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教师观

谈当代教师观

一、浅谈当代的教师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秀[1](2021)在《论传统教师观的现代性》文中提出传统教师观的现代性集中体现在三方面:教师素质的现代性、教师作用的现代性、师生关系的现代性。由于一些学者对传统教师观的错误解读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冲击,传统教师观的现代性遭到忽视和遗忘。探寻传统教师观的现代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本土教育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现代教师观,深化对教师的理解。

胡鑫[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教师观研究》文中指出

赵莹洁[3](2020)在《胡适高校教师观研究》文中提出

方朝玲[4](2020)在《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现状研究 ——基于广西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呼声越发高涨,这也就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对于教师素养、数学教师素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对于数学教师素养的成分、结构组成依旧未有统一定论,关于数学教师素养现状的研究也较为有限,欠缺准确而深入的认识。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广西地区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提升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建议。本研究对教师素养、数学教师素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与建构,其中包括教师素养、数学教师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评估框架等,由此编制数学教师素养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展开调查,并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而后通过访谈对数学教师自身感受以及阻碍数学教师素养提升的原因展开分析,最后得出提升数学教师素养的启示。研究结论如下:(1)数学教师素养问卷包含教育理念、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其中,教育理念包含教师观、学生观、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知识包含数学知识、课程知识、理论知识,能力包含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情感态度包含喜欢教学、反思意识、发展意愿。(2)职前数学教师素养水平高于理论水平,但各维度素养发展不均衡,呈现出教育理念素养水平>能力素养水平>情感态度素养水平>知识素养水平的特点。而基于人口学研究发现,职前数学教师素养在生源地上无显着性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性别、民族、受教育阶段以及专业类别三个方面。通过访谈发现,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与实施方式、数学教师自身等是影响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的因素。(3)在职数学教师素养水平亦高于理论水平,各维度素养发展亦不均衡,呈现出能力素养水平>教育理念素养水平>情感态度素养水平>知识素养水平的特点。基于人口学研究发现,在职数学教师素养在性别、民族、学校上无显着性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学历、职称与教龄三方面。结合访谈发现,职前培养的局限性、职后培训的有效性以及数学教师自身发展意愿薄弱等将使在职数学教师的素养提升与职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4)从广西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的素养比较结果来看,在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素养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在职数学教师各维度素养水平均高于职前数学教师。而在数学教师素养四个维度的比较中发现,各教师、各素养间的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其中情感态度、知识素养均处于较低水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得出如下启示:(1)在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上:(1)高校在数学专业课程方面,力求改变学科本位现象,实现学科融合;(2)在数学教育类课程方面,应关注职前数学教师对素养的认知,突出初高中教学差异,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重视管理类课程,鼓励职前数学教师投身教育研究;(3)在实践类课程方面,应将“实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4)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提升还需依靠其主观能动性。(2)在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上:(1)在职数学教师应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先进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教育实践,开拓视野,激活思维;(2)学校应为数学教师提供系统的职前与职后培训,为其素养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配合;(3)学校应将数学教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实施差异性的数学教师素养提升策略,成为数学教师素养提升的有利场所。

