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点,精准准备——浅谈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差异

把握重点,精准准备——浅谈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差异

一、掌握要点 准确编制——论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区别(论文文献综述)

韩富强[1](2021)在《基于全流程的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技术规章是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货运组织和设备运用维护的制度基础。近年来,中国铁路已经建成世界上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铁路网和运输体系。为管好经营好世界一流的铁路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必须加强对铁路技术规章的高质量管理。国铁集团作为一家超大规模网络型企业,运营场景和外部环境极为复杂,需要管理的技术规章数量多、规模大、体系结构复杂。同时,中国铁路实行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站段三级管理机制,不同层级的主体对技术规章的管理目标存在显着差异甚至冲突,而且铁路运营管理涉及机务、车务、工务、电务、供电、车辆等不同专业,各专业在规章管理过程中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利益诉求,因此,如何科学系统地管理超大规模网络型、多层级、动态化、复杂系统特征明显的中国铁路技术规章,在世界上无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在理论层面也属于研究的前沿和薄弱环节。本论文在深入分析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全流程的角度,将系统论、博弈论、系统动力学等系统理论引入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研究,研究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和监管机制,分析了铁路技术规章宣贯的优化,构建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为推动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改革,落实技术规章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有序性和协同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是:(1)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系统优化。构建了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系统框架,分析了系统框架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流程等内容,结合调研,归纳总结出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分别是制订、监管、宣贯和综合评价。(2)铁路技术规章制定过程优化。归纳总结了铁路技术规章制定流程及模式,阐述了铁路技术规章制定中的“囚徒困境”窘境,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无专业部门牵头和有专业部门牵头两种不同条件下铁路技术规章制定的行动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科学设置专业部门“不合作”策略的惩罚金额,及时向“合作”专业部门通告“不合作”专业部门信息;充分利用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及站段议事协调机构;鼓励专业部门树立长远和大局意识,摆脱短期利益思维等铁路技术规章制定的协同策略。(3)铁路技术规章监管模式改进。构建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的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模型,对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这三个主体在监管过程中的博弈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技术规章监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探讨了各因素对监管的影响程度,结论是国铁集团在加大技术规章监管力度时,站段落实技术规章就趋于认真,但带来了监管成本的增加;当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公司为降低监管成本而放松监管时,站段倾向于简单执行;当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加大对站段的奖励力度时,站段也倾向于认真执行。并据此提出技术规章监管优化措施。(4)铁路技术规章宣贯优化。设计并实现了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以优化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采用Petri网方法计算出宣贯平台对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优化的成效,即国铁集团技术规章宣贯流程提效66.7%,铁路局技术规章宣贯流程提效46.2%。(5)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优化。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采用AHP方法构建了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括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铁路站段在内的不同评价对象分别进行了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技术规章管理办法是提升技术规章管理规范性的重要途径;计划管理是否合规直接影响国铁集团层级技术规章制修订发布合规性;技术规章起草管理是否合规是影响铁路局集团公司及站段层级技术规章制修订发布合规性的重要因素;(4)技术规章宣贯常态化是保证技术规章宣贯有效落实的重要支撑;技术规章监管评价常态化是实现技术规章监管评价有效的重要手段;铁路应建立从上至下、相互补充的技术规章管理评价机制。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基于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了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动态博弈模型,对无专业部门牵头情景下采用针锋相对战略或者冷酷战略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重复博弈和有专业部门牵头情景下的完全信息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动态博弈进行求解,验证了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铁路技术规章能够协同制定的前提条件。(2)构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与铁路站段间的三方监管博弈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仿真,分析得出铁路技术规章有效监管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对技术规章监管的影响程度,有效地破解了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与站段间的三方监管的博弈难题。(3)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和铁路站段的差异化评价,为各级管理主体精准评估自身技术规章管理能力和科学考核下级单位技术规章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用工具。

曹斌华[2](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苏静[3](2021)在《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重要一页。地处西北偏僻之隅的秦人,不断奋斗东进而逐步统一中国,开启了一个伟大国家的新纪元。近几十年来在中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不断发现,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考古呈现出序列化、体系化的成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保护展示依然处于分散化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其遗产价值的释放。本文以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以其整体性保护与展示方法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比类似的文化遗产概念,分析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集群特征,将其称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并基于其历史、考古研究的系列成果,运用文化遗产“关联性”概念,揭示其集群空间格局与整体关联机制。其次,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价值维度,凝炼其整体价值内涵,并以此架构其价值体系。再次,针对其单点、分散的保护展示现状,运用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基于其整体关联性和整体价值研究,在阐释整体价值目标下,初步建构其保护和展示体系。本文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结论,首先揭示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遗址点-遗址片区-遗址整体”层级构成及其“功能性关联”、“文化性关联”和“历史性关联”机制。其次,凝炼出其“见证统一国家创立过程”、“形成古代国家发展完整实物链”、“反映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构建中华文明标识秦文化核心”四项整体价值内涵。再次,初步建构了以“建立遗址体系信息库和管理平台”、“构建保护规划体系”为保护程序,遗址体系的“价值体系认知方法”、“完整性认知及评估方法”、“保护区划划定方法”为保护方法,“遗址点纳入制度”、“保护总体规划制度”、“联合管理制度”等为保护制度,并以“精准补充、注重关联和勘察环景”考古研究建议、“国-省-市/县”分级保护、“特区-分区-园区”分类保护、整体立法保护为保护建议的整体性保护体系。最后,建构了以“制度之始”、“国家之成”、“民族之基”为阐释主题,以“点-面-线”多层主题叙事结构为阐释框架,并以“建立阐释与展示总体规划制度、统一视觉识别系统、融媒体平台”为整体连贯强化措施的整体性展示体系。本文研究的创新体现在运用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关联机制。针对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单点、分散的保护展示现状,建立了其整体保护策略集成框架,构建了其多层级主题叙事型阐释框架,实现了秦崛起及统一历史进程的完整阐释。同时,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文化遗址类型及地区,以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从碎片化、分散化状态,走向整体化、系统化的成熟阶段。

