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实例

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实例

一、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示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航[1](2021)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产业化基地的不断涌现,实现了建筑业的工业化变革。然而,由于拆分的预制构件种类繁多,其通用性限制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发展,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成了实现装配式设计、生产、施工相互协调统一的关键。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相较于传统现浇结构更复杂,需要更加详细具体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过创建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能够提前预演施工方案,有效解决预制构件装配时的施工精度问题。然而,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施工顺序变化等都会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产生巨大影响,导致结构受力具有强烈的时变性,间接导致了结构施工阶段工程事故的频发。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情况,对于严格控制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力学状态,提高工程项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原市某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具体工程实例,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方面,利用Revit对预制构件库的创建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在施工进度模拟方面,完成了BIM三维模型的搭建,同时利用Navisworks进行了预制构件吊装的4D施工进度模拟。在施工过程模拟方面,分析了一次性加载、和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方式下结构的竖向变形。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通过对比传统设计和基于BIM技术设计的两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得出了后者在装配式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势,并结合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的标准化和模数化设计要求,剖析了创建预制构件库的重要意义。利用Revit完成了预制外墙、预制叠合板等构件的创建,并借助参数化管理平台-族库大师实现了基于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族库创建,提高了预制构件的重复使用率。(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以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依托,综合应用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和预制构件库完成了BIM模型的创建。同时,利用Project软件创建了该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为BIM三维模型赋予了施工进度数据时间模型。通过Navisworks软件进行了预制构件的施工吊装模拟,解决了预制构件安装过程精确度把控问题,也验证了预制构件库中BIM模型的精细化程度和信息集成度。(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施工阶段模拟功能对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研究了一次性加载、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两加载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两种加载模式下的楼层竖向位移存明显差别。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下柱和墙体的最大竖向位移值达到了一次性加载的60%左右,因此在进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分析时应对施工过程加以考虑,保证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更加接近工程实际。

佟林芝[2](2021)在《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沧州农村地区响应上级号召,展开乡村振兴建设,随着居民生活行为的丰富以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住宅空间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存在布局、功能上的不合理,不适应;缺乏应对产业转变的弹性设计;地域性与人性化考虑不足等问题。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存量大、分布广,推倒重建与重新集中规划全面实现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既有住宅的优化重要而迫切。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现状住宅演变规律与机制的总结提炼,以满足使用者需求为目标,提出坚实可行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当地住宅的优化提供技术路线和模式参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既有住宅的空间布局、平面功能、空间构成要素开展调查;2,归纳农村住宅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方面的演变规律以及居住模式,地域条件,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发展的影响;3,立足于现状问题,针对住户居住需求,结合地域条件与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布局,平面功能,以及空间构成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空间构成要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4,选取生活居住型、经营服务型典型农宅具体案例进行改造和更新的方案优化设计。本文从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使用现状入手,总结出农宅空间演变规律与各时期住宅中的共性和基本性问题;归纳出影响农村住宅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有效措施提出住宅在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确定了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的技术路线;对研究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以及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周明潭[3](2021)在《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文中研究说明在住宅设计中采用钢结构时,结构体系一般采用H形钢,这会使得结构的柱角在室内突出于墙面,会占用一定的室内空间,影响建筑的美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设计出了一种特殊形状的钢柱,如T形截面钢异形柱应用于边柱,十字形截面钢异形柱应用于中柱,就能解决柱角在室内突出的问题。