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

服务“三农”

一、服务“三农”天地宽(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明[1](2021)在《乡村振兴语境下“三农”报道的时度效分析》文中提出乡村振兴语境下,主流媒体在"三农"报道中,要从"时度效"着力,把握时势引导舆论,审时度势设置议程,讲求实效提供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冯克,王小川[2](2021)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农行榜样》文中研究表明山东烟台,万亩果林。每年有500-600万吨苹果从这里出发,走向五湖四海的果盘子;2019年起,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等单位合力推出“强村贷”,以金融之力支持“苹果之都”完成了果园升级的产业革命。远望西南,世界屋脊。西藏日喀则市陈塘镇藏嘎村的夏尔巴姑娘和小伙

张录全[3](201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上殷实、安定的小康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向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目标。自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首次用“小康”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以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保持了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连续性,而且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小康,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采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说到底还是需要人来实现的。农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既需要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也需要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村要解决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首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素质,使其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历程为背景,以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状况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政治素质为落脚点,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和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方法,针对我国农业农村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研究,以期对提高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有所助益。本文绪论部分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研究现状做出梳理和述评,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论文内容共六章。第一章概述篇,主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涵及特点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理论基础篇,主要从学理上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三章历史考察篇,主要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小康社会建设初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背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要求,以及各个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历史依据。第四章现状篇,主要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归纳总结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已取得的进展,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主要原因。第五章认知策略篇,主要提出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路径,即提高领导干部、思政工作者、广大农民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第六章实践策略篇,主要提出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即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构建社会环境。

魏超[4](2019)在《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旅游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大城市边缘区依靠其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旅游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载体。然而,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区域旅游竞争的加剧,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旅游产品同质化、业态滞后、空间布局混乱、用地紧张、管理不善、人才紧缺等现实问题,亟待转型发展。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旅游业到了从高速增长阶段到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旅游产业转型已迫在眉睫。乡村旅游转型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由资源主导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特别是在旅游产品、市场导向和业态结构加速更替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地理区域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不仅是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既包括乡村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也包括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乡村旅游转型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尝试从系统层面着眼,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将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置于旅游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视野之中。通过理论探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系统科学理论、城乡互动理论、区域发展理论、旅游转型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典型案例区,揭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内在规律和阶段性经验。按照旅游人地关系“要素与格局——特征与问题——过程与机制——协调与优化”的逻辑主线,核心章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开展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区域旅游、大城市、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与乡村旅游、旅游转型发展等。选取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系统科学理论、城乡互动理论、区域发展理论、旅游转型理论等,为开展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理论探讨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梳理了乡村旅游、旅游转型、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研究综述,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亟待突破的内容,引出本研究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意义。第三部分为转型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中国旅游转型大背景,旅游转型发展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在市场消费、产品供给、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等方面具有显着的转型特征,发展类型非常多样化。与此同时,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面临旅游发展空间失衡、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旅游企业非理性开发、发展促进机制不合理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引出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的理论探究与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理论探究。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将大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整体地理单元和旅游目的地开展相关研究,从转型原则、转型目标、转型战略等层面提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的总体思路。此外,明确提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阶段、转型维度、影响要素和动力系统,建立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的理论认知体系。第五部分为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过程、机理与模式。首先对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总体分析,主要包括黄陂区基本概况、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乡村旅游发展成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等方面;其次,回顾总结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过程,分别从旅游产品转型、空间结构转型、参与主体转型、旅游效应转型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再次,从转型影响要素、转型内部动力、转型总体思路等层面对黄陂区乡村旅转型进行机理分析;最后对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模式进行归纳,提炼出景区升级模式、社区提升模式、文化重构模式、主题休闲模式四大乡村旅游转型模式。第六部分为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选取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木兰草原景区和杜堂村为典型案例点,以过程、机理、效应为研究切入点,总结得出传统景区和新型旅游村两种不同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模式。木兰草原转型发展模式是对黄阪乡村旅游转型的“景区升级模式”的重要实践,是企业主导、以景带村的典型案例;杜堂村转型发展模式是对黄陂区“社区提升模式”的重要实践,是村企联合,景村一体发展的典型案例。第七部分为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障碍、路径与趋势。明确提出黄陂区开展乡村旅游转型的“三大障碍、七大路径、三大趋势”。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面临制度障碍、需求障碍、能力障碍等不可回避的障碍因素。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路径包括创新理念,推进改革创新;丰富供给,促进产品升级;挖掘需求,细分消费市场;科学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功能提升,重构地域功能;整合共生,增强区域合作;强化保障,完善转型机制等。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趋势包括: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业融合日益深入、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与重构等。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系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大城市边缘区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承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呈现“供需两旺”的特征,且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②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离不开中国旅游转型大背景,是区域旅游转型的重要内容。转型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有其独有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并面临诸多现实问题;③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是一个多维、动态、综合的巨系统,在具体转型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总体思路,做好阶段划分,明确转型维度,并结合影响要素、动力系统等建立系统的理论认知;④武汉市黄陂区是武汉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和转型条件较为成熟,具有研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对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过程、机理与模式;⑤微观层面对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典型景区和典型旅游村进行深入解析,总结归纳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的阶段性实证经验;⑥乡村旅游转型是“进行式”而非“完成式”,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性、历史性进程,不能操之过急,不可一蹴而就,需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

