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例中国老年人尸检眼黄斑区组织病理学变化

212例中国老年人尸检眼黄斑区组织病理学变化

一、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巩固宇[1](2018)在《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寻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期能够提高对DR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影响因素的认识,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回顾的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在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经散瞳眼底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组(C组)的患者50例,同时入组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黄斑水肿患者组(B组),并选既往无糖尿病史、无眼底病史、无眼外伤或眼科手术史、无屈光不正,经眼底镜、OCT检查未发现眼底异常的,且与研究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A组)30例,分别测量三组的SFCT、C组黄斑水肿厚度,并根据测量数值对黄斑水肿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病程、眼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黄斑水肿程度之间的关系。中医辩证分型根据气阴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进行辨证。对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A组)30例,其中A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77±10.30)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黄斑水肿患者(B组)35,其中B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7.20±10.47)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C组)50例,其中C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77±10.21)岁。2.A组的平均SFCT为(190.97±49.98)μm,B组的平均SFCT(179.26±40.89)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SFCT为(147.59±40.43)μm,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0例DME患者82眼中,轻度黄斑水肿组(C1)18眼(21.9%,18/82),中度黄斑水肿组(C2)22眼(26.8%,22/82),重度黄斑水肿组(C3)42眼(51.2%,42/80)。4.50例DME患者82眼中,C1组平均SFCT为(196.44±26.08)μm;C2组平均SFCT为(167.27±27.44)μm;C3组平均SFCT为(147.59±43.42)μm;两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0例DME患者82眼中,C1组平均黄斑水肿为(217.56±17.29)μm;C2组平均平均黄斑水肿为(323.05±37.28)μm;C3组平均黄斑水肿为(446.90±21.96)μm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平均SFCT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眼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7.85例DR患者中,气阴两虚证34例,占40.1%;痰瘀阻滞证25例,占29.4%;脾肾两虚证17例,占20.1%,阴虚夹瘀证9例,占10.4%。DR患者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8.50例DME患者中,气阴两虚证20例,痰瘀阻滞证14例,脾肾两虚证11例,阴虚夹瘀证5例。各中医证型与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76,P=0.521>0.05)。结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平均SFCT比正常人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黄斑水肿患者变薄。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水肿程度与SFCT呈负相关,即随着黄斑水肿程度的增厚,SFCT呈变薄趋势。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中医证型多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痰瘀阻滞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

熊金巧[2](2014)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黄斑微视野及黄斑色素密度检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使用法国迈威MonPack3视觉监视系统的视野模块及黄斑色素密度模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进行相应检测。探讨中老年人群中不同类型的ARMD对其黄斑微视野及黄斑色素密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该疾病的分型及随访检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并明确分型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性患者使用MonPack3视觉监视系统进行眼底色素密度和视野检查,根据其内部程序设置,判断并记录患者盲点数、固视的稳定性、中心注视情况、黄斑微视野缺损程度及黄斑色素密度。不同病种与患者固视的稳定性、盲点数均采用Wilcoxon检验;最佳矫正视力与ARMD黄斑微视野缺损情况及黄斑色素密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疾病种类的黄斑微视野平均缺损程度、黄斑色素密度差异,采用ANOVA方差分析;使用SASV8绿色版统计软件完成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7例ARMD患者28只患眼中,渗出型ARMD19只眼(男性眼9只,女性眼10只),固视稳定10只眼,相对不稳定3只眼,不稳定6只眼;萎缩型ARMD9只眼(男性眼6只,女性眼3只),固视稳定6只眼,相对不稳定2只眼,不稳定1只眼。28只眼全为中心注视眼。稳定性在不同病种类别之间差异无显着性意义(χ2=0.8370, P=0.3621),与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也无明显相关性(χ2=1.6560,P=0.4369);在不同性别中亦无明显差异(χ2=1.7398,P=0.1872);最佳矫正视力与ARMD眼的黄斑微视野平均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C=-0.14934,P=0.4482),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色素密度有显着相关性(CC=0.42578,P=0.0239);两种病变性质不同的ARMD的盲点数无差异性(χ2=0.448, P=0.5048)、黄斑微视野平均缺损值无显着差异(F=0.26,P=0.6118),黄斑色素密度亦无显着差异(F=2.24,P=0.1469)。结论渗出型ARMD及萎缩型ARMD患者无论是在黄斑微视野缺损程度还是在黄斑色素密度测量值上均无明显差异性,且患者对于视物的稳定性与病变类型、最佳矫正视力及患者性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色素密度之间有正相关性,但与黄斑微视野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故此后针对渗出型ARMD及萎缩型ARMD的诊断及随访时建议黄斑微视野及黄斑色素密度检查的同时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李丽英[3](2008)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厚度的测量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AMD患者黄斑部厚度的变化,探讨OCT对AMD的诊断意义及其在中医病机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经FFA确诊的AMD患者33例39眼,其中湿性组16例19眼、干性组17例20眼,按年龄匹配的对照组10例12眼利用OCT分别进行检测。观察黄斑部CRBC和RNL厚度的变化。应用秩和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CBRC厚度:湿性组为128.34±31.75μm、干性组为82.35±17.94μm、对照组为81.53±9.38μm,湿性组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L厚度:湿性组为286.42±56.95μm、对照组为227.43±11.41μm、干性组为211.77±15.35μm,湿性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黄斑中央凹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湿性AMD患者CBRC、RNL厚度随着病变的发展,其厚度增加;干性AMD患者黄斑中心凹RNL厚度随着病变的发展,其厚度变薄。OCT加深了对AMD的认识和理解,促进AMD的诊疗过程由定性向定量方面转化。(2) CBRC和RNL厚度变化丰富了中医对AMD病机研究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可指导辨证及遣方用药。

