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牛淋病调查

铁岭市牛淋病调查

一、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潘雪[1](2021)在《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生物多样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其中的热点之一。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处广阔的东北平原,农区面积占比大,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壤甲螨是土壤动物中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类群之一,是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土壤甲螨较之其他土壤动物的研究滞后很多。本研究选定土壤甲螨作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和辽宁省典型农区中采集与收集三种不同生境(农田生境、人工林生境、其他生境)下的土壤甲螨标本,通过分类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甲螨的多样性变化趋势和潜在驱动机制,为甲螨及其它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也为与土壤甲螨相关的动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研究案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分类学研究共获得甲螨标本27768头(包括幼螨和若螨),隶属于40科73属106种,其中包括10个中国新纪录属,30个中国新纪录种,并对每一种甲螨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并仿绘了对应的特征图。吉辽农区甲螨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呈现出古北界、东洋界、新北界、埃塞俄比亚界、新热带界依次递减的趋势,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呈现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蒙新区、青藏区依次递减的趋势。2、吉辽农区土壤甲螨物种多样性研究吉辽农区(德惠季节动态研究区域除外)共有甲螨101种,优势种1种(异毛合若甲螨Zygoribatula heterotricha Mahunka,1979),常见种22种,稀有种78种。多样性指数其他生境明显高于农田生境和人工林生境;均匀度指数其他生境高于农田生境和人工林生境;优势度指数人工林生境高于农田生境和其他生境;丰富度指数三个生境之间虽有区别,但差别不大。MGP-Ⅰ分析表明在吉辽农区中,以P群种类为主,其次是G群和M群。MGP-Ⅱ分析表明在吉辽农区中,P群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G群和M群,但数量极少。相似性分析表明吉辽农区总体上三种生境之间的相似性较高,与土壤甲螨种类丰富、食性杂及采样面积广阔、采样点多有关,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特殊情况的发生率。3、德惠农区土壤甲螨季节动态研究德惠共有甲螨46种,其中优势种3种(缨菌甲螨爪哇亚种Scheloribates fimbriatus javensis Willmann,1932、古氏菌甲螨Scheloribates gunini Bayartogtokh,2000、异毛合若甲螨Zygoribatula heterotricha Mahunka,1979),常见种17种,稀有种23种。从5月到9月,受降水的影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9月到1月,气温下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1月到5月,气温逐渐回升,地温增加,甲螨的类群和数量随之增加,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相应增加,优势度降低。从德惠三种生境总体看,MGP-Ⅰ分析表明M群、G群和P群分布较均匀,偶有月份P群所占比例略高;MGP-Ⅱ分析表明以P群为主,7月份尤为明显。农田生境、人工林生境和其他生境中不同月份之间土壤甲螨类群的相似度较低,总体上属于中等不相似,说明各生境甲螨群落间存在差异,所选的生境和样点具有代表性。

