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识别烟、霾和轻雾

如何正确识别烟、霾和轻雾

一、如何正确识别烟、霾、轻雾(论文文献综述)

陈雷,范玉鑫,于秀娟[1](2016)在《吉林省近几年霾日与空气质量数据时空特征》文中认为通过对2011年6月—2016年4月吉林省内霾及烟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同期吉林省环保厅提供的空气质量预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霾(烟霾)日分布特征,可以得到霾或烟霾的主要污染区集中在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地区,及延边东部地区。整体上吉林省月霾日变化呈现"V"型分布,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0月—次年5月都处于霾天气的高发期。并呈现逐年霾(烟霾)日数增加并且区域呈扩大的趋势。吉林省2011年6月—2016年4月霾、烟霾、非优良天气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并且均超过前几年的观测日数总合。前期对霾的识别没有统一的判别标准,判据比较混乱,缺乏可比性,吉林省因为理解问题将部分霾记成烟等天气现象。

张涛[2](2016)在《空气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生产、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等为主要污染物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资源环境、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威胁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空气污染数据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传统的预测方法很难充分挖掘历史数据从而得到有用信息实现精准预报。因此,进行空气质量分析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河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控和空气质量可视化等方面,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分析。本系统以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监测站所获得的大气污染指标数据为基础,应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实现,数据采集部分通过WebService技术从大气质量监测网站获取数据;数据分析部分采用Hight Charts、Echarts提供的柱状图、折线图以及地图等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预测部分将数据挖掘技术和BP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建立了石家庄市大气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数据挖掘分类分析找出与空气质量浓度变化相关的影响因子,然后使用影响因子归一化后的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最后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建立的大气质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该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梁树英[3](2014)在《日光光谱与大气衰减影响下的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光光谱与大气衰减影响下的建筑色彩控制研究》(批准号51078364)和2012年中央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自主研究项目(批准号CDJXS12190008)的资助项目。建筑色彩包含社会人文及科学技术两方面内容,长期以来建筑色彩设计多是从历史、文脉、习俗和审美等方面进行的定性研究,忽视了科学的定量研究,从而使建筑师对实际空间中应用的建筑物色彩变化情况(即建筑物色彩在空间中呈现的效果)不甚了解,无法对建筑色彩的设计进行准确的把握,导致设计色彩与实际建成色彩效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建筑色彩是在城市空间中呈现出来的,必然会受到日光光谱、日光色温、大气衰减、观测距离和外饰面材料光反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影响和定量方法是建筑色彩设计不可缺少的科学技术基础。本文根据我国光气候分区图和城市地理分布(东南西北及中部)选取了昆明、西宁、北京、深圳、南京、南昌和重庆7个代表性城市,对其中心区域的代表性建筑进行色彩调查、拍照、取样、测量、分析等工作,掌握了这些城市中心区的建筑色彩现状及外饰面材料使用情况,为本项目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研究了典型日光及相关理论,对不同标准照明体下建筑色彩样品色差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具有不同光谱功率分布的CIE标准照明体A、D50、D55、D75与D65下的色度差异;对不同天气和受光条件对建筑色彩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晴天日光照度、亮度及色温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晴天受光、晴天背光、晴天阴影下和阴天与CIE标准照明体D65下的色度差异;对我国不同光气候分区的7个代表性城市一天中不同太阳高度角的日光光谱等进行跟踪测试,分析不同光气候分区日光光谱功率分布特性以及日光色温对建筑色彩的影响,得到了色温差|ΔK|与|Δa*|、|Δb*|和总色差ΔE的函数关系式。本文研究了空间颜色的衰减理论,包括大气衰减的朗伯定律、粒子散射原理等,并在不同大气能见度、不同观测距离条件下对大气对城市空间中建筑色彩的衰减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城市空间中建筑色彩各参量的衰减函数关系式。本文对常用建筑外饰面材料(涂料、面砖、铝塑板和大理石)的光反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不同入射/观测角度建筑外饰面材料的亮度和色度反射特性,并对其光泽度和光谱反射比进行测量,研究建筑外饰面材料光反射特性与光泽度、反射比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的研究,通过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选用普遍获得成功的三层BP网络作为基本结构形式,将日光光谱、日光色温、天气和受光条件、大气散射、大气能见度、观测距离、外饰面材料光反射特性、入射/观测角度、材质类型、光泽度、反射比等定量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确定了建筑色彩定量计算的控制指标和计算模型,开发了“建筑色彩定量计算”程序和“建筑色彩设计”软件,为建筑色彩设计提供科学技术基础支撑,解决了建筑色彩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首次提出用日光光谱和大气衰减理论来定量研究建筑空间色彩,为建筑色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2、研究不同光气候分区的日光光谱功率分布特性,建立了建筑色彩参数与日光色温之间的函数关系。3、研究不同大气能见度、不同观测距离条件下大气对建筑空间色彩的衰减规律,建立了建筑色彩明度、饱和度的衰减函数关系。4、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建筑色彩定量化计算进行了结构设计,为建筑色彩设计软件编制提供了基础支撑。

