
        十二月二十四夜赋梅花
        辛未闰四月即事
        有感
        十九日杂兴
        和施彦执怀姚进道叶先觉韶
        彦执赏予诗
        拟古
    横浦集卷三
        赠樊茂实铁照
        子集弟寄江蟹
        嘉佑寺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
        秋兴
        七月十二日偶成
        秋晴
        中秋
        闻桂香
        喜晴
        桂
        拟归田园
        读东坡迭嶂图有感因次其韵
        闻彦执熙仲有辣螺诗聊复有作
        有感
        杨干致仕
        所见
        六月晦送孙少刘
    横浦集卷四
        律诗
        竹
        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韵
        双修峰
        送单普赴肇庆节推
        过报恩
        雨
        三月晦城门晚景
        题竹轩
        夜雨
        次单推韵
        到白石寺次壁间郑如圭韵
        七月十二日出城
        八月十四日偶成
        二月二十四日即事
        三月十一日不出
        晚兴
        即事
        三月二十四日出城
        喜晴
        悼王侍郎
        悼玉溪
        夏日即事
        雨晴到江上
        山蝉
        惠声伯窻前孤桐
        闻沈元用帅南海喜而有作
        寄故人施彦执
        次施彦执韵
        见菊花呈诸名士
        再用前韵
        悴卓送海棠
        次单推韵
        柑花
        咏梅
        松棚
        题大庾新楼呈郑仲远年契
        十二月初七日述怀
        十一日咏梅
        六月十四日观云有作
        悼吕居仁舍人
        某还故里过括苍谢景思少卿示及诸公和诗次韵为谢
        夜起
        出城
        元夕
        午睡
        丙寅正月
        岭下桃花作澹红色绝可爱因作绝句
        忆北轩菊
        忆天竺桂
        酴酿
        三月五日
        出城
        元宵
        夏日即事
        清暑
        雨中海棠
        三月六日出城
        喜晴
        夏日即事
        惜花
        二月八日偶成
        六月十二日偶成
        题郡斋壁
    横浦集卷五
        论
        少仪论
        四端论
        乡党统论
    横浦集卷六
        书傅统论
        尧典论
        舜典论
        大禹谟论
        皋陶谟论
        益稷论
        禹贡论
        甘誓论
        五子之歌论
        胤征论
        汤誓论
        仲虺论
        汤诰论
    横浦集卷七
        书傅统论
        伊训论
        太甲论上
        太甲论中
        太甲论下
        咸有一德论
        盘庚论上
    横浦集卷八
        书傅统论
        盘庚论中
        盘庚论下
        说命论上
        说命论中
        说命论下
        高宗肜日论
        西伯戡黎论
        微子论
        泰誓论上
        泰誓论中
        泰誓论下
    横浦集卷九
        书傅统论
        牧誓论
        武成论
        洪范论
        旅獒论
        金滕论
        大诰论
        微子之命论
        康诰论
        酒诰论
        梓材论
        召诰论
        洛诰论
    横浦集卷十
        书傅统论
        多士论
        无逸论
        君奭论
        蔡仲之命论
        多方论
        立政论
        周官论
        君陈论
        顾命论
        康王之诰论
    横浦集卷十一
        书传统论
        毕命论
        君牙论
        冏命论
        吕刑论
        文侯之命论
        费誓论
        秦誓论
    横浦集卷十二
        状元策一道
    横浦集卷十三
        迩英春秋进讲
        夏曹伯来朝
        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横浦集卷十四
        春秋讲义(此海昌县庠所讲)
        发题
        隠西元年春王正月
        门人陶与谐録
    横浦集卷十五
        孟子拾遗
    横浦集卷十六
        序
        寄医僧序
        谢举之字序
        徐宗义宗礼字序
        孙斌字序
        送陈朝彦序
        孟声远字序
        王耕耘字序
        都圣与《易傅》序
        《尽言集》序
        《元城先生语録》序
    横浦集卷十七
        记
        海昌童儿塔记
        袁州学记
        云荫堂记
        静胜斋记
        竹轩记
        重建赣州学记
    横浦集卷十八
        劄子书简
        爲先奉直陈乞章服上参政劄子
        又上宰相劄子
        上李泰发参政书
        答徐得一书
        答李樗书
        与常子正中丞书一
        与常子正中丞书二