洪秀[2](2020)在《我国迭宫绦虫裂头蚴的鉴定及遗传多态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裂头蚴病是一种被忽视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感染迭宫属绦虫的幼虫(裂头蚴)而引起。蛙类作为迭宫属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在裂头蚴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因生食或半生食阳性蛙肉或使用生蛙肉敷贴伤口而感染。近年来,裂头蚴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一些地区逐渐增加。目前,我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其中有26个地区有过裂头蚴病报道,累积病例超过1300例。然而对于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裂头蚴病流行区野生蛙体内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数据。此外,长期以来迭宫属绦虫的分类地位与物种鉴定一直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我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28个地区的145个采样点的野生蛙体内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大地理尺度调查;对所获裂头蚴标本,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不同地区的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接着,根据多重PCR及聚类分析结果,选取特异性裂头蚴分离株感染终宿主猫以获取成虫,然后,基于传统形态学方法对成虫进行鉴定,以明确我国裂头蚴分离株的分类学地位。第二部分,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对我国127个不同裂头蚴地理株及Gen Bank数据库中全球范围的cox1序列,分别进行单倍型鉴定、遗传变异分析、单倍型网络分析、遗传结构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种群扩张分析,对全球范围内迭宫绦虫的遗传多态性水平进行全面评估。材料与方法1.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本研究对我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28个地区的145个采样点的野生蛙进行裂头蚴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在稻田或其他野生环境中捕获野生蛙,首先对蛙类标本进行编号及物种鉴定,然后用乙醚麻醉,使其安乐死,称重并仔细观察蛙肌肉组织中是否有裂头蚴寄生,对于阳性蛙,分别对其体内裂头蚴寄生数量、寄生部位及感染强度进行统计,并测量虫体长度。2.多重PCR鉴定及聚类分析:基于4对特异性引物(Se/Sd-1800F+Se-2018R和Se/Sd-7955F+Se-8356R;Se/Sd-1800F+Sd-2317R和Se/Sd-7955F+Sd-8567R),对72个裂头蚴地理株进行多重PCR鉴定;同时根据PCR产物序列,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推断法(Bayesian Inference,BI)进行聚类分析。3.形态学鉴定:选用6月龄的雌性家猫作为终宿主,根据分子鉴定结果,选择河南郑州裂头蚴分离株作为代表,经口感染家猫,剂量为1条/只。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计算迭宫绦虫每日排出虫卵量;感染后40天,从终宿主肠道内收集成虫:首先用PBS冲洗干净,并固定于AFA(85%乙醇+10%福尔马林+5%甘油)中,然后进行盐酸卡红染色。观察成节和孕节阴道口、子宫、子宫孔、生殖孔和睾丸等器官的形态特征,并将本研究获得的形态特征与其他迭宫绦虫物种:S.erinaceieuropaei(韩国分离株)、S.decipiens(南美洲分离株)和S.ranarum(缅甸分离株)进行比较,从而在形态学水平进行物种的比较鉴定。4.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公共数据库中全球范围内迭宫绦虫的cox1序列,并结合我国127个不同裂头蚴地理株,对迭宫绦虫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利用MEG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变异位点、核苷酸组成及遗传距离估算。使用Dna SP软件进行单倍型鉴定、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析。使用Network软件进行单倍型网络关系分析。利用Arlequin软件计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水平。5.系统发育分析: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法对所估算的cox1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模式分析;最大似然法在MEGA软件进行,用Mr Bayes软件进行贝叶斯分析。使用Arlequin软件进行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分析,根据中性检测结果推断迭宫绦虫种群是否发生过种群扩张;此外,利用BEAST软件进行贝叶斯扩张动力学分析,估计种群规模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结果1.我国野生蛙体内裂头蚴感染情况:共收集野生蛙4665只,包括13个种,其中8种蛙类: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阔褶水蛙(Sylvirana latouchii)、沼蛙(Boulengerana guentheri)、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发现裂头蚴感染。总感染率为9.58%(447/4665),感染率最高的是黑斑蛙(14.07%),平均感染强度最高的也是黑斑蛙(4.27±3.02)。不同采样点蛙的感染率不同,总体范围为0~66.67%,感染强度范围为1~49条/只。此外,从裂头蚴的寄生部位来看,裂头蚴主要寄生于蛙大腿肌肉中(68.11%)。总的来说,华南和西南地区蛙的感染水平高于华中和华东地区。然而,东北地区没有发现阳性蛙。2.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我国72个不同地区的裂头蚴地理株的多重PCR鉴定结果显示2条特异性条带:540 bp和644 bp,进一步聚类分析提示我国裂头蚴分离株与欧猬迭宫绦虫(S.erinaceieuropaei)的亲缘关系较近;在拓扑结构树中,72个样本主要形成2个进化分支:分支1主要包括来自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样本;分支2主要由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样本组成。3.形态鉴定:感染后10天镜检发现虫卵,虫卵呈浅灰褐色,长50~65μm,宽30~45μm,虫卵排出量持续增加,至第19天达到平台期,平均每克粪便虫卵量为70,425个。成虫头节细小,具有较强伸缩能力;颈节位于头节之后;成节两侧可见明显排泄管,内部可见睾丸、子宫和卵巢;孕节中子宫发达,盘绕4~6圈,末端呈球形,可见3个孔状开口:阴茎孔、阴道孔和子宫孔,前2个孔组成生殖孔,位于中线前1/5处。通过与S.erinaceieuropaei、S.decipiens、和S.ranarum的形态学比较发现,我国的裂头蚴分离株与韩国的S.erinaceieuropaei在形态上更为相似。4.裂头蚴单倍型鉴定:全球488个迭宫绦虫分离株共鉴定出45个单倍型,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652±0.023),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1619±0.00156)。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单倍型12(haplotype 12)为最显着的单倍型,样本涵盖中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伊朗6个国家。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美洲(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美国)、亚洲(中国、日本、韩国等)+澳大利亚、非洲(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分离株之间的相互遗传差异较大(Fst>0.5)。5.系统发育分析: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法的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全球迭宫属绦虫可分为4个主要世系:世系1(巴西、美国分离株);世系2(阿根廷、委内瑞拉分离株);世系3(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分离株);世系4(亚洲和澳大利亚类群),因此,来自美洲和非洲分类地位不明确的迭宫绦虫应被认为是独立种。此外,2个韩国分离株(S.erianceeuropaei KJ599680和S.decipeens KJ599679)的分类地位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鉴定。贝叶斯扩增动力学分析支持迭宫属绦虫出现过种群扩张。结论1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野生蛙体内裂头蚴的感染率仍然较高,因此食用野生蛙,尤其在烹饪方法不当的情况下,会带来较大的健康风险;2我国裂头蚴分离株属于欧猬迭宫绦虫(S.erinaceieuropaei);3韩国迭宫绦虫分离株S.decipiens(KJ599679)和S.erinaceieuropaei(KJ599680)的分类学地位仍存在争议;4全球范围内迭宫属绦虫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5迭宫属绦虫可分为4个主要世系:世系1(巴西和美国类群);世系2(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类群);世系3(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类群)和世系4(亚洲和澳大利亚类群)。

