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报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地方报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地市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朕葳[1](2017)在《互联网+下地方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以济宁日报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市报为经济发展、培育文明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做了大量卓有成绩的工作,为加快各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加大强化、价格更低廉的数字产品走进大众生活,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载体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报纸尤其是地市报的受众流失严重,这些流失的受众成为新媒体的用户。传统报纸在驱使之下,唯一选择的路径就是向数字化“转型”,向数字化“融合”。21世纪前期,许多地市级报纸开始尝试接触数字化,通过开办新闻网站、开通手机报的方法开辟新媒体市场,申请政府专项资金发展自己的新媒体,发展新媒体的地市报队伍中,有些地市报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被掉队,失去了发展新媒体的打好机会。济宁日报正在面临的,也是全国大多地市报正在面对的,济宁日报在新媒体发展中所经历的,也正是全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地市报新发展过程中的缩影。资金和体制两种因素制约地市报新媒体的发展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拦阻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济宁日报的改革为基础,力图跳出狭隘及固有的思维模式,探讨地方传统媒体在媒介多元化环境下的生存之道。文章综合使用对比法、个案法、多向阐发法、SWOT分析与等方法,对济宁日报的发展战略进行思维加工。论文通过走访济宁日报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得到了一手资料,同时综合外地报社先进经验、做法,为思索报业集团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的成功经验,从新闻传播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及管理学等多个视觉深入,阐述外地地市报成功的原因,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加可行的方案,寻找新媒体发展契机,推动传统媒体更好的与互联网融合。

王素莲[2](2016)在《重庆区县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巴南日报社为例》文中认为我国的办报体制为“中央-省级-地市”的三级体制,其中,地市报位于这个体制的最末端,在全国的报纸种类中,地市报的总数约占45%。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中,地市报面临着新媒体以及全国性和省级报业集团的双重竞争,如何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重庆市辖38个区县(自治县),目前,每一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一份地方党报,总辐射达到了三千多万的人口数量,而且,其中超过一半的报纸已经办成了日报。重庆区县报的存在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但重庆区县报业在发展中,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也同时面临着很多的机遇。本文的选题来源于对重庆市巴南区巴南日报社的实地调研,作为重庆区县报业中的佼佼者,巴南日报社自身存在着什么问题,又有哪些特色和优势,面临什么样的外部报业大环境,如何把握好发展机遇,避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以及这些对于整个重庆区县报业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背景、意义和依据,论述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表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特色和创新点。正文部分为四章。其中,第一章分析了重庆区县报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区县报的定义、重庆区县报的优势和不足。第二章在分析了巴南日报社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企业战略管理的“SWOT”模型分析了巴南日报社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其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第三章根据前一章的分析结论,提出巴南日报社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最后一章,提出重庆区县报未来发展的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对巴南日报社的个案研究,总结出可供重庆市其他区县报社借鉴的经验。

