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一、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花蕊,郁万文,李婷婷,汪贵斌,曹福亮[1](2021)在《硝铵配比对银杏苗生长和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筛选出使叶用银杏高产优质的最佳硝铵配比。【方法】以2年生半同胞家系银杏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硝铵比(0∶100、25∶75、50∶50、75∶25、100∶0),每盆总氮含量2 g,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苗木生长、叶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PK含量、叶片总黄酮含量及其经济产量、叶片萜内酯含量及其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硝铵配比处理促进了银杏苗的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N、P、K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叶产量和总黄酮、萜内酯的经济产量。高比例的硝铵配比(75∶25)和单施硝铵(0∶100、100∶0)有利于总黄酮的积累,低比例的硝铵配比(25∶75)不利于总黄酮的积累,硝铵配比施肥不利于萜内酯的积累。单株叶产量与苗高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单叶干质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总黄酮经济产量显着正相关,叶片萜内酯含量与单叶面积极显着负相关,单株黄酮经济产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K含量、叶生物量、总黄酮含量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单株萜内酯经济产量与比叶干质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N含量、总黄酮经济产量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各处理肥效的综合评价,硝铵配比75∶25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高比例的硝铵配比能有效促进银杏的生长发育,提高叶品质,单施硝态氮的效果优于单施铵态氮,其中硝铵配比75∶25是促进银杏苗的生长和提高叶品质效果最佳的配比。

芮丽丽[2](2021)在《山奈酚和银杏内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银杏叶活性成分选择性分离研究》文中提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是银杏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提高分离效率对于银杏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印迹技术为快速高效地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目标化合物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本论文针对银杏叶中的两种重要活性成分山奈酚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设计制备对它们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应用于直接从银杏叶提取液中分离纯化目标组分。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山奈酚为模板分子,选择丙烯酰胺(AM)、α-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作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二乙烯基苯(DVB)、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DMA)、三羟基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作交联剂,以吸附量q,分配系数Kp、印迹因子I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种类对山奈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及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vp是对山奈酚吸附能力最好的功能单体,EDMA和GDMA是较好的交联剂。用4-vp和EDMA制备的MIPs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它对山奈酚具有高的亲合力和特异识别能力。并且,在低浓度区,它吸附山奈酚主要源于均匀的印迹孔穴的吸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MIPs对山奈酚的吸附速率较快,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将MIPs用作固相萃取吸附剂,具有高的吸附穿透点(9.0 BV)。采用固相萃取(SPE)法,MIPs能有效地从银杏叶提取液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和山奈酚,洗脱回收率分别为65.18%和48.19%,其他物质的去除率约为82-99%。结果表明,MIPs SPE法能有效地分离纯化银杏叶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2)以自制的银杏内酯混合物为模板分子,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EDMA和GDMA为交联剂,将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摩尔比固定为1:5,制备了银杏内酯MIPs,并研究了模板和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及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内酯模板中GA和GB的含量分别为59.7%和39.1%,模板:AA:GDMA的摩尔比为1:8:40时制备的MIPs G8表面具有非均匀的印迹孔穴,它吸附GA和GB都具有高的Kp和I值,并且明显高于黄酮类化合物,表明G8对萜内酯类成分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本论文筛选了对山奈酚及银杏内酯具有吸附特性的分子印迹体系并成功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于提高从银杏叶中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分离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对加强银杏的质量控制和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叶加兰,郭雅欣,林小妍,霍韵滢,罗玮鹏,颜大昌,张鑫清,陈忻,许锋[3](2019)在《银杏叶黄酮化合物分离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银杏叶药用价值高,常用于血瘀,胸痛,心脏病发作,偏瘫,肺虚,咳嗽和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银杏叶主要含有黄酮类,内酯类,有机酸类,烷基酚类,类固醇等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银杏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强效清除活性和抗氧化功能,被广泛用于药物和保健品中。为了促进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本文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宋秋佳[4](2019)在《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行气活血中药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将不同浓度中药预知子提取物(ATKSE,0.6~3.0 mg/m L)作用于人HepG2肝癌细胞,同时采用整合素抑制剂Cilengitide(CIL,0.125~32μmol/L)作为对照,通过MTT法观察对该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获得合适的剂量用于后续实验;(2)设置空白对照组、ATKSE组(1.0 mg/m L)、CIL组(1.0μmol/L)以及半量联合用药组(ATKSE 0.5 mg/m L+CIL 0.5μmol/L),作用于HepG2细胞,观察对其细胞-基质黏附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对其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基质胶侵袭实验观察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3)扫描电镜(SEM)观察对其HepG2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4)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对Integrin/Focal