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减负”应与“提质”齐头并进

中学历史教学“减负”应与“提质”齐头并进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减负”应与“提质”并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梦[1](2021)在《为“减负”破局:探寻作业管理与改进的实践智慧》文中提出聚焦作业"减负"的真实困境,基于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探寻作业改革的可行路径。当前中小学作业改革面临科学的作业观尚未形成、完善的作业研究与支持体系亟待构建、高效有序的作业管理体系有待建立等突出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在作业改革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赋能自主、学科综合、分层设计、复盘巩固等方面,未来作业改革需从教学视角转向课程视角,从聚焦"量"到关注"质",从单独击破到系统改善。

刘宇颂[2](2021)在《新中国70年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史研究》文中提出

贾一村[3](2020)在《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选集》是建国后第一部进行系统外译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着作,也是20世纪我国对外影响最大的中央文献着作之一。其俄文译着诞生于50多年前,整体质量精湛,文中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引人关注,具有极高的翻译研究价值。多元系统理论主张以动态、发展、关联的眼光来研究翻译问题,将翻译活动置身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等系统中的多种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为本文开展翻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毛选》一至三卷俄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作为翻译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多元系统理论之视角,对《毛选》俄译情况进行审视、评价、探讨、总结和展望,深挖其翻译研究价值。首先,本文整理了《毛选》及其俄译本的出版发行状况,并通过文本分析路径,对《毛选》中较典型的“文化空缺”现象(共计约700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梳理,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空缺、制度文化空缺和精神文化空缺三大类,并继续向下细分为7小类,归纳总结出《毛选》俄译本所采取的4套翻译方法、7种翻译策略和3条翻译理念,共同形成了《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随后,再通过社会分析路径,借助多元系统理论基本原理,以“当年视角”来对《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进行评析和探讨。作者认真梳理了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以“文化空缺”现象为例,通过对编译局版与莫斯科版的《毛选》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深度解析当年编译局译者修订译文时的主要考量及背后所遵循的翻译逻辑,清晰还原了当时政治系统(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两方面)和社会文化系统(文化交流、教育发展、译学思想三方面)的多种文本外因素对《毛选》的文本翻译所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毛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以当年之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毛选》译文进行审视和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整体精湛的翻译质量的同时,也对译文中一些可优化提升之处(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度量单位词的翻译需完善、某些文化内涵信息翻译不全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等)进行商榷和探讨。然后,回归“当今视角”,理清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新变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整理归纳出当前我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在5个方面的新变化和提出的4点新要求。以此为参照,以当代之眼光重新审视当年的《毛选》译文并对其做出评析,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翻译新问题(比如,其翻译整体策略的优化调整问题,由于时代变迁和共同记忆的丧失而导致的“文化新空缺”问题,以及通过译者艺术“演译”而产生的“逆向文化空缺”问题等)进行探讨,为其他中央文献的翻译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毛选》俄文翻译整体质量精湛,采用了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体现了鲜明的翻译理念,符合当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国译界的“标杆”和经典之作。第二,以当年之标准审视《毛选》译文,在总体翻译质量精湛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一些翻译处理尚可探讨和商榷。第三,以当今之眼光审视《毛选》译文,其整体方略宜做适当调整(由“忠实为主”转向“整体均衡”),文中一些翻译案例的处理需与时俱进加以完善。第四,《毛选》俄译本的最终面貌是文本翻译和社会力量共同影响下的综合产物,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系统内多种因素对《毛选》译文面貌的塑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毛选》文本中包含内容丰富的“文化空缺”现象,译者对其翻译处理整体上佳,但“文化空缺”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既有“消亡”,又有“新生”),因此其翻译工作亦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后,立足当前,本文总结了《毛选》俄译的历史意义,并展望未来,探讨了《毛选》优良翻译传统(主要包括: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力求为中央文献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聂丽萍[4](2020)在《主问题教学法在康巴什区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在师生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方式进行的,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致力于研究的问题。主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相对于“碎问碎答”,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效果,在提升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文献搜集、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初中历史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正在进行的,并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主问题教学法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前人经验的总结以及自身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主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要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和有效性原则,有效的主问题的设计是该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应该深挖教材中的主线,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有效收集相关史料。教师在设计好主问题后要以学案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解决主问题。通过近三年的探究,获得了一些成果,即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知识结构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关键是提高了学生成绩,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石。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五年有余,在该文中理论结合实际,与康巴什区历史教研紧密结合,同时与康巴什区第二中学的各位同仁认真研究该教学法,在文中应用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对教学理论进行阐释说明,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张小梨[5](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高庚文[6](2020)在《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挖掘及教学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课程资源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决定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切实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因此,本文对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共分五章进行论述。第一,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对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第三,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必修3中的教学内容为例,挖掘整理出切实可用的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将其分成四大类,即公园景点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乡土美食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漳州种植业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漳州历史文化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并分析其中部分典型资源在教学中可用的一些方法;第四,选取漳州市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第五,利用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实践,总结出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即用于新课导入、用于辅助讲解新课知识点、用于复习巩固新课内容,并进行教学实践效果调查,之后提出教学应用的建议,即应利用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直观地呈现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科学地认识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合理地布置与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相关的作业、适度地引入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通过本文对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实践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本地生物教师和相关人员对于应用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注意,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参考。

