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

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

一、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游月[1](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T2DM-MCI)患者不同认知领域认知功能与不同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强度、类型的关联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与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体力活动问卷评估调查,并收集其血液生化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受试者姓名、性别、民族、身高、体重、婚姻状况、子女个数、糖尿病病程、疾病史、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内容包括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RAVL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igit Symbol Conversion Test,DSCT)、连线测验B部分(Trail Making Test-B,TMT-B)、Stroop色词测验;体力活动问卷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Long,IPAQ-Long)进行调查得到PA强度(包括PA分级以及PA总分,PA分级参考IPAQ推荐标准分为高PA、中低PA两个水平等级)、类型;血液资料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描述受试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疾病史、药物使用、临床生化资料、PA水平、认知功能的情况;采用Kendall’s tau-b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PA强度、类型与T2DM-MCI患者不同认知领域认知功能的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不同PA分级(高PA、中低PA)的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曲线拟合及分层回归对PA强度、类型与T2DM-MCI患者认知领域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协变量探究相关因素对受试者PA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的可能影响。结果1.T2DM-MCI患者高、中低PA组的组间差异比较:在一般资料中,性别、BMI、腰臀比、学历、受教育年限在两组组间比较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PA组中,女性偏多,在中低PA组中,男性偏多;中低PA组的BMI略微高于高PA组;高PA组中专/高中学历的受试者占比最大,而中低PA组里初中学历受试者占比最大;高PA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中低PA组;高PA组受试者久坐时间低于中低PA组。而其他资料,包括临床生化资料、疾病史、生活习惯资料、药物使用情况均无组间差异。2.T2DM-MCI患者PA强度、类型与认知领域的关联性:PA水平分级与RAVLT-即刻回忆(r=0.135)、Stroop字反应时(r=-0.098)分别呈弱的正相关以及负相关;PA总分与RAVLT即刻回忆(r=0.158)、延迟回忆(r=0.134)呈弱的负相关,与Stroop点反应时间(r=-0.144)、字反应时间(r=-0.137)、色字反应时间(r=-0.165)分别呈弱的负相关;PA类型中的“生活”与RAVLT延迟回忆(r=0.140)呈正相关,与Stroop点反应时间(r=-0.128)、字反应时间(r=-0.129)、色字反应时间(r=-0.148)呈负相关。3.T2DM-MCI患者PA强度、类型与不同认知领域的回归及影响因素分析:PA分级:分别将性别、腰臀比、受教育水平、一周久坐时间纳入PA水平分级与RAVLT-即刻回忆、Stroop字反应时间的两个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最终结果显示4个变量是T2DM-MCI患者记忆功能的保护因素,且对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受教育年限>性别>PA水平>久坐;而其中3个变量是患者加工速度的保护因素,作用大小:受教育年限>水平分级>性别。PA得分:PA得分与记忆功能中RAVLT-即刻回忆的三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呈“J”型,有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趋势;与RAVLT-延迟回忆呈二次拟合,整体趋势呈上升状态,在加入协变量之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与加工速度中Stroop点反应时间二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与Stroop字反应时间三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呈现“U“型趋势;与Stroop色字反应时间三次方程拟合程度最高,整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PA类型:PA类型中“生活”与RAVLT-延迟回忆为线性关系,呈现正相关趋势,加入协变量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与Stroop点反应时为复合函数关系,呈负相关趋势;与Stroop字反应时为线性关系,呈负相关趋势,加入协变量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与Stroop色字反应时为三次函数关系,但加入协变量之后方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2DM-MCI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记忆功能呈倒U型相关,与加工速度呈U型相关;男性的认知益处大于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久坐时间短的患者认知表现更好。2.T2DM-MCI患者的日常生活体力活动水平(例如做家务)与延迟回忆功、自由加工速度呈能正相关,与控制加工速度呈U型相关;受教育年限高的、女性患者认知表现好。

郭帅[2](2021)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功能和跌倒效能变化及跌倒事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变化特征与相关性,探讨T2DM平衡功能、跌倒效能特征对老年人群跌倒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402例来自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左海社区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0岁以上T2DM患者及同龄非T2DM老年人进行所有结局指标检测。评估指标包括由中文版修订跌倒效能量表(MFES)等组成的问卷调查以及使用包括平衡评估训练仪等仪器工具对足底肌力和感觉功能的评估。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运用均数、频数、标准差及百分比等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跌倒效能得分以及仪器输出值等;采用典型相关回归方法分析平衡参数与跌倒效能变化的整体相关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T2DM组的每周运动时长低于对照组,在过去1年内发生跌倒和重复跌倒(≥2次)的比例,吸烟及经常饮酒(每周≥3次)、超重、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2.双足站立时,睁眼条件下T2DM组“重心动摇外周面积”及“X方向轨迹长”大于对照组(P<0.05),闭眼条件下除“单位面积轨迹长”外,T2DM组其余所有平衡功能参数较对照组更大(P<0.05);单足站立时,睁眼条件下T2DM组各平衡功能参数表现更差(P<0.05),而在闭眼条件下各平衡功能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3.T2DM组MFES总分及室内、室外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在房间内走动”、“到柜橱或抽屉里拿东西”和“做轻体力家务活”外各条目得分更低,以“更衣”、“上下楼梯”和“过马路”下降最明显(P<0.05);4.两对典型相关对提示5次坐站试验完成用时、双足睁眼/闭眼LNG-X等参数对“平衡表现”的载荷量较大,与跌倒效能水平成反比;5.T2DM、女性、超重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良好的认知功能和室外跌倒效能水平使跌倒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随着双足闭眼总轨迹长、Romberg商等平衡参数数值增加,跌倒的可能性增加。结论1.老年T2DM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尤其是左右横向上的平衡控制能力下降,依靠视觉代偿的成分增大,并与明显下降的室外活动跌倒效能具有整体相关性;2.T2DM是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部分平衡参数、认知功能及室外活动跌倒效能水平对跌倒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丛佳林[3](2021)在《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糖代谢紊乱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2.