任帅[4](2021)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某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及保障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编制和实施,能够在符合相关的建设法规和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之上有效地改善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的研究成果,根据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特点、工程管理目标等情况对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资源配置、施工平面布置、主要工程施工方案等作出具体的施工组织与规划。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价。通过专家讨论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方式构建了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的综合评价的过程,其中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性分析法来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且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构造了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继而对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水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级,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分析影响其评价等级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施工质量、进度工期、安全生产、成本控制以及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六个维度的施工管理目标考虑,通过动态控制、目标管理等理论构建科学的施工保障管理体系,依托制度保障将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正确实施以及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图[21]表[22]参[54]

刘琨[5](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李志红[6](2021)在《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日益蓬勃发展,现阶段房地产行业还在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应对市场经济激烈、相对饱和的房地产市场。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下以及在建筑市场环境和政策指导下实际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面临着严峻地考验,房地产企业如何有效地在疫情影响及经济衰退之下对商住项目建安成本的控制,如何做到绿色营商环境下有效的“开源节流”,关乎着众多房地产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国内建设成本控制体系相对不够完善,针对于建设项目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控制环节多样以及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拥有房地产企业自身成本控制体系尤为重要。本论文为此提供了相对全面和系统的建安成本控制的理论指导方法,有助于房地产行业在实践运用中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冲击固有的传统模式已达到目标利润最优,为房地产企业持续经营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房地产公司费用占比较大的建安成本以及建安成本控制相关策略。从WS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实际执行角度出发为解决目前房地产行业在管理上,如何将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经过深刻地总结加以数据分析商住项目建安工程成本在设计、施工和结算等阶段对成本控制的要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为今后WS房地产公司开发管理更多的商住项目做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便于WS房地产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有利于WS房地产企业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效益最大化。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项目全面预算、项目管理理论等,细致地分析房地产公司相关概念和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建设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现状、建安成本控制的要点、成本的构成要素,以及WS房地产公司在商住项目建安成本管控方面的建设思路、相关建安成本控制流程、商住项目建安成本体系以及其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分析脉络,详细具体的分析了其对建安成本管控的具体实施的解决思路,并以KK商住项目为具体建安工程作为代表案例,加以商住项目数据支撑建安成本控制中产生的多方面问题,以此作为论点的依据,并提出相关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的建议。本论文主要从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面临的五个问题展开研究。问题来源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包含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围绕着以上四个发展阶段为主线展开建安成本控制问题的探究。从这项目建设四个阶段中分类总结出现阶段房地产公司主要问题:在设计阶段时,建设商住项目方案设计不科学;在招标阶段时,工程建设招标采购不规范;在施工阶段时,建设工程延期致使成本居高不下;在施工阶段控制的过程中,商住项目建安工程预算不合理;在竣工阶段时,商住项目建安工程竣工结算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出现。根据上述分析的问题层层剖析找出其原因,再根据分析出来的原因采取的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对策。对策简述如下,首先在设计阶段控制,努力提升企业设计人员素质,时刻加强与业主方业务沟通能力;在招标阶段时,房地产企业经手人员应严格执行招标制度,提升建设招标人员的职业素质,规范招标采购管理;再者,相关管控部门不断完善在建工程合约规划,在过程中把控合同签订范围和数额,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商住项目建安成本“节流”;房地产企业应主动采用先进管理技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其次是房地产企业做好建筑市场价格信息数据化管理,控制好人工劳务费用、控制好材料信息价格、控制好机械设备信息价格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最后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管控责权利清晰化,让权力下放,加强部门审计工作。通过结合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工程案例,针对公司目前在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及究其原因,以现代管理学思想为基础,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便于实务工作者在实操中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并填补了相关房地产公司成本的管理控制体系。因自身学术水平的局限性,房地产公司涉及经济数据提供的资料相对不完整、以及不同房地产公司管理建安工程的成本模式有所不同,管理情况差异相对较大。根据WS房地产企业商住项目建安成本管理需求,在管理手段、方法会有些微调,但总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以及管理的思路具有普遍适用性。