程宏玲[5](2018)在《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而对农电视节目是传播“三农”信息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节目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在新的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才能切实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深入探讨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聚焦于“对农电视+融媒体”的传播策略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笔者直面受众,通过对农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更直接的了解了农民对对农电视节目的需求与看法,为论文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调查数据显示,对农电视节目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传播者制作出的大部分节目并非是农民受众所需要的。主要表现在,一、对农电视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二、传播者与受众的脱节;三、媒介传播影响力不足。针对对农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第一:在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多方聚力以满足受众需求;第二: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多维互动;第三:构建对农电视节目传播融媒体系,以提升媒介传播影响力。论文的一大创新点就是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的数据,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将当下农民受众对对农电视节目的需求做了分析。分析了当农民受众不再为温饱发愁时,该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论文对对农电视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提供了大量的可行性操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农民媒体素养的培养,让农民在面对新兴媒体时不再抵触,由被动变主动的去获取所需信息。

邓万里[6](2016)在《山旮旯建起“绿色银行”——贵州脱贫攻坚瞄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中提出思路一变天地宽。山还是那座山,但认识变了,山不再是一种束缚和羁绊,而是一种资源和优势。到2020年,49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贵州如何破题?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路径之一。在近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贵州提出要立足实际,不断厚植发展优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新跨越。贵州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探索出一条突出特色、集聚集约、绿色生态、

刘明福,王忠远[7](2014)在《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总是从时代风云中脱颖而出。英雄创时代,在时代的潮头,总是挺立着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英雄。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威武雄壮的伟大时代,无一不是大众与伟人同声合唱,时势与英雄交相辉映。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政治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政治家的领导力和创新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杰出政治家的国家,难以有声有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大政治家的大国,难以在全球出类拔萃。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需要创新型

郑慧霞[8](2014)在《媒企融合谋发展 服务“三农”天地宽——周口广播电视台成功打造“乡村服务社”栏目的启示与思考》文中提出河南省周口广播电视台"乡村服务社"栏目从2010年6月开播,至今已历时三年多,栏目立足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服务、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创立了媒体与公司共同经营的"栏目+公司"式的电视产业链模式。如今,"乡村服务社"不仅成为广大农民朋友最喜爱看的栏目,也逐渐成为同行业中的一个知名品牌,并作为"周口模式"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电视台推广,"乡村服务社"的成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与思考。

孙继勇[9](2014)在《地市级电视台对农宣传的新路径》文中认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宣传和服务好"三农"工作,是新闻媒体职责所系。对上承城市、下接农村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大约9亿的农村电视受众人群,是其宣传的源头和立台之本。近年来,由于产业经营所困,同时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市级电视台出现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倾向,对农电视宣传一度步入低谷甚至成为盲区,造成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收视率逐年下降,难以摆脱产业经营的困境。对此,地市级电视台有必要在对农宣传上加以思考分析,走出宣传报道的误区。

