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

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

一、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曹俭[1](2021)在《湖南省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生态环境竞争力是测度区域发展模式先进性及其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域综合实力的基础因子与关键要素,对区域发展影响深远。湖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提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新格局,给湖南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通过研读国内外生态环境竞争力文献和政策法规,界定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以湖南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为指标层,选取生态资源、环境状况、经济社会、管理响应和发展潜力5个标准层,筛选森林覆盖率、水资源总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等27个指标,构建湖南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收集2009年-2018年10年原始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测算评价;然后利用SPSS和Arc-GIS软件分析原始数据,引导出图表,结合时间和空间演变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分析各地州市的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各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差距较大,整体上有待增强;(2)从总体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来看,排名序列两端的地州市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省会长沙市的综合生态环境竞争力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在湖南省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总体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3)就单项竞争力来看,多数地州市在各分项竞争力得分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水平集聚”现象明显。通过对提取的主成分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10年时间内没有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但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竞争力得分,将湖南省14个地州市划分为五个级别进行生态环境竞争力空间演变分析,发现湖南省的生态环境竞争力体系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度,整体生态环境竞争力将逐步增强。借助反距离插值方法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空间演变分析。得出结论是:湖南省地州市形成了“一南一北”两个扩展中心,但总体是仍然呈现“东强西弱”的不平衡结构。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和时空演变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的对策,为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提供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朱安妮[2](2021)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高度市场化的旅游业是减收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行业积极展开自救,旅游业开始解冻,进入后疫情发展阶段。但疫后如何将这场旅游危机转化为变革性创新,引导旅游行业迅速恢复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纵观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危机影响损失估算、危机影响规模和程度衡量、危机管理应对上,却忽略了展现旅游活动最直观的旅游流特征。同时,疫情影响下,作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游客关注的热度。因此,本文基于旅游者数字足迹研究选取地理分布特征、节点特征和网络特征分析了疫情前后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变化,探讨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实证分析部分提出空间优化、节点优化及网络优化的建议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影响了旅游者的出游决策和行为偏好,短途短期低消费的个人出游是疫情状态下旅游者的首选。出游时间上,全年出游率降低32%,出游高峰期后移,出游月份人流更为平均;停留时间上,疫情影响下,旅游者停留时间会更短暂,缺乏深度体验;出游花费上,受到疫情影响,收入较少,旅游花费下降9%;同伴选择上,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个人出游比率上升4.5%,老人及小孩出游较少。(2)疫情改变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湖南省传统的“旅游极效应”优势不再,以城市为核心的多极化空间格局正在形成。疫情影响下,湖南省空间地理集聚趋势从30.42降到了 28.94,北部流动弱化,热点区向南部转移。疫情常态化下,综合评价值上升的主要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近郊区或核心景点附近的生态旅游地。为推动湖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疫后应着重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湘西板块与其他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差异、旅游发展不平衡问题。(3)疫情引发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网络中部分节点的角色变化,旅游者决策开始向安全健康的自然景区倾斜。后疫情时代,节点的综合效能值从266降到222,说明疫情这类危机事件对湖南省生态旅游流造成损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传统的湖南省生态旅游集散地,其结构洞水平从19.55将至13.72,核心地位和中介功能下降。少数节点掌握大部分流量的现象得到缓解。(4)疫情影响了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网络的结构组成,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整体网络密度从0.18将至0.14,生态旅游地之间的分离程度增加。核心区与边缘区的联结密度从0.287降为0.173,表明核心边缘区的各个生态旅游地互动减少。整体网络由单一主导转变为多中心主导,旅游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拉动湖南省生态旅游流朝着多节点、多区域发展。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影响,文章总结出湖南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态势:疫后,传统四大旅游板块冷热不均,湖南省传统的“旅游极效应”优势不再;安全健康的周边自然景区倾斜更受旅游者青睐;生态旅游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网络格局,多极化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深区域品牌合作,构建生态旅游等时圈;对高密度景区进行引流,优化全域旅游格局;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全域旅游格局等建议。

邹成成[3](2020)在《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森林旅游因其自身优良的生态属性、较强的劳动力吸附能力成为林业发展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林业转型升级要关注经济也要关注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也随之出现,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需求逐渐增大,森林是优良的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之地,所以发展森林旅游是拉动绿色经济、增进民众绿色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关注科学划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演进历程、定位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评价各区域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绿色发展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递阶结构,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给出有实践意义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绿色发展、“两山”理论、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给出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对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5个历史时期,并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将国内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划分为有限竞争、资源竞争及差异化竞争三个阶段。