董冉[7](2020)在《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W校为例》文中提出教师教学信念即教师自身对教学固有的、持久的观念,包含教师对课程教材、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学生特征、教师角色以及教师自我的认识。这些认知和观念引导或是影响着教师计划、决策和评价等等一系列教学行为,渗透在师生互动的每个环节,对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师专业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理念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教师信念也成为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优秀初中英语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学信念?他们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是否一致?他们的教学信念是如何形成的?探析这一群体的信念构成、行动方式和成长路径,有助于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的途径,有助于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与前进方向,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优质化发展。本研究以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使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其话语与教学行为的分析和比较,探究该群体教学信念的结构内容和影响因素。基于优秀教师的样本选择需要,本研究选取南京市W校作为抽样学校,在预访谈和观察走访之后,选择六位不同年龄段的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首先与受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话语分析提取其教学信念的构成和内容。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中,本研究对受访教师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课堂观察与记录分析,以探析其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再次访谈。这样研究设计的目的一是为了将教师口述的教学信念和实际教学行为中展现的信念进行交叉检验,二是在于要探析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相关性。通过多次访谈和课堂观察,获得研究发现和形成研究结论:1.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主要由英语语言、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师生角色、教师职业五个方面构成。英语语言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主要作为交际、生活和未来学习的工具,也承载了西方文化价值观。英语学习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的理想学习方式是在浸润中自然习得,因此应尽可能增加目的语内容的听说读写。学生的学习应以校内内容为主,重视语音、文化、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结合记忆和思考。英语教学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课堂上要坚持英文授课,重视情境的设置,并鼓励学生多加阅读;选择的教学材料应有明确目标、系统性、阶段性、实用性,要与时俱进;课堂互动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表达方法教师有义务进行纠正,但需有选择地进行,关键是要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师生角色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也有教师认为,学生中心的理念是有妥协的,不完全的。教师职业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专业性强,能给予个体价值感。教师通过开课和赛课、理论学习与阅读原着能够有效提高自我专业水平。同时,在专业能力的各个方面,教师们也有着不同的困惑和担忧。2.以上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五方面的核心信念并不是零散、并列地分布的,而是以英语语言观、教师职业观为内核,英语学习观为支撑,英语教学观、师生角色观为具体的行动路径。越为核心的信念,对教师整体发展起到越重要的作用,而越接近表层的信念则对教师的教学行动有更直观的影响。3.初中优秀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主要源于自我学习和教学经历,按照访谈词频排列如下:学生时期教师的影响、赛课公开课经历、日常课堂实践、自身英语学习经历、出国培训、对同行的观摩、理论学习。4.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中发现,教师口述的教学信念和对教学行为的解释与研究者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总体一致。虽然有些信念并不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直接显示出来,但英语教师的信念总体为英语教学行为提供了方向。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对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几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需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以实践途径激励教师成长;需规范教育管理制度,以发展视角评价教师教学。学校和教研组可以名师工作室的平台促教师成长,以课程为抓手更新教师理念。教师个人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坚持教学反思,将教学实践理论化。

