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

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

一、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论文文献综述)

李珍珍[1](2020)在《公众线上诉求模式与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对公共生活的渗透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各地方政府为公众开通了多种在线平台,公众可以登录这些平台对政府提出投诉、建议、咨询和求助。2016年以来,“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成为国家对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在这项“上网令”之后,各地方政府部门迅速建立和完善在线诉求平台的工作机制,平台答复率明显提高,引发了当前公众线上诉求繁荣的现象。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规模在2015年不足15万件,而在2020年仅上半年度就超过30万件;青岛市政府信箱来信规模在2015年约为4万件,而在2019年超过9万件。公众线上诉求是政民互动的突出表现形式,可用来理解当代国家—社会关系。已有文献对公众诉求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性阶段,本项研究旨在探究当前公众线上诉求模式及其解释因素。公众线上诉求包含多个维度,本文重点研究该现象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发生规模、渠道使用、公开留言以及对政府回应的评价。发生规模指地区公众线上诉求总量;渠道使用指公众进入诉求平台所用的渠道;公开留言指公众在平台上选择将自身诉求内容对其他网民可见;回应评价指公众对政府答复其诉求的满意度评价。这些维度涉及到政治信任、国家信息收集、个体信息披露以及政治支持,是解读当代国家—社会关系的重要角度。为了解释这四个维度,本项研究从政治、技术和议题三个方面探究理论线索。政治因素指政府和官员的意愿、动机和工作能力;技术因素指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议题因素指公众诉求的具体客观内容。三种因素作用于四个维度,构成公众线上诉求的政治逻辑、技术逻辑和议题逻辑。为检验公众线上诉求的四个维度与三种逻辑,本项研究收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和青岛市政府信箱的线上诉求痕迹大数据,并结合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百度检索指数、政府热线评估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构主题建模,研究发现如下。(1)地级市的公众线上诉求规模受到政治、技术和议题因素三重影响:在政治因素上,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感知越高,地级市线上诉求规模越大;在技术因素上,互联网扩散和规模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但是互联网扩散和回应性感知之间存在正向交互效应;在议题因素上,地方环境污染程度越高,环境保护议题越突出,因此线上诉求发生规模越大。(2)渠道使用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公众逐渐转向使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渠道,对移动互联网渠道的使用甚至超过了对PC互联网渠道的使用;此外,由于农村居民更有可能是仅以手机为上网设备的网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渠道的依赖性更高。(3)公开留言受到议题因素的影响:议题类型、议题领域、议题抱怨对象的公共性越强,留言就越有可能被公开。在议题类型上,建议和投诉比咨询和求助的公共性更强,因此这些议题类型的留言更有可能被公开;在议题领域上,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城市管理等领域比人事管理、计划生育、劳动保证等领域的公共性更强,因此这些议题领域的留言更有可能被公开;在议题抱怨对象上,政府机构比单个政府官员的受众范围更广,因此抱怨对象为政府机构的留言更有可能被公开。(4)回应评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回应速度越快,公众越有可能满意;政府回应模式出现行动时,公众更有可能满意。公众线上诉求具备制度内参与和互联网络参与的双重特征,国家设置线上诉求平台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这种参与形式在理论脉络上衔接着四个核心内容:公众输入制度建设、网络国家能力、国家信息收集以及回应型政治。本项研究的意义是拓展了这四个核心讨论。第一,有助于把握我国在互联网时代政治稳定的深层次制度逻辑。国家常常通过成立制度以促进稳定,我国线上诉求平台就是面向广泛公众的意见输入制度。第二,有助于理解我国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与信息技术演进的关系。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最初被视为“解放技术”,但是互联网也能被国家利用用来发动“有序的”政治参与以促进政治稳定,因此互联网络也可能是“巩固技术”。国家日益有能力控制、使用互联网络,发展出强大的网络国家能力,基于互联网络的有序参与就是国家实施网络国家能力的日常政治过程。第三,有助于了解我国国家信息收集的条件和过程。国家治理需要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公众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的反馈是国家最重要的治理信息来源,常被用于政策制定、监督下级政府、评估社情民意。第四,有助于深刻把握我国国家治理中的抗争性政治到回应性政治的历史转型。抗争性政治表明,公众需求若无法通过制度内途径得到满足,势必以抗争的形式爆发,化解抗争性政治困境的方法是向回应型政治转型。本项研究结合了政府回应性来考察公众线上诉求,顺应了从抗争性政治到回应型政治的转型趋势,为回应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一是提出了一个包含政治、技术和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将公众诉求放置到“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研究,填补了该主题研究分散、缺乏分析框架的不足;二是在实践层面上,助力国家信息治理能力建设、为打造回应性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三是创新性地结合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全面把握我国当前公众线上诉求的特点、趋势与影响因素,为今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领域的量化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

姜雪婷[2](2021)在《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在政务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政务的形式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在2018年10月发布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这是上海市第一部关于公共数据管理和“一网通办”改革的地方政府规章。2018年10月17日,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运行。“一网通办”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创新,是电子政务业务协调的最新实践案例,上海市又是“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的首批试点城市,没有前人的借鉴经验。本论文的研究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本文从电子政务业务协调的角度对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现存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缺乏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一网通办”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完善、不明晰,办事流程缺乏统一的标准,政务平台跨区域协同不足。