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剖宫产重度低血压综合征硬膜外阻滞2例报告

仰卧位剖宫产重度低血压综合征硬膜外阻滞2例报告

一、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仰卧位严重低血压综合征两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勇[1](2021)在《坐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孕妇剖宫产分娩麻醉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坐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孕妇剖宫产分娩麻醉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5例接受剖宫产的肥胖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接受坐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的43例为研究组,接受侧卧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T0(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5 min)、T3(麻醉后15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不良反应(头痛、神经刺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70%)高于对照组(73.81%)(P<0.05);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坐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肥胖孕妇剖宫产分娩麻醉中,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风险,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董亚宁,张兴娟[2](2020)在《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4例剖宫产术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收缩压≥100 mmHg,观察组收缩压<100 mmHg。观察2组产妇的血气指标,包括碱剩余(BE)、动脉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2组产妇分娩中血压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2组新生儿的脐动脉及脐静脉血的血气指标变化,以及新生儿脐动脉pH异常率。结果 2组产妇的血气指标BE、pH、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妇胎儿娩出时的收缩压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前的最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新生儿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的血气指标BE、pH、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pH≥7.20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H为7.10~<7.20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高碳酸血症与缺氧,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处理,改善母婴结局。

周仁龙,王珊娟,杭燕南[3](2020)在《剖宫产麻醉期间低血压的防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低血压是剖宫产麻醉期间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不能完全避免围手术期发生低血压,而低血压本身对于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体位的改变、手术操作以及缩宫素的使用,对于血压的波动也有影响。针对这些因素,文章比较分析了输液、升压药物、体位对于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的优缺点,希望为临床防治剖宫产期间低血压提供一些思路。

张慧明[4](2020)在《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体位调节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探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最佳体位,并观察不同体位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在20-40岁,体重在60-90kg。根据体位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产妇入室后连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麻醉穿刺取右侧卧位,手术床取0°角水平位。选取腰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穿刺针,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缓慢地推注0.5%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后翻身平卧于手术床。水平卧位组(D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手术床左倾20°组(L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同时带动产妇整个身体向左侧倾斜20°;右臀部垫高20°组(DR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同时在其右侧臀部垫一楔形垫,仅使臀部整体与水平位成20°角。三组产妇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0ug/次,直至产妇收缩压维持在100mm Hg以上。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易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减慢,当心率低于60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于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记录三组孕产妇各个时间段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下肢感觉异常)的例数。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胎儿实测体重。结果:1.三组间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和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的预测和实测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比较: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2分钟,手术床左倾组高于水平卧位组和右臀部垫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循环阻力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血管外周阻力在胎儿娩出后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破膜前明显低于麻醉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变异率在麻醉后即刻至胎儿娩出后显着高于麻醉前基础值和出室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3分钟、5分钟时间点,低血压的例数D组多于L组及DR组,L组多于DR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在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右臀垫高组少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后手术前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术后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调节在剖宫产术中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在降低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相比,右臀部垫高组的效果是最好。右臀部垫高组术后阻滞平面消退的更快,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孙逸瑶[5](2020)在《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后产妇抑郁评分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观察其对产妇产后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42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21)。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率。D组产妇于胎儿断脐后在10min内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4μg·kg-1,后以0.2μg·kg-1·h-1恒速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至术毕。C组产妇输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产妇入室安静平卧5min(T0)、麻醉后10min(T1)、胎儿娩出时(T2)、断脐后5min(T3)、断脐后15min(T4)、术毕(T5)这6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观察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所有产妇术后第5天抑郁状况。结果:1.产妇术后第5天抑郁评分D组显着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抑郁评分≥9分的产妇人数D组显着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所有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在正常范围,但在T4和T5时间点,D组显着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产妇镇静评分较高,与C组产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中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初产妇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