蒋洁[3](2016)在《地市报的新媒体发展研究 ——以铜陵日报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地市报在全国整个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国报业中占有绝对的数量。21世纪前十年,地市报纷纷走向数字化,通过开办新闻网站、创办手机报等方式开拓新媒体阵地。近年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升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都对地方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地市报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亟需进行调整和升级。铜陵,这座安徽中南部的小城,在改革开放以来,以其特色的城市发展思维,曾数次引领了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思潮。铜陵日报社在铜陵的数次思想大讨论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是铜陵发展的重要舆论传播阵地。作为铜陵市最主流最权威的纸媒,铜陵日报社的新媒体部门依托传统报纸产生,面临既要新闻采集,又要创收生存的矛盾。笔者在大学期间曾数次在铜陵日报社下属的传统纸媒实习,研究生期间在铜陵日报社的新媒体部门进行了长时间的实习和调研,目睹新媒体部门的影响力在报社中逐渐加深,与纸媒融合程度进一步加强。论文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个案分析方法,重点考察铜陵日报社发展新媒体的实践,研究报社新媒体发展的问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论文采取的是由“面”到“点”最后回归到“面”的研究思路。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分析论文的研究背景,首先对地市报和新媒体的内涵和概况以及地市报新媒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性的梳理,了解地市报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环境,然后对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背景和内外环境进行深刻的分析。第二章开始对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实践进行个案分析,包括对铜陵日报社早期新媒体产品的发展现状的探讨,对新媒体中的新成员“两微一端”的内容分析。根据这些新媒体产品的个案研究,归纳出铜陵日报社当前采取的新媒体发展路径,反映其新媒体发展的轨迹和特点。论文的第三章结合论文前述的现状和个案探讨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论文的最后一章,笔者就铜陵日报社新媒体的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进一步探讨地市报新媒体发展的思路。论文研究发现,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既体现了全国地市报发展的共性,也体现了特定地区地市报发展的个性,是全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地市报新媒体发展的缩影。当前地市报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仍是资金和体制问题,这是制约地市报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阻碍其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有进行深入的改革,由内而外的不断冲破阻碍,提高新媒体内容输出品质,寻找新媒体发展契机,进一步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互融,地市报新媒体的发展才能向着良性的方向迈进。

韩庆亚[4](2011)在《都市报地方版发展对策研究 ——以《大河报·绿城新闻》为例》文中提出从20世纪90年代起,都市生活类报纸在我国许多城市迅速崛起。面对各种报纸之间,争夺信息资源和读者资源的竞争日渐激烈的局面,通过异地创办地方版的方式规避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成为了众多都市报应对区域竞争、提高自身影响力、增加广告收入的战略选择。《大河报》是中原报业市场上运营较为成功、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大河报》在郑州、洛阳、焦作等地创办地方版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以较为成功的《大河报·绿城新闻》为例,来探讨都市报地方版的功能,以及创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无疑会为《大河报》和其它都市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也将丰富我们当前都市报地方版问题的研究。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都市报地方版概述。都市报地方版是都市报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化竞争中的战略选择,都市报创办地方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地方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报刊治理整顿的政策支持;都市报具备向外扩张的实力;地方版本身的优势;第二部分:《大河报·绿城新闻》的现状和特色。《大河报·绿城新闻》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实际的操作中大都具有“立足本土”的理念;利益上接近读者,是更深层次上的“市民生活报”,新闻操作人性化,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市民生活中必须的信息;第三部分:《大河报·绿城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困境。新闻本土化程度不强;活动策划不足;版面设计缺乏特色;广告渠道利用不充分,营销竞争策略缺乏等。第四部分:都市报地方版发展的对策。针对第三部分指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新闻策划方面:新闻本土化;突出都市类报纸特色;拓宽报道面,增加容量。版面设计方面:调整编辑思想;设计突出特色;风格多样化。广告发行方面:广告发行本地化;增强品牌营销意识等。