        与常子正中丞书三
        与常子正中丞书四
        与常子正中丞书五
        与常子正中丞书六
        与常子正中丞书七
        与常子正中丞书八
        与常子正中丞书九
        与常子正中丞书十
        与常子正中丞书十一
        与常子正中丞书十二
        贺沈左相书
        贺万俟右相书
        答贑州赵守书一
        答贑州赵守书二
        与永嘉何舍人书
        回黄朝奉书
        回贑州邹推书一
        回贑州邹推书二
        回贑州邹推书三
        回孙尚书书一
        回孙尚书书二
        回全椒杜主簿书
        答曾主簿书
        与台州曾侍郎书
        借米书
        与净居谌禅伯书
        与径山杲大慧书
        与张教谕书
        与尚书书一
        与尚书书二
        与尚书书三
        与施彦执书一
        与施彦执书二
        与陈开祖书一
        与陈开祖书二
        与陈开祖书三
        与陈开祖书四
        与陈开祖书五
        与陈开祖书六
        与陈开祖书七
        与陈开祖书八
        与陈开祖书九
        与陈开祖书十
        与陈开祖书一一
        与陈开祖书一二
        与知县书
        与通判书一
        与通判书二
        净居谌禅伯书一
        净居谌禅伯书二
    横浦集卷十九
        杂着
        因与石月先生论仁遂作克己复礼爲仁说
        黄氏训学说
        青龙白虎说
        名节说
        目病说
        智愚说
        爲郡说
        题跋
        题书室柱
        书司马温公咨白
        题晁无咎学说
        题李伯时《孝经图》
        题米元章《悼东坡诗》
        题孙叔谐序王文炳
        书吕夫人墓铭後
        书吕居仁与范秀才诗简
        赞
        侯宪奇石赞
        铭
        拟夏禹九鼎铭
        頮水铭
        漱盂铭
        唾壶铭
        杖铭
    横浦集卷二十
        祭文
        祭吕居仁舍人文
        祭虞深之文
        祭王侍郎文
        祭郑仲远文
        祭解帅文
        祭黄元宠文
        祭史几先文
        祭彦执文
        祭坟园神文
        祭灵潭龙君文
        到任祭文宣王文
        祭本衙土地文
        墓志铭
        廖守墓志铭
        黄吏部墓志铭
        陈氏考妣墓铭
        龚夫人墓志铭
附录一
附录二 张九成现存与友人写赠诗文作品情况表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二、字理教学的研究
        三、字理教学与古诗词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字理
        二、字理教学
        三、古诗词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心理学依据
        一、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理解记忆是高效学习的强大助力
        三、形象记忆和联想记忆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汉字学依据
        一、字理教学把握了汉字的本质特点
        二、大部分汉字仍富有理据
        三、“俗形义学”是“形义学”的有效补充
第三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应用字理教学原则与方法初探
    第一节 运用字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创造性原则
        三、实用性原则
        四、生动性原则
    第二节 运用字理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追本溯源,解析字源理据
        二、系统对照,同源互证
        三、直接合理地解析现行汉字的字理
第四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第一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现状
        一、GX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二、昆明GX小学古诗词赏析的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第二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建议
        一、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出发
        二、从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分析
第五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一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
        《赋得古草原送别》教学案例及分析
        《村居》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二节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运用字理教学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朱子之“出入湖湘”及其思想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出入佛老到道南门生——“自得”的求索之路