王天健[5](2020)在《生命共鸣:基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师生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对生命共鸣的思考源于对当前实际教育情境中师生关系存在异化等问题的关注。本研究本质上是对师生关系中应然状态的一种讨论与分析,这在信息化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对师生关系的讨论与研究已有许多,但以生命本质属性作为逻辑起点,来讨论师生间的关系与交互的研究尚不多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将“生命·实践”教育学作为重要的论据来源与理论依据。以理论体系的脉络进行分类,本研究并非是“生命·实践”教育学体系内的研究,而是借鉴“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其思维路径、观点立场为依托而展开的关于师生关系应然状态的研究。“生命·实践”教育学是由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创立的,扎根于中国文化命脉的,以人类的生命本质作为基础研究对象而展开的“属人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和高清海等人关于生命的认识以及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概念作为对人类生命研究的事理与事实依据。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原为以“生命”为根本对象的思维原点。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对象,而生命的属性决定了人的存在形式与价值。以生命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思维路径上回到了教育研究的根本起点。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将“共鸣”概念引入教育学研究,在综合“共鸣”概念的跨学科理论溯源后分析了其与教育学研究的适切性,并总结提取了“共鸣”概念的一般逻辑,以其多主体、投入与交互以及生成的特性引入教育学的讨论;而后本研究以“生命·实践”教育学作为理论来源,从生命本质出发探讨了生命能够共鸣的可能性、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在对“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研究中明晰了人类生命具备独特的精神力量,能够以“生命自觉”之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影响他人的成长路径。而“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又在传统师生观的基础上,以生命关怀的独特视角塑造了新时代教师与学生的应然风貌。借由对“生命·实践”教育学师生观的研究,重塑了对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教师是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是具备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的个体,能够以生命自觉之力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影响教师的发展。以“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理论视角对人类生命、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等概念的探讨论证了师生间共鸣的可能性,并对教育意涵下的共鸣进行定义:教育活动中师生间的生命共鸣,是师生在真实情境的教育生活中、以生命本质力量所激发的、以生命成长与发展为指向的师生在生命成长层面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激励。对生命共鸣这一师生关系的探究并非能够直接解决现今教育活动中种种被误解的师生关系,生命共鸣是一种警醒与启示,对生命共鸣这一师生关系的揭示力图证明人类生命的本质,人类生命参与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真。人类生命本身是自由的、是自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也因各自自由自觉的本性在教育活动中产生了联系,为彼此的关照而温暖、为彼此的美感而享受、为彼此的成长而欣悦。

赵巧[6](2020)在《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教育观念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过深度反思而逐渐形成的对教育的总体认识。教师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必然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国内外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教育观念的内涵、结构、特点与转变途径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日前户外自主游戏不断受到幼儿的喜欢,各大幼儿园也相继开展此种游戏。教师作为游戏中的重要角色,其教育观念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户外自主游戏能否顺利开展。为此有必要对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者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以及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自编了《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问卷》的初始问卷,该问卷由现状和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发放时一起发放。研究者利用所编的初始问卷对辽宁沈阳市不同类型的公立园和民办园进行分层随机取样,共抽取300名幼儿教师,经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现状问卷的维度分别为儿童观、教师观、安全观和评价观。影响因素问卷的结构包括教师方面因素、幼儿园方面因素、社会方面因素三个维度。经检验,现状问卷的Alpha信度为0.936,分半信度为0.887;影响因素问卷的Alpha信度为0.895,分半信度为0.764,表明所编问卷符合标准,可以进行施测。最后利用正式问卷对沈阳市的不同程度幼儿园的70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为更深入了解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者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自编访谈提纲,并抽取了沈阳市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园、部队办园、学校附属幼儿园、企业办园、民办园五种园所类型的幼儿园中的15名教师(每所幼儿园抽取3名,共5×3=15),进行了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访谈。现状部分研究者利用spss21.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影响因素部分研究者采用spss21.0和amos23.0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总体状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安全观得分最高,教师观得分最低,儿童观、评价观居于二者之间。2.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总体在教龄、学历、园所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1)教龄在1年以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得分较低,教龄在1-3年和4-6年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得分其次,7-10年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分最高,而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教育观念得分有所下降。(2)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在学历上的差异:学历越高教师教育观念越好得分越高,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是从研究生到中专生依次递减。(3)教师教育观念在园所类型上的差异:民办园的老师在五类幼儿园中教师教育观念得分最低,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办园、部队幼儿园、学校附属幼儿园以及企业办园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差异不显着,其中部队幼儿园得分较高,教育及机关事业单位幼儿园和学校附属幼儿园得分次之,得分稍低的是企业办园。3.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各维度在教龄、学历、园所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1)儿童观在教龄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在学历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园所类型上差异不显着。(2)教师观在教龄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园所类型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在学历上差异不显着。(3)安全观只在教龄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在学历、园所类型上差异不显着。(4)评价观在教龄上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在学历与园所类型上存在显着差异。4.教师方面因素是户外自主游戏下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最大的因素;幼儿园方面因素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有着显着的影响作用。社会方面因素通过教师方面因素和幼儿园方面因素间接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念。