王跃思,姚利,刘子锐,吉东生,王莉莉,张军科[4](2013)在《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霾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典型区域。文章以北京2013年1月霾污染过程为案例,分析了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的现状、形成机制以及来源组成,并从政治智慧、管理创新、科学支撑和全民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途径的思考。

韦华红,黄仁立,唐盛[5](2010)在《防城港市的污染物烟的形成特征与辨别》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污染物烟的来源、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与气层稳定度、地面风向的分布情况的分析,找出污染物烟的形成特征及辨别方法。

李云川,侯瑞钦,孙玉稳,董晓波,赵志军[6](2009)在《石家庄市夏季霾天气与CCN浓度变化特征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DMT CCN仪定点观测的CCN粒子浓度资料,对2007年6月11日-13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恶劣的灾害性极端天气事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事件与周边地区焚烧秸杆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然而烟雾形成的霾天气的CCN浓度数值并不一定很大(S=0.3%);对流层中、高层维持的下沉气流,可迫使烟雾聚集在近地面层而使得CCN粒子数相对增加;垂直湍流交换微弱可抑制近地面层烟雾的垂直扩散,加剧低能见度的恶化而导致霾天气的形成;逆温层的厚度和地面静风、风速偏小同样可使形成的烟雾在特殊地形作用下聚集。

陈永敢[7](2008)在《基于颜色科学的城市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建筑追求新奇形态及色彩,多样化的审美价值取向造成城市色彩景观目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序、混乱状态。国内各大城市已相继开展了有关城市建筑色彩的研究,但总的来说,相关研究都还处在初始阶段,而且多集中在对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定性讨论上,缺乏定量的研究。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原以及单体建筑色彩设计等,在实际操作中都需要相对精确地标定各种建筑色彩样品,从而科学的定位色彩,减少偏差。因此,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与设计,必须对其定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在城市建筑色彩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颜色技术问题:一是关于日光色温及其光谱特性对城市建筑色彩观测的影响,以及颜色在大气中的衰减规律还存在一些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二是对于城市建筑色彩的观测条件和观测方法缺乏定量性研究,也无法有效的指导实际设计工作;另外,对各类测色仪器、建筑色卡和数码相机等观测工具在城市建筑色彩中的使用条件和方法,也有待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有鉴于此,本文以基于颜色科学的城市建筑色彩定量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更为精确的观测和表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混合反射材料色度反射特性分析、颜色衰减理论研究以及城市建筑色彩的观测方法等,具体涵盖以下几个部分:①常见建筑外饰面材料的光学(色度)反射性能测量与分析;②日光色温及其显色性分析;③颜色衰减理论研究;④建筑色彩的观测条件和观测方法研究;⑤城市(建筑)色彩测量、标注等技术手段研究;⑥对定量化的建筑外观色彩设计方法的探讨。本文从颜色科学的角度探索了城市建筑色彩的定量方法,其成果可对实际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钱峻屏,黄菲,黄子眉,王国复,彭龙军,张虹鸥[8](2006)在《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汕尾气象台19612003年共43 a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汕尾市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次变化都是在08时次出现最多,在0814时次逐渐减少,在14时次出现最少;霾天气逐月变化不明显,轻雾和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以春季为多;霾在80年代后出现次数明显增多,而雾则在70年代以后出现次数多,但雾天气年代变化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污染的逐年加重,引起雾霾天气次数明显增多。