我国在结构影响系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框架结构,对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没有研究。所以本论文研究此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弥补在此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的空白。对比国外钢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隐含钢结构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可以发现我国对不同材料的所有结构体系采用单一的结构影响系数,这是不完全合理的。所以本文通过建模计算分析对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提出建议参考值。本文先用Midas-Gen软件建立了四个不同楼层的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模型,楼层数分别为3层,6层,9层,12层。然后通过软件中的Pushover模块对上述四组模型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并根据静力推覆所得结果分析求解出R’,然后对比求解出来的R’和规范中所隐含的R,如果相差小于5%,说明了规范规定的R准确。如果相差超过5%,这也说明了规范规定的R存在问题。需先假定结构影响系数为R’,然后把地震作用乘以系数R’/R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分析计算,最后得出新的结构影响R’’,直至Pushover方法分析求解出的R’’与假定的R’相差不超过5%,即可以得出四个模型的结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时,六层及六层以下多层异形柱钢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取值偏大,建议适当降低。本文还对四个模型进行静力推覆分析,通过位移控制法加载后得出四个模型的内力曲线和需求曲线,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结构的的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延性系数和结构超强系数以及位移放大系数,最终发现随着建筑楼层数的增加,结构影响系数,位移放大系数以及结构超强系数均减小,结构延性系数增大。本文还对异形柱钢框架结构塑性铰进行研究,发现在地震作用下一层梁内力增长最快,塑性铰出现最早,一层梁即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薄弱部位,这为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结构加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丛曌[4](2020)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施工周期短、平面布置灵活、抗震性能优越、建筑材料回收率高、建造过程绿色环保等优点,对于实现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外墙系统大多不能满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要求,性能优越并能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外墙系统较少。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节能环保、轻质高强、预装配化程度高的新型外墙系统,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并对其构造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调研,讨论了适合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研究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系统及实际工程案例,明确了现有常见外墙系统存在的问题,即可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系统匮乏、现有研究对外墙系统的应用技术涉及较少,为之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提出新型复合保温板并进行构造优化为Ⅰ型板和Ⅱ型板,基于两种板型提出两种外墙系统,即现场施工时在新型复合保温板的外侧再设置一层保温浆料找平层,使外墙表面更加平整,解决了新型复合保温板生产周期长,拼装后板缝多、板缝构造处理复杂等问题;两种外墙系统分别适用于钢结构建筑和混凝土结构建筑。并对该外墙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防火性能、防水性能、隔声性能、经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外墙系统各项性能优越,保温隔热性能可满足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要求。(3)根据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外墙系统的要求,提出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设计要求,并表明针对钢结构住宅应使用内嵌式外墙做法,进一步对钢结构建筑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细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热桥部位、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勒脚及散水、窗洞口及阳台板、女儿墙及檐口、雨棚及空调搁板、变形缝、阴阳角、墙板接缝处节点设计。(4)通过对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实践项目的模拟设计,得出外墙系统设计流程,并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性能、计算了该项目的装配率,验证了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可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肖当[5](2020)在《基于部品体系的小型住宅部品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最直观的体现。得益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标准也由此水涨船高。传统的住宅建筑的建造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现代人们生活理念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住宅建设模式的弊端难以解决;住宅产业技术升级的需求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建筑部品体系提出适用于小型住宅的部品的设计策略,并建立一套科学的部品指引目录和案例图集。首先通过对建筑部品体系相关概念及实践分析总结部品设计的技术要点,包括住宅的结构形式、户型布局、构件选材、装配工法等,为后文的小型住宅的部品模块设计方案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中通过改进模数网格的表达形式,将模数化设计方法运用到住宅的部品化设计中,由此提出一套基于部品集成度的编码规则和设计策略,在对部品的尺寸、空间和装配规则进行综合考虑后,按照建筑基本构件、集成部品和整体部品的分类方式对部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并制做相应的部品设计的案例图集。基于本文提出的部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图例,以陕西新农村建设的住宅设计为例进行设计检验,并结合扩展方案和社会综合运用案例来检验文中设计策略、设计案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我国住宅产业化提供一套新的方法与思路。

