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体合成氨基硅油技术及应用

线形体合成氨基硅油技术及应用

一、利用线性体合成氨基硅油的工艺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邓爽[1](2021)在《含动态二硫键的有机硅树脂乳液对棉织物的弹性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改善棉织物极易起皱的特性,同时响应新时代全球回归自然环保的生态意识,染整行业正极力开发绿色无污染的后整理技术,以期在提高棉织物弹性的同时,保留其原本天然的柔软舒适的特点。有机硅类整理剂具有各项优异的物化性能,作为织物的涂层整理可赋予织物较好的风格手感,但单独使用有机硅整理织物难以达到抗皱的效果。故本课题采用4,4-二氨基对苯二硫醚(AFD)与双端环氧硅油进行交联,得到具有高交联密度的有机硅弹性体,合成过程绿色无污染,无传统抗皱整理剂释放甲醛的弊端,且体系内二硫键的存在具有温度响应性,制备成乳液后整理到织物上可赋予织物一定程度的形状记忆功能。本文基于以上想法,先探究4,4-二氨基对苯二硫醚(AFD)与双端环氧硅油的投料比及交联固化的反应条件,将成功制备的有机硅弹性体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筛选弹性效果最好的反应投料比进行有机硅树脂乳液的制备;对乳化过程工艺进行优化制备性能稳定的有机硅树脂乳液,研究其用于棉机织物整理的最佳整理工艺和弹性效果以及体系内二硫键赋予织物的形状记忆功能;设计不同组织结构参数的棉织物,探究有机硅树脂乳液和织物组织结构的交叉效应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降低AFD投料比可增大反应物化学交联密度,形成大分子网状结构,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P410-108A有机硅弹性体形变拉伸至120%时,应力达2.834 MPa,撤去外力后形变可恢复99.59%,且缓弹恢复阶段占比18.9%。(2)有机硅树脂预聚物的最佳乳化工艺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602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05=0.8:9.2,乳化剂用量26.67%,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30 min,PH=5~5.5。R108-A有机硅树脂乳液的粒径为241.2 nm,PDI值为0.218,Zeta电位为47.1,乳液粒径较小且储存稳定。(3)R108-A有机硅树脂乳液整理织物的最佳工艺为: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4~6 min,整理剂用量为30 g/L时,棉织物的急弹回复角达144.6°,高出原布52.4°,缓弹回复部分为44.6°,高出原布9.3°。整理后织物断裂强力提升约400 N,白度有所下降,手感爽滑平整。(4)在85℃焙烘10 min后,R108-A有机硅树脂乳液整理后的织物U形开口长度比原布小0.31 cm,具有一定程度的形状记忆功能。(5)织物折皱回复角数据表明,整理剂浓度与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的弹性作用具备交叉效应。当整理剂浓度为30 g/L时,整理剂与平纹、2/1斜纹试样的总紧度参数对织物的弹性影响是协同作用的,平纹A3试样总回复角达223°,高出原布20°,其中缓弹恢复阶段增加10°;2/1斜纹B2试样急弹过程较原布提高约50°,缓弹回复阶段增加10°;而与5枚3飞缎纹试样的总紧度参数对织物的弹性影响则呈负相关,整理后织物总回复角随总紧度增大逐渐提高,C4总回复角增幅最大,高出原布36.8°,缓弹回复阶段约占2~3°。当整理剂浓度达90 g/L时,三种织物急弹回复角均较原布样低,缓弹回复阶段有微幅提升,约3~12°。

程凯杰[2](2020)在《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在面巾纸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巾纸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用纸产品,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柔软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使用后处理柔软剂提高面巾纸的柔软性得到了广泛关注。氨基硅油作为“超级柔软剂”相较于二甲基硅油、有机硅羟乳和聚醚型有机硅等柔软剂,整理后的面巾纸柔软性能最佳,手感软而丰满,滑而细腻,因此国际上主要集中在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开发和研究。但氨基硅油存在水溶性差、需要乳化剂乳化和附着力差等问题,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功能基团的氨基硅油具有不同的乳化性能和纸张的柔软保湿性能。本课题针对现有氨基硅油的乳化效果和机理的探讨,制备了聚氨酯和壳聚糖改性的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RRJ-2),实现了氨基硅油的自乳化,并提高了面巾纸的柔软性能和挺度,在RRJ-2中添加甘油成分提升了面巾纸的保湿性能。首先,本课题对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性能较好的市售氨基硅油原油(RH-8240)进行了乳化和应用性能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RH-8240进行了分析,判定为短链结构的氨基硅油柔软剂,然后对其乳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得乳化剂AEO-3与CD-1按质量比1:1制备出复配乳化剂,并在pH值为6、温度为35℃条件下与RH-8240按照质量比3:8混合乳化30 min,得到透明、蓝光乳液,整理的面巾纸手感柔软蓬松;并分别通过柔软性能、抗张性能、亲水性能、平滑性能和保湿性能对乳化后氨基硅油柔软剂(RRJ-1)和复配的甘油-氨基硅油柔软剂(RRJ-4)在面巾纸上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在柔软性能和抗张性能方面表现为RRJ-1>RRJ-4,在亲水性能、平滑性能和保湿性能方面表现为RRJ-4>RRJ-1。当喷涂量为25%时,柔软整理后的面巾纸均达到超柔型面巾纸的标准。其次,本课题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1450)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环氧双封头、二正丁胺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氨基硅油,并以聚氨酯预聚体和氨基硅油为主要原料合成了 RRJ-2。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比例对各阶段反应产物的影响,并采用FTIR、XPS、扫描电子显微镜镜(SEM)、热重分析(TG)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出如下结论:(1)在合成聚氨酯预聚体过程中,聚氨酯预聚体的产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先上升后降低。随IPDI与PEG-1450的摩尔比(R值)增加,聚氨酯预聚体的挺硬特性不断增加,当R值为1.8: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催化剂用量为0.3%时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产率较高,对面巾纸的挺度有明显提升且对面巾纸的柔软性能影响较小;(2)研究了壳聚糖部分替代二正丁胺制备氨基硅油的工艺条件,确定壳聚糖与二正丁胺用量的比值为1:3,并确定了本氨基硅油的合成实验技术路线;(3)聚氨酯预聚体与氨基硅油共聚过程中,共聚产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加,随反应温度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当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5 h时合成的聚氨酯氨基硅油水溶性良好,可实现自乳化、无破乳漂油等不良现象;(4)对RRJ-1、RRJ-2以及复配的甘油-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RRJ-3)在面巾纸上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在柔软性能和抗张性能方面,表现为RRJ-2>RRJ-3>RRJ-1;在亲水性能、平滑性能和保湿性能方面,表现为RRJ-3>RRJ-2>RRJ-1,面巾纸综合性能根据《消费者报道》的标准对本课题的三种柔软剂进行比较表现为:RRJ-3>RRJ-2>RRJ-1。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3](2019)在《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指出根据2018年公开发表的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姜琴[4](2019)在《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偶联剂/D4聚合法、偶联剂水解物/D4聚合法和偶联剂水解物/甲基硅油平衡法来制备氨基硅油,并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氨基偶联剂低温水解的方法以控制水解物的结构,得到以硅二醇为主的水解产物;该水解物在氮气保护氛围中,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的作用下达到与无水的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进行均匀共聚反应而形成产物。此技术路线与传统的将氨基硅烷偶联剂直接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反应制备氨基硅油的技术路线相比,其产物结构单一,氨基分布均匀,透明性好,粘度可控,产率高,耐热性好;该氨基硅油极易乳化成透明微乳液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适于织物处理、个人护理用品中添加等应用,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首先主要探究氨基硅油的最佳制备方法与性能影响因素。采用偶联剂水解物/D4聚合法制备的氨基硅油,粘度范围20080000mPa·s且可控,不挥发物含量达90.0%以上,产率达94.0%,透过率≥94.0%(λ=550nm)。其次主要探究氨基硅油乳液的制备与性能影响因素。采用上述氨基硅油通过机械乳化法制备的典型氨基硅油微乳液其粒径为8.00nm,不挥发物含量为18.0%,透过率为98.0%(λ=550nm)。最后还探索了氨基硅油及其微乳液的应用。研究表明研制产品在用于织物整理及洗发香波均得到一定的应用效果。