结合产业发展未来消费群体变化、产品需求变化和产业文化内涵变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本论文借鉴钻石模型,按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支持产业和政府作用四个层次进行指标归类,建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影响因素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本文选取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借助SPSS软件及Excel软件对全国31个省域2008-2017年森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测算、整理,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为后文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提出奠定基础。本论文分析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给出了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充分搜集和分析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统计年鉴等材料中挑选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备选观测指标,组成产业竞争力拟选影响因素集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得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拟选指标因素进行分类,在简化的变量体系上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的因果分析,剔除关联度小的因素,将关联度大的因素挑选出来组成以绿色旅游资源、绿色产业规模、绿色发展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政策支持等5类影响因素组成的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5个维度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厘清森林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本论在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压力、动力,分析了产生压力和动力的机制和发展变化情况,厘清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要素作用机理,得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框架。本文确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目标,制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前文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以绿色供给为前提、保护优先为先导、结构调整为机遇、产品创新为特色和全域协作为支撑几个方面提出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按照旅游资源要素、产业规模要素、发展环境要素、政策支持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5个方面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希望为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吴宇轩[4](2020)在《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评价和空间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时明确提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湖南省作为促进中部发展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在绿色湖南、生态强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湖南省更应着力探索以减促增、以质取胜的绿色增长、高质量发展新路。本文研究的绿色增长质量可作为衡量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故测度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对建设绿色湖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重点对绿色增长质量的内涵与概念进行阐述与辨析。接着概述了研究所依托的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说明指标体系构建依据,结合理论内涵和现实背景构建了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子系统的绿色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解释说明。然后,基于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湖南省及13地级市2008—2019年的绿色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利用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截面视角下各地级市绿色增长质量得分及各目标层的得分情况,进而着重分析湖南省13地级市绿色增长质量的差异变化。以此为基础,利用ArcGIS 10.7软件绘制了湖南省13地级市绿色增长质量空间格局图,对不同年份的空间格局图进行详细的比较,并对绿色增长质量排名的时序和空间变化加以研究,分析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的空间格局差异特征。之后得出结论:(1)湖南省整体和各地级市2009—2018年的绿色增长质量综合评价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从空间区域视角看,湖南省各地级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3)从指标层面来看,湖南省及各地级市仍然存在一些城市能源消耗较大、环境治理问题待改善、绿色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最后针对湖南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分别从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坚持创新引领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湖南绿色增长质量的对策建议。

唐沛贤[5](2020)在《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在物质文化生活上满足人们越来越高、更新的要求,还要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我国,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互相作用,具有有极大的相关性、耦合一致性。因此为弄清楚生态-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协调好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的发展关系,本文在对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关系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的前提下,融入耦合性理论和方法,在系统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依靠耦合协调模型,采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测算了 2009-2018年湖南省及其14个市州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及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并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湖南省整体发展情况看,2009年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发展处于失调衰退状态;2010-2011年处于失调恢复状态,耦合协调度由0.28703上升至0.39955,2012-201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由0.51102上升至0.75977,2016-2018年处于极度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由0.85481上升至0.96589;为研究湖南省区域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变化,从市域尺度看,根据2009-2018年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发展情况划分,长沙市为协调发展类-极度协调类,株洲市、郴州市为基本协调类-协调发展类,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张家界市、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市为失调恢复类-协调发展类,永州市、怀化市、湘西市为失调恢复类-基本协调类,2009-2018年间,湖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得到提高,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得到改善,“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19-2023年耦合协调度的灰色预测分析可知,2019年,除湘西州为基本协调外,湖南省其余市州全部进入协调发展状态;2020年,湖南省14个市州整体进入协调发展,这也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契合;2021-2023年,湘潭市,株洲市陆续进入极度协调,除长株潭三市外的其余市州均未达到极度协调。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和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推进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湖南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转型升级有一定借鉴意义。

