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三尖瓣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一、三尖瓣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吴雪云,刘真[1](2021)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5例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诊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患者,实验开展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经检查后观察患者的瓣膜病变形态、狭窄程度与关闭情况。结果:45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为:二尖瓣粘连18例、二尖瓣钙化19例、混合型瓣1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为:二尖瓣粘连16例、二尖瓣钙化19例、混合型瓣9例,总诊断准确率为97.78%,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45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可见其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关闭不全表现。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能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的狭窄与关闭不全情况,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梁超,顾士荣,吴燕霞,李岚,郁燕琼[2](2021)在《超声心动图在右心房内异常条索样结构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右心房内异常条索样结构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的54例右心房内异常条索样结构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在54例病变中30例为右心内起搏电极,14例为房间隔膨胀瘤,5例为欧氏瓣冗长,3例为单纯性右心房内隔膜,1例为右心房内小血栓,1例为转移癌栓。结论:右心房内异常条索样结构多为良性病变或人工装置(起搏器电极),一般对右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但少数病情紧急,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临床紧急处理。因此超声心动图正确鉴别诊断这些异常结构,监测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小丽[3](2021)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8例, 分析其瓣膜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68例患者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 其中二尖瓣狭窄占64.71%(44/68), 主动脉瓣狭窄占33.82%(23/68)。累及瓣膜超声表现为回声增强, 增厚、粘连, 室壁增厚等。超声对瓣膜钙化、粘连、混合瓣的检出率为97.06%(66/68)。二尖瓣、三尖瓣瓣膜受损后心脏重构超声相关参数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超声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4](2021)在《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说明

杜君持[5](2021)在《三尖瓣置换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长时间以来,三尖瓣被学界称为“被遗忘的瓣膜”,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关注的重点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三尖瓣相对来说得到的关注较少。现在,由于结构心脏病领域的快速发展,三尖瓣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三尖瓣最常见的病变是三尖瓣反流,对于三尖瓣反流严重的患者,首选三尖瓣成形,对于无法成行或者成形失败者,可以考虑行三尖瓣置换术(TVR)[1]。但在接受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是在晚期接受手术的[2]。由于其手术死亡率高,一直被认为是临床治疗的难题[3]。研究目的本研究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三尖瓣关闭不全(TI)患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对三尖瓣置换术后死亡的影响,旨在明确影响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以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治疗,提供个体化策略和治疗方案,完善相关治疗的评价体系,增加对其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相对有力的经验及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0年07月至2020年07月期间,于我院心脏外科住院并实施三尖瓣置换术共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人年龄在17岁至75岁之间,体重在38.5kg至105.0kg之间,55例患者中三尖瓣退行性变25例,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15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共1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5例,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后2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后1例,三尖瓣成形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心包剥脱术1后例。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临床资料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筛选各临床变量,对其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其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满足条件采用两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变量全部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进行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55例患者均行三尖瓣置换术,其中单纯行三尖瓣置换术3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10例,行三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行三尖瓣置换术+CABGI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射频消融术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射频消融术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射频消融术1例。其中,生物瓣膜置换术4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15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30天内)病例中,院内死亡5例,全组死亡共11例,早期病死率20.0%。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跳骤停、心力衰竭、严重感染。术后随访数据包括电话随访、术后相关检查及门诊复诊相关信息。