黄果[5](2017)在《羊毛织物亲水柔软整理》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研究学者对于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普遍,对于各种类型的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方法也日趋成熟。羊毛织物的柔软性、平滑性和易护理性等研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然而,羊毛纤维的鳞片结构会使羊毛织物发生毡缩现象,一系列前处理和染色等处理工序会对整理的羊毛织物在柔软性和亲水性等性能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难以达到人们对羊毛纺织品柔软舒适的要求。目前,国内对于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应用于羊毛织物的柔软整理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类型柔软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探索使羊毛织物达到良好亲水柔软效果的整理剂及整理工艺。本研究首先采用聚合法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催化剂、氨基硅烷偶联剂KH-602、促进剂二甲基亚砜以及封端剂六甲基二硅氧烷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氨基硅油。然后采用单端环氧基聚醚与自制的氨基硅油反应,得到外观淡黄色透明的亲水柔软剂A。用聚醚胺ED-230与双端环氧基硅油进行反应,得到外观无色透明的亲水柔软剂B。通过实验探讨一些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然后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用自制的柔软整理剂氨基硅油、亲水柔软剂A和亲水柔软剂B以及市售的高亲水整理剂C对羊毛织物进行亲水柔软整理,采用手感评价和织物润湿性测试,结果发现:氨基硅油整理的织物手感为4~5级,润湿时间为485s,亲水柔软剂A整理的织物手感为3~4级,润湿时间为234s,亲水柔软剂B整理的织物手感为4~5级,润湿时间为187s,高亲水整理剂C整理的织物手感1~2级,润湿时间为3s。为使织物达到更好的亲水柔软整理效果,将亲水柔软剂B与高亲水柔软剂C复配成复合亲水柔软剂BC,可使织物的手感可达到4~5级,润湿时间在20s以内。采用复合亲水柔软剂BC通过浸渍法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对整理后织物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柔软整理浴比为l:20时,复合亲水柔软剂BC用量为4%、整理时间为50min、整理温度60℃时可达到最佳整理效果,整理后羊毛织物的手感和亲水性较好,织物的经向撕破强力为2134.98N,硬挺度为29.1mm,手感为4~5级,润湿时间为18s,与未整理的织物相比,各项性能均有提升。采用浸渍-浸轧法整理织物,织物的性能在浸渍法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升,织物的经向撕破强力为2840.58N,平均弯曲刚度为9.6×10-3,手感4~5级,润湿时间为10s。

胡晓侠[6](2016)在《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选用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2000、二乙醇胺、二正丁胺、环氧封端剂[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四硅氧烷]、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主要反应原料,以聚氨酯反应机理、羟基硅油合成机理、硅油与聚氨酯反应机理为主要理论依据。先通过合成端羟基硅油,再与扩链聚氨酯预聚体反应,得到具有自乳化性能的有机硅聚氨酯柔软剂。通过研究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1.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工艺:R=1.8:1,初步预聚温度70℃,初步预聚时间2h,二乙醇胺扩链:R′=5:1,温度70±1℃,时间1h左右;2.端羟基硅油合成工艺:n(二正丁胺):n(环氧封头剂)=1:1,在改性温度为85℃的条件下,改性4h后制得硅油改性封端剂,随后加入D4在合成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反应120min,制得端羟基硅油;3.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将扩链后聚氨酯预聚体缓慢加入端羟基硅油中(物质的量比为1:1),在65℃下,共聚4h后,进行抽滤。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测试产物的结构与性能,如: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产物成键效果、热失重测试分析产物耐热性与热分解性、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产物在织物表面成膜性。将自制柔软剂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依据织物性能变化情况,得到最佳整理工艺:整理剂(含固量15%)用量80g/L,轧液率85%,预烘80℃*3min,焙烘120℃*2min。将自制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与市售柔软剂对比,自制有机硅柔软剂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织物的柔软性,而且自身具有乳化性能,属于绿色环保型产品,关键性在于自制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具有抗起毛起球性能,因此该整理剂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图23幅,表33个,参考文献111篇

颜怀谦[7](2016)在《亲水性低黄变有机硅柔软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传统氨基硅油柔软剂存在亲水性差、易“泛黄”及乳液稳定性差等问题,而目前市场上的亲水硅油柔软剂存在手感僵硬及耐洗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有机硅柔软剂。先采用D4和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合成端环氧硅油;再将端环氧硅油与氨基聚醚反应,制备三元嵌段共聚有机硅;最后用亲水改性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三元嵌段共聚有机硅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优异亲水性和抗黄变性的嵌段共聚有机硅。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依次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测试自制端环氧硅油产物的粘度、产率及外观,得出其最佳合成工艺:D4和1,3-二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投料质量比为12.79:1,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8‰,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4小时;通过测试嵌段共聚硅油的环氧基转化率、乳液外观、各项乳液稳定性以及整理后棉织物的手感、硬挺度、白度和润湿时间,得出三元嵌段硅油的最佳合成工艺为:n(ED900):n(端环氧硅)=1.4:1、选择异丙醇为溶剂,异丙醇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40%、反应温度为80℃、反应为10小时;2,3-环氧丙基氯化铵的最佳改性条件为: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ED900)=1.5:1、改性温度为80℃、改性时间为4小时。最终得到自制亲水性低黄变硅油。通过粒径分布图可知,自制亲水性低黄变硅油乳液的粒径较氨基硅油soft8468小62.1nm,前者具有较强的乳液稳定性。相比于改性之前,改性之后的的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红外光谱图在3556cm-1处-NH2的吸收峰几乎消失,在1652.5cm-1处N—H的吸收峰减弱,说明改性剂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上的环氧基与三元共聚硅油分子两端的伯胺基以及分子链中间的仲氨基反应,成功实现对三元嵌段共聚硅油的亲水改性。通过对自制亲水性低黄变硅油进行热重分析,发现自制亲水低黄变硅油在超过320℃时有机硅链段才开始分解,体现了其较强的热稳定性。将自制亲水低黄变硅油进行乳化,观察其自乳化性和乳液外观,并测试乳液离心稳定性、耐碱、耐酸、耐热及耐电解质稳定性。然后采用自制亲水低黄变硅油乳液分别对白色棉织物及涤纶织物进行整理,通过测试整理后白色棉织物的手感、白度、水滴润湿时间、硬挺度、褶皱恢复角以及断裂强力得出其在白色棉织物上最佳整理工艺为:柔软剂用量为60g/L、整理液p H为6、一浸一轧、轧余率80%、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2min、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80s;通过测试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手感、水滴润湿时间、硬挺度、以及断裂强力得出其在涤纶织物上的最佳整理工艺为:乳液用量为50g/L、整理液p H为6、一浸一轧、轧余率80%、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2min、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80s。比起传统氨基硅油soft8468,经自制亲水性低黄变有机硅整理后的纯棉织物在白度方面提升6.2%、水滴润湿时间可缩短14s。说明自制亲水性低黄变硅油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氨基硅油黄变严重、亲水性差的问题。此外,自制亲水低黄变有机硅整理的纯棉织物比市售亲水硅油soft8678在手感方面高出1级;自制亲水低黄变硅油所整理涤纶织物的手感要比市售亲水硅油soft8689高半级,且二者抗静电效果相当。将整理后的棉织物和涤纶织物水洗30次后发现,自制亲水低黄变有机硅在手感和亲水性方面均优于市售亲水硅油。