陈思瑶[6](2020)在《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加快对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各地政府已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但现阶段环境改善的效果与投入不成比例,环境保护工作的低效率造成当地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对于环境问题,除了投入治理还应对环境进行合理高效的监管,通过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来考察各地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优化政府政策,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管理的绩效评价水平,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化的目的。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利用Bootstrap-DEA模型测度湖南省各市、州的生态环境监管情况,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对指标进行检验分析后,选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污染控制情况、人均绿地面积反映区域环境变化情况作为产出指标,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生态环境系统相关机构人员作为投入指标,研究发现湖南省各市、州综合绩效水平各不相同。最后根据本文的理论阐述和实证研究得出本文的结论:1、从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可得知由于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及样本局限性,第一阶段的DEA模型实证结果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水平的情况。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及最后的修正处理,可以使最终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第一阶段,调整投入产出指标前只有岳阳市、张家界市、益阳市、怀化市达到了综合绩效评价的前沿水平,第三阶段调整投入产出指标后结果新增湘潭市,最终修正偏差之后的排名为:株洲市、张家界市、湘潭市、长沙市、娄底市、郴州市、常德市、邵阳市、湘西州、怀化市益阳市、岳阳市、永州市、衡阳市。2、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监管的几个主要因素:区域原始生态环境情况、区域居民生态意识、区域政府导向、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该结果与构建指标体系时最终确定的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大致符合:投入指标中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指标及生态环境系统机构人员指标能够反映出该区域政府导向,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机构人员指标也能反映出该区域居民生态意识;产出指标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地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而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人均绿地面积能够体现该区域原始生态环境情况及该区域居民的生态意识情况;环境变量中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登记数指标一方面能反映该区域政府导向,另一方面能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指标反映的是该区域原始生态环境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的是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3、通过实证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后可得知:在生态环境本身条件占优势的区域,可以维持该区域第三产业的比重,着重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因前已经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区域,可以调整该区域产业结构,加大生态环境方面财政的投入;在生态环境监管空间大且复杂的区域,监管不能仅依靠人员的投入,可以加强对该地区科技的发展。最后,临近区域间可以进行生态环境监管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减少试错成本,增加改进生态环境监管的效率。综上,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建议:科学布局,改进资源利用模式;潜移默化,增大生态意识影响;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作共赢,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以期为当下生态破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中寻求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文连阳[7](2020)在《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湘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区域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矛盾,迫切需要寻求森林生态效益与旅游经济的耦合-贡献机理,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特征与时空维度,评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旅游经济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本文以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旅游经济学和价值成长理论为指导,基于大湘西各县域的森林资源和旅游经济数据,通过构建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货币价值法、耦合分析法、旅游经济贡献模型和旅游经济绩效估算方法,系统开展大湘西各县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合理、内容全面。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人地关系”理论框架,本文构建了由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等7个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人次、住宿餐饮零售额、旅游通景公路、旅游信息传播等8个旅游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进一步建立耦合模型、贡献度模型和绩效模型,系统评价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2)主要林分类型、森林管理单位类型与面积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重要因素。本文系统评价了大湘西24个县域的10种林分类型、7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类型、7种341个森林管理单位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发现,杉木林、马尾松、三杉林、其他阔叶林、经济林和灌木林是主要的贡献林分,灌木林、其他阔叶林、杉木林的服务功能价值较大,并在不同时段和县域发挥了不同的服务功能。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为725.45亿元,县均30.23亿元。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依次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森林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积累营养物质、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中龄林、幼龄林的价值较大,天然林价值大于人工林。不同森林管理单位年均功能价值排序依次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有林场、国家森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物保护单位。