侯俊峰[9](2002)在《如何正确识别烟、霾、轻雾》文中提出 烟、霾、轻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常见的几种视程障碍现象。这几种天气现象对大气的透明度、稳定度等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观测中如果能准确地辨别它们,对大气的物理研究、天气预报、交通运输及环境保护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正确识别烟、霾、轻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正确识别烟、霾、轻雾(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近几年霾日与空气质量数据时空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2 霾(烟霾)日统计特征分析
    2.1 霾(烟霾)空间分布特征
    2.2 霾(烟霾)日月分布特征
    2.3 霾(烟霾)日的年纪变化
3 霾日与烟霾日的对比分析
4 小结

(2)空气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视化
        1.2.2 空气质量预测
    1.3 空气质量预报指标
        1.3.1 预报指标选取
        1.3.2 指标及资料时段划分
    1.4 本文数据来源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空气质量指数
        2.1.1 基本概念
        2.1.2 AQI分级
        2.1.3 评价方法
    2.2 数据挖掘
        2.2.1 理论基础
        2.2.2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
        2.2.3 数据挖掘在预测系统中的应用
    2.3 神经网络
        2.3.1 理论基础
        2.3.2 神经网络的学习状态
        2.3.3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2.3.4 神经网络在空气预测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键技术研究
    3.1 获取远程数据—WebService
        3.1.1 WebService基本概念
        3.1.2 WebService体系构成
    3.2 数据可视化
        3.2.1 数据可视化过程
        3.2.2 ECharts数据可视化工具
    3.3 基于Matlab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的功能需求
    4.1 总体功能需求
    4.2 系统用例分析
    4.3 专业知识浏览模块需求分析
    4.4 污染物分析模块需求分析
    4.5 预测模块需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3.1 专业知识浏览模块
        5.3.2 污染物分析模块
        5.3.2.1 污染物分析子功能
        5.3.2.2 城市对比
        5.3.2.3 地理位置展示
        5.3.2.4 数据可视化设计
        5.3.3 分析预测模块
        5.3.3.1 数据采集
        5.3.3.2 数据分析
        5.3.3.3 数据的选择
        5.3.3.4 数据的预处理
        5.3.3.5 神经网络结构定义
        5.3.3.6 选择候选影响因子
        5.3.3.7 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5.3.3.8 误差分析
        5.3.3.9 MATLAB接口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日光光谱与大气衰减影响下的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颜色科学的基础研究
        1.2.2 典型日光及相关理论研究
        1.2.3 大气衰减及相关理论研究
        1.2.4 材料光反射特性相关研究
        1.2.5 建筑色彩设计实践研究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颜色科学的基础研究
        1.3.2 日光光谱相关研究
        1.3.3 大气衰减相关研究
        1.3.4 材料光反射特性相关研究
        1.3.5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的相关研究
        1.3.6 建筑色彩设计实践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1 城市中心区建筑色彩现状调研
        1.4.2 日光光谱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1.4.3 大气衰减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1.4.4 建筑外饰面材料的光反射特性
        1.4.5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建筑色彩定量计算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城市中心区建筑色彩现状调查研究
    2.1 前期准备
        2.1.1 调研城市的选择
        2.1.2 调研地段的选择
        2.1.3 调研设备
    2.2 调研方法
        2.2.1 现场操作
        2.2.2 数据处理
    2.3 建筑色彩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色相分析
        2.3.2 明度分析
        2.3.3 饱和度分析
        2.3.4 综合分析
    2.4 建筑外饰面材料的运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日光光谱对建筑色彩影响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3.1 典型日光及相关理论