鲍天一[3](2019)在《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文中认为寄生虫病对肉牛危害严重,肉牛生长变缓、料肉比变高,严重影响养牛户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防控肉牛寄生虫病,是保障肉牛饲养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铁岭市是辽宁省的肉牛饲养大市,肉牛的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统计全市肉牛饲养量已达到40余万头。在一些地区,肉牛饲养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寄生虫病对肉牛饲养业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危害铁岭地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研究将对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现况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种类、优势虫种、区系分布,为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铁岭地区肉牛养殖实际情况情况,结合铁岭市的行政区域划分,将调查区域划分为昌图县、西丰县、开原市、铁岭县、银州区5个调查区域;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每个调查区域内分别随机抽检肉牛样本50头,共计抽检肉牛样本250头。本研究采用肉牛全身性寄生虫学剖检法,对选择的250头肉牛样本的体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阐明铁岭市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种类、感染强度,通过对感染强度和感染率的调查统计,研究铁岭市肉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本次调查共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内外寄生虫27种,分别隶属于8纲9目19科26属,其中,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外寄生虫5种,分别隶属于2纲3目5科5属,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原虫6种,分别隶属于2纲2目5科6属,发现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内蠕虫16种,分别隶属于4纲4目9科15属。在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基础上,确定了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9种,按照感染率高低排序分别为矛形歧腔吸虫、胰阔盘吸虫、蛇形毛圆线虫、长角血蜱、捻转血矛线虫、牛艾美耳球虫、扩展莫尼茨绦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牛痒螨。