Adhesion通路上相关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包括ITGA2、ITGB5、ITGB1和ITGAV等整合素分子,FAK及其磷酸化蛋白p-FAK(Y397)和p-FAK(Y576+577),通路上其他相关分子如ERK1/2、Rhoa、p JNK和Ras,E-cad和N-cad等经典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5)进一步,使用FAK抑制剂PF-573224,设置空白对照组、ATKSE组(1.0 mg/m L)、FAK抑制剂组(FAKi 2.0μmol/L)、半量联合用药组(ATKSE 0.5 mg/m L+FAK i1.0μmol/L)以及全量联合组(ATKSE 1.0 mg/m L+FAKi 2.0μmol/L),作用于HepG2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观察FAK抑制在预知子提取物影响人HepG2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结果:(1)不同浓度ATKSE作用下,在0.6 mg/m L和0.9 mg/m L剂量下,HepG2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从1.2 mg/m L,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1.8 mg/m L剂量以上细胞数量锐减,状态变差,HepG2细胞特有的重叠生长特征消失,药物细胞毒作用凸显;(2)MTT结果显示,ATKSE作用于HepG2细胞株后,24h IC50的剂量约为2.59 mg/m L,48h IC50的剂量约为2.39 mg/m L,72h IC50的剂量约为2.0 mg/m L;Cilengitide(CIL)作用24h未能获得IC50剂量,48h IC50的剂量约为2.0μmol/L,72h IC50的剂量约为1.57μmol/L;ATKSE选择1.0 mg/m L,CIL选择1.0μmol/L用于后续实验;(3)细胞-基质黏附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黏附率呈下降趋势(P<0.05);黏附率(%)空白对照组100.00±4.94,ATKSE组为83.67±4.04,CIL组79.69±3.26,半量联合组78.64±2.71。(4)划痕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的迁移能力有被抑制的趋势(P<0.05)。迁移率均值(%)空白对照组为10.32,ATKSE为3.10,CIL组为负值2.58,半量联合用药组为0.02。(5)侵袭实验中,用药后细胞穿孔数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空白对照组为173±20,ATKSE组为142±2,CIL组为130±19,半量联合用药组为90±13。以上各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联合组显着低于ATKSE组和CIL组(P<0.05)。(6)SEM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总体增殖不算活跃,细胞表面多见纤毛缩短演变成吸盘状,但相对而言,细胞尚饱满。ATKSE组纤毛缩短趋势明显、长短不一、粗细不均、吸盘状有扩大趋势;CIL组细胞间连接两细胞的纤毛数量明显减少,少量细胞表明纤毛萎缩殆尽;半量联合组则综合了以上两组的各自特征,纤毛缩短趋势明显、长短不一。(7)WB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TKSE或CIL作用后,Integrin相关的蛋白出现类似的下降趋势,且半量联用后,ITGA2和ITGB5出现减量增效(P<0.05);ATKSE作用后p-FAK(Y397)、CIL作用后p-FAK(Y3576+577)表达量均下降(P<0.05)。CIL作用后E-cad表达量下降(P<0.05);ATKSE或CIL作用后,N-cad表达量上升(P<0.05)。ATKSE或CIL作用后,p-ERK1/2均出现下调趋势,且半量联用后存在减量增效效应(P<0.05);CIL作用或半量联合作用后,p-JNK表达量下降(P<0.05);ATKSE或CIL作用后,MMP2表达量降低(P<0.05)。(8)进一步采用FAK抑制剂进行的HepG2细胞迁移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迁移能力均出现下降(P<0.05)。各组迁移率(%)均值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4.28,ATKSE组7.02,FAKi组2.93,半量联合组4.71,全量联合组为负值2.75。(9)侵袭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100±10.03(%)比较,各用药组侵袭能力均出现下降(P<0.05),以全量联合组最甚。各用药组侵袭率分别为56.85±4.35、64.62±6.09、64.62±6.68和34.43±4.32。结论:(1)行气活血中药预知子提取物能抑制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2)预知子提取物作用后,可影响HepG2肝癌细胞表面纤毛结构,从而使得细胞间紧密连接减弱。(3)以上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抑制ITGA2、ITGB5和p FAK等Integrin/Focal Adhesion通路上游蛋白的表达,使下游p-ERK1/2、p-JNK等部分失活,进而间接或直接抑制MMP2等蛋白的表达,即通过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等各个环节,最终达到抑制其迁移侵袭的目的。(4)行气活血中药预知子和整合素抑制剂Cilengitide联用后,在抑制肝癌细胞侵袭方面,存在减量增效效应。但是,二者在作用机制上不尽相同。

李高钰[5](2019)在《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银杏幼苗生长及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银杏(Ginkgo biloba L.)作为中国传统的绿化树种,集观赏、药用、经济价值于一体,当前土壤环境受到重金属Cd、Pb污染情况的日益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改善的期待,对研究以及改善土壤中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了解银杏在受重金属胁迫时的生长情况以及次生代谢产物银杏黄酮积累受到的影响,通过对一年生银杏实生苗的采用不同浓度重金属Cd、Pb处理,研究不同浓度Cd、Pb在单一与复合胁迫下对银杏幼苗生长、生理、银杏黄酮含量以及银杏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PAL、CHS、CHI、FLS基因表达的影响,对园林植物多功能运用和银杏次生代谢产物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重金属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在一定低浓度水平能够促进银杏幼苗的生长,而高浓度则会抑制银杏幼苗的生长,不同浓度组合之间差异显着。单一Cd在浓度50mg/kg以下水平对银杏幼苗株高生长增量、比叶面积、根的鲜重干重均有促进作用,100mg/kg及以上水平胁迫则表现抑制的作用;单一Pb在浓度300mg/kg以下对银杏幼苗地径、叶片鲜重、根干重的影响也体现促进作用,Pb浓度在500mg/kg及以上则出现抑制的作用;Cd50mg/kg、Pb300mg/kg以下的复合胁迫能够促进银杏幼苗的生长,而随着复合浓度的升高,生长逐渐受到抑制。(2)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导致了银杏幼苗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和内渗透调节作用增强、叶绿素总量降低以及根系活力的下降;其抗氧化防御系统在应对不同浓度的胁迫时表现不同,低浓度水平胁迫能促进抗氧化系统酶活性,而当胁迫浓度升高,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重金属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Cd、Pb主要累积在银杏的根部,其次在叶部,随着Cd、Pb浓度的升高,根和叶Cd、Pb的含量逐渐升高,有明显的剂量增加效应;在Cd、Pb复合胁迫时,随着复合浓度的升高,与单一的重金属胁迫相比,其根和叶的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协同促进的效应明显。(4)单一的Cd胁迫随着Cd浓度的升高银杏幼苗叶总黄酮、山奈酚、槲皮素含量逐渐降低;而单一的Pb胁迫时,Pb150mg/kg能够促进银杏总黄酮的含量,比CK提高10.2%,随着Pb浓度升高银杏总黄酮、山奈酚、槲皮素含量均受到抑制;复合胁迫时,Cd25Pb150mg/kg水平银杏总黄酮升高3%,随着复合浓度的升高,总黄酮、山奈酚、槲皮素均逐渐降低。而异鼠李素在各浓度水平含量低且基本无变化。(5)单一Cd处理能促进PAL、CHS、CHI的表达,而FLS则随着Cd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单一Pb胁迫时,随着Pb浓度升高,PAL逐渐降低,CHS、CHI、FLS的表达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复合胁迫下,Pb500mg/kg、Pb1000mg/kg各水平与不同浓度Cd复合作用,PAL、CHS、CHI、FLS表达抑制明显,且随着复合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逐渐升高。

