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1年浙江省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

1999—2001年浙江省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

一、浙江省1999~200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霞玉[1](2021)在《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该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评价该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职业卫生问题。为该企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山东省某机械加工企业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资料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整理。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和职工体检情况,利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用X±S的形式或者绝对值和相对数表示,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本次各部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均未超过限值,但是焊件制造部,配件制造部,新品研发部和混合车间接触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80 d B。2.山东省某企业体检基本情况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共有1003人,其中男性930人,女性73人。平均年龄为36.19±7.68岁,分别职工为年龄≤25岁组(4.9%)、26~岁组(45.1%)、36~岁组(34.9%)、46~岁组(13.9%)、≥55岁组(1.3%)。平均工龄为4.2±1.52年,其中工龄<1年组占比6.2%、1~年组占比4.5%、2~年组占比9.7%、3~年组占比2.6%、≥4年组占比77.1%。3.山东省某企业不同部门及工种作业人员情况共分为五大部门,分别是焊件制造部(23.6%)、总装部(8.5%)、配件制造部(3.7%)、新品研发部(4.3%)和混合车间(59.9%);涉及到16类作业人员,分别是焊工(33.4%)、维修工(8.8%)、车床工(6.6%)、挡车工(6.5%)、喷漆工(6.5%)、粉料工(6.1%)、调料工(4.6%)、造粒(4.0%)、铣工(3.8%)、电工(3.4%)、切割工(3.3%)、磨砂工(2.7%)、钻工(2.5%)、刷胶工(1.4%)、管理人员(1.4%)、其他工种(5.2%)。4.山东省某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该企业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5大类,分别是粉尘,苯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甲醛等化学性危害因素,噪声、激光辐射、工频磁场等物理性危害因素和金属烟尘等其他因素,构成比分别是16.8%、8.2%、17.9%、0.6%,以及混合性危害因素占比56.5%。混合性危害因素包含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两类混合性因素的构成比分别是70.2%和29.8%。5.山东省某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50人,正常率56.0%。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4.0%,未检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953人,正常率为51.9%,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6.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7%,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5%。该企业本次职业健康检查本省员工472人,正常率为53.8%,其他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44.9%。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1.1%,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2%。外省人员531人,正常率为50.7%,其他疾病或异常者检出率为48.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8%。6.山东省某企业职工目标疾病检出情况本次检查共检出目标疾病者12例,其中,接触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和混合性危害因素的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是6.1%、2.8%、0.4%,差异具有显着性。其中接触化学性危害因素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其他各类危害因素接触者未检出目标疾病。不同工种的作业人员目标疾病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喷漆、刷胶和电工的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是4.6%、14.3%和14.7%。7.山东省某企业职工健康检查不同工龄组B超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6%、2.2%、0%、11.5%、3.8%,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是1.6%、8.9%、9.3%、15.4%、5.1%,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是27.4%、17.8%、22.7%、46.2%、32.5%,贫血检出率分别是6.5%、2.2%、14.4%、0%和5.6%。刷胶工B超、血常规、血压三项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是42.9%、21.4%、42.9%,焊工是肝功能和血生化异常检出率最高的工种,检出率分别为7.2%、7.2%,贫血检出率最高的工种是挡车工,检出率为46.2%。配件制造部员工B超、肝功能和血生化三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部门,检出率分别是27.0%、8.1%和8.1%。混合车间职工贫血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9.3%。结论:1.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该企业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为主。2.该企业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以化学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和混合性危害因素为主。3.该企业目标疾病检出率与危害因素和工种有关,电工、喷漆以及刷胶三类工种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接触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员工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混合车间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率高于其他部门。

张曌慧,黄磊,石璐,况杰,周小军[2](2021)在《中国人群尘肺病疾病负担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尘肺病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尘肺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以尘肺患者疾病负担为主题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纳入研究的尘肺病相关人口、死亡和疾病负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6个研究。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中国人群尘肺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 of life lost,YLL)降幅低于全球,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升幅高于全球,YLD所占DALY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尘肺病患者经济负担或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包含14个因素,其中住院天数、相关合并症、尘肺分期是对患者经济负担(或住院费用)有影响或存在差异最重要的指标。中国人群因尘肺病引起的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但年轻患者因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及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造成其YLD更大的现象也应重视。结论我国尘肺患者疾病负担仍然沉重,建议将持续降低中国人群尘肺病的DALY作为长期健康管理目标,强化遏制尘肺病早发病和早死亡的控制策略。