        3.1.1 典型日光理论
        3.1.2 日光光谱与日光色温
    3.2 不同标准照明体对建筑色彩影响的实验研究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3.2.3 实验步骤
        3.2.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3 不同天气和受光条件对建筑色彩影响的实验研究
        3.3.1 晴天日光照度、亮度及色温变化规律测量分析
        3.3.2 不同天气和受光条件下色样色差分析
    3.4 不同光气候分区的日光光谱特性实验研究
        3.4.1 实验原理
        3.4.2 实验步骤
        3.4.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5 日光色温对建筑色彩影响的实验研究
        3.5.1 实验原理
        3.5.2 实验步骤
        3.5.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大气对建筑空间色彩的衰减理论及实验研究
    4.1 大气与空间颜色衰减理论
        4.1.1 光辐射的大气衰减
        4.1.2 粒子散射原理
        4.1.3 空间颜色衰减理论研究
    4.2 大气对建筑空间色彩的衰减实验研究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步骤
        4.2.3 实验结果与数据
        4.2.4 衰减规律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外饰面材料光反射特性理论及实验研究
    5.1 建筑外饰面材料样品选择
    5.2 建筑外饰面材料光反射特性实验研究
        5.2.1 实验原理
        5.2.2 实验仪器设备
        5.2.3 实验步骤
        5.2.4 材料表面亮度反射特性分析
        5.2.5 材料表面色度反射特性分析
    5.3 建筑外饰面材料光泽度测量
    5.4 建筑外饰面材料光谱反射比测量
    5.5 光反射特性与光泽度、反射比之间关系的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色彩定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6.1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建筑色彩定量计算的必要性
    6.2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6.2.1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6.2.2 BP 网络的模型结构及算法
    6.3 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色彩定量计算中的结构设计
        6.3.1 BP 算法的输入及输出层设计
        6.3.2 BP 算法的隐层设计
    6.4 建筑色彩定量计算的学习样本
    6.5 建筑色彩定量计算程序设计及计算结果分析
        6.5.1 程序设计
        6.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6 建筑色彩设计软件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城市中心区建筑色彩现状调查表
    B. 不同标准照明体下色样色度数据测量表
    C. 晴天日光照度、亮度及色温测量表
    D. 不同天气和受光条件色样色度测量表
    E. 不同色温日光与 D65下的色差比较测量表
    F. 色样亮度反射特性测量表
    G. 色样色度反射特性测量表
    H. 色样反射光谱数据测量表
    I.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J.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霾的定义及化学组分
2 霾的影响与危害
3 中国的霾污染现状
    (1)天气过程少见。
    (2)西北沙尘输送叠加。
    (3)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作用突出。
    (4)区域输送显着,局地叠加强烈。
    (5)污染物有强烈的刺鼻气味。
4 霾的成因
    4.1 天气过程和局地气象条件极其不利污染物扩散
    4.2 沙尘输送
    4.3 北京近周边污染物气团输送
    4.4 污染物局地排放
        (1)污染气体。
        (2)超细粒子及增长。
    4.5 二次粒子的生成过程
        (1)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盐。
        (2)氮氧化物转化成硝酸盐。
        (3)挥发性有机物(VOC)向二次有机颗粒物(SOA)的转化。
5 霾的来源
6 霾控制建议
    6.1 局地排放和周边输送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控制和治理的难度,北京不可能单独治理霾问题
    6.2 霾可以提前预测预警并缓解
    6.3 防治建议
        6.3.1 根治霾污染需政治智慧
        6.3.2 必须实施区域联防联控
        6.3.3 防治霾要加强法治
        6.3.4 要制定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
        6.3.5 要各有侧重地控制一次污染源
        6.3.6 区域源控制应以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为重
        6.3.7 霾治理要科学先行
        6.3.8 霾治理需要公众参与

(5)防城港市的污染物烟的形成特征与辨别(论文提纲范文)

1 观测场四周环境概况
2 污染源及成分
3 烟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与日变化
    3.1 有利天气条件
    3.2 日变化特征
4 常年风向分布特征与烟的出现规律
5 烟的辨别方法
6 小结