二是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足,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权力下放不足,信息公开和共享力度仍然不够,另外部分领域政府服务缺位。三是对平台用户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群众对“一网通办”的认可度低,不了解或者不习惯使用“一网通办”,“一网通办”缺乏在线互动的功能,不能及时解决用户的疑问和问题,另外“一网通办”缺乏用户主导机制。四是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一网通办”信息安全缺乏统筹管理,而且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顶层设计、政府职能、民众互动到信息安全四个方面一一提出了解决方法。目前关于上海市“一网通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解读,理论分析和治理逻辑方面,直接从“一网通办”入手,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论文非常少,从业务协同的角度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通过优化电子政务业务协同管理方法和水平,解决“一网通办”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长久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并为以后其他地方政府开展“一网通办”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胡云月[3](2020)在《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政务服务弊端显现,现代社会管理要求政府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要实现群众沟通和对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必须注重沟通式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通过结合微信公众号,收集和反馈信息,为办理业务申请提供帮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SSM+JSP+My SQL的B/S结构,系统整体架构使用SSM(Spring+Spring MVC+Mybatis)。其使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采用My SQL数据库,页面使用JSP开发,Web服务器使用Tomcat。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强,系统数据库结构清晰,用户使用快捷和方便。开发系统包括系统需求分析过程、设计过程、实现和测试过程。系统坚持按照稳定、实用、安全、可扩充、易维护等五大原则进行设计。PC端包括:线上服务模块、基础数据模块、系统设置模块这三大模块。微信公众号中包括:业务办理模块、业务查询模块、个人信息模块。实现了业务审批、敏感信息过滤功能。经过测试,系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图22幅;表31个;参44篇。

韩景宇[4](2020)在《电子税务局的运营管理现状与完善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文中指出电子税务局是我国税务系统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的方式之一,是电子政务中的一种。电子税务局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使用信息交互技术,为纳税人提供便捷服务的互联网办税体系,是税务机关行使其征管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电子税务局也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在税务领域的实现方式,是当前政府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步骤,是我国税务系统未来纳税服务的主要体现方式和核心载体。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是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原国地税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将实体办税服务厅的大部分业务利用电子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展现在纳税人的电脑和手机上,前期通过“国地税联合网上办税厅”的形式在全区进行推广,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要求,改名为电子税务局。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几年来历经了20余次大型升级调整,已经成为了注册用户近百万、涵盖17大类110项涉税业务的大型政务服务平台。但随着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同时,纳税人经营的手段不断创新,各种经济形态也纷乱复杂,税务机关仅依靠固有的征收管理手段,已然无法无法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办税需要。因此,如何利用电子税务局降低征管成本,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的办税体验,就成为了税务机关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定《电子税务局的运营管理现状与完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作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的运营管理现状与完善研究进行分析,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税收遵从理论作为相关理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融合未来几年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电子税务局应该利用5G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的新型科技发展成果来武装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形象,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和竞争力,使电子税务局能够更好地提供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降低征收成本,能够切实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为基层税务机关和干部减轻负担。希望本文能够为电子税务局的发展与更新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