聂鑫梅[7](2021)在《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成本动态管控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的项目具有项目工程量大,涉及专业多,严控进度,工期紧张的特点,因此容易造成成本预测精确度低,成本管控难度大,成本结算复杂的情况。BIM技术的可视化、可协调性、可模拟、可优化的特点在提高项目施工质量,节约项目建设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全面提升了项目管理层次。BIM作为新技术被引入建筑行业中,为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进行成本动态管控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措施。但是BIM技术在我国施工总承包项目中的成本动态管控方面的运用仍不成熟,还处于探索与应用研究的初级阶段,在我国建筑项目中全面推广BIM技术的应用方面仍存在各种难点。本文选择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成本动态管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总结出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成本动态管控方面的现状及管理难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入BIM新技术,阐述其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各阶段成本动态管控的优势。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具体案例,再次具体分析BIM技术对于施工总承包项目在各阶段的成本动态管理应用点。最后,通过全文研究分析,得出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各阶段成本动态管控方面的应用,分析优势与不足,结合目前建筑业施工总承包的基本情况,提出BIM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以期未来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成本动态管控方面的效益能发挥到极致。本文通过分析研究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各阶段的成本管控,对各阶段BIM的应用研究形成总结,分析BIM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同时提出应用这一新技术的的注意事项。BIM能更好地优化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施工管理,加强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成本管理,以期能促进建筑行业在工程系统中能深入地推进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李琳琳[8](2021)在《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等公共交通设施的质量对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公路及路网的建设和完善也不断加快,之前建设的一部分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便捷出行,需要对公路进行改扩建施工。国内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较为传统,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策略研究不够充分;而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复杂、工程量大,质量管理与控制难度大,所以要对公路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本文以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改扩建公路工程建设特点,阐述了本工程质量管理研究背景及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现状;根据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本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及原则,建立工程质量控制思路和流程,并提出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制定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整体水平。施工过程中,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路基施工和混凝土施工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分项工程质量;施工完毕后,要做好竣工验收的工作。为保证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论文从思想、组织、制度、技术、资金等方面建立质量控制实施保障措施,保障了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论文对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将理论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项目整体质量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石菲[9](2021)在《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特别是在电力方面的消耗尤为明显。为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我国不断加大对电力发展的扶持力度,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更为突出。传统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通常只重视初期投资情况,却没有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并未对后续运行过程中的日常支出、检修费用及报废损耗等方面的资金支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即:并未采取全寿命周期成本管控,致使项目成本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最终对项目投资利润效益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以全寿命周期视角全面管控项目投资状况,实现从设计至报废全程化的成本管理,确保项目投资实现良好收益。本文在收集整理项目成本管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该领域最新政策制度,引入文献法、归纳法等,全面探究我国变电站项目成本管理问题。以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计算其全寿命周期成本,明确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成因加以分析,形成对研究对象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改善与优化;通过对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理论的介绍,明确实现优化所需经过的各阶段,然后进一步确定各阶段目标,详细、具体阐述成本优化的路径方法等。最后,全面探究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管控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控方法进行说明,同时,充分结合技术和经济因素,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完成变电站项目建设,体现其意义与价值。希望本文通过运用丰富详实的数据信息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分析,形成针对性成本控制优化策略,明确具体流程与方法,为该领域后续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今后项目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有力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现代化、时代化发展。

迟靖[10](2021)在《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十八大以来,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的棚户区改造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棚改项目能够起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社会矛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等积极作用,因此威海市政府将其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分期分批推进棚改项目。因为由政府层面牵头组织实施,相比于普通商品性住宅项目,棚改项目受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具有极易引发舆情、工期紧张、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基层政府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做好前期立项和手续办理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加强过程监督,尤其要确保棚改项目按时交付。这就对组织棚改工程项目的团队提出很高要求,特别是进度管理能力。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进度管理与棚改项目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认识较为全面,对棚改项目的特点认识较为清晰。在此基础上选取J社区棚改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棚改项目进度管理中,保障拆迁群众及相关各方的利益,确保棚改项目按期完工并尽快产生预期的社会效益。