张晓岚[7](2020)在《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良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作为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是落实全面人才质量观的必然要求,对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可以帮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找出自身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有效对策。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及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解读。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类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职学前教育、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幼教行业需求、学前教育规律、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及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构建了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结构要素。接着进一步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为论文后面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研究的部分提供思路和依据。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使用spass25.0对问卷进行分析,从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四个维度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访谈法对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及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代表进行调研,以了解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评价及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访谈研究,发现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不高,对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不明确;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总体不够满意,认为应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发现学生职业素养总体水平良好,基本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职业意识欠合理,职业道德存在偏差,职业态度欠科学,职业精神不够重视。综合文献分析结果和调研结果,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有:学生生源质量差,学习能力较低;职业价值观趋利性,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养养成。学校方面的原因有:教育理念滞后,不够重视职业意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够科学;职业素养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和系统规划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社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误解及幼儿教师地位待遇整体偏低;有待提高。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在实证数据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关政策,提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建议。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存问题及原因,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学生应该提高自主学习新能力,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意识。学校要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高教学实效;重视职业精神教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社会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提高教师待遇好社会地位,增加职业吸引力。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进行反思,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述求为依据,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李丹[8](2020)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国家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不强、角色冲突、角色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因此,本文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为研究对象,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从而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理论提供指导。主动使教师成功的实现自身的角色,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论文正文共分成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研究的难点及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是论文写作的基础部分,主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具体梳理和分析。首先对新时代、教师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概念界定展开理论分析。之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指导、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参考等四个方面去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全面梳理,详细探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与定位的原因。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梳理与分析后得出角色弱化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基于上一部分的角色分析,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理论构建的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五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理论构建进行归纳与总结。第五章重点分析与研究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策略。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从五个方面去论述实践策略的定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创新意识的激发者、铸魂育人的训教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科学理论的普及者、勇于创新的助力者,希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地进入角色并实现角色。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赵鑫凤[9](2020)在《中小学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行为主体,教师的教育观及其行为转化直接关系教育改革的成效。研究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不仅能够明晰教师发展的困境,而且能够有效应对教育改革停滞不前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属于意识形态概念范畴,具有一定内隐性,教师行为又与复杂的教育情境紧密相连。故而,关于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研究具有难度,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本研究立足于既有的教师教育观、教师行为转化的相关研究,对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条件、过程和困境进行具体探究。在理论分析中探讨教师教育观、教师行为和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概念、特征、价值。在作品分析中总结架构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条件与阶段。在作品分析基础上通过自编问卷与访谈提纲探究当前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现状,并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行为转化困境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除绪论外,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意涵。本文从哲学和心理学视角入手解析“观念”、“教育观”的内涵,并进一步对“教师教育观”的内涵进行解读。从心理学视角对教师行为的内涵与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内涵与价值进行解读。第二部分: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条件与阶段。本研究以48篇一线教师的“我的教育观”为主题的文章为研究材料,对教师教育观成功行为转化的条件和阶段进行架构。其中,教师对教育观的正确认知是前提条件,教师的行为转化意愿是先决条件,教师的行为转化能力是必要条件,外部人力、物质、文化制度支持是重要条件。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会经历无意愿期、意愿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五个阶段。第三部分: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现状调查。本研究在解读相关理论成果,在前期教师教育观文章的作品分析基础上自编了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调查来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困境。第四部分: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优化策略。在现状调查基础上针对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四大困境,本研究提出在教师个人层面应当提高自我心理,在学校层面应当优化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合作文化、积极引入外在力量等策略。