雷江平[3](2020)在《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从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劳动关系,从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一化三改”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劳动关系领域出台了有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险、社会福利和工会制度等一整套劳动关系政策,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晰。中国共产党在劳动关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对于协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作为重要社会关系的劳动关系的发展,更需要不断化解在劳动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本研究立足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期实践,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初探,分析了问题,解剖了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措施。本研究的主体一共有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对诸如劳动关系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等进行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的逻辑,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实践探索的分析,在对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关系实践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建党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经验基础。第四部分探索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建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的中国化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最后总结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历史地位。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形成的原因,问题主要来自制度体系、协商机制等方面,而形成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人代际更替、新媒体广泛应用,以及“三新”就业模式带来的挑战等。第六部分主要分析地方或基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并以此探讨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工会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或劳动关系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七部分主要分析面对新挑战或障碍,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调整和具体的实施对策。总之,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和谐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劳动关系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史进梅[4](2020)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河北省尘肺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2009-2018年河北省尘肺病检出病例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聚集特征;探讨空间回归模型在筛选尘肺病检出情况影响因素中的应用价值,为尘肺病防控提供依据,为其他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疾病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地区分级地图展示尘肺病的地区分布;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尘肺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局部聚集特征;前期经三轮德尔菲法构建了包含18个指标的尘肺病估算指标体系,选择其中在2011年职业健康调查中获得数据的11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因尘肺病的滞后性,选择2011-2015年尘肺病确诊及疑似病例为因变量,借助拉格朗日乘数选择适宜的空间回归模型,筛选尘肺病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并评价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2009-2018年河北省共检出尘肺病6099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检出例数前三位的病种为矽肺、煤工尘肺及陶工尘肺;尘肺病检出例数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聚集性,高检出区集中在张家口市、承德市等部分县区;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2009-2018年河北省尘肺病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聚集类型主要为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高-低聚集及低-低聚集分布范围较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辖区接尘人数、接尘人员尘肺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辖区企业粉尘监测点合格率及辖区企业接尘体检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空间依赖性诊断结果显示,空间滞后模型为适宜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辖区接尘人数、接尘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辖区企业接尘体检率与尘肺病检出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辖区企业粉尘监测点合格率与尘肺病检出情况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2009-2018年河北省尘肺病检出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尘肺病检出病例的分布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的聚集类型,以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两种聚集类型为主;从整体上看,空间滞后模型在分析尘肺病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时要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因此尘肺病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空间模型更为合适。尘肺病检出情况受接尘人数、企业接尘体检率等因素影响,在制定尘肺病防治措施时,需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因素对尘肺病的影响作用。

于兴浩,樊慧,王永星,暴磊,王迪,姚武,画宝勇,郝长付[5](2019)在《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及相关情况。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地域分布、热点区域、载体期刊、作者及其机构、关键词等情况。结果共筛选出尘肺病研究文献10 208篇。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文献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P <0. 01);我国东部地区的省份发文量最多。山东省、北京市、河北省发文量最多,其次分别为安徽省、广东省、江苏省、辽宁省、山西省、河南省和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辽宁省以及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上海市形成尘肺病研究文献发表的热点区域。有效文献分布于1 173种期刊;以《职业与健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5种职业医学专业期刊发表尘肺病研究文献最多,共占有效文献的26. 99%。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医院是文献发表的主要机构。尘肺病研究焦点为矽肺和煤工尘肺等。结论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特定的研究热点区域;尘肺病研究已经专业化,且刊发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已形成。

傅红,俞爱青,阮晓颖,张旭慧,郝莉,杨勇,王强,张磊[6](2017)在《杭州市2007—2015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尘肺病发病特点及现状,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杭州市2007-2015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病种、发病年龄、接尘工龄以及所在企业行业、工种、规模等进行分析。结果杭州市2007-2015年新发尘肺病患者753例,历年报告新发尘肺分别为42例、32例、35例、76例、82例、160例、160例、106例和60例。发病年龄以41岁236例(31.34%),51岁234例(31.08%),接尘工龄(14.5±9.0)年。病种分布以矽肺为主,共522例(69.32%);煤工尘肺150例(19.92%);电焊工尘肺51例(6.78%)。尘肺病分期以壹期为主,共438例(58.17%);贰期187例(24.83%);叁期128例(17.00%)。行业分布以采矿业449例(59.63%),制造业203例(26.96%)多见。壹期尘肺主要分布在电焊工和粉碎工,共108例(26.26%);贰期、叁期尘肺均以掘进工和采煤工为主,分别为51例(27.27%),38例(29.69%)。新发尘肺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共553例(73.40%)。结论杭州市新发尘肺病呈逐年增长趋势,接尘工龄缩短,发病以矽肺为主,其分布与企业行业、工种及规模有关。