鞠法胜[8](2020)在《“影子教育”的成因、运作方式及对策研究 ——以城市中产阶层家庭为例》文中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近些年影子教育的“燎原”之势更是火上浇油,成为中小学生“增负”的重要来源。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下,影子教育的规范治理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对影子教育的运行模式和规范治理进行研究,第一,可以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为规范影子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能够呈现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参与影子教育的真实图景,透析影子教育参与的动因;第三,可以揭露影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政府制定合理“减负”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有益参考;第四,分析“减负”政策下影子教育的治理取向和现存困境,可以提升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本文从爱普斯坦的重叠影响域理论出发,研究“减负”背景下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代表的家长践行影子教育的原因,探寻影子教育的运作模式,以期为影子教育的规范治理提供现实依据和实际参考。首先,文章对所要研究的影子教育和城市中产阶层进行了解读和概念界定,在梳理重叠影响域理论模型、背景、理论特征和实践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影子教育相关概念、影子教育的现状研究和治理研究进行文献资料梳理和评价,发现影子教育研究数量虽显着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研究视角单一、学理性研究有待加强,研究对象单一、规范化研究有待加强。其次,文章以影子教育、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和学校三个场域中的主体为研究对象,对家长、子女、公立学校和影子教育进行深度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将影子教育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力图对影子教育发展逻辑和运作模式进行全景式描述。研究发现,对生产者——影子教育机构而言,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教育行业对中产家庭的迎合,体现在满足、消除城市中产阶层的个性化需求和焦虑,利用公立教育资源与城市中产阶层家长期望之间的落差两种,通过市场化的教育行业对中产家庭教养的形塑,体现在对城市中产阶层教育消费与教养话语的建构,影子教育机构中的阶层区隔两类;对消费者——参与家庭而言,涉及学生和家长两个主体,学生参与影子教育有提升自身能力和兴趣、受朋辈群体影响、经学校教师推荐、受家长压力传导影响四类动机,而延续阶层优势地位的焦虑、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性依赖、对公立教育的“不信任”、对家庭课业辅导缺乏的力不从心是迫使家长寻求影子教育的主因;对学校而言,影子教育与学校的关系有“合流”和“冲突”的分野,“合流”体现在两者在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方面的“共同谋划”与“共同合作”,“冲突”则体现在两者对教育资源的争夺上。再次,文章从学理角度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影子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影子教育有短期的持续存在性和长期的阶段存在性两种趋势;在发展模式上,影子教育存在“辅导托管”“线上教育”“向学校化”三种趋向。最后,文章从重叠影响域理论出发,遵循内外部治理模型,提出了“减负”背景下规范影子教育的对策:通过政府政策驱动、家庭扭转观念、学校协同育人、社会助力治理四部分共同构筑影子教育外部治理模型;在内部模型中,注重家庭、学校和影子教育机构不同场域及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处理好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影子教育——家长与影子教育教师、学校与影子教育——学校教师与影子教育教师的关系。

谢鹏[9](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研究表明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李婷婷[10](2019)在《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统筹性的关键作用,应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主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及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持续加大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性的成就。县域、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的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形成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保障了广西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为广西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与保障。“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不可避免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显性热点问题。即便是已经通过自治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认定的地区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广西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不仅制约了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环境的改善与质量的提高,还影响了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更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转变思路,更大层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均衡义务教育资源,推动广西义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立足实际,从公共服务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对广西义务教育展开研究,进而明确当前广西义务教育所处的阶段,通过对广西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办学条件等总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进一步解决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及新产生的问题,为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全文将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文献述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进行概括介绍;第二章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原则进行简要分析;第三章阐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演变历程,同时根据收集整理的当前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相关数据,明确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处的阶段,并对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第四章在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分析诊断当前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偏差和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的障碍等;第五章针对广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有价值的建议: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健全义务教育资金统筹机制、强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优化义务教育配套体制机制等。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减负”应与“提质”并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历史教学的“减负”应与“提质”并进(论文提纲范文)

(1)为“减负”破局:探寻作业管理与改进的实践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聚焦:中小学作业改革面临三大重点问题
    1. 作业理念偏差:科学的作业观尚未形成
    2. 专业能力缺失:完善的作业研究与支持体系亟待构建
    3. 管理机制不畅:高效有序的作业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二、一线探索:中小学作业改革实践呈现四个突出特征
    1. 赋能自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 学科综合:多维立体引领学生成才
    3. 分层设计: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匹配
    4. 复盘巩固:加强对作业的反思与评价
三、对策建议:多途径进行作业“减负”
    1. 从教学视角转向课程视角
    2. 从聚焦“量”到关注“质”
    3. 从单独击破到系统改善