本文首先全面了解了J社区棚改项目基本情况,对项目组有关专家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在编制的过程中运用工作结构分解法,将棚改项目立项及手续办理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回迁阶段的每一项工作进行分解,并对每项工作持续时间进行科学估算,并利用六时参数识别关键路径,利用关键路径对项目进度进行了优化调整。其次,本文通过实施棚改项目进度计划,发现因新冠肺炎疫情、技术不佳等原因造成实际工期滞后,需要采取压缩关键任务工期、调整资源强度较小任务的工期等一系列手段调整进度计划,并提出复产复工、技术、组织、资源等进度保障措施。最后,根据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情况总结出经验启示,为同类棚改项目进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政府层面推进棚改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对同类棚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具有借鉴意义,不仅能够保障棚改项目按期完工,也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掌握要点 准确编制——论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区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握要点 准确编制——论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区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流程的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博弈论
        2.1.3 系统动力学
        2.1.4 系统评价
    2.2 铁路技术规章研究现状
        2.2.1 铁路技术规章体系优化研究
        2.2.2 铁路技术规章特性和内容研究
    2.3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研究现状
        2.3.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实践研究现状
        2.3.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博弈分析现状
        2.3.3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现状
        2.3.4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评价研究现状
    2.4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3.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概述
        3.1.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概念
        3.1.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框架
    3.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现状分析
        3.2.1 铁路技术规章的管理主体
        3.2.2 铁路技术规章的管理流程
        3.2.3 铁路技术规章体系
    3.3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分析
        3.3.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特征
        3.3.2 跨专业的铁路技术规章协调机制
        3.3.3 跨层级的铁路技术规章监管机制
    3.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问题分析
        3.4.1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不协同
        3.4.2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不到位
        3.4.3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不及时
        3.4.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关键环节
    3.5 本章小结
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机制研究
    4.1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及其困境
        4.1.1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流程
        4.1.2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模式
        4.1.3 铁路技术规章制定困境
    4.2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博弈分析
        4.2.1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机制构建
        4.2.2 无专业部门牵头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行动博弈分析
        4.2.3 有专业部门牵头的铁路技术规章制定行动博弈分析
        4.2.4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策略
    4.3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制定案例分析
        4.3.1 案例来源
        4.3.2 案例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监管机制研究
    5.1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关系分析
    5.2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分析
        5.2.1 纯策略监管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2.2 混合策略监管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5.3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3.2 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5.4 铁路技术规章监管博弈的应用
        5.4.1 监管措施的改进
        5.4.2 监管效果的提升
    5.5 本章小结
6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优化研究
    6.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现状分析
        6.1.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现状分析
        6.1.2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分析
    6.2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的分析与实现
        6.2.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需求分析
        6.2.2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设计
        6.2.3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平台应用效果及优化策略
    6.3 基于宣贯平台的流程优化分析
        6.3.1 铁路技术规章宣贯流程优化
        6.3.2 基于Petri网的宣贯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6.4 小结
7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7.1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1.2 指标体系构建
    7.2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
        7.2.1 数据转换与标准化处理
        7.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7.2.3 综合评价分析
    7.3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7.3.1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7.3.2 国铁集团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7.3.3 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7.3.4 铁路站段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7.3.5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B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权重问卷结果
    附录C 国铁集团技术规章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D 铁路局集团公司技术规章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E 铁路站段技术规章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F 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综合评价调查问卷结果
    附录G AHP 及最终得分计算核心代码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关陇地区先秦之秦的历史