尤娟[6](2020)在《工业化住宅部品体系下的整体卫生间设计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如今,建筑业作为各行业中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我国乃至全球气候环境逐渐恶劣,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工业化住宅的发展更加凸显出紧迫性,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住宅部品”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住宅部品体系的标准化缺失,且未有效集成,同时对于住宅部品体系中集成化最高的整体卫生间部品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重点关注工业化住宅的住宅部品体系,并以整体卫生间为例研究其设计应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住宅部品体系的发展进行研究,并对工业化住宅、住宅部品及住宅部品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重点以住宅部品中集成化最高的整体卫生间部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住宅部品体系下的整体卫生间部品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我国整体卫生间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使整体卫生间部品如何在各住宅体系中得以有效应用至关重要。然后,对整体卫生间部品自身进行研究,包括其构成、常用材料、功能集成、适宜尺寸等,并对市面上常售的不同类型整体卫生间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接下来,研究整体卫生间如何应用于住宅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管线连接、尺寸协调、个性化定制三个方面,并对整体卫生间定制流程做出简单总结。最后,根据上述所有的研究结果,通过构建CSI住宅体系模型及旧住宅卫生间的改造模拟的设计方案,对整体卫生间部品进行实际应用的设计。论文的最后归纳和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总结提出未来整体卫生间部品的发展途径。旨在住宅工业化转型过程中,住宅部品体系能够发展的更加健全。整体卫生间部品能形成更加完善、成熟、标准化的体系,从而为未来工业化住宅中整体卫生间部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杨壮[7](2020)在《珠海地区装配式低能耗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从而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着增高。此外,当前我国在粤港澳地区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当前珠海市政府正在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珠海市农村地区的建设也成为其发展的重要一环。综上所述,本文以珠海地区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探讨适用于珠海地区并能够让农村居民参与到设计中的装配式低能耗农村住宅的设计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珠海当地农村村落进行走访调研,对当地农村住宅的演变脉络、基本概况、节能设计现状、用能特征、布局形式及居民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选取典型的住宅形式进行能耗模拟,了解其能耗现状。从而为后续的低能耗设计确定方向,为装配式农村住宅的设计提供依据。其次,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当地农村住宅进行低能耗设计策略的研究。通过对珠海地区气候特征的分析,在被动式节能策略方面从遮阳设计、自然通风设计和建筑隔热防潮设计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主动式节能策略方面主要对太阳能的利用进行研究;并将这些低能耗策略进行系统的总结,提出各种设计策略的应用方法和参考形式,从而可以使居民以各自住宅的实况选取相应的低能耗措施。第三,基于对珠海农村功能空间需求、家庭结构等的调研分析,对珠海市农村住宅进行装配式模块化的研究。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轻钢结构为装配式农村住宅的结构体系,建立了一套包括墙体模块、标准化门窗、各功能空间的标准化模块以及阳台、遮阳构件等标准化附加模块的装配式模块库;然后基于低能耗理念以模块库为基本提出了几种适用于珠海农村的标准化组合平面,并对装配式平面进行灵活性、可变性的分析,从而让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低能耗策略设计出自己的住宅。最后,通过对珠海地区的低能耗装配式农村住宅的方案设计,对本文关于农村住宅的低能耗及装配式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进行模拟运用和展示,并运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能耗模拟,验证其节能效果。

方丰灵[8](2020)在《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我国提出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对改革政策的响应,日渐成为研究的热门和焦点。然而装配式建筑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方式。BIM作为一种整体管理的系统理念,具体投射为一种现代化、集成式的信息协同技术,有利于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问题,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增值。目前国外BIM和装配式建筑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而国内的研究和推广还处于上升阶段,在BIM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动作用方面亟待研究。考虑到以上情况,本文基于BIM理念,研究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的驱动影响因素及机制,并提出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项目增值的决策方案。首先,通过汇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调研材料,在大量文本资料的基础上,通过ROST CM软件的分析,初步识别出对装配式建筑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扎根理论对质性文本进一步语义分析,最终确定BIM对装配式建筑的27个重要驱动影响因素,并将全部因素按照性质类别聚类。其次,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个驱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专家访谈建立BIM对装配式建筑驱动因素的邻接矩阵,利用运算软件MABLAB高效得到可达矩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并依据数学指标将因素分级,得出驱动因素中的深层根本要素。再次,根据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构建原则,选用与本文契合的ANP网络结构分析法进行指标评价。通过分析BIM驱动装配式建筑的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剖析各因素的特点和性质,为制定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方案奠定基础。最后,解决如何选择合适的BIM应用方案的问题,即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驱动增值决策模型。根据灰色关联度模型定制方案增值决策系统,结合实际的装配式住宅小区项目进行方案分析,通过最优参考方案来衡量系统行为,指导项目采用合理的BIM增值方案,从而实现项目的增值。论文含有图37幅,表39个,参考文献101篇。

