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与实践——以西南地区“三江”研究为例

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与实践——以西南地区“三江”研究为例

一、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以西南“三江”研究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程[1](2021)在《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深地资源勘查是国家战略需求,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的方法研究可为该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成矿空间三维精细化建模、深部成矿有利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深层次提取与推断和大深度段定量成矿预测是三维定量矿产预测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的科学问题。鉴于此,论文采用了基于三维显式建模与隐式建模相结合的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可视化展示、基于多重分形含量-体积(C-V)模型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基于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提取与推断、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大深度段定量矿产预测的系列方法。具体如下:(1)针对成矿空间三维精细化建模的科学问题,通过三维显式建模与三维隐式建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深部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在浅表数据丰富区采用显式建模方式尽可能地控制建模精度,在大深度段数据匮乏区,采用地质约束的隐式建模方式推断深部控矿要素的空间展布。构建了地形、矿体、岩体及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分别构建了基于显式建模和隐式建模的原生晕数据体模型和深部定量矿产预测的可视化模型,为深部定量预测提供了可视化支撑。(2)针对深部成矿有利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深层次提取与推断的科学问题,以非线性理论为指导,探讨多重分形模式下三维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的方法,提取了成矿空间12种成矿相关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异常特征,为成矿空间元素分布、分带与组合特征的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研究了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的元素组合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定量提取了控矿构造对应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Sb-Hg),为深部控矿构造的推断提供了数据支持;基于知识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定量提取了前缘晕(As-Sb-Hg)、近矿晕(Au-Ag-Cu-Pb-Zn)和尾晕(W-Mo-Co-Bi)的元素组合,为深部原生晕结构解析提供了量化指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原生晕模型,通过与常规剖面原生晕方法的对比,圈定了深部靶位,为深部定量矿产预测提供了定性参考。(3)针对大深度段定量成矿预测的科学问题,以矿床成矿模式为依托,定量提取了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了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设计了用于深部定量矿产预测的最大熵模型、高斯混合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三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定量矿产预测模型,以构造缓冲区、控矿构造元素组合Hg-Sb、主成矿元素Au、近矿晕元素组合Au-Ag-Cu-Pb-Zn、前缘晕和尾晕元素组合比值(As-Sb-Hg)/(W-Mo-Bi)五个找矿指标为输入变量,对大深度段矿体赋存地段开展了定量、定位、定概率的矿产预测。论文形成的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体系是以早子沟金矿成矿空间原生晕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托,在充分剖析地质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定量提取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开展大深度段定量矿产预测的思路下形成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早子沟科研深钻在深部取得了显着的找矿成果,该深钻一方面验证了本论文深部预测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在加入深钻数据的基础上,为深部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邓军,战明国,周伟金,伍松乐,黄宁,张润秋,谢淑云[2](2021)在《基于模糊证据权法的广西典型金矿矿产定量预测》文中研究说明多信息融合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是当前资源潜力预测的前缘课题,不同地质背景信息与地球化学数据的深度挖掘是当前该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各构造单元地质背景和成矿控制要素,在ArcGIS、GeoDAS等软件平台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全区60767个地球化学样品中Au、Ag、Mn、Cu、Pb、Zn、Sn、Sb等主要成矿及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eoDAS平台,通过IDW插值、S-A异常分解、主成分分析等技术,选取地球化学组合元素异常、重磁异常以及岩浆岩与断层交点缓冲区数据,通过模糊证据权模型,重点选取卡林型金矿和破碎带蚀变金矿2种典型矿产类型,编制了成矿后验概率图,圈定了金成矿有利地段。该研究对应用新的成矿理论和评价技术方法在广西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区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叶欣[3](2021)在《基于改进案例推理模型的矿业城市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力分析与模拟》文中指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城市布局的无序扩张,由此带来了土地破坏和耕地侵蚀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开展矿业城市格局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趋势预测研究,能够揭示矿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进而为矿业城市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是有力保障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矿业城市-黑龙江省鸡西市为研究区,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手段,采用“演变规律分析→模拟分析与模型改进→模型验证→趋势预测”流程,具体工作包括:(1)利用鸡西市2005、2010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鸡西市城市格局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形因素、矿产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与人口、交通道路、政策规划方面对矿业城市扩张驱动力进行了分析。