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海防护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滨海防护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舒文[1](2021)在《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威海市环翠区为山东省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典型区域,为服务山东省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项目建设,评估海防林建设效果,本研究选取七种典型林分,估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以及林木养分固持四种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物质量和价值量,运用敏感性分析探究总生态服务价值对单位面积不同生态服务价值变动的敏感程度,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筛选出对于生态服务价值重要的林分结构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为研究区海防林建设提出合理的营林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服务价值量估算:不同林分生态服务总价值量按照林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20a刺槐纯林(143203.1元/t/(hm2·a))>20a赤松纯林(93202.0元/t/(hm2·a)),5a麻栎黄栌混交林(55848.9元/t/(hm2·a))>5a黑松麻栎黄栌混交林(50375.9元/t/(hm2·a))>5a黑松麻栎混交林(50374.5元/t/(hm2·a))>5a黑松麻栎刺槐混交林(48526.4元/t/(hm2·a))>5a黑松纯林(23291.9元/t/(hm2·a))。不同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序为林木养分固持(144973.9元/t/(hm2·a))>涵养水源(137065.6元/t/(hm2·a))>固土保肥(111104.2元/t/(hm2·a))>固碳释氧(71679.01元/t/(hm2·a))。不同林龄中,20a林分生态服务价值优于5a林分;同一林龄中,20a刺槐纯林优于20a赤松纯林,混交林的生态服务价值高于纯林。(2)敏感性分析:当各功能生态服务价值因子分别上下变动10%和20%时,对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林木养分固持(±6.24%,±3.12%)>涵养水源(±5.9%,±2.95%)>释氧功能(±4.17%,±2.09%)>保肥功能(±2.25%,±1.13%)>固土功能(±0.83%,±0.42%)>固碳功能(±0.61%,±0.30%)。影响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最敏感因子为林木养分固持功能,敏感性最弱的因子为固碳功能。(3)林分结构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林分结构因子中,植被盖度和土层厚度是影响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因子;土层厚度和胸径是影响固碳释氧功能的主要因子;胸径是影响保育土壤和林木养分固持的主要因子。(4)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中,总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是影响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因子;土壤养分全氮、全钾含量是影响保育土壤的主要因子;土壤容重是影响固碳释氧和林木养分固持的主要因子。