周宇[4](2019)在《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炭疽(Anthrax)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烈性疫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急性感染多见于牛羊。人的感染多与接触携带炭疽病原或发病的动物有关。尽管近10年以来我国家畜炭疽发生呈现下降趋势,但也不断有发生的报道。在家畜炭疽方面详细的统计资料较少,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家畜炭疽的发生、流行情况,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马属家畜炭疽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会造成误诊和疫情延报,在2015年7月陕西省延安市就发生了1起驴炭疽疫情和人的感染,经过多部门合作,扑灭了疫情,积累了一些疫情处置的经验,对2018年3月份发生的羊炭疽疫情的扑灭提供了重要经验。本文对2005-2018年国内家畜炭疽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1950-2018年陕西省延安市家畜炭疽进行了资料统计,结合2起家畜炭疽的发生和处置,对了解我国和延安市家畜炭疽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家畜炭疽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论文获得了以下结果:(1)2005—2018年的14年间,国内共发生家畜炭疽报告疫情453起,发病动物数3642头。2005-2012年的年疫情报告数均超过30起,平均为39.6起/年,发病动物平均数为193头/年。除2016年疫情报告数超过30起外,2013—2018年的年平均为22.7起,发病动物156头/年。2017年报告疫情11起,2018年23起。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发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地区,2005-2018年西北地区共报告家畜炭疽221起,占全国总数的48.78%(221/453);西南地区共报告128起,占28.25%(128/453)。东北地区共报告50起,占11.03%(50/453),华北地区报告40起,占8.83%(40/453)。华南地区10起,华东地区4起,华中地区无疫情报告。将14年来报告的疫情分月统计发现,炭疽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5-9月份,共报告家畜炭疽316起,占69.76%(316/453);其中7-8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疫情170起,占37.53%(316/453)。在发病动物种类上,牛炭疽报告最多,为242起,占53.42%(242/453),发病牛1791头,占49.18%(1791/3642)。猪炭疽报告76起,发病猪569头,分别占比16.78%(76/453)和15.62%(569/3642);羊炭疽报告41起,发病羊858头,分别占比9.05%(41/453)和23.56%(858/3642)。马属家畜炭疽报告19起,发病马驴骡等65头,分别占4.19%(19/453)和1.78%(65/3642)。多种动物混合发病的疫情47起,其他发病动物(犬及鸡)5起。(2)陕西省延安地区在1950—2018年的69年间共有28个年份有家畜炭疽的报告,除子长县外的12个县区都有疫情报告,发病动物主要为牛羊及马属动物,共3675头,死亡2907头(只),死亡率79.10%(2907/3675)。2015年7月—2016年6月甘泉县发生炭疽疫情,18个自然村出现动物发病84头,其中骡子27匹,驴13匹,牛34头,羊10只。2018年3月志丹县发生羊炭疽疫情,发病羊40只,死亡40只。(3)2015年7月—2016年6月甘泉县发生炭疽疫情分析本次疫情最初感染发病动物为驴和骡,表现为突然死亡,尸体腹胀及皮下胶冻样渗出,未引起重视并及时报告。村民私自将死亡动物贩卖、加上吸血昆虫滋生的因素,造成病原扩散。除此自外,此次疫情的发生与当年干旱,村民过度放牧,土壤、河道及沟底暴露,动物与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炭疽芽胞接触增加有关。确诊疫情后当地紧急采取扑灭措施、消毒灭源、加强免疫,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在封锁区每日消毒面积83.4万m2,紧急免疫家畜182967头(包括马1匹、驴1005匹、骡子224匹、牛5827头、猪9556头、羊166354只)。2016年6月以后再未出现炭疽病例。

梁剡赫[5](2017)在《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情况与种类鉴定研究》文中认为根结线虫病是设施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气候的变化和设施园艺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上根结线虫发生的更为普遍。因此,本文对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危害严重度及遗传背景分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三省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分布和危害情况本文于2016年在东北三省的不同市、县共取样调查30个点,初步明确了东北地区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分布,在辽宁省大部分种植年限长的设施蔬菜区均有发生根结线虫,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只有两个地点发现蔬菜根结线虫的危害,一般发病率在65%以上,严重地区发病率均达到100%。其中,辽宁东南部的本溪市和营口市3个调查地点未发现根结线虫;辽宁北部的铁岭市和阜新市发病较轻(两市共采集4各样本,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10-50)。辽西地区共调查17个地点,其中发病率为84%以上,发病严重的地点包括兴城市、锦州市太和区十里台村和河西村,绥中县、凌海市和朝阳市调查点根结线虫发病有轻有重,轻的病情指数仅为5-15,严重的达到75。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和新民市的蔬菜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病情指数为75-100。蔬菜根结线虫的积年流行已经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产和品质,但是结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将经济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优势种群的鉴定对采自各地的根结线虫样本进行了常规的形态学鉴定,并且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鉴定结果加以验证,明确目前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优势种群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3.东北地区蔬菜根结线虫的遗传背景分析将东北地区所采集到的根结线虫样本与其他省市的标样进行了 ITS特异性序列的比对分析,根据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关系得出:辽宁省的朝阳市、阜新市和绥中县的样本与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的样本遗传距离较近,兴城市、凌海市和长春市的样本与北京市的样本遗传距离较近,大庆市和辽西地区的样本与山东省和广东省的样本遗传距离较近。