王晓丹[5](2020)在《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居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整合性技术接受和使用(UTAUT)模型为分析工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的推进,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在社区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应运而生,智慧社区网络平台是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为居民提供一系列线上服务的一种应用程序,包括社区微信公众号服务、社区微信小程序、社区服务类APP、社区电子化居民卡、智慧云社区平台等。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社区服务及社区治理的方式,但是在其引领新的变革的同时,如何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更值得我们思考,从现实层面来讲,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只有被居民接受并使用,它的建设才有意义。本文从居民对智慧社区网络平台的使用意愿出发,研究影响居民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旨在构建以居民为中心的智慧社区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社区智慧化水平。本文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情况,对原模型进行适当的扩充,增加了感知成本和感知信任两个变量,构建适用于本文的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居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七个研究假设。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借助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促进因素、感知信任和居民使用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感知成本和居民使用意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感知信任作为新增变量对居民使用意愿的影响最为显着,居民对社区网络平台的努力期望会影响其感知到的绩效期望这一假设也得到验证,努力期望对居民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没有通过检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原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了本土化的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居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研究对象聚焦在社区居民,同时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感知成本和感知信任两个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居民使用智慧社区网络平台的因素,创新性探索适合我国智慧社区网络平台的发展策略,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廖焕双[6](2019)在《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政务是政府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的抓手,是信息时代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而协同办公系统则是电子政务最基础的一个平台,特别是在全国机构改革期间,对实现政府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研究基于工作流标准,融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按照协同、实用、共享、定制、安全、移动、开放的原则,构建“一站式、一体化”的协同办公系统,涵盖机关日常办公事务的线上协同办公、移动办公,促进无纸化办公,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办公效率及决策效果。本文以南宁市办公自动化现状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原则,确定系统开发采用SOA服务技术框架、多层架构设计、数据接口技术、工作流组件及HTML5相关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其次,依托南宁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机房等现有资源,对协同办公系统的业务、用户、功能、性能及安全等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系统建设内容、策略、框架、网络架构、数据库模型等总体设计方案。同时,分别对基础支撑工作平台、协同办公子系统各功能模块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重点对工作流自定义、工作流控制的设计方面展开说明,对公文流转、行政管理、信息报送、任务管理等工作流实例化流程进行描述,使协同办公系统满足各部门基本的的需求之外,还具备个性化需求扩展及开放、融合、集成的能力。最后,对移动办公子系统的即时通讯平台选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与钉钉工作平台整合的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办公系统移动端各功能点的设计方案。本文侧重于系统核心工作流平台、业务协同、移动办公及数据共享相关建设内容,结合本人参与的工作,从实施原理、系统页面及实现的过程,对工作流平台、发文流程、正文编辑插件调用、移动钉钉平台免登、数据共享接口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系统测试方法进行了说明,对系统性能及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王生[7](2019)在《移动互联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上为人大代表履职信息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而现阶段人大代表工作在管理上也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方式和效率的客观需求。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撑,对人大代表履职信息的管理进行了分析与规划。在分析和规划的技术上,致力于建立一套软件平台来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代表履职工作。此软件平台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技术和手段支持。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人大代表工作的特点明确人大信息管理的需求。在明确平台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平台的总体结构。其次,在分析大连市人大履职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当前人大代表履职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存的履职考核体作出相应的改进工作。在对考人大履职核体考核系改进方面,本文结合OKR考核系统从五个方面对代表履职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采用百分制设计了人大工作考核系统。与此同时,本文根据人大履职工作的特点,结合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建立了人大履职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把人大履职管理与人大工作考核结合起来,集中在一套平台之内。为人大履职的管理和评价建立了考核平台。本文以UCML为应用框架开发平台,实现了对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系统的编程工作,完成了软件的开发工作。通过对软件运行测试表明,本套平台可以很好地满足人大履职工作的各项要求,对人大履职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系统记录的代表履职信息通过对应的考核机将自动评价代表的履职情况。最终为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及考核平台。