单超[6](2019)在《不同因素对银杏茎段定芽增殖的影响及增殖过程生理生化分析》文中认为银杏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集药用、食用、观赏、材用于一体。银杏是落叶大乔木,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银杏的果实可以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美容养颜等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银杏的外表高大,树干笔直,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绿化价值和用材价值等都非常高。本试验以银杏的胚和茎段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对银杏定芽增殖影响因子的研究、对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揭示银杏定芽增殖机理,探究影响银杏定芽增殖的因素,得出影响银杏组培增殖的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消毒处理中升汞的处理时长是影响外植体的重要因素,处理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外植体褐化,时间过短则消毒不彻底容易出现滋生细菌污染。通过对银杏胚和茎段两种不同外植体的消毒处理方法进行了筛选,发现银杏胚外植体用70%乙醇消毒30s、0.1%升汞溶液消毒6 min的效果最好;银杏茎段外植体用70%乙醇消毒30s、0.1%升汞溶液消毒10min的效果最好。2.初代培养中,银杏的成熟胚为外植体比茎段为外植体能更好更快的成苗,且污染率明显低于茎段外植体25%以上,适宜成熟胚诱导成为无菌苗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率达到89.32%。用于组织培养的银杏种胚完成后熟的最佳贮藏时间为2-3个月。3.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银杏茎段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AC0.2%;筛选出银杏定芽增殖的最适定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1.5mg/L+AC0.2%,增殖系数最大,增殖系数为3.89,增殖周期为40d左右。4.在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随着芽的形成与生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消耗,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定芽增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可溶性糖先先缓慢升高后快速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定芽增殖过程中,POD、SOD活性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周正东[7](2018)在《基于酵母模型黄芩提取物拮抗镉毒性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镉一般通过消化及呼吸系统被人体摄入并长时间蓄积于体内,逐步造成人体机体紊乱,导致肝肾功能障碍、生殖损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寻找有效的抗镉毒性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理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产物提取物抗镉毒性研究也越来越被研究者们关注。分析了黄芩,五味子,银杏叶的醇提水溶物对镉暴露酵母生长抑制的恢复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三种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0.019、0.046以及1.478 mg/m L,其中黄芩及银杏叶的超氧阴离子(O2-?)清除活性为0.137和2.526 mg/m L。三种提取物对20μM和40μM Cd2+暴露条件下酵母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本论文选取效果最好的黄芩提取物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在细胞水平探讨黄芩提取物对镉毒性酵母恢复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发现黄芩提取物能使20μM Cd2+暴露条件下酵母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下调71.5%,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上调2.3倍。此外,黄芩提取物能使20μM Cd2+暴露条件下酵母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19.5%,但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代谢影响不明显。通过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胞内镉离子蓄积的影响,发现黄芩提取物使酵母胞内镉含量降低了68.01%。通过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探讨黄芩提取物对镉毒性酵母恢复作用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在镉毒性组中检测到36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镉加黄芩组检测到250个DEGs,加入黄芩提取物后能使248个基因表达恢复至空白组水平。基于GO、KEGG分类对镉加黄芩组和镉毒性组间DEGs进行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以及氨基酸合成等途径,对代谢通道进一步分析,发现黄芩提取物能抑制镉暴露导致的谷胱甘肽代谢,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呼吸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综上,黄芩提物能通过多种机制拮抗镉对酵母的毒性作用,最主要途径包括:降低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胞内含硫氨基酸大分子如谷胱甘肽的正常表达,抑制镉对线粒体呼吸链的破坏,降低酵母对镉的吸收及蓄积。结果表明中药黄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镉毒性应用价值,对后期用于哺乳动物抗镉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薛羚伟[8](2017)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区内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与银杏次生代谢产物相关性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杏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木本,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叶可以产生如黄酮、银杏内酯等具有较好药用效果的次生代谢产物。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与叶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和种类直接相关。包括叶在内的银杏各组织部位中定殖着种类丰富的内生细菌,这些微生物生活在银杏组织或细胞内,并与银杏一起协同进化,经过长时间的共存后逐渐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细菌可以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但银杏内生细菌是否会影响宿主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探究银杏内生细菌与银杏不同种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初步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为找到能够提高银杏叶有效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细菌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我国的银杏主产区-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中东部沿海,气候类型由北往南逐渐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本文根据气候等生态因子的差异将江苏省划分为4个生态区,并以生态区内银杏不同部位的组织做为样品,分析不同生态区中银杏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通过提取不同生态区中银杏叶次生代谢产物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生态区中银杏叶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的多样性。