王雪松[9](2020)在《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村镇人口众多,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发展比较滞后,许多村落还沿用原有的建造方式,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极度缺乏,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大多是针对城市建筑开发编制的,在农宅建设中并没有一套系统完整可供参考的建造标准和技术体系,有的是针对乡村建设中某一环节或一部分,例如《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等,这部分标准在全局内容上相对欠缺,大多局限于某一环节的介绍,2014年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是国家层面上首个与乡村系统性建设的相关标准,其内容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大的方向,但是在技术细节和地域性适用上比较欠缺,所以在现有的关于不同建筑类型和适用范围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下探讨适合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的设计策略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目前国家和行业相关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共31个标准规范、2791个条例)作为理论基础和宏观的技术框架。首先根据建筑类型和适用范围对其细分为4大类别,并对每一个标准的框架内容和条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其次从气候、经济、技术、文化几方面因素充分了解地域性乡村建筑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探讨每类标准对地域性乡村住宅建设的适用性和可借鉴性,充分挖掘标准体系内的绿色技术因子,并在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之间建立良好的结合点。通过对寒冷地区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目前乡村住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上述的研究对这些标准条例根据科学的耦合路径进行删减、修改、增加和整合并根据指标内容转化为设计方法,从而提炼出适合寒冷地区绿色农宅设计的策略。在构建的策略指导下进行试设计实践,验证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从而为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建设提供系统规范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倪佳歆[10](2020)在《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文中提出我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的新旧更替,尤其在商品房市场的冲击下居住类建筑拆建频繁,致使我国住宅的平均使用寿命远低于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短寿命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能源的浪费,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建筑可持续的总目标。自本世纪初众多建筑相关从业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当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短命建筑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关建议,较少从建筑本身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没有彻底解决建筑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平衡的根源性问题。除此之外,国内外对于建筑耐久性的定量研究不充分,使得在制定维修和拆除计划时缺少明确的依据。因此对于我国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进行长寿命的设计策略研究和耐久性定量方法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立足于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利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理论技术实现住宅建筑的长寿命设计。长寿命的理论基础可追溯到SAR理论、开放建筑理论、新陈代谢派理论以及SI理论,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将时间要素和人的需求纳入到住宅设计之中,强调主体结构的耐久性和其他部分的可变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住宅的长寿命设计分为恒定体系(结构体、共用设备、公共空间),可变体系(外围护体、内分隔体、装修体、管线设备体),内部空间三个部分,针对三个部分的特点分别确定了各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实现方式。除设计策略外,本文也开展了长寿命相关的技术研究,主要为耐久性的定量方法。通过分析建筑寿命的内涵,解释耐久性的含义,指出对耐久性进行定量可以通过寿命预测反映。基于此提出了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以及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方法。最后将上述设计策略和耐久性定量方法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证明了上述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初步构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的长寿命设计策略和耐久性的定量方法。论文提出的设计原则、具体做法、定量方法丰富了长寿化住宅的内涵,对设计人员和研究者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从设计和建造端推动住宅产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转型。全文共计54000余字,插图表130余幅。

二、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示例(论文提纲范文)

(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1.3 BIM技术内涵
    1.4 装配式标准化设计研究现状
    1.5 施工过程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施工力学分析理论发展
        1.5.2 施工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
    2.1 传统设计方法与基于BIM的装配式设计方法对比
        2.1.1 传统装配式设计方法
        2.1.2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
        2.1.3 两种设计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2.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模块化设计
        2.2.1 模数协调与模块化设计
        2.2.2 户型单元与平面布局
        2.2.3 主要预制构件部品设计
    2.3 预制构件库的创建与参数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2.3.1 预制构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2.3.2 标准化预制构件库的创建
        2.3.3 参数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
    3.1 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3.1.1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
        3.1.2 虚拟建造与碰撞检查
        3.1.3 BIM协同平台
    3.2 项目进度计划的创建
        3.2.1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3.2.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常用软件
