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人民的安全

牢记人民的安全

一、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论文文献综述)

李辰洋[1](2021)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二字一直是贯穿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关键词。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强调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再到要求全党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等等,习近平的这些论述都始终围绕“人民”展开,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文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梳理、概括、归纳、总结,并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和重大意义进行剖析阐释。论文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导论。本章分为五节,主要论述了研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缘由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研判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文章预期的创新点并对研究的基础概念进行了概括界定,从整体上奠定了文章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相关阐释。本章分为四节,主要论析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同时,从思想渊源和思想直接来源两方面论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思想两方面论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文化根基和理论借鉴。第三章至第七章,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人民立场、人民利益、人民共享、人民幸福的论述。这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纵向展开,首先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主体、人民立场、人民利益、人民共享、人民幸福论述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点归纳总结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从而深刻剖析其中展现的重要价值和时代内涵,最后根据习近平相关论述总结提出坚持人民主体、站稳人民立场、保障人民利益、推进人民共享、实现人民幸福的路径措施。第八章,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和重要意义。以前述章节的分析和论述为基础,深刻总结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展现出的理论特质和重大意义。第九章,结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群众性转化和现实性内需的紧密结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必然需要。

艾君[2](2021)在《时刻把职工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春节将至,年味扑面。"困难职工年货备了吗?居住生活情况如何?医疗保障如何?子女上学还好吗?……"声声问候暖人心,殷殷嘱托传深情。首都各级工会组织克服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困难,一如既往带着对老职工、困难职工的深深牵挂,为企业、社区、农村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帮扶困难职工群众,为他们送去党和工会的温暖。"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申国华[3](2020)在《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文中研究说明"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站稳人民立场。立场,就是说话做事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立场不稳,心乱如云;立场不牢,地动山摇。

郝松[4](2020)在《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在不断实践中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生活,把获得幸福作为追求的永恒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理论指出,幸福源于人民对现实生活的需求,在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即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民会致力于追求更高境界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力,发挥人本身的力量,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积极的幸福体验。这是人类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为了获得幸福不断努力的必然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幸福”一词被反复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幸福做出一系列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实现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其思想理论中的核心观点,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内容,其中心是围绕如何使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新时代有了新任务,产生了新矛盾,面临着新挑战,就要求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方案。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就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时代为帮助人民处理在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让十四亿中国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在此主要就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相关理论来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显着特点、实现途径以及当代价值展开分析。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幸福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习近平主席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革命优良家风的传承、七年知青的锻炼、地方治理的历练使得习近平对于人民幸福的观点从萌芽时期到逐步形成。最终,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在其治国理政方略中得以具体体现出来,成为带领人民走向幸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指导方针。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内容丰富且全面,特点鲜明,着眼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导向性,始终围绕人民幸福这一伟大奋斗目标,是指导如何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依据,因而研究习近平人民幸福观具有巨大的当代价值。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是在深入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为全体中国人民实现美好幸福生活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后,有助于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年学子在深入领会习近平幸福观的内涵的同时得到启发,进而培养其正确的幸福观和择业观,确立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

刘亚宁[5](2020)在《习近平农民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民群体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系到“三农”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民及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习近平同志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怀,历来关注农民,为农民谋福利,在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后更加重视农民群体,围绕农民及农民有关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民观,对此进行梳理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党员干部正确分析我国农民的现状、了解新时期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采取及时科学的针对性策略,从而推动“三农”事业的发展。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中共历代领导人的农民观、汲取了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精华,并结合自身有关农民工作的实践,在解决当代中国农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农民观,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一是农民地位观。习近平科学分析了我国农民当前的地位,指出农民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二是农民致富观。习近平指出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并提出要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促进增收长效政策机制、实现农民组织化等多方面措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农民权益观。为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习近平指出要通过强化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措施来保障农民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综合权益。四是农民培育观。习近平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特征,指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措施。习近平农民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农民观、深化党对农民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当前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李丹[6](2020)在《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干部队伍建设是践行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认为对于执政党来说,干部是治理好、管理好党的关键问题;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建设了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胡锦涛也对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视,他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现今,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时代,习近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从破除选人用人的“四唯”现象入手,围绕“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使用好干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见解深刻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基础,继承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智慧,广泛汲取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吏治思想,主要涵盖了干部的选拔任用、干部的培养教育、干部的考核评价、干部的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鲜明特征,即更加突出政治标准、从严力度明显增强、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理论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实践方面,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净化干部队伍政治生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荆雪鸽[7](2019)在《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在新时代继续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强调要将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践行,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党获得了更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对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研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有利于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深入贯彻。在全面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论述基础上,本文积极借鉴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路径两方面研究了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本文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论断的基础上,对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核心要义和时代特色进行了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以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为基本内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要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凸显了“四个贯穿于”的时代特色。本文从思想教育、权益机制、制度保障和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并指出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李生峰,夏金华[8](2018)在《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解读》文中提出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辩证统一,既有毛泽东人民话语的人民本体论思想,即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更有自己独创性的人民话语。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彰显了人民利益实现的实践性、人民获得感的时代共鸣性、人民幸福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一致性、世界利益的一体性。习近平创立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话语内涵,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民话语的重要指南。