(3)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依据
    2.研究对象及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价值和意义
    5.论文结构
第一章 《毛泽东选集》基本概况及其翻译研究
    1.1 《毛选》的基本概况
    1.2 《毛选》出版发行概况
    1.3 《毛选》的外译概况
    1.4 《毛选》的俄译概况
    1.5 《毛选》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空缺”现象及其研究综述
        2.1.1 “空缺”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2.1.2 “文化空缺”的概念界定
        2.1.3 “文化空缺”的分类与《毛选》俄译研究
    2.2 多元系统理论综述
        2.2.1 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2.2.2 多元系统理论与《毛选》俄译研究
    2.3 研究思路之建构
        2.3.1 文本分析路径
        2.3.2 社会分析路径
        2.3.3 整体研究思路
第三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3.1 物质文化空缺
        3.1.1 人称文化空缺
        3.1.2 物称文化空缺
    3.2 制度文化空缺
        3.2.1 民俗文化空缺
        3.2.2 体制文化空缺
    3.3 精神文化空缺
        3.3.1 思维方式空缺
        3.3.2 价值观念空缺
        3.3.3 审美意识空缺
第四章 《毛泽东选集》“文化空缺”现象的俄译方略研究
    4.1 《毛选》俄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4.1.1 文化内涵“共有”:直译法
        4.1.2 文化内涵“相通”:换译法
        4.1.3 文化内涵“缺省”:意译法、注释法
        4.1.4 文化内涵“冗余”:减译法、省译法
    4.2 《毛选》俄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4.2.1 求真保全,原汁原味
        4.2.2 简明清晰,精确具体
        4.2.3 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4.2.4 移形换位,闪展腾挪
        4.2.5 舍“象”取“义”,拨云见日
        4.2.6 因“境”制“译”,文化融通
        4.2.7 化繁为简,减负增效
    4.3 《毛选》俄译本翻译理念研究
        4.3.1 以我为主,坚守底线
        4.3.1.1 以我为主
        4.3.1.2 坚守底线
        4.3.2 内外有别,有的放矢
        4.3.2.1 内外有别
        4.3.2.2 有的放矢
        4.3.3 群策群力,统筹全局
        4.3.3.1 群策群力
        4.3.3.2 统筹全局
第五章 当年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之审视
    5.1 政治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1.1 国际政治之影响
        5.1.1.1 国际政治概况
        5.1.1.2 国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1.2 国内政治之影响
        5.1.2.1 国内政治概况
        5.1.2.2 国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 社会文化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2.1 文化交流之影响
        5.2.1.1 文化交流概况
        5.2.1.2 文化交流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2 教育发展之影响
        5.2.2.1 教育发展概况
        5.2.2.2 教育发展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3 译学思想之影响
        5.2.3.1 译学思想概况
        5.2.3.2 译学思想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3 当年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5.3.1 《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
        5.3.2 《毛选》俄文翻译之探讨
第六章 当今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的重新审视
    6.1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
        6.1.1 政治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1.1 国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1.2 国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2 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2.1 文化交流之变化及影响
        6.1.2.2 教育发展之变化及影响
        6.1.2.3 译学思想之变化及影响
    6.2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
        6.2.1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
        6.2.2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要求
    6.3 当今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6.3.1 俄译整体方略的重新审视
        6.3.2 “文化新空缺”问题之探讨
        6.3.3 “逆向文化空缺”问题之探讨
第七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7.1 《毛选》俄文翻译的历史意义
        7.1.1 《毛选》译着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7.1.2 《毛选》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7.2 《毛选》翻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2.1 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
        7.2.2 自力更生的顽强作风
        7.2.3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7.2.4 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
结束语
    1.内容与结论
    2.研究创新点
    3.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Автореферат
附录 I:《毛泽东选集》俄译本“文化空缺”典型翻译案例汇编
    1.物质文化空缺
    2.制度文化空缺
    3.精神文化空缺
附录 II:编译局版和莫斯科版《毛泽东选集》译文对比研究实录(“文化空缺”翻译案例精选)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4)主问题教学法在康巴什区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概念界定和选题依据
    (二)国内研究概况
二、康巴什区采用主问题教学法的背景及践行历程
    (一)康巴什区教育改革之背景
    (二)康巴什区历史组践行“主问题教学法”历程
三、主问题教学法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二)有效性原则
    (三)目标性原则
四、设计主问题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主线是基础
    (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关键
    (三)相关史料的搜集应用是核心
五、解决主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学习
    (三)拓展升华
    (四)反馈巩固
六、效果检测及应注意之处
    (一)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知识结构的理解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提高了学习成绩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石
    (四)培养了研究型教师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挖掘及教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及缘起简述
        一、开发利用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符合新课标要求
        二、开发利用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符合文化传承需要
        三、漳州地区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系统研究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步骤和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二章 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概述
    第一节 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程资源
        二、乡土资源
        三、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
    第二节 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第三节 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
        一、以课程目标为根本依据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三、以学生实际需求和喜好为参考
        四、以典型资源为优先选择
第三章 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及其特点
    第一节 公园景点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一、公园景点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概述
        二、典型生物学课程资源素材分析
    第二节 乡土美食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一、乡土美食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概述
        二、典型生物学课程资源素材分析
    第三节 漳州种植业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一、漳州种植业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概述
        二、典型生物学课程资源素材分析
    第四节 漳州历史文化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一、漳州历史文化中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概述
        二、典型生物学课程资源素材分析
    第五节 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特点
        一、多样性
        二、闽南特色地域性
        三、潜在性
第四章 漳州市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学生对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了解及学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及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师对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及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及建议
        一、调查结果总结
        二、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第五章 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 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应用案例
        一、用于新课导入
        二、用于辅助讲解新课知识点
        三、用于复习巩固新课
    第二节 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在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效果调查
    第三节 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在课堂内的教学应用建议
        一、应用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二、直观地呈现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
        三、合理布置与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相关的作业
        四、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应该掌握合适的尺度
        五、科学地认识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调查(学生版)
附录2:关于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调查(教师版)
附录3: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教学实践效果问卷调查
致谢