龚灵枝[10](2014)在《省联社改革的模式选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金融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冲击,特别是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省联社作为农村信用社新一时期的产物,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在面临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的纷纷设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来的竞争时,分析省联社模式管理的利弊,探索省联社未来的改革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以达到服务三农的目的。本文从分析省联社的模式的利弊入手,在此基础上,探索省联社未来改革的方向,对可能的四种模式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测试,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省联社改革的最优目标模式是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农村商业银行从各方面综合来看表现出了的整体优势超越了其它三种模式。本文写作的目的旨在探索出省联社未来对于农村金融最有促进作用的发展模式,希望对于各省信用社的发展的探索提供自己的一管之见。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问题的背景进行了概述,阐明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改革农村信用社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省联社作为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产物,有很多缺陷,省联社的未来发展如何,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次表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探索省联社未来最有可能的发展模式,研究价值是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对相关的文献进行评述。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五个改革历程,在2003年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深化改革后,在八个省份试点推行了省联社这一模式,由此产生了省联社。其次,着重对省联社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和省联社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省联社模式的内在缺陷进行了分析,认为省联社模式存在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归纳各位学者对省联社的改革方向和模式的争论,总结出省联社未来发展的四种模式。第三章,对省联社未来可能发展的四种模式(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模式、行业协会模式、金融服务公司模式)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定位,并对这四种模式的利弊和其适应性各自进行了分析。第四章,设立相关的测试指标,对四种模式进行效率价值的比较,推出效率价值最高的是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对重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后这一成功案例的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可行性。但是由于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种模式适用的情况也有所差异,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改革模式。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服务“三农”天地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服务“三农”天地宽(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语境下“三农”报道的时度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把握时势加强舆论引导
表达有度助力乡村振兴
讲求实效服务农村经济

(2)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农行榜样(论文提纲范文)