林善炜[9](2018)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与实践》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并要求,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习近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心系人民群

谢强[10](2018)在《习近平脱贫思想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当代新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无产阶级存在的贫困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关注的话题。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露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存在贫困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并指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实现人类共同富裕是消除贫困的最终目标。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贫困问题的,但那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然而,当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个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必须面对仍然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贫困问题的事实。如何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来消除贫困,并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国执政党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贫困、反贫困理论,重点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来源、科学内涵、主要特征、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脱贫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来反贫困的观点,同时也创造性地从反无产阶级贫困转到农村困难群众的脱贫,并创新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推到新的境界;习近平脱贫思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脱贫思想的基础上,继承了其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来反贫困的观点,同时也创造性地将常规化扶贫转为攻坚式脱贫,并创新地提出了“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等思想,并坚持人民至上、共享发展、全面小康的为民脱贫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中国智慧、世界视野的精准脱贫方略,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脱贫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全面、深入研究习近平脱贫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实践上有助于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习近平脱贫思想,为我国的脱贫攻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1.5.1 人
        1.5.2 人民
        1.5.3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
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概述
    2.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2.1.1 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
        2.1.2 经济政治格局的大变化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1.4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2.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社会条件
        2.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现实基础
        2.2.2 改革开放的实践进入关键期
        2.2.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
    2.3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2.3.1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思想
        2.3.2 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思想
    2.4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的文化根基与理论借鉴
        2.4.1 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4.2 理论借鉴: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人本思想
3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的论述
    3.1 人民主体论的历史发展
        3.1.1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实践
        3.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实践
    3.2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主要内容的论述
        3.2.1 人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受益主体
        3.2.2 人民是权力运行的监督主体
        3.2.3 人民是文艺事业的参与主体
        3.2.4 人民是新时代的“阅卷”评价主体
        3.2.5 人民是“四个伟大”新征程的推动主体
    3.3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重要价值的论述
        3.3.1 人民主体地位是党政治灵魂的集中体现
        3.3.2 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3.3.3 人民主体地位是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3.4 习近平关于实现人民主体地位路径的论述
        3.4.1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3.4.2 激发人民的创造精神
        3.4.3 着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 习近平关于人民立场的论述
    4.1 人民立场论的历史发展
        4.1.1 毛泽东人民立场论的历史发展
        4.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发展演变
    4.2 习近平关于人民立场基本内容的论述
        4.2.1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稳固人民立场的物质基础
        4.2.2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引党的人民立场的科学发展
        4.2.3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增强人民立场的思想底蕴
        4.2.4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党的人民立场的话语体系
        4.2.5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推动党的人民立场落地落实
    4.3 习近平关于人民立场价值意蕴的论述
        4.3.1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
        4.3.2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尺度和标准
        4.3.3 人民立场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追求
        4.3.4 人民立场指明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走向
    4.4 习近平关于巩固人民立场实践路径的论述
        4.4.1 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党的领导各项体制机制
        4.4.2 履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4.4.3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夯实人民立场主体责任
        4.4.4 用发展的观点创新人民立场的时代内涵
5 习近平关于人民利益的论述
    5.1 人民利益论的历史发展
        5.1.1 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历史发展
        5.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思想的历史发展
    5.2 习近平关于人民利益基本内容的论述
        5.2.1 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大逻辑保障人民经济利益
        5.2.2 健全政治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利益
        5.2.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人民文化利益
        5.2.4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民生利益问题
        5.2.5 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障人民生态利益
    5.3 习近平关于人民利益价值内涵的论述
        5.3.1 实现人民利益体现了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5.3.2 实现人民利益凸显了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美好体验
        5.3.3 实现人民利益促进了公民个体到社会整体的全面均衡
    5.4 习近平关于实现人民利益具体途径的论述
        5.4.1 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价值观
        5.4.2 推进从严治党压实为民服务责任制
        5.4.3 建立合理科学的人民利益评价体系
        5.4.4 营造有利于实现人民利益的政治生态
6 习近平关于人民共享的论述
    6.1 人民共享论的历史发展
        6.1.1 毛泽东人民共享思想的初显与贡献
        6.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共享思想的历史发展
    6.2 习近平关于人民共享主要内容的论述
        6.2.1 共享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6.2.2 共享领域和内容要涉及人民发展的各方面
        6.2.3 共享是人民共同建设和享有
        6.2.4 共享要在人民健康和安全领域持续加码
        6.2.5 共享要坚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6.3 习近平关于人民共享基本特征的论述
        6.3.1 人民共享权利的公平性
        6.3.2 人民共享过程的共建性
        6.3.3 人民共享自身的科学性
    6.4 习近平关于人民共享重要价值的论述
        6.4.1 坚定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
        6.4.2 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享发展理念
        6.4.3 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理想追求和使命初心
7 习近平关于人民幸福的论述
    7.1 人民幸福论的历史发展
        7.1.1 毛泽东人民幸福思想的历史发展
        7.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思想的历史发展
    7.2 习近平关于人民幸福基本内容的论述
        7.2.1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7.2.2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7.2.3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7.2.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7.3 习近平关于人民幸福论重要价值的论述
        7.3.1 为人民谋幸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7.3.2 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最集中的体现
        7.3.3 为人民谋幸福是实现中国梦和解决新矛盾的需要
        7.3.4 为人民谋幸福是提升人民幸福生活质量的科学指导
    7.4 习近平关于实现人民幸福措施保障的论述
        7.4.1 坚持党的领导是重要前提
        7.4.2 明确人民的多样化需求是实践指向
        7.4.3 营造各方联动的社会环境是基本保障
        7.4.4 筑牢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是根本遵循
8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及重大意义
    8.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8.1.1 突出人民性,以清醒头脑保持对人民重要性的认识为前提
        8.1.2 注重根本性,以着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为重点
        8.1.3 强调权益性,以坚决扞卫人民各项基本权利为保障
        8.1.4 着眼现实性,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抓手
        8.1.5 指明方向性,以净化社会风气坚定人民理想信念为导向
        8.1.6 明确实践性,以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为根基
        8.1.7 凸显规范性,以强化纪律制度约束实现人民安定团结为目标
        8.1.8 秉承时代性,以不懈奋斗创造幸福为全体人民的最终归宿