张成娟[8](2019)在《“桌面云”在海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展开,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在各地政府部门得到普遍应用。海东市政务服务中心经过早期的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采用传统PC办公模式,这种模式的桌面运维难度较大、数据安全难以保障、资源利用率不高、办公成本较高、办公地点较为固定,另外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数据的稳定、可靠、安全也成为海东市政府部门面临的新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更简单、更便捷的“桌面云”平台解决方案为海东市电子政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它能够为政务服务提供简单、高效、安全的办公环境,恰好满足目前海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桌面云”在海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新型aDesk桌面云平台方案及其平台架构,对aDesk桌面云的软、硬件设备及特点做了详细讲解,重点论述了aDesk桌面云平台体系构架中VMP平台、VDC平台和VDI等核心组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及登录方式,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桌面云平台的VMP配置、VDC配置及虚拟机相关配置进行详细介绍,通过相关配置为桌面云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新型aDesk桌面云平台方案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方便使用的新型计算模型,通过前后端软硬件的深度融合,让行政服务中心的办公桌面更流畅、更稳定、更安全、更高效。这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庄伟[9](2019)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研究 ——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俨然已经成为行政机关进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运用形式之一。协同办公系统作为行政机关内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是创新办公手段、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方式,无纸张电子办公,节省行政成本和资源要素,加强政府任务执行的及时性,使机关单位的执行力得到极大改善。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和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电子政务建设在观念认识、资源利用、安全保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借鉴国内外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基础上,拟定以操作性、实用性、回馈性、安全性四个维度组成测评量表,建立东营市垦利区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测评的Logistic模型,向东营市垦利区机关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使用者测评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研究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个人因素方面的“年龄”“学历”“使用方式”,操作性能方面的“易操作性”“反应速度”“正确提示”“手机兼容性”,实用性能方面的“办公需求”“链接准确”“缩减成本”“美观度”,反馈性能方面的“定期培训”“后续维修”“接受整改”,安全性能方面的“稳定性”是影响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经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加大行政办公信息化建设投入、发挥管理人作用和移动设备特性、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以便逐步改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各项功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政务运转效率、提高服务满意度的作用,使政府公共管理趋于完善,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申万有[10](2019)在《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政务技术的使用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的出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务活动需求,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2014年中国政府网开通的“我向总理说句话”这一栏目,该栏目旨在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拉近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另一方面,它的使用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向价值,电子政务技术的使用意味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政务信息安全问题。本文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分析了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表现和成因,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消解其负向价值的对策。从内涵上看,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是指电子政务技术的使用对主体需要满足的实际性质和程度,以及作为中介的电子政务技术对政务活动的效应确证。从外延上看,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政务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二是电子政务技术的使用促成了政务活动领域内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产生,三是已有的主体价值观念延伸到了电子政务技术领域并对其造成影响。从本质上看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是对电子政务技术价值的评价。对于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的表现,可以从社会、技术、主体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在社会层面,电子政务技术的使用对政务活动、经济、文化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反过来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技术延伸到电子政务,威胁其健康发展。而在技术层面,它的潜在价值难以实现,也有可能迭代过快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面临着异化的风险。在主体层面,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产生和助长反技术的心理,对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与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的表现相对应,对于其使用的负向价值的产生根源也可以从主体、技术、社会层面进行分析。主体性根源包括主体失当的价值观,思维在一定阶段的有限性致使对电子政务技术认识不足。技术性根源在于电子政务技术顶层规划的复杂性,电子政务技术价值性质的不确定性使电子政务技术容易产生不期的负向价值。社会性根源在于相关监管规范的缺乏,造成对电子政务技术的运用与管理存在困难,政务信息拥有量和使用率的差距则是电子政务中数字鸿沟形成的关键。此外,电子政务技术的科普与宣传力度不足,也使人们没有认识到电子政务技术的重要性,这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积极性。为此,若想弱化或消解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就需要从多方面制定对策。首先,应该明确消解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目标,从长远看,电子政务技术的运用需要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在近期则应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其次,电子政务技术的研发与使用还必须遵守人本、集体主义、民主原则。在目标和原则都已确立的前提下,针对主体层面的负向价值根源,可以尝试纠正其失当的价值观,加强对电子政务技术的宣传和教育。面对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则需要做好顶层统筹规划,同时塑造一个电子政务制度系统,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问题。当然,坚持完善电子政务技术本身也不可或缺。最后,个人认为通过合理的引导与利用,加上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电子政务技术会逐渐趋于完善,与之相应的是它的使用也会带来更多的正向价值。