邢敦杰[5](2010)在《地市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在残酷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些旧有体制所固有的弊端以及面临强手的市场竞争,地市报自身的缺陷显露无遗,地市报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地市报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沉着冷静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地市报业跨越式发展。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纵观我国地市报,普遍存在着单体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等各种

冯仕妍[6](2010)在《珠三角地市报战略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市报成为中国报业经济中新的增长点。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区域经济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也给珠三角地市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报业新的竞争态势,分析了珠三角地市报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梳理了珠三角地市报内部资源的构成要素,运用SWOT工具对珠三角地市报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的归纳,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从集团战略、单元战略和职能战略等方面提出珠三角地市报战略转型的路径。

陈亚旭[7](2010)在《中国地市报生存发展空间研究 ——媒介生态理论框架下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对我国地市报当前的生存现状、竞争态势与未来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试图回答地市报到底能否生存;地市报应该怎样生存;地市报的前景如何等三个主要问题。(一)围绕地市报能否生存的问题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首先,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原生态理论,对于地市报业的生态位、生物钟、食物链及捕食技能等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地市报媒介生态位生存竞争的技能,包括生态位分离术、生态位整合术、生态位创造术及生态位细化术等进行分析;运用媒介的生物钟规律来研究地市报的生物状态与生物节律。通过对于地市报原生态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市报所具有的生态位位置及所处的生物钟时段。其次,以媒介生态学的内生态原理,对于地市报业的生态种群进行分析,在时间与空间的架构之中,研究地市报的传者种群、信息种群、符号种群、营销种群及受众种群等种群之间的个性与共性,从而达到对其空间特征、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系统特征等特征的把握,特别是通过对地市报种群密度的比较,分析其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三,运用媒介生态学外生态原理,对地市报业外生态环境,其中包括产业生态、精神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信息生态、符号生态、受众生态以及组织生态等地市报周边环境进行研究,从而明确地市报外围生态环境的优劣。与此同时,本文运用生态能量分析理论对地市报业生态能量进行考量,对地市报的生产能量、社会能量、经济能量、人才能量、信息能量、设备能量和新闻能量等方面的分析,同时也力图阐明地市报食物链与各种能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对地市报业能量分析在中,本文把人才能量作为重要部分加以论述,通过对人才内外生态环境的分析,了解人才能量的内涵与结构,把人才能量与报业能量的相互关联进行比对,强调人才能量的最大限度的聚集与释放,充分认识人才能量在报业能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还认真研究了地市报聚能方法,提出了从物质、精神、策略三个方面聚能的韬略。本文没有停留在对报业生态能量表面的一般性分析,而是再深入一步,运用热力学理论,对于能量内部中的可用性进一步研究,对报社能量“(?)”(exergy)与“熵”(entropy)进行探讨分析。“(?)”概念的引入是从研究能量的品质问题入手的,在热力学中,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可用能”,其意即能量中可用的部分。它表明,能量并不都是可用的,包含在可用能只是能量中的一部分,不同的能量所包含的可用能比例是不同的。与“(?)”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熵”(entropy),熵是在热力学中用以表示一个物质系统中能量衰竭程度的量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熵理论,对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广义“(?)”、“熵”分析法的推广应用,使我们对报社可用性能量分析,找到了一把很实用的钥匙。首先,这种分析法可以考量报业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差异。当系统变化与环境变化不平衡时会产生势差(potential difference),从而产生各种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事物成长的功力来源于某种差势:如温度差、压力差、流速差、高度差等等。这些差势驱动着万物的生存演进,也驱动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其次,这种分析法也可以考量媒介生态系统的有序化。正因为熵是系统无序程度(又称混乱度)的度量,熵值越大则无序度越大。熵与系统无用能中的可变部分成正比。分析报业能量中“(?)”与“熵”的比重,对于报业生存有序化程度分析可作依据。再次,这种分析法还可以深入探究地市报的能量耗散,即作熵增的分析。熵增问题是地市报能量耗散的关键所在,其中主要包括人事熵、机构熵、内容熵、价值熵等耗散源的存在。本文通过“(?)”、“熵”的分析,探究了地市报能量耗散的重要原因和遏制能量耗散的具体措施。本文还运用媒介的最小量定律和木桶原则,剖析了媒介生存的限制因子,尤其是阻碍地市报生存的限制因子。