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候要素与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中医证候的联系。3.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随访,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1.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就诊的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和87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 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测验共包含7个认知维度、9项测试。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糖脂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计算HOMA-IR值,并以对照组HOMA-IR值的上1/4位点值1.88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将病例组划分为IR组(51例)与无IR组(36例)。将各组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第一部分研究中8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前期研究中多中心收集的2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分裂症中医证素观察评定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包括40项临床症状、14项舌象、6种脉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并观察中医证素与HOMA-IR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3年后随访,36例完成面对面访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基线-随访MCCB总分的变化情况将患者划分为认知下降组(19例)与认知未下降组(17例),比较两组3年随访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比较其它基线资料、代谢指标未见显着差异。IR组的空间广度测验(SS)、视觉空间记忆测试(BVMT-R)、MC CB总分较无IR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产生显着影响,且导致整体认知水平降低。IR组与无IR组在PANS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呈负相关(r=-0.227,r=-0.272,r=-0.282,P值均<0.05),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MCCB总分(t=-2.343,p=0.022)、工作记忆(t=-2.200,p=0.031)、视觉学习和记忆(t=-2.122,p=0.037)呈现相关性。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是神疲乏力(42.97%)、心悸(38.38%)、少气懒言(37.30%)、胸闷(36.22%)、失眠多梦(31.89%)。脉象中以沉脉(39.19%)、弦脉(31.35%)出现频率最高。舌色以舌淡占比最高(49.46%),舌型以舌有齿痕占比最高(23.24%)、舌苔以苔薄白占比最高(37.03%)。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气虚(27.83%)、气滞(18.91%)、痰(16.76%)、阴虚(12.70%)、阳虚(8.91%)、火(8.10%)、瘀血(6.76%)7类证候要素,病位以肝、脾、肾、心多见。27例以痰证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IR组(17例)与无IR组(10例)比较在HOMA-IR值(P=0.017,P<0.05)、BVMT-R(P=0.037,P<0.05)得分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及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认知下降组的随访MCCB总分较认知未下降组显着降低(P<0.05)。认知下降组痰湿证素比例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其证素演变显示出了由单一证素向复合证素转变的趋势(P<0.01)。下降比例较多的认知维度为视觉记忆和言语记忆,其中视觉记忆下降可能与痰湿证素有关,言语记忆下降可能与气虚证素相关,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会加重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工作记忆、视觉记忆等认知维度的损害程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气滞、痰为主,且痰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工作记忆认知维度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3.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会随着病程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过程中,中医证候要素呈现虚实夹杂、复合相兼的变化态势。痰证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相关,且在各认知维度中,痰证可能与视觉记忆损害存在紧密关联。4.验证了假说“胰岛素抵抗处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十字路口”的合理性,并建立了中医证候与假说之间的联系。

谢静[4](2021)在《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听觉诱发电位P300和脑电活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听觉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与振幅的影响,以及对静息脑电图频率谱、频率比的影响。为间歇性θ脉冲刺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20例)和假刺激组(n=20例)。真刺激组刺激部位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线圈平面与头皮相切呈45°夹角,手柄向后。采用丛间频率5Hz,丛内频率50Hz,每10s刺激2s,间歇8s,在每200ms施加3个50 Hz的脉冲刺激,其中每20ms发出一次脉冲。总共190s(600个脉冲),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假刺激组仅将线圈垂直于刺激部位,刺激不穿过颅骨,余参数同真刺激组。每位患者首先接受5min静息脑电图、听觉诱发事件P300测试并同步记录脑电图,再用单脉冲测量静息运动阈值,两组分别以80%阈值的强度进行真或假的间歇性θ脉冲刺激,刺激后再次记录5min静息脑电图、听觉诱发事件P300测试。结果:间歇性θ脉冲刺激干预后,真刺激组患者Pz、Cz的P300潜伏期分别为(304.60?28.57)ms、(295.80?26.12)ms,与刺激前相比缩短(62.60?12.73)ms,(77.80?13.85)ms,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刺激组刺激后(355.00?56.74)ms,(334.60?58.63)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5)。两组组间差值比较显示中央区(Cz)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间歇性θ脉冲刺激干预后,假刺激组干预前后各电极通道各频段的绝对功率无显着性差异。而真刺激组干预后,与刺激前相比,T7和CP6通道的β频段绝对功率显着增高,分别为(45.83?8.28)μV2、(39.84?11.10)μV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真刺激组干预后T7通道的(δ+θ)/(α+β)频率比较干预前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且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病程与绝对功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作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使其听觉诱发电位Pz、Cz的P300潜伏期缩短,提高患者反应速度。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干预后,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颞区T7和CP6通道β频段的绝对功率,并降低T7通道低频(δ+θ)与高频(α+β)的频率比。i TBS通过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汪哲宇[5](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欧阳治强[6](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VBM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检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T2DM伴高血压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可能存在的形态学改变,探究皮层下灰质核团形态学改变与多种临床相关变量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本次研究设立三组试验对象: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36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27例、健康志愿者30例。