将临床资料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中,对性别、房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CABG、术前三尖瓣反流情况、瓣膜种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首先检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后采用两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右心房最大径、术前右心室最大径、术前左心房最大径、术前左心室最大径、术前主肺动脉内径、术前收缩期三尖瓣瓣环最大跨瓣压、术前肺动脉收缩压、术前尿素氮、术前尿酸、术前TBIL(总胆红素)、术前DBIL(直接胆红素)、术前IBIL(间接胆红素)、术前Cho(总胆固醇)、术前ALT(谷丙转氨酶)、术前AST(谷草转氨酶)、术前CK(肌酸激酶)、术前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方面两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术前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肌酐、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上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临床指标包括性别、房颤、肺动脉高压、肝大、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术前三尖瓣重度反流等,结果发现这些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外循环时间是本组病例行三尖瓣置换手术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在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中,对于存活患者和早期死亡患者来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前肌酐值、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可能导致心肌保护欠佳,继而加重心脏损伤,影响患者预后,术前心功能及肾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死亡,心功能差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结果,反映左心功能状态,肾功能差是右心功能不全的结果,间接反映右心功能状态,提示围术期死亡的患者往往合并左右心功能不全,这与术后死亡患者中多数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低心排综合征结果一致。2.在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中,将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所有变量全部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之前在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中的重症监护时间、术前肌酐值、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只有体外循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少,部分数据缺失和选择偏倚所致,只能得出体外循环时间是三尖瓣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的结论。3.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死亡率较高,术后并发症重,死亡患者多数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低心排综合征,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围术期管理,预防围术期并发症。4.目前,三尖瓣置换术开展量相对于左心瓣膜手术开展量较少,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其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盛哲[6](2021)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经典的手术治疗方式是二尖瓣置换术(MVR),但随着对二尖瓣结构认识的深入,二尖瓣成形术(MVP)逐渐取代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二尖瓣反流的首选术式。早期开展MVP术前依靠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对病变进行诊断,再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拟定大致的成形策略,但是对这种二维平面图像的诊断依赖超声医生的诊断经验,且提供给外科医生的临床参数较为有限。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呈现出二尖瓣的空间立体结构,通过类似于外科视野的模式直观地展示出二尖瓣反流时病变瓣叶的形态,减少超声医生对二维图像的解读和外科医生对于解读的再重构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目的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因二尖瓣反流(MR)拟行MVP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55.31±10.85)岁。所有患者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反流面积和左房面积,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 Pm)、瓣环前后径(DAP)、瓣叶各个分区(将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美兰染色直视下测量瓣叶的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59例患者中55例成功施行MVP。55例MVP患者术后1年随访,再次行TTE检查,测量LAD、LVEDD、LVEF、反流面积和左房面积。(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二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性;(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4D-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术中术者在直视下利用美兰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性等;(4)比较术前门诊TTE和术后1年随访TTE测得的各参数变化情况;(5)分析术后1年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的结果对比,59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6%(57/59)。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瓣叶的单一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31/31,对某两个区域的联合病变及多个区域的复杂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3/15、6/8。术前4D-TEE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3级10例、4级49例,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TTE测得的各参数,LAD、LVEDD、反流面积、左房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形环尺寸Y=10.380+0.243X1+0.387X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R2值为0.532,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良好。DAP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5,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50,提示二者对成形环尺寸的预测均有较大意义。以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即刻TEE测量的A1-P1、A2-P2、A3-P3的对合高度及三个对合缘的平均对合高度与术中美兰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四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0.879、0.562、0.810,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分析术后1年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对合高度≤6.7mm为术后反流的危险因素,OR值为4.733(P=0.024),提示平均对合高度≤6.7mm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反流再次加重。结论4D-TEE不仅可以在MVP术前精准地判定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并根据测量的定量参数预测术中实际使用的成形环尺寸,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决策;而且可以在术中实时评估手术疗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另外,它提供的参数对术后早期的成形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赵雪梅[7](2021)在《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背景:继发性二尖瓣反流(SM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大约三分之一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中重度SMR。