    第一节 、韦斋之教与“为己之学”
    第二节 、师从武夷三先生与学禅经历
        一、师从武夷三先生
        二、学禅经历
    第三节 、初见延平与杜鹃夜悟
        一、初见延平
        二、杜鹃夜悟
    第四节 、师从延平与归向儒学
第二章 、延平教法到丙戌之悟——对湖湘之学的接触与体认
    第一节 、延平逝世与《杂学辩》的完成
    第二节 、胡五峰之湖湘学
        一、“性”与“心”
        二、“未发已发”与“体用”
        三、“尽心”与“察识”
        四、辟佛与推崇洛学
    第三节 、胡五峰与张南轩
    第四节 、从道南之学向湖湘之学
        一、延平逝世时之心境
        二、两见南轩与湖湘学之初步印象
    第五节 、丙戌之悟与中和旧说
        一、“人自有生”第一书
        二、“人自有生”第二书
        三、“人自有生”第三书
        四、“人自有生”第四书
        五、“延平之教”对“中和旧说”的推进
        六、“中和旧说”过程概要
第三章 、丙戌之悟到己丑之悟——对湖湘之学的怀疑与出离
    第一节 、“寻盟”湖湘
        一、远赴湖湘之动机
        二、湖湘之行
    第二节 、归来之评议与反思
        一、湖湘学风之评议
        二、《艮斋铭》——“建立此个宗旨相与守之”
        三、《克斋铭》与《敬斋铭》
        四、“己丑之悟”前朱子的主敬思想
    第三节 、己丑之悟与中和新说
        一、“己丑之悟”的发生缘由
        二、《已发未发说》之义理分析
        三、南轩之回应:“印可”与“先察识后涵养之论执之尚坚”
        四、朱子《答张钦夫书》对《已发未发说》的修正
        五、“先察识”的再批判与“格物致知”义的提出
    附:南轩早期、中期与晚期工夫论之演变
        一、早期:“先察识后涵养”
        二、中期:“存养体察,固当并进”而“存养是本”
        三、晚期:“主敬”的抬升与“察识”的隐没
第四章 、《知言疑义》的完成——对湖湘之学的批判与清理
    第一节 、《知言疑义》的编撰过程
    第二节 、“八端质疑”
        一、“性无善恶”
        二、“心为已发、心以用尽、仁以用言”
        三、“不事涵养,先务知识”
        四、“气象迫狭,语论过高”
    第三节 、朱子对“善不足以言性”之批判(“性无善恶”)
        一、五峰“善不足以言性”说
        二、朱子的三点批判
        三、朱子“至善”与“善”思想之申说
        四、对湖湘学派“尖斜”思维方式的批判
第五章 、仁说与心说的确立——对湖湘之学的超越与扬弃
    第一节 、“观过知仁”之辩
        一、湖湘学者与伊川、和靖对“观过知仁”的理解
        二、“观过知仁”之辩的过程
        三、朱子对湖湘学者“观过知仁”与“以心察心”批判之申说
        四、“克己复礼”工夫的确立与《克斋记》的完成
    第二节 、“仁说”之辩与《仁说》的完成
        一、对“以爱言仁”的批评
        二、对“以觉训仁”的批判
        三、对“以一体论仁”的批判
        四、朱子《仁说》之义理
        五、南轩《仁说》之特点
    第三节 、“心说”之辩与《观心说》的完成
        一、吕祖俭之观点
        二、何镐、石子重与方士繇之观点
        三、游九言之观点
        四、南轩之观点
        五、朱子对诸人的批判
        六、《观心说》的完成
第六章 、朱子与湖湘学派余论
    第一节 、朱子论南轩
    第二节 、朱子与胡大时
    第三节 、湖湘学之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朱子与湖湘学交游编年
    二、朱子“人自有生”四书年代考论
    三、朱子与湖湘学派辩“观过知仁”诸书次序年代考
致谢

四、观书有感(其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韦聪维. 大理大学, 2021(08)
  • [2]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日积月累”板块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研究[D]. 佟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朱熹酒诗研究[D]. 谭升元.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4]朱熹诗写佛禅研究[D]. 李兵.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5]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插图的运用策略研究 ——以五年级为例[D]. 谢娜.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6]《千家诗》的选编研究[D]. 孟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 严淑萍. 集美大学, 2020(08)
  • [8]张九成《横浦集》研究[D]. 戎姝阳. 广西大学, 2019(01)
  • [9]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中的应用研究[D]. 朵泓芸.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朱子之“出入湖湘”及其思想发展[D]. 洪明超. 武汉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看书的感受(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