对所有受试者行头颅磁共振(MR)常规序列(T1WI、FLAIR)以及科研序列(3D-T1WI BRAVO)扫描,采集所有受试者的3D-T1WI图像,运用FIRST软件提供的自动分割工具对各个受试者皮层下灰质核团进行精确的自动分割。一、基于VBM技术中的容积测量和表面形状分析,比较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体积和表面形状的差异,同时分析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体积和表面形状的变化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各临床变量间的相关性;二、基于VBM技术中的容积测量和表面形状分析,比较T2DM伴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体积和表面形状的差异,同时分析T2DM伴高血压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体积和表面形状的变化与MMSE评分和各临床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基于VBM的形态学分析示: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体积和表面形状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二、与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组相比,T2DM伴高血压患者组存在右侧丘脑体积明显缩小(p<0.05),并伴有双侧丘脑和左侧海马局部表面形状的改变(p<0.05);进一步的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T2DM伴高血压患者组的左侧海马的表面形状改变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MMSE评分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形态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可能与中年T2DM患者自身较强的代偿和修复能力有关;而高血压可诱发加重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是加剧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构和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T2DM伴高血压患者左侧海马的形状改变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神经-病理学基础,有望作为临床诊断T2DM伴高血压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何万利[7](2021)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2型糖尿病脑协同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技术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及种子点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的功能协同性及协同性受损脑区与全脑FC的改变,进而探讨糖尿病脑损害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T2DM患者88例,最终纳入78例,广告招募收集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61例,最终纳入57例,且与T2DM组年龄、性别以及教育程度相匹配。对所有受试者采集临床资料,评估神经心理量表及扫描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使用基于MATLAB的SPM12和DPABAI_V4.2软件对扫描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DPARSF 4.3软件计算分析VMHC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两样本t检验分析T2DM组与HC组间VMHC值及FC值的差异。使用统计软件SPSS 23.0对VMHC值和FC值与临床变量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T2DM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评分显着升高,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显着减低,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双侧扣带回/辅助运动区VMHC值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升高(GRF校正,单个体素P<0.005,簇大小P<0.05)。T2DM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双侧小脑小叶VI间的FC值显着降低(GRF校正,单个体素P<0.005,簇大小P<0.05)。T2DM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顶下小叶间FC值显着升高(GRF校正,单个体素P<0.005,簇大小P<0.05),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29,P=0.044)。结论T2DM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存在抑郁及焦虑症状,双侧扣带回/辅助运动区半球间功能协同性受损及其FC异常,提示存在半球间信息交流整合障碍,可能是T2DM患者脑损害的重要神经病理机制及神经影像学标记。

马雯[8](2021)在《社会参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参与、自我效能、抑郁与自我管理现状;探索社会参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机制,分析自我效能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不同抑郁水平对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参与以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0年6月至12月目的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2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主参与问卷(IPA)、糖尿病自我照顾量表(DSCS)、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SED)、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参与得分为(37.89±15.86)分。社会参与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教育水平、婚姻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2)自我管理得分为(62.83±12.11)分,仅有9.1%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自我管理在月收入、教育水平、既往职业、并发症、居住地、Hb A1c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自我效能得分为(6.80±1.48)分。自我效能在性别、婚姻、月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居住状况、既往职业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4)抑郁检出率为56.2%,以轻、中度抑郁为主。抑郁在年龄、婚姻、教育水平、居住地、居住状况、既往职业、月收入和并发症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5)相关分析显示,自我管理与社会参与得分(r=-0.295,P<0.01)、抑郁呈负相关(r=-0.178,P<0.01),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415,P<0.01);社会参与得分和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315,P<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468,P<0.01);抑郁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293,P<0.01)。(6)自我效能在社会参与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26%;抑郁对自我效能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具有调节作用(β=-0.12,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参与、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均处于中等水平,抑郁检出率为56.2%;(2)社会参与、自我效能、抑郁及自我管理具有显着相关性;(3)自我效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参与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抑郁调节社会参与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抑郁对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起调节作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