肖春艳[8](2016)在《有机硅多元共聚物开发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氨基聚醚、环氧封端剂、D4单体和氨基硅烷偶联剂DL-602以逐步聚合的方法合成出有机硅多元共聚柔软剂,探究投料比、反应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溶剂的选择对柔软剂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合成工艺。其次,使用复配的硅烷偶联剂替换上述的DL-602,优化出偶联剂的复配比例。再次,用环氧氯丙烷对DL-602的多元共聚有机硅柔软剂进行改性,以降低柔软剂整理到织物上经高温焙烘后的黄变,同时提高柔软剂在织物上的成膜性。之后,用马来酸酐对DL-602的多元共聚有机硅柔软剂进行改性,以提高整理后织物的亲水性。有机硅多元共聚柔软剂最佳合成工艺为:N值(基聚醚与端环氧封端剂的物质的量比值)1.1,封端剂改性温度85℃、封端剂改性时间5小时、氨值0.12mmol/g、硅氧烷链段最佳分子量M=9000g/mol、溶剂为异丙醇和水(质量比2:1);环氧氯丙烷改性最佳工艺:E值(环氧氯丙烷与硅烷偶联剂DL-602物质的量比值)0.75、改性温度85℃、改性时间2.5小时;马来酸酐改性最佳工艺:M值(马来酸酐与硅烷偶联剂DL-602物质的量比值)0.5、改性时间1.5小时、改性温度85℃。经比较,选定效果最优的马来酸酐改性DL-602多元共聚有机硅柔软剂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得到最佳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含固量50%)用量:40g/L、轧余率85%、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1.5min。选取三元嵌段柔软剂与自制的马来酸酐改性多元共聚柔软剂同时应用于织物柔软整理,比较整理后织物综合性能发现,与三元嵌段柔软剂整理后织物相比,自制的改性柔软剂整理后织物的手感优半级,同时,织物的白度、强力和润湿性也相对较优。图16幅,表20个,参考文献63篇。

胡亚楠[9](2014)在《多功能硅油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氨基硅油由于具有优良的柔软性、滑爽性和成膜性,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后整理中,被誉为新一代最佳的织物柔软整理剂,但其也存在黄变和整理功能单一的缺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的服用性和功能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合成了两种多功能硅油柔软剂,分别为:以线性体(PMX-0156)、偶联剂N-(γ,-二甲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21)和苄基氯为原料,合成的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氨基硅油PQAS;以线性体(PMX-0156)、偶联剂N-(γ,-二甲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21)、十二氟庚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502B)和苄基氯为原料,合成的含有季铵盐基团和含氟基团的氨基硅油PQASF。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用线性体(PMX-0156)和N-(γ,-二甲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21)合成一系列不同氨值的氨基硅油。后在异丙醇的溶剂中用不同剂量的季铵化试剂苄基氯对制备的氨基硅油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得含有季铵盐基团的氨基硅油整理剂PQAS,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QAS整理后的织物柔软手感可达到5级、白度保持率为94.49%、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75%和99.99%,且经10次洗涤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08%和98.30%,具有持久的耐水洗性。为了赋予整理织物除优异的抗黄变性、柔软性和抗菌性外的拒水性,通过采用线性体(PMX-0156)、N-(γ,-二甲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21)和十二氟庚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502B)合成不同含氟量的含氟氨基硅油。后在异丙醇的溶剂中用季铵化试剂苄基氯对制备的含氟氨基硅油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得含有季铵盐基团和含氟基团的的多功能整理剂PQASF。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QASF整理后的织物柔软手感可达到4级、白度保持率为96.05%、拒水等级达到4级、接触角达到154.2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98%和大于99.99%,且经10次洗涤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0.25%和94.93%,具有持久的耐水洗性。

刘彦杰[10](2014)在《新型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指出氨基硅油素有“超级柔软剂”之称,但其存在乳液易漂油及其整理织物疏水和黄变等问题。引入亲水性基团能有效改善氨基硅油乳液漂油及其整理织物疏水等问题。氨基硅油的亲水化改性一般是从环氧改性聚硅氧烷开始的,但其目前多为环氧基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其环氧基的反应活性较低,不利于合成大分子量成膜性好的亲水性氨基硅油。为此,本文合成了反应性强的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利用环氧基邻位羰基的吸电子效应,增强环氧基的反应活性,然后以其为中间体合成两种结构不同的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和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和比较了这两种结构不同的改性聚硅氧烷乳液性能及其整理织物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部分: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以两端含氢聚硅氧烷(数均分子量约为4300)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合成了反应性强的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探究了反应因素对双键转化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测定了产物环氧值,并用FT-IR与核磁氢谱分析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合成工艺优化为: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氯铂酸的量为50ppm,反应时间为3.5h。产物环氧值为4.3810-2mol/100g,红外光谱与核磁氢谱分析证实了合成产物的结构与目标物相吻合。第二部分: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以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和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了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反应因素对环氧基转化率与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探究了聚硅氧烷链段分子量对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性能及其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色谱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分子量约为4300,n(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n(聚醚胺ED-600)为1:1.1,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h,溶剂异丙醇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5%时,环氧基转化率为89.27%,产物特性粘度为16.83mL/g,Mn为1.73104,分子量分布较窄,核磁氢谱分析证实了合成产物的结构为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的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研究了整理工艺因素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织物性能,并与市售氨基硅油及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剂(固含量为30%)用量为14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40s时,整理织物的积分面积值为0.504,润湿时间为10.9s。