SMR可引起前负荷、室壁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进展,是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主要纳入HFrEF患者,SMR在HFmrEF和HFpEF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的旨在评估SMR在不同类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评估不同程度SMR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将2654例患者纳入分析。主要终点是出院后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SMR反流程度,将患者分为以下四组:无/微量SMR组(N=799),轻度SMR组(N=875),中度SMR组(N=735),重度SMR组(N=309)。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评估SMR的存在和反流程度(轻度反流、中度反流、重度反流)对主要复合终点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终点事件发生累积概率,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亚组分析评估了SMR程度对HFrEF、HFmrEF、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5.8年(IQR 2.8-9.6),共有949例(35.0%)患者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随着SMR程度加重,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比例逐渐升高[无/微量SMR、轻度SMR、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分别为26.3%(358/1359)、37.6%(284/756)、50.7%(218/430)、54.9%(89/162),P<0.001]。与无/微量 SMR 患者相比,轻度SMR、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1.86[95%可信区间(CI)1.54-2.25]、2.74(95%CI 2.27-3.30)、3.30(95%CI 2.64-3.84),P均<0.001。根据性别、年龄、SBP、NYHA、LVEF、eGFR、NT-proBNP调整后,所有SMR仍与终点事件相关(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程度SMR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差异。与无/微量SMR患者相比,轻度SMR、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HFrEF和HFpEF患者中,与无/微量SMR的患者相比,中、重度SM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在HFmrEF患者中,分层分析显示,轻度SMR与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着差别(log-rankP=0.947,log-rank P=0.394)。结论:SM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尽管有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SMR的不良预后影响仍然存在。随着SMR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背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ST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是一种常被忽视的瓣膜病变。即使是中度STR,在诊断时也与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相关,长期以及程度较重的STR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反复入院,并与较差的预后相关。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STR的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主要为HFrEF患者,且主要为小规模研究,缺乏STR在其他两种心衰类型中临床特点和预后特点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STR在不同类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评估不同程度STR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将2654例患者纳入分析。主要终点是出院后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STR反流程度,将患者分为以下四组:无/微量 STR 组(N=1399),轻度 STR 组(N=643),中度 STR 组(N=417),重度STR组(N=15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评估STR的存在和反流程度(轻度反流、中度反流、重度反流)对主要复合终点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终点事件发生累积概率,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亚组分析评估了 STR程度对HFrEF、HFmrEF、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5.8年(IQR 2.8-9.6),共有936例(35.0%)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与无/微量STR患者的相比,轻度STR、中度STR、重度STR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 HR分别为 1.42(95%1.34-1.51)、1.95(95%1.82-2.10)、2.67(95%2.42-2.95),P均<0.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根据性别、年龄、SBP、NYHA、LVEF、eGFR、NT-proBNP调整后,STR是主要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HR 1.311,95%CI 1.205-1.428,P<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HFrEF患者中,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及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在HFmrEF患者中,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及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1)。但轻度STR与中度STR及重度STR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着差别(分别为log-rank P=0.135,log-rank P=0.123)。在HFpEF患者中,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及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1)。结论:ST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尽管有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STR的不良预后影响仍然存在。STR是全因死亡率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STR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继发性双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背景:双瓣膜功能性反流(bivalvular functional regurgitation,BVF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然而既往研究仅局限于探究单一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没有探究BVFR容量负荷的潜在叠加效应。在BVFR合并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临床特点评估、病理生理机制探索和临床预后研究,可以为患者风险分层和后续治疗的综合管理提供相应参考。本研究旨在评估BVFR在不同类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评估BVFR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将中2654例患者纳入分析。