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后窝手术后小脑缄默症4例

颅后窝手术后小脑缄默症4例

一、后颅窝术后小脑性缄默四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葛明,孙骇浪,冀园琦,王瑞,杨溪洋,张天蕾,张嘉盈[1](2020)在《儿童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临床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小脑性缄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5~2019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后颅窝肿瘤患儿术后符合小脑性缄默综合征者为缄默组(n=41),未发生缄默者作为非缄默组(n=50),通过随访总结缄默的时间特点,并比较两组在肌张力、ECOG评分以及吞咽障碍方面的差异。结果与非缄默组比较,缄默组男性(80.5%)、肿瘤位于中线(78.0%)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类型(髓母细胞瘤)、肿瘤质地无显着差异(P>0.05)。缄默中位潜伏期为0(0,3) d,缄默中位持续时间为42(28,87) d。缄默组患儿术后ECOG评分[3(2,4)]、吞咽障碍[2(1,4)]较非缄默组[1(1,4),0(0,0)]高,肌张力评分[1(1,2)]较非缄默组[4(3,4)]低(P<0.05);缄默组患儿低张力持续中位时间为51(42,120) d;缄默持续时间和低张力持续时间正相关,强度中等(r=0.47,P<0.05),与患儿年龄、缄默潜伏期无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大多数缄默没有潜伏期。缄默患儿有更加显着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缄默持续时间与运动障碍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年龄、缄默潜伏期无关。

张良[2](2018)在《278例后颅窝病变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是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后颅窝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开颅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的经验。方法1、收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8例开颅手术的后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根据病变性质和解剖部位分为7类:(1)桥小脑角区;(2)微血管减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3)小脑区;(4)四脑室;(5)脑干;(6)岩斜区;(7)枕骨大孔区。3、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开颅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潜在并发症,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的经验。结果1、本组共收集278例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70例,平均年龄47岁。2、微血管减压105例(37.8%),桥小脑角区72例(25.9%),小脑区65例(23.4%),四脑室肿瘤6例(2.2%),脑干肿瘤2例(0.7%),岩斜区5例(1.80%),枕骨大孔区23例(8.2%)。(3)术后出现并发症者87例,总的发病率是31.3%,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面神经麻痹32例(11.5%),其次是脑脊液漏24例(8.6%),颅神经麻痹12例(4.3%),术后出血8例(2.9%),伤口感染7例(2.5%),脑积水5例(1.8%),颅内感染5例(1.8%),小脑缄默3例(1.1%),总的死亡人数3 例(1.1%)。结论1、本组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1.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幕上手术高,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广泛。3、后颅窝由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血管神经密集,术中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及肿瘤类型多样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术前做好围术期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显微手术操作、神经电生理监测、合适的手术入路、严密缝合伤口和合理使用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术者熟悉颅底神经解剖结构,熟知病人的病史及其影像资料,术前模拟手术入路,了解病变周围的解剖关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寿龙[3](2018)在《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后颅窝髓母细胞瘤肿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提高对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2017年25例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经枕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7例因梗阻性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术前(小脑手术)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后(小脑手术)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脑积水改善明显。2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髓母细胞瘤20例,纤维增生型5例。4例并发皮下积液,经加压包扎、皮下积液穿刺引流后皮下积液彻底吸收;1例皮下积液/脑脊液细菌学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后病原学检查阴性。小脑手术术后出现10例持续发热患者(T>38°C,持续超过3天),3例使用抗生素(1例头皮下积液细菌培养提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1例肺部感染,1例体温持续>39℃且对症治疗效果欠佳);10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4-7天,每天1次),脑脊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10例发热患者经相关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结论】髓母细胞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髓母细胞瘤的重要手段,腰椎穿刺是诊断和治疗术后发热的有效手段。