与氨基硅油乳液相比,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稳定不漂油,乳液平均粒径小;与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相比,自制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的柔软和洗涤性能稍差,但亲水性和白度值有显着提高。与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相比,自制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亲水性和白度值与之相当,柔软性和耐洗性有明显改善。第三部分: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以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了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反应因素对环氧基转化率的影响,探究了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分子量对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并用FT-I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分子量约为3100,n(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n(二乙烯三胺)为1.5: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溶剂异丙醇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0%时,环氧基转化率为93.25%;FT-IR分析证明了合成产物的结构为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的超支化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研究了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工艺因素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整理工艺条件;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织物性能,并与市售氨基硅油及嵌段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超支化氨基改性有机硅整理剂(固含量为30%)用量为12g/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60s时,整理织物的积分面积值为0.483,润湿时间为12.6s;与氨基硅油乳液相比,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稳定不漂油,乳液平均粒径小;与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相比,自制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的柔软性和耐洗性与之相当,亲水性和白度值有显着提高。与嵌段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相比,自制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的亲水性和白度与之相当,柔软性和耐洗性有明显改善。最后,比较上述两种结构不同的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与自制的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相比,自制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环氧基转化率高,合成所需时间短,成本明显降低;与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相比,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亲水性和白度与之相当,柔软性和耐洗性有明显提高。因此,自制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可以被称为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亲水整理剂。

二、利用线性体合成氨基硅油的工艺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线性体合成氨基硅油的工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含动态二硫键的有机硅树脂乳液对棉织物的弹性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弹性整理
        1.2.1 棉织物形成褶皱的原因
        1.2.2 棉织物弹性整理的机理
        1.2.3 弹性整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4 形状记忆整理
    1.3 有机硅乳液
        1.3.1 有机硅乳液的概述
        1.3.2 有机硅乳液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
        1.3.2.1 有机硅乳液的分类
        1.3.2.2 有机硅乳液的改性功能化研究
        1.3.3 有机硅弹性乳液在纺织品上的整理应用
    1.4 动态二硫键
        1.4.1 动态二硫键的概述
        1.4.2 动态二硫键的作用机理
        1.4.3 动态二硫键在有机硅弹性体中的应用现状
    1.5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有机硅弹性体的制备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1.3 有机硅弹性体的反应机理
        2.1.4 有机硅弹性体的制备过程
        2.1.5 有机硅弹性体的性能测试
        2.1.5.1 红外吸收光谱表征
        2.1.5.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1.5.2 万能材料拉伸测试
        2.1.5.3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
    2.2 有机硅树脂乳液的制备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药品
        2.2.3 乳化过程
        2.2.4 乳液的性能测试
        2.2.4.1 乳液的粒径及Zeta电位测试
        2.2.4.2 乳液的外观及静置稳定性
    2.3 有机硅树脂乳液对棉织物的弹性整理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材料
        2.3.3 整理工艺
        2.3.4 织物的表观形貌及性能测试
        2.3.4.1 织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3.4.2 织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2.3.4.3 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测试
        2.3.5.4 织物形状记忆测试
        2.3.5.5 织物拉伸性能测试
        2.3.5.6 织物白度测试
        2.3.5.7 织物风格测试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含二硫键的有机硅弹性体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3.1.1 红外光谱分析
        3.1.2 DSC曲线分析
        3.1.3 有机硅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3.1.4 含二硫键的有机硅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1.5 含二硫键的有机硅弹性体的应变回复过程分析
        3.1.6 含二硫键的有机硅弹性体的蠕变过程分析
    3.2 有机硅树脂乳液的制备过程研究
        3.2.1 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对有机硅乳液性能的影响
        3.2.2 复合乳化剂的用量对有机硅乳液性能的影响
        3.2.3 乳化温度对有机硅乳液性能的影响
        3.2.4 乳化时间对有机硅乳液性能的影响
        3.2.5 有机硅树脂乳液的稳定性
    3.3 有机硅树脂乳液对棉织物的弹性整理
        3.3.1 有机硅树脂乳液整理后的织物红外谱图
        3.3.2 整理后织物的表观形貌
        3.3.3 烘焙温度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
        3.3.4 烘焙时间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
