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临床诊疗水平

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临床诊疗水平

一、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冯皓宇,刘强[1](2021)在《“十三五”期间中国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诊治研究亮点》文中研究说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VF)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 可导致患者继发脊柱后凸、侧弯等畸形, 产生腰背部疼痛甚至神经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对OTVF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是仍存在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如早期识别、精准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等。针对这些问题, "十三五"期间中国学者创新了多项技术, 围绕OTVF诊治的核心环节, 制订了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笔者就"十三五"期间中国在OTVF诊治领域代表性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概述。

文曹丽[2](2021)在《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进行神阙穴辨证贴敷,评价其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80例患者,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神阙穴辨证贴敷干预。每天2次,每次4小时,共干预7天。干预后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天后的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两组干预7天后的临床总疗效和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既往史等资料),骨折的基本情况(患肢、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镇痛泵、引流管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干预后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便秘症状3.1便秘症状评估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便秘症状自评量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AC-SYM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C-SYM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临床总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84.21%),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辨证贴敷能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改善便秘症状,提高便秘症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张兆剑[3](2021)在《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讨》文中提出目的:结合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数据挖掘的手段,总结出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为社会服务。方法:通过学习韦贵康教授发表的文章、书籍、学生对韦贵康教授经验总结的相关论文以及长期跟随韦贵康教授出诊收集的病例为基础,了解其诊疗特点。并将收集到的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采用Office excel 2019、SPSS22.0和Clementine12 Apriori算法将药物进行频次汇总、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网络可视化,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了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包括韦贵康教授对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法方药等,并结合相关的中医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解释。本文通过收集韦贵康教授多年来治疗颈椎病的病例,探讨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剂及常用方剂组合,以典型病例为例进行说明。结果:共有180份病例符合纳入标准,涉及处方180首,中药93味,出现总频次为2383次,每味药使用的平均次数25.62次,每首方剂药物种数约为13.24味。(1)高频药物出现22次以上有甘草、丹参、三七、白芍、龙骨等30味中药,主要以补虚类药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其中中药性味归经以甘温、入肝经居首。(2)根据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中药分为5大类,所代表的的类方主要有:痛安汤、六味地黄汤、加味逍遥散、解痉散瘀汤,养心汤。(3)中药与中药的关联得出药对206个,两味药组合有7对,三味药组合有35个、四味药组合有70个,五味药组合65个,六味药组合有29个。如“龙骨-降香”“龙骨-降香-两面针”“白芍-降香-两面针-龙骨”“丹参-降香-两面针-龙骨-白芍-三七”等组合。在症候与中药的关联规则中,二阶关联规则有205条,三阶关联规则有44条。结论:通过对韦贵康教授相关文献、书籍以及跟诊收集的医案可以分析得出,韦贵康教授对颈椎病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非常注重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主辅相结合,急缓相异。善于运用手法与内治相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时,韦贵康教授十分重视“筋”与“骨”的辩证关系,强调“筋”与“骨”并重。认为骨正则筋柔,筋柔则骨正,正骨必先柔筋,治筋必要正骨。注重调骨、理筋、对症“三联手法”。使用内治法治疗时,韦贵康教授强调辨证论治,内外兼顾,强调分型论治,基本治则为“补肾通督,化瘀扶正”,核心用药为丹参,药对配伍遵循“补气活血、化瘀止痛、补益肝肾”原则,方以痛安汤、六味地黄汤、加味逍遥散、解痉散瘀汤、养心汤为基础进行化裁。颈椎病以劳损为多,治疗后易复发,鉴于这一特点,韦贵康教授非常重视治疗后的功能锻炼。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4](2021)在《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诊治共识》文中认为黏多糖贮积症(MPS)ⅣA型是由于 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进而影响溶酶体内硫酸角质素和软骨素-6-硫酸酯降解的一种溶酶体贮积症。早期识别MPS ⅣA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疾病治疗疗效、预防疾病的并发症尤为重要。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等专家基于临床实践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结合国内外对MPS ⅣA型诊治的循证研究,就MPS ⅣA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遗传咨询等相关内容,制定临床诊治共识。