(2)采用城市扩张CBR模型对鸡西市2015年城市格局进行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检验,提出改进的UGSCBR(Urban Growth Simulation Case Based Reasoning)模型,改进包括两方面:(1)针对传统CBR模型在模拟过程中仅检索出单一的案例作为推理依据的问题,本文提出将案例按照其演变结果进行分类,再对每种案例检索出多个最相似案例的综合检索策略;(2)考虑到矿业城市住房空置率不断增加,本文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首次制作并引入能够反映矿业城市人为因素的住房空置区指标,以控制城市空间格局模拟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扩张现象。(3)利用UGSCBR模型再次模拟鸡西市2015年城市格局,检验、分析模拟结果并对模型进行优化。采用CA模型模拟鸡西市2015年城市格局,并与UGSCBR模型进行对比。(4)利用鸡西市城市扩张UGSCBR模型模拟2020-2035年城市扩张格局,并对城市未来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2005-2015年间,鸡西市城市格局分布多集中于平坦地区,城市扩张以占用低地势区的耕地为主。受到煤炭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城市扩张规模逐渐放缓,尽管城市整体格局松散,但研究期间呈现出在空间上聚集发展的趋势,且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地呈现在中心城区。(2)地形因素、矿产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网络及政策规划是影响矿业城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其中,矿产资源分布作为矿业城市的特殊驱动因素,对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起到了即吸引,又排斥的作用。“一核多心、点轴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确立了鸡西市中心城区组团式城市结构的发展战略;而鸡西市作为煤粮复合区,基本农田集中区成为最重要的鸡西市城市用地扩张限制因素。(3)采用改进的UGSCBR模型模拟鸡西市2015年城市格局,结果显示,当检索数量参数x=10时,模拟效果最好,总精度为97.02%,kappa为85.51%,Fo M值为0.1700,与城市扩张CBR模型相比模拟精度提升了57.8%。通过与CA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UGSCBR模型能够更好地在本研究中模拟出城市扩张趋势,模型的构建更加简单且易于理解。(4)在现有的发展趋势下,鸡西市2020-2035年城市用地面积将继续增加,但扩张规模将持续下降;城市扩张的趋势表现为从各城区中心向外扩张,中心城区将进一步聚集,使得城市格局的紧凑度逐渐提高。

符海明[4](2021)在《Z研究院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是由财政投资、服务社会、成果共享的地质工作,不同于商业地质调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不服务于某些个体,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性资源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的需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整装配套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图件,对指导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地质找矿和长期规划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行业规范已经基本完善,但时间也沉淀下来一些陈旧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项目实际实施中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难以与当前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接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方法、技术装备、项目运行模式、资金配套等都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地质调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要结合国家、地方政府在新形势下的迫切需求,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项目管理进行相应优化,一方面能提高劳动效能、实现预期成果,另一方面能够显着缩短项目周期,减少成果转化所需的时间,更好地服务社会。Z研究院是一直以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为主的科研单位,曾完成多个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但面临新的社会需求和形势,原有的项目管理流程已经无法适应。本文以Z研究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模糊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取地质调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运用问卷及访谈调查结合项目管理学理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实施进度滞后问题;(2)资源管理不科学问题;(3)工作流程陈旧问题;(4)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地质调查项目的优化思路,以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矿产地质调查两种项目类型作为案例,分别设计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制定了对应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主要优化内容包括:(1)流程优化,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重构了项目流程,提高了项目运行成效;(2)质量管理优化,通过把质量管理理论融入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解决了原质量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3)资源管理优化,通过对团队建设、团队管理的优化,解决了项目分散作业、沟通不畅等问题;(4)成本管理优化,采用了价值链理论分析了项目各节点的成本构成,减少或整合价值较低的工作环节,提高项目效益。

全美芳[5](2021)在《清代元江绿营与边疆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营兵是清代的正规军队之一,主要设置在险要隘口。清朝通过设置星罗棋布的汛地,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元江地处滇南,属于低热河谷,古时瘴气严重。元江地缘政治极为重要,四至接壤土司地区,是连接内地与土司的过渡地带。通过元江可以达到对周边内地府州县和江外土司的控制,对清代治理西南边疆有重要作用。元江绿营始设于顺治时期,绿营汛地主要分布在山区,通过汛兵对往来人员的稽查和盘诘,以控制山区和低热河谷之间的人口流动;通过发挥元江犄角作用,来控制土司和周边府州县地区,以达到对边疆社会的治理。学界对绿营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鲜有以营为单位探讨与边疆社会的治理的研究。本文以元江营为个案研究,探讨清代对西南边疆的治理和控制。从元江营的建立入手,展开以下方面的讨论。首先,分析元江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清代在元江设置绿营主要是基于元江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元江社会形势的复杂。其次,元江绿营设置经历了由协改营,由元江协到元江营,经历了裁革,分离出新嶍营。论文利用元江营制图册内容,分析元江营建制情况,武职兵丁变化、军用装备、元江营职能、防区、汛塘分布等。再次,通过元江地区对命盗案的追责,财权的划分,土千总、土把总与元江州、绿营关系的梳理,来讨论元江绿营与元江社会的关系。最后,通过元江营与江外土司的治理,元江营与普洱、临安土司关系的分析,讨论元江营对江外土司的影响。论文的讨论发现,元江营防区的主要职能有军事镇守、缉拿盗匪、控制土司、严查客民,对元江和周边府州县地方社会的稳定有一定作用。千总和把总隶属于绿营体系,主要职责是防汛,驻汛。土千总和土把总管辖村寨,为村寨首领,同时隶属于行政和绿营体系,这进一步加强了对元江社会的控制和治理。元江营所使用的费用由元江州拨付,财权归元江州管理。同时元江营汛塘对山区人口流动进行控制,并负责元江地区来自外来人口的命盗案的追责。命盗案件审判程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文职与武职两个体系需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对元江社会的稳定运行负责。清朝通过元江营来控制江外土司,元江营在普洱、临安等江外土司地区发生的叛乱活动中发挥了支援和补充的作用,有效防止了内地民人、汉奸或外域对土司地区的骚扰,从而有利于清代边疆社会的稳定。