        3.3.5 整理剂浓度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
        3.3.6 动态二硫键对棉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
        3.3.7 动态二硫键对棉织物形状记忆功能的影响
    3.4 有机硅树脂整理剂与织物组织结构的交叉效应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
        3.4.1 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对织物弹性回复行为的影响
        3.4.2 有机硅树脂乳液整理剂浓度与织物总紧度的交叉效应与对织物弹性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在面巾纸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活用纸需求现状及柔软剂的应用
    1.2 柔软剂的研究现状
        1.2.1 柔软剂简介
        1.2.2 有机硅柔软剂的柔软机理
        1.2.3 有机硅柔软剂的分类及应用
    1.3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1.3.1 聚氨酯
        1.3.2 聚氨酯有机硅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
        1.3.3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的优势
    1.4 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1.4.1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1.4.2 壳聚糖的衍生物
        1.4.3 壳聚糖铵化处理
        1.4.4 壳聚糖应用于有机硅的优势
    1.5 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表征及应用
        2.2.1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
        2.2.2 柔软剂表征方法
        2.2.3 柔软剂应用性能测试
第三章 氨基硅油的表征及乳化研究
    3.1 RH-8240结构分析
        3.1.1 RH-8240分子结构分析
        3.1.2 RH-8240元素分析
        3.1.3 RH-8240热稳定性分析
    3.2 RH-8240的乳化及复配研究
        3.2.1 RH-8240乳化研究
        3.2.2 RH-8240复配研究
    3.3 RRJ-1的应用性能研究
        3.3.1 面巾纸柔软性能研究
        3.3.2 面巾纸抗张性能研究
        3.3.3 面巾纸亲水性能研究
        3.3.4 面巾纸平滑性能研究
        3.3.5 面巾纸保湿性能研究
    3.4 面巾纸表面形貌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4.1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条件研究
        4.1.1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原理
        4.1.2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条件研究
        4.1.3 聚氨酯预聚体结构分析
    4.2 氨基硅油合成条件研究
        4.2.1 氨基硅油合成原理
        4.2.2 壳聚糖改性的可行性研究
        4.2.3 改性封端剂合成条件研究
        4.2.4 环氧基硅油合成条件研究
        4.2.5 氨基硅油合成条件研究
    4.3 聚氨酯预聚体与氨基硅油的共聚
        4.3.1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原理
        4.3.2 聚氨酯氨基硅油共聚合成条件研究
        4.3.3 RRJ-2理化性质表征
        4.3.4 RRJ-2结构分析
        4.3.5 RRJ-2元素分析
        4.3.6 RRJ-2热稳定性分析
        4.3.7 面巾纸表面形貌表征
    4.4 RRJ-2与甘油的复配研究
    4.5 柔软剂应用性能研究
        4.5.1 面巾纸柔软性能研究
        4.5.2 面巾纸抗张性能研究
        4.5.3 面巾纸亲水性研究
        4.5.4 面巾纸平滑性研究
        4.5.5 面巾纸保湿性研究
        4.5.6 柔软剂综合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2 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4)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硅的概述
        1.1.1 有机硅化学及工业发展简史
        1.1.2 有机硅的基本简介
        1.1.3 有机硅的基本特性
        1.1.4 有机硅的应用
        1.1.5 中国有机硅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 硅油的概述
        1.2.1 硅油的基本简介
        1.2.2 硅油的研究及应用
    1.3 改性硅油的概述
        1.3.1 改性硅油的基本简介
        1.3.2 改性硅油的研究及应用
    1.4 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概述
        1.4.1 氨基硅油的基本简介
        1.4.2 氨基硅油的基本特性
        1.4.3 氨基硅油乳液的基本简介
        1.4.4 氨基硅油的合成及研究
        1.4.5 氨基硅油的应用领域
        1.4.6 氨基硅油的市场调研
    1.5 研究背景、意义、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背景、意义
        1.5.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氨基硅油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 制备原理与方法
        2.2.1 偶联剂/D4聚合法制备氨基硅油
        2.2.2 偶联剂水解物/D4聚合法制备氨基硅油
        2.2.3 偶联剂水解物/甲基硅油平衡法制备氨基硅油
    2.3 表征与测试
        2.3.1 FT-IR的表征
        2.3.2 ~1HNMR的表征
        2.3.3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2.3.4 粘度的测定
        2.3.5 氨值的测定
        2.3.6 折射率(折光率)的测定
        2.3.7 表面张力的测定
        2.3.8 透过率的测定
        2.3.9 耐热性的测定
        2.3.10 产率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偶联剂水解物的结构表征
        2.4.2 氨基硅油的结构表征
        2.4.3 氨基硅油的典型性能对比
        2.4.4 偶联剂水解物的制备研究
        2.4.5 氨基硅油性能影响研究
        2.4.6 典型氨基硅油产品的性能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氨基硅油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 制备原理与方法
        3.2.1 乳液聚合法制备氨基硅油乳液
        3.2.2 机械乳化法制备氨基硅油乳液
    3.3 表征与测试
        3.3.1 pH值的测定
        3.3.2 粘度的测定
        3.3.3 透过率的测定
        3.3.4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3.3.5 粒径的测定
        3.3.6 形貌的表征
        3.3.7 静置稳定性
        3.3.8 离心稳定性
        3.3.9 稀释稳定性
        3.3.10 耐热稳定性
        3.3.11 耐冻稳定性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乳化剂的选择
        3.4.2 两种方法制备氨基硅油乳液的性能比较
        3.4.3 氨基硅油机械乳化法的影响因素研究
        3.4.4 有机酸对微乳液透过率的影响
        3.4.5 搅拌速度对微乳液透过率的影响
        3.4.6 酸化水滴加速度对微乳液透过率的影响
        3.4.7 典型氨基硅油微乳液产品的性能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氨基硅油及其微乳液的应用研究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2 制备方法与作用机理
        4.2.1 氨基硅油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4.2.2 氨基硅油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应用
    4.3 表征与测试
        4.3.1 扫描电镜的测试
        4.3.2 柔软性、光滑性的测试
        4.3.3 综合手感评价测试
        4.3.4 毛发伸长率、回复率的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柔软剂种类的应用效果比较
        4.4.2 氨值对织物整理的柔软度、爽滑度的影响
        4.4.3 护发素种类的应用效果比较