        3.2.3 基于TimeLiner的施工计划定义
    3.3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模拟
        3.3.1 工程概况
        3.3.2 BIM模型及计划模型创建
        3.3.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
    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模拟中的时变力学
    4.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
        4.2.1 有限元软件ETABS简介
        4.2.2 有限元模型创建过程
    4.3 不同加载方式下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模拟
        4.3.1 施工过程模拟中的加载方式
        4.3.2 施工步的划分
        4.3.3 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的影响
        4.3.4 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
    2.1 区域特征与农宅建设概况
        2.1.1 沧州地区区域特征
        2.1.2 人口构成与社会背景
        2.1.3 住宅建造模式
    2.2 实态调研方式与样本
        2.2.1 调研方法与内容
        2.2.2 调研范围与对象
        2.2.3 热环境测试方案与样本
    2.3 当地传统住宅空间构成与特征
        2.3.1 住宅空间构成
        2.3.2 住宅空间秩序
        2.3.3 住宅建筑要素特征
    2.4 小结
3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问题分析
    3.1 空间布局演变
        3.1.1 “一”字形住宅(50-80 年代)
        3.1.2 多院落住宅(1980-2000)
        3.1.3 多合院住宅(80 年代至今)
        3.1.4 总体空间布局演变规律与问题
        3.1.5 空间组织模式与问题分析
    3.2 功能空间演变
        3.2.1 卧室与客厅
        3.2.2 厨房与餐厅
        3.2.3 卫浴与储藏
        3.2.4 产业功能空间演变
        3.2.5 功能空间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3 空间要素演变
        3.3.1 结构形式演变
        3.3.2 围护结构形式演变
        3.3.3 空间要素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4 住宅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3.4.1 居住模式
        3.4.2 地域条件
        3.4.3 材料与技术
    3.5 住宅空间演变中的问题总结
        3.5.1 住宅空间演变机制
        3.5.2 住宅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4.1 优化设计目标
        4.1.1 针对性优化策略
        4.1.2 目标用户分析
        4.1.3 空间面积与尺度
    4.2 空间布局优化
        4.2.1 总体空间布局优化
        4.2.2 空间组织模式优化
    4.3 功能空间优化
        4.3.1 卧室与客厅
        4.3.2 厨房与餐厅
        4.3.3 卫浴与储藏
        4.3.4 产业功能空间优化
    4.4 空间要素优化
        4.4.1 结构与围护结构优化
        4.4.2 附加空间
    4.5 小结
5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实践
    5.1 住宅类型模式优化设计
        5.1.1 生活型空间组合设计
        5.1.2 生产型空间组合设计
        5.1.3 经营型空间组合设计
    5.2 生活居住型住宅优化设计
        5.2.1 传统一层生活居住型合院式住宅
        5.2.2 优化设计方案
    5.3 经营服务型住宅优化设计
        5.3.1 现代二层商住一体型住宅
        5.3.2 优化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概况调研与舒适度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3)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结构影响系数
        1.2.1 结构影响系数的定义
        1.2.2 结构影响系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现状
    1.3 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
        1.3.1 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概述
        1.3.2 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重要性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2 分析方法的选取及介绍
    2.1 Midas软件简介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2.2 Pushover方法介绍
        2.2.1 Pushover方法的原理
        2.2.2 Pushover方法的优势
        2.2.3 Pushover方法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2.2.4 Pushover方法在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2.2.5 Pushover方法分析步骤
    2.3 分析结果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3.1 建立案例模型
    3.2 设计条件
    3.3 结构布置
        3.3.1 构件截面类型
        3.3.2 构件截面尺寸
    3.4 建筑模型及静力分析
        3.4.1 三层模型
        3.4.2 六层模型
        3.4.3 九层模型
        3.4.4 十二层模型
        3.4.5 静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结构影响系数的求解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控制方法的选取
    4.2 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4.2.1 基底剪力与顶点位移
        4.2.2 能力谱与需求谱
        4.2.3 结构的延性系数和超强系数
        1.结构延性
        2.结构超强
        4.2.4 塑性铰类型的选择与定义
        1.塑性铰的定义
        2.本文分析塑性铰的布置
    4.3 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延性系数,结构超强系数的求解过程
    4.4 实例分析
        4.4.1 荷载取值
        4.4.2 三层算例求解过程
        4.4.3 六层算例求解过程
        4.4.4 九层算例求解过程
        4.4.5 十二层算例求解过程
    4.5 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外墙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用现状调研
    2.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调研
        2.1.1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1.2 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2.1.3 扁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1.4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系统调研