    8.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8.2.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8.2.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9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文中涉及的核心概念
        1.3.1 人民
        1.3.2 幸福观
        1.3.3 人民幸福观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思想渊源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理论
        2.1.1 人的需求是幸福的动力
        2.1.2 劳动创造是幸福的源泉
        2.1.3 幸福是大多数人的幸福
    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2.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2.2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2.2.3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幸福思想
        2.3.1 毛泽东的人民幸福思想
        2.3.2 邓小平的人民幸福思想
        2.3.3 江泽民的人民幸福思想
        2.3.4 胡锦涛的人民幸福思想
第3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形成过程
    3.1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萌芽时期
        3.1.1 革命传统的熏陶
        3.1.2 长辈的言传身教
    3.2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初步产生
        3.2.1 七年知青生活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3.2.2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树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3.3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基本形成
        3.3.1 地方任职经历坚定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立场
        3.3.2 亲身实践养成了为人民办实事的作风
    3.4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发展阶段
        3.4.1 立下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
        3.4.2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付诸于行动
第4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
    4.1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基本内容
        4.1.1 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4.1.2 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
        4.1.3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1.4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4.1.5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
    4.2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主要特征
        4.2.1 人民性
        4.2.2 时代性
        4.2.3 实践性
第5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实现途径
    5.1 大政方针的引领
        5.1.1 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5.1.2 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1.3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5.2 “扶贫攻坚”政策的实施
        5.2.1 精准扶贫
        5.2.2 精准脱贫
        5.2.3 防止返贫
    5.3 通过奋斗创造幸福
        5.3.1 撸起袖子加油干
        5.3.2 要幸福就要奋斗
        5.3.3 实干赢得幸福
第6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6.1 有助于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1.1 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真谛
        6.1.2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
    6.2 有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6.2.1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目标指引
        6.2.2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检验标准
    6.3 有助于培育新时代青年的幸福观
        6.3.1 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理想信念
        6.3.2 炼就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硬本领
        6.3.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习近平农民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三 分析归纳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创新点与难点、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习近平农民观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农民
        二 农民观
        三 习近平农民观
    第二节 习近平农民观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观
        二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农民观
        三 中国传统重农、民本思想
    第三节 习近平农民观的实践基础
        一 习近平多年关于农民工作的具体实践
        二 促进农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
第三章 习近平农民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第一节 习近平农民观的主要内容
        一 农民地位观
        二 农民致富观
        三 农民权益观
        四 农民培育观
    第二节 习近平农民观的特征
        一 科学性
        二 导向性
        三 实践性
第四章 习近平农民观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农民观的理论价值
        一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民观
        二 深化了党对农民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
        三 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农民观的现实价值
        一 为“三农”工作提供政策性引导
        二 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理论指导
        三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行动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一 个人简历
    二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 历史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吏治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时代背景
        一 形势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
        二 任务艰巨繁重的国内背景
        三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
        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选择
        三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
    第二节 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 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
        二 完善干部的培养教育
        三 规范干部的考核评价
        四 强化干部的监督管理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特征
        一 更加突出政治标准
        二 从严力度明显增强
        三 注重以问题为导向
        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理论意义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二 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内涵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实践意义
        一 为密切干群关系提供行动指南
        二 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保证
        三 对净化干部队伍政治生态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相关概念
        2.1.1 群众
        2.1.2 群众路线
    2.2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
        2.2.2 列宁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
        2.2.3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
        2.2.4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
3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3.1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3.1.1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1.2 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
        3.1.3 重视群众满意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1.4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3.2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3.2.1 为民
        3.2.2 务实
        3.2.3 清廉
    3.3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时代特色
        3.3.1 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3.3.2 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
        3.3.3 贯穿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3.4 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
4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及当代价值
    4.1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4.1.1 重视思想教育,强化群众观点
        4.1.2 建立权益机制,维护群众利益
        4.1.3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制度保障
        4.1.4 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
    4.2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4.2.1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4.2.2 进一步巩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4.2.3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4.2.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具体路径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8)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习近平对毛泽东人民话语体系的继承
    (一) 树立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二) 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三) 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习近平对人民话语体系的创新
    (一) 习近平的人民话语体系凸显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二) 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烘托人民幸福的“获得感”
    (三) 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
    (四) 习近平的人民话语体系呈现多维和立体的特征
    (五) 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蕴含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看作是干部的一项“基本功”
二、情系百姓, 力争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
三、摆正位置,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四、提出并倡导实施“四下基层”制度
五、倡导并开展“四个万家”活动
六、倡导并践行“马上就办”精神