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国有林场和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分布面积较大的县域,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较大。1995-2015年,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170.54万元/hm2,年均增长8.53万元/hm2,县均增加7.11万元/hm2。价值增加县域有20个,但在不同时段和县域价值增幅不均衡。因此,加大县域林分经营协作、分类指导,是促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高价值区、中高价值区的全局化转移的重要措施。(3)大湘西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与时空维度的功能差异影响二者耦合分布。耦合模型有效模拟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旅游经济影响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各县域二者耦合价值差异较大。耦合度指数从0.34上升到0.49,耦合协调度系数由0.19上升为0.50,表明大湘西二者耦合趋向强化与稳定。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功能类型和成熟林、天然林发挥的较大旅游景观功能,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影响较大。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分异影响,耦合度很显着县域达18个,有20个县域由低度协调区转变为高度协调区,耦合格局由全局化向“南北部高、中部低”演变。(4)森林与旅游的耦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旅游经济贡献模型表明,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是森林的主要旅游经济贡献功能。各龄组的旅游经济贡献存在县域差异。天然林的旅游经济贡献大于人工林,以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贡献为最大。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值平均为1︰8.91元。县域地理区位、二者耦合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开发程度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旅游经济贡献的重要因素。(5)旅游经济绩效模型表明,林分类型丰富、森林管理单位多样、耦合协调度高、旅游经济贡献大和旅游经济绩效明显的县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较大。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估算大湘西各县域森林的旅游经济绩效对GDP增长的偏离程度,发现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是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而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森林景观价值重点突出了森林的旅游经济影响功能。构建偏离度指数与梯度指数,划分出不同旅游经济绩效优势和梯度的各类型县域。在森林的旅游经济贡献较大县域,其旅游经济绩效较为稳定。因此,对县域森林与旅游应分类指导、因县施策,科学经营天然林、成熟林和主要森林管理单位,以缩小森林的旅游经济绩效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熊伟茜[8](2020)在《湖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RH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力量十分显着。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总数中99%为中小企业。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着。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作为媒介,连接了借款机构与中小企业,促进资金流通,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同时,由于“担保”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在贷款企业发生经营危机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为其担保的担保机构。在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担保行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评价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内部控制理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论文通过德尔菲法选取了 4个准则层,包含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的权重,通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评分与计算,确定最终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对计算结果做出风险等级的划分。为了验证该风险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本文选取了湖南省的RH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RH公司的定性指标进行评分,以及定量指标的分析与计算,结合风险评价体系的公式,计算出了RH公司最后的评分,确定了RH公司的风险等级。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的研究,从加大市场监管与政府资金支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与对策分析。本文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全面的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较为准确地风险评级。不管是对于向银行贷款,需要担保的企业,还是对于要进行贷款业务的银行,都可以通过这套风险评价体系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评级,以做出决策参考。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本身也可以通过这套体系对自身进行风险评价,自查企业是否存在问题,通过指标分数找出具体出现问题的方面进行改善,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肖亮文[9](2020)在《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张家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情况下,做好“三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突破口,受到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特别是对于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更应该树立起牢固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把生态优先、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维护生态环境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人们往往将经济利益凌驾于生态利益之上,不能充分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持久有效的生态管理。对于乡村旅游的主体而言,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才能实现自然资本的快速增值,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乡村旅游的参与者而言,由于政府管理行为的不断约束,只有充分考虑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其行为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加强地方政府生态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我们必须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对政府生态管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回顾。然后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因变量,政府生态管理作为自变量,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分为旅游资源、旅游效益、旅游运营和旅游保障体系四个测量维度。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并研究案例地相关资料,获取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哪些方面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政府生态管理中“政府生态信息管理”、“政府生态经济管理”、“政府生态安全管理”、“政府生态环境管理”对“旅游资源”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政府生态管理中的“政府生态经济管理”、“政府生态安全管理”、“政府生态环境管理”对“旅游效益”有显着正向影响;政府生态管理中的“政府生态信息管理”、“政府生态安全管理”对“旅游运营”有显着正向影响;政府生态管理中的“政府生态信息管理”、“政府生态经济管理”、“政府生态安全管理”、“政府生态环境管理”对“旅游保障体系”有显着正向影响。