杜建洋[4](2018)在《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各预后因素与预后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一种后颅窝恶性肿瘤,是其恶性程度极高,且非常容易经过脑脊液循环播散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定义为WHO IV级。即使经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后,患者预后仍不甚理想。虽然手术切除,是对MB患者最主要的切除方式,但是切除程度各个临床中心给出的结论差别各异,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临床研究证实手术后行系统放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过度放化疗对儿童听觉、认知、内分泌等系统造成损害,使患儿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下降、认知障碍等众多后遗症。目前,髓母细胞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性全脑脊髓放疗及选择性化疗。但是正是由于髓母细胞瘤少见,截至目前,大多数单临床中心研究对其的研究病例数都比较小,而且既往文献中对于髓母细胞瘤回顾性分析相关因素的结果都有差异,并且通过现在单临床中心试验后,得出的术后放疗,化疗相关数据都差别各异。因而,当下临床医师缺乏有效的标准或者参照去评估MB患者的预后,同时缺乏相对个体化术后治疗(或者术前治疗)方案,这造成了许多患者治疗不足或过度,不仅仅对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前者甚至则可能造成患者治疗不彻底甚至于复发,后者则造成患者巨大的术后副作用及后遗症。传统方案判断患者病情的预后程度,往往是根据年龄,肿瘤位置,是否转移,术中所见等因素,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掺杂很多人为主观臆断成分。因此,进行髓母细胞瘤临床因素与预后的研究,寻找出有意义的指标,对于进指一步指导治疗、评估患者预后是非常必要的。目的:进行髓母细胞瘤临床因素与预后的研究,寻找出有意义的指标,其目的在于概括总结MB患者的临床特点,讨论各种治疗方法对于预后的影响,同时也对多种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生存预后分析,对临床工作者提供便利。方法:本研究部分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案库存档的2000年至2015年之间的髓母细胞瘤的手术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将数据资料逐项录入Excel表格中(Microsoft Office2010),使用IMB SPSS Statistic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将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病史时间、病理类型,术前是否合并脑积水、术前是否存在与脑干粘连等项目作为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各个临床因素的分组数据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比较分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之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K-M)法,Log-Rank法比较各个分组之间的差异,双侧检验在P小于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最后进行比例风险回归多因素模型分析(COX回归分析),研究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确定最终影响MB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对临床工作提供便利。结果:本研究中共入组病例41例,其中儿重30例,成人11例,男女比例31:10肿瘤位置以中央型为主(25/41),组织病理学类型以经典型为主(17/41)。儿童和成人病例在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儿童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成人组。性别(男vs女)、肿瘤切除程度(肉眼全切vs次全切)、年龄(成人组vs儿童组)分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位置(中央型vs周围型)、组织病理分型(大细胞/间变型与经典型)主诉病史时间、术前是否伴有脑积水、肿瘤是否与脑干粘连、术后是否行放化疗的生存时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组织病理分型、主诉病史时间、术前是否伴有脑积水、肿瘤是否与脑干粘连、术后是否行放化疗的生存时间存在显着差异,是影响MB患者预后的因素。

裴祎楠[5](2018)在《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累及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1-2017.1时间段内收治的52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其中通过小脑下蚓部入路4例,小脑延髓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1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进行分组,A组:合并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者;B组:未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w的卡氏功能状态标准(Karnofsky,KPS)评分。结果:肿瘤全切除44例(84.6%),次全切除8例(15.4%)。术后颅内高压、头晕、呕吐、视力减退、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的缓解率分别是84.2%、85.3%、94.4%、0.0%、33.3%、75.0%。术后1w的KPS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0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技巧以及正确解决并发症的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提高第四脑室肿瘤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另外手术以前是否合并脑积水会对手术以后恢复及评估具有不同的影响。

裴祎楠,朱国华,麦麦提力·米吉提,柳琛,更·党木仁加甫[6](2017)在《显微手术治疗累及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附52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累及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其中通过小脑下蚓部入路4例,小脑延髓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1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进行分组,A组:合并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者;B组:未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w的KPS(Karnofsky)评分。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44例(84.6%),次全切除8例(15.4%)。术后颅内高压总缓解率84.2%,头晕缓解率85.3%,呕吐缓解率94.4%,视力减退缓解率0,吞咽困难缓解率33.3%,共济失调缓解率75.0%。术后1 w的KPS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0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手术及对并发症正确的处理,是增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术前是否合并脑积水对术后恢复预后有一定影响。

邢永国,闫东明[7](2014)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镜辅助小脑延髓裂入路(内镜组,32例)和小脑延髓裂联合小脑蚓部入路(对照组,3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63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组全切除27例(84.4%),次全切除5例;对照组全切除26例(83.9%),次全切除5例。两组肿瘤全切除率无显着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小脑缄默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31,P<0.05)。两组患者术后新发小脑缄默症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59例术后随访672个月,55例正常学习、生活;4例复发(3例再次手术,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能够避免小脑蚓部切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小脑缄默症的发生率。

刘力强,方艳伟,张广宇,马树成,焦保华,郭二坤,卢圣奎,耿少梅[8](2012)在《开颅术后缄默症5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缄默症的发病原因、治疗、预防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术后缄默症患者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幕下手术3例,幕上2例,其中肿瘤3例,外伤2例,出现缄默症的时间为术后1~4(2.21±0.33)d,持续时间6~34(20.20±1.21)d。结论开颅术后缄默症可能与手术、外伤、颅内感染及动脉瘤等诸多因素致齿状核-丘脑-大脑皮质两侧言语通路中断及轴索功能障碍等有关。