主要终点是出院后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瓣膜反流情况,将患者分为以下三组:无反流组(N=631),单个瓣膜反流组(N=854),BVFR组(N=116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无瓣膜反流、单个瓣膜反流、BVFR对主要复合终点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事件发生累积概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此外还进行了亚组分析,评估瓣膜反流情况对HFrEF、HFmrEF、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5.8年(IQR 2.8-9.6)期间,共有936(35.3%)例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与无反流组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组、BVFR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 2.00[95%可信区间(CI):1.61-2.48]、3.43(95%CI 2.81-4.18),P均<0.001。根据性别、年龄、SBP、NYHA、LVEF、eGFR、NT-proBNP调整后,与无反流组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HR 1.61(95%CI 1.18-2.22),P=0.003,BVFR 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 HR 1.98(95%CI 1.42-2.71),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无反流组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组、BVFR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在HFrEF患者中,与无反流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BVF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分层分析显示,三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有显着差别(log-rank P<0.001)。在HFmrEF患者中,与无反流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BVFR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1)。分层分析显示,无反流组与单个瓣膜反流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着差别(log-rank P=0.079)。在HFpEF患者中,与无反流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BVFR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分层分析显示,三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有显着差别(log-rank P<0.001)。结论:这是第一项关于BVFR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研究。心衰合并BVFR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且对HFrEF患者的预后影响最大。对于心衰合并BVFR的患者,我们建议对瓣膜反流的容量负荷进行整体评估,而不仅局限于单个瓣膜进行风险评估。

赵颖[8](2021)在《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诊疗流程优化及全程保护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可在多种临床条件下发生,其特征为远端肺血管发生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和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后负荷进行性升高,从而导致右心衰竭(Right Heart Failure,RHF)甚至死亡。PH分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left heart disease,PH-LHD)、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PH、慢性血栓栓塞性PH(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和其他机制不明的PH五大类。对于PH患者诊治首要任务是查找病因,以便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尽早获益。尽管近年来第1大类肺动脉高压即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5年生存率估计仍只有47%-55%。不管PH由何种病因引起,均会导致运动耐量减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诊断PH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区分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和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右心导管(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检查是诊断PH-LHD的金标准,然而,由于RHC为有创操作,故而尚未临床普及,而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显示心脏结构,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可重复性强,使其成为最为常用的无创评价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功能的影像学方法。由于初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人们对其认识不足,绝大多数PH患者就诊时间明显延迟,至少1/5患者从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超过2年,高达1/2以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y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IPAH)患者确诊时WHO功能分级(WHO-FC)已达III-IV级,因此探索超声指标综合评估肺动脉压力进行早期PH排查势在必行。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AH)临床常见,是CTD的一种复杂而致命的并发症。据统计,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8-12%合并PAH,约占CTD-PAH病例的75%,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5%合并PAH,而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MCTD)患者3-4%合并PAH。PAH是SSc患者的主要死因,其预后比IPAH更差。CTD-PAH患者接受PAH特异性药物治疗后,SLE、MCTD和SSc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4%、88%和82%。故而对CTD-PAH这一特定群体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他达拉非(tadalafil)是一种选择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已被批准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本研究拟对他达拉非治疗CTD-PAH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并回访以观察其长期疗效。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是肺动脉高压病因排查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由于血管内使用对比剂(contrast material,CM)进行血管内诊断或血管造影干预后观察到的医源性急性肾损伤,一旦发生将显着增加患者死亡率,故积极探寻在降肺动脉压力同时可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热点。而超声心动图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初筛的重要手段。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有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虽然SF在糖尿病肾病等许多疾病中均为有益作用,但它对PH患者行CTPA检查后肾脏保护是否有积极的作用尚有待研究。在PAH患者中,右心室功能稳定或得到改善的患者5年生存率>90%;而右心室功能下降患者的生存率<30%,不受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变化的影响,右心衰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故本文拟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评估进行综述。同时,基于我中心前期研究的基础,本系列研究拟围绕以超声心动图为导向指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三个部分探讨:1.超声心动图优化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方案,研究超声心动图及RHC检查在区分PAH和PH-LHD中应用。