王秀芝,李巧,陈钧强,赵佳骏,赵允武,楼建林[7](2015)在《1例炭黑尘肺合并陈旧性结核的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炭黑尘肺合并结核的鉴别诊断。方法对职业史、既往史、劳动卫生学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动态胸片观察、CT辅助检查等手段,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后诊断为尘肺病。结果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中上肺可见粟粒状、条索状阴影,大小不均,密度不均,右侧肋膈角消失,有明显的胸膜病变征象。CT影像可见右中肺有一处明显的结核灶,其周围还有一些高密度的卫星灶,右下肺存在胸膜病变,两中上肺可见弥漫性圆形小阴影,大小均匀,分布均匀,为典型的尘肺病CT影像改变。诊断为炭黑尘肺壹期。结论炭黑尘肺X线胸片上有可能表现为q影。CT检查对尘肺病的鉴别诊断较有价值。

方丽艳,李海生,于久愿,任迎娣[8](2015)在《143例新发尘肺病例发病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发尘肺诊断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尘肺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受理诊断的143例尘肺新发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对煤工尘肺、水泥尘肺、矽肺及其他尘肺4种尘肺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进行比较。结果诊断的143例尘肺包括8种尘肺,其中煤工尘肺(84例)、水泥尘肺(26例)、矽肺(10例)及其他尘肺(15例)分别占全部尘肺的58.74%、18.18%、6.99%及10.49%。结论煤工尘肺比例为最高,因此煤炭行业是尘肺病防治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李艳平,谢石,倪金凤,吴佳嫣[9](2015)在《2006—2013年镇江市尘肺病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镇江市新发尘肺病的现状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6—2013年新发尘肺病例资料,按照尘肺病种类、接尘工龄、发病年龄、期别、行业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镇江市共报告尘肺新发病例527例,其中,男性患者485例,占92.03%;女性患者42例,占7.97%,男女性别比约为11.5∶l。在各尘肺病例中,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尘肺和电焊工尘肺为主要病种分别占59.20%、15.94%、9.87%、7.78%;主要发生在建设、建材、电力、制造、采矿行业(91.08%)。结论镇江市的尘肺病以矽肺为主,集中分布在建设、建材、电力、制造、采矿行业,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尘肺病预防工作。

夏颖[10](2014)在《湖北省2008至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描述湖北省2008至2013年累计报告新发职业病发病情况,探讨报告职业病的发病趋势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科学研究和建立职业病监测与预警的时序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08至2013年湖北省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整理并做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检验,包括职业病新发病例的年度分布、病种分布、地区分布、工业系统分布和工种分布以及平均发病工龄、发病年龄的年度变化趋势等。结果:(1)我省2008至2013年,共累计报告各类职业病4281例,其中尘肺病新发病例3665例,慢性中毒307例,急性中毒56例,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253例。(2)尘肺病新发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病例数最多,突破了1000例;煤工尘肺、矽肺共占各类尘肺病例数的97.2%,分别为2504例(68.3%)和1058例(28.9%)。黄石市、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尘肺病例列为全省前3位,分别为1286例(35.09%)、892例(24.23%)和336例(9.17%),地域比例分布非常明显;74.1%的新发尘肺病例发生在煤炭行业,其余依次为有色金属(198例,5.4%)、建材(190例,5.18%)和地质矿产行业(151例,4.12%):累计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工种主要为采煤工、掘进工和煤矿混合工,分别为1303例(35.55%)、998例(27.23%)和303例(8.27%)。纯采煤工的发病年龄和接尘工龄最短;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48.79%的三期尘肺病例和37.71%的二期尘肺病例均发生在小型企业;随着开始接尘年代的逐步推进,新发尘肺病例的诊断年龄和工龄呈现明显缩短趋势;各类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平均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未见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尘肺病平均年龄为56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7年,贰期尘肺和叁期尘肺主要集中在45—55岁年龄段;本省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6.60%,其中壹期尘肺合并肺结核人数最多(197例),占所有尘肺合并肺结核人数的81.40%;矽肺合并肺结核率最高,为7.18%;随着尘肺期别的增高,肺结核合并率呈明显降低。6年来,共报告死亡病例15例,男女比例14:1,其中60%的死亡病例死亡年龄≥65岁,40%的死亡病例接尘工龄≥30岁,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心血管疾病。(3)铅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是我省慢性职业中毒的高发病种;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襄阳市、武汉市和黄石市慢性中毒发生病例最多,主要分布在冶金、机械等私有经济的行业;铅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等高发病种患者的接毒工龄小于5年的所占比例最大。(4)我省急性中毒事故共34起,56例,其中死亡4例;中毒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主要中毒原因为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中毒。(5)2008—2013年我省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共累计报告253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近三年发病例数远远大于前三年;噪声聋、职业性肿瘤均为高发病种;近50%的病例发生在大型企业。结论:(1)根据职业病的发病特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点接害人群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开展有毒有害物质职业病危害综合性防治干预示范工程;(3)构建我省职业病监测预警体系。