以江苏省为单位,运用R语言对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叶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内生细菌多样性与银杏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组织各样品的内生细菌OTU聚类情况、分类学分析、多样性等指标,对不同生态区中各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1)沿海生态区中银杏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分布在53个纲中,苏北生态区中银杏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低分布在31个纲中,苏南生态区和苏中生态区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较为接近,分别分布在47和42个纲中,群落结构更为相似。(2)银杏根部的内生细菌多样性最丰富,且包含了茎和叶中所有聚类得到的内生细菌;叶部和茎部组织内生菌多样性较为相近,且群落结构更为相似。2.对四个生态区中银杏叶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气质连用法(GC-MS)测定弱极性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ELSD法测定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及银杏内酯C等三种银杏内酯的含量,并对银杏叶多糖成分含量及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测定。(1)共得到弱极性成分126种,其中苏南生态区共58种,苏中生态区55种,沿海生态区48种,苏北生态区68种。苏北生态区叶中的弱极性成分种类最为丰富,沿海生态区叶中弱极性成分种类最少。(2)秋季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为苏南生态区,其余三个生态区样品的总黄酮含量较为接近,苏北生态区含量略低于沿海和苏中生态区。(3)苏南和苏中生态区银杏叶中银杏内酯A的含量相对较高,苏中、沿海、苏北银杏叶中银杏内酯B的含量较为接近,苏南生态区含量最低;苏北生态区银杏叶中银杏内酯C的含量最高,苏中银杏叶中银杏内酯C的含量最低。(4)秋季银杏叶中多糖含量最高的为苏北生态区,其次是苏南生态区,苏中和沿海生态区银杏叶多糖含量较为接近。3.在发现不同生态区中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及次生代谢产物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的基础上,运用R语言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1)对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相关性最显着的是分布在Gammaproteobacteria纲中内生细菌,这些内生细菌对银杏叶总黄酮含量、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都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性指数分别为0.94、0.76和-0.96。(2)银杏叶中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内生细菌相对丰度的高低相关性最广泛,其含量的高低与7个纲的内生细菌相对丰度有显着的相关性,其中相关性最高的为Clostridia,相关性指数为-0.98。

罗小芳,覃佐东,袁琦韵,许丽,王蓉,何福林[9](2016)在《简析银杏研究的相关进展》文中提出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属落叶乔木。银杏叶、种子、根、树皮、木材都可以开发成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特别是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是国内外研究人员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利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德温特专利索引(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及Innography为数据源,采用ThomsonData Analyzer(TDA)分析软件对银杏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和专利进行分析,简要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对于银杏的研究开发情况。

孙庆玲[10](2016)在《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血脂异常(Dyslipidemia)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最终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众多研究也表明,Hcy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cy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不一,而且对于“既病”研究的较多,即对于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疾病与Hey水平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多,对于“未病”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即对于单纯血脂异常与Hcy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文分别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探讨单纯血脂异常与Hcy水平的相关性,明确单纯血脂异常患者的Hcy水平状态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以“治未病”角度出发,评价血脂指标联合Hcy检测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检测提供更多依据及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单纯血脂异常患者122例和健康者40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患者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留取静脉血,对两组人群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及血清Hcy含量进行测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采集病例组患者相关症状信息,填写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并进行评分辨证。最后将采集的数据用SAS9.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在青年组男性的血脂异常患者多于女性,在中老年组女性血脂异常患者多于男性。2.血脂异常患者证型分布:在纳入的122例病例组患者中,痰浊阻遏证42例,占34.4%;脾肾阳虚证31例,占25.4%;气滞血瘀证16例,占13.1%;无证候14例,占11.5%;肝肾阴虚证13例,占10.7%;阴虚阳亢证6例,占4.9%。3.血脂异常患者各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各证型间TC相比较:气滞血瘀证组TC水平最高,无证候组TC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组与其他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TG相比较:痰浊阻遏证组TG水平最高,阴虚阳亢证TG水平最低,痰浊阻遏证组与气滞血瘀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无证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HDL-C相比较:痰浊阻遏证组HDL-C水平最低,肝肾阴虚证组HDL-C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证组与其他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LDL-C相比较:气滞血瘀证组LDL-C水平最高,无证候组LDL-C水平最低,气滞血瘀证组与阴虚阳亢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痰浊阻遏证组、无证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与对照组Hcy水平比较:病例组Hcy的平均值为11.85±4.36μmol/L,最高为32.8μmol/L,最低为7.0μmol/L。对照组Hcy的平均值为9.60±1.69μmol/L,最高为12.4μmol/L,最低为6.1μmol/L.