二、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论文提纲范文)

(1)公众线上诉求模式与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网络时代的公众与政府互动
        1.1.2 理论背景: 网络空间的公众诉求研究不足
    1.2 研究问题: 公众线上诉求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数据和技术
    1.5 研究创新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公众诉求、线上诉求以及相关概念
    2.2 公众诉求的发展:从线下到线上
        2.2.1 信访制度与群众信访
        2.2.2 电子政务建设与线上诉求
        2.2.3 网络群众路线及其践行
    2.3 公众诉求的特征、功能与后果
        2.3.1 公众诉求的特征
        2.3.2 公众诉求的政治功能
        2.3.3 公众诉求的政治后果
    2.4 制度、技术与参与空间
        2.4.1 参与空间划分
        2.4.2 制度内参与
        2.4.3 互联网络内参与
        2.4.4 制度内线上空间
    2.5 公众线上诉求研究的方法论
        2.5.1 问卷调查数据与传统定量分析
        2.5.2 线上诉求大数据与传统定量分析
        2.5.3 线上诉求大数据与文本分析
    2.6 文献评价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公众线上诉求: 维度及具体问题
        3.1.1 发生规模
        3.1.2 渠道使用
        3.1.3 公开留言
        3.1.4 对政府回应的评价
    3.2 公众线上诉求的模式与影响因素: 整合的分析框架
        3.2.1 政治的逻辑: 政府回应性
        3.2.2 技术的逻辑: 互联网扩散
        3.2.3 议题的逻辑: 环境问题和公共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数据
        4.1.1 线上诉求的痕迹数据介绍
        4.1.2 领导留言板数据
        4.1.3 青岛市政府信箱数据
        4.1.4 其他数据
    4.2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1 发生规模: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2 渠道使用: 结构主题模型
        4.2.3 公开留言: 变量与模型设定
        4.2.4 评价回应: 变量与模型设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发现与主要结果
    5.1 公众线上诉求的模型结果
        5.1.1 模型1: 诉求规模的地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5.1.2 模型2: 诉求渠道的使用模式与影响因素
        5.1.3 模型3: 公开留言的策略选择与影响因素
        5.1.4 模型4: 对政府回应的评价与影响因素
    5.2 实证结果的三种解释逻辑
        5.2.1 政治的逻辑
        5.2.2 技术的逻辑
        5.2.3 议题的逻辑
        5.2.4 三种逻辑之间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发现与反思
    6.2 对政府治理的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领导留言板部分爬虫程序
    附录2 青岛市政府信箱部分爬虫程序
    附录3 山东省网民投诉类留言的主题关键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电子政务
        2.1.2 协同治理
        2.1.3 一网通办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3 数字政府理论
3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发展历程与成效
    3.1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发展历程
        3.1.1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的成立
        3.1.2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
    3.2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发展成效
        3.2.1 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得到初步发展
        3.2.2 移动政务得到大幅推广
        3.2.3 政务信息公开、共享程度加大
        3.2.4 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3.2.5 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4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顶层设计不足
        4.1.1 “一网通办”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不明晰
        4.1.2 “一网通办”政务平台跨区域协同不足
        4.1.3 “一网通办”政务平台办事流程缺乏统一的标准
    4.2 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互联网的发展
        4.2.1 政府部门权力下放不足
        4.2.2 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和共享力度不够
        4.2.3 部分领域政府服务缺位
    4.3 “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对用户的重视不够
        4.3.1 政府对“一网通办”宣传力度小
        4.3.2 平台在线互动功能较弱
        4.3.3 没有形成用户主导机制
    4.4 “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4.4.1 信息安全统筹管理有待加强
        4.4.2 信息安全技术和人才保障不到位
5 推动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5.1 完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顶层设计
        5.1.1 加快“一网通办”制度建设
        5.1.2 完善“一网通办”跨区域协同
        5.1.3 规范“一网通办”网上办事流程
    5.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适应互联网发展
        5.2.1 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权力下放
        5.2.2 提高信息公开、共享、使用效率
        5.2.3 完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
    5.3 以用户为中心,加大宣传与互动
        5.3.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效应