肖运荣[5](2021)在《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去探讨补肾活血汤对于老年性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残余腰背部疼痛改善的作用机制,以此评价补肾活血汤在治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术后患者残余腰背部疼痛的有效性及其优越性,以此来寻找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残余疼痛的方法,以期能长期运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19年12月01日至2020年12月01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病房住院病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常规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口服碳酸钙D3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是在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加上补肾活血汤汤剂口服治疗,两个组的患者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持续用药8周。并且同时记录下两组患者术前一天、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术后第五周及术后第八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前、术后两个月、术后三个月患者骨密度(BMD)测定及其疗效评定观察,数据记录完成后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对照组及实验组两个组的患者在其性别构成、年龄区域分布、病变节段分布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ODI评分及骨密度(BMD)测定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术前都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第一天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术后第五周及术后第八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的ODI评分相比术前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第一天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术后第五周、术后第八周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骨密度(BMD)测定相比与术前均有改善,术后两个月、术后三个月骨密度测定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均较高,但两组患者进行组间相比较的话,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却要低于实验组,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临床观察中发现补肾活血汤对于治疗老年性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残余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残余腰背部疼痛的症状,能够提高患者骨密度,并能快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疗效可靠,且安全的方法,在临床中能够推广运用。

李石林[6](2021)在《远红外线疗法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自制穿戴式远红外热疗仪研究远红外线疗法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的干预效果。【方法】(1)文献探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文献数据库以及相关图书,检索远红外线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中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诊治进展。(2)试验研究:①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纳入50名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使用自主研制的穿戴式远红外热疗仪对其进行干预,具体方法为受试者每天使用1次远红外热疗仪,每次35分钟,6天1个疗程,共使用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1天;②观察指标:NPQ颈痛量表、VAS评分、CASCS量表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颈肩部红外温度。(3)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2019软件进行数据的基本整理,使用SPSS22.0软件对治疗前后所选观察指标的差异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试验有4例受试者脱落,共有46名受试者完成本试验。其中,治愈1例,显效31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体有效率为80.43%。各指标结果分析如下:(1)NPQ颈痛量表:干预后,NPQ颈痛量表得分增加,治疗前后患者的NPQ颈痛量表差异显着(P<0.01),受试者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明显;(2)VAS评分:干预后,患者的VAS评分降低,治疗前后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显着(P<0.01),受试者颈部疼痛减轻;(3)颈椎关节活动度:干预后,患者屈曲、伸展、侧屈6个方向的颈椎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增加,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1),患者颈椎活动受限改善;(4)CASCS量表评分:干预后,患者的CASCS量表得分增加,干预前后CASCS量表得分差异显着(P<0.01),受试者临床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5)颈肩部红外温度:干预后颈肩部区域平均温度升高,第2颈椎至第7胸椎线性温度升高,且前后差异有意义(P<0.05),受试者颈肩部区域血液循环增加,炎症减轻。【结论】(1)基于自制穿戴式远红外热疗仪所采取的远红外线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疗效显着,可温经通络,振奋阳气,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受试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肌肉痉挛,提高受试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自制穿戴式远红外热疗仪所采取的远红外线疗法简便、高效、舒适、安全且易于接受,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胡晨波[7](2021)在《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于2012年10月-2019年6月因AO B2型胸腰段骨折于我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确定骨折分型及椎间盘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测量包括腰痛VAS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ASIA分级,影像学测量包括胸腰椎后凸Cobb角,骨折节段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盘损伤程度采用Sander等人提出的的影像学分型。并对测量指标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末次随访时间30.2±20.1个月。其中合并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患者17例,无椎间盘损伤患者21例。术前平均Cobb角16.78°±9.08°,术后平均Cobb角5.76°±7.89°,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12.67°±12.79°。椎间盘损伤组和无椎间盘损伤组术前及术后Cobb角,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椎间盘损伤组和无椎间盘损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18.59°±13.74°vs8.16°±9.99°),局部后凸角(11.88°±8.83°vs 6.55°±4.89°)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值(77.16%±18.07%vs 90.83%±9.26%)有统计学差异(p<0.05)。5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并发症,椎间盘损伤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无椎间盘损伤组有明显差异(29.4%vs 0,p<0.05)。结论:椎间盘损伤在AO B2型胸腰段骨折中常见但易被忽略。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导致后路内固定术后后凸矫正丢失,甚至内固定失败。