杨梅[6](2021)在《地形起伏度视域下云南山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山区是特殊的人地系统。山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影响着山区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的山地大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9%,受地理环境复杂、历史基础薄弱等条件影响,山区经济相较平原地区欠发达。地处我国西南的云南省是典型的山区省份,是我国垂直地带性和地表破碎程度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地形地貌特征复杂多样,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省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国家新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下,云南亟需进一步探究山区地理环境特征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努力摸索出一条有别于中东部平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研究旨在克服现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忽视垂直地带性影响要素的局限,从地形起伏度视域下,尝试筛选构建山区经济发展的分析方法体系,探究以云南为代表的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基于山地系统是多层次、多界面交织建构的理念,结合典型地区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以云南129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基于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面板数据,一方面运用窗口分析法和均值变点法提取分析县域平均地形起伏度;另一方面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分布及显着性检验等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地形起伏度视域下的云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深入分析地形起伏度对县域经济的空间影响效应,揭示云南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独特规律,针对性地提出山区县域经济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对策,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阐明主要内容并提出创新点。第二章:研究区基础环境分析。紧扣地形起伏度和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两个层面分析归纳云南山区经济发展基础环境。第三章:云南地形起伏度和山区经济发展总体特征。运用窗口分析法和均值变点法等提取县域平均地形起伏度,探究县域地形起伏度分布态势;并从省、县域层面剖析云南山区经济发展变化总体特征。第四章:云南地形起伏度和山区经济空间发展集聚特征分析。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局域空间自相关分布及显着性检验等GIS空间分析手段,探究云南县域平均地形起伏度与山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发展集聚特征。第五章:云南地形起伏度对山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评价。筛选影响山区经济发展的指标因子,构建基于地形起伏度影响因子的评价模型,剖析地形起伏度对云南山区县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增长的空间影响效应。第六章:云南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紧扣以上山区经济发展的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云南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概括归纳研究主要结论,指出本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简述后续研究发展方向。

冯勇[7](2021)在《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始终是区域发展所关注的核心,促进三者间协调发展也是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边境地区是国家领土和政权安全的特殊区域,其是否安定直系国家核心利益,西南边境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它是建设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重要区域,对连接我国西面、南面区域主体,建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非凡。西南边境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开发历史、区域基础以及文化背景等影响,其经济、人口和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区域经济、人口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状态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亟待分析与研究。文章对西南边境地区进行界定和阐述何为耦合协调度后,结合相关理论,运用科学方法对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运用组合赋权模型(Combination Weighting Model)、耦合度模型(Coupling Degree Model)、协调度模型(Coordination Model)、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首位度(First Degree)和障碍度模型(Obstacle Degree)等定量方法和数理模型测度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单系统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障碍度等,并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地区发展提出尝试性的有益探讨。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单系统和综合作用系统发展水平时序演变特征方面。1)西南边境地区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1)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首位度指数(SW)均<2,总体波动提高但均为合理区间;区域间标准差(BZ)和变异系数(BY)呈波动下降趋势表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1)发展态势更加平衡化。2)西南边境地区人口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2)总体波动增长但变化幅度不明显;人口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首位度指数(SW)均<2,总体波动提高但均为合理区间;区域间标准差(BZ)和变异系数(BY)总体波动上升表明人口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不均衡发展趋势。3)西南边境地区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3)总体波动增长,部分地区波动下降但变化较小;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首位度指数(SW)均<2,总体波动下降但均为合理区间;区域间标准差(BZ)和变异系数(BY)总体略微上升但变化较小。4)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综合系统发展水平(ZH)总体波动增长但变化幅度不明显;经济-人口-生态综合系统发展水平首位度指数(SW)均<2,波动变化明显但均为合理区间;标准差(BZ)较为稳定,但变异系数(BY)略微波动上升,表明本区相对差异变化幅度大于绝对差异。