        2.2.1 轻质条板外墙系统
        2.2.2 骨架复合板外墙系统
        2.2.3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板外墙系统
    2.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案例调研
        2.3.1 济南东城花苑小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3.2 北京黑庄户定向安置房钢结构住宅项目
        2.3.3 济宁嘉宁小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3.4 蓬莱市新港街道新社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4 调研存在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及性能分析
    3.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对外墙系统的要求
    3.2 新型复合保温板组成及构造优化
        3.2.1 新型复合保温板的组成
        3.2.2 新型复合保温板的构造优化
    3.3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类型
        3.3.1 A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
        3.3.2 B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
        3.3.3 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对比及选择
    3.4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性能分析
        3.4.1 保温隔热性能
        3.4.2 防火性能
        3.4.3 防水性能
        3.4.4 隔声性能
        3.4.5 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设计
    4.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体系的特点
        4.1.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系统的特点
        4.1.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外墙系统的要求
    4.2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要求
        4.2.1 建筑设计要求
        4.2.2 结构设计要求
        4.2.3 构造设计要求
    4.3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热桥处理措施
        4.3.1 钢丝网抹灰外挂专用复合保温板
        4.3.2 防火板外挂专用复合保温板
    4.4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设计
        4.4.1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排板示例及连接构造
        4.4.2 勒脚及散水
        4.4.3 窗洞口及阳台板
        4.4.4 女儿墙及檐口
        4.4.5 雨棚及空调搁板
        4.4.6 变形缝及阴阳角
        4.4.7 墙板接缝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实践项目模拟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
        5.2.1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流程
        5.2.2 设计优化
        5.2.3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详图
        5.2.4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排板图
    5.3 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适用性分析
        5.3.1 装配率
        5.3.2 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5)基于部品体系的小型住宅部品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工业化建筑体系发展历程
    1.3 国内工业化建筑体系发展历程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部品体系相关概念及实践分析
    2.1 “CSI”体系的概念分析
    2.2 支撑体住宅结构形式
    2.3 工业化住宅的设计需求
    2.4 工业化住宅实践解析
        2.4.1 明日之家二号
        2.4.2 大和住宅工业XEVO体系
    2.5 设计要点提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部品的设计要素分析
    3.1 部品的分类及编码规则
    3.2 部品的技术特征分析
    3.3 部品的接口类型分析
    3.4 部品的连接工法分析
    3.5 部品的集成度分级
    3.6 部品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矛盾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部品模数的住宅部品设计方法
    4.1 住宅部品设计流程
    4.2 部品化住宅的建设模式
    4.3 部品模数体系的确立
    4.4 住宅功能尺寸参数提取
    4.5 构件的型材选择
        4.5.1 基本构件的材料比选
        4.5.2 构件的规格参数比选
    4.6 基于部品模数的构件设计
        4.6.1 住宅结构形式确立
        4.6.2 住宅基础与结构的组合
        4.6.3 住宅结构构件的设计
        4.6.4 整体部品的设计
        4.6.5 附加部品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部品集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5.1 住宅方案确立
        5.1.1 建造环境需求
        5.1.2 住宅空间功能需求
        5.1.3 住宅结构功能需求
        5.1.4 住宅方案概况
    5.2 住宅的部品化设计
    5.3 基于母本住宅的衍生方案
    5.4 住宅部品集的扩展应用
        5.4.1 “火神山”应急医院启示
        5.4.2 箱型单元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
附录Ⅰ图表索引

(6)工业化住宅部品体系下的整体卫生间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住宅部品体系发展研究
        1.2.1 国外住宅部品体系发展研究
        1.2.2 我国住宅部品体系发展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4 住宅部品体系相关概念梳理
        1.4.1 工业化住宅
        1.4.2 住宅部品
        1.4.3 住宅部品体系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住宅部品体系下的整体卫生间部品发展概述
    2.1 住宅部品体系下的整体卫生间部品
        2.1.1 整体卫生间概念
        2.1.2 整体卫生间与住宅部品体系关系
    2.2 整体卫生间的发展概述
        2.2.1 整体卫生间发展历程
        2.2.2 我国及日本整体卫生间的发展
        2.2.3 整体卫生间优势
    2.3 我国整体卫生间部品现存主要问题
        2.3.1 产业环境问题
        2.3.2 使用习惯问题
        2.3.3 设计与安装问题
        2.3.4 标准化问题