对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AO B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椎间融合损伤节段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施彦龙[8](2021)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比较采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单纯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效果差异,评价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推广使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按照本研究所设定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使用甘肃省中医院东华HIS病历系统筛选出6个骨科临床科室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确诊为A1型胸腰椎骨折并收住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病案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40)和B组(n=38),其中A组均采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均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所有纳入病例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术前与术后3天、术后3月及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变化,并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电话回访,根据腰背部功能描述与影像学数据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A1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分析后得出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可比性: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分布、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2.术前观察指标可比性:两组病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经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病例的术前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得到有效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9.46+2.37,B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7.85+3.84,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8.70+2.36,B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6.62+3.40,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7.48+2.37,B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5.55+3.85,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均得到有效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7.37+2.20,B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57+1.36,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7.51+1.64,B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89+2.04,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37+1.40,B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9.21+1.75,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Cobb角均得到有效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Cobb角为7.74+3.26,B组病例术后3天Cobb角为8.47+2.86,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Cobb角为9.35+2.25,B组病例术后3月Cobb角为11.17+3.99,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Cobb角为10.51+1.83,B组病例术后6月Cobb角为12.21+2.41,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6月临床疗效评价:本项研究结果表明,A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7.50%,B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为92.11%,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经?(17)检验后,得P=0.02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有效恢复A1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但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治疗效果更好;2.术后随着患者下地活动,两组A1型胸腰椎骨折病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均有一定量丢失,但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丢失更少;3.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较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有效率更高,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权祯[9](2021)在《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真实的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前CT数据,及中医过伸复位手法联合PKP治疗术后的CT影响数据,依托于计算机辅助转化建模平台,重建T11-L2双节段OVCF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及右旋转7种工况下的胸腰椎不同解剖结构所受到的等效应力值。重点研究双节段OVCF骨折术前及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术后T12、L1压缩椎体、软组织及相邻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为临床上双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提供生物力学支撑。方法:1.筛选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T11-L2脊柱胸腰段的双节段OCVF骨折患者1例,排除脊柱其他病患,使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的64排螺旋CT对患者的T11椎体上关节突至L2椎体下关节突解剖区域进行连续薄层扫描,扫描层厚0.625mm,通过医院放射影像科的交互性影像控制与转化平台将已扫描的CT影像数据进行有限元软件接口相容性格式转化,以DICOM格式保存。2.建立双节段OVCF骨折术前、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术后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Mimics 19.0进行原始模型的提取与转化;Geomagic warp 2017软件进行特征去除、光顺、曲面实体拟合;Solidworks 2017软件进行零件结构的组装与附属结构生成;Ansys Workbench 17.0软件添加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坐标及载荷设定及生物力学分析。3.