勇当金融扶持乡村的探路者
担当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
争当金融支持改革的弄潮儿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五)研究框架及基本思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概述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1.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概念
        2.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
        3.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素质保证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2.列宁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1.毛泽东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2.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小康社会建设初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1979 年-2002 年)
        1.小康社会建设初期社会发展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小康社会建设初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2002 年-2012 年)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2012 年-今)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原因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进展
        1.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比较健全
        2.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聚焦于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5.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尽力贴近农民生活
        6.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不断丰富
        7.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较明显实效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2.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还不足
        3.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载体亲和力还不够
        4.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不明显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尚需提高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还难以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要求
        3.新时代农村农民的变化增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4.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5.社会各方面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不够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策略
    (一)提高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提高领导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提高思政工作者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二)明确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1.促进农民素质现代化
        2.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遵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2.解决思想问题与利益问题相结合
        3.喜闻乐见、简便易行
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1.以“五信”为主线的理想信念教育
        2.以“三大战略”为重点的形势政策教育
        3.以“三治结合”为体系的乡村治理教育
        4.以“两山”理论为导向的生态文明教育
    (二)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1.在现代村规民约重构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3.在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利用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和实效性
    (三)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1.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
        2.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机制
        3.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四)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
        1.新时代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主要途径
    (五)构建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加强农村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3.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5.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政策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案例选择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3.5 技术路线
        1.3.6 资料获取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区域旅游
        2.1.2 大城市
        2.1.3 大城市边缘区
        2.1.4 乡村与乡村旅游
        2.1.5 旅游转型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科学理论
        2.2.2 城乡互动理论
        2.2.3 区域发展理论
        2.2.4 旅游转型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乡村旅游研究
        3.1.1 国外研究进展
        3.1.2 国内研究态势
        3.1.3 研究评述
    3.2 旅游转型研究
        3.2.1 国外研究进展
        3.2.2 国内研究态势
        3.2.3 研究评述
    3.3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3.3.1 国外研究进展
        3.3.2 国内研究态势
        3.3.3 研究评述
    3.4 本章小结
4 转型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
    4.1 中国旅游转型背景与政策演进
        4.1.1 中国旅游转型的背景
        4.1.2 中国旅游转型的政策演进
    4.2 区域旅游转型的必要性与战略价值
        4.2.1 区域旅游转型的必要性
        4.2.2 区域旅游转型的战略价值
    4.3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特征
        4.3.1 市场消费特征
        4.3.2 产品供给特征
        4.3.3 空间结构特征
        4.3.4 发展演化特征
    4.4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4.4.1 依据乡村旅游发展资源划分
        4.4.2 依据乡村旅游产品和功能划分
        4.4.3 依据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划分
    4.5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问题
        4.5.1 旅游发展空间失衡
        4.5.2 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4.5.3 旅游企业非理性开发
        4.5.4 发展促进机制不合理
    4.6 本章小结
5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理论探究
    5.1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总体思路
        5.1.1 转型原则
        5.1.2 转型目标
        5.1.3 转型战略
    5.2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阶段划分
        5.2.1 初始阶段
        5.2.2 发展阶段
        5.2.3 成熟阶段
    5.3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维度
        5.3.1 旅游产品维度
        5.3.2 空间结构维度
        5.3.3 参与主体维度
        5.3.4 旅游效应维度
    5.4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影响要素
        5.4.1 供给要素
        5.4.2 需求要素
        5.4.3 支持要素
        5.4.4 技术要素
    5.5 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动力系统
        5.5.1 需求系统
        5.5.2 中介系统
        5.5.3 引力系统
        5.5.4 支持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过程、机理与模式
    6.1 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分析
        6.1.1 黄陂区基本概况
        6.1.2 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6.1.3 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成效
        6.1.4 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6.1.5 黄陂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6.2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过程
        6.2.1 旅游产品转型
        6.2.2 空间结构转型
        6.2.3 参与主体转型
        6.2.4 旅游效应转型
    6.3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机理
        6.3.1 转型影响要素
        6.3.2 转型内部动力
        6.3.3 转型总体思路
    6.4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模式
        6.4.1 景区升级模式
        6.4.2 社区提升模式
        6.4.3 文化重构模式
        6.4.4 主题休闲模式
    6.5 本章小结
7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7.1 典型案例选取
    7.2 旅游景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以木兰草原为例
        7.2.1 木兰草原概况
        7.2.2 木兰草原转型发展过程
        7.2.3 木兰草原转型发展机理
        7.2.4 木兰草原转型发展效应
    7.3 旅游村转型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以杜堂村为例
        7.3.1 杜堂村概况
        7.3.2 杜堂村转型发展过程
        7.3.3 杜堂村转型发展机理
        7.3.4 杜堂村转型发展效应
    7.4 案例研究对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启示
    7.5 本章小结
8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障碍、路径与趋势
    8.1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障碍
        8.1.1 制度障碍
        8.1.2 需求障碍
        8.1.3 能力障碍