        1.1.2 关陇地区先秦之秦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1.2 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保存、保护、展示现状和问题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对象的保存、保护与展示现状
        1.2.3 研究对象保护与展示存在的问题及缺失
    1.3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意义
        1.3.1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考古研究
        1.4.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历史研究
        1.4.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
        1.4.4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群的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研究
        1.4.5 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体系及相关研究
        1.4.6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1 系统科学研究方法
        1.5.2 文献梳理与实地调查法
        1.5.3 问题史学方法
        1.5.4 类比、归纳和演绎研究法
        1.5.5 研究框架
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构成研究
    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概念的提出
        2.1.1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群的文化遗产的概念发展
        2.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概念
    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遗址点——组成型遗址与关联型遗址
        2.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都邑
        2.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秦公、王、帝陵
        2.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离宫别馆与苑囿
        2.2.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祭祀处所
        2.2.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关联型遗址——道路
    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关联机制
        2.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单点关联机制
        2.3.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片区关联机制
        2.3.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关联机制
    2.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空间格局
    2.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环景(Setting)
        2.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环景
        2.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片区的环景
        2.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环景
    2.6 本章小结
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价值研究
    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价值认知
        3.1.1 国内外文化遗产的价值类型及定义
        3.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逻辑
    3.2 相关价值研究综述
        3.2.1 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研究
        3.2.2 秦统一的历史观照
        3.2.3 相关秦文化遗址的价值研究
    3.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价值
        3.3.1 历史价值:秦崛起与统一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大一统制度、统一国家的创立过程
        3.3.2 科学、艺术价值:古代中国国家形成的完整经历——形成了古代中国国家形态发展的完整实物链
        3.3.3 文化价值:华夏民族形成过程的映射——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3.3.4 社会价值: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秦文化核心
    3.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片区价值
        3.4.1 西垂片区的价值分析
        3.4.2 雍城片区的价值分析
        3.4.3 咸阳片区的价值分析
    3.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单点价值
        3.5.1 大堡子山遗址的价值分析
        3.5.2 雍城遗址的价值分析
        3.5.3 咸阳城遗址的价值分析
        3.5.4 秦始皇陵的价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认识
    4.1 文化遗产“完整性(Integrity)”的概念发展
        4.1.1 文化遗产“完整性”概念的发展脉络
        4.1.2 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衡量标准
        4.1.3 文化遗产“完整性”概念的定义层面
        4.1.4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文化遗产对象“完整性”讨论
    4.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完整性认知
        4.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层级
        4.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层面
        4.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评估框架
    4.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完整性评估
        4.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完整性评估
        4.3.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整体层级的完整性说明
    4.4 本章小结
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建构
    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保存、保护和管理现状及缺失
        5.1.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保存现状
        5.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保护管理现状
        5.1.3 整体价值观照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管理的缺失
    5.2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文化遗产对象的保护经验
        5.2.1 系列遗产(Serial Properties)的保护方略
        5.2.2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的保护方略
        5.2.3 美国国家遗产区域(National Heritage Areas)的保护方略
        5.2.4 系列遗产、文化线路与美国国家遗产区域保护管理方式的异同
    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构成逻辑
    5.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程序
        5.4.1 建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信息库和管理平台
        5.4.2 构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保护规划体系
    5.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方法
        5.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价值的认知方法
        5.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和评估方法
        5.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
    5.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制度
        5.6.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遗址点纳入制度
        5.6.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总体规划制度