脊柱胸腰段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在验证有效的术前双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及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的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进行边界条件设定及力学加载,分别在T11椎体上终板施加500N轴向压缩载荷及7.5N·m扭矩,模拟人体的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及右旋转7种运动状态,检测双节段OVCF骨折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相邻椎体及邻近软组织的应力梯度弥散分布模态。结果:1.成功建立了符合脊柱胸腰段生物力学特性的T11-L2节段术前及术后的双节段OVCF骨折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基于患者的真实CT影响资料进行脊柱胸腰段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符合生物力学研究要求,可用于进行脊柱胸腰段T11-L2术前、术后双节段OVCF骨折的有限元分析。2.对术前双节段OVCF骨折及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术后的双节段OVCF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拟人体生理载荷的力学加载试验,分别施加了相同的轴向载荷和弯曲、旋转扭矩,发现经过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后,T12、L1椎体的皮质骨、松质骨及邻近椎体终板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分布梯度及分布区域均发生了转移,术前应力集中于T12、L1椎体的椎体前缘,邻椎前缘的等效应力也相应增加,伤椎继续压缩骨折及邻椎骨折的趋势较为明显,经过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后。通过建立脊柱胸腰椎双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和复位强化固定后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发现脊柱骨折后术前与复位强化术后的生物力学分布规律和特性存在本质性差异。双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整体的生物力学分布处于失衡状态,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工况下脊柱不同结构单元的生物力学应力分布极不均衡。在前屈弯腰活动状态下,L1椎体皮质骨应力最大为74.798Mpa,T12椎体松质骨最大应力为2.5816Mpa,T12-L1椎间盘最大应力为3.973Mpa,L1椎体的上终板最大应力为13.598Mpa,L1-2右侧关节突关节的最大应力为21.842Mpa。在后伸状态下,椎体皮质骨、松质骨、椎间盘、软骨终板及关节突关节受到的应力刺激均较小,分别为99.232Mpa、0.7807Mpa、3.973Mpa、3.2182Mpa及4.2637Mpa;其中,在后伸状态下,脊柱应力分布最小的单元区间分别位于L2椎体皮质骨、L2椎体松质骨、T11-12椎间盘、L1-2左侧的关节突关节。由此可见,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不同的结构单元在前屈状态下的应力刺激最大,强加不推荐压缩骨折后仍进行前屈弯腰,而在后伸活动状态下,脊柱不同结构单元的生物力学应力最小,这也间接证实了脊柱骨折后应用中医过伸复位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和可靠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过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后,恢复了椎体高度,重建了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脊柱不同结构单元的生物力学刺激相比于术前显着降低,局部应力集中趋势得到缓解。前屈状态下,椎体皮质骨的最大应力由术前的99.232Mpa降低为术后的34.705Mpa;T12椎体松质骨的最大应力由术前的2.5816Mpa下降为术后的1.2085Mpa;T12-L1椎间盘的最大应力由术前的3.973Mpa降低为术后的2.0049Mpa;L1椎体的上终板由术前的13.598Mpa下降为术后的6.0292Mpa,因此,椎体压缩骨折后,经过过伸复位联合椎体强化治疗后重建了脊柱的生物力学形态,恢复了脊柱整体的生物力学失衡。结论:1.基于患者真实CT影像利用计算机辅助建模平台,能够较好的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强,适合生物力学分析需求。2.双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胸腰段的整体生物力学稳定性失衡,脊柱结构单元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十分凸显,尤其在前屈、轴向压缩及侧弯旋转过程中,脊柱胸腰段椎体、软骨终板、椎间盘及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的趋势和风险加重;但在后伸活动状态下,胸腰段整体的结构单元应力分布较小,间接证实了脊柱双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后进行中医后伸复位手法的生物力学安全性。此外,胸腰段椎体、软骨终板、椎间盘及小关节等结构单元局部应力增高可能为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的骨折、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及慢性的腰背部疼痛等临床现象提供了生物力学解释。3.双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后经过中医过伸复位联合椎体强化治疗后,脊柱胸腰段整体的结构单元的生物力学应力分布趋势均比术前减小,应力分布趋势更加均匀,重建了脊柱胸腰椎伤椎的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稳定性,减缓了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及伤椎邻椎再骨折风险,当然,更好的强化复位、伤椎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虑。

于金宝[10](2021)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传统入路与经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介绍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并与传统后路手术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共招募69例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传统后路入路开放手术34例,经Wiltse入路35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R值改善、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术后R值及Cobb角改善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传统后路入路开放手术方法相比,Wiltse入路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改善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结论:Wiltse入路技术可以在保证与传统后路入路开放手术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应用于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具有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时间短等优点。Wiltse入路技术操作学习曲线短,容易在各级医院推广。

二、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2)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1 现代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1.1 便秘的病名认识
        1.2 骨折术后便秘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医学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2 祖国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2.1 便秘的病名来源
        2.2 便秘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3 神阙穴辨证贴敷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理论依据
        3.1 穴位贴敷疗法
        3.2 神阙穴的选择依据
        3.3 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的选择依据
    4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及研究设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干预措施