        4.4.4 氨值对毛发处理的回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5)羊毛织物亲水柔软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羊毛的结构和性质
        1.2.1 羊毛的形态结构
        1.2.2 羊毛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2.3 羊毛的化学性质
    1.3 羊毛织物亲水性及吸湿性的研究进展
        1.3.1 等离子体处理
        1.3.2 羊毛拉伸细化技术
        1.3.3 高温热湿处理
    1.4 羊毛织物的柔软整理研究进展
        1.4.1 羊毛织物柔软整理的目的
        1.4.2 羊毛织物柔软整理的工艺方法
    1.5 亲水柔软剂的发展概况
        1.5.1 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进程
        1.5.2 亲水性柔软剂的发展进程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氨基硅油的合成
        2.2.1 合成反应机理
        2.2.2 反应过程
        2.2.3 氨基硅油的测试与表征
    2.3 亲水柔软剂A的合成
        2.3.1 合成反应式
        2.3.2 反应过程
        2.3.3 亲水柔软剂A的测试与表征
    2.4 亲水柔软剂B的合成
        2.4.1 合成反应式
        2.4.2 反应过程
        2.4.3 亲水柔软剂B的测试及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氨基硅油的合成
        2.5.2 亲水柔软剂A的合成
        2.5.3 亲水柔软剂B的合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毛织物的亲水柔软整理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柔软整理剂的乳化
        3.2.1 氨基硅油乳化的影响因素
        3.2.2 乳化的工艺方法
        3.2.3 乳化剂的选择
        3.2.4 助剂的选择及乳液p H值的调节
        3.2.5 乳化工艺过程
    3.3 单一柔软整理剂对羊毛织物的亲水性柔软整理
        3.3.1 工艺条件
        3.3.2 工艺流程
    3.4 复合亲水柔软剂BC对羊毛织物的亲水性柔软整理
        3.4.1 确定复合亲水柔软剂BC最佳的复配比例
        3.4.2 浸渍法整理时主要工艺参数对羊毛织物撕破强力的影响
        3.4.3 浸渍法整理羊毛织物的正交实验
        3.4.4 浸渍-浸轧法整理羊毛织物的正交实验
    3.5 整理剂乳液性能的测试
        3.5.1 乳液外观及p H值
        3.5.2 含固量的测定
        3.5.3 离心稳定性测试
        3.5.4 耐酸稳定性测试
        3.5.5 耐碱稳定性测试
        3.5.6 乳液粒径及透光率测试
    3.6 整理后羊毛织物的性能测试
        3.6.1 织物亲水性测试
        3.6.2 有色织物K/S值测试
        3.6.3 织物硬挺度测试
        3.6.4 织物撕破强力测试
        3.6.5 织物弯曲性能测试
        3.6.6 织物手感评定
        3.6.7 扫描电镜分析
    3.7 结果与讨论
        3.7.1 柔软剂乳液的性能
        3.7.2 乳液透光率及粒径分析
        3.7.3 单一柔软整理剂对羊毛织物的亲水性柔软整理
        3.7.4 复合亲水柔软剂BC的复配比例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3.7.5 浸渍法整理时主要工艺参数对羊毛织物撕破强力的影响
        3.7.6 浸渍法整理羊毛织物的正交实验
        3.7.7 浸渍-浸轧法整理羊毛织物的正交实验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6)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聚氨酯的研究现状
        1.2.1 聚氨酯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1.2.2 合成方法
        1.2.3 聚氨酯预聚体的发展史
        1.2.4 聚氨酯的应用
    1.3 有机硅的研究现状
        1.3.1 有机硅的结构特点
        1.3.2 有机硅整理剂的发展史
        1.3.3 有机硅整理剂的发展趋势
    1.4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1.4.1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1.4.2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1.4.3 有机硅聚氨酯的应用
        1.4.4 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的应用前景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
    1.6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实验机理
    2.1 聚氨酯合成原理
        2.1.1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2.1.2 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对比
        2.1.3 R-NCO的反应
    2.2 端羟基硅油的合成原理
    2.3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对织物的作用机理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药品和器材
    3.2 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3.2.1 合成方法
        3.2.2 合成工艺
        3.2.3 乳化工艺
    3.3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的测试依据
        3.3.1 环氧基转化率的测定
        3.3.2 异氰酸根转化率的测定
        3.3.3 固含量的测定
        3.3.4 粘度的测试
    3.4 有机硅-聚氨能测试酯乳液的理化性
        3.4.1 有机硅-聚氨酯乳液外观:目测法
        3.4.2 耐酸、耐碱稳定性
        3.4.3 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的测试
        3.4.4 乳液离心稳定性的测试
        3.4.5 乳液耐热稳定性的测试
        3.4.6 乳液贮存稳定性的测试
        3.4.7 红外光谱分析
        3.4.8 聚合物的热重量分析(TGA)
    3.5 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应用工艺的研究
        3.5.1 自制柔软剂整理工艺
        3.5.2 自制有机硅-聚氨酯柔软剂与市售柔软剂应用性能对比
    3.6 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整理织物性能的测试[111]
        3.6.1 白度测试
        3.6.2 润湿性能测试
        3.6.3 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
        3.6.4 织物断裂强力测试
        3.6.5 织物硬挺度的测试
        3.6.6 织物悬垂系数测试
        3.6.7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110]
        3.6.8 柔软效果主观评价
        3.6.9 整理效果耐洗测试
        3.6.10 扫描电镜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工艺的研究
        4.1.1 合成聚氨酯预聚的原料
        4.1.2 聚氨酯预聚体预聚时间对合成的影响
        4.1.3 聚氨酯预聚体预聚温度对合成时间的影响
        4.1.4 预聚体R值对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物性能的影响
    4.2 聚氨酯扩链工艺的研究
        4.2.1 扩链所需原料
        4.2.2 扩链剂种类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4.2.3 扩链R′值的选取
        4.2.4 扩链时间的选取
        4.2.5 扩链温度的选取
        4.2.6 小结
    4.3 端羟基硅油合成工艺的研究
        4.3.1 端羟基硅油的合成原料
        4.3.2 选取改性剂
        4.3.3 选取合成改性封端剂的时间
        4.3.4 选取合成改性封端剂的温度
        4.3.5 选取端羟基硅油合成时间
        4.3.6 选取端羟基硅油合成温度
        4.3.7 小结
    4.4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合成工艺的研究
        4.4.1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共聚温度对合成的影响
        4.4.2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共聚时间对合成的影响
    4.5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乳液理化性
        4.5.1 优选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乳化工艺