杨洋[10](2020)在《自由与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是二十世纪印度着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奔波于世界各地传播他的精神智慧,献身于人类的整体幸福和自由。他思想非常独特,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独树一帜的教育观对当下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其“自由与智慧”的教师观也可引发我们对教师的思考。本研究主要围绕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展开论述,一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平、代表作及教育思想。这一部分从克里希那穆提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谈起,探讨他一生的演讲和着述、教育思想的发端。然后,简单介绍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代表作,最后叙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中主要概述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完整的人。其次是教育的本质,即唤醒智慧。唤醒智慧的途径就是观察。再次是完整与和谐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爱与美、德行、独处。接着是对话的教育过程。最后是自由与智慧的教师观。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中的“自由”。首先探讨了自由的含义,即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问题,不受已有经验的限制,拥有开放不拘的心灵。其次讨论了自由的意义,即自由有利于教师摆脱局限,探索未知,并且自由是唤醒智慧的前提。接着谈论了如何能实现自由,第一,要保障教师社会和学校两方面的安全感,第二,教师要真正清晰地认识自我,第三,教师以教育为天职,热爱教育事业,毫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后论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追求自由,包括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思维的局限性。第四部分是关于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中“智慧”的阐释。首先探讨了智慧的本质,即敏感地整体把握感情和理智的能力。其次讨论了智慧的作用,即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改进,也可以推动社会的革新。接着是如何获得智慧,第一,敏感地爱,第二,纯然地观察,第三,创造性地思考。最后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唤醒智慧,包括真正热爱学生,帮助学生直视恐惧,培养学生完全的责任感。第五部分是关于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的简评,包括其特点和局限性。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非常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因此认为教育中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教育中,而且他的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宗教情怀。但是,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片面性,认为榜样产生权威,理想阻碍认知,思想造成分裂。第六部分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对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启示。参照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可以为当前的教师观提供一些启示,包括培养教师的博爱关怀、强化教师的再教育、营造教师的良好成长氛围、促进学生的完整发展。

二、浅谈当代的教师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当代的教师观(论文提纲范文)

(1)论传统教师观的现代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传统教师观现代性的体现
    (一)教师素质的现代性
    (二)教师作用的现代性
    (三)师生关系的现代性
三、传统教师观现代性的价值体现
    (一)凸显中国传统文化
    (二)深化理解教师
四、实践践行
结语

(4)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现状研究 ——基于广西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需求
        1.1.2 基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需求
        1.1.3 基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求
        1.1.4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1.3.1 研究过程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设计与创新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设计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2.1 名词释义
        2.1.1 职前数学教师
        2.1.2 素质和素养
        2.1.3 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
        2.1.4 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2.1.5 数学教师素养
    2.2 国内外教师素养研究现状
        2.2.1 教师素养构成成分的研究
        2.2.2 教师素养现状的研究
    2.3 国内外数学教师素养研究现状
        2.3.1 数学教师素养构成成分的研究
        2.3.2 数学教师素养现状的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数学教师素养问卷的编制
    3.1 初始问卷的编制
        3.1.1 数学教师素养基本内涵的探寻
        3.1.2 数学教师素养初始问卷的形成
    3.2 预测对象
    3.3 数据处理
        3.3.1 项目分析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3.3 信度检验
    3.4 结论
第4章 数学教师素养问卷的实施
    4.1 问卷调查的目的
    4.2 问卷调查的对象
    4.3 问卷内容的构成
    4.4 问卷发放与回收
    4.5 问卷数据的处理
第5章 数学教师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5.1 正式调查基本情况
        5.1.1 被试样本基本情况
        5.1.2 正式调查数据信度
    5.2 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现状分析
        5.2.1 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总体状况
        5.2.2 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2.3 不同民族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2.4 不同生源地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2.5 不同受教育阶段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2.6 不同专业类别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 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现状分析
        5.3.1 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总体状况
        5.3.2 不同性别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3 不同民族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4 不同学校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5 不同学历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6 不同职称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3.7 不同教龄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5.4 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现状比较分析
        5.4.1 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5.4.2 男性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5.4.3 女性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5.4.4 汉族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5.4.5 少数民族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第6章 基于数学教师素养现状的实证访谈
    6.1 访谈目的
    6.2 访谈对象及提纲
    6.3 访谈过程及结果
        6.3.1 在职数学教师访谈结果
        6.3.2 职前数学教师访谈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数学教师素养问卷的构成
        7.1.2 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现状
        7.1.3 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现状
        7.1.4 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比较结果
    7.2 研究启示
        7.2.1 重视职前数学教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7.2.2 促进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学教师素养调查问卷(预测)
    附录2 数学教师素养调查问卷(正式)
    附录3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生命共鸣:基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师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对师生发展的关注
        (二)对“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兴趣
        (三)对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考
        (四)对生命共鸣关系假设的提出与思考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溯源
        (二)“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观点
        (三)“生命·实践”教育学学术影响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
        (二)师生关系
        (三)生命共鸣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何是“共鸣”——共鸣概念的引入
    一、共鸣概念的跨学科考辨
        (一)自然科学中的共鸣概念
        (二)人文学科中的共鸣概念
        (三)共鸣的中英文词源辨析
    二、共鸣概念的一般逻辑
        (一)多主体
        (二)投入与交互
        (三)生成
    三、共鸣概念与教育学的适切性分析
        (一)对教育学与教育概念的再讨论
        (二)共鸣概念的教育学意义
第二章 生命何以能“共鸣”——“生命·实践”教育学之自觉
    一、理论溯源——自觉与文化传统
        (一)对我国“贵自觉”文化传统的继承
        (二)对现当代哲学生命关注的沿袭
    二、理论建构——自觉与生命关怀
        (一)“成人成事”的育人逻辑
        (二)“类生命”的生命逻辑
    三、从“自觉”看“共鸣”的可能性与依据
        (一)自觉的唤醒与形成
        (二)全整意义上的生命自觉
第三章 共鸣主体之——教师生命
    一、历史视角——以工具价值为中心的教师
        (一)古代社会
        (二)近代社会
        (三)现代社会
    二、当代审视——以生命价值为内核的教师
        (一)教师的职业属性
        (二)教师的职业与生命的关系
第四章 共鸣主体之——学生生命
    一、历史回溯——学生观的发展与嬗变
        (一)古代学生观
        (二)近现代学生观
    二、时代新解——学生观的突破与重构
        (一)人类生命之特征
        (二)学生生命之特征
第五章 生命共鸣——师生生命层面的共生与激励
    一、生命共鸣中的多主体——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
        (一)“可振”“可感”的教师生命
        (二)“可振”“可感”的学生生命
    二、生命共鸣中的投入与交互——教师创造与学生生发
        (一)投入与交互中的教师创造
        (二)投入与交互中的学生生发
    三、生命共鸣中的生成——师生关照与共生之美
        (一)悦耳悦目——师生间的感官愉悦
        (二)悦心悦意——师生间的心灵关照
        (三)悦志悦神——师生间的共生之美
参考文献
硕士就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致谢