        2.3.5 施工工艺与技术人才匮乏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整体卫生间部品
    3.1 整体卫生间的构成及材料
        3.1.1 整体卫生间的构成
        3.1.2 整体卫生间常用材料
    3.2 整体卫生间功能集成
        3.2.1 便溺功能
        3.2.2 盥洗功能
        3.2.3 洗浴功能
        3.2.4 洗衣功能
        3.2.5 电器及暖通设备功能
    3.3 整体卫生间适宜尺寸
        3.3.1 人体功效学要求
        3.3.2 整体卫生间模数化设计
    3.4 整体卫生间产品分析
        3.4.1 单功能型
        3.4.2 集中型
        3.4.3 组合型
    3.5 本章小结
4 整体卫生间部品关键技术
    4.1 管线连接
        4.1.1 排水管道
        4.1.2 给水管道
        4.1.3 通风管道
    4.2 尺寸协调
        4.2.1 整体卫生间安装尺寸要求
        4.2.2 整体卫生间与土建结构模数协调
    4.3 个性化定制
        4.3.1 成套产品选择
        4.3.2 个性化定制
    4.4 整体卫生间部品定制流程
        4.4.1 整体卫生间定制流程
        4.4.2 影响整体卫生间部品选择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整体卫生间部品应用设计
    5.1 整体卫生间在CSI住宅中的应用
        5.1.1 相关案例研究
        5.1.2 CSI住宅模型构建
        5.1.3 整体卫生间选型及协调安装
    5.2 整体卫生间在旧住宅改造中的应用
        5.2.1 研究对象
        5.2.2 卫生间改造方案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
    6.3 研究展望
表录
图录
参考文献
调研资料汇总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7)珠海地区装配式低能耗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缘由
        1.1.2 低能耗农村住宅的研究意义
        1.1.3 农村住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低能耗农村住宅的研究现状
        1.3.2 装配式农村住宅建筑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珠海地区农村住宅建造文化及现状调研分析
    2.1 珠海市农村住宅基本概况
        2.1.1 珠海市农村概况
        2.1.2 珠海市民居建造文化
    2.2 调研概况
        2.2.1 调研目的
        2.2.2 调研对象
        2.2.3 调研内容
    2.3 调研结果分析
        2.3.1 住宅概况及风格特点
        2.3.2 住宅节能设计现状
        2.3.3 住宅用能特征分析
        2.3.4 农村居民住宅的功能空间需求及其特征分析
    2.4 珠海地区农村住宅调研成果及其现存问题总结分析
    2.5 现状农村住宅能耗模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珠海地区农村住宅低能耗设计策略研究
    3.1 珠海市气候特征分析
    3.2 低能耗设计原则及研究范畴
    3.3 被动式低能耗设计策略研究
        3.3.1 建筑遮阳设计
        3.3.2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3.3.3 建筑隔热、防潮设计研究
    3.4 主动式节能策略研究
        3.4.1 太阳能技术的运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低能耗理念的装配式模块化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4.1 适用于农村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选取
        4.1.1 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类型
        4.1.2 装配式农村住宅结构体系选取原则
        4.1.3 装配式结构体系选取结果及其优势
    4.2 珠海地区农村住宅生活空间参数提取及优化
    4.3 珠海地区农村住宅装配式模块化研究
        4.3.1 装配式农村住宅模块化体系
        4.3.2 模块库的建立
        4.3.3 装配式模块化农村住宅的建造
    4.4 基于低能耗理念的模块化组合模式研究
        4.4.1 装配式模块化农村住宅平面组合研究示例
    4.5 组合平面的灵活性及可变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珠海地域特色的装配式低能耗农村住宅案例设计及分析
    5.1 方案设计概况
    5.2 建筑低能耗设计分析
    5.3 建筑整体能耗模拟分析
    5.4 装配式模块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本文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来源
珠海地区装配式低能耗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8)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装配式建筑驱动因素的文本数据分析
    2.1 装配式建筑驱动因素的数据挖掘流程
    2.2 装配式建筑驱动因素分析
    2.3 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机制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研的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3.2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驱动模型构建
    3.3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驱动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增值评价体系
    4.1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方法选取
    4.2 基于ANP的 BIM对装配式建筑驱动指标构建
    4.3 基于ANP的 BIM对装配式建筑驱动指标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BIM对装配式建筑驱动增值决策模型
    5.1 灰色关联理论
    5.2 基于灰色关联性分析的决策模型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技术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框架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1.5.1 国外研究概况
        1.5.2 国内研究概况
2 相关标准的论述分析及其耦合路径研究
    2.1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2.2 国家和行业相关绿色建筑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2.1 适用所有民用建筑类型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2.2 适用住宅(住区)建筑类型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 乡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导则的论述与分析
        2.3.1 适用村庄建设方面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2 适用农宅设计方面相关标准的论述与分析
        2.3.3 相关指导意见的论述与分析
    2.4 多标准耦合路径研究与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设计策略框架的提出
    2.5 本章小结
3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及问题分析