        4.5.2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乳夜稳定性测试
        4.5.3 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FTIR图谱)
        4.5.4 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热重量分析(TGA)
    4.6 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应用工艺的研究
        4.6.1 轧余率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4.6.2 整理剂用量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4.6.3 预烘温度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4.6.4 焙烘温度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4.6.5 焙烘时间对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4.6.6 小结
        4.6.7 自制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对羊毛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研究
    4.7 对比自制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与市售柔软剂的应用性能
    4.8 有机硅聚氨酯整理剂耐洗性测试
5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1.1 合成工艺
        5.1.2 最佳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确定
        5.1.3 微观测试
        5.1.4 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整理工艺
        5.1.5 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应用效果
    5.2 实验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亲水性低黄变有机硅柔软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有机硅柔软剂的作用机理
    1.3 有机硅柔软剂的分类及发展
        1.3.1 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
        1.3.2 活性有机硅柔软整理剂
        1.3.3 改性有机硅柔软整理剂
        1.3.4 三元嵌段共聚有机硅柔软剂
    1.4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1.4.1 氨基硅油存在的问题
        1.4.2 目前针对氨基硅油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1.4.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1.4.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及材料
        2.1.2 实验中用到的织物
        2.1.3 实验仪器
    2.2 亲水性三元嵌段有机硅的合成
        2.2.1 一步法制备双端环氧硅油的合成工艺及机理
        2.2.2 三元嵌段共聚有机硅的合成工艺及机理
        2.2.3 三元嵌段共聚有机硅的亲水改性工艺及改性机理
    2.3 亲水性低黄变嵌段共聚硅油的应用工艺
        2.3.1 嵌段共聚硅油的乳化工艺
        2.3.2 亲水低黄变嵌段硅油乳液浸轧法的应用工艺
    2.4 分析测试
        2.4.1 聚合物产率的测定
        2.4.2 环氧值测定
        2.4.3 环氧基转化率的测定
        2.4.4 聚合物粘度的测定
        2.4.5 固含量的测定
        2.4.6 乳液耐酸稳定性的测定
        2.4.7 乳液耐碱稳定性的测定
        2.4.8 乳液的耐热稳定性的测定
        2.4.9 乳液的耐电介质稳定性的测定
        2.4.10 乳液离心稳定性的测定
        2.4.11 扫描电镜分析(SEM)
        2.4.12 粒径的测定
        2.4.1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4.14 聚合物的热重分析
        2.4.15 白度测试
        2.4.16 织物断裂强力的测定
        2.4.17 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测试
        2.4.18 润湿性测试
        2.4.19 织物硬挺度测试
        2.4.20 织物手感测试
        2.4.21 整理效果耐洗性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双端环氧硅油合成工艺的研究
        3.1.1 催化剂种类的选择
        3.1.2 反应温度对端环氧硅油合成的影响
        3.1.3 反应时间对端环氧硅油合成的影响
        3.1.4 催化剂的用量对端环氧硅油合成的影响
        3.1.5 不同分子量端环氧硅油的制备及环氧值测定
        3.1.6 自制端环氧硅油市售端环氧硅油的对比
    3.2 三元嵌段共聚硅油合成工艺的研究
        3.2.1 双端环氧硅油与聚醚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确定
        3.2.2 双端环氧硅油合适分子量的确定
        3.2.3 氨基聚醚合适分子量的确定
        3.2.4 ED900与端环氧硅油最佳投料比的确定
        3.2.5 三元嵌段共聚硅油反应时溶剂种类选择及用量确定
    3.3 三元嵌段共聚有机硅的亲水改性工艺研究
        3.3.1 改性温度、时间对采用 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改性工艺影响
        3.3.2 改性剂 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最佳用量的确定
        3.3.3 改性温度、时间对采用环氧聚醚的改性工艺影响
        3.3.4 改性剂环氧聚醚最佳用量的确定
        3.3.5 两种改性剂的改性效果对比
    3.4 自制亲水低黄变柔软整理剂的表征
        3.4.1 三种硅油乳液的粒径分析
        3.4.2 有机硅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3.4.3 改性嵌段共聚硅油的热重(TG)分析
        3.4.4 织物电镜测试
    3.5 亲水改性嵌段有机硅柔软剂的应用工艺研究
        3.5.1 焙烘温度对亲水低黄变硅油应用性能的影响
        3.5.2 焙烘时间对亲水低黄变硅油应用性能的影响
        3.5.3 整理液pH值对亲水低黄变硅油应用性能的影响
        3.5.4 亲水低黄变硅油用量对纯棉织物以及涤纶织物应用性能的影响
        3.5.5 不同种类硅油的应用性能对比
4 结论
    4.1 本论文所得结论
        4.1.1 自制亲水低黄变硅油的合成工艺
        4.1.2 自制亲水低黄变硅油乳液浸轧法的应用工艺
        4.1.3 产物结构确定
        4.1.4 产物应用性能评价
    4.2 本文创新点
    4.3 本文不足处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有机硅多元共聚物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聚硅氧烷柔软剂的研究现状
        1.2.1 聚硅氧烷的分子结构以及性能
        1.2.2 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1.2.3 聚硅氧烷对有机高分子的改性
        1.2.4 聚硅氧烷柔软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3 硅烷偶联剂的研究现状
        1.3.1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
        1.3.2 硅烷偶联剂的化学通性
        1.3.3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
    1.4 改性硅油的制法
        1.4.1 聚醚改性硅油
        1.4.2 季铵盐基改性硅油
        1.4.3 羟烃基改性硅油
        1.4.4 氯烃基改性硅油
        1.4.5 环氧烃基改性硅油
        1.4.6 羧基改性硅油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合成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3 本文的研究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和器材
    2.2 有机硅多元共聚柔软剂的合成
        2.2.1 合成原理
        2.2.2 合成工艺
        2.2.3 乳化工艺
    2.3 有机硅多元共聚柔软剂的整理工艺
        2.3.1 自制柔软剂整理工艺
        2.3.2 自制柔软剂与市售柔软剂应用性能对比
    2.4 分析测试
        2.4.1 环氧基消耗率的测定
        2.4.2 氨值的测定
        2.4.3 固含量的测定
        2.4.4 羧基值的测定
        2.4.5 乳液耐酸碱稳定性的测试
        2.4.6 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的测试