二、浙江省1999~200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1999~200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1.2 国内职业卫生现状
    1.3 职业病相关概念及其相关危害因素
    1.4 职业健康检查
    1.5 机械加工制造业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内容
        2.3.1 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2.3.1.1 环境条件
        2.3.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
        2.3.1.3 现场采样
        2.3.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
        2.3.3 一般资料
        2.3.4 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山东省某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3.2 山东省某企业健康检查一般资料结果
        3.2.1 不同性别和年龄作业人员情况
        3.2.2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情况
        3.2.3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情况
        3.2.4 不同部门作业人员情况
        3.2.5 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
    3.3 山东省某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3.1 不同体检类别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3.2 不同户籍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4 山东省某企业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1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2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3 不同作业部门员工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3.4.5 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目标疾病检查结果
    3.5 山东省某企业职工健康检查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1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2 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3 不同作业部门作业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3.5.4 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指标异常检出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健康检查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4.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4.3 目标疾病检出结果分析
    4.4 指标异常检出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简评
    三、研究逻辑与方法
        (一)研究逻辑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冲突
        (三)和谐劳动关系
    二、基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海外的发展
        (三)其它劳动关系理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逻辑分析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逻辑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属性所决定的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所决定的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最高目标
        (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方针
        (三)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逻辑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过程
        (一)“劳资两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二)调整劳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三)建立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成效
        (一)职工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
        (二)职工参与制度逐步建构与完善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健全
        (四)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逐步建立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经验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二)多方参与,以工会为主体
        (三)以劳资和谐为核心理念
        (四)以协商协调为主要手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
    一、理论探索的基本过程
        (一)和谐劳动关系命题的提出
        (二)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形成
        (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二、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逐步确立
        (二)在宏观层面,积极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三)在中观层面,加强区域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四)在微观层面,大力推进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建设
        (五)在操作层面,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理论成果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国情特征
        (二)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
        (三)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四、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
        (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二)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剖析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一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二)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三)冲突事件破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三)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四)农民工群体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五) “三新”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六)新媒体广泛应用和外部势力渗透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案例分析
    一、实验探索:正在形成的地方/基层经验
        (一)激活基层工会:深圳工会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
        (二)培育社会组织:狮山树本产业家园
        (三)前端化解冲突:广州市海珠区“三方联调中心”
    二、有效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选择
        (一)劳资冲突的化解与路径选择
        (二)实践探索实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逻辑
    三、适应与变革:中国工会在开放中演进
        (一)演进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局限
        (二)在变革中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和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一)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以互利双赢为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以法治方式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进一步完善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一)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策体系
        (二)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三)发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
        (四)推动实现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河北省尘肺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空间自相关方法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地域分布分析
        1.2.2 热点区域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文献时间分布
    2.3 文献地域分布
    2.4 热点区域探测
    2.5 文献源期刊分布
    2.6 作者机构分布
    2.7 论文关键词分析
3 讨论

(6)杭州市2007—2015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历年发病情况
    2.3 病种分布
    2.4 行业与工种分布
    2.5 企业规模分布
3 讨论

(7)1例炭黑尘肺合并陈旧性结核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资料
2诊断过程
3讨论

(8)143例新发尘肺病例发病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2006—2013年镇江市尘肺病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10)湖北省2008至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
    1.3 国内外职业病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正文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3.1 我省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3.2 我省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分析
    3.3 我省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分析
    3.4 我省物理因素及其他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3.5 对职业病报告工作的思考、建议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申报课题题录
致谢

四、浙江省1999~2001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某企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D]. 张霞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国人群尘肺病疾病负担的系统评价[J]. 张曌慧,黄磊,石璐,况杰,周小军.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03)
  • [3]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雷江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9)
  • [4]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河北省尘肺病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史进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我国2001—2017年尘肺病研究热点区域分析[J]. 于兴浩,樊慧,王永星,暴磊,王迪,姚武,画宝勇,郝长付. 中国职业医学, 2019(03)
  • [6]杭州市2007—2015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J]. 傅红,俞爱青,阮晓颖,张旭慧,郝莉,杨勇,王强,张磊.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7(06)
  • [7]1例炭黑尘肺合并陈旧性结核的诊断[J]. 王秀芝,李巧,陈钧强,赵佳骏,赵允武,楼建林. 浙江预防医学, 2015(11)
  • [8]143例新发尘肺病例发病特点分析[J]. 方丽艳,李海生,于久愿,任迎娣. 首都公共卫生, 2015(04)
  • [9]2006—2013年镇江市尘肺病病例分析[J]. 李艳平,谢石,倪金凤,吴佳嫣. 职业与健康, 2015(03)
  • [10]湖北省2008至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D]. 夏颖. 武汉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1999—2001年浙江省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