梁瑞嘉[9](2012)在《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后,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逐层解剖,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并对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回顾性研究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采用在显微镜下后颅窝枕下后正中开颅切除肿瘤,结合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结果和手术切除程度等因素分析术后脑积水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典型病例进行说明。[结果]小脑下蚓静脉出现率100.0%,其外径为(1.24±0.33)mm;小脑延髓裂静脉出现率(87.5±5.2)%,其外径为(0.85±0.24)mm;小脑下脚静脉出现率(77.5±6.6)%,其外径为(0.43±0.11)mm;延髓后正中静脉出现率(55.0±11.1)%,其外径为(0.50±0.13)mm;小脑延髓池静脉出现率(35.0±10.7)%,其外径为(0.52±0.25)mm;小脑半球下静脉出现率100.0%,其外径为(1.83±0.46)mm。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90例中,血管母细胞瘤24例(26.7%),髓母细胞瘤21例(23.3%),星形细胞瘤18例(20.0%),转移瘤18例(20.0%),室管膜瘤5例(5.6%),原发性中枢神经性淋巴瘤3例(3.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1例(1.1%);全切除69例(76.7%),近全切除15例(16.7%),大部分切除6例(6.6%),部分切除及活检0例(0.0%);其中术后48例(53.3%)行腰椎穿刺术共81次(平均1.7次/人),8例(8.9%)行CSF腰椎置管引流共46天(平均5.8天/人),7例(7.8%)行CSF脑室体外引流共39天(平均5.6天/人),3例(3.3%)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5分者45例(50.0%),4分者33例(36.7%),3分者8例(8.9%),2分者3例(3.3%),1分者1例(1.1%)。[结论]有多种原因可致使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术后脑积水,防治脑积水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术中相关静脉的损伤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构成复杂,变异大,提高对静脉显微解剖学的认识,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降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近期临床预后。

吐尔逊·肉苏力,朱国华,杜郭佳,吴昊,汪永新[10](2010)在《小脑性缄默和继发构音障碍综合征》文中研究表明小脑性缄默是指继发于小脑肿瘤术后的暂时性不能讲话,但发音器官正常,恢复后常伴有构音障碍。本文报道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例小脑性缄默症如下:

二、后颅窝术后小脑性缄默四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颅窝术后小脑性缄默四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缄默发生的时间特点
    2.3 肌张力评估
    2.4 ECOG评分
    2.5 口咽功能评估
    2.6 与缄默持续时间相关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2)278例后颅窝病变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病例资料收集
    2.3 病理资料的收集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临床病例资料描述
        3.1.1 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3.1.2 临床特征
        3.1.3 后颅窝病变的病理特征
        3.1.4 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特征
第四章 讨论
    4.1 后颅窝病变术后并发症特点
    4.2 术后并发症分析
        4.2.1 面神经麻痹
        4.2.2 脑脊液漏
        4.2.3 颅神经麻痹
        4.2.4 伤口感染和颅内感染
        4.2.5 脑积水
        4.2.6 术后出血
        4.2.7 小脑缄默
        4.2.8 死亡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各预后因素与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髓母细胞瘤的预后
    1.2 髓母细胞瘤的预后因素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目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生物学特征和病理分型
    2.2 髓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2.3 髓母细胞瘤的化疗
    2.4 髓母细胞瘤的放疗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 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2 治疗方法
        2.1 小脑下蚓部入路(术式一)
        2.2 小脑延髓裂入路(术式二)
        2.3 小脑下蚓部—延髓裂联合入路(术式三)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第四脑室肿瘤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显微手术治疗累及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附5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四、手术治疗
    五、分组及疗效评价
结果
    一、随访
    二、KPS评分分析
讨论

(7)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 果
3 讨 论

(9)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和器械
        1.1.2 方法步骤
    1.2 结果
第二部分 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90例术后脑积水防治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1.2 手术方法
    2.2 术中及术后评价
    2.3 结果
    2.4 典型病例报告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枕下后正中开颅经小脑延髓裂入路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后颅窝术后小脑性缄默四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小脑性缄默综合征临床特点[J]. 杨伟,葛明,孙骇浪,冀园琦,王瑞,杨溪洋,张天蕾,张嘉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07)
  • [2]278例后颅窝病变患者开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及分析[D]. 张良. 厦门大学, 2018(07)
  • [3]后颅窝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D]. 王寿龙.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4]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各预后因素与预后研究[D]. 杜建洋. 吉林大学, 2018(01)
  • [5]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D]. 裴祎楠.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1)
  • [6]显微手术治疗累及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附52例报告)[J]. 裴祎楠,朱国华,麦麦提力·米吉提,柳琛,更·党木仁加甫.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05)
  • [7]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肿瘤[J]. 邢永国,闫东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12)
  • [8]开颅术后缄默症5例临床分析[J]. 刘力强,方艳伟,张广宇,马树成,焦保华,郭二坤,卢圣奎,耿少梅. 中国医师杂志, 2012(08)
  • [9]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D]. 梁瑞嘉. 青岛大学, 2012(01)
  • [10]小脑性缄默和继发构音障碍综合征[J]. 吐尔逊·肉苏力,朱国华,杜郭佳,吴昊,汪永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0(06)

标签:;  ;  ;  ;  ;  

颅后窝手术后小脑缄默症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