2.以超声心动图评价他达拉非对CTD-PAH临床疗效研究,为CTD-PAH的治疗提供更多的见解。3.以超声心动图初筛肺动脉高压患者,肾超声评估对肺动脉压力有影响的药物应用后对该群体CTPA检查后肾脏保护作用。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导管优化鉴别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应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及右心导管(RHC)检查,在鉴别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第1大类)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第2大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分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组,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组,PH-LHD组包括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 EF)组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 EF)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肺动脉收缩压(s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博量(SV)、肺动脉有效弹性(Ea)、TAPSE/sPAP、肺动脉顺应性(PAC)、左心室偏心指数(LVEI)等。各指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1.行RHC检查患者(PAH与HFp EF组),HFp EF组患者sPAP、d PAP、m PAP、PVR低于PAH组,而PAWP高于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CHO-sPAP与RHC-sPAP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860。ECHO-TAPSE/sPAP与RHC-TAPSE/sPAP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885。3.RHC-TAPSE/sPAP(ROC曲线下面积(AUC)=0.918,最佳截点0.275mm/mm Hg,敏感性100%,特异性77.8%),ECHO-TAPSE/sPAP(AUC=0.887,最佳截点0.275mm/mm Hg,敏感性95.0%,特异性66.7%),对HFp EF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4.RHC-PAC(AUC=0.916,最佳截点1.42 ml/mm Hg·m2,敏感性85.0%,特异性87.0%)对HFp EF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5.结合ECHO及RHC检查结果,HFp EF组Ea低于PAH组。RHC-Ea ROC曲线下面积Ea为0.073,用于区分HFp EF准确度较低。6.PAH组患者LVEI>1例数高于HFr EF组,与HFp EF组无统计学差异。小结:1.ECHO-sPAP与RHC-sPAP呈高度相关;ECHO-TAPSE/sPAP与RHC-TAPSE/sPAP呈高度相关。2.根据RHC、ECHO得出的TAPSE/sPAP 0.275mm/mm Hg和RHC-PAC1.42 ml/mm Hg·m2是预测PH-HFp EF的最佳截点。第二部分超声心动图评价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超声心动图评价他达拉非(Tadalafil)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AH)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诊断为CTD-PAH患者,随机分为他达拉非组及对照组。他达拉非组给予他达拉非1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CON)给予贝前列腺素钠(Beraprost)40ug每日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右心导管(RHC)检查,入院时、用药3个月及半年后均复查超声心动图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比较三尖瓣反流速度(TRV)、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6MW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及患者住院天数、死亡率、WHO功能分级(WHO-FC)等变化情况。结果:CTD-PAH患者,ECHO-sPAP与RHC-sPAP结果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44。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TRV、sPAP、6MWD、NT-pro BNP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他达拉非组患者sPAP水平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他达拉非组LV、SV、TAPSE高于对照组;LVEF、sPAP、TR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他达拉非组NT-pro BNP及6MWD改善情况均优于CON组(P<0.05)。治疗半年后,他达拉非组6MWD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水平低于CO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达拉非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达拉非组WHO-FC≤II级患者数高于CON组(P<0.05)。小结:1.CTD-PAH患者,ECHO-sPAP与RHC-sPAP结果呈中度相关。2.CTD-PAH患者应用他达拉非治疗半年后,肺动脉压力降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3.CTD-PAH患者治疗半年后,他达拉非组较对照组有更多患者WHO-FC水平恢复至≤II级,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再住院次数,伴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获得更高生活质量。第三部分超声评估阿魏酸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CTPA检查后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以超声评估阿魏酸钠(SF)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CTPA)检查后肾脏保护作用,以及肾阻力指数(RRI)是否与PH患者行CTPA检查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相关。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PH患者,随机分为SF组和对照组(CON),SF组患者在CTPA检查前12h至检查后72h静脉注射SF 3.0g/d,CON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所有入选者入院后均接受CTPA检查,且分别于CTPA检查前1h、检查后24h、48h、72h测定血清肌酐(S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胱抑素-c(Cys-C)评价肾功能,计算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并比较两组各指标情况。分别于CTPA检查前1h、检查后1h及检查后24h行肾阻力指数(RRI)检查。比较CIN组与无CIN组RRI水平。结果:SF组与CON组患者入院时SCr、e GFR及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组与CON组在CTPA检查后24h SCr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SF组行CTPA检查后48h及72h SCr水平低于CON组(P<0.05)。SF组在CTPA检查后24、48、72h e GFR水平均略高于CO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组在CTPA检查后48h及72h Cys-C水平明显低于CON组(P<0.05)。CTPA检查后72h,共有9例患者确诊CIN,CIN发生率为9.78%;SF组CIN发生率为4.08%(2/49),CON组为16.28%(7/43),SF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P<0.05)。在CTPA检查前1h,CIN组与无CIN组RRI无差异。CTPA检查后1h及24h,CIN组RRI高于无CIN组(P<0.05)。无CIN组RRI在CTPA检查后24h恢复更接近基线水平(P>0.05)。小结:1.在PH患者行CTPA检查前12h至检查后72h静脉输注SF可降低CIN的发生率。2.在CIN组和无CIN组,RRI存在显着差别,提示RRI有可能做为CTPA后CIN的预测指标。结论:1.ECHO-sPAP与RHC-sPAP呈高度相关;ECHO-TAPSE/sPAP与RHC-TAPSE/sPAP呈高度相关。2.通过ECHO随访发现,CTD-PAH患者应用他达拉非治疗半年后,肺动脉压力降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3.在CTPA检查前12h至CTPA检查后72h每日静脉输注SF可降低PH患者CIN的发生风险。