张庆桐[6](2020)在《肥胖类型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及肥胖指标预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肥胖类型对椎管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次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判断肥胖相关测量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为预防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课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简单疝气手术或双下肢骨折行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超重或肥胖患者228例。按照腰围大小将女性腰围≥80 cm或男性腰围≥90 cm的患者纳入到中心型肥胖组,其余患者归为周围型肥胖组。所有患者均实施椎管内麻醉,麻醉前后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次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来观察腰围与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之间的关系。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低血压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最后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差异。第二部分:另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超重或肥胖患者228例,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分钟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未发生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患者腰围(X)与椎管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Y)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Y=0.834X-46.75,R2=0.8131)。中心型肥胖组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和仰卧位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肥胖组患者(P<0.001)。同时,中心型肥胖组患者椎管内麻醉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周围型肥胖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基线收缩压(SBP)、基线平均动脉压(MAP)、基线舒张压(DBP)、基线心率(HR)、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操作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共有97例(42.5%)患者发生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1.974-6.541)和中心型肥胖(OR:1.980,95%CI:1.068-3.668)是肥胖患者发生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中男性患者阈值为87.5cm,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cm,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93.8%。结论:中心型肥胖与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直接相关,其中大多数表现为仰卧位低血压。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类型、既往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预测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最好,可以将腰围≥87.5cm的男性人群及腰围≥83.5cm的女性人群作为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高危患者,麻醉前应做好预防措施。

樊世文[7](2020)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对剖宫产产妇血容量评估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subclavian vein diameter,dSCV)及塌陷指数(collapsible index,CI)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麻醉前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subclavian vein collapsible index,SCV-CI)指导液体输注对剖宫产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纳入112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年龄2040岁,孕3742周,ASA分级I或II级,所有产妇均为单胎。产妇术前禁食8 h,禁饮4 h;入室后静脉输注复方电解质液10 ml·kg-1·h-1,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间隙为L2L3间隙,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5 ml于蛛网膜下隙,麻醉平面控制在T8T6。于腰麻前及腰麻后10 min内采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呼气末最大值(dSCVmax)和SCV-CI。胎儿取出后尚未呼吸前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根据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H组)和未发生低血压组(N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SCVmax、SCV-CI与腰麻后低血压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dSCVmax、SCV-CI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纳入8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根据第一部分结果得出的SCV-CI临界值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分为试验组(S组)SCV-CI≥38.24%和对照组(C组)SCV-CI<38.24%。麻醉方法同第一部分,在实施麻醉前30 min对S组产妇补偿性预填充复方电解质液8 ml/kg,对C组产妇以10ml·kg-1·h-1速度输注复方电解质液。胎儿取出后尚未呼吸前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初始纳入112例产妇,监测过程中剔除11例;最终对101例产妇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有44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43.6%。与未发生低血压组比较,低血压组的dSCVmax降低、SCV-C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乳酸(La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组高于未发生低血压组(P<0.05)。腰麻前、腰麻后SCV-CI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914,灵敏度分别为70.45%、93.18%,特异度分别为96.49%、98.25%,临界值分别为38.24%、37.68%。腰麻前、后dSCVmax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AUC分别为0.806、0.903,灵敏度分别为80.84%、75.00%,特异度分别为57.89%、94.74%,临界值分别是8.0 mm、6.5 mm(P<0.05)。第二部分,初始纳入80例产妇,监测过程中剔除10例,最终对70例产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组29例,13例发生低血压,C组41例,19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44.8%和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液体输注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为502.56±81.22 ml,对照组为301±45.52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情况,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给予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产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前和腰麻后SCV-CI在预测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具有一定价值,且腰麻后测量SCV-CI更具有临床意义,本研究临界值为37.68%。麻醉前SCV-CI指导液体输入可能降低剖宫产产妇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对胎儿无明显影响。