(7)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W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二、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三、对于发展优质英语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
        一、教学信念
        二、英语教师教学信念
        三、教学行为
        四、优秀教师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研究
        一、教师教学信念的相关研究
        二、有关教师教学信念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研究
        三、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
        二、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一、有关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二、有关优秀中学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
    第四节 总结与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文化理论
        二、社会认知理论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抽样学校的选取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 ——基于访谈和文本的分析
        一、英语语言观
        二、英语学习观
        三、英语教学观
        四、师生角色观
        五、教师职业观
        六、本节小结
    第二节 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相关性分析 ——基于课堂观察和教师再次访谈的分析
        一、A老师的教学信念
        二、A老师的教学行为
        三、A老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构成和结构
        二、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来源
        三、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整体一致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对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二、对学校和教研组的建议
        三、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反思
        一、研究的贡献
        二、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初次访谈提纲
    附录 B 课后访谈提纲
致谢

(8)“影子教育”的成因、运作方式及对策研究 ——以城市中产阶层家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影子教育在全球的蔓延
        (二)“减负令”下影子教育的治理
        (三)城市中产阶层家庭父母的焦虑
        (四)教育不公平的阵地是否已发生转移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影子教育
        (二)城市中产阶层
    四、理论基础:重叠影响阈理论
        (一)重叠影响阈的理论模型
        (二)重叠影响阈理论的相关理论背景与诠释
        (三)重叠影响阈的理论特征和实践框架
    五、研究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不足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一节 国内研究概况
        一、影子教育相关概念
        二、影子教育现状研究
        三、影子教育治理研究
    第二节 国外研究概况
        一、影子教育相关概念
        二、影子教育现状研究
        三、影子教育治理研究
    第三节 已有研究述评
        一、研究数量增长、研究的质量不断提升
        二、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
        三、研究视角单一、学理性研究有待加强
        四、研究对象单一、规范化研究有待加强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方法论的思想
        一、从系统和关系的角度出发
        二、存有质疑的意识和常识
        三、注重微观研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一)文献法
        (二)质性研究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一)类属分析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访谈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提纲设计
        三、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四、访谈数据处理
第三章 影子教育的成因及运作模式分析
    第一节 生产者:谁提供了影子教育,他们是如何提供的
        一、市场化教育行业的迎合
        (一)满足、消除城市中产阶层的需求和焦虑
        (二)利用公立教育与城市中产阶层期望间的落差
        二、市场化教育行业的形塑
        (一)教育消费与教养话语的建构
        (二)影子教育参与中的阶层区隔
    第二节 消费者:谁接受了影子教育,他们为什么要接受
        一、对学生而言
        (一)基于自身提升
        (二)朋辈群体影响
        (三)学校层面考量
        (四)家庭压力传导
        二、对家长而言
        (一)延续阶层优势地位的焦虑
        (二)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性依赖
        (三)对公立教育的“不信任”
        (四)家庭课业辅导的力不从心
    第三节 学校:寄生、共生还是敌对,影子教育与学校关系为何
        一、影子教育与主流学校的“合流”
        (一)共同谋划
        (二)共同合作
        二、影子教育与主流学校的“冲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子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影子教育存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
        一、短期的持续存在性
        二、长期的阶段存在性
    第二节 影子教育发展模式上的发展趋势
        一、“辅导托管”趋向
        二、“线上教育”趋向
        三、“向学校化”趋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子教育的治理路径探究