        2.4.7 乳液耐热稳定性的测试
        2.4.8 乳液贮存稳定性的测试
        2.4.9 粘度测试
        2.4.10 红外光谱分析
        2.4.11 扫描电镜分析
        2.4.12 白度测试
        2.4.13 织物断裂拉伸强力测试
        2.4.14 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
        2.4.15 润湿性能测试
        2.4.16 聚合物的热重量分析(TGA)
        2.4.17 离心稳定性的测试
        2.4.18 柔软效果主观评价
        2.4.19 整理效果耐洗测试
3 结果讨论
    3.1 有机硅多元共聚物合成工艺研究
        3.1.1 氨基聚醚与端环氧封端剂的物质的量比值(以下简记为N)的选择
        3.1.2 氨基聚醚改性端环氧封端剂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3.1.3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用量的选择
        3.1.4 硅烷偶联剂DL-602 用量的选择
        3.1.5 溶剂的选择
        3.1.6 小结
    3.2 不同硅烷偶联剂的复配研究
        3.2.1 硅烷偶联剂的正交试验
        3.2.2 小结
    3.3 多元共聚有机硅柔软剂的环氧氯丙烷改性工艺研究
        3.3.1 环氧氯丙烷与硅烷偶联剂DL-602 物质的量比值(以下简记为E)的选择
        3.3.2 环氧氯丙烷改性多元共聚有机硅温度的选择
        3.3.3 环氧氯丙烷改性的多元共聚有机硅柔软剂的耐洗性能测试
        3.3.4 小结
    3.4 多元共聚有机硅柔软剂的马来酸酐改性工艺研究
        3.4.1 马来酸酐与硅烷偶联剂DL-602 物质的量比值(以下简记为M)的选择
        3.4.2 马来酸酐改性多元共聚有机硅温度与时间的选择
        3.4.3 小结
    3.5 有机硅柔软剂的理化性质
        3.5.1 乳液的稳定性测试
        3.5.2 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3.5.3 织物电镜测试
        3.5.4 聚合物的热重量分析(TGA)
    3.6 马来酸酐改性的DL-602 有机硅多元共聚柔软剂的应用工艺研究
        3.6.1 柔软剂用量的选定
        3.6.2 焙烘时间的选定
        3.6.3 焙烘温度的选定
        3.6.4 小结
    3.7 多元共聚柔软剂与三元共聚柔软剂的应用对比研究
4 结论
    4.1 本论文得到的结论
    4.2 本文创新点
    4.3 本文不足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多功能硅油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氨基硅油简介
        1.2.1 氨基硅油的主要技术参数
        1.2.2 氨基硅油的柔软和黄变机理
    1.3 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
        1.3.1 反应生成季铵盐基团
        1.3.2 反应引入季铵盐基团
        1.3.3 季铵盐的抗菌机理
    1.4 含氟烷基改性聚硅氧烷
        1.4.1 固体表面疏水机理
        1.4.2 研究现状
    1.5 含氟基团的引入对物质抗菌性的影响
    1.6 关于柔软、抗菌、拒水等多功能整理剂的研究现状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7.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HD-121 型氨基硅油的制备和季铵化及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表征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分析
        2.3.2 PQAS 合成条件的研究
        2.3.3 PQAS 抗菌性能的探讨
        2.3.4 扫描电镜对整理后织物微观形态的观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氟氨基硅油的制备和季铵化及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表征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分析
        3.3.2 反应条件和整理液浓度的影响
        3.3.3 PQASF 抗菌性能的探讨
        3.3.4 扫描电镜对整理后织物微观形态的观察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新型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摘要
    1.1 引言
    1.2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及主要解决方法
        1.2.1 氨基硅油存在问题
        1.2.2 氨基硅油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
    1.3 氨基硅油亲水化改性的研究概况
        1.3.1 氨基硅油亲水化改性的发展历程
        1.3.2 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作用机理及其存在问题
        1.3.3 嵌段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作用机理及其存在问题
    1.4 超支化聚合物
        1.4.1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
        1.4.2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
        1.4.3 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二章 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及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2.3.2 线性双端环氧基羰基聚硅氧烷的环氧值测定
        2.3.3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2.3.4 合成产物的1H-NMR 表征
        2.3.5 合成产物的 GPC 表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构表征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3.2 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工艺优化
        3.3.3 嵌段型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织物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构表征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4.3.2 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整理工艺优化
        4.3.3 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织物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利用线性体合成氨基硅油的工艺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含动态二硫键的有机硅树脂乳液对棉织物的弹性整理研究[D]. 邓爽. 东华大学, 2021(01)
  • [2]聚氨酯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及其在面巾纸上的应用研究[D]. 程凯杰.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3]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9(03)
  • [4]氨基硅油及其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姜琴.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5]羊毛织物亲水柔软整理[D]. 黄果. 东华大学, 2017(01)
  • [6]有机硅聚氨酯多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D]. 胡晓侠.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4)
  • [7]亲水性低黄变有机硅柔软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颜怀谦.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8)
  • [8]有机硅多元共聚物开发及应用[D]. 肖春艳.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4)
  • [9]多功能硅油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胡亚楠.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10]新型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D]. 刘彦杰.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线形体合成氨基硅油技术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