(2)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单系统和综合作用系统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方面。1)西南边境地区红河州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1)相对较高,但存在波动变化;怒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1)相对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1)普遍低于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1)。2)各州市人口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2)梯度分异渐趋明显,人口系统综合指数呈不均衡发展态势。3)西双版纳、怒江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3)历年处于较高水平,且总体趋于稳定;红河、百色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3)历年处于较低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西南边境地区各州市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U3)呈均衡发展态势。4)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综合发展水平(ZH)呈非均衡发展态势,红河综合指数历年较高,怒江综合指数历年较低。(3)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时序性演变特征方面。西南边境地区耦合协调指数(XT)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各年份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明显差距和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各州市耦合协调首位度指数(SW)均<2,总体趋于稳定,略微波动上升,但均为合理区间;标准差(BZ)略微增长、变异系数(BY)波动上升表明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增大,且后者(BY)变化与前者(BZ)相比更为明显,但两者变化范围均较小。(4)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特征方面。红河耦合协调指数(XT)均较高,多处于优质耦合协调层级;怒江耦合协调指数(XT)较低,多处于低级耦合协调层级,但耦合协调指数(XT)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其余多数州市在中级耦合协调层级、高级耦合协调层级间波动,耦合协调指数(XT)总体呈发展态势。(5)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影响因素方面。1)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第一障碍度(D First Obstacle)、第二障碍度(D Second Obstacle)、第三障碍度(D Third obstacle)分别为:经济维度、生态维度和人口维度。2)阻碍作用较强、出现频率较高的因素(Q)主要为:进出口总额(X9)、人均GDP(X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X4)、人均地表水资源量(Z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经济密度(X10)、固定资产投资(X2)、工业总产值(X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Z4)、工业废水排放量(Z2)、卫生机构床位数(Y11)与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Y7)等。(6)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主要涉及经济维度、人口维度、生态维度和三维系统的综合作用维度。

冷柚兵[8](2021)在《崤山东部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文中指出中河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东秦岭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南缘交接的崤山断隆东部,而崤山地区是小秦岭—熊耳山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次对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分别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和深部成矿预测。首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地层与矿床的形成不存在直接联系;断裂构造控制着矿体的赋存状态,还控制着成矿岩体的发育;成矿岩体—中河花岗斑岩体在成因上与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矿体以银铅锌和铅锌矿体为主,似层状产出,南部和北部的围岩为破碎蚀变的安山岩,中部赋存于成矿岩体内;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为主,结构以碎裂结构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其次为含银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划分出2个成矿期和3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强度由断裂带向两侧逐渐减弱,蚀变类型多为低温蚀变,以绢云母化和硅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系统开展的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富含水的特征;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主要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花岗质岩浆,结合前人对中河花岗斑岩体的研究,认为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银铅锌矿床。其次,本次还进行深部成矿预测。以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运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对中河银多金属矿床所在的研究区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深部成矿预测研究表明: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构建是以断裂构造和燕山期酸性岩体为地质找矿信息;以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异常为地球物理找矿信息;以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元素组合异常为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三维定量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在地质找矿信息中,断裂构造提取出7类成矿预测因子;成矿岩体提取出2类成矿预测因子;在地球物理找矿信息中,提取出视极化率≥1.8%和视电阻率介于100~300Ω·m为物探成矿预测因子;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中,提取出前缘晕(As-Sb)、近矿晕(Pb-Ag-Au-Zn-Cu)和尾晕(W-Bi-Mo)元素组合异常为化探成矿预测因子。通过信息量法和证据权法的统计计算,在研究区深部存在成矿有利区域,结合预测信息量圈定出9处找矿靶区,A类靶区为最优级靶区,分布在已有矿体的深部,成矿地质条件充分,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其次为B类靶区,依据断裂构造和推测的成矿有利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最后为C类靶区,成矿地质条件不充分,主要依据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对预测结果进行找矿概率评价,得出找矿概率值为71.5%,说明此次深部预测成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周鑫[9](2021)在《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云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其中的铅锌矿占比很大,随着社会工农业不断的发展,铅锌矿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加强研究,同时对成矿条件好的地区进行勘查布局。