    8.2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路径
        8.2.1 创新模式,推动改革创新
        8.2.2 丰富供给,促进产品升级
        8.2.3 挖掘需求,细分消费市场
        8.2.4 科学布局,优化空间结构
        8.2.5 功能提升,重构地域功能
        8.2.6 整合共生,增强区域合作
        8.2.7 强化保障,完善转型机制
    8.3 黄陂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趋势
        8.3.1 产品创新: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8.3.2 产业融合:旅游产业融合日益深入
        8.3.3 乡村重构:旅游开发引导乡村转型与重构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之处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9.3.1 研究不足
        9.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5)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融媒体研究现状
        (二)对农电视节目研究现状
        (三)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融媒体
        二、电视传播
        三、对农电视节目传播
    第二节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传播特点
        一、人才的融合
        二、内容生产的融合
        三、渠道的融合
        四、策略的融合
        五、终端的融合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传播学相关理论
        二、叙事学理论
        三、画面美学
第二章 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实施
        一、调查问卷
        二、调查访谈
    第二节 调查数据统计
        一、被调查者收看对农电视的现状
        二、被调查者受教育水平
        三、被调查者收看对农电视节目的类型
        四、被调查者获取农业知识途径
        五、被调查者媒介使用现状
        六、调查访谈结论
    第三节 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现状
        一、对农电视节目的受众
        二、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媒介
        三、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四、对农电视节目的公信力
第三章 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对农电视节目质量有待提高
        一、节目内容乏善可陈
        二、节目形式缺乏创新
        三、节目传播效果难以满足受众需求
    第二节 传播者与受众的脱节
        一、职业传播者存在的问题
        二、非职业传播者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媒介传播影响力不足
        一、传统媒体的“硬伤”
        二、农村环境中新媒体用力不足
第四章 融媒体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策略
    第一节 多方聚力满足受众需求
        一、节目内容丰富化 价值导向内隐化
        二、创新节目形式 提升节目品质
        三、受众细分 提升节目传播效果
    第二节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多维互动
        一、借力新媒体 探知受众需求
        二、非职业传播者专业素养和道德感的提升
    第三节 构建对农电视节目传播融媒体系提升媒介传播影响力
        一、融媒体时代 信息的互动式传播
        二、丰富学习方式 新媒介零门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时代的特点与挑战
    (一)习近平时代的涵义与特点
        1、习近平时代的内涵和方位
        2、习近平时代,站在经济总量“亚军国家”起点上
        3、习近平时代,创造中国共产党第四个奇迹
        4、习近平时代,打造“新中国3.0”
        5、习近平时代,奋斗“社会主义7.0”
    (二)习近平时代面对的矛盾和挑战
        1、习近平论挑战
        2、六大矛盾
        ①生态矛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②贫富矛盾———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③官民矛盾———如何防止“权力”与“权利”对立
        ④人口矛盾———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⑤观念矛盾———如何凝聚社会共识
        ⑥中美矛盾———世界只能有一个冠军
        3、应对挑战———习近平治国大思维
    (三)习近平时代书写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第三份考卷
        1、习近平论“赶考”
        2、中国共产党的三场考试
        3、向历史交出第三份合格答卷
    (四)习近平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4、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5、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
        6、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品格特色
二、习近平的兴国目标和战略
    (一)中国梦凝聚中国志———建设“复兴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志”
        2、习近平点燃中国梦火炬
        3、中国梦170年漫漫征程
        4、中国梦的具体内涵
        ①中国梦是一个“和谐世界梦”
        ②中国梦是一个“腾飞兴国梦”
        ③中国梦是一个“拼搏强军梦”
        ④中国梦是一个“和平统一梦”
        ⑤中国梦是一个“生态文明梦”
        ⑥中国梦是13亿人民的“幸福人生梦”
        5、中国梦进入“战略冲刺期”
    (二)矢志不移中国道路———建设“特色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路”
        2、老路、邪路、特色路,只有特色之路是坦途
        3、“中国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4、从“结合论”、“特色论”到“鞋子论”
        5、“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6、“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三)强军方能卫国———建设“强大中国”
        1、中国梦与“强军梦”
        2、中国必须强军的七个理由
        3、推进“强军梦”为什么要“只争朝夕”
        ①中美进入“战略决赛期”,军事博弈凸现
        ②美国“军事遏制”导致中国“军事危机”
        4、中国需要一支“大海军”
        ①以海制华———美国遏制中国的主战场在海洋
        ②建设海洋强国———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
        ③中国海军梦———战略价值是什么
        5、“强军梦”在随时准备打仗中推进
        ①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
        ②实现“强军梦”———必须克服“和平病”
        ③从人民战争到人民国防———“强军”不能只靠军人
        6、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7、“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8、军事领域是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
        9、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三个原则
    (四)创新外交战略———建设“和平中国”
        1、中国梦与“和平梦”
        2、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
        3、坚持一个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4、倡导新型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关系创新
        5、实行“三个着力”———推进周边外交创新
        ①中国周边外交整体形势和基本方针
        ②落实“三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周边外交
        6、提高国际话语权———推进软实力建设创新
    (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安全中国”
        1、中国梦与“安全梦”
        2、习近平国家安全战略四大创新
        3、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创新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4、从传统安全到总体安全,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
        5、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规定了国家安全的本质
        6、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抓住了国家安全的核心
        7、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突出了国家安全的重点
        8、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筑牢国家安全的支撑
        9、以促进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为依托,打造命运共同体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1、中国梦与“法治梦”
        2、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
        4、“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七)弘扬中国精神———建设“文化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魂”
        2、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
        3、弘扬“聚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4、培育“真善美”的中国道德
    (八)兴国必先兴风———建设“正气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风”
        2、神州大地起新风
        ①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
        ②习近平说:改进工作作风“从我本人做起”
        ③中国共产党三次历史性作风大建设
        3、天下兴亡看风气
        ①秦王朝、罗马帝国“作风亡国”的教训
        ②餐桌上判断共产党能赢国民党
        ③习近平会见卡斯特罗,为什么只能去6个人
        4、如果我们脱离群众,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①群众路线,是执政党的“生命线”
        ②联系群众,要体现在高级领导干部的衣食住行中
        ③联系群众,要跟群众“零距离接触”
        ④联系群众,要特别注意联系贫困群众
        5、向“四风”宣战,防止更多干部走上刑场
        6、“四风”不除,“霸王别姬”
    (九)治国重在治官———建设“廉洁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官”
        2、习近平论“反腐败”
        3、监督一把手,抓好身边人员和亲属
        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5、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6、破除“官本位”思想
        7、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十)涉险滩勇往直前———建设“改革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力”
        2、明确一个真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增强一个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4、制定一个纲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5、确立一个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一个原则———决不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
        7、突出一个核心———解决“官场”与“市场”的关系
