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方法

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方法

一、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段航波[1](2021)在《苏南外输螺杆泵失效分析与系统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长庆油田苏里格南作业分公司某天然气集气站用外输螺杆泵的作用是将站内污液增压外输,然而受输送介质和工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输螺杆泵出现运行压力降低、排量不稳定和定、转子寿命缩短等失效问题。国内外关于螺杆泵失效问题的研究众多,但少有集气站用外输螺杆泵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对外输螺杆泵进行失效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输送介质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其主要成分为固体颗粒和水。调研现场资料总结出螺杆泵的失效现象,通过故障树法分析出引起失效的原因:固体颗粒进入泵体、泵出口结垢、螺杆泵转子高速运转,经过拆泵检查验证了该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其次,针对螺杆泵系统明确了提高定、转子密封性是解决失效问题的研究目标,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过盈量、偏心距和定子厚度最小处尺寸对定、转子密封性的影响,并以该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定、转子接触密封的最大总变形量、接触压力为目标变量,通过基于响应面的多目标优化法对定、转子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出优化方案。最后,通过流场数值模拟对优化前后外输螺杆泵进行流体特性分析。研究表明:固体颗粒进入泵体是引起外输螺杆泵失效的主要原因:输送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对高速运转下的定、转子磨损程度大,导致定、转子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引起泵内部漏失;优化后定、转子之间的最大总变形量减小、最大接触压力增加,而且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外输螺杆泵运行压力增加,高、低压腔之间的压差增加,表明了优化后定、转子之间的密封性有所提高。

付勇[2](2021)在《复杂耦合作用下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及维修策略优化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可靠性是轨道交通列车运营的前提和核心竞争力,但高密度、复杂技术、强耦合等因素给轨道交通列车可靠性保障及运维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列车可靠性评估及运维管理理念、思路、模式和模型方法已难以处理此多元、多粒度、强耦合、非线性的动态不确定性随机变化过程,进而无法准确揭示和分析轨道交通列车复杂系统运用过程中风险产生的机理、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因此迫切需要突破建立全新的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及运维管理方法,开拓崭新的视角,充分利用积累的列车运行安全状态大数据,在定量化、实时性、精细化、个体差异化、系统最优化等方面全面提升相应的理论方法水平,提高预防和应对轨道交通列车运行风险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基于轨道交通列车设计数据及现场故障检测记录及维修数据,在列车系统风险分析及关键部件辨识、系统故障传播、可靠性评估及多部件运维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1)为了改善传统FMECA分析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式的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二型直觉模糊和VIKOR的列车关键部件分析方法。其中,二型模糊VIKOR方法能够通过熵权法解决FMECA分析中指标融合的问题。另外,将三角模糊数直觉模糊数作为二型直觉模糊的方法,以此描述FMECA分析中的主观模糊性。此外,通过引入累积前景理论来处理FMECA专家风险敏感性和决策心理行为的问题。通过现场的实际FMECA数据,并与其他FMECA方法的比较,对提出的新式关键部件辨识方法进行验证分析。(2)基于复杂网络和病毒传播知识,提出风险势能场理论,构建列车系统故障传播概率模型,定量表征部件之间的传播概率,并基于分布扩散原则,模拟列车系统故障传播过程,得到所有可能的列车系统故障传播路径及其发生概率,并标定系统部件的可靠性状态;通过现场的实际故障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基于风险势能场的列车系统故障路径生成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该方法能够定量描述部件间风险传播概率并分析传播的整个过程,实现了故障路径的准确辨识与状态的标定,有助于更优质的进行系统运维工作。(3)为了弥补现有列车系统可靠性分析忽视了系统多态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MC模型的全新轨道交通列车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以转向架系统为例,为了构建转向架系统的可靠性流网络,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向架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承载功能、动力传动功能及缓冲减振功能。基于可靠性流网络,通过在极小割分析中提前删减不必要的候选d-MC及重复d-MC,改进了现有d-MC理论中存在大量不必要的候选解及重复解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计算的效率。(4)为了降低列车运行成本并提高列车系统可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机会相关的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多部件动态维修策略优化方法。基于系统部件最低可靠度要求及役龄递减故障率递增原理,建立单部件维修时机模型,提出维修系数的判别函数以选择相应的维修方式,分析系统中部件之间的结构、故障及可靠度相关性,构建系统的机会相关维修模型,以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以部件可靠度及可用度为约束条件,构建列车多部件系统维修优化模型,并通过惯性权重因子调整粒子群算法求解计算最佳维修策略。通过现场的实际数据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王丽馨[3](2021)在《数据驱动的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评估与阻尼调控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小干扰稳定问题是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威胁之一。随着互联电网规模的扩大以及大规模新能源柔性并网,现代电网呈现出拓扑结构日益庞大、结构形态复杂以及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等特点,小干扰稳定问题仍然是电力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广域量测系统的发展为实现基于全网的小干扰稳定性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提供了有利平台。电力系统广域随机响应是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投切、新能源有功间歇性输出等环境激励下系统动态响应,易于采集且数据量丰富,能够反映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动态特性。