(10)习近平脱贫思想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当代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贫困、反贫困思想
        2.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贫困、反贫困思想
        2.1.2 列宁贫困、反贫困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脱贫思想
        2.2.1 毛泽东的脱贫思想
        2.2.2 邓小平的脱贫思想
        2.2.3 江泽民的脱贫思想
        2.2.4 胡锦涛的脱贫思想
    2.3 国外典型脱贫思想
        2.3.1 “开发发展扶贫”脱贫思想
        2.3.2 “社会组织扶贫”脱贫思想
        2.3.3 “社会保障方案”脱贫思想
第三章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现实来源
    3.1 习近平脱贫思想形成的个人经历
        3.1.1 初步形成:地方工作历练
        3.1.2 深入发展:主政国家治理
    3.2 习近平脱贫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2.1 国际背景
        3.2.2 国内背景
第四章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科学内涵
    4.1 脱贫价值论
        4.1.1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4.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4.1.3 世界减贫事业的国际要求
    4.2 脱贫目标论
        4.2.1 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
        4.2.2 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3 精准脱贫方略论
        4.3.1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4.3.2 六个精准
        4.3.3 五个一批
        4.3.4 破解深度贫困问题
    4.4 社会合力脱贫论
        4.4.1 既要靠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
        4.4.2 内源脱贫
        4.4.3 外扶脱贫
    4.5 脱贫制度论
        4.5.1 加强党建扶贫机制,落实扶贫责任
        4.5.2 资金投入扩大化、管理阳光化
        4.5.3 健全政府—社会—市场大扶贫格局
    4.6 脱贫世界合作论
        4.6.1 加强国际脱贫领域的交流合作
        4.6.2 着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第五章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
    5.1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主要特征
        5.1.1 科学的唯物论观点
        5.1.2 鲜明的辩证法思维
        5.1.3 坚定的群众观立场
        5.1.4 全新的共享发展观
        5.1.5 坚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道路
    5.2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时代价值
        5.2.1 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5.2.2 成为我国新时期脱贫事业的行动指南
        5.2.3 为世界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研究[D]. 李辰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时刻把职工群众冷暖放在心上[J]. 艾君. 工会博览, 2021(04)
  • [3]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J]. 申国华. 共产党员(河北), 2020(23)
  • [4]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研究[D]. 郝松.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5)
  • [5]习近平农民观研究[D]. 刘亚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6]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研究[D]. 李丹. 郑州大学, 2020(03)
  • [7]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研究[D]. 荆雪鸽.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习近平人民话语体系解读[J]. 李生峰,夏金华.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8(05)
  •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与实践[J]. 林善炜. 党政论坛, 2018(07)
  • [10]习近平脱贫思想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当代新发展[D]. 谢强. 福州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牢记人民的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