病例组Hcy与对照组Hcy,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例组各证型间Hey水平比较:痰浊阻遏证组与气滞血瘀证组比较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无证候组比较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证组、气滞血瘀证组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无证候组比较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病例组Hey水平分布情况:122例患者中,属高Hcy血症者16例,Hcy水平属正常范围内者106例。按Hcy不同水平状态分组,其中Hey水平<10μmol/L为49例(40.2%),Hey水平在10-15μmol/L之间的为57例(46.7%),Hcy水平>15μmol/L为16例(13.1%)。以Hcy水平正常偏高者最多,其中高Hcy血症以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7.病例组不同性别的Hcy水平:病例组男性Hcy水平为13.43±5.37μmol/L,女性Hcy水平为10.71±3.01μmo1/L,男性Hey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TC、TG、HDL-C、LDL-C、性别、年龄与Hcy的回归分析:分析显示,调整了TC、TG、HDL/C、LDL/C、性别、年龄后,TC、TG、HDL-C与LDL-C对Hcy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性别对Hcy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男性相比,女性log(Hcy)平均低0.2136μmol/L。结论1.血脂异常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2.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是血脂异常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3.血脂异常患者中存在部分未达到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者。4.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组TG水平最高。5.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的Hcy水平相对较高,Hcy水平可作为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6.血脂异常患者Hcy水平大多超过理想值,Hcy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更有指导价值。7.血脂异常患者中男性的Hcy水平高于女性。

二、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硝铵配比对银杏苗生长和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植株生长指标测定
        1.3.2 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硝铵配比处理下银杏苗的生长和叶片品质及产量
        2.1.1 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苗生长的影响
        2.1.2 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叶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1.3 不同硝铵配比对银杏叶次生代谢物含量及其经济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硝铵配比处理下银杏苗的生长和叶片品质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
    2.3 不同硝铵配比处理下银杏苗的生长和叶片品质及产量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2)山奈酚和银杏内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银杏叶活性成分选择性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和分离现状
        1.1.1 提取方法
        1.1.2 分离方法
    1.2 银杏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1.3 分子印迹技术
        1.3.1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
        1.3.2 分子印迹体系组成
        1.3.3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类型
        1.3.4 分子印迹技术的聚合方法
        1.3.5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1.4 黄酮与银杏内酯分子印迹研究现状
第二章 山奈酚分子印迹体系筛选、表征与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2 山奈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
        2.1.3 平衡吸附
        2.1.4 吸附热力学
        2.1.5 吸附动力学
        2.1.6 特异性吸附
        2.1.7 银杏叶水解产物的制备
        2.1.8 SPE固相萃取应用
        2.1.9 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山奈酚分子印迹体系筛选
        2.2.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2.2.3 吸附热力学
        2.2.4 吸附动力学
        2.2.5 特异性吸附
        2.2.6 穿透曲线
        2.2.7 固相萃取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杏内酯分子印迹体系筛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1.2 银杏萜内酯分离
        3.1.3 银杏内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
        3.1.4 平衡吸附
        3.1.5 吸附热力学
        3.1.6 特异性吸附
        3.1.7 UPLC分析
        3.1.8 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银杏萜内酯分离
        3.2.2 银杏内酯B的红外谱图
        3.2.3 银杏内酯分子印迹体系筛选
        3.2.4 银杏内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3.2.5 吸附等温曲线
        3.2.6 特异性吸附
    3.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图表
    附录2 缩写词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银杏叶黄酮化合物分离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1.1 溶剂提取法
    1.2 超声波提取法
    1.3 微波辅助提取法
    1.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1.5 双水相萃取分离法
    1.6 酶解法
2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提纯方法
    2.1 膜分离技术
    2.2 吸附树脂纯化技术
    2.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技术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3 结语

(4)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实验耗材
        1.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方法
        1.2.1 细胞增殖和活性检测(MTT)
        1.2.2 细胞-基质黏附实验(Cell-Matrigel Adhesion Assay)
        1.2.3 划痕实验(Wounded Healing Assay)
        1.2.4 侵袭实验(Matrigel Invasion Assay)
        1.2.5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对人HepG2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光镜)
        2.1.1 不同浓度预知子提取物(ATKSE)对人HepG2 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72h)
        2.1.2 不同浓度Cilengitide对人HepG2 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72h)