魏爽[4](2006)在《初探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血液生化等指标及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omplex,CBRC)病理改变的作用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选用C57BL小鼠,喂养普通饲料一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月龄普通饲料组(12只)、8月龄普通饲料组(12只)、8月龄高脂饲料组(72只)、8月龄预防组(12只)。按计划处死每组12只动物作各项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确认动物模型成功后,将模型组余下的小鼠随机再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12只)、阳性药物对照组(12只)、黄斑康治疗中剂量组(12只),黄斑康治疗高剂量组(12只),黄斑康治疗低剂量组(12只)。按计划处死各组动物后作各项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8月龄高脂饲料组血脂、血液流变学、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指标均高于8月龄普通饲料组、8月龄预防组(P<0.01);(2)8月龄高脂饲料组与8月龄普通饲料组、8龄预防组比较,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厚度明显变薄(p<0.01);(3)8月龄高脂饲料组与8月龄普通饲料组、8月龄预防组比较,玻璃膜厚度明显增厚(p<0.01);(4)黄斑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MDA各项指标明显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0.05)黄斑康中剂量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优于高、低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1);(5)黄斑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RPE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6)黄斑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玻璃膜厚度变薄(p<0.05);黄斑康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玻璃膜厚度明显变簿(p<0.01)。黄斑康中剂量治疗组与黄斑康高、低剂量治疗组比较,玻璃膜厚度更薄(p<0.01)。

魏爽,曾庆华,王春晖,冯驰[5](2005)在《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复合结构的研究近况》文中提出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与许多眼科临床常见病密切相关,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我们就近年来复合系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黄霄[6](2005)在《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巩膜顺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文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和油红“O”染色方法,在偏振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性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巩膜胶原纤维的影响及了解巩膜顺应性情况,探讨与中医痰瘀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 方法 选用3月龄C57BL小鼠,购回一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3月龄、8月龄普食组各12只,8月龄高脂组18只。3月龄组喂养1周后处死,8月龄组喂养22周后处死,8月龄高脂组喂养4周后随机取6只处死,检测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其余12只喂养至22周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脂、血流变学及丙二醛;同时取主动脉和眼球标本,经油红“O”、苦味酸天狼猩红等特殊染色,用偏振光显微镜等仪器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造模4周后,8月龄高脂组的TC和LDL-C已明显升高,与3月龄普食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确认血脂异常的动物模型。血脂指标:8月龄普食组高于3月龄普食组(P<0.05);8月龄高脂组高于3月龄、8月龄普食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8月龄普食组高于3月龄普食组(P<0.01);8月龄高脂组高于3月龄、8月龄普食组(P<0.01)。丙二醛水平:8月龄普食组高于3月龄普食组(P<0.01);8月龄高脂组高于3月龄、8月龄普食组(P<0.01)。8月龄高脂组的主动脉和巩膜油红“O”染色,发现有红色的脂滴着染。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观察,C57BL小鼠巩膜胶原纤维主要是Ⅰ型和Ⅲ型。对Ⅰ型和Ⅲ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厚度及Col Ⅲ/Col Ⅰ面积比指标的检测,3组间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无差异(P>0.05),而积分光密度、厚度及Col Ⅲ/Col Ⅰ面积比均有差异(P<0.01或P<0.05)。

陈慧慧,唐罗生[7](2004)在《视网膜的年龄相关性改变》文中研究说明年龄是一种随时间而逐步积累的对疾病和死亡的易感性。正常视网膜随年龄增加会出现相应的生化结构,细胞,基因调控等方面的改变。过度的年龄相关性改变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d-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这篇综述将会总结一下视网膜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变化。