(6)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户外自主游戏是当前幼教界的热点话题
        (二)教师教育观念影响户外自主游戏质量
        (三)户外自主游戏下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户外游戏
        (二)自主游戏
        (三)户外自主游戏
        (四)教师教育观念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户外自主游戏的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一)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研究
        (二)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一)问卷对象
        (二)访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问卷法
        (二)访谈法
    三、研究步骤
        (一)查阅文献资料
        (二)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的问卷设计
        (三)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影响因素的问卷设计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的分析
        (一)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总体情况
        (二)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总体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二、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二)儿童观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三)教师观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四)安全观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五)评价观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一、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总体的现状探讨
    二、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总体在教龄、学历、园所性质上的差异讨论
        (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教龄方面的分析
        (二)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学历方面的分析
        (三)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园所类型的分析
    三、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各维度在教龄、学历、园所类型上的差异讨论
        (一)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差异讨论
        (二)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差异讨论
        (三)不同园所类型的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差异讨论
    四、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影响因素探讨
        (一)教师方面因素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
        (二)幼儿园方面因素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
        (三)社会方面因素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教育建议
        (一)不催不赶,静待花开
        (二)自主学习,加强反思
        (三)放手儿童,大胆挑战
        (四)师幼共评,方法多元
    三、研究不足
        (一)研究不足与改进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历