云南省铅锌矿资源规模庞大,大致分布于滇东北的巧家、鲁甸、彝良、会泽,滇西的兰坪、腾冲、保山一带,滇西南的澜沧、芦子园一带,滇东南的文山、蒙自等地。当前云南地区已发现的铅锌矿资源储量中的80%都集中于以上几个矿产地。本论文系统的资料收集,较好地阐述了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区域成矿要素、成矿模式等,同时,总结了云南省铅锌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铅锌资源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划分了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类型,主要有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芦子园矽卡岩型铅锌矿、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以及其他类型的铅锌矿等。云南省铅锌资源前景相对较好,铅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10-20年,锌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5-15年。云南省主要的铅锌矿产勘查布局地段是:(1)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及周缘、(2)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及周缘、(3)滇西腾冲一带矽卡岩型铅锌矿、(4)滇西保山及周缘矽卡岩、碳酸盐岩型铅锌矿、(5)滇西南芦子园-班老一带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6)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及周缘、(7)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及周缘。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成秋明[10](2021)在《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及其前沿领域?》文中指出数学地质或者数学地球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学科定义,导致了学界对该门学科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甚至常常不把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笔者曾任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的执行主席、副主席、主席十余年,见证和领导了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从数学地质向数学地球科学的转变,以及学会相关的杂志、会议等名称和内容的更新。期间于2014年在学会年度报告中提出了数学地球科学的新定义和学科内涵,2018年在庆祝学会50周年的数学地球科学手册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地球科学学科的定义、内涵、贡献和前缘等。本文将在以上数学地球科学新的学科体系框架下探讨数学地球科学的主要贡献、科学进展、学科前缘和科普教育。在回顾学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与数学地质学的差异,介绍了数学地球科学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化学、沉积学、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和能源预测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从国际地球科学前缘方向分析了数学地球科学的学科前缘,介绍了定量研究地球复杂性、大数据-深度机器学习与复杂人工智能等新的学科增长点。回答诸如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数学地球科学家对地球科学的贡献?数学地球科学是否处在地学前缘等问题。

二、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以西南“三江”研究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以西南“三江”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定量矿产预测理论概述
        1.2.2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1.2.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1.2.4 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小结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
    2.1 大地构造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大地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岩浆岩
        2.2.3 区域构造
        2.2.4 区域变质作用
        2.2.5 区域矿产
    2.3 矿区地质特征
        2.3.1 矿区地层
        2.3.2 矿区构造
        2.3.3 矿区岩浆岩
    2.4 矿床地质
        2.4.1 矿体
        2.4.2 矿化特征
        2.4.3 矿床蚀变带特征
        2.4.4 成矿期次
    2.5 小结
第3章 理论方法
    3.1 含量-体积(C-V)多重分形模型
    3.2 成分数据分析方法
        3.2.1 成分数据理论基础
        3.2.2 连续二值分解技术
        3.2.3 地球化学成分数据分析框架
    3.3 空间插值算法研究
        3.3.1 区域化变量
        3.3.2 三维变异函数分析
        3.3.3 三维克里金插值
    3.4 基于机器学习的定量矿产预测方法
        3.4.1 最大熵模型
        3.4.2 高斯混合模型
        3.4.3 卷积神经网络
第4章 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建模与原生晕数据分析
    4.1 三维建模数据库构建
    4.2 三维地质建模
        4.2.1 三维地形模型
        4.2.2 三维矿体模型
        4.2.3 三维构造模型
        4.2.4 三维岩体模型
    4.3 三维原生晕数据体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三维原生晕数据体建模
        4.3.3 基于多重分形C-V模型的三维原生晕异常数据体建模
        4.3.4 基于数据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及其元素组合特征提取
    4.4 小结
第5章 原生晕分带模式研究与三维原生晕模型构建
    5.1 剖面原生晕模型构建与深部预测
        5.1.1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5.1.2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特征
        5.1.3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5.1.4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模型及成矿预测
    5.2 三维原生晕模型构建与预测
        5.2.1 基于隐式建模的三维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5.2.2 基于知识驱动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在组合提取
        5.2.3 三维原生晕模型与深部预测
    5.3 小结
第6章 深部定量矿产预测
    6.1 成矿条件分析与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构建
        6.1.1 成矿条件分析与早子沟成矿模型
        6.1.2 早子沟金矿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6.2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深部定量矿产预测