由此,通过对地市报生态能量中“(?)”、“熵”的分析,初步建立起了“地市报业能量分析体系”。(二)在全面分析了地市报生存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之后,我们得出结论:地市报可以生存。那么,地市报应该怎样生存?这里就牵扯到一个地市报成长壮大的问题。谁动了地市报的奶酪这是地市报人最关心的问题关键。地市报的奶酪在不断地被切割,面积不断地缩小,本文在三个层面上解析地市报的奶酪被争夺的现状:一是其他同城异质传媒对地市报的奶酪争夺,即当地的电视、广播等对奶酪的争夺;二是纸质媒介的争夺,不同纸质媒介种群如中央、省级报纸、都市报和杂志等对奶酪的争夺;三是网络媒介的对奶酪的争抢。围绕地市报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这个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首先运用SWOT市场分析矩阵将地市报市场所体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通过分析地市报市场构架、市场定位、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发行市场,使地市报人了解和确定地市报在市场上的准确位置,真正明晰其潜力市场所在。通过对地市报市场诸多因素的比对,旨在让使地市报人充分认识自己在报业市场中所处的境遇,以便根据自身条件来决策合适的市场路线。本文援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两位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蓝海战略概念,指出通过探寻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并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地市报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疆域,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这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在如何开拓地市报的蓝海战略问题上,本文强调地市报重新构筑市场的边界与走宽生态位道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地市报走宽生态位道路是开创其蓝海战略的重要部分,文中列举了新疆地市报走宽生态位道路的典型案例,并以诸多案例说明地市报的蓝海战略还包括地域文化、本地民生、项目策划等多个方面。蓝海战略使我们尽量避免两败俱伤的血腥竞争,但是,必要的竞争也是生存的一种形式,地市报步入报业市场,迎面而来的各种竞争防不胜防,为了生存,地市报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手段。波士顿矩阵为地市报参与竞争、分析市场提供了一种方法。该矩阵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出地市报的市场竞争实力,以及其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可以显示报业产品发展的良好前景。本文还在地市报参与竞争过程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战略战术,像:如何进行集群竞争、如何保护好本地市场的方略、如何与大报竞合、如何改良自我特性,适应市场等等。面对当前国内报业的严酷竞争,地市报如何应对,笔者站在地市报人的立场上,收集中外地方报业的若干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力图为地市报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生存战略、竞争策略和经营策略。(三)本文在最后的章节对地市报的发展前景也进行了一番勾画,提出了地市报未来集团化、资本化和数字化的三大趋势。特别论述了地市报的数字化建设的过程和前景,并将烟台、宁波等地市报报业数字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试图回答地市报为什么要走数字化之路,数字化给地市报带来了什么,地市报走数字化之路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在地市报为什么要实现数字化的问题上,本文从实现数字化是时代需要、实现数字化是地市报生存需要、实现数字化是绿色传播生态的需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地市报未来实现数字化的必要性,指出实现数字化是地市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地市报在我国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谋求一席生存之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报业数字化对于地市报人来讲,不再是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未来之事,而是迫在眉睫,不能不做的事情。在回答数字化给地市报带来了什么的问题上,本文从数字化再造地市报传播流程中分析了数字化将地市报从传统报业到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全新的传播过程展现出来,这是地市报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在数字化能够创新地市报新闻运作模式的论述中,介绍了烟台日报数字化报道的立体方阵,其“五轮齐转,多维报道”的做法,显示了数字化报道的巨大优越性。同时,数字化在扩大和细化地市报受众群体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小觑,本文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环球报》、英国《卫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国外报纸为例,分析了报纸在实现数字化之后受众结构与数量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数字化给报纸带来的盈利新模式方面,重点分析一些成熟的地市报网站经营模式所出现多种类型,认为地市报在互联网上应设立独立网站,所载内容应超过纸质媒介内容,从而形成一种跨媒体的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增加多种服务,开创赢利新模式,例如利用网络数字交易平台,开展网上购物、代缴费用、代办各种事物等电子商务活动;以网络推介和网上路演等信息传播为基础,开展线下商品直销业务,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网络社区的消费群体,设计组织汽车、住房、耐用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等大型团购活动;利用品牌影响力,报社不同介质媒体联手组织行业会展、高峰论坛等活动,拓展多元化的数字媒体的盈利渠道。