牛鹏飞[8](2020)在《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和预防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产妇腰麻后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预测作用,评估新型子宫托架(专利号为ZL 2018 2 0087686.6)对腰麻后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SHS的预防作用。研究方法:1.试验一:观察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根据是否发生SHS分为2组(n=36,24):SHS组(S组)和未发生SHS组(W组)。记录两组入室后仰卧位(T0)、手术床左侧30°(T1)、腰麻后(T2)和S组发生SHS(T3)时的HR、SBP、DBP和T0~T2时IVC内径的最大值(IVCmax)和最小值(IVCmin),并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 IVC)。评估T1和T0的c IVC差值(△c IVC)与产妇腰麻后发生SHS的相关性。2.试验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子宫托架组(Z组)和体位组(T组)。患者入室后留置静脉留置针,常规面罩吸氧,于右侧卧位下进行腰麻,注药后立即让患者平卧,Z组放置新型子宫托架,T组手术床左倾30°,当针刺感觉平面达到T6后开始手术。记录两组麻醉前仰卧位(T1)、腰麻后各组干预后(T2)、腰麻后5 min(T3)、胎儿娩出时(T4)和手术结束(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 O2);使用超声测量各组T1、T2、T3时下腔静脉(IVC)的最大值(IVCmax)和最小值(IVCmin),并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 IVC);记录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PH、PO2、PCO2和BE的数值。记录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统计方法:选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连续变量间相关性使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约登指数法确定其诊断界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试验一1.1组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HR明显减慢,SBP和DBP明显升高,T2时两组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降低。T1时W组SBP、DBP明显高于S组,T2时W组SBP、DBP明显高于S组(P<0.05)。1.3 T1、T2时S组IVCmax、IVCmin明显低于W组,c IVC明显高于W组(P<0.05)。1.4 S组T0、T1、T2时c IVC和T3时SBP呈线性负相关性,相关指数分别为r=-0.37(P=0.033)、r=-0.44(P=0.010),r=-0.38(P=0.032)。1.5根据ROC曲线显示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67,敏感度66.7%,特异度80.0%,对应的最佳界值为0.75%。2.试验二2.1两组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孕周、双顶径、头围、估算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腰麻至切皮时间、切皮至取胎儿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各点的HR、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5时Z组的SBP明显高于T组,在T3、T5时Z组的DBP明显高于T组,在T3时Z组的MAP明显高于T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T1时两组IVCmax、IVCmin、c I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Z组的c IVC明显低于T组,IVCmax、IVCmin明显高于T组;Z组在T2、T3时的IVCmax、IVCmin明显高于T1;T组在T2时的IVCmax、IVCmin明显高于T1,T3时IVCmax、IVCmin明显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恶心呕吐:T组发生11例(36.7%),Z组发生0例(0.0%);低血压:T组发生17例(56.7%),Z组发生1例(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Z组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PH和PO2高于T组而BE负值小于T组,Z组新生儿的脐静脉血气PH和PO2高于T组而BE负值小于T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的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 Z组1 min Apgar评分均值为(9.9?0.3),5 min Apgar评分均值为(10.0?0.0);而T组1 min Apgar评分均值为(8.3?0.7),5 min Apgar评分均值为(8.9?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0 min Apgar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体位变动前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差值能预测腰麻后SHS发生;新型子宫托架能有效的预防产妇腰麻后发生SHS。