        2.2 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2.1 ATKSE对人HepG2 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2.2 Cilengitide对人HepG2 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3 对人HepG2肝癌细胞-基质黏附能力的影响(24h)
        2.4 对人HepG2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24h)
        2.5 对人HepG2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48h)
    3.讨论
第二部分 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实验耗材
        1.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方法
        1.2.1 细胞铺板
        1.2.2 细胞给药
        1.2.3 扫描电镜标本处理和读片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Integrin/Focal Adhesion通路相关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实验耗材
        1.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方法
        1.2.1 细胞铺板
        1.2.2 细胞给药
        1.2.3 收获蛋白及蛋白样品制备
        1.2.4 常用缓冲液配制
        1.2.5 灌胶
        1.2.6 电泳
        1.2.7 转膜
        1.2.8 封闭
        1.2.9 抗原抗体反应
        1.2.10 显色反应(ECL)曝光
        1.2.11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对相关Integrins分子表达的影响
        2.2 对FA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对通路上其他相关分子如ERK1/2等表达的影响
        2.4 对黏附分子E-cad和 N-cad表达的影响
        2.5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 表达的影响
    3.讨论
第四部分 FAK抑制在预知子提取物影响人HepG2 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实验耗材
        1.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1.2 方法
        1.2.1 FAK抑制剂对人HepG2 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TT)
        1.2.2 FAK抑制剂对人HepG2 肝癌细胞FA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WB)
        1.2.3 FAK抑制在预知子提取物影响人HepG2肝癌细胞迁移能力中的作用
        1.2.4 FAK抑制在预知子提取物影响人HepG2 肝癌细胞侵袭能力中的作用(侵袭实验)
        1.2.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FAK抑制剂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2 FAK抑制剂对人HepG2 肝癌细胞FA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FAK抑制在预知子提取物影响人HepG2 肝癌细胞迁移能力中的作用
        2.4 FAK抑制在预知子提取物影响人HepG2肝癌细胞侵袭能力中的作用
    3.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药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三 已发表论文

(5)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银杏幼苗生长及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研究概况及现状
        1.2.1 银杏的研究进展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1.2.3 重金属Cd、Pb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1.3 目的及意义
2.试验内容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2.1.1 试验技术路线
        2.1.2 研究内容
    2.2 试验药品及材料
        2.2.1 试验药品
        2.2.2 试验器材
        2.2.3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及处理
    2.4 试验方法
        2.4.1 银杏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2.4.2 银杏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2.4.3 银杏幼苗叶、根中Cd、Pb含量的测定
        2.4.4 银杏黄酮含量的测定
        2.4.5 银杏黄酮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对银杏幼苗株高的影响
        3.1.2 对银杏幼苗地径的影响
        3.1.3 对银杏幼苗叶片鲜重的影响
        3.1.4 对银杏幼苗比叶面积的影响
        3.1.5 对银杏幼苗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3.1.6 对银杏幼苗主主根长及根表面积的影响
    3.2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对银杏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2.2 对银杏幼苗叶片叶绿素总量的影响
        3.2.3 对银杏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2.4 对银杏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2.5 对银杏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2.6 对银杏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2.7 对银杏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叶和根中Cd、Pb富集的影响
        3.3.1 对银杏幼苗叶、根中Cd富集的影响
        3.3.2 对银杏幼苗叶、根中Pb富集的影响
    3.4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叶黄酮含量的影响
        3.4.1 对银杏幼苗叶山奈酚含量的影响
        3.4.2 对银杏幼苗叶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3.4.3 对银杏幼苗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5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黄酮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5.1 对银杏黄酮合成途径上关键酶PAL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5.2 对银杏黄酮合成途径上关键酶CH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5.3 对银杏黄酮合成途径上关键酶CHI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5.4 对银杏黄酮合成途径上关键酶FL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6 银杏总黄酮含量与银杏幼苗生长、生理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4.讨论
    4.1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
    4.2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3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叶和根Cd、Pb富集的影响
    4.4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幼苗叶黄酮含量的影响
    4.5 重金属Cd、Pb胁迫对银杏叶黄酮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创新点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不同因素对银杏茎段定芽增殖的影响及增殖过程生理生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银杏及其应用价值
        1.1.1 银杏的生物学特征
        1.1.2 银杏的产地及生境