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政府生态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于成漩[10](2020)在《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分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旅游不仅在时空维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全域旅游供给端的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它在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3-2018年张家界辖下584处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最邻近指数、缓冲区等方法,探索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聚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张家界乡村旅游地经历了出现期、生成期、稳步发展期及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形成田园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人文民俗类及特色村寨类五大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地;(2)张家界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呈“大扩张小集聚”的演化态势,由出现期的“单核”聚集,生成期的“一核多点”再到发展期的“桑植”与“永定-慈利”连片区两大核心聚集再到快速发展期的“永定-慈利”双核带动多点发展的空间格局;(3)聚集中心位经纬度变化由出现期的(110.447°E,29.369°N)到生成期的(110.472°E,29.349°N)再到发展期的(110.522°E,29.296°N)再到快速发展期的(110.547°E,29.297°N),呈西北向东南方再转为东-西走向,且形态呈从西北-东南“斑块状”逐步向东西“片区状”发展;(4)区域内乡村旅游地空间聚集主要沿乡村行政驻地,沿主要交通干线以及依托核心景区集聚。人文民俗类呈随机型分布,田园观光类数量多且分布区域广泛,集聚程度最高、均衡集中度及配合程度较好;农业科技类和人文民俗类集聚特征不明显,其他各主类均呈局部聚集;(5)乡村旅游地赋存其资源的优势度,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交通区位特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制度是影响区域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在不同时间内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主导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充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整体谋划;完善创新联动开发模式,加强区域合作;走优质的特色化品牌路径,配套规划;丰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景观营造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张家界乡村旅游地高质量发展以及全域旅游充分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也为其他同类地区乡村旅游地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二、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及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方法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研究现状
    2.1 竞争力理论
    2.2 生态环境竞争力
    2.3 竞争力与生态环境竞争力
    2.4 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模型研究
    2.5 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生态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
        3.1.1 综合性原则
        3.1.2 代表性原则
        3.1.3 客观性原则
        3.1.4 可操作性原则
    3.2 构建步骤
        3.2.1 评价指标选取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3 评价方法的选取
        3.2.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指标意义与处理
        3.3.1 生态资源
        3.3.2 环境状况
        3.3.3 经济社会
        3.3.4 管理响应
        3.3.5 生态环保潜力
    3.4 本章小结
4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测算与评价
    4.1 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
        4.1.1 区域概况
        4.1.2 数据来源
    4.2 评价方法
        4.2.1 主成分分析法
        4.2.2 基本步骤
    4.3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测算
        4.3.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3.2 生态环境竞争力测算
        4.3.3 各地州市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时空演变
    5.1 时间演变分析
        5.1.1 总体竞争力变化特征
        5.1.2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潜力演变特征
        5.1.3 生态管理响应竞争力演变特征
        5.1.4 生态环境主成分竞争力演变特征
    5.2 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5.3 结果比较分析
        5.3.1 长沙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2 株洲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3 湘潭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4 衡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5 邵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6 岳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7 常德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8 张家界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9 益阳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0 郴州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1 永州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2 怀化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3 娄底市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3.14 湘西州生态竞争力结果分析
    5.4 湖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空间演变分析
        5.4.1 生态环境竞争力空间分异演变
        5.4.2 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空间扩散演变
        5.4.3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2.1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2.2 协同“长江经济带”加强对内对外新兴产业交流与合作
        6.2.3 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的区域带动生态环境发展体系
        6.2.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改革创新
        6.2.5 加强生态环境意识宣传教育和培育生态环境潜力
    6.3 创新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工具
2 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进展
3 疫情影响下湖南省生态旅游流指标模型
    3.1 地理分布指标
    3.2 节点特征指标
    3.3 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指标
4 湖南省生态旅游流指标模型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旅游流网络构建
    4.3 湖南省生态旅游流地理分布特征
    4.4 湖南省生态旅游流节点特征
    4.5 湖南省生态旅游流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5 疫情影响下湖南省生态旅游流发展趋势及对策
    5.1 发展趋势
    5.2 发展对策
6 结论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原始数据样本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绿色发展