(7)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政策背景:培养幼师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2.社会需求:从供需矛盾中审视职业素养问题
        3.职教现状:教育价值取向缺陷,职业素养教育弱化
        4.广西幼教现状: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七)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八)理论基础
        1.素质冰山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其结构要素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中职学前教育
        2.职业素养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结构要素
        1.职业意识
        2.职业道德
        3.职业态度
        4.职业精神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有利于为社会输送卓越幼师人才缓解家长焦虑
三、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1.调查理论基础
        2.调查目的
        3.调查对象
        4.问卷编制
        5.数据处理
        6.调查结果分析
    (二)访谈研究
        1.访谈对象
        2.访谈方式
        3.访谈内容及结果
四、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学生职业意识薄弱,缺乏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
        1.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定位不清晰
        2.缺乏职业规划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生对幼儿态度欠科学,职业道德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存在偏差
        1.对幼儿的态度欠科学
        2.职业道德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存在偏差
    (三)学生职业态度欠科学,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1.对惩罚的观念不一致,缺乏科学的儿童观
        2.缺乏对幼师职业的正确认知,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四)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存在偏差,需要加强服务奉献精神养成
        1.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
        2.需要加强服务奉献精神养成
    (五)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归因分析
        1.学生因素
        2.学校因素
        3.社会因素
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
    (一)学生层面
        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3.树立技能与素养并重意识
    (二)学校层面
        1.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3.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实效
        4.重视职业精神教育,促进职业精神养成
    (三)社会层面
        1.提高社会认识、增强社会支持,吸引优秀生源
        2.提高幼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的评价机制
        1.以学生诉求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2.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依据的评价机制
        3.建立多维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七、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图、表和公式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
    注释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
        (二)角色
        (三)教师角色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指导
        (一)毛泽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二)邓小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三)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四)习近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
    四、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借鉴
        (一)教育为治国治民之首
        (二)教育为人生之基
        (三)教育的目的“礼贤下,举贤才”
        (四)教育的首要为品德和伦理教育
        (五)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
    五、其他学科相关的理论参考
        (一)教育学中“教育哲学”理论
        (二)心理学中“认知方式”理论
        (三)社会学中“角色定位”理论
        (四)管理学中“管理教育”理论
    注释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解析
        (一)地位崇高、使命光荣与环境氛围的矛盾
        (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自身素质的矛盾
        (三)自身发展的强烈诉求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四)队伍迅速扩大与成长发展瓶颈的矛盾
        (五)部分教师思想迷茫与职业定位的矛盾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定位探析
        (一)政治方向的引领者
        (二)理论知识的传授者
        (三)学习方法的辅导者
        (四)高尚品行的塑造者
        (五)人生价值的打造者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与定位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负面影响削弱了高校党团教育的效果
        (四)传统教育理念塑造了单向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注释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构建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原则
        (一)坚持发展性原则
        (二)坚持整体性原则
        (三)坚持有效性原则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目标
        (一)由个体推进向整体突破的变化
        (二)由知识培育向价值培育的变化
        (三)由学生发展向社会需要的变化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内容
        (一)政治要强
        (二)情怀要深
        (三)思维要新
        (四)视野要广
        (五)自律要严
        (六)人格要正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方法
        (一)由诠释性向启发式的变化
        (二)由解释性向探究式的变化
        (三)由讲授性向引导式的变化
    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途径
        (一)思政课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注释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策略
    一、增加理论学习、做创新意识的激发者
        (一)增强专业能力,扎实专业功底
        (二)突破专业限制,完善知识结构
        (三)接受创新理论,勇于创新教学
    二、加强责任担当、做铸魂育人的训教者
        (一)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素养水平
        (二)交融学科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氛围
    三、提高自身修养,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一)无私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无畏精神,弘扬革命红色文化
        (三)奉献精神,发扬社会先进文化
    四、启发逻辑思维、做科学理论的普及者
        (一)思维逻辑严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思维方法辩证,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的能力
        (三)思维导向开阔,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
    五、树立问题意识、做勇于创新的助力者
        (一)正视学生问题,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二)教师以身示教,做学生发展的示范者
        (三)以问题为导向,做四个自信的助力者
    注释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中小学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关系教育改革成败