        6.2.1 训练样本构建
        6.2.2 ROC曲线
        6.2.3 最大熵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6.2.4 高斯混合模型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6.2.5 卷积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6.3 对比分析靶位圈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基于模糊证据权法的广西典型金矿矿产定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 模糊证据权方法及计算流程
3 分析与讨论
    3.1 选取证据层
    3.2 模糊证据权模型检验
    3.3 靶区圈定与评价
4 结论

(3)基于改进案例推理模型的矿业城市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力分析与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扩张研究现状
        1.2.2 CBR的研究现状
        1.2.3 矿业城市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位置和范围
        2.1.2 自然条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2.1 遥感影像数据
        2.2.2 土地利用数据
        2.2.3 夜间灯光数据
        2.2.4 其他数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城市扩张模拟原理与方法
    3.1 城市扩张相关概念与内涵
        3.1.1 城市用地
        3.1.2 城市扩张
    3.2 案例推理的认知机理
        3.2.1 案例推理的基本内涵及优势
        3.2.2 案例推理的认知模型
        3.2.3 案例检索策略
    3.3 土地利用变化案例推理模型简述
        3.3.1 土地利用变化CBR模型的案例表达模式
        3.3.2 土地利用变化CBR模型的案例相似性计算与推理
        3.3.3 模型存在的问题
    3.4 城市扩张案例推理模型设计
        3.4.1 模型数据的组织与获取方法
        3.4.2 城市扩张案例相似性计算与推理过程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业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4.1 鸡西市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1 鸡西市城市格局时空分布特征
        4.1.2 鸡西市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4.2 鸡西市城市扩张驱动力分析
        4.2.1 自然地理驱动因素
        4.2.2 经济、政策及社会驱动因素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业城市空间扩张案例推理模型的改进与优化
    5.1 鸡西市城市扩张驱动指标
    5.2 鸡西市城市扩张CBR模拟流程
    5.3 鸡西市城市扩张CBR模型的检验
    5.4 改进的鸡西市城市扩张UGSCBR模型
        5.4.1 模拟过程的改进
        5.4.2 住房空置率指标研究
    5.5 鸡西市城市扩张UGSCBR模型的优化
    5.6 UGSCBR模型的评价
        5.6.1 模拟过程的有效性评价
        5.6.2 与CA模型的对比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鸡西市未来城市格局预测及分析
    6.1 鸡西市2020-2035 年城市格局预测结果
        6.1.1 鸡西市2020-2035 年城市用地数量预测
        6.1.2 基于UGSCBR模型的鸡西市2020-2035 年城市空间格局预测
    6.2 鸡西市2015-2035 年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Z研究院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流程再造理论
    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2.3 项目成本管理理论
    2.4 项目资源管理理论
    2.5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3 Z研究院概况及地质调查项目运行情况
    3.1 Z研究院概况
        3.1.1 单位组织结构
        3.1.2 单位人员情况
        3.1.3 单位财务情况
    3.2 项目运行环境分析
        3.2.1 外部环境分析
        3.2.2 内部环境分析
    3.3 Z研究院项目现状分析
        3.3.1 项目实施流程概述
        3.3.2 立项阶段主要流程
        3.3.3 设计阶段主要流程
        3.3.4 野外实施阶段主要流程
        3.3.5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阶段主要流程
        3.3.6 验收及资料归档阶段主要流程
4 Z研究院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Z研究院地质调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4.1.1 项目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取
        4.1.2 项目立项与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4.1.3 项目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4.1.4 项目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实施进度问题原因分析
        4.2.2 资源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2.3 工作流程问题原因分析
        4.2.4 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3 问题模糊聚类分析
        4.3.1 分析思路
        4.3.2 方法原理
        4.3.3 分析结果
5 Z研究院案例项目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5.1 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
    5.2 案例1 某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优化设计
        5.2.1 案例项目概况
        5.2.2 流程优化设计
        5.2.3 质量管理优化设计
        5.2.4 优化效果预测
    5.3 案例2 某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优化设计
        5.3.1 案例项目概况
        5.3.2 资源管理优化设计
        5.3.3 流程优化设计
        5.3.4 质量管理优化设计
        5.3.5 成本管理优化设计
        5.3.6 优化效果预测
6 Z研究院项目管理流程优化实施与保障
    6.1 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6.1.1 加强项目负责人任用制度
        6.1.2 建立持续的项目流程优化机制
        6.1.3 建立技术更新与知识管理保障措施
        6.1.4 加强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6.1.5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员工激励措施
        6.1.6 加强项目资金运行管理体系
    6.2 优化方案实施计划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与后续展望
        7.2.1 存在的问题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二 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情况调查访谈

(5)清代元江绿营与边疆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绿营的研究
        二、关于绿营营制册、舆图的研究
        三、绿营与边疆治理研究
        四、国家控制高地、低地的相关研究