本文列举了烟台、宁波等地市报在数字化经营过程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案例。地市报实现数字化能给报社带来的益处不胜枚举,但对于地市报实现数字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也不能低估。因为我们清楚,地市报在当前情况下实现数字化并非易事。笔者在采访了宁波日报等地市报之后,对于地市报实现数字化,本文列举了四大障碍和五大困境。这四大障碍包括认知障碍、机制障碍、资源障碍和动力障碍;所谓五大困境包括思想困境、机制困境、人员困境、经营困境和其他困境。当我们对于这些障碍与困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在实行数字化的过程之中就可以不断地克服之。本文认为未来的数字技术必将逐步消除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娱乐业、信息产业等传统行业间的壁垒,也必将重塑报业崭新的形象,报业多种关联产业将共同整合形成规模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快数字化营销转型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按内形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地市报业应紧随时代发展潮流,逐步确立数字化报业战略,加快网络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发挥传统新闻业的内容优势,积极谋求合作,通过创新资源整合方式,实现互利共赢。本文在最后的结语部分一方面归纳总结了整篇论文的观点,同时对于地市报之后需要建立的一些体系进行了表述,如建立地市报的生态评估体系以及自身个发展规划体系。生态评估体系是地市报对自身生态状况的自查系统,通过这种评估体系,使地市报对自己的生存概况能有一个非常系统和科学的认识。这个系统的作用在于:其一是地市报生态体系的考量;其二市场生态体系的分析;其三人员生态状况考察;其四地市报整体形象考察等等。地市报生态评估体系是一个繁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一个不断完善、不断细化的过程。再就是地市报应建立起自己的生存发展的规划体系,使每一个地市报群体都有一个明晰的奋斗目标,将务虚的目标与务实的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实现每一个目标的具体措施与步骤具体化,让地市报每一个从业人员明了自己的报社正在朝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前行,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会给地市报及员工带来什么样的希望和实惠,实现本目标主要障碍是什么,大家如何共同努力克服之。当每一个地市报的目标真正成为该报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那么,这家地市报就一定能够成功。

李世举[8](2010)在《地市报的体制困境及解困对策》文中认为一改革开放以来,地市报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传媒业阵营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近年来,在广告分流、新媒体的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地市报的生存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地市报还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地市报发展严重不平衡,二是地市报在区域中的传播影响力愈来愈小。

龙凤清,高山青[9](2008)在《做足本地新闻增强县市报竞争力》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报业竞争格外激烈,县市报面临着区域面积小、受众面窄、人才资源缺乏等弊端,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采取做强本地新闻的策略,利用更接近寻常百姓、同广大读者最接近的优势,从深度报道、独家报道等着手,提高报纸可读性,增强报纸影响力。

吴廷俊,陈栋[10](2007)在《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有专家认为,中国报业经历拐点,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报业的寒冬是否真的来临?报业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弱点在哪里,又该采取哪些对策?为了深刻解读这些问题,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特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并成立了“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毕志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吴廷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江作苏任组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思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陈栋任副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任组员。本刊选发由吴廷俊与陈栋执笔的《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子课题成果系列二篇,对湖北报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全方位解读。期望通过此类个案的研究,对报业发展走势的争议提供一种改革思路及战略选择。