为此,本文以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为数据源,重点围绕基于广域随机响应的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在线评估和阻尼调制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互联电网广域量测随机响应数据,及时跟踪系统机电小干扰特征参数,掌握系统当前运行方式下小干扰稳定水平,并根据模态参数跟踪结果,及时发现系统潜在安全稳定问题,采取有效调控措施,提高系统阻尼水平。本文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包括:(1)以随机微分方程和电力系统环境激励特征为基础,推导出了环境激励下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信号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到电力网络和机械振动系统相似性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推导计算了环境激励下系统随机响应的功率谱密度解析表达式,从频域特性方面证明了机电振荡特征在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信号中的存在性,揭示了利用系统随机响应提取系统机电小干扰特征参数的机理,为基于广域随机响应的电力系统机电小干扰稳定评估与阻尼调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2)研究了随机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机电小干扰稳定性在线评估方法。以电力系统广域随机响应为数据源,将流体力学领域中用于分析流体特性的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方法引入电力系统,在线提取系统状态空间矩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干扰稳定评估的实时性,通过引入Givens旋转因子,提出了基于递推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的电力系统状态空间矩阵在线递推跟踪方法,从而实现了机电小干扰特征参数的在线提取与跟踪,在可靠提取系统机电特征参数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在线安全评估的实时性。(3)针对基于发电机有功调制的阻尼提升策略中调整量在线估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干扰稳定约束下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在线评估的发电机有功调制量估计方法。首先,基于系统随机响应构建互联电网等值两机系统简化模型,并建立考虑小干扰稳定约束的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在线评估优化模型,进而提出了随机数据驱动的小干扰稳定约束下互联电网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在线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评估结果与系统当前区域间传输功率做差值,精准估计阻尼调制策略中用于提升系统阻尼的发电机组有功调制量。(4)针对现代互联电网规模扩大、运行方式多样以及阻尼调制依据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随机数据驱动下基于递推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法的发电机有功参与因子在线计算方法,实现机电小干扰模式与发电机有功功率之间相关性的量化分析,为在线精准定位有功调制发电机组提供依据;并在基于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评估的有功调制量估计结果基础上,结合有功参与因子辨识结果,设计了参调发电机组数量及其有功调制量最优分配方案,构建了随机数据驱动的基于发电机有功精准调制的互联电网阻尼提升策略,在线提升互联系统阻尼水平。

王乃静[4](2020)在《基于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的输电断面快速搜索及考虑机组调整时延的潮流控制策略》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的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状态愈发复杂,监控难度日益提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停电事故频发,始终威胁着世界各地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这些事故说明,传统松散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已不在适用,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电力系统的监测保护措施。本文以降低系统监控难度和提高系统保护水平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了输电断面搜索方法和断面潮流控制方法:通过搜索电网中的输电断面并重点监控以降低系统的监控难度;同时,制定更合理的断面潮流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抑制电网连锁灾害的发生。首先,本文系统化的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关于输电断面搜索和断面潮流控制的相关研究文献,归纳出两种输电断面类型和四种常用的输电断面搜索算法,以及两种主要的断面潮流控制算法。对于每一种断面搜索和潮流控制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原理介绍和主要操作步骤介绍,并指出了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建立一条完整的输电断面搜索和断面潮流控制的研究路线;然后,针对目前文献所提输电断面搜索方法存在的线路遗漏和时间冗长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的关键输电断面快速搜索新算法。该算法以图论理论为基础,通过简单的矩阵交换规则将电网拓扑图的邻接矩阵转换为拓扑聚合邻接矩阵,从而将电网中的节点根据拓扑距离重新排列。再在拓扑聚合邻接矩阵的基础上,使用简单的加法运算搜索满足输电断面定义的初始断面,进而利用分布因子确定系统的关键输电断面。在多个IEEE系统中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验证该算法不仅避免了繁琐的计算负担,还实现了对输电断面准确的搜索;最后,针对目前断面潮流控制算法普遍忽略机组出力调整的时延特性,从而导致调整方案不符合电网实际运行情况的问题,细致分析了机组出力调整的时延特性对机组出力计划和线路热极限稳定时间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机组出力调整时延的反向差量配对法,并改进了潮流控制的优化潮流法。在分析了灵敏度法和优化潮流法的优点与弊端后,提出了混合潮流控制算法,该算法以反向差量配对法筛选参与出力调整的机组、以优化潮流法确定机组的出力调整量,综合了灵敏度法的快速性优点和优化潮流法的精确性优点。通过在修改的IEEE-30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了考虑机组出力调整时延特性更加符合电网实际运行情况,所提的混合潮流控制算法在速度和准确度上也更具优势,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段毅刚[5](2020)在《基于模糊Petri网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高速铁路的大力投入与发展,中国高铁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随着高铁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动车组安全、可靠的运营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塞拉门作为乘客上下车的一种重要部件,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人为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塞拉门自身等故障,造成其无法打开或关闭,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所以提高其可靠性对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CRH5型动车组塞拉门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梳理了系统各部件所对应的故障模式。