        2.1.2 森林旅游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1.4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
        2.2.1 绿色发展理论
        2.2.2 “两山”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2 森林旅游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3.2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2.1 森林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
        3.2.2 森林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能力
        3.2.3 森林旅游的区域经济牵动度
    3.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与竞争阶段分析
        3.3.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3.3.2 森林旅游产业市场竞争阶段分析
    3.4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趋势
        3.4.1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消费群体变化
        3.4.2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产品需求变化
        3.4.3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模型构建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
        4.1.2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2.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4.2.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测算
    5.2 各级评价指标的作用权重分析
    5.3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构分析
        5.3.1 生产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2 需求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3 支持产业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4 政府作用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5.4.1 聚类分析结果
        5.4.2 聚类结果分析
    5.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分析
        5.5.1 空间分布分析
        5.5.2 时间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1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理
        6.1.1 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6.1.2 影响因素遴选原则
        6.1.3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方法
    6.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6.2.1 拟选影响因素体系
        6.2.2 影响因素筛选模型设定
        6.2.3 数据处理及检验
        6.2.4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主成分分析
        6.2.5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回归分析
    6.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6.3.1 绿色旅游资源因素
        6.3.2 绿色产业规模因素
        6.3.3 绿色发展环境因素
        6.3.4 绿色基础设施因素
        6.3.5 绿色政策支持因素
    6.4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6.4.1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
        6.4.2 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O分析
    7.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解析
    7.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压力(P)
        7.2.1 竞争力提升的压力
        7.2.2 压力的动态变化
    7.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动力(M)
        7.3.1 动力主体构成及动态演化
        7.3.2 驱动力构成及动态演化
    7.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循环推进框架
    7.5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O)
        7.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与路径设计原则
        7.5.2 以保护优先为先导的绿色旅游资源要素提升路径
        7.5.3 以结构调整为机遇的绿色政策支持要素提升路径
        7.5.4 以产品创新为特色的绿色产业规模要素提升路径
        7.5.5 以全域协作为支撑的绿色发展环境要素提升路径
        7.5.6 以绿色供给为前提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升路径
    7.6 本章小结
8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8.1 绿色发展视域下旅游资源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1.1 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8.1.2 资源管理能力方面
    8.2 绿色发展视域下产业规模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2.1 产品创新方面
        8.2.2 技术创新方面
    8.3 绿色发展视域下发展环境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3.1 经济环境方面
        8.3.2 社会环境方面
    8.4 绿色发展视域下政策支持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4.1 绿色供需方面
        8.4.2 政策制度方面
        8.4.3 人才选育方面
    8.5 绿色发展视域下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5.1 交通产业支持方面
        8.5.2 服务设施升级方面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录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
附录2 2008-2017年各地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附录3 各地区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测算结果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评价和空间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回顾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绿色增长质量的概念界定
        2.2.1 概念来源与内涵
        2.2.2 相关概念辨析
        2.2.3 概念界定
    2.2 绿色增长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经济增长理论
        2.2.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第3章 绿色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参考
    3.4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3.4.1 经济增长绿化度
        3.4.2 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4章 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4.1 数据来源
    4.2 数据预处理
    4.3 指标赋权方法选择
    4.4 指标权重
    4.5 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4.5.1 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变化
        4.5.2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
        4.5.3 绿色增长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化
    4.6 湖南省绿色增长存在的问题
        4.6.1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有待优化
        4.6.2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约束收紧