刘敏[9](2020)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循证为基础来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的运动方案,通过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步行功能运动干预现状和运动干预老年人步行功能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证据汇总和证据等级分级,形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指导方案。最后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运动指导方案。方法采用Meta分析以及系统评价再评价整合最佳证据,构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指导方案的初稿;并采用两轮专家函询,对构建的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指导方案。结果1.通过全面系统的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最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水平均在中等及以上,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归类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能够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行功能,但是运动时间少于3个月时的效果不具有差异性,有氧运动相比较其它运动形式,在提高老年人步行功能上更具有优越性。运动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步速、耐力、下肢力量及下肢活动度,但是对跌倒效果尚不明确。2.通过全面系统的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最终纳入2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水平中等偏上。结果显示关于运动干预对老年人步行功能的效果存在争议性,纳入23篇文献中14篇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干预能够显着改善老年人的步行功能,其余9篇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证据推荐:(1)运动时应该在专业的医护人员或者物理治疗师评估指导下才能运动;(2)太极、瑜伽、普拉提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与灵活性,在提高步态上具有明显优势;(3)推荐包含2种或2种以上的运动锻炼内容,如阻力、平衡、灵活性及耐力练习;(4)目前尚无证据单纯的阻力训练能够提高步行;(5)在监督下、群组或者居家运动效果更好;(6)听音乐或者有节奏的训练对步提高更有效果;(7)每周至少150 min(如每周运动5 d,每次30 min)中等强度(8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即使一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的有氧运动;(8)每周25次运动,每两次运动时间间隔不能超过两天。3.采用两轮专家函询,第一轮专家函询中7.11指标和7.12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5,根据专家建议对7.11指标和7.12指标进行修改和调整,其余指标均>3.5,第二轮均数均>3.5;第一轮专家函询中7.1、7.3、7.11、7.12变异系数>0.25,根据专家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和调整,其余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第二轮变异系数均<0.25;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W为0.329,P值<0.001,第二轮W为0.278,P值<0.001,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协调性好。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运动方案。结论本研究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最佳证据的整合和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科学、规范的老年2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指导方案,包括适用对象、运动禁忌症、指导者、运动前评估、运动前热身、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内容。该方案以循证为基础所构建的,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运动指导。

罗辉[10](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二、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来源及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估算
    3 观察指标
        3.1 认知功能
        3.2 体力活动水平
        3.3 影响因素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1 缺失值处理
        4.2 统计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设计阶段
        5.2 资料收集阶段
        5.3 数据收集录入阶段
        5.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6 伦理及注册
    7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1 T2DM-MCI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1.1 一般资料情况
        1.2 体力活动水平情况
        1.3 各认知领域情况
    2 T2DM-MCI患者PA水平与认知领域的相关性分析
    3 影响因素对T2DM-MCI患者不同认知领域的影响分析
        3.1 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3.2 多因素回归分析
讨论
    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情况下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1.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T2DM-MCI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
        1.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2 体力活动与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2.1 记忆功能
        2.2 加工速度
    3 体力活动水平与T2DM-MCI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的可能影响因素
        3.1 性别
        3.2 受教育程度
        3.3 久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功能和跌倒效能变化及跌倒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的来源,对象招募方法
        2.1 研究对象来源
        2.2 对象招募方法
        2.3 相关标准
    3 样本量计算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人口学资料
        4.2 健康相关指标
        4.3 认知心理指标
        4.4 平衡功能及相关指标
        4.5 跌倒效能水平
    5 数据管理与分析
        5.1 数据管理
        5.2 数据分析
    6 研究质量控制
        6.1 知情同意的质量控制
        6.2 受试者入组的质量控制
        6.3 信息采集的质量控制
        6.4 信息录入及导出的质量控制
        6.5 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质量控制
    7 伦理审查
        7.1 自愿原则
        7.2 保密原则
    8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一般人口学资料
    3 健康相关指标
    4 认知心理指标
        4.1 抑郁量表得分
        4.2 MoCA得分及评价
    5 平衡功能及平衡相关指标
        5.1 平衡功能参数
        5.2 下肢肌肉力量
        5.3 下肢感觉功能比较
        5.4 平衡相关量表得分
    6 T2DM组跌倒效能变化情况
    7 平衡表现与跌倒效能相关性分析
        7.1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7.2 标准化典型系数
        7.3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描述
    8 跌倒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8.1 单因素分析
        8.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老年T2DM患者一般资料及健康相关资料变化特征
    2 T2DM患者平衡功能参数变化特征
    3 T2DM患者跌倒效能变化特征