二、地市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市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下地方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以济宁日报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报纸的现状
        1.2.2 全媒体运营的现状
        1.2.3 国外发达国家新媒体文化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概念辨析与理论综述
    2.1 互联网+
    2.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2.2.1 传统媒体
        2.2.2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
第3章 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困境
    3.1 传统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困境及其SWOT分析
        3.1.1 传统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困境
        3.1.2 传统纸质媒体在发展的SWOT分析
    3.2 传统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围
第4章 济宁日报面对互联网+在发展中的问题
    4.1 济宁日报现状
    4.2 济宁日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山东省其他地市报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案例分析
    5.1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三端融合、交互发声
    5.2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建设融媒中心 加快报媒转型升级
    5.3 泰安传媒集团 ——推进媒体穿行 加快多元化步伐
    5.4 互联网+下地方报业集团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6章 济宁日报基于互联网+的发展策略
    6.1 济宁日报人事调整策略
    6.2 济宁日报内部结构策略
    6.3 济宁日报平面+互联网策略
    6.4 济宁日报互联网+全媒体策略
    6.5 济宁日报互联网+服务策略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重庆区县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巴南日报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和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选题依据
    1.2 理论基础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2章 重庆区县报发展现状
    2.1 区县报含义
    2.2 重庆区县报业现状
    2.3 重庆区县报传播优势
    2.4 重庆区县报不足
第3章 巴南日报社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3.1 巴南日报社现状
    3.2 巴南日报社的优势
    3.3 巴南日报社的劣势
    3.4 巴南日报社的机会
    3.5 巴南日报社面临的威胁
        3.5.1 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
        3.5.2 重庆市级主流报纸媒体的挑战
第4章 巴南日报社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4.1 提高新闻采编业务水平
    4.2 拓展新媒体业务,促进区县传媒融合
    4.3 加强区县报管理
第5章 重庆区县报未来发展策略
    5.1 重庆区县报改革发展的原则与方向
    5.2 重庆区县报未来发展的策略
        5.2.1 加快转型升级,注重报网融合
        5.2.2 回归新闻本质,突出地域特色
        5.2.3 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5.2.4 转变用人观念,注重岗位匹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3)地市报的新媒体发展研究 ——以铜陵日报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纸媒的新媒体发展研究
        二、地市报发展与新媒体关系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参与式观察法
        三、深度访谈法
        四、个案研究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地市报的发展与新媒体
        一、地市报的发展与现状
        二、地市报的新媒体发展
    第二节 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技术环境:技术革新促进新媒体重新布局
        二、媒介环境:纸媒萎缩趋势刺激报社再转型
        三、政策环境:政策引导推动地市报新媒体建设
        四、地方环境:城市、受众和竞争对手的变化
    第三节 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内部环境
        一、纸媒基础:《铜陵日报》的成熟与发展
        二、社会资源:报社长期发展的资源积累
        三、网媒雏形:文化体制改革下的数字转型
第二章 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 早期新媒体产品的发展状况
        一、铜陵新闻网:基础性的地方新闻综合网站
        二、铜都论坛:自主化管理的市民交流论坛
        三、铜陵手机报:运营商与传统媒体共建的信息平台