之后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根据塞拉门系统故障分析情况初步构建塞拉门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其次,针对因故障数据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及模糊性而导致基本事件故障概率具有不确定性的现状,本文引入三角模糊数来对其进行修正,使基本事件故障概率处于一个区间范围,更加符合故障率特性。引入模糊数学理论解决了利用模糊故障树进行可靠性分析时模糊数间的计算求解问题,使最终所得结果更加可信。最终对塞拉门系统故障树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到系统各部件的重要度。再次,由于传统故障树分析法无法解决塞拉门系统中故障的发生与传播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以及故障间关联多样性的特点,本文引入了模糊Petri网模型,不仅可以对其进行描述还可降低系统顶事件发生概率的求解难度。首先给出了故障树向模糊Petri网模型的转化过程,利用模糊Petri网token的转移来描述系统故障的发生与传播,并结合关联矩阵的推理方法验证了token转移过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不仅为可靠性的分析打下了基础,还可提高系统的故障诊断效率。然后利用模糊Petri网中对变迁置信度的定义解决了故障间的关联不确定性,通过模糊Petri网正向推理算法求出系统的可信度,并得到塞拉门系统各部件的重要度。最后将模糊故障树分析法与模糊Petri网分析法求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模糊Petri网分析法求得的结果更加可靠。最后,由于模糊Petri网中产生规则的参数是根据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知识综合考虑得出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及模糊性而导致分析结果不够精确。因此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Petri网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不仅提高模糊Petri网的泛化能力,降低了模型参数对专家经验的依赖程度,还提高了模型参数的精度,使模型求得的结果更加精确。

周强[6](2020)在《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杂网络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特点是模块内部节点之间的连边具有较高的密度,而模块间节点的连边则表现出连接的低密度性。复杂网络模型的研究已逐渐从原始的数据统计模式演变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众多交叉学科和行业的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并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密切关注。社区作为从中观视角去描述复杂网络的一项重要指标,正逐渐成为复杂网络研究前沿中的基础性问题之一。社区结构是存在于复杂网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例如建立在强关系网络Facebook上的朋友圈社区,可有效地改善和促进个体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弱关系网络Twitter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社区,则有益于商业广告的投递和推广。社区发现不仅能探索网络中的潜在结构,深入发掘隐藏在网络内部的信息,检测出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变化,还能揭示出网络的内在固有规律,跟踪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变,预测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复杂网络结构的基本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复杂网络的时间邻域特征、节点自身属性、动态扩散过程以及重叠现象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节点时间局部性原理的社区结构动态发现算法。许多传统的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将网络的全局属性看作是固定的,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来自网络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因素将导致网络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受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时空局部理论启发,本文创新性的将时间的局部性访问原理首次引入到复杂网络的社区发现中来,即一个社区在某个时间点接受一个节点作为其成员节点,那么在相邻的时间间隔邻域内,更多的后续节点将首先访问该社区,而不是其它的社区,用以解决网络结构的动态扩展问题。通过基准网络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社区发现算法能够较为高效和精确地检测出具有变化特征的网络社区结构。(2)提出一种基于节点不同邻居权值影响因子的并行启发式社区发现算法。复杂网络的拓扑属性通常决定着社区的内部结构,而节点本身的内在属性在社区划分的局部微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社区发现算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征。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二次决策规则来检测节点的相似性,即在计算相邻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根据不同的节点邻居类型,重新定义了一个节点相似度的判定准则来计算不同类型的且拥有共同邻居节点的相邻节点的网络权重。在此基础上,引入具有极小冲突概率的哈希表,用以存储和检索节点的三元组信息。通过不同算法实验性能对比测试,解决了大型网络中的社区预测精确度问题,并大幅降低了计算的时间复杂性。(3)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扩散过程的多尺度临时性局部平衡策略社区发现算法。鉴于网络内在的动态变化特性,网络的结构在不同的时间检测尺度下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局部或全局特征。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网络在动态扩散过程中存在短时性的局部稳定状态,它不会立即衰减到下一个后继的局部状态,而是会出现间歇性的停滞。这个现象与网络中的社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这种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社区划分。经实验证明,采用这种临时性局部平衡策略确实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部非衰减区域,从而可用于检测网络中的社区结构。此外,由于该策略建立在动态扩散过程的多尺度社区状态检测的基础之上,故可有效地解决模块度最大化过程中存在的分辨率极限问题。(4)提出一种基于网络中节点影响力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在具有异构型特征的复杂网络结构中(此处主要指网络节点的度呈现幂律分布特征),大多数节点的边连接相对较少,而只有极少数节点拥有数量较大的节点度分布。此类数量相对较少的节点在网络中具有优先连接的特点,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网络节点同时属于多个社区,从而导致社区重叠问题的发生。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类网络概率预测模型用于捕捉这种节点的影响力,它通过构造后验的社区强度和节点影响力概率模型来推导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社区划分。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一种新的基于平均域家族变量的非共轭随机变分推理规则,用来从数学层面对所提出的概率预测模型进行严格地推导和论证,解决了社区发现过程中对所提出的算法模型到应用实践的转化。通过对网络数据样本进行灵活子采样,也进一步降低了在处理大规模网络时所需的计算复杂度。