    4 平衡表现和跌倒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5 跌倒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6 T2DM患者跌倒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7.建议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老年T2DM平衡功能变化及跌倒效能的研究进展
    1 平衡功能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1.1 观察法
        1.2 量表评定法
        1.3 平衡测试仪评定
    2 跌倒效能的评估
    3 应用平衡评估仪器测量平衡功能
        3.1 年龄对平衡参数的影响研究
        3.2 性别对平衡功能参数的影响研究
        3.3 感觉功能下降
        3.4 认知功能及情绪等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思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设计及内容
4. 研究优势及创新性
第一部分 胰岛素抵抗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要素因子分析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素相关性的3年随访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糖代谢紊乱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观察评定表
附录二 认知功能成套测验操作手册

(4)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听觉诱发电位P300和脑电活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 B 相关量表
附录 C 个人简历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 E 综述 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听觉诱发电位P300和脑电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5)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慢病管理概述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1.4.1 关键问题分析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6)2型糖尿病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VBM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形态学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T2DM伴高血压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形态学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VBM在导致脑结构形态学改变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2型糖尿病脑协同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认知障碍的海马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Meta分析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社会参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2.2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参与的研究进展
    2.3 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2.4 抑郁的研究进展
    2.5 社会参与、自我效能、抑郁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2.6 问题提出
    2.7 研究假设
    2.8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样本量的确定
    3.3 研究工具
    3.4 资料收集
    3.5 统计方法
    3.6 技术路线图
    3.7 质量控制
    3.8 伦理考察
4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分析
    4.2 老年T2DM患者基本特征
    4.3 老年T2DM患者社会参与现状及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方面分析
    4.4 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方面分析
    4.5 老年T2DM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方面分析
    4.6 老年T2DM患者抑郁现状及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方面分析
    4.7 老年T2DM患者社会参与、自我效能、抑郁及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4.8 自我效能在社会参与和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间的中介作用
    4.9 抑郁对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
5 讨论
    5.1 老年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现状
    5.2 老年T2DM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现状
    5.3 老年T2DM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现状
    5.4 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现状
    5.5 老年T2DM患者社会参与、自我效能、抑郁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5.6 自我效能在社会参与与自我管理间起中介作用
    5.7 抑郁调节社会参与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6 结论
7 研究的创新之处
8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个人简介
    附录三 致谢
    附录四 综述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参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节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操作性定义
    4 研究内容
    5 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运动干预对老年人步行功能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证据汇总及证据等级分级
第四节 形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指导方案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1 创新之处
    2 局限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老年2型糖尿病步行功能运动指导方案的函询表
附录2 在研期间学习成果
附录3 致谢
综述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前言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3 讨论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7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认知领域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游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平衡功能和跌倒效能变化及跌倒事件的相关性研究[D]. 郭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胰岛素抵抗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性研究[D]. 丛佳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单次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听觉诱发电位P300和脑电活动的影响[D]. 谢静.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6]2型糖尿病患者皮层下灰质核团的VBM研究[D]. 欧阳治强.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2型糖尿病脑协同功能及功能连接研究[D]. 何万利.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社会参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D]. 马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功能运动方案的构建[D]. 刘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Ⅱ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