孟美娇[6](2012)在《复合生物制剂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 4龄幼虫的毒效研究》文中认为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能够传播班氏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属于在我国北方城乡中的优势蚊种,而且对某些常用杀虫剂易产生抗药性,一直是防治中的重点。本文对大型真菌和杀虫植物进行筛选,将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配合植物乙醇提取物制成复合生物制剂,研究结果如下:1、以毒杀效率在90%及以上为标准,对18科52种供试大型真菌的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进行杀虫试验和稳定性检测,筛选出了豹斑毒鹅膏菌Amanita pantherina (Dc.:Fr.)Schrmm和橙黄鹅膏菌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 ex S.,两者的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对试虫的LC50分别为58.945mg/mL和59.726mg/mL;对14科32种供试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试验和稳定性检测,筛选出了猪毛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和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两者的乙醇提取物对试虫的LC50分别为0.039mg/mL和0.026mg/mL。2、分别将筛选出的两种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与两种植物乙醇提取物按照质量比为1000:1的比例进行混配,得到4种不同的组合,测试杀虫效率。计算出豹斑毒鹅膏菌Amanita pantherina (Dc.:Fr.)Schrmm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与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乙醇提取物的组合的LC50为27.91mg/mL,共毒系数为64.71,是毒力最强的一组,因此被选为复合生物制剂的原药。3、利用“超声转相乳化法”将原药制成剂型,得到复合生物制剂——微乳剂,并且符合微乳剂的一系列相关的质量指标。配方:20.02%原药:豹斑毒鹅膏菌Amanita pandering (Dc.:Fr.)Schrmm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乙醇提取物=1000:1;0.14%乳化剂:农乳500#:农乳600#=5:7;0.01%共乳化剂:异戊醇;0.025%分散剂:SDS:木质素磺酸钠=1:1;7%防冻剂:甘油:氯化钠饱和液=7:3;0.1%消泡剂:30%有机硅消泡剂T-210;0.1%抗微生物剂:山梨酸钾;水:脱氯自来水。在转相前以小于临界速度的速度加入水相至水相体积大于总体积的74%,待完成转相后可以任一速度加入水相直至完成体系的100%总体积。本文的试点为加工50mL体系,其临界速度为0.5mL/s。该微乳剂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 4龄幼虫的LC50为139g/L。对斑马鱼的96hLC50为4520mg/L,属于低毒。4、该制剂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作用方式包括触杀和熏蒸。5、该微乳剂应放入不透光的密封良好的白色塑料瓶内,于-2℃28℃条件下避光储存,且在储存与运输时尽量不要使其产生过多的泡沫。在使用时,要保证局部环境的药液浓度不得低于139g/L,不宜在雨天和阳光直射强度较大时使用。避免该制剂与眼睛、鼻腔、口腔、呼吸道和皮肤直接接触,若不慎接触则立即用清水清洗,必要时立即就医。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大型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应用在对淡色库蚊的防治上,而且与杀虫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混配,通过超声波来提供高强度的剪切力,利用“超声转相乳化法”加强乳化效应,将原药制成现阶段国内外较为新颖的微乳剂。

赵俊海,王海志,王姝[7](2007)在《牛瑟氏泰勒虫病的虫体形态观察报告》文中提出2005年5~6月,铁岭市西丰县明德乡明德村,养牛户饲养的牛群发病,综合诊断为牛的瑟氏泰勒虫病,通过对牛耳尖血涂片的梨形虫体形态进行重点观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铁岭市西丰县明德乡明德村,为瑟氏泰勒虫病疫区,每年到流行季节都有病牛出现。本群牛多于2005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东丰县购入,买来28头

王海志[8](2003)在《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文中提出

刘家彦,徐连壁,林海,何欣,王海志[9](1999)在《辽宁省牛梨形虫病虫种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自从1946年在辽宁省报道有牛梨形虫病以来,到目前为止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流行牛的梨形虫病,给养牛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加强对牛梨形虫病的防治势在必行。要想搞好牛梨形虫病的防治,首先应弄清辽宁省流行的是哪种犁形虫病。对梨形虫虫种鉴定主要应以虫体形态、传...