戴延军,吴志强,刘杰,刘朝晖,陈智,肖安红[7](2020)在《一种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符号执行优化方法》文中指出在航空、核电和国防军工领域当中,安全关键系统(Safety-Critical System,SCS)的软件非常重要,其可靠性必须通过测试或形式化方法来保障。符号执行作为一种高效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被广泛使用,然而,SCS软件系统的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较高,使得符号执行约束求解困难。本文针对这类软件系统提出一种带权最小割集的解耦方法,为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的自动化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乔侨[8](2020)在《危险分析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构建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自动驾驶汽车对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帮助城市构建安全、高效的交通出行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前,需要数十亿公里的道路测试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即使能达到这样的测试里程,道路测试也不能完全的覆盖所有未知的场景。虚拟测试技术的发展,给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了新的思路。测试场景作为基础,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测试场景构建方法存在着,只能构建已知场景、场景生成量大、测试周期长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危险分析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场景构建算法,尽可能覆盖未知的测试场景,实现测试的高效与可靠。从自动驾驶汽车发生危险的角度出发,分析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描述影响因素的特征。再通过故障模式及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提取得到自动驾驶危险场景为跟车场景、避让场景和换道场景。并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自动驾驶汽车的危险控制行为,提取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针对自动驾驶不同危险场景进行自上而下的具体设计,从而得到不同危险场景下的要素组合。同时针对不同危险场景对其要素之间的关联条件进行具体设计,为之后危险场景的构建提供基础。对具体跟车场景、避让场景和换道场景的碰撞情况进行分析,分别构建基于碰撞条件的不同场景危险边界模型。再结合之前得到的要素特征、组合及关系,最终组成生成具体场景的全部条件。由于函数的连续性,得到的危险测试场景都是无穷的。于是采用基于约束的最优化理论,以危险边界模型为目标函数,要素特征、组合及关系作为可行域,设计出危险场景构建算法,构建出最接近危险边界的代表性具体场景。构建出的代表性跟车场景、避让场景和换道场景,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并从算法性能和效果两方面进行算法可信性评价,最后说明了危险场景构建算法的应用。

张兴法[9](2019)在《可变功能机械产品功能获取及再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可变功能机械产品可以通过更换系统构件或者改变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获得多个功能,其以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和功能多等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目前关于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可变功能机械产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在对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特性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基于功能和行为信息的可变功能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C-K(概念-知识)理论和FBS(功能-行为-结构)理论的综合运用,探讨了融合FBS和C-K理论的机械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方法;最后,引入故障树分析法对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和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功能的能量流、物料流和信息流表达方法,研究了相应的功能获取方法。根据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的特点,提出了可变功能的选择原则并进行了量化,以便于设计人员剔除不合适功能,快速选出符合可变功能机械产品要求的功能并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对上述不同途径获得的功能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构建功能查询和选择的软件平台,帮助设计人员高效、快捷的进行可变功能设计工作。通过迷你玉器电磨笔的可变功能查询和选择过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基于能量流和执行行为开展了对固定功能机械产品的可变功能再设计研究。通过对机械产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融合FBS和C-K理论的再设计方法,通过C-K理论指导FBS映射过程,再以实现相同行为的不同执行机构加以组合最终实现机械产品的不同可变功能。基于此方法开发了辅助设计软件原型。通过对固定功能电钻进行可变功能再设计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为此类及类似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最后,在对可变功能机械产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故障树分析法对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依据故障树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了预测,可以指导设计人员针对薄弱环节提前进行优化设计,还可以辅助维修人员快速进行维修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以小型手持式多功能切割机为例,验证了故障树分析法在可变功能机械产品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此方法,可以有效确定产品容易出现故障的构件,并可分析出产品的可靠性及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设计人员进行优化设计和产品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赵莉[10](2019)在《基于HAZOP-FTA的化工过程系统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丰富,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品也逐渐多样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近年来,化工企业事故仍有发生,大部分事故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找出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首先,结合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和FTA(事故树分析法)逻辑关系,将HAZOP和FTA两种方法结合,建立了HAZOP-FTA分析方法。