        8、实施一个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9、实现一个飞跃———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规律
    (十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效益中国”
        1、中国梦与“经济梦”
        2、“经济梦”为中国梦奠基,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
        4、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让“三个1亿人”市民化
        ①“第一个1亿人”问题———让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②“第二个1亿人”问题———让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得到改造
        ③“第三个1亿人”问题———让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实现城镇化
        5、靠创新驱动发展,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6、“三农”为重中之重,“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7、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8、东西互济,陆海统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中国梦与“生态梦”
        2、两座山、三阶段———中国“生态辩证法”
        3、树立生态文明四个新理念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任务
        ③生态文明建设是服务民生、赢得民心的基础工程
        ④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5、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整体布局
        6、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7、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8、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十三)为政要在尚贤———建设“人才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才”
        2、怎样才是好干部———“看人”五条标准
        3、怎样成长为好干部———“育人”需两靠
        4、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用人”要知人善任
        5、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选票”如何有助“选优”
        6、干部工作公开———“公开”如何实现“公正”
        7、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如何防止片面性
        8、怎样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模范部门
    (十四)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建设“话语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声”
        2、经济中心工作不动摇,意识形态不放松
        3、用远大理想牵引现实目标
        4、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①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
        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坚持党性
        ③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坚持人民性
        ④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工作
        5、正面宣传主旋律,舆论斗争敢亮剑
        ①如何做到正面宣传为主
        ②舆论斗争要敢于亮剑
        ③网络战场要顶得住、打得赢
        ④牢牢占领宣传思想阵地
        6、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改革创新
        ①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②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③研究西方宣传的战略战术
        7、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特色
        ①阐释中国特色的宣传,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②宣传和报道世界,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
        ③精心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8、全党动手,部门负责,形成合力
        ①宣传思想部门一定要强起来
        ②全党动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就得斗争
    (十五)大兴学习之风———建设“读书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书”
        2、爱读书,把读书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
        ①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③领导干部加强读书学习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④解决好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读好书,领导干部要读好三个方面的书
        4、善读书,读书的三种境界和三种方法
        5、把握“三大规律”,坚持“三个出发”
        ①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②坚持“三个出发”的方法论
        6、发扬共产党人的“读书传统”
三、习近平领袖魅力的经典元素
    (一)不能发财———习近平的“从政观”
        1、“不能发财”———共产党人的从政法则
        2、习近平跨入政界之前,为自己制定三大纪律
        3、做官先做人,珍惜在位时
        4、当官发财,就会自己把自己打倒
        5、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
    (二)勇于担当———习近平的“使命观”
        1、担当精神,就是“守土有责”的使命意识
        2、担当精神,就是奋斗历程中的“接力赛”精神
        3、担当精神,就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勇气
        4、习近平对党、国家、军队的担当
        5、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担当
        6、如何解决“只想当官、不想担当”的问题
    (三)情系人民———习近平的“人民观”
        1、心无百姓莫为“官”,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2、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3、各级干部不能眼睛总是向上
        4、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5、政声人去后,为民长远谋。
    (四)坚定信念 ———习近平的“信仰观”
        1、共产党人的最大优势是信仰
        2、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
        3、“信念是本,作风是形”
        4、增强“三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
        5、向仁人志士学习,追求高尚人生
    (五)登高望远———习近平的“天下观”
        1、登泰山而小天下———放眼全局谋大事
        2、观历史潮流———看清“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3、观世界格局———国际体系出现前所未有“大变局”
        4、观亚太博弈———经略周边地缘格局
        5、观中国大势———把握“三个前所未有”
        6、观政治变局———警惕在不见硝烟的战场吃败仗
    (六)继往开来———习近平的“历史观”
        1、以史为镜、以史为师、以史为基
        2、5000年中华民族“沧桑史观”
        3、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观”
        4、170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观”
        5、90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观”
        6、60年新中国“兴国史观”
        7、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伟人史观”
    (七)底线思维———习近平的“忧患观”
        1、“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的涵义
        2、忧国———防止中国民族复兴前程被破坏
        3、忧党———防止党的执政地位被动摇
        4、忧业———防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被打断
        5、忧军———如何把我们这支军队继续带好
        ①军委主席责任重大,“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②坚持“军魂”,绝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③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④如果军队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
        ⑤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
        ⑥能打仗、打胜仗首先是对军委的要求
        ⑦加强对战争问题的研究和筹划
        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⑨吃鸡蛋和投手榴弹的辩证法
        ⑩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
    (八)实干兴邦———习近平的“实践观”
        1、立根原在实践中,能接地气有定力
        2、调查研究是实践的起点,坚持三个“跑遍”
        3、实践重在实干,实践难在落实
        4、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5、“功成不必在我”,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九)敢于亮剑———习近平的“英雄观”
        1、反腐肃贪敢于亮剑———在全球“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
        2、反恐维稳敢于亮剑———坚决打击分裂恐怖势力
        3、军事斗争敢于亮剑———能战方能止战
        4、深化改革敢于亮剑———“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5、舆论斗争敢于亮剑———打好宣传思想战线主动仗
        6、牛为什么要长两只角?———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十)以身作则———习近平的“表率观”
        1、打铁还需自身硬
        2、对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
        3、全军官兵看军委,军委要给全军做表率
        4、最高统帅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
        5、勇于向自身开刀,勇于自我清洗,勇于刮骨疗伤
    (十一)逢山开路———习近平的“创新观”
        1、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2、发展科技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的战略选择
        3、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令行禁止———习近平的“权威观”
        1、党的权威重于山———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
        2、法制权威高于天———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3、专政权威寒于冬———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威
        4、纪律权威硬如钢———维护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权威
        5、重读恩格斯《论权威》———树立科学的权威观
        6、“中国号”长风破浪———靠权威舵手领航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获天下好评
    (一)比权力更有力的东西是“魅力”
    (二)习近平领袖魅力是共和国战略软实力
    (三)从“扳倒中国”论到“世界领袖”论