        5.6.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联合管理制度
    5.7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建议
        5.7.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考古研究建议
        5.7.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分级保护建议
        5.7.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分类保护建议
        5.7.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整体立法保护建议
    5.8 本章小结
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建构
    6.1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概念、原则和内容
        6.1.1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定义与辨析
        6.1.2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原则
        6.1.3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内容
    6.2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方法
        6.2.1 文化遗产阐释规划的编制
        6.2.2 文化遗产主题阐释框架的构建
        6.2.3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方法、方式的其他探索
    6.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展示利用现状及缺失
        6.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展示利用现状
        6.3.2 整体价值观照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利用的缺失
    6.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组成内容
    6.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阐释框架
        6.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阐释主题
        6.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的垂直建构(主题/价值—分解)
        6.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的水平建构(主题—叙事线索)
        6.5.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遗址展示点的甄选
    6.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叙事结构
        6.6.1 整体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6.6.2 片区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6.6.3 单点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6.7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展示方式
        6.7.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节点展示方式
        6.7.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整体展示方式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附录论文中相关评估及综述表录
致谢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某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及保障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施工组织设计理论基础
    2.1 施工组织设计应用发展
    2.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2.3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2.4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3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
    3.1 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3.3 施工部署
        3.3.1 主要工程管理目标
        3.3.2 施工安排
        3.3.3 工程重难点分析
    3.4 施工进度安排
    3.5 施工总体资源配置
    3.6 施工平面布置
        3.6.1 施工平面布置的原则
        3.6.2 施工平面布置图
    3.7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3.7.1 深基坑施工
        3.7.2 主体结构施工
        3.7.3 环撑拆除施工
        3.7.4 基坑回填施工
        3.7.5 防水工程施工
4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综合评价
    4.1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4.2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4.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3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2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节
5 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站前广场施工保障管理体系
    5.1 安全管理措施
        5.1.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保证体系
        5.1.2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5.2 质量管理措施
        5.2.1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5.2.2 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5.3 进度保证措施
        5.3.1 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度
        5.3.2 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5.4 成本控制措施
        5.4.1 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5.4.2 落实动态成本控制
    5.5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5.5.1 完善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5.5.2 落实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2.1.1 PPP模式概念
        2.1.2 PPP模式特征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文献综述
        2.综述小结
    (三)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3.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主要概念界定
        2.其他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1.全寿命周期理论
        2.项目全面预算
        3.项目管理理论
三、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现状
    (一)WS房地产公司简介
        1.WS房地产公司背景
        2.WS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
    (二)WS房地产公司成本控制机构设置
        1.成本控制机构
        2.成本控制人员职责
    (三)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构成
    (四)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流程及各阶段成本控制要点
        1.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流程
        2.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要点
四、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项目方案设计不科学
        2.工程招标采购不规范
        3.工期延期致使成本居高不下
        4.工程预算不合理
        5.工程竣工结算滞后
    (二)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不善的原因
        1.项目方案设计重视程度低
        2.招标采购管理相对混乱
        3.工程签证变更频繁及现场管理落后
        4.工程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5.项目部门责任和权力不对等