        1.1.3 银杏的应用价值
        1.1.3.1 银杏的观赏价值
        1.1.3.2 银杏的食用价值
        1.1.3.3 银杏的药用价值
        1.1.3.4 银杏的木材利用及生态价值
        1.1.3.5 银杏的其他价值
    1.2 银杏组织及定芽培养的研究进展
        1.2.1 银杏胚培养的研究进展
        1.2.2 银杏茎段培养的研究进展
        1.2.3 银杏定芽或直接再生不定芽快繁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离体再生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进展
        1.3.1 可溶性糖的变化
        1.3.2 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1.3.3 酶活性的变化
        1.3.3.1 过氧化物酶
        1.3.3.2 超氧化物歧化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银杏种子的贮藏与沙藏
        2.3.2 培养基的制备
        2.3.3 不同贮藏时间对银杏种胚萌发的探究
        2.3.4 银杏外植体表面消毒处理
        2.3.4.1 银杏胚的消毒处理
        2.3.4.2 银杏茎段的消毒处理
        2.3.5 银杏茎段的初代培养
        2.3.6 银杏的定芽增殖
        2.3.7 银杏定芽增殖的生理生化测定
        2.3.7.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7.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7.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3.7.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2.4 观察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分析
    3.1 银杏离体胚的萌发
        3.1.1 不同贮藏时间处理对银杏胚萌发率的影响
        3.1.2 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对银杏胚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3.2 银杏茎段定芽的诱导与增殖
        3.2.1 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对银杏茎段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3.2.2 基本培养基对银杏茎段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激素配比对银杏茎段生长的影响
        3.2.4 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5 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6 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3.2.7 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4.讨论
    4.1 培养中的玻璃化及褐化问题
    4.2 银杏的定芽增殖
    4.3 定芽增殖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
        4.3.1 定芽增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4.3.2 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3.3 银杏定芽增殖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酵母模型黄芩提取物拮抗镉毒性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镉毒性研究模型—酿酒酵母
    1.3 镉的生物毒性作用
        1.3.1 镉对肝和肾的毒性
        1.3.2 镉对骨骼的毒性
        1.3.3 镉与癌症的关系
    1.4 镉的生物毒性机制
        1.4.1 镉与氧化应激
        1.4.2 镉与微量元素
        1.4.3 镉与基因毒性
        1.4.4 镉与细胞凋亡
    1.5 镉毒性的治疗策略
        1.5.1 微量元素对镉毒性的拮抗作用
        1.5.2 抗氧化剂对镉毒性的治疗作用
        1.5.3 络合剂对镉毒性的治疗作用
        1.5.4 天然产物抗镉毒性概述
    1.6 黄芩、银杏叶及五味子生物活性
        1.6.1 黄芩生物活性
        1.6.2 银杏叶生物活性
        1.6.3 五味子生物活性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芩、五味子、银杏叶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生长抑制的恢复作用
    2.1 材料
        2.1.1 实验菌种及药材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3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酿酒酵母菌株活化
        2.2.2 五味子、黄芩、银杏叶的提取方法
        2.2.3 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2.2.4 酿酒酵母培养方法
        2.2.5 提取物抗镉毒性点分析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黄芩、五味子和银杏叶的提取率
        2.3.2 黄芩、五味子、银杏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
        2.3.3 OD600测定黄芩、五味子、银杏叶提取物抗镉毒性作用
        2.3.4 点分析法分析黄芩、五味子、银杏叶提取物抗镉毒性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细胞生化水平分析黄芩提取物拮抗酵母镉毒性的作用机制
    3.1 材料
        3.1.1 实验菌种及材料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3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酵母培养方法
        3.2.2 酵母胞内ROS和△ψm分析方法
        3.2.3 酵母胞内SOD活性及GSH活性测定方法
        3.2.4 酵母胞内镉含量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黄芩提取物降低镉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合适浓度的选择
        3.3.2 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胞内ROS的影响
        3.3.3 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胞内△ψm的影响
        3.3.4 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细胞SOD活性影响
        3.3.5 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细胞内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影响
        3.3.6 黄芩提取物对镉暴露酵母细胞内镉蓄积量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录组水平分析黄芩提取物拮抗酵母镉毒性的作用机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种及材料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3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酵母培养方法
        4.2.2 酵母RNA提取
        4.2.3 转录组测序
        4.2.4 测序数据评估
    4.3 结果与讨论
        4.3.1 RNA质量检测
        4.3.2 测序数据统计与评估
        4.3.3 基因表达分析
        4.3.4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
        4.3.5 差异表达基因代谢途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江苏省不同生态区内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与银杏次生代谢产物相关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银杏概述
    1.2 银杏次生代谢产物
        1.2.1 银杏黄酮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1.2.2 银杏内酯及其生物活性