    第二节 “两微一端”模式下的新媒体格局
        一、主流微信公众号:铜陵新闻网官方微信
        二、官方微博:“铜陵发布”的运行
        三、手机App:“掌上铜陵”
    第三节 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搭建铜陵日报社新媒体的矩阵
        二、整合早期新媒体产品的资源
        三、推进“四位一体”的问政平台
        四、全面延伸传统纸媒的影响力
        五、助力重大事件的联动效应
第三章 铜陵日报社新媒体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第一节 新媒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创新性不足
        二、运作缺乏互动性
        三、平台浅层化融合
    第二节 新媒体发展问题的原因探究
        一、投入和盈利的矛盾
        二、不完善的考核机制
        三、纸媒党报属性局限
        四、从业人员状态问题
        五、思维认识问题
第四章 “内修与外合”:从铜陵日报社看地市报新媒体发展之道
    第一节 实现内修
        一、平台建设与延伸
        二、人员调整与引进
        三、思维改变与运营
    第二节 谋求外合
        一、外合资金
        二、外合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都市报地方版发展对策研究 ——以《大河报·绿城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价值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一、都市报地方版概述
    (一) 概念解析
        1. 都市报的特征
        2. 都市报与其它报纸的不同点
        3. 都市报地方版的特征
    (二) 都市报地方版发展定位的总体环境
        1. 都市报地方版的内部环境
        2. 都市报地方版的外部环境
        3. 都市报地方版存在的意义
二、《大河报·绿城新闻》的现状和特色
    (一) 《大河报·绿城新闻》的现状
        1. 读者定位
        2. 新闻策划
        3. 广告定位
        4. 版面设计
    (二) 《大河报·绿城新闻》的特色
        1. 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
        2. 利益上接近读者
        3. 新闻操作人性化
三、《大河报·绿城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困境
    (一) 受众方面
        1. 新闻本土化程度不强
        2. 活动策划不足
    (二) 版面设计方面
        1. 缺乏独特的解读方式
        2. 版面设计缺乏特色,版面结构布局风格单一
    (三) 广告发行方面
        1. 读者意识流于口号
        2. 渠道利用不充分,营销竞争策略缺乏
四、都市报地方版发展的对策
    (一) 新闻策划方面
        1. 新闻本土化
        2. 突出都市类报纸特色
        3. 拓宽报道面,增加容量
    (二) 版面设计方面
        1. 调整编辑思想
        2. 版面设计突出特色
        3. 设计风格多样化
    (三) 广告发行方面
        1. 广告本地化
        2. 发行本地化
        3. 增强品牌营销意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地市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应对策略

(6)珠三角地市报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2. 珠三角地市报区域竞争的外部环境
    2.1 珠三角地市报发展的宏观环境(PEST)
    2.2 珠三角地市报的产业环境
3. 珠三角地市报区域竞争的内部资源
    3.1 信息资源分析
    3.2 人力资源分析
    3.3 市场资源分析
    3.4 物质资源分析
    3.5 管理资源分析
4. 珠三角地市报区域竞争的SWOT分析
    4.1 珠三角地市报区域竞争的优势
    4.2 珠三角地市报区域竞争的劣势
    4.3 珠三角地市报竞争的机遇
    4.4 珠三角地市报竞争的挑战
5. 珠三角地市报的战略转型的路径
    5.1 珠三角地市报的整体战略
    5.2 珠三角地市报的单元战略
    5.3 珠三角地市报的职能战略
结论
附录1
附录2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7)中国地市报生存发展空间研究 ——媒介生态理论框架下的(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地市报生态现状分析
    第一节 地市报生态历史与现状
        一、地市报历史沉钩
        二、地市报目前的生态现状
        三、地市报的千人日报拥有量
        四、地市报生存特点分析
    第二节 地市报的生态环境
        一、地市报外生态环境
        二、地市报内生态环境
        三、地市报原生态环境
        四、地市报三级生产者与消费、分解者
第二章 地市报的生态空间分析
    第一节 地市报的生态位
        一、地市报生态位的独立空间
        二、地市报生态位的竞争策略
    第二节 地市报种群生态
        一、地市报种群的密度
        二、地市报种群的类别
        三、种群之间的竞争
        四、地市报业的生物钟
第三章 地市报生态市场分析
    第一节 地市报生态市场概况
        一、地市报市场环境的SWOT矩阵分析
        二、地市报的市场定位
        三、地市报产业生态的受众市场
    第二节 地市报的市场机遇
        一、城市化进程,地市报生态市场潜力巨大
        二、农村市场,地市报潜在的生态市场机遇
        三、地市报的广告市场潜力
        四、地市报的发行市场潜力
        五、地市报生态市场的运作机理
    第三节 地市报走向市场的三部曲
        一、地市报进入市场须去行政化
        二、细化市场套牢赢利性受众
        三、放下架子为受众服好务
第四章 地市报的生态能量分析
    第一节 地市报生态能量的构造