    第一节 构建影子教育治理的外部模型
        一、政府政策驱动
        (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二)严格影子教育管理
        (三)鼓励家庭落实责任
        (四)强化政府监督管理
        二、家庭扭转观念
        (一)把握教育规律、准确认识影子教育
        (二)克服从众心理、理性辨别影子教育
        (三)加强自身建设、正确选择影子教育
        三、学校协同育人
        (一)贯彻政策要求、落实学校责任
        (二)协同家庭育人、树立正确观念
        (三)提高教师待遇、优化教师业态
        (四)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学校管理
        四、社会助力治理
        (一)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二)在全社会营造“减负增质”的舆论氛围
        (三)在全社会构筑“文化育人”共同体平台
    第二节 构建影子教育治理的内部模型
        一、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
        二、家庭与影子教育——家长与影子教育教师
        三、学校与影子教育——学校教师与影子教育教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所遇问题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干部
        二、基层干部
        三、干部人事制度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10)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简析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相关概念界定
        一、义务教育
        二、均衡发展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帕累托最优理论
第三章 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的演变
    第一节 广西义务教育的形成
        一、恢复探索期:1977-1985年
        二、初步发展期:1986-2000年
        三、全面铺开期:2001-2011年
        四、均衡发展期:2012 至今
    第二节 广西义务教育的现状
        一、广西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
        二、广西义务教育的师资情况
        三、广西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四、广西义务教育均衡的情况
    第三节 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趋向
        一、从低水平均衡到高水平均衡
        二、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
        三、从城乡二元制到教育一体化
        四、从传统式教育到现代化教育
第四章 广西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广西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的生源扎堆就读
        二、教育经费投入存在不均
        三、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薄弱
        四、办学硬件条件存在短板
    第二节 广西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
        四、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的障碍
        五、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偏差
第五章 推进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广西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体系
        一、转变观念,推动公众积极参与
        二、优化布局,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三、多措并举,不断缓解供需矛盾
    第二节 健全广西城乡教育资金统筹机制
        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强化政府统筹
        二、规范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财政稳定
        三、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第三节 加强广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加强均衡发展的师资保障
        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环境
    第四节 优化广西义务教育均衡配套机制
        一、完善责任机制,厘清均衡发展目标责任
        二、健全监督机制,优化教育行业工作作风
        三、建立协调机制,整合均衡配置所需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中学历史教学的“减负”应与“提质”并进(论文参考文献)

  • [1]为“减负”破局:探寻作业管理与改进的实践智慧[J]. 杨晓梦. 中小学管理, 2021(10)
  • [2]新中国70年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史研究[D]. 刘宇颂.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3]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D]. 贾一村.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4]主问题教学法在康巴什区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D]. 聂丽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6]漳州乡土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挖掘及教学应用[D]. 高庚文.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W校为例[D]. 董冉. 南京大学, 2020(04)
  • [8]“影子教育”的成因、运作方式及对策研究 ——以城市中产阶层家庭为例[D]. 鞠法胜. 郑州大学, 2020(03)
  • [9]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10]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D]. 李婷婷.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学历史教学“减负”应与“提质”齐头并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