潘丽丽[9](2020)在《小剂量舒芬太尼脊麻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意外低体温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围术期低体温可导致产妇和新生儿一系列不良结局。使用药物干预是麻醉医生常用的方法,有报道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可对产妇体温及寒颤产生影响,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鉴于近年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较为广泛应用。我们旨在探索2.5ug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注射对剖宫产产妇体温及寒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ASAI-II级,年龄21至44岁,孕37至41周的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拟行腰麻剖宫产术,排除有腰麻穿刺禁忌症,对阿片类药或局麻药过敏,术前体温异常及调节障碍,预估有大出血的产妇等。根据随机量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0.75%布比卡因8-12mg),实验组(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2.5ug枸橼酸舒芬太尼)。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及腋温,予以100%氧气5-6L/min面罩吸入。麻醉开始时两组均给予5-8ml/kg/h羟乙基淀粉静脉输注,采用L3-4间隙穿刺腰麻,待脑脊液流出后,稀释药液至2ml约15S推注完毕。麻醉后取左倾30℃,调整麻醉平面至T6或T8后开始手术。主要观察指标:T1(麻醉前5min),T2(麻醉后10min),T3(麻醉后30min),T4(麻醉后60min),T5(手术结束)的腋温,记录寒颤Wrench评分、PMV热舒适度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次要观察指标: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出生即刻体温等。结果:最终纳入S组60例,C组58例。两组产妇腋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T3-T5时间点相较于T1,腋温显着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单用布比卡因相比,蛛网膜下隙注射舒芬太尼组能显着降低寒颤的发生(P<0.05),但同时皮肤瘙痒,呕吐发生率增加(P<0.05)。恶心、低血压、心动过缓、产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出生即刻体温等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剖宫产产妇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5ug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对体温影响不显着,可显着降低产妇寒颤的发生率,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除可增加产妇皮肤瘙痒、呕吐的发生,对产妇预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杜晶[10](2019)在《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测量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产妇鞘内罗哌卡因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超声下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产妇鞘内罗哌卡因用量及麻醉平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ONSD)≥5.3mm的单胎孕晚期(孕周≥28周)产妇30例和ONSD<5.3mm的单胎孕晚期产妇30例,其中ONSD≥5.3mm的孕产妇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B组;ONSD<5.3mm的孕产妇分为C组和D组,每组15例(n=15)。A组与C组为罗哌卡因低剂量(12mg)组、B组与D组为罗哌卡因高剂量(15mg)组。所有产妇ASA分级Ⅰ级~Ⅲ级,年龄25~45岁,均行L3-4间隙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后取去枕平卧位。记录四组孕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孕周等一般资料;记录麻醉前(T0)和麻醉后15分钟(T1)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神经鞘直径(ONSD)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的使用总量、T1时点麻醉平面、手术时长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年龄、孕周、BMI、ONSD、MAP与麻醉平面扩散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左右侧ONSD和麻醉前后ONSD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的均数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有差异的再用Post poc hoc Tukey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四组产妇年龄、孕周、手术时长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罗哌卡因剂量、BMI、麻醉前ONSD、麻醉后MAP与麻醉平面具有相关性(P<0.05),年龄、孕周、麻醉后ONSD、麻醉前MAP、麻醉前后心率与麻醉平面无相关性(P>0.05);3、以罗哌卡因剂量、麻醉前ONSD、麻醉后MAP作为自变量,以麻醉平面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F=16.669)。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模式上看罗哌卡因剂量、麻醉前ONSD、麻醉后MAP均为影响产妇麻醉平面的因素;4、四组产妇同一受试者左右侧ON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左右侧ON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产妇BMI指数的比较:四组B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四组产妇麻黄碱用量的比较:A组与B组、C组的麻黄碱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麻黄碱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四组产妇麻醉平面的比较:A组13例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为T6,占86.7%;最高阻滞平面T4;最低阻滞平面T10。B组6例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为T6,占40%;最高阻滞平面T2;最低阻滞平面T8。C组9例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为T6,占60%;最高阻滞平面T4;最低阻滞平面T12。D组12例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为T6,占80%;最高阻滞平面T2;最低阻滞平面T6。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四组产妇麻醉前后MAP的比较:T0时刻四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四组产妇麻醉前后ONSD的比较:麻醉前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时点A组与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四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的比较:T0时刻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后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麻醉前ONSD、罗哌卡因剂量、BMI与麻醉后MAP是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2、视神经鞘直径≥5.3mm的产妇鞘内注射12mg罗哌卡因15分钟后麻醉平面与视神经鞘直径<5.3mm产妇鞘内注射15mg罗哌卡因麻醉平面相同,可以通过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指导鞘内罗哌卡因剂量。

二、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仰卧位严重低血压综合征两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仰卧位严重低血压综合征两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坐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孕妇剖宫产分娩麻醉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麻醉效果优良率
    2.2 血流动力学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2组产妇血气指标比较
    2.2 2组产妇分娩中血压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2.3 2组新生儿脐静脉血的血气指标比较
    2.4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的血气指标比较
    2.5 2组新生儿脐动脉p H异常率比较
3讨论

(4)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
    2 麻醉与检测设备
    3 麻醉药品
    4 麻醉过程与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2 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3 三组产妇在麻醉后各个时间点出现低血压的例数(n=40)
    4 三组产妇在各个时间段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的比较
    5 三组产妇在输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出血量不良反应的比较
    6 三组产妇尿量手术时间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的比较
    7 三组胎儿估算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的比较
讨论
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及耗材
致谢