        1.2.3 银杏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生物活性
    1.3 植物内生菌
        1.3.1 定义
        1.3.2 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
    1.4 内生菌多样性研究
        1.4.1 多样性指数
        1.4.2 传统培养法
        1.4.3 免培养法
        1.4.4 高通量测序技术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6 选题创新性简述
2 江苏不同生态区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
    2.1 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仪器
        2.1.2 试剂
    2.2 材料及采样地点
    2.3 样品处理
    2.4 方法
        2.4.1 基因组DNA提取
        2.4.2 PCR扩增及检测
        2.4.3 文库构建及测序
    2.5 内生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数据统计及优化
        2.5.2 OTU聚类
        2.5.3 稀释性曲线
        2.5.4 分类学分析
        2.5.5 多样性指数
        2.5.6 Shannon-Wiener曲线
        2.5.7 Rank-Abundance曲线
        2.5.8 OTU分布VENN图
    2.6 结果与分析
        2.6.1 数据统计结果
        2.6.2 OTU聚类
        2.6.3 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2.6.4 分类学分析结果
        2.6.5 多样性指数(Alpha-diversity)
        2.6.6 Shannon-Wiener曲线
        2.6.7 Rank-Abundance曲线
        2.6.8 OTU分布VENN图
    2.7 本章小结
3 江苏不同生态区银杏叶次生代谢产物
    3.1 材料
    3.2 试剂和仪器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3 方法
        3.3.1 银杏叶弱极性成分的测定
        3.3.2 银杏叶黄酮类物质的测定
        3.3.3 银杏叶银杏内酯的测定
        3.3.4 银杏叶多糖成分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银杏叶弱极性成分的测定结果
        3.4.2 银杏叶黄酮类物质的测定结果
        3.4.3 银杏叶银杏内酯的测定结果
        3.4.4 银杏叶多糖成分的测定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江苏不同生态区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与银杏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性
    4.1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简析银杏研究的相关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从文献和专利分析银杏研究的概况
    1.1 从文献角度分析银杏研究的趋势
        1.1.1 国际银杏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1)年度分布
        (2)国家(地区)分布
        (3)研究机构分布
        1.1.2 中国银杏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1)年度分布
        (2)机构分布
        1.1.3 专利技术研发
2 银杏提取物的研究概况
    2.1 银杏提取物的活性成分
    2.2 银杏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
        2.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
        (2)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3)降血脂作用
        (4)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2.2.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2.3 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2.2.4 抗肿瘤作用
        2.2.5 其他作用
    2.3 银杏提取物在食品及化妆品中的应用
3 结论

(10)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血脂异常及Hcy的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Hcy的初探及其研究进展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及Hcy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Hcy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资料对象及来源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病例组排除标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病例组证型分布
        3 血脂指标与证型的关系
        4 病例组与对照组Hcy水平比较
        5 病例组Hcy水平分布
        6 病例组不同年龄分段的Hcy水平
        7 病例组不同性别的Hcy水平
        8 多元回归分析
    讨论
        1 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2 血脂异常患者中存在部分未达到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者
        3 Hcy与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4 血脂异常患者Hcy水平大多超过理想值
        5 血脂异常患者中不同性别的Hcy水平
        6 血脂异常患者中TC、TG、HDL-C、LDL-C与Hcy相关性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习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四、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硝铵配比对银杏苗生长和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花蕊,郁万文,李婷婷,汪贵斌,曹福亮. 经济林研究, 2021(03)
  • [2]山奈酚和银杏内酯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银杏叶活性成分选择性分离研究[D]. 芮丽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银杏叶黄酮化合物分离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J]. 叶加兰,郭雅欣,林小妍,霍韵滢,罗玮鹏,颜大昌,张鑫清,陈忻,许锋. 广州化工, 2019(22)
  • [4]预知子提取物对人HepG2肝癌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D]. 宋秋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5]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银杏幼苗生长及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D]. 李高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不同因素对银杏茎段定芽增殖的影响及增殖过程生理生化分析[D]. 单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基于酵母模型黄芩提取物拮抗镉毒性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 周正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8]江苏省不同生态区内银杏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与银杏次生代谢产物相关性初步研究[D]. 薛羚伟. 江苏师范大学, 2017(10)
  • [9]简析银杏研究的相关进展[J]. 罗小芳,覃佐东,袁琦韵,许丽,王蓉,何福林. 科技通报, 2016(08)
  • [10]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孙庆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银杏叶的利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