二、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吉辽农区土壤动物研究概况
        1.2.2 土壤甲螨物种多样性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甲螨研究概况
        2.1.1 甲螨分类学研究
        2.1.2 甲螨系统发育研究
        2.1.3 甲螨生物学特性
        2.1.4 甲螨生态学功能
        2.1.5 甲螨区系多样性
    2.2 农区甲螨多样性研究
第三章 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创新点
    3.1 研究内容
    3.2 预期目标
    3.3 创新点
第四章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4.1.2 样地设置
        4.1.3 土壤甲螨分类学研究
        4.1.4 数据处理
    4.2 技术路线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5.1 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分类学研究
        5.1.1 物种名录
        5.1.2 物种描述
        5.1.3 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地理区划
    5.2 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多样性研究
        5.2.1 物种组成分析
        5.2.2 群落结构分析
        5.2.3 MGP分析
        5.2.4 相似性分析
    5.3 德惠农区土壤甲螨季节动态研究
        5.3.1 物种组成分析
        5.3.2 群落结构分析
        5.3.3 MGP分析
        5.3.4 相似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讨论
        6.1.1 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分类学研究
        6.1.2 吉辽农区土壤甲螨物种多样性研究
        6.1.3 德惠农区土壤甲螨季节动态研究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Ⅰ 吉辽农区甲螨物种数量
    附表Ⅱ 德惠甲螨物种数量
    附表Ⅲ 吉辽农区不同生境甲螨种类比较
    附表Ⅳ 德惠甲螨种类比较
图版
    图版Ⅰ 吉辽农区甲螨标本生物绘图
    图版Ⅱ 吉辽农区甲螨标本照片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我国迭宫绦虫裂头蚴的鉴定及遗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部分 我国不同地区野生蛙体内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及物种鉴定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剂
        2.2 仪器
        2.3 溶液的配制
        2.4 样本宿主的收集
        2.5 裂头蚴的收集
        2.6 裂头蚴基因组DNA的制备
        2.7 多重PCR鉴定
        2.8 聚类分析
        2.9 形态学鉴定
    3 结果
        3.1 我国不同地区野生蛙体内裂头蚴感染情况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3.3 形态鉴定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全球范围内迭宫绦虫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1 前言
        1.1 裂头蚴及其危害
        1.2 裂头蚴种群遗传多态性
        1.3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集构建
        2.2 目的基因PCR扩增和测序
        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种群结构分析
    3 结果
        3.1 迭宫绦虫单倍型鉴定
        3.2 不同地理株间的遗传差异
        3.3 单倍型网络分析
        3.4 遗传结构
        3.5 迭宫绦虫种群扩张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转录组数据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寄生虫病感染对肉牛饲养业的影响和危害
    1.2 肉牛寄生虫病的诊断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外寄生虫5种
    3.2 铁岭地区肉牛感染原虫6种
    3.3 铁岭地区肉牛感染体内蠕虫16种
    3.4 优势虫种的确定
第四章 讨论
    4.1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优势虫种的确定
    4.2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感染现况
    4.3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地理分布
    4.4 对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情况
    5.2 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的优势虫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4)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家畜炭疽的发生和防控概况
    1.1 炭疽研究概况
        1.1.1 病原学
        1.1.1.1 细菌特征
        1.1.1.2 致病因子及机理
        1.1.2 炭疽流行病学
        1.1.2.1 传染源
        1.1.2.2 易感动物
        1.1.2.3 传播途径
        1.1.2.4 流行特点
        1.1.3 临床症状
        1.1.4 防控与公共安全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2005—2018 年全国家畜炭疽流行统计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流行趋势
        2.2.2 流行特点
        2.2.2.1 家畜炭疽的时间分布
        2.2.2.2 家畜炭疽的空间分布
        2.2.2.3 炭疽疫情的动物类型统计
        2.2.2.4 家畜炭疽的季节分布
    2.3 讨论
        2.3.1 统计数据分析
        2.3.2 时间分布分析
        2.3.3 空间分布分析
        2.3.4 家畜炭疽畜间分布分析
        2.3.5 家畜炭疽季节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陕西省延安市家畜炭疽统计分析及防控实践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1950 —2018 年延安市炭疽疫情流行情况
        3.2.2 2015年延安市甘泉县炭疽疫情的发生与扑灭
        3.2.2.1 疫情基本情况及疫病诊断
        3.2.2.2 回顾性调查
        (1)发病地区养殖存栏及饲养管理情况
        (2)家畜的发病情况调查
        (3)发病动物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测
        3.2.2.3 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
        (1)时间分布
        (2)疫情的空间分布分析
        (3)疫情的群间分布
        3.2.2.4 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2.2.5 防控措施及效果
        (1)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部门协调做好疫情应急防控工作
        (2)封锁疫点、疫区,做好消毒灭源及紧急免疫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3)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疫源分析
        (4)开展炭疽防控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并落实疫情观测工作
        (5)2016年 6月疫情稳定后
        3.2.3 志丹县羊炭疽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置
        3.2.3.1 疫情的发生情况
        3.2.3.2 现场调查与回顾性调查
        (1)发病村养殖情况
        (2)发病情况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测
        3.2.3.3 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
        3.2.3.4 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2.3.5 防控与处置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情况与种类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蔬菜根结线虫的研究进展
    1.1 根结线虫的研究历史
    1.2 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1 根结线虫的分类地位
        1.2.2 根结线虫的侵染循环
        1.2.3 根结线虫的生存环境