(5)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后产妇抑郁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1.2 主要药品和制剂
        1.3 主要仪器
方法
    2.1 麻醉方法
    2.2 监测指标
    2.3 EPDS、HADS及镇静评分的使用方法及意义说明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产科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肥胖类型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及肥胖指标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肥胖类型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腹围与椎管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的相关性
        2 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 患者椎管内麻醉特点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比较
        4 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与预测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 患者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及基线循环参数的比较
        3 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4 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5 肥胖相关测量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ROC曲线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二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对剖宫产产妇血容量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操作流程
        2.2 锁骨下静脉超声测量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试验分组
        2.5 试验一技术路线
        2.6 统计学方法处理
        3 试验一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两组产妇腰麻前、后SBP、MAP、HR、dSCVmax、SCV-CI比较
        3.3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
        3.4 腰麻前、后dSCVmax、SCV-CI与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相关性
        3.5 剖宫产产妇腰麻前、后dSCVmax、SCV-CI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
    第二部分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设备及药品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二分组
        2.2 操作流程
        2.3 锁骨下静脉超声测量方法
        2.4 数据收集
        2.5 试验二技术路线图
        2.6 统计学方法处理
        3 试验二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两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麻醉前输液量比较
        3.3 两组产妇麻醉前液体补偿前、后及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4 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Apgar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伦理审查书
附录二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和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试验一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差值预测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资料与方法
        1.试验药品
        2.试验仪器
        3.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试验二 新型子宫托架预防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试验药品
        2.试验仪器
        3.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4.样本采集
        5.观察指标
        6.统计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3.超声测量指标变化比较
        4.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5.新生儿脐血气比较
        6.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讨论
        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血管的变化
        3.不良反应的比较
        4.脐血血气和Apgar评分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小剂量舒芬太尼脊麻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意外低体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资料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器材
        2.4 研究药品
        2.5 分组情况
    3.麻醉过程与记录
        3.1 麻醉过程
        3.2 数据记录
    4.观察指标
        4.1 Wrench寒颤评分
        4.2 ASHRAE热感觉量表(PMV指标)
        4.3 术后随访
    5.统计方法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测量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产妇鞘内罗哌卡因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1.1.1 排除标准如下
    1.2 设备与药品
    1.3 方法
        1.3.1 麻醉前准备
        1.3.2 麻醉操作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麻醉平面与罗哌卡因等因素的相关分析
    2.3 麻醉平面与相关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2.4 麻醉前后同一产妇双侧ONSD值的比较
    2.5 四组产妇BMI值的比较
    2.6 四组产妇麻醉前后MAP的比较
    2.7 四组产妇麻醉前后ONSD的差异性比较
    2.8 四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的比较
    2.9 四组产妇麻黄碱用量的比较
    2.10 四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情况
    2.11 四组产妇不良反应的比较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颅内压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四、硬膜外阻滞剖宫产仰卧位严重低血压综合征两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坐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孕妇剖宫产分娩麻醉中的应用及安全性[J]. 杨慧勇. 河南医学研究, 2021(26)
  • [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术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 董亚宁,张兴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20)
  • [3]剖宫产麻醉期间低血压的防治进展[J]. 周仁龙,王珊娟,杭燕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07)
  • [4]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D]. 张慧明. 青岛大学, 2020(01)
  • [5]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后产妇抑郁评分的影响[D]. 孙逸瑶. 苏州大学, 2020(02)
  • [6]肥胖类型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及肥胖指标预测分析[D]. 张庆桐.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对剖宫产产妇血容量评估的研究[D]. 樊世文.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和预防研究[D]. 牛鹏飞. 河南大学, 2020(03)
  • [9]小剂量舒芬太尼脊麻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意外低体温的影响[D]. 潘丽丽.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10]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测量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产妇鞘内罗哌卡因用量的相关性研究[D]. 杜晶. 海南医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仰卧位剖宫产重度低血压综合征硬膜外阻滞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