        五、关于清代边防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相关问题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内容结构
        三、研究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本文史料概况及相关论述
        一、史料概况
        二、史料关系
第一章 元江营的建立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元江设置概况
        一、地缘政治
        二、元江瘴区
        三、元江设置
    第二节 地方叛乱与军事控制
        一、地方叛乱
        二、军事控制
    第三节 从元江协到元江营
        一、元江协的建立
        二、改协为营
第二章 元江营的建制
    第一节 元江营武职军丁
        一、元江营经制武职设置
        二、营兵的操练
        三、武职军丁的变化
    第二节 元江营军用装备情况
        一、衙署营房
        二、各款养廉情况
        三、武器配备情况
    第三节 元江营的职能
    第四节 元江营的防区
    第五节 汛塘分布
第三章 元江营与元江社会
    第一节 清代地方志中的元江社会
        一、康熙时期的元江社会
        二、道光时期的元江社会
    第二节 营制册中的元江社会概况
    第三节 从命盗案看元江营与元江社会的关系
        一、元江命盗案概况
        二、元江命盗案与元江社会
    第四节 汛塘与山区人口流动
    第五节 元江营与元江直隶州土司治理
第四章 元江营与江外土司治理
    第一节 江外土司概况
    第二节 元江营与普洱土司
        一、普洱土司概况
        二、元江营与普洱土司的关系
    第三节 元江营与临安土司
        一、临安土司概况
        二、元江营与临安土司的关系
    第四节 元江营对江外土司的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地形起伏度视域下云南山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二)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四)相关理论基础
    三、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界定
        (二)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云南山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特征
    一、特征显着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特殊的地形地貌
        (二)多样的自然资源
    二、丰富多彩的社会人文环境
        (一)区位条件特殊
        (二)人口民族多样
        (三)人文历史多彩
        (四)政策保障有利
第三章 云南地形起伏度和山区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一、地形起伏度总体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地形起伏度特征
    二、经济发展时空特征
        (一)经济发展时间演进特征
        (二)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
第四章 云南地形起伏度和山区经济空间发展集聚特征分析
    一、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
        (一)研究方法
        (二)全域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
        (一)研究方法
        (二)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云南地形起伏度对山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评价
    一、研究模型方法筛选构建
        (一)影响因子筛选
        (二)方法模型构建
    二、山区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
    三、山区县域产业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
        (一)第一产业增长的空间效应
        (二)第二产业增长的空间效应
        (三)第三产业增长的空间效应
    四、小结
第六章 云南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一、紧抓“新基建”机遇,打通区域空间屏障
    二、凭借“滇中”增长极,加快培育副增长点
    三、立足山区梯度特色,大力推进产业兴旺
    四、发挥边境区位优势,积极促进对外开放
    五、完善区域就业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西南边境地区
        2.1.2 耦合协调度
    2.2 理论依据
        2.2.1 协调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人口理论
        2.2.4 系统论
        2.2.5 增长极理论
第3章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发展现状
    3.1 研究区概况
    3.2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3.2.1 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发展总量有待提高
        3.2.2 产业结构效益不高,且优化进程缓慢
        3.2.3 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区域内部差异明显
    3.3 西南边境地区人口发展现状
        3.3.1 人口增速有所放缓,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3.2 城镇人口比重逐年上升,男女性别比变化不明显
        3.3.3 地区人口密度不高,区域间差距较大
        3.3.4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3.4 西南边境地区生态发展现状
        3.4.1 地表水资源丰富,总体变化较小,区域内部差异明显
        3.4.2 生态要素普遍改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
        3.4.3 生态压力普遍减小,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第4章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指标体系
        4.1.3 评价方法
    4.2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4.2.1 经济-人口-生态综合发展水平时序性特征
        4.2.2 经济-人口-生态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
    4.3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
        4.3.1 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序性特征
        4.3.2 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
第5章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5.1 研究方法
    5.2 影响因素
    5.3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3.1 各子系统的障碍度分析
        5.3.2 单项指标的障碍度分析
第6章 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和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6.1 经济维度
        6.1.1 科学评价区域资源,合理规划经济发展方式
        6.1.2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多样的边境经济
        6.1.3 加快三次产业融合,纵深推进经济发展
        6.1.4 辩证看待边境优势与劣势,科学的将劣势转变为优势
    6.2 人口维度
        6.2.1 活化户籍管理制度,挖掘人口数量与质量红利