第5章 湖南省分地区的绿色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5.1 分地区的综合得分与动态综合评价
    5.2 不同子系统指标的分地区得分
        5.2.1 经济增长绿化度
        5.2.2 资源环境承载力
    5.3 湖南省分地区绿色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分析
        5.3.1 绿色增长质量排名及排名变化
        5.3.2 不同子系统指标排名及排名变化
    5.4 湖南省分地区绿色增长质量的空间格局差异分析
        5.4.1 绿色增长质量的空间格局差异分析
        5.4.2 绿色增长质量变化幅度的空间格局差异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提升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地级市原始数据与计算指标
附录B 绿色经济效率指标相关计算结果
致谢

(5)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生态系统
        2.1.2 经济系统
        2.1.3 社会系统
        2.1.4 耦合与协调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生态经济理论
        2.2.3 耗散结构理论
        2.2.4 灰色预测理论
3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3.2.1 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3.2.2 经济系统现状分析
        3.2.3 社会系统现状分析
    3.3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机理分析
        3.3.1 生态系统承载经济、社会系统发展
        3.3.2 经济主导生态和社会发展
        3.3.3 社会反作用于生态、经济发展
4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建立
    4.3 数据来源
    4.4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4.4.1 熵值法
        4.4.2 变异系数法
        4.4.3 各系统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4.5 耦合协调模型及判别标准
        4.5.1 耦合度模型
        4.5.2 耦合协调度模型
    4.6 灰色预测法
5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5.1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序分析
        5.1.1 数据处理及结果
        5.1.2 系统层分析
        5.1.3 要素层和指标层分析
        5.1.4 耦合协调度分析
    5.2 湖南省14个市州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5.2.1 数据处理结果
        5.2.2 综合评价得分分析
        5.2.3 耦合协调度分析
        5.2.4 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异
    5.3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预测
6 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6.1 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方面
        6.1.1 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6.1.2 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6.2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
        6.2.1 坚持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6.2.2 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工作
    6.3 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
        6.3.1 深入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6.3.2 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7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环境监管概念界定研究现状
        1.2.2 生态环境监管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2.3 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3 湖南省生态环境问题
    2.2 数据来源
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3.1.1 生态环境监管
        3.1.2 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
    3.2 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3.2.2 指标的选取
        3.2.3 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 基于三阶段DEA修正的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4.1 三阶段DEA基础模型
        4.1.1 第一阶段DEA
        4.1.2 第二阶段SFA回归
        4.1.3 第三阶段调整投入变量后的DEA-BCC模型
    4.2 基于三阶段DEA的修正模型
5 湖南省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1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5.1.1 第一阶段DEA实证结果
        5.1.2 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
        5.1.3 第三阶段调整投入后DEA实证结果对比
    5.2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5.3 湖南省生态环境监管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影响因素分析与变量选取
        5.3.2 计量模型:SFA回归模型
        5.3.3 回归结果分析
6 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对策建议
    6.1 对策建议
        6.1.1 科学布局,改进资源利用模式
        6.1.2 潜移默化,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影响
        6.1.3 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6.1.4 合作共赢,突破经济发展瓶颈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1.2.1 主要概念辨析
        1.2.2 理论基础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
        1.3.2 旅游空间分异与旅游经济影响
        1.3.3 总体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总体环境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2 人文社会环境
        2.1.3 森林资源状况
        2.1.4 旅游经济发展
    2.2 主要林分类型
        2.2.1 总体分布
        2.2.2 林分面积
    2.3 森林管理单位概况
        2.3.1 森林管理单位主要类型
        2.3.2 森林管理单位分布与面积
    2.4 本章小结
3 材料与方法
    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3.1.1 资料来源
        3.1.2 评价方法
    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
        3.2.1 资料来源
        3.2.2 指标构建
        3.2.3 评价方法
    3.3 本章小结
4 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4.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4.1.1 公共数据估算
        4.1.2 主要核算方法
        4.1.3 核算面积分布
        4.1.4 核算结果与分析
    4.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评价
        4.2.1 不同森林功能类型的功能价值评价
        4.2.2 不同龄组的功能价值评价
        4.2.3 不同起源的功能价值评价
        4.2.4 不同森林管理单位的功能价值评价
    4.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时空评价
        4.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时间过程评价
        4.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
    5.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机理
        5.1.1 森林生态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人地”框架