其次,对2003年至2017年,十五年间的化工企业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很多事故是在化工过程的某个环节中发生的,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在化工企业事故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出10起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并运用HAZOP-F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分别对10起事故进行HAZOP分析,找出节点和偏差,确定引起偏差的原因,并根据HAZOP中分析出的事故原因,构建FTA,将事故原因设为基本事件,同时根据事故树计算出结构重要度,并得出对事故影响大的事故原因。最后,将引发事故的原因代入事故致因“2-4”模型,结果显示主要原因是事故中作业人员的错误操作和企业的不安全决策。并针对分析结果,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从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四方面,提出适当的对策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化工过程事故的发生。也为化工企业事故预防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二、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苏南外输螺杆泵失效分析与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苏南外输螺杆泵应用现状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失效分析研究
        1.2.2 螺杆泵系统优化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输螺杆泵失效分析
    2.1 输送介质分析
        2.1.1 集气站污液调研
        2.1.2 污液分析
    2.2 外输螺杆泵故障树分析
        2.2.1 外输螺杆泵失效现象
        2.2.2 故障树分析法基础知识
        2.2.3 故障树建立
        2.2.4 故障树定性分析
    2.3 外输螺杆泵拆泵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输螺杆泵定、转子接触分析
    3.1 外输螺杆泵系统研究目标确定
    3.2 螺杆泵定、转子密封性分析
    3.3 橡胶定子材料本构模型
    3.4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置
        3.4.1 定、转子模型建立
        3.4.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置
    3.5 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接触分析
        3.5.1 均匀压力下的接触分析
        3.5.2 压差下的接触分析
        3.5.3 摩擦系数下的接触分析
    3.6 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的接触分析
        3.6.1 过盈量下的接触分析
        3.6.2 偏心距下的接触分析
        3.6.3 定子厚度最小处尺寸下的接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输螺杆泵优化
    4.1 优化目标确定
    4.2 响应面法基础知识
        4.2.1 响应面法基本模型
        4.2.2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
    4.3 搭建响应面模型
        4.3.1 优化试验设计
        4.3.2 响应面数学模型
    4.4 响应分析与优化
    4.5 优化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输螺杆泵优化前后流场模拟对比分析
    5.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5.2 流场模拟设置
        5.2.1 模型简化与假设
        5.2.2 内流域抽取及网格划分
        5.2.3 边界条件与动网格设置
    5.3 模拟结果分析
        5.3.1 运行压力
        5.3.2 流场速度
        5.3.3 出口流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复杂耦合作用下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及维修策略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关键部件辨识
        1.2.2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故障传播分析
        1.2.3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
        1.2.4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维修策略优化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及框架
2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与模糊多指标决策方法的列车关键部件辨识
    2.1 基本概念
        2.1.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2.1.2 二型直觉模糊数
        2.1.3 累积前景理论
        2.1.4 多指标决策方法
    2.2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与二型直觉模糊多指标决策方法的列车系统关键部件辨识方法
        2.2.1 专家决策信息计算与汇总
        2.2.2 列车系统部件的累积前景值
        2.2.3 列车系统部件的风险优先数
    2.3 案例分析
        2.3.1 轨道交通列车转向架系统关键部件辨识计算
        2.3.2 方法对比研究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故障传播的列车系统部件可靠性状态分析
    3.1 现场故障数据分析
    3.2 势能场的基本概念
    3.3 列车系统风险耦合网络建模
        3.3.1 列车系统风险耦合网络
        3.3.2 列车系统风险耦合网络特征
    3.4 基于故障传播的列车系统部件可靠性状态分析方法
        3.4.1 基于分布扩散的故障传播与可靠性状态分析模型
        3.4.2 基于病毒传播理论的传播概率模型
        3.4.3 基于风险势能场的故障传播概率模型
    3.5 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的D-极小割模型的列车系统多态可靠性评估
    4.1 列车系统可靠性流网络模型
        4.1.1 系统功能分析
        4.1.2 系统可靠性流网络模型
    4.2 基于改进的D-极小割模型的列车系统多态可靠性评估方法
        4.2.1 d-极小割模型概述
        4.2.2 d-极小割模型的改进
        4.2.3 算例分析
    4.3 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机会相关的列车系统多部件维修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5.1 轨道交通列车维修概述
        5.1.1 单部件的故障特征模型
        5.1.2 多部件系统的机会维修模型
        5.1.3 列车系统的相关性分析
    5.2 基于机会相关的列车系统多部件维修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5.2.1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单部件维修优化策略
        5.2.2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多部件机会相关维修模型