        2. 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的地位被束缚
        3. 我国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研究匮乏
    (二) 研究综述
        1. 关于“教师教育观”的研究
        2. 关于“教师行为”的研究
        3. 关于“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一、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意涵
    (一) 何谓教师教育观
        1. 教育观解读
        2. 教师教育观的内涵
    (二) 何谓教师行为
        1. 教师行为的内涵
        2. 教师行为的特征
    (三) 何谓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
        1. 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是教师主动的意识调控
        2. 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受教师观念的制约
        3. 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受教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
    (四) 为何强调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
        1. 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2. 对教育发展的价值
二、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条件与阶段
    (一)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条件
        1. 前提条件:教师对教育观的正确认知
        2. 先决条件: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意愿
        3. 必要条件: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能力
        4. 外部条件:文化制度、物质、人力支持
    (二)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阶段
        1. 无意愿期
        2. 意愿期
        3. 准备期
        4. 行动期
        5. 维持期
三、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设计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工具
        3. 调查对象
    (二)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调查结果分析
        1.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效果分析
        2.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条件状况分析
    (三)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困境讨论
        1. 教师对教育观存在认知偏差
        2.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意愿有限
        3.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能力不高
        4. 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外在支持不足
四、教师教育观行为转化的优化策略
    (一) 提升自我心理,促进主动行为转化
        1. 准确认知自我,提高个体责任感
        2. 正确认知教育,树立科学教育观
        3. 设计合理方案,建立转化自信心
    (二) 重塑评价制度,构建积极转化空间
        1. 变更制度定位,注重引导功能
        2. 细化评价指标,明确转化方向
        3. 转变评价形式,促进教师反思
    (三) 打破孤立状态,促进自然主义合作
        1. 打造教师文化,营造积极氛围
        2. 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教研相长
    (四) 借力外在资源,提供转化学习机会
        1. 建立学校资源库,汇聚转化智慧
        2. 引进专家力量,拓宽学习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自由与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1. 阅读时的心灵共鸣
        2. 独特的空性思想
        3. 国内相关研究尚少
    (二) 研究意义
        1. 丰富教师观的理论研究
        2. 为提高教师素养提供借鉴
        3. 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三) 文献综述
        1. 克氏思想的研究概况
        2. 教师观的研究概述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历史研究法
        3. 比较研究法
一、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一) 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形成过程
        1. 印度传统的“印刻”
        2. 初为人知的“灵光”
        3. 愈加敏感的“洞见”
    (二)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
        1. 教育的目的: 培养完整的人
        2. 教育的本质: 唤醒智慧
        3. 教育的内容: 完整与和谐
        4. 教育的过程: 对话
        5. 教师观: 自由与智慧
二、自由——开放不拘
    (一) 自由的含义
    (二) 自由的意义
        1. 探索未知
        2. 唤醒智慧
    (三) 通往自由之路
        1. 保障教师的安全感
        2. 认识真实的自我
        3. 纯粹地热爱教育
    (四) 带领学生追寻自由
        1. 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2. 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
        3. 帮助学生了解思维的局限
三、智慧完整包容
    (一) 智慧的本质
    (二) 智慧的作用
        1. 真正地了解学生
        2. 推动社会的革新
    (三) 获取智慧之道
        1. 敏感地爱
        2. 纯然地观察
        3. 创造性地思考
    (四) 引导学生唤醒智慧
        1. 真正热爱学生
        2. 帮助学生直视恐惧
        3. 培养学生完全的责任感
四、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简评
    (一) 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的特点
        1. 揭示教育的问题源头
        2. 充满独特的宗教情怀
        3. 强调纯然地观察
    (二) 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的局限性
        1. 榜样产生权威
        2. 理想阻碍认知
        3. 思想造成分裂
五、克里希那穆提教师观对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启示
    (一) 培养教师的博爱关怀
        1. 关爱学生的一切
        2. 关心周围的世界
    (二) 强化教师的再教育
        1. 解放教师的活力
        2. 释放教师的真实情感
    (三) 营造教师的良好成长氛围
        1. 自由有序的学校环境
        2. 尊师重道的社会环境
    (四) 促进学生的完整发展
        1. 体验完整的生活
        2. 感知独处的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当代的教师观(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传统教师观的现代性[J]. 李文秀. 才智, 2021(26)
  • [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教师观研究[D]. 胡鑫.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胡适高校教师观研究[D]. 赵莹洁.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职前与在职数学教师素养现状研究 ——基于广西的调查与分析[D]. 方朝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5]生命共鸣:基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师生关系研究[D]. 王天健.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户外自主游戏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赵巧.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广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 张晓岚.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 李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9]中小学教师教育观的行为转化研究[D]. 赵鑫凤.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自由与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研究[D]. 杨洋.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谈当代教师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