    3.1 寒冷地区乡村住宅调研概况
        3.1.1 调研对象与内容
        3.1.2 调研地区环境介绍
    3.2 村落规划与施工安全现状
        3.2.1 村落选址与规划现状
        3.2.2 室外环境与宜居
        3.2.3 建设施工与安全
    3.3 农宅设计与室内环境现状
        3.3.1 农宅类型的划分
        3.3.2 功能与空间布局
        3.3.3 室内环境满意度
    3.4 建筑结构与维护结构现状
        3.4.1 建筑结构
        3.4.2 维护结构
    3.5 农宅节能与资源利用现状
        3.5.1 能源利用现状
        3.5.2 材料利用现状
        3.5.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相关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村落规划与施工安全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1.1 村落选址与规划
        4.1.2 室外环境与宜居
        4.1.3 建设施工与安全
    4.2 建筑设计与室内外环境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2.1 形体设计
        4.2.2 平面功能
        4.2.3 通风设计
        4.2.4 遮阳设计
        4.2.5 室外环境
    4.3 建筑结构与维护结构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3.1 建筑结构
        4.3.2 维护结构
    4.4 能源利用与资源节约相关适应性技术策略
        4.4.1 节能与能源利用
        4.4.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5 本章小结
5 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试设计实践
    5.1 生产型农宅设计
    5.2 生活别墅型农宅设计
    5.3 经营型农宅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标准以及规范汇编
附录 B 乡村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农宅现状调研统计表
附录 D 试设计农宅相关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1.1.2 我国住宅短寿命现状
        1.1.3 住宅工业化的发展转型
        1.1.4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寿命调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2 耐久性定量和建筑寿命预测研究
        1.3.3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策略研究
        1.3.4 总结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要点
    2.1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SAR理论
        2.1.2 开放建筑理论
        2.1.3 新陈代谢派理论
        2.1.4 SI理论
    2.2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原则
        2.2.1 以人为本
        2.2.2 空间实用
        2.2.3 动态更新
        2.2.4 绿色环保
    2.3 住宅长寿命设计的要点
        2.3.1 恒定体系层面
        2.3.2 可变体系层面
        2.3.3 内部空间层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策略
    3.1 恒定体系设计
        3.1.1 恒定体系设计原则
        3.1.2 结构体设计
        3.1.3 公共管井设计
    3.2 可变体系设计
        3.2.1 可变体系设计原则
        3.2.2 外围护体设计
        3.2.3 内分隔体设计
        3.2.4 装修体设计
        3.2.5 管线设备体设计
    3.3 内部空间设计
        3.3.1 空间设计原则
        3.3.2 耐久性空间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耐久性的定量方法
    4.1 住宅建筑寿命和耐久性的概念
        4.1.1 建筑寿命的相关概念
        4.1.2 耐久性的相关概念
    4.2 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2.1 基于碳化理论的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
        4.2.2 算例分析
    4.3 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3.1 基于年度收益法的住宅经济寿命预测
        4.3.2 基于LCC理论的住宅经济寿命预测
        4.3.3 算例分析
    4.4 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4.4.1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住宅功能寿命预测
        4.4.2 基于大数据的住宅功能寿命预测
    4.5 综合考虑的耐久性定量
        4.5.1 基于确定性分项系数法的寿命预测
        4.5.2 确定性分项系数法的模型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案例应用
    5.1 案例介绍
    5.2 长寿命的相关设计
        5.2.1 恒定体系设计
        5.2.2 可变体系设计
        5.2.3 内部空间设计
    5.3 耐久性定量计算应用
        5.3.1 技术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3.2 经济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3.3 功能层面的耐久性定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四、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D]. 刘宇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2]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D]. 佟林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D]. 周明潭. 中北大学, 2021(09)
  • [4]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D]. 丛曌.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5]基于部品体系的小型住宅部品设计策略研究[D]. 肖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6]工业化住宅部品体系下的整体卫生间设计应用研究[D]. 尤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珠海地区装配式低能耗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 杨壮. 深圳大学, 2020(01)
  • [8]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机制研究[D]. 方丰灵.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基于多标准耦合下的寒冷地区乡村绿色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 王雪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长寿命设计与耐久性定量方法初探[D]. 倪佳歆.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工程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