        5.2.3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维修优化模型
        5.2.4 基于粒子群模型的维修优化方法
    5.3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支持系统
    6.1 系统总体设计
        6.1.1 系统的需求与目标分析
        6.1.2 系统的功能设计
        6.1.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6.2 系统主要功能及界面介绍
        6.2.1 系统的登录及用户管理
        6.2.2 系统的运营故障数据分析管理
        6.2.3 系统的FMECA管理
        6.2.4 系统的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管理
        6.2.5 系统的列车系统维修方案可用度评估结果管理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数据驱动的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评估与阻尼调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概述
        1.1.2 现代互联电网特点及其对小干扰稳定的影响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研究现状
        1.2.1 小干扰稳定性机理
        1.2.2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
        1.2.3 阻尼调制措施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环境激励下电力系统随机响应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环境激励下电力系统随机响应
        2.2.1 电力系统动态响应
        2.2.2 准稳态随机响应数学解析
        2.2.3 随机响应频域特性分析
    2.3 仿真分析与验证
        2.3.1 IEEE4机2 区域系统仿真分析
        2.3.2 实际量测数据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随机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机电小干扰稳定在线评估
    3.1 引言
    3.2 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状态空间矩阵建模
    3.3 基于Rsub-DMD的机电小干扰特征参数提取
        3.3.1 系统状态空间矩阵辨识
        3.3.2 系统状态矩阵在线递推
        3.3.3 机电小干扰特征参数及参与因子提取
    3.4 基于广域随机响应的小干扰稳定性在线评估方法
    3.5 方法有效性验证
        3.5.1 IEEE4机2区域系统
        3.5.2 IEEE16机68节点系统
        3.5.3 实际量测数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发电机有功精准调制的阻尼提升策略——调制量估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互联电网区域间传输功率与阻尼特性分析
        4.2.1 小干扰稳定约束下的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
        4.2.2 区域间功率传输与区间模式阻尼特性分析
    4.3 小干扰稳定约束下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在线评估模型
        4.3.1 互联电网等值两机系统简化模型
        4.3.2 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评估优化模型
    4.4 基于PSO的区域间功率传输能力评估优化模型求解
        4.4.1 粒子群优化算法
        4.4.2 基于PSO的 ITC评估优化模型求解
    4.5 基于ITC评估的发电机有功调制量在线估计方法
    4.6 仿真计算
        4.6.1 IEEE16机68节点系统
        4.6.2 实际系统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发电机有功精准调制的阻尼提升策略——关键调制机组选择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有功调制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基础
        5.2.1 系统运行点与模式阻尼
        5.2.2 特征分析及参与因子
    5.3 发电机有功调制中参调发电机组选择
        5.3.1 基于参与因子的参调发电机选择
        5.3.2 参调发电机组调制方向的确定
    5.4 基于发电机有功精准调制的互联电网阻尼提升策略
        5.4.1 参调发电机组数量的确定
        5.4.2 参调发电机组有功调制量的确定
        5.4.3 互联电网阻尼提升策略
    5.5 阻尼提升策略性能分析
        5.5.1 IEEE16机68节点系统分析
        5.5.2 实际系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的输电断面快速搜索及考虑机组调整时延的潮流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输电断面搜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输电断面潮流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各章节内容安排
第二章 输电断面搜索和断面潮流控制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输电断面的基本概念
        2.2.1 输电通道型断面
        2.2.2 并行输电断面
    2.3 输电断面的搜索方法
        2.3.1 图论法
        2.3.2 线路开断系数方法
        2.3.3 最短路径法
        2.3.4 区域间的联络线方法
    2.4 输电断面的潮流控制方法
        2.4.1 灵敏度分析方法
        2.4.2 优化潮流法
        2.4.3 其他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的关键输电断面搜索算法
    3.1 概述
    3.2 关键输电断面的判据
        3.2.1 输电断面及关键输电断面
        3.2.2 潮流分布因子计算公式
    3.3 电网的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算法
        3.3.1 建立电网拓扑的邻接矩阵表示模型
        3.3.2 拓扑聚合的思想及输电断面的矩阵描述
        3.3.3 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算法
    3.4 基于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的关键输电断面搜索方法
    3.5 输电断面搜索算法总体流程
    3.6 算例分析
        3.6.1 拓扑聚合算法计算邻接矩阵
        3.6.2 关键输电断面搜索
        3.6.3 算法性能的对比分析
        3.6.4 实际电网搜索结果分析
        3.6.5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机组调整时延的反向差量配对法潮流控制策略
    4.1 概述
    4.2 防止输电断面连锁过载的判据
    4.3 考虑机组出力时延的反向差量配对法潮流控制策略
        4.3.1 机组出力调整的时延特性及反向等量配对法的弊端分析
        4.3.2 综合考虑爬坡率和灵敏度的机组调整优先度排序
        4.3.3 考虑时延特性的反向差量配对法
    4.4 有功潮流控制中的多目标机组出力优化模型
        4.4.1 各机组出力调整耗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阐述
        4.4.2 潮流控制的多目标机组出力优化模型
    4.5 混合潮流控制算法
    4.6 算例分析
        4.6.1 系统运行数据