胡海波,陈雪,杨兵[2](2021)在《我国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沿海防护林是在沿海地区建立的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和灌木林,在防灾减灾、护岸固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景观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复合经营模式配置、复合经营关键技术以及功能与效益等方面。文中通过总结我国既有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模式和经营技术等研究成果,对今后海防林复合经营研究进行了展望:1)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紧密结合,重视复合经营项目的规划布局;2)提升复合经营科技含量,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研发;3)开展复合经营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毕海玲[3](2021)在《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文中认为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自然环境屏障,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基于此,根据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从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亓军红[4](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李亦然[5](2019)在《山东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沿海防护林有很大面积分布在山东省低山丘陵区,《山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造林区划范围主要涉及到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青岛市、潍坊市,该区域主要包括石灰岩山地和片麻岩山地2种类型,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开展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对于指导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并服务于“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山东沿海防护林工程项目‘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7年-2020年)”,在潍坊市、威海市新造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研究与示范林,在前期开展了立地分类的研究工作。选取项目及规划范围内的潍坊市(青州市、临朐县)作为石灰岩山地沿海防护林的典型造林区域(下称石灰岩山地),选取项目及规划范围内的威海市(环翠区、乳山市)作为片麻岩山地沿海防护林的典型造林区域(下称片麻岩山地),开展立地分类工作。在各地市有关部门帮助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共获取2市406块实地调查小班数据,经过筛选,以各造林小班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特征和植被特征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原理,分别确定了石灰岩山地、片麻岩山地和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结合《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的立地划分结果,重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立地分类结果,以抽样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各立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首次引入运筹学的DEA原理作为评价方法,以间接评价法作为主体思想,对石灰岩山地、片麻岩山地和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的立地类型进行评价,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要素,为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不同立地类型选择适宜的造林模型并推荐适宜树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立地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表明基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同时为下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分析确定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奠定基础。对于石灰岩山地,共选取8项立地因子指标,经过分析,土壤质地与土层厚度、坡度、林下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呈极显着关系,土层厚度与坡度、林下植被高度、植被高度呈极显着关系,而土层厚度与坡位之间呈显着关系,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并不显着;对于片麻岩山地,共选取7项立地因子指标,经过分析,土层厚度与坡位、土层厚度与植被高度、坡位与林下植被高度,均呈现极显着关系,坡位与植被盖度则呈显着关系,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着。(2)立地分类主导因子方面,对于石灰岩山地,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海拔>坡向;对于片麻岩山地,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对于低山丘陵区,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3)依据全国森林立地分类区划原则,结合各区域确定的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将石灰岩山地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18个立地类型;将片麻岩山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2个立地类型;将低山丘陵区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8个立地类型。(4)立地评价方面,石灰岩山地中,Ⅰ5沙质土厚土层丘陵阳坡立地类型、Ⅱ5重壤土厚土层丘陵阳坡立地类型和Ⅱ6重壤土厚土层丘陵阴坡立地类型表现最优;片麻岩山地中,Ⅰ2缓坡阴坡厚土层立地类型、Ⅰ4缓坡阳坡厚土层立地类型、Ⅱ2较陡坡阴坡厚土层立地类型和Ⅱ4较陡坡阳坡厚土层立地类型表现最优;低山丘陵区中,Ⅱ3棕壤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表现最优。(5)根据立地评价结果,考虑可操作性和简易性原则,为低山丘陵区各立地类型选择适宜造林模型并推荐适宜树种。结果表明,Ⅰ3褐土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Ⅱ3棕壤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经济型防护林或用材型防护林,Ⅰ4褐土厚土层阴坡立地类型、Ⅱ4棕壤厚土层阴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生态型防护林和以耐阴树种为核心的经济型防护林,Ⅰ1褐土薄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Ⅰ2褐土薄土层阴坡立地类型、Ⅱ1棕壤薄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Ⅱ2棕壤薄土层阴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生态型防护林。相关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尺度为林业小班尺度,且可满足项目实施地区植被结构优化和造林技术集成的需要,为实现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精准化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后续相关的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以期为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胡梦凡[6](2017)在《结合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烟台市东泊子沙滩公园为例》文中提出沿海城市凭借独特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人口数量众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作为城市门户形象的海岸带沙滩景观是人们休闲游憩的首选,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生态和文化景观价值、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如今,人们日益增长对海岸带资源的需求,却忽视了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海岸带生境的破坏。因此,结合生态修复理念和方法,研究海岸带区域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对于保护沿海城市的自然景观、传承和延续其地域文化脉络、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力图运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滨海城市海岸带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以及沙滩景观营造的原则与方法做出建设性的思考。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明晰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的海岸带沙滩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研究和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相关案例,梳理并总结海岸带沙滩区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点,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海岸带区域的独特性,从而总结归纳出在进行海岸带沙滩区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关于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空间尺度、地域特色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通过梳理总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得出结合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策略。本次设计以烟台市东泊子沙滩公园景观设计为例进行进一步地实践和相关理论的综合运用。通过对用地范围内道路交通、设施小品、种植规划、分区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研究从而探讨结合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策略。

赵广琦,朱义,张群,沈烈英[7](2012)在《临港新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从防护林构成和建设过程等方面,分析了上海临港新城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总结了临港新城沿海防护林存在的问题,针对各类防护林建设面积、树种选择、林分结构优化和低效林改造技术,探讨了临港新城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策,为长三角地区海岸带防护林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张琴,徐华潮[8](2011)在《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探》文中认为介绍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措施,指出现阶段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以及建立合理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多种效益等措施,保持森林健康,恢复森林健康,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

周丽红[9](2011)在《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岸线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同时也给沿海地区带来台风、海啸、风沙等自然灾害。沿海防护林作为沿海地区的“绿色屏障”,其建设对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维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沿海地区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防护林建设过程中,仍然存诸多问题:体系结构不完善,滨海湿地削减,防护效能低下等等。人为因素是山东沿海防护林的大部分问题之所在,在法治社会的现在,完备的法制对山东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有关沿海防护林的法律制度的分析,以及对美国和日本沿海防护林相关制度的考察,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法律保护的不足之处予以探讨。现代沿海防护林健康发展要求完备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行政执法,加上再近年来公民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行政执法完善与执法监督的加强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建构全省范围的统一法律制度,构建沿海防护林集中性执法,完善社会团体和公民对沿海防护林的监督机制,将防护林建设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管护提出了完善建议。