(7)基于颜色科学的城市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框架
2 城市建筑色彩研究的色度学基础理论
    2.1 色彩物理理论
        2.1.1 色彩的产生
        2.1.2 物体呈色机理及影响因素
    2.2 色彩描述理论——色彩模型和常用颜色系统
        2.2.1 CIE 颜色系统和反射光谱颜色模型
        2.2.2 孟塞尔新标系统和中国颜色体系
        2.2.3 数字色彩理论
    2.3 颜色的测量和评价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建筑色彩观测方法实验研究
    3.1 城市建筑色彩观测影响因素分析
        3.1.1 建筑饰面材料光学反射特性的制约
        3.1.2 天候因素及大气透明度的影响
        3.1.3 光源和受光条件的影响
        3.1.4 照明/观测条件和观测距离的限定
        3.1.5 视场选择的影响
    3.2 建筑色彩观测的研究方法
    3.3 前期准备——实验仪器设备、软件及材料样品
    3.4 建筑饰面材料光反射性能及色度标定值测量实验
        3.4.1 实验原理
        3.4.2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3.4.3 实验步骤
        3.4.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5 日光色温及其显色性实验
        3.5.1 实验原理
        3.5.2 实验步骤
        3.5.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6 观测条件对建筑色彩测量的影响实验
        3.6.1 实验原理
        3.6.2 实验步骤
        3.6.3 实验数据参数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明
        3.6.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6.5 结果验证——现有建筑外观色彩观测
    3.7 本章小结
4 城市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的理论研究
    4.1 重组日光理论
    4.2 颜色衰减理论
        4.2.1 光辐射的大气衰减
        4.2.2 粒子散射原理
        4.2.3 颜色衰减理论研究
    4.3 城市建筑色彩的观测与表述方法
        4.3.1 研究条件的限定
        4.3.2 观测方法的比较和应用
        4.3.3 色彩表述方式的比较与统一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建筑色彩定量设计方法研究
    5.1 城市建筑色彩设计的定量方法——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5.1.1 城市建筑色彩观测条件分析
        5.1.2 现状建筑色彩取样
        5.1.3 色样归纳和数据处理
    5.2 定量化的建筑外观色彩设计方法
        5.2.1 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定量确定框架
        5.2.2 建筑外观色彩设计过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常见建筑饰面材料光学(色度)反射特性测量表
    B. 实验色样反射光谱数据
    C. 晴天日光色温及照度测量表
    D. 观测条件对建筑色彩测量影响实验数据记录表
    E.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F.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8)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与资料方法
2 能见度日变化
3 能见度季节变化
    3.1 各级能见度出现频率的月变化
    3.2 不同时次雾霾发生频率的月变化
4 雾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4.1 不同时次雾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4.2 霾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4.3 轻雾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4.4 雾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5 年际—年代际变化原因初探
6 结论与讨论

四、如何正确识别烟、霾、轻雾(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近几年霾日与空气质量数据时空特征[J]. 陈雷,范玉鑫,于秀娟. 农业与技术, 2016(23)
  • [2]空气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涛.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6)
  • [3]日光光谱与大气衰减影响下的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研究[D]. 梁树英. 重庆大学, 2014(12)
  • [4]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J]. 王跃思,姚利,刘子锐,吉东生,王莉莉,张军科.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03)
  • [5]防城港市的污染物烟的形成特征与辨别[J]. 韦华红,黄仁立,唐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01)
  • [6]石家庄市夏季霾天气与CCN浓度变化特征的分析[A]. 李云川,侯瑞钦,孙玉稳,董晓波,赵志军.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 2009
  • [7]基于颜色科学的城市建筑色彩定量方法研究[D]. 陈永敢. 重庆大学, 2008(06)
  • [8]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J]. 钱峻屏,黄菲,黄子眉,王国复,彭龙军,张虹鸥. 热带地理, 2006(04)
  • [9]如何正确识别烟、霾、轻雾[J]. 侯俊峰. 山西气象, 2002(04)

标签:;  ;  ;  

如何正确识别烟、霾和轻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