五、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典型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二)KK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数据分析
        1.总建安成本偏差分析
        2.分部建安成本偏差分析
        3.分项建安成本偏差分析
    (三)KK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设计方案经多次调整超出设计概算
        2.供应商报价偏高,工程招标不到位
        3.工程推诿扯皮导致延期
        4.工程全面预算超支
        5.工程管理人员相互推责
六、WS房地产公司加强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提升设计人员素质,加强业务沟通能力
        1.提升设计人员素质
        2.加强设计人员与业主方工作沟通
    (二)严格执行招标制度,规范招标采购管理
        1.执行合理合规的招标流程,建立审查监督机制
        2.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建立和健全承包商数据库
        3.招标人员职业素质建设
    (三)完善工程合约规划,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1.实行项目合约规划,减少工程签证变更发生频率,采取动态成本管理
        2.拔高项目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管理思想和工具
        3.建立标准化、精细化作业体系,加强专业化技术管理
    (四)市场价格信息数据化管理,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1.加强市场信息价格监控
        2.建立市场信息管理组织
        3.建立健全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控制体系
        4.加强管理者成本意识
    (五)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管控责权利清晰化
        1.管控权利下放,项目部有章可循
        2.加强部门审计工作,合作商定期履约评估
七、结论和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成本动态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对象界定
    1.6 论文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我国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的现状分析
    2.1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的影响因素
        2.1.1 内部因素
        2.1.2 外部因素
    2.2 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现状及原因分析
        2.2.1 成本体系制度、技术方面
        2.2.2 内部管理方面
        2.2.3 施工管理方面
    2.3 本章小结
3 BIM技术在工程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3.1 BIM技术相关理论
        3.1.1 关于BIM技术起源研究
    3.2 BIM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
        3.2.1 可视化设计交流
        3.2.2 可视化设计创作
        3.2.3 可视化设计分析
    3.3 BIM技术在工程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
        3.3.1 塔吊施工安全管理
        3.3.2 四口五临边防坠落保
        3.3.3 优化施工现场空间
    3.4 BIM技术在工程进度管理领域的应用
        3.4.1 施工进度动态展示
        3.4.2 工程施工进度监控
    3.5 BIM技术在工程信息协调管理领域的应用
        3.5.1 项目决策阶段的应用
        3.5.2 项目运营阶段的应用
    3.6 BIM技术在工程装配式管理领域的应用
4 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的应用
    4.1 基于BIM技术的成本动态管控的应用价值与必要性
        4.1.1 提高运算效率与精确性
        4.1.2 实现成本动态监控
    4.2 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的应用特点
        4.2.1 可视化
        4.2.2 可协调性
        4.2.3 可模拟性
        4.2.4 可优化性
        4.2.5 参数化施工
    4.3 基于BIM技术的成本动态管控系统流程
    4.4 基于BIM技术的成本动态核算与分析
    4.5 BIM技术在投标、合同签订阶段的成本动态管控研究
    4.6 BIM技术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动态控制
        4.6.1 构建项目完整BIM成本模型
        4.6.2 优化人员组织机构
        4.6.3 三维审图
    4.7 BIM技术在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动态控制
        4.7.1 物料动态管控、材料精细化化管理
        4.7.2 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优化钢结构施工方案
        4.7.3 利用BIM模型优化幕墙结构下料
        4.7.4 BIM技术与挣得值法
        4.7.5 利用BIM管控项目过程变更
        4.7.6 施工进度款和结算款中的BIM应用
    4.8 本章小结
5 BIM技术在A商业项目中的施工总承包成本动态管控研究
    5.1 项目情况简介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现状分析
    5.2 A商业综合体项目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5.2.1 投标阶段成本管控问题
        5.2.2 施工准备阶段成本管控问题
        5.2.3 施工阶段成本管控问题
        5.2.4 施工验收成本管控问题
    5.3 BIM技术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动态管控研究
        5.3.1 最优方案比选
        5.3.2 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中成本管控标准的编制
        5.3.3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总承包成本管控组织架构
        5.3.4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总承包成本管控软硬件配置
        5.3.5 机电管综深化
        5.3.6 临建方案的比选
        5.3.7 场平布置
    5.4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成本动态管控研究
        5.4.1 运用BIM技术对标高进行控制
        5.4.2 优化施工工艺
        5.4.3 可视化方案编制
        5.4.4 虚拟工法样板
        5.4.5 材料精细化管控
        5.4.6 利用BIM进行各类优化
    5.5 BIM技术在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动态管控研究
    5.6 案例总结
    5.7 本章小结
6 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控注意事项
    6.1 投标、合同签订阶段
    6.2 施工准备、施工阶段
    6.3 竣工结算阶段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建设方案
        2.1.2 技术标准
    2.2 工程质量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2.2.1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
        2.2.2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2.2.3 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3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员因素
        2.3.2 材料因素
        2.3.3 机械设备因素
        2.3.4 技术因素
        2.3.5 环境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规划
    3.1 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目标
        3.1.1 质量控制的原则
        3.1.2 质量控制的目标
    3.2 质量控制思路与控制流程
        3.2.1 质量控制思路
        3.2.2 质量控制流程
    3.3 质量控制要点
        3.3.1 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3.3.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3.3.3 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4.1 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4.1.1 现场勘察与施工图设计质量控制策略
        4.1.2 工程质量预控计划
        4.1.3 临时工程设置方案
    4.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4.2.1 人员及材料与机械的控制策略
        4.2.2 工程施工要点的控制策略
        4.2.3 施工环境的质量控制策略
    4.3 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4.3.1 验收阶段资料整理