        4.6.2 混合潮流控制算法制定潮流控制策略
        4.6.3 结果对比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5)基于模糊Petri网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塞拉门系统发展及可靠性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2 塞拉门系统及故障树分析方法
    2.1 塞拉门系统简介
        2.1.1 塞拉门系统构成
        2.1.2 塞拉门工作原理
    2.2 塞拉门系统故障分析
        2.2.1 故障概况
        2.2.2 故障分析
    2.3 故障树分析方法概述
        2.3.1 故障树常用术语及符号
        2.3.2 故障分析的步骤
    2.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2.4.1 定性分析
        2.4.2 定量分析
    2.5 塞拉门系统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塞拉门系统可靠性分析
    3.1 故障分析中的模糊性
    3.2 模糊数学基本知识
        3.2.1 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
        3.2.2 扩展原理
        3.2.3 凸模糊集与λ截集
        3.2.4 L-R模糊数
    3.3 模糊故障树分析
        3.3.1 模糊算子的确定
        3.3.2 模糊重要度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塞拉门系统故障动态传播过程研究及可靠性分析
    4.1 模糊Petri网理论
        4.1.1 Petri网基本原理
        4.1.2 模糊Petri网基本原理
    4.2 模糊Petri网建模
        4.2.1 基于模糊产生式规则的模糊Petri建模
        4.2.2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模糊Petri网建模
        4.2.3 塞拉门系统模糊Petri网模型的建立
    4.3 模糊Petri网的推理算法研究
        4.3.1 逆向推理算法
        4.3.2 正向推理算法
    4.4 故障动态传播过程研究
        4.4.1 模糊Petri网库所标记与转移使能算法
        4.4.2 模糊Petri网故障动态传播过程
        4.4.3 算例分析
    4.5 塞拉门系统可靠性分析
        4.5.1 塞拉门系统模糊产生式规则的建立
        4.5.2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塞拉门系统模糊Petri网模型参数优化
    5.1 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理论
        5.1.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5.1.2 粒子群算法的迭代流程
    5.2 模糊Petri网模型推理函数的建立
        5.2.1 变迁使能连续函数的建立
        5.2.2 最大运算连续函数的建立
    5.3 粒子群优化模糊Petri网模型参数的基本方法
        5.3.1 建立粒子群参数映射
        5.3.2 构建算法中粒子适应值函数
        5.3.3 模糊Petri网参数优化的基本流程
    5.4 塞拉门系统模糊Petri网模型参数优化
        5.4.1 构造参数优化群体
        5.4.2 系统模糊Petri网模型学习训练
        5.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4 参数优化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相关理论基础
    2.1 复杂网络社区结构的概念
    2.2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概述
        2.2.1 基于相似性聚类的社区发现算法
        2.2.2 基于模块度的社区发现算法
        2.2.3 基于图划分的社区发现算法
        2.2.4 基于概率生成模型的社区发现算法
        2.2.5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社区发现算法
        2.2.6 基于谱聚类的社区发现算法
        2.2.7 基于网络局部优化的社区发现算法
    2.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评估标准
    2.4 复杂网络测试数据集
        2.4.1 计算机模拟生成网络模型
        2.4.2 真实世界网络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时间局部性原理的社区发现
    3.1 引言
    3.2 问题的提出
    3.3 本章主要的方法理论
        3.3.1 社区的模块度
        3.3.2 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
        3.3.3 SLM社区发现算法
        3.3.4 本章提出的时间局部性原理社区发现算法
    3.4 实验测试与分析
        3.4.1 计算机生成网络测试
        3.4.2 真实世界网络测试
        3.4.3 时间局部性原理的影响度分析
        3.4.4 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节点相似性的并行启发式社区发现
    4.1 引言
    4.2 问题的提出
    4.3 本章主要的方法理论
        4.3.1 节点的相似性判定准则
        4.3.2 社区发现中的并行化策略
        4.3.3 本章提出的节点相似性并行启发式社区发现算法
    4.4 实验测试与分析
        4.4.1 大规模网络的标准化互信息测试
        4.4.2 社区发现质量评测
        4.4.3 算法并行化时间测试
        4.4.4 哈希表行为分析
        4.4.5 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临时性局部平衡策略的多尺度社区发现
    5.1 引言
    5.2 问题的提出
    5.3 本章主要的方法理论
        5.3.1 网络回路中的电流理论
        5.3.2 社区发现中的随机游走机制
        5.3.3 本章提出的临时性局部平衡策略社区发现算法
    5.4 实验测试与分析
        5.4.1 随机游走的动态扩散过程
        5.4.2 临时性局部稳态驻留
        5.4.3 真实世界社区发现性能检测
        5.4.4 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基于节点影响力的重叠社区发现
    6.1 引言
    6.2 问题的提出
    6.3 本章主要的方法理论
        6.3.1 网络节点的影响力模型
        6.3.2 共轭条件下的概率预测模型
        6.3.3 本章提出的非共轭随机变分推理社区发现算法
    6.4 实验测试与分析
        6.4.1 基于LFR的困惑性测试
        6.4.2 基于真实世界网络的精确度与召回度评测
        6.4.3 基于arXiv网络的本章算法示例
        6.4.4 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一种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符号执行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的耦合性
2 安全关键系统的符号执行
3 解约束耦合的优化方法
4 实验
5 结束语

(8)危险分析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构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险分析技术
        1.2.2 测试场景构建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2.1 自动驾驶汽车定义及分级
    2.2 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2.3 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2.3.1 路的属性