        5.3.2 完善在线互动功能,设立人工客服
        5.3.3 转变思想认识,形成用户主导机制
    5.4 加强“一网通办”信息安全治理
        5.4.1 加强信息安全统筹管理
        5.4.2 提升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府服务平台用户使用情况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2.2 实现方案
    2.3 系统关键技术
        2.3.1 Java语言
        2.3.2 Spring技术
        2.3.3 Spring MVC技术
        2.3.4 My Batis技术
        2.3.5 MySQL数据库
        2.3.6 Tomcat服务器
        2.3.7 工作流引擎
        2.3.8 中文分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2 用户角色分析
    3.3 功能需求分析
    3.4 用例分析
        3.4.1 信息录入用户用例分析
        3.4.2 业务审批用户用例分析
        3.4.3 管理员用户用例分析
        3.4.4 手机端用户用例分析
    3.5 业务流程分析
    3.6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服务功能设计
    4.1 智能审批功能
    4.2 敏感词过滤功能
    4.3 中文分词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原则
    5.2 功能模块设计
        5.2.1 PC端线上服务模块设计
        5.2.2 PC端基础数据模块设计
        5.2.3 PC端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5.2.4 手机端业务办理模块设计
        5.2.5 手机端业务查询模块设计
        5.2.6 手机端个人信息模块设计
    5.3 数据库设计
        5.3.1 基础数据表设计
        5.3.2 业务数据表设计
        5.3.3 系统数据表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实现
        6.1.1 PC端线上服务模块实现
        6.1.2 PC端基础数据模块实现
        6.1.3 PC端系统设置模块实现
        6.1.4 手机端业务办理模块实现
        6.1.5 手机端业务查询模块实现
        6.1.6 手机端个人信息模块实现
    6.2 系统测试
        6.2.1 PC端基础数据模块测试
        6.2.2 PC端线上服务模块测试
        6.2.3 PC端系统设置模块测试
        6.2.4 手机端功能测试
        6.2.5 系统压力测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电子税务局的运营管理现状与完善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税务
        2.1.2 电子税务局
        2.1.3 “互联网+”
        2.1.4 “互联网+税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税收遵从理论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电子税务局发展历程
    3.2 电子税务局整体架构
    3.3 电子税务局功能及布局
        3.3.1 纳税人PC端
        3.3.2 税务端
        3.3.3 手机APP端
    3.4 电子税务局使用情况
第4章 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运行情况分析与展望
    4.1 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的运行效果
        4.1.1 统一业务平台
        4.1.2 整合办税渠道
        4.1.3 提供全方位服务
    4.2 内蒙古自治区电子税务局运行中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4.2.1 功能架构不够完善
        4.2.2 手机端体验效果不佳
        4.2.3 稳定性尚需提高
        4.2.4 后台管理不到位
        4.2.5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4.2.6 制度与组织权力存在隐形冲突
    4.3 电子税务局的发展趋势展望
        4.3.1 网上办税将成为主流办税渠道
        4.3.2 搭建全国统一管理的电子办税平台
        4.3.3 实现电子税务与政务服务间的数据对接
第5章 完善电子税务局运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根据需求优化用户体验
        5.1.1 完善系统功能架构
        5.1.2 优化手机APP客户端
        5.1.3 全方位多角度关注纳税人需求
    5.2 建立全面的“纳税服务+电子税务”体系
        5.2.1 树立服务理念,坚定征管原则
        5.2.2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税收全面人才
        5.2.3 完善各项机制,提高征管效能
        5.2.4 简化涉税流程,优化电子办税程序
    5.3 更新设备提高系统负载
        5.3.1 提升核心处理效率
        5.3.2 提高网络带宽
        5.3.3 分离传输数据
        5.3.4 加强数据与设备安全
    5.4 以发展趋势引导电子税务局系统的与时俱进
        5.4.1 依托5G等先进技术的手机APP办税模式
        5.4.2 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
        5.4.3 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加强电子税务体系的应用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居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整合性技术接受和使用(UTAUT)模型为分析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本文框架结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2. 文献回顾
    2.1 关于智慧社区概念、功能及治理模式的研究
    2.2 关于智慧社区网络平台的研究
    2.3 关于用户技术接受理论的研究
    2.4 UTAUT模型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
    2.5 文献评述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 变量定义与测量维度
        3.1.1 核心变量及其测量维度
        3.1.2 新增变量及其测量维度
    3.2 研究假设
        3.2.1 绩效期望和使用意愿
        3.2.2 努力期望和使用意愿
        3.2.3 社会影响与使用意愿
        3.2.4 促进因素和使用意愿
        3.2.5 感知成本和使用意愿
        3.2.6 感知信任和使用意愿
        3.2.7 努力期望与绩效期望
    3.3 模型构建
    3.4 小结
4. 问卷设计与发放
    4.1 问卷设计
        4.1.1 初稿设计
        4.1.2 问卷预测试及修改
        4.1.3 调查问卷结构
    4.2 数据收集
        4.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4.2.2 问卷正式发放与回收
    4.3 本章小结
5. 数据分析
    5.1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5.1.1 信度分析
        5.1.2 效度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性别与使用意愿
        5.2.2 年龄与使用意愿
        5.2.3 受教育情况与使用意愿
        5.2.4 就业情况与使用意愿
        5.2.5 社区类型与使用意愿
    5.3 相关分析