(8)媒企融合谋发展 服务“三农”天地宽——周口广播电视台成功打造“乡村服务社”栏目的启示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乡村服务社”创立的背景
围绕服务“三农”, 精心打造栏目
围绕服务“三农”, 打造三支队伍
围绕服务“三农”, 创办经济实体

(9)地市级电视台对农宣传的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找准问题认识错误
心怀“三农” 尊重“三农”
坚持科学定位树立品牌意识
走出盲区创新路径
以“名”促“利” 双赢突破

(10)省联社改革的模式选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述评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及省联社由来的研究
    第二节 省联社管理体制分析
    第三节 省联社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
    第四节 省联社模式的内在法理缺陷与改革的必要性
    第五节 对省联社的改革方向与模式选择的争论
第三章 对省联社各种可能的改革模式的分析
    第一节 农村商业银行模式
        一、 一级法人的商业银行体制与多级法人的商业银行体制
        二、 选择农村商业银行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三、 选择农村商业银行模式的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分析
        一、 农村合作银行的性质分析
        二、 运行农村合作银行的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三、 农村合作银行有效运作方式及改革路径的探讨
    第三节 行业协会模式的分析
        一、 行业协会的性质与功能作用定位
        二、 运行行业协会模式的利弊分析
        三、 信用社行业协会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第四节 金融服务公司模式的分析
        一、 金融服务公司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分析
        二、 运行金融服务公司的改革模式的利弊分析
        三、 金融服务公司的适应性分析
第四章 省联社改革模式的选择分析
    第一节 对四种模式的效率价值进行测评
    第二节 通过案例对改革效率价值最高的模式的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节 省联社改革路径设计
第五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本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四、服务“三农”天地宽(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语境下“三农”报道的时度效分析[J]. 李海明. 新闻战线, 2021(22)
  • [2]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农行榜样[N]. 冯克,王小川. 农民日报, 2021
  •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张录全.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8)
  • [4]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研究 ——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D]. 魏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5]融媒体时代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研究[D]. 程宏玲.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6]山旮旯建起“绿色银行”——贵州脱贫攻坚瞄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J]. 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6(06)
  • [7]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 刘明福,王忠远. 决策与信息, 2014(Z1)
  • [8]媒企融合谋发展 服务“三农”天地宽——周口广播电视台成功打造“乡村服务社”栏目的启示与思考[J]. 郑慧霞. 中国地市报人, 2014(05)
  • [9]地市级电视台对农宣传的新路径[J]. 孙继勇. 传媒, 2014(09)
  • [10]省联社改革的模式选择分析[D]. 龚灵枝. 云南财经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服务“三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