        4.3.2 质量验收流程控制
        4.3.3 工程质量跟踪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
    5.1 思想保障
        5.1.1 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价值观
        5.1.2 加强质量控制培训
    5.2 技术保障
        5.2.1 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5.2.2 规范施工材料使用及施工计量工作
        5.2.3 采用先进的监控系统和软件
    5.3 组织保障
        5.3.1 完善施工组织
        5.3.2 建立施工现场质量小组
        5.3.3 成立设计回访小组
    5.4 制度保障
        5.4.1 制定首件许可制度
        5.4.2 实施经济责任制度
        5.4.3 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度
        5.4.4 建立沟通协调与信息反馈制度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工程成本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2.1 工程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2.3 变电站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立新变电站工程项目概况及成本管理现状
    3.1 立新变电站工程简介
    3.2 设计规模与项目组织结构
    3.3 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3.4 立新变电站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立新110k V变电站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
    4.1 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概述
    4.2 立新110k V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方法
    4.3 立新110k V变电站全寿命成本效益分析
    4.4 立新变电站全寿命成本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成本控制的完善措施
    5.1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5.2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5.3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5.4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5.5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
    5.6 立新110k V变电站项目运行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
    5.7 立新110k V变电站报废阶段成本控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3 论文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棚户区改造的概念及模式
        2.1.1 棚户区及棚户区改造相关概念
        2.1.2 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沿革
        2.1.3 棚户区改造模式
    2.2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2.1 项目管理
        2.2.2 项目进度管理
        2.2.3 项目进度控制
第3章 J社区棚改项目概况及特征分析
    3.1 J社区棚改项目概况
        3.1.1 棚改规模及模式
        3.1.2 棚改各阶段工作概况
        3.1.3 建筑施工概况
        3.1.4 承办单位概况
    3.2 J社区棚改项目特征分析
        3.2.1 J社区棚改项目特点分析
        3.2.2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影响因素
第4章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与优化
    4.1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目标
    4.2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4.2.1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2.2 J社区棚改项目WBS工作分解
        4.2.3 项目组织架构及工作责任分配
        4.2.4 J社区棚改项目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及工作时间估算
        4.2.5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横道图绘制
    4.3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4.3.1 进度计划优化思路
        4.3.2 基于关键路径法(CPM)的进度计划优化
        4.3.3 进度计划优化结果
第5章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与控制
    5.1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与监测
        5.1.1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实施
        5.1.2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跟踪监测
    5.2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5.2.1 J社区棚改项目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5.2.2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2.3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滞后原因分析
    5.3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计划调整
        5.3.1 压缩关键路径项目工期
        5.3.2 工期/资源优化法压缩工期
        5.3.3 调整关键路径上资源强度较小工序的工期
        5.3.4 调整非关键路径上的工作
    5.4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5.4.1 复产复工保障
        5.4.2 组织保障
        5.4.3 技术保障
        5.4.4 资源保障
    5.5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实施效果
第6章 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经验启示
    6.1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基础
        6.1.1 加强组织管理
        6.1.2 加强工作协调
        6.1.3 推进棚改项目“政府+市场”协作机制
    6.2 科学的进度计划是前提
        6.2.1 做好计划编制前准备工作
        6.2.2 科学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6.3 有效的进度控制是关键
        6.3.1 加强制度建设
        6.3.2 加强过程控制
        6.3.3 加强经济保障
        6.3.4 确保工程质量
    6.4 完善的居民保障是重点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掌握要点 准确编制——论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区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流程的铁路技术规章协同管理机制研究[D]. 韩富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D]. 苏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某站前广场施工组织设计及保障管理体系研究[D]. 任帅.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5]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
  • [6]WS房地产公司商住项目建安成本控制研究[D]. 李志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7]BIM技术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成本动态管控研究[D]. 聂鑫梅. 西华大学, 2021(02)
  • [8]DA公路永胜至东大满段改扩建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李琳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9]立新变电站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D]. 石菲.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10]J社区棚改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迟靖. 山东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把握重点,精准准备——浅谈不同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与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