徐格致,王文吉,曹安民[8](2000)在《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角度了解和分析老年华人黄斑部病变 ,探讨老年人视力障碍的原因。 方法 10 8例平均年龄为 78.4岁的老年华人系列尸体解剖所得的 2 12只眼球 ,取黄斑区全层眼球壁组织 ,作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2 12只眼中 36 .3%有硬性玻璃膜疣 ,19.3%有软性玻璃膜疣 ,都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萎缩 ;5 .7%有 RPE渗出性脱离 ,视网膜或 RPE下新生血管膜形成 ,伴明显 RPE萎缩、感光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3.2 %有后巩膜葡萄肿 ,巩膜、脉络膜变薄 ,色素上皮萎缩 ,感光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平均眼轴长度 2 9.5 mm;2 .4%有白内障手术后的黄斑囊样水肿。 结论 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为本组老年华人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的主要病理改变 ,其次为病理性近视黄斑变性和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

二、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相关诊断标准
        2.4 技术路线图
        2.5 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三组年龄比较
        3.2 三组性别比较
        3.3 两组之间病程比较
        3.4 两组的眼压比较
        3.5 两组的脉压差比较
        3.6 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3.7 两组的空腹血糖比较
        3.8 三组的平均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比较(表8)
        3.9 C组按黄斑水肿程度统计分析
        3.10 DR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11 DME不同黄斑水肿程度黄斑部脉络膜厚度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4 讨论
        4.1 立题依据及意义
        4.2 西医对脉络膜循环及黄斑生理的认识
        4.2.1 脉络膜的生理特征
        4.2.2 黄斑的生理特征
        4.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流行病学特点
        4.4 深度增强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4.5 西医对黄斑水肿及其机制的认识
        4.6 一般临床资料与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7 黄斑水肿程度与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4.8 祖国医学对DME的认识
        4.9 DME的治疗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黄斑微视野及黄斑色素密度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黄斑微视野测量值计算
    2.2 黄斑色素密度测量值计算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厚度的测量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
        2.1.2 对照组
    2.2 研究方法
        2.2.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断标准
        2.2.2 纳入病例标准
        2.2.3 排除病例标准
        2.2.4 对照组纳入标准
        2.2.5 剔除病例标准
        2.2.6 检测设备与方法
        2.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1.1 年龄分布情况
        3.1.2 性别分布情况
        3.1.3 眼别情况
    3.2 AMD患者形态学观察和黄斑厚度检测
        3.2.1 干性组OCT形态学观察
        3.2.2 湿性组OCT形态学观察
        3.2.3 AMD患者CBRC厚度
        3.2.4 AMD患者RNL厚度
    3.3 脱落病例
4 讨论
    4.1 OCT的选择及其在AMD中的应用
        4.1.1 OCT的选择
        4.1.2 OCT在AMD中的应用
    4.2 检测部位的选择
    4.3 AMD患者黄斑部CBRC、RNL厚度的分析
        4.3.1 对照组黄斑部CBRC、RNL厚度的分析
        4.3.2 湿性组黄斑部CBRC、RNL厚度的分析
        4.3.3 干性组黄斑部CBRC、RNL厚度的分析
    4.4 祖国医学对AMD的认识
        4.4.1 AMD病机与黄斑厚度关系的探讨
        4.4.2 黄斑厚度对AMD疗效评估的意义
5.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综述

(4)初探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C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1.引言
2.实验研究
    2.1.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饲料及药物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4.1 血液生化
        2.1.4.2 组织形态学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给药方法
    2.3 观测指标及测试方法
        2.3.1 一般状态观察
        2.3.2 小鼠血脂、血液流变学、MDA检测方法
        2.3.3 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2.4 统计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一般观察
    3.2 C57BL小鼠体重变化
    3.3 不同组别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3.3.1 不同组别血脂指标的比较
        3.3.2 不同组别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3.3.3 不同组别MDA指标的比较
    3.4 C57BL的CBRC病理学变化
        3.4.1.光镜下Masson三色染色结果
        3.4.2.电镜下检查结果
        3.4.2.1 电镜下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比较
        3.4.2.2 电镜下RPE的比较
        3.4.2.3 电镜下Bruch's膜的比较
4 讨论
    4.1.血脂异常与ARMD相关性
        4.1.1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与ARMD相关性的认识
        4.1.2 祖国医学对血脂异常与ARMD相关性的认识
    4.2 动物模型的评价
        4.2.1 动物模型的选择和造模方法
        4.2.2 血液生化指标的选择
        4.2.3 研究部位的选择
    4.3 黄斑康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4.4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动物模型预防效果的研究
        4.4.1 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与8月龄预防组、8月龄高脂饲料组小鼠外观、体重变化的评价
        4.4.2 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与8月龄预防组、8月龄高脂饲料组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评价
        4.4.3 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与8月龄预防组、8月龄高脂饲料组小鼠CBRC指标变化的评价
    4.5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C57BL小鼠动物模型治疗效果的研究
        4.5.1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动物模型外观、体重指标的影响
        4.5.2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动物模型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5.3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C57BL小鼠动物模型CBRC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后置部分
声明