        一、地市报生态能量金字塔
        二、地市报食物链与微笑曲线
    第二节 地市报的生态能量因子
        一、领导人员能量
        二、新闻业务人员能量
        三、经营人员能量
        四、其他人员的能量
        五、地市报业的经济能量
    第三节 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主要能量与次要能量
        二、内部能量与环境能量
    第四节 地市报生态能量聚集韬略
        一、物质聚能
        二、精神聚能
        三、策略聚能
    第五节 地市报能量的"(火用)"分析法
        一、"(火用)"分析法是地市报生态环境系统的量度
        二、"(火用)"分析法的科学运用是地市报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第五章 地市报熵增现象分析
    第一节 关于熵概念的诠释
        一、熵是无序性的量度
        二、熵增是信息污染源
        三、熵概念在传播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 地市报熵增的现象
        一、决策熵增
        二、人才熵增
        三、内容熵增
        四、资源熵增
        五、体制熵增
        六、"木桶原理"与最小量规律
    第三节 遏制熵增的对策
        一、构建优质决策层
        二、强化从业人员的素养与专业精神
        三、优化报社资源结构
        四、企业文化是抵御熵增的利剑
        五、聚能战略的实施
第六章 地市报生态竞争策略
    第一节 蓝海战略理论的应用
        一、走宽生态位道路开创地市报蓝海
        二、地域文化地市报浩瀚的蓝海洋
        三、本地民生新闻地市报独有的蓝海
        四、项目策划地市报创收的蓝海
    第二节 波士顿矩阵的市场分析法
        一、集群竞争 地市报制胜的杀手锏
        二、巩固基础 保护本地市场
        三、张弛有度 从对抗到合作
        四、杂交共栖 改良自我特性
第七章 地市报发展的大趋势
    第一节 地市报为什么要实现数字化
        一、实现数字化是时代需要
        二、实现数字化是生存需要
        三、实现数字化是绿色传播生态的需要
    第二节 数字化给地市报带来什么
        一、数字化再造地市报传播流程
        二、创新地市报新闻运作模式
        三、扩大和细化地市报受众群体
        四、数字化带来盈利新模式
        五、造就多面手的"背包记者"
    第三节 地市报实现数字化的困境
        一、思想困境
        二、机制困境
        三、人员、经营困境
        四、其他困境
        五、地市报数字化的前景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地市报的体制困境及解困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0)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 湖北报业落后于发达地区
        二、湖北报业体系多体制、多层次、多特色
        三、武汉报业格局:从“多元竞争”、“划江而治”到“四足鼎立”
        第一阶段:一元独大 (1997年—2001年)
        第二阶段:多元参与 (2001年—2002年)
        第三阶段:划江而治 (2003年—2005年)
        第四阶段:四足鼎立 (2006年至今)
        四、市州报:从“发展瓶颈”到“市场振兴”
        ⒈采编上, 不断提高报道质量和内容影响力。
        ⒉经营上, 全方位探索, 着力增强报纸实力。
        ⒊管理上, 多层面优化, 实现强筋健骨。
下篇
    湖北报业的弱点解读与改进对策
        一、弱点解读
        ⒈媒介生态环境相对单调
        ⒉同质化垄断竞争
        ⒊报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⒋报业竞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报业人才
        ⒍缺乏全国性大报
        ⒎报业地位呈下滑趋势
        二、改进对策
        ⒈细分受众市场, 找准报业生态位
        ⒉整合现有媒体, 加快集团化发展战略
        ⒊拓展辐射面积, 开展跨地域办报
        ⒋培养品牌记者, 创办品牌栏目, 打造品牌版块
        ⒌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服务

四、地市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下地方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以济宁日报社为例[D]. 李朕葳.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2]重庆区县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巴南日报社为例[D]. 王素莲. 重庆工商大学, 2016(02)
  • [3]地市报的新媒体发展研究 ——以铜陵日报社为例[D]. 蒋洁. 安徽大学, 2016(10)
  • [4]都市报地方版发展对策研究 ——以《大河报·绿城新闻》为例[D]. 韩庆亚. 河南大学, 2011(08)
  • [5]地市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邢敦杰. 中国地市报人, 2010(07)
  • [6]珠三角地市报战略转型研究[D]. 冯仕妍. 暨南大学, 2010(10)
  • [7]中国地市报生存发展空间研究 ——媒介生态理论框架下的[D]. 陈亚旭. 武汉大学, 2010(10)
  • [8]地市报的体制困境及解困对策[J]. 李世举. 新闻爱好者, 2010(01)
  • [9]做足本地新闻增强县市报竞争力[J]. 龙凤清,高山青. 城市党报研究, 2008(03)
  • [10]湖北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吴廷俊,陈栋. 今传媒, 2007(07)

标签:;  ;  ;  ;  ;  

地方报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