        6.2.2 完善“引流”与“吸流”机制,加快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6.2.3 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构建友好和谐民族关系
        6.2.4 推动社会服务平衡发展,提高区域人口服务水平
    6.3 生态维度
        6.3.1 重视环境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
        6.3.2 优化地区建筑布局,提高区域生态质量
        6.3.3 贯穿生态发展理念,发展多样的生态经济
        6.3.4 提高生态治理能力,构建环境保护路径
    6.4 经济-人口-生态综合系统维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崤山东部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依托与选题依据
        1.1.1 项目依托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区概况
        1.2.1 自然地理概况
        1.2.2 以往工作评述
    1.3 研究现状
        1.3.1 银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2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和演化
    2.2 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3 区域矿产
第3章 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3 矿床成因探讨
        3.3.1 测试样品及分析方法
        3.3.2 测试分析结果
        3.3.3 矿床成因讨论
第4章 找矿模型与深部预测
    4.1 构建找矿模型
        4.1.1 地质要素
        4.1.2 物探要素
        4.1.3 化探要素
        4.1.4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4.2 地质建模准备
        4.2.1 三维预测流程
        4.2.2 建模原始资料
        4.2.3 数据统一处理
        4.2.4 钻孔数据库
        4.2.5 预测模型准备
    4.3 预测因子与深部预测
        4.3.1 成矿预测因子提取
        4.3.2 深部成矿预测
        4.3.3 靶区圈定与评价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研究现状
        1.2.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研究现状
        1.2.3 铅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3 论文主要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1 世界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2 国内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1 自然概况
        2.3.2 铅锌矿产资源基本概况
        2.3.3 铅锌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4 铅锌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第三章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1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分布特征
    3.2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2.1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
        3.2.2 砂砾岩型铅锌矿
        3.2.3 火山岩型铅锌矿
        3.2.4 矽卡岩型铅锌矿
第四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1 云南省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2 云南省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3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第五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1 矿业环境分析
        5.1.1 矿产资源整合
        5.1.2 云南地缘经济地位优势
    5.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2.1 加大铅锌资源勘查力度意义重大
        5.2.2 勘查布局原则
        5.2.3 勘查布局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10)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及其前沿领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
2 数学地球科学对地球科学的发展的重要贡献
    2.1 地球几何性质与数学模型
    2.2 地质统计学和多元统计分析
    2.3 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数学模型
        2.3.1 板块构造的数学原理
        2.3.2 洋中脊热扩散和地幔对流数学模型
    2.4 矿物结晶体系
        2.4.1 晶格和晶包参数的数学体系
        2.4.2 晶格对称性与矿物分类数学体系
    2.5 沉积学沉积物粒度分类数学指标
    2.6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拓扑数据模型
    2.7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基本定律
    2.8 矿产资源与能源定量预测与评价
3 数学地球科学前缘
    3.1 定量研究地球复杂性:新的学科增长点
    3.2 大数据、深度机器学习与复杂人工智能
4 数学地球科学的科普与教育
5 结论

四、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以西南“三江”研究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D]. 李程.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模糊证据权法的广西典型金矿矿产定量预测[J]. 邓军,战明国,周伟金,伍松乐,黄宁,张润秋,谢淑云. 地质力学学报, 2021
  • [3]基于改进案例推理模型的矿业城市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力分析与模拟[D]. 叶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Z研究院地质调查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 符海明.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清代元江绿营与边疆治理研究[D]. 全美芳. 大理大学, 2021(08)
  • [6]地形起伏度视域下云南山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D]. 杨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西南边境地区“经济-人口-生态”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研究[D]. 冯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崤山东部中河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D]. 冷柚兵. 吉林大学, 2021(01)
  • [9]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D]. 周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10]什么是数学地球科学及其前沿领域?[J]. 成秋明. 地学前缘, 2021(03)

标签:;  ;  ;  ;  ;  

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理论与实践——以西南地区“三江”研究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