(5)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复合结构的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CBRC的老年性改变
    1.1 功能方面
        1.1.1 RPE抗氧化能力:
        1.1.2 CBRC的液压传导性:
    1.2 形态方面
        1.2.1 RPE:
        1.2.2 Bruch膜:
2 AMD的CBRC改变
3 高脂动物模型的CBRC改变

(6)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巩膜顺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和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造模方法
        2.2.3 观测指标及测试方法
        2.2.3.1 一般状态观察
        2.2.3.2 小鼠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2.2.3.3 组织形态学观察
        2.2.3.3.1 光镜观察方法
        2.2.3.3.2 电镜观察方法
        2.2.4 统计学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一般观察
        2.3.2 不同组别小鼠体重变化
        2.3.3 不同组别小鼠血液生化指标
        2.3.3.1 血脂指标的比较
        2.3.3.1.1 造模4周时血脂情况
        2.3.3.1.2 各组实验结束时血脂情况
        2.3.3.2 血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3.3.3 丙二醛指标的比较
        2.3.4 主动脉壁和巩膜的冰冻切片光镜结果
        2.3.5 巩膜胶原纤维光镜结果
        2.3.5.1 3组间Ⅰ型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
        2.3.5.2 3组间Ⅲ型胶原纤维的平均光密度
        2.3.5.3 3组间Ⅰ型胶原纤维的IOD
        2.3.5.4 3组间Ⅲ型胶原纤维的IOD
        2.3.5.5 3组间巩膜胶原纤维的厚度
        2.3.5.6 3组间巩膜Col Ⅲ/Col Ⅰ面积比
        2.3.6 巩膜胶原纤维及脉络膜血管的电镜结果
    2.4 讨论
        2.4.1 模型动物的选择
        2.4.2 巩膜顺应性观察指标的选择
        2.4.3 关于血生化指标的选择
        2.4.4 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观察巩膜胶原纤维
        2.4.5 关于动物模型的评价
        2.4.5.1 小鼠外观、体重的变化
        2.4.5.2 血脂异常动物模型
        2.4.6 关于C57BL小鼠生化指标与中医痰瘀关系的问题
        2.4.6.1 TC、LDL-C升高为痰浊的客观指标
        2.4.6.2 血流变学异常为痰瘀的指标
        2.4.6.3 丙二醛异常是由痰致瘀的中间环节
        2.4.7 关于C57BL小鼠巩膜改变的问题
        2.4.7.1 巩膜有脂质的沉积
        2.4.7.2 偏振光镜下巩膜胶原纤维的改变
        2.4.7.2.1 平均光密度无差异
        2.4.7.2.2 积分光密度差异性改变
        2.4.7.2.3 厚度差异性改变
        2.4.7.2.4 Col Ⅲ/Col Ⅰ面积比值差异性改变
        2.4.7.3 电镜下巩膜胶原纤维及脉络膜血管的改变
        2.4.8 Ⅲ型胶原纤维增生是巩膜顺应性降低的前奏
        2.4.9 C57BL小鼠巩膜顺应性改变影响其它眼组织的问题
        2.4.10 C57BL小鼠眼球壁上微观的痰瘀改变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血管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
声明

(8)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眼球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DME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D]. 巩固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黄斑微视野及黄斑色素密度检查[D]. 熊金巧.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3)
  •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厚度的测量及对比研究[D]. 李丽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4]初探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影响[D]. 魏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5]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复合结构的研究近况[J]. 魏爽,曾庆华,王春晖,冯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5(04)
  • [6]血脂异常对C57BL小鼠巩膜顺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霄.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7]视网膜的年龄相关性改变[J]. 陈慧慧,唐罗生. 国际眼科杂志, 2004(04)
  • [8]老年华人212只尸体解剖眼黄斑区组织病理改变[J]. 徐格致,王文吉,曹安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0(04)

标签:;  ;  ;  ;  ;  

212例中国老年人尸检眼黄斑区组织病理学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