        2.4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质量控制
        4.1 使用同一来源便秘贴
        4.2 相关人员的培训
        4.3 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5 伦理考虑
    6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试验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3 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3.1 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
        3.2 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
        3.3 临床总疗效比较
        3.4 舒适状况量表总分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情况分析
    2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的影响
    3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的影响
    4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穴位贴敷治疗骨折术后便秘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韦贵康教授简介
第二部分 韦贵康教授诊疗特点简介
    1 崇尚经典,勇于创新
    2 保持传统医学特色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3 手法治疗,善用奇穴
    4 灵活的内治方法
    5 中药外治法特点
    6 重视脊柱亚健康,强调先病先治的理念
    7 强调自主锻炼观
第三部分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特色
    1 手法治疗
        1.1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法
        1.2 临床应用
        1.3 治疗颈椎病手法中的原则与禁忌
    2 中药内服,辨证论治
    3 注重功能锻炼
    4 其他
第四部分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数据挖掘
        2.1 数据采集与整理
        2.2 数据统计与分析及质性访谈
    3 结果与分析
        3.1 治疗颈椎病高频药物及功效分析
        3.2 中药性味归经分布
        3.3 症候频数结果
        3.4 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
        3.5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6 症候与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
    4.讨论
第五部分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典型验案举例
    1 颈椎病颈性头痛
    2 颈椎病颈性眩晕
结论
    1 归纳总结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5)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历史回顾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退出病例的处理
    2.治疗方法
        2.1 入院及术前处理
        2.2 PVP手术方法
        2.3 分组方法
        2.4 治疗方案
        2.5 观察指标
    3.安全性评价
    4.不良事件的处理
    5.医学伦理
    6.随访计划
    7.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构成比较分析
        1.2 年龄区域分布比较分析
        1.3 病变节段分布比较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 VAS评分
        2.2 ODI评分
        2.3 BMD测定
        2.4 疗效分析
讨论与分析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
        1.1 肾虚
        1.2 脾虚
        1.3 肝虚
        1.4 血瘀
    2.骨质疏松性骨折辨证分型
    3.PVP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机制
        3.1 PVP术后疼痛的西医机制
        3.2 PVP术后疼痛的中医机制
    4.补肾活血汤的组成及药理研究
        4.1 药物组成
        4.2 补肾活血汤方解
        4.3 药理研究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6)远红外线疗法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远红外线的临床应用研究
        1.1 远红外的生物效应机制
        1.2 远红外线在诊断中的应用
        1.3 远红外线在治疗中的应用
        1.3.1 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
        1.3.2 在慢性疼痛及骨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3.3 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1.3.4 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1.3.5 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3.6 在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1.4 小结
    2.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以及分型
        2.3 颈型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4 颈椎的生理解剖
        2.5 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2.6 治疗
        2.6.1 牵引疗法
        2.6.2 MET疗法
        2.6.3 臭氧疗法
        2.6.4 整脊疗法
        2.6.5 PNF疗法
        2.6.6 触发点疗法
        2.6.7 物理因子疗法
        2.7 小结
    3.中医对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2.1 外邪侵袭
        3.2.2 急性外伤
        3.2.3 慢性劳伤
        3.2.4 肝肾亏虚
        3.3 治疗
        3.3.1 中药疗法
        3.3.2 推拿疗法
        3.3.3 正骨疗法
        3.3.4 针刺疗法
        3.3.5 艾灸疗法
        3.3.6 刮痧疗法
        3.3.7 传统功法
        3.3.8 热敷疗法
        3.3.9 砂石疗法
        3.3.10 温泉疗法
        3.4 小结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1.远红外线疗法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受试者资料
        1.2.2 干预方法
        1.2.3 诊断标准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2.6 中止标准
        1.2.7 脱落标准
        1.2.8 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般资料
        1.3.2 NPQ颈痛量表
        1.3.3 VAS评分
        1.3.4 颈椎关节活动度
        1.3.5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1.3.6 颈肩部红外热成像图温度数据
        1.4 评价标准
        1.5 疗效评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1.7 研究结果
        1.7.1 一般资料分析
        1.7.2 临床疗效评价
        1.7.3 干预前后NPQ颈痛量表评分分析
        1.7.4 干预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分析