郭颖,张瑞生[9](2021)在《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心脏瓣膜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反流所致的心脏疾病。超声心动图是证实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首选方法。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同地区、医院和检查者之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流程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为帮助临床医生对心脏瓣膜病作出准确而一致的诊断和评估,促进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深入发展,制定规范化检查共识十分必要,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指导、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10](2020)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文中提出心肌病是一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影像技术如心脏磁共振(CMR)、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等在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操作简单, 可直观显示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室壁运动、心脏血流和功能情况, 在心肌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成为心肌病检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声学增强剂(ultrasonic enhancing

二、三尖瓣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尖瓣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2.2 分析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的狭窄以及关闭不全情况
3 讨论

(2)超声心动图在右心房内异常条索样结构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0例右心内起搏电极患者,声像图:
    2.2 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4例房间隔膨胀瘤患者,声像图:
    2.3 超声心动图诊断的5例欧氏瓣冗长患者,声像图:
    2.4 超声心动图诊断的3例单纯性右房内隔膜患者,声像图:
    2.5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房小血栓及癌栓患者各1例,右心房血栓声像图:
3讨论

(5)三尖瓣置换术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尖瓣置换术危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仪器
    2.3 TTE、2D-TEE、4D-TEE检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即刻TEE检查
    2.6 手术疗效的判定
    2.7 术后随访
    2.8 观察项目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4D-TEE评估二尖瓣病变情况
    3.2 二尖瓣成形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布情况
    3.3 二尖瓣成形术前门诊TTE和术后1 年随访TTE测得的各参数比较
    3.4 二尖瓣成形术前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 4D-TEE测量的对合高度与美兰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相关性分析
    3.6 分析术后1 年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7)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二部分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三部分 继发性双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综述 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特点和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诊疗流程优化及全程保护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导管优化鉴别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超声心动图评价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超声评估阿魏酸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CTPA检查后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查前准备及图像存储要求
2 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
    2.1 主动脉瓣狭窄
        2.1.1 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的观察与测量参数
        2.1.2 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分级标准及流程(表2、图1)
        2.1.3 特殊情况
        2.1.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关的超声心动图评估(表3)
        2.1.5 随访和术后评估
    2.2 主动脉瓣反流
        2.2.1
        2.2.2 主动脉瓣反流合并特殊情况的评估
        2.2.3
        2.2.4 随访和术后评估
    2.3 二尖瓣反流
        2.3.1 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学分类及发生机制及形态学评估
        2.3.2 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基本评估(表7、表8)
        2.3.3
        2.3.4 特殊情况
        2.3.5 随访和术后评估
    2.4 二尖瓣狭窄
        2.4.1
        2.4.2 二尖瓣狭窄合并特殊情况
        2.4.3 二尖瓣狭窄分级标准(表11)
        2.4.4 随访和术后评估
    2.5 三尖瓣病变
        2.5.1 三尖瓣反流
        2.5.2 三尖瓣狭窄
    2.6 肺动脉瓣病变
        2.6.1 肺动脉瓣反流
        2.6.2 肺动脉瓣狭窄
    2.7 瓣膜术后评价的一般原则
        2.7.1 瓣膜病手术治疗方式与人工瓣类型
        2.7.2 人工瓣评价的一般原则
        2.7.3 人工瓣狭窄
        2.7.4 人工瓣反流

四、三尖瓣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J]. 吴雪云,刘真. 影像技术, 2021(06)
  • [2]超声心动图在右心房内异常条索样结构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J]. 梁超,顾士荣,吴燕霞,李岚,郁燕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22)
  • [3]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J]. 张小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9)
  • [4]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1(06)
  • [5]三尖瓣置换术危险因素分析[D]. 杜君持. 山东大学, 2021(12)
  • [6]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盛哲.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D]. 赵雪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诊疗流程优化及全程保护系列研究[D]. 赵颖.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J]. 郭颖,张瑞生. 中国循环杂志, 2021(02)
  • [10]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10)

标签:;  ;  ;  ;  ;  

三尖瓣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