    5.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5 研究假设检验及模型修正
    5.6 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优化智慧社区网络平台的对策建议
        6.1.1 关注居民需求,提升社区网络平台有用性
        6.1.2 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区网络平台影响力
        6.1.3 保证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6.1.4 优化系统功能,降低居民感知成本
        6.1.5 保障技术安全,提高居民感知信任
7. 回顾与展望
    7.1 全文回顾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面向服务的技术框架(SOA)
    2.2 基于多层架构的设计
    2.3 数据接口技术
        2.3.1 Web Service技术
        2.3.2 Xml技术
    2.4 工作流相关技术
    2.5 HTML5相关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信息门户
        3.2.2 公文处理
        3.2.3 事务管理
        3.2.4 绩效督办业务
        3.2.5 移动办公及安全即时通讯功能
        3.2.6 数据交换共享接口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3.1 系统基本性能需求分析
        3.3.2 系统主要性能需求分析
        3.3.3 业务量分析
    3.4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策略
    4.2 总体建设框架设计
    4.3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建设原则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5.1 基础支撑工作平台
        4.5.2 协同办公子系统
        4.5.3 移动协同办公子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工作流平台的实现
    5.3 发文流程的实现
    5.4 正文在线编辑插件调用实现
    5.5 移动端用户免登实现
    5.6 业务协同通用接口
    5.7 测试环境
    5.8 性能测试
    5.9 功能测试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移动互联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绩效考核的方法
        2.2.1 目标管理法
        2.2.2 KPI绩效考核法
        2.2.3 平衡记分卡
        2.2.4 OKR绩效考核法
    2.3 绩效考核体系
3 人大代表履职绩效考核体系
    3.1 新时代加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的重要性
    3.2 人大代表的履职特点
    3.3 大连人大履职现状
    3.4 大连人大履职存在的问题
    3.5 大连人大履职考核系统的设计
        3.5.1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原则
        3.5.2 绩效管理的流程
        3.5.3 绩效管理的实施原则
    3.6 绩效考核的实施方式
        3.6.1 根据人大履职特点量化考核项目
        3.6.2 制定绩效考核的实施计划
        3.6.3 绩效考核的考评
4 人大履职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人大履职管理系统
    4.2 开发平台简介
    4.3 人大履职管理系统平台的结构
    4.4 履职平台的功能
    4.5 人大履职考核管理系统的页面设计
5 人大履职考核系统的实现及评价
    5.1 人大履职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
        5.1.1 平台首页及登录
        5.1.2 代表管理
        5.1.3 代表履职记录
        5.1.4 代表报告管理
        5.1.5 通知通告及消息提醒
        5.1.6 知情知政和代表风采
        5.1.7 学习资料和履职TV的发布及文件下载
        5.1.8 共享空间
    5.2 代表履职考核
        5.2.1 人大地表履职考核的相关者
        5.2.2 人大代表的OKR考评
    5.3 考核的实施和结果
    5.4 绩效考核结果对人大履职工作的促进作用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8)“桌面云”在海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
        1.2.1 电子政务发展与现状
        1.2.2 “桌面云”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桌面云相关技术
    2.1 网络基础知识
        2.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1.2 网络体系结构
    2.2 VLAN技术原理
        2.2.1 VLAN基本概念
        2.2.2 VLAN的划分方法
    2.3 云存储
    2.4 云计算
        2.4.1 云计算的概念
        2.4.2 云计算的特点
        2.4.3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2.4.4 云计算的商业模式
        2.4.5 云计算与虚拟化
    2.5 虚拟化技术
        2.5.1 虚拟化概述
        2.5.2 虚拟机结构
        2.5.3 虚拟化特征
        2.5.4 虚拟化分类
        2.5.5 虚拟化技术
        2.5.6 堆叠和集群
    2.6 桌面云
        2.6.1 桌面虚拟化
        2.6.2 桌面云技术
        2.6.3 桌面云的核心
        2.6.4 桌面云的优点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政服务中心桌面云平台构架
    3.1 海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内容介绍
        3.1.1 建设内容
        3.1.2 建设目标
    3.2 桌面云平台体系架构概述
        3.2.1 超融合基础架构
        3.2.2 aDesk桌面云方案
        3.2.3 aDesk桌面云关键特性
    3.3 桌面云平台登录方式
        3.3.1 VMP控制台登录方式
        3.3.2 VDC控制台登录方式
        3.3.3 虚拟机控制台登录方式
    3.4 拓扑结构设计
        3.4.1 整体拓扑结构
        3.4.2 网络安全设置
        3.4.3 政务外网拓扑结构
        3.4.4 集群部署
        3.4.5 集群部署方式
    3.5 云桌面登录方式
        3.5.1 使用瘦客户机访问云桌面
        3.5.2 PC端登录方式
    3.6 使用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政服务中心桌面云平台配置
    4.1 项目需求描述
    4.2 VMP配置
        4.2.1 VMP集群配置
        4.2.2 虚拟存储配置
        4.2.3 配置探测IP
        4.2.4 版本升级
    4.3 VDC配置
        4.3.1 软件VDC安装
        4.3.2 VDC配置
        4.3.3 组建集群
        4.3.4 版本升级
    4.4 虚拟机模板
        4.4.1 虚拟机安装
        4.4.2 导入虚拟机
        4.4.3 新建虚拟机
        4.4.4 模板虚拟机部署
    4.5 结果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未来工作
    5.1 结论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研究 ——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实证分析法