    1.3 根结线虫鉴定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 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1.3.2 利用鉴别寄主反应鉴定根结线虫种类
        1.3.3 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技术在根结线虫鉴定中的应用
        1.3.4 通过同工酶表型分析进行根结线虫的种类鉴定
        1.3.5 分子鉴定方法
    1.4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1.4.1 农业防治
        1.4.2 物理防治
        1.4.3 化学防治
        1.4.4 生物防治
    1.5 国内外根结线虫最新发生研究进展
        1.5.1 国外根结线虫发生研究进展
        1.5.2 我国根结线虫最新发生研究进展
        1.5.3 根结线虫病害的经济危害
第二章 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情况的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分布与发生程度
        2.2.2 根结线虫造成的症状观察
        2.2.3 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优势种群的鉴定及遗传背景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根结线虫样本的采集
        3.1.2 根结线虫的分离
        3.1.3 根结线虫标本的杀死和固定
        3.1.4 根结线虫的形态学鉴定
        3.1.5 根结线虫rDNA—ITS技术鉴定
        3.1.6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根结线虫的初步鉴定结果的验证
        3.1.7 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与其他省份的基因遗传背景相似性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根结线虫的形态学分析
        3.2.2 rDNA—ITS技术鉴定结果与分析
        3.2.3 其他省份根结线虫的鉴定结果
        3.2.4 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鉴定结果的验证
        3.2.5 东北地区蔬菜根结线虫的遗传背景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复合生物制剂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 4龄幼虫的毒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淡色库蚊
        1.1.1 淡色库蚊简介
        1.1.2 淡色库蚊的生物学习性
        1.1.3 淡色库蚊的生态习性
        1.1.4 淡色库蚊的生理习性
        1.1.5 淡色库蚊的危害
        1.1.6 淡色库蚊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大型真菌
        1.2.1 大型真菌杀虫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大型真菌杀虫剂的开发利用
        1.2.3 大型真菌杀虫剂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3 杀虫植物
        1.3.1 植物源杀虫剂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2 辽宁省杀虫植物资源
        1.3.3 植物源杀虫剂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大型真菌
        2.1.3 供试植物
        2.1.4 试验试剂
        2.1.5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淡色库蚊幼虫的引种及饲养
        2.2.2 大型真菌的采集、鉴定、及固体菌管的制作与保藏
        2.2.3 大型真菌的液体培养及培养产物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试验
        2.2.4 植物的采集与鉴定
        2.2.5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试验
        2.2.6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与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淡色库蚊4 龄幼虫的LC_(50)的测定
        2.2.7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和植物乙醇提取物的稳定性试验
        2.2.8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与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混配
        2.2.9 复合生物制剂的初步研制
        2.2.10 复合生物制剂的生物活性检测
        2.2.11 复合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检测
    2.3 数据处理
        2.3.1 试虫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的计算方法
        2.3.2 LC_(50)及毒力回归方程的的计算方法
        2.3.3 共毒系数的计算方法
        2.3.4 急性毒性试验的安全质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淡色库蚊幼虫的饲养结果
    3.2 大型真菌的采集、鉴定、固体菌管的制作与保藏以及液体培养结果
    3.3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试验结果及其筛选
    3.4 植物的采集与鉴定结果
    3.5 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试验结果及其筛选
    3.6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与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淡色库蚊4 龄幼虫LC_(50)的测定结果
        3.6.1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对试虫LC_(50)的测定结果
        3.6.2 8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试虫LC_(50)的测定结果
    3.7 大型有毒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和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稳定性的试验结果
        3.7.1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稳定性试验的结果
        3.7.2 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稳定性试验的结果
    3.8 大型真菌液体培养产物提取物与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混配结果
    3.9 复合生物制剂剂型的初步研究结果
        3.9.1 原药的HLB 值的粗略测定结果及原药溶解度的测定结果
        3.9.2 乳化剂的选择结果
        3.9.3 分散剂的选择结果
        3.9.4 防冻剂的选择结果
        3.9.5 消泡剂的选择结果
        3.9.6 抗微生物剂的选择结果
        3.9.7 微乳剂加工工艺的结果
        3.9.8 微乳剂相关性能的检测结果
    3.10 复合生物制剂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
    3.11 复合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检测结果
        3.11.1 预试验结果
        3.11.2 正式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大型真菌及其液体培养
    4.2 杀虫植物及其乙醇提取物
    4.3 复合生物制剂对淡色库蚊幼虫的作用方式
    4.4 关于原药的混配及混配后的复合生物制剂的杀虫效应
    4.5 关于原药的剂型加工
    4.6 关于复合生物制剂的安全性检测
    4.7 关于复合生物制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5 结论
    5.1 筛选出2 种高效杀蚊幼大型真菌
    5.2 筛选出2 种高效杀蚊幼植物
    5.3 筛选出1 种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毒杀活性的复合生物制剂原药配方
    5.4 筛选出1 种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高效毒杀作用的水基型复合生物制剂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牛瑟氏泰勒虫病的虫体形态观察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情况
2 临床症状
3 牛体寄生蜱调查
4 梨形虫体形态观察
    4.1 虫体形态学观察
        4.1.1 杆形虫体
        4.1.2 逗点状虫体
        4.1.3 边虫样虫体
        4.1.4 环形虫体
        4.1.5 梨子形虫体
        4.1.6 双梨子形虫体
        4.1.7 四联球菌形
        4.1.8 红细胞内蓝色异染体
    4.2 虫体形态学统计分析
5 治疗效果观察
6 小结与讨论