        2.3.2 车的属性
        2.3.3 车辆运行状态
        2.3.4 人的状态
    2.4 本章小结
3 危险分析驱动的自动驾驶危险场景设计
    3.1 危险分析技术及测试场景定义
        3.1.1 危险分析技术介绍
        3.1.2 测试场景定义
    3.2 自动驾驶危险场景及约束条件提取
        3.2.1 基于FMECA的自动驾驶危险场景提取
        3.2.2 基于STPA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约束条件提取
    3.3 自动驾驶危险场景具体设计
        3.3.1 基于FTA的自动驾驶危险场景要素设计
        3.3.2 自动驾驶危险场景要素关联条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自动驾驶危险场景建模
    4.1 基于碰撞条件的危险场景边界建模
        4.1.1 跟车场景
        4.1.2 避让场景
        4.1.3 换道场景
    4.2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危险场景构建方法
        4.2.1 基于约束的最优化理论
        4.2.2 危险场景构建算法流程
    4.3 本章小结
5 危险场景构建算法验证评价及应用
    5.1 危险场景构建算法验证
        5.1.1 跟车场景构建
        5.1.2 避让场景构建
        5.1.3 换道场景构建
    5.2 危险场景构建算法评价及应用
        5.2.1 危险场景构建算法评价
        5.2.2 危险场景构建算法应用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可变功能机械产品功能获取及再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相关研究
        1.2.2 概念设计相关研究
        1.2.3 再设计方法相关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章节安排
2 可变功能机械产品的功能获取方法研究
    2.1 功能和行为信息分析
        2.1.1 机械产品功能的认识
        2.1.2 机械产品行为的认识
    2.2 基于功能和行为信息建模获得可变功能
        2.2.1 改变物料流获得可变功能
        2.2.2 改变能量流获得新功能
    2.3 基于可变功能机械特性的功能选择原则
        2.3.1 结构共享原则
        2.3.2 行为相似原则
    2.4 可变功能机械功能选择计算机辅助软件
    2.5 实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融合FBS和 C-K理论的机械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方法研究
    3.1 C-K理论简介
    3.2 机械产品特性分析
    3.3 基于能量流及功能族的可变功能再设计
        3.3.1 可变功能再设计流程
        3.3.2 基于用户使用的再设计功能选择原则
        3.3.3 融合FBS和 C-K理论的再设计方法
    3.4 机械产品可变功能再设计方法软件辅助原型
    3.5 案例分析
        3.5.1 固定功能电钻分析
        3.5.2 固定功能电钻可变功能再设计过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可变功能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
    4.1 可变功能机械特性分析
        4.1.1 可变功能机械产品功能特性分析
        4.1.2 可变功能机械行为特性分析
        4.1.3 可变功能机械结构特性分析
    4.2 故障树分析法
        4.2.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4.2.2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流程
        4.2.3 故障树图形
        4.2.4 求解故障树最小割集
        4.2.5 最不可靠割集的分析
        4.2.6 顶事件发生概率和系统可靠度的计算
    4.3 案例分析
        4.3.1 小型手持式多功能切割机故障树图形
        4.3.2 求解故障树最小割集
        4.3.3 最不可靠割集分析
        4.3.4 顶事件发生概率及系统和各功能可靠度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HAZOP-FTA的化工过程系统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事故树的研究现状
        1.2.3 事故致因“2-4”模型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化工过程系统事故分析理论
    2.1 HAZOP方法介绍
        2.1.1 HAZOP基本概念和术语
        2.1.2 HAZOP分析步骤
    2.2 FTA事故树分析法
        2.2.1 FTA分析术语及相应符号
        2.2.2 基本程序
    2.3 事故致因“2-4”模型
    2.4 HAZOP-FTA分析方法
        2.4.1 HAZOP-FTA分析方法介绍
        2.4.2 HAZOP-FTA分析方法流程
第3章 典型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3.1 化工企业中事故统计与分析
        3.1.1 事故发生年份分析
        3.1.2 事故类别分析
        3.1.3 事故等级分析
        3.1.4 事故发生企业分析
    3.2 典型工艺过程事故的分析
        3.2.1 典型事故案例
        3.2.2 事故案例分析
        3.2.3 原因分析
第4章 预防控制事故的对策措施
    4.1 24MODEL分析方法
    4.2 预防工艺过程事故的对策措施
        4.2.1 组织行为控制层面
        4.2.2 个人行为控制层面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南外输螺杆泵失效分析与系统优化[D]. 段航波.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复杂耦合作用下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及维修策略优化方法[D]. 付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数据驱动的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评估与阻尼调控策略研究[D]. 王丽馨.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1)
  • [4]基于邻接矩阵拓扑聚合的输电断面快速搜索及考虑机组调整时延的潮流控制策略[D]. 王乃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模糊Petri网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可靠性分析[D]. 段毅刚.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D]. 周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一种安全关键软件系统符号执行优化方法[J]. 戴延军,吴志强,刘杰,刘朝晖,陈智,肖安红.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0(01)
  • [8]危险分析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构建方法[D]. 乔侨.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可变功能机械产品功能获取及再设计方法研究[D]. 张兴法. 宁波大学, 2019(06)
  • [10]基于HAZOP-FTA的化工过程系统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D]. 赵莉.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一种求解最小割集问题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