    1.5 论文的思路架构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思路架构
        1.5.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电子政务
        2.1.2 协同办公系统
        2.1.3 满意度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第3章 东营市垦利区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3.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3.2 东营市垦利区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3.2.1 东营市垦利区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效
        3.2.2 东营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3.3 东营市垦利区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4章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4.1.1 模型构建
        4.1.2 研究假设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4.2.1 数据来源
        4.2.2 问卷设计
        4.2.3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
        4.3.2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3.3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4 研究总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提高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的对策
        5.2.1 加大行政办公信息化建设投入
        5.2.2 发挥管理人作用和移动设备特性
        5.2.3 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技能培训
        5.2.4 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5.2.5 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技术价值与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
    2.1 技术与技术价值
        2.1.1 技术
        2.1.2 价值
        2.1.3 技术价值
        2.1.4 技术价值的表现层面
    2.2 电子政务技术与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
        2.2.1 电子政务技术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2.2.2 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的内涵与本质
        2.2.3 电子政务技术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特征
第3章 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表现
    3.1 社会层面的负向价值
        3.1.1 政务活动中的负向价值
        3.1.2 经济负向价值
        3.1.3 文化负向价值
    3.2 技术层面的负向价值
        3.2.1 电子政务技术潜在价值难以实现
        3.2.2 技术迭代的负向价值
        3.2.3 电子政务技术异化
    3.3 主体层面的负向价值
        3.3.1 心理层面的负向价值
        3.3.2 社会交往层面的负向价值
第4章 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根源
    4.1 主体性根源
        4.1.1 主体失当的价值观
        4.1.2 主体认识在现阶段的有限性
    4.2 技术性根源
        4.2.1 电子政务技术顶层规划的复杂性
        4.2.2 电子政务技术价值性质的不确定性
    4.3 社会性根源
        4.3.1 相关监管规范不完善
        4.3.2 政务信息资源拥有量和利用率差距过大
        4.3.3 电子政务技术的科普与宣传力度不足
第5章 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消解路径分析
    5.1 消解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目标
        5.1.1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
        5.1.2 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5.2 消解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原则
        5.2.1 人本原则
        5.2.2 集体主义原则
        5.2.3 民主原则
    5.3 消解电子政务技术使用负向价值的对策
        5.3.1 矫正失当的价值观
        5.3.2 深入研究电子政务
        5.3.3 做好顶层统筹规划
        5.3.4 进行技术风险评估
        5.3.5 完善信息技术
        5.3.6 建设电子政务制度
        5.3.7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技术科普与宣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四、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论文参考文献)

  • [1]公众线上诉求模式与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数据的研究[D]. 李珍珍. 山东大学, 2020(06)
  • [2]上海市“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 姜雪婷. 东华大学, 2021(11)
  • [3]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云月.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电子税务局的运营管理现状与完善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D]. 韩景宇.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5]智慧社区网络平台居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整合性技术接受和使用(UTAUT)模型为分析工具[D]. 王晓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D]. 廖焕双. 广西大学, 2019(02)
  • [7]移动互联下人大代表履职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 王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8]“桌面云”在海东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D]. 张成娟. 兰州大学, 2019(02)
  • [9]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满意度研究 ——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例[D]. 庄伟.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10]电子政务技术使用的负向价值研究[D]. 申万有.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电子政务需要什么样的PC?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