(8)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梨形虫体形态调查
2 传播蜱的调查
3 临床症状调查
4 血清抗体种类调查
5 防治效果的调查
    5.1 环形泰勒虫繁殖体胶冻细胞苗免疫效果调查
    5.2 治疗效果的调查
6 小结

四、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吉辽农区土壤甲螨多样性研究[D]. 潘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1
  • [2]我国迭宫绦虫裂头蚴的鉴定及遗传多态性分析[D]. 洪秀. 郑州大学, 2020(02)
  • [3]铁岭地区肉牛寄生虫感染现况调查[D]. 鲍天一.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4]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D]. 周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5]东北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发生情况与种类鉴定研究[D]. 梁剡赫.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6]复合生物制剂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 4龄幼虫的毒效研究[D]. 孟美娇. 沈阳大学, 2012(07)
  • [7]牛瑟氏泰勒虫病的虫体形态观察报告[J]. 赵俊海,王海志,王姝. 中国牛业科学, 2007(02)
  • [8]铁岭市牛梨形虫病的调查[J]. 王海志. 黄牛杂志, 2003(01)
  • [9]辽宁省牛梨形虫病虫种调查[J]. 刘家彦,徐连壁,林海,何欣,王海志. 中国兽医杂志, 1999(01)

标签:;  ;  ;  ;  ;  

铁岭市牛淋病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