        5.1.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作用机制
    5.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旅游经济耦合评价
        5.2.1 耦合指标构建
        5.2.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与旅游经济耦合估算
        5.2.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
        5.2.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耦合价值的县域分析
    5.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评价
        5.3.1 旅游贡献指标构建
        5.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属性的旅游经济贡献测算
        5.3.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旅游经济贡献的时空特征
        5.3.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耦合价值与贡献价值的县域分析
    5.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绩效评价
        5.4.1 旅游经济绩效描述与变量说明
        5.4.2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5.4.3 旅游经济绩效梯度划分
        5.4.4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旅游经济影响的县域分析
    5.5 对策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相关讨论
        6.3.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讨论
        6.3.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旅游经济影响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湖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RH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担保机构
        2.1.2 融资性担保公司
        2.1.3 融资担保风险
        2.1.4 融资担保风险防范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交易成本理论
        2.2.4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2.2.5 理论研究小结
3 湖南省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现状
    3.1 国内担保行业现状分析
        3.1.1 国内担保行业发展历程
        3.1.2 国内担保业务种类
        3.1.3 国内担保行业相关法规
    3.2 湖南省融资担保行业现状分析
        3.2.1 湖南省融资担保行业近况
        3.2.2 湖南省融资担保行业面临困境
        3.2.3 湖南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优势
        3.2.4 湖南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小结
4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4.1 风险评价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德尔菲法
    4.2 风险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4.2.1 风险评价体系指标选取方法
        4.2.2 风险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4.2.3 风险评价体系准则层要素选取及介绍
        4.2.4 风险评价体系指标层次模型建立
    4.3 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4.3.1 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
        4.3.2 指标权重计算
        4.3.3 担保机构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5 风险评价体系实例应用——以RH公司为例
    5.1 公司简介
        5.1.1 公司概况
        5.1.2 公司经营现状
    5.2 公司指标分析
        5.2.1 定量指标分析
        5.2.2 定性指标分析
    5.3 对RH公司的风险评价
        5.3.1 指标评分汇总
        5.3.2 RH公司风险评价结果
6 湖南省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对策
    6.1 外部风险控制对策
        6.1.1 加大市场监管与政府资金支持
        6.1.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2 内部风险控制对策
        6.2.1 强化业务风险控制能力
        6.2.2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9)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张家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政府生态管理相关研究回顾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相关研究回顾
    第四节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二节 政府生态管理概述
    第三节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四节 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关系假设及模型
第四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 问卷设计
    第三节 问卷的预调查
    第四节 正式调查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节 数据分析
    第二节 假设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10)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分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标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章 张家界概况、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一节 张家界概况
    第二节 计算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四章 张家界乡村旅游地的时空分异特征
    第一节 乡村旅游地发展及分类
    第二节 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
    第三节 乡村旅游地空间集聚特征
第五章 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资源赋存优势度
    第二节 核心景区的辐射带动
    第三节 交通区位
    第四节 社会经济发展
    第五节 政策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14地州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D]. 曹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南省生态旅游流的影响研究[D]. 朱安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邹成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4]湖南省绿色增长质量评价和空间差异研究[D]. 吴宇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湖南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唐沛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6]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陈思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7]大湘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D]. 文连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5)
  • [8]湖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控制对策研究 ——以RH公司为例[D]. 熊伟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9]政府生态管理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张家界为例[D]. 肖亮文. 吉首大学, 2020(03)
  • [10]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分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 于成漩. 吉首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张家界林业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