        1.7.5 干预前后VAS评分分析
        1.7.6 干预前后CASCS量表评分分析
        1.7.7 干预前后颈肩部红外成像温度分析
        1.7.8 安全性评价
        1.8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1.讨论
        1.1 远红外线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远红外线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应用依据
        1.3 远红外线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现代理论基础
        1.4 本研究的创新性
    2.结论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1.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
附录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个人简介

(7)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胸腰椎骨折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8)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术前影像学资料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一般处理
        2.5 术后康复
    3 术后疗效评价
        3.1 影像学指标评价
        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纳入病例一般情况
    2 纳入病例数据比较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术前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
        2.3 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
    3 术后6 月临床疗效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与治疗记载
        1.1 中医学关于胸腰椎骨折的记载
        1.2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基本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记载与临床应用
    2 现代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与治疗
        2.1 胸腰椎骨折发病特点
        2.2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2.3 A1 型胸腰椎骨折常见致病原因
        2.4 A1 型胸腰椎骨折损伤机制
        2.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A1 型胸腰椎骨折
    3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A1 型胸腰椎骨折的优势
        3.1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A1 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3.2 中医正骨手法代表之陇中正骨
        3.3 A1 型胸腰椎骨折协同治疗的结论分析
    4 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可能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研究存在的不足
        3.2 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致谢
参与科研课题与发表学术论文

(9)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理论认识与研究背景
    1 脊柱解剖结构及胸腰段生物力学特性
    2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并发症
    3 中医过伸复位手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溯源与应用
    4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5 有限元分析在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潜在性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T11-L2 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有限元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双节段OVCF骨折术后的胸腰椎不同结构单元的模型建立与生物力学析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脊柱胸腰椎(T11-L2)双节段压缩骨折术前及复位强化术后脊柱不同结构单元的力学差异性分析
    1 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术前和复位固定术后的椎体应力差异分析
        1.1 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术前和复位强化术后椎体皮质骨应力差异
        1.2 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术前和复位强化术后椎体松质骨应力差异
    2 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术前和复位强化术后椎间盘应力差异分析
        2.1 双节段胸腰椎术前和复位强化术后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差异
        2.2 双节段胸腰椎术前和复位强化术后椎间盘髓核应力差异
    3 双节段胸腰椎骨折术前与术后的软骨终板应力差异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文献综述 有限元分析在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1 伦理审查意见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10)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传统入路与经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三五”期间中国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诊治研究亮点[J]. 冯皓宇,刘强. 中华创伤杂志, 2021(12)
  • [2]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D]. 文曹丽.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讨[D]. 张兆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诊治共识[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临床生化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遗传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21(05)
  • [5]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肖运荣.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远红外线疗法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研究[D]. 李石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D]. 胡晨波.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D]. 施彦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中医过伸复位联合PKP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D]. 权祯.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传统入路与经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疗效分析[D]. 于金宝.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临床诊疗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