李怡[10](2010)在《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计量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濒临南海,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十分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沿海地区通过自发和工程造林,初步建立起了海岸基干防护林带,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尽管如此,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生态建设往往让位于其他经济活动,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总体上进展缓慢,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防护林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出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2007年,为吸取印度洋海啸事件的深刻教训,中央和广东省先后出台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6-2015),将其上升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发展历史为线索,首先明确了新时期海防林生态建设在目标定位、体系布局、建设规模和内容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突破,分析指出科学、系统地量化评估沿海防护林的功能和效益,对于丰富该领域研究、促进其建设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的共性和沿海防护林工程的特殊性,本文综合运用频度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状态层、变量层、要素层共4层3类15项22个指标,并以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研究了工程实施可预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显示,截至二期工程完成,将实现综合效益562844.5万元/a,投资效果系数达到1:13.25。实践中,沿海防护林效益的实现有赖于相当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而这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对理想的效益水平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依据干扰理论,本文分析构建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干扰体系。鉴于研究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特征,人为干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剖析,认为:沿海防护林建设形成的森林/湿地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在现有公有产权结构安排下,其建设管理的正外部性未得到相应补偿,干扰破坏的负外部性行为未付出应有代价,缺乏有效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表现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自愿供给失灵,以致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数量规模和管理的质量水平受到影响,制约了功能效益的发挥。运用博弈理论,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参与/执行和违规/破坏行为,对人为干扰的形成机理及其优化策略予以阐释和探讨。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实现的策略,包括具有激励效应的补偿水平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技支撑体系。

二、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样地设置与林分概况调查
        2.2.2 效益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2.3 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2.2.4 敏感性分析
    2.3 研究内容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1 Person相关性分析
        2.4.2 逐步回归分析
        2.4.3 通径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3.1.1 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估算
        3.1.2 保育土壤功能价值估算
        3.1.3 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估算
        3.1.4 林木养分固持功能价值估算
    3.2 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3.2.1 敏感性分析
        3.2.2 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
    3.3 生态服务价值与林分结构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分析
        3.3.1 涵养水源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3.3.2 保育土壤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3.3.3 固碳释氧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3.3.4 林木养分固持功能影响因子分析
4 讨论
    4.1 生态服务价值与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敏感因子探讨
    4.2 林分结构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关系探讨
    4.3 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与生态服务价值关系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原则
    1.1 林区多角度防治原则
    1.2 林区种类多元化原则
    1.3 林区划分多层次原则
2 山东沿省海防护林建设现状
    2.1 防护体系结构不完善
    2.2 林区防护模式相对单一
3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策略
    3.1 科学规划林区结构
    3.2 合理规划树种结构
4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4.1 提升病虫害防护意识
    4.2 增加治理人才投入
5 结语

(4)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5)山东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沿海防护林研究进展
        1.3.2 立地类型划分研究进展
        1.3.3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3.4 DEA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类型及分布
        2.1.4 气候条件
        2.1.5 植被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因子分析
        2.2.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
        2.2.3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2.3 研究方法
        2.3.1 立地因子调查、获取与分级
        2.3.2 主导因子的确定
        2.3.3 DEA评价模型原理
        2.3.4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因子的选择与分析
        3.1.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因子分析
        3.1.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主导因子确定
    3.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的划分
        3.2.1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3.2.2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分类结果
    3.3 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1 石灰岩山地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2 片麻岩山地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3 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评价
        3.3.4 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不同立地类型适宜造林模型选择
4 讨论
    4.1 立地类型划分的样本数量
    4.2 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4.3 立地类型评价的方法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结合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烟台市东泊子沙滩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研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多学科研究法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5.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 相关概念阐述
    2.1 海岸带
    2.2 沙滩及沙滩景观
    2.3 生态修复
    2.4 结合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景观设计研究
3 海岸带沙滩公园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3.1 海岸带
        3.1.1 海岸带的类型
        3.1.2 海岸带的功能
        3.1.3 海岸带的景观元素
        3.1.4 海岸带的景观特征
        3.1.5 我国海岸带景观发展现状问题
        3.1.6 海岸带景观与其他滨水园林景观的比较
    3.2 沙滩公园
        3.2.1 沙滩公园的功能
        3.2.2 沙滩公园的发展概况
        3.2.3 沙滩公园的景观结构
    3.3 小结
4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
    4.1 海岸带沙滩景观生态修复相关概念
    4.2 人为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
    4.3 小结
5 海岸带沙滩公园生态修复景观设计原则与策略
    5.1 海岸带沙滩公园生态修复景观设计原则
        5.1.1 综合性原则
        5.1.2 整体性原则
        5.1.3 地域性原则
        5.1.4 自然生态性原则
        5.1.5 “以人为本”原则
    5.2 基于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5.2.1 建设“保育—保全—开发”梯度控制型景观
        5.2.2 营造“生态—景观—旅游”多位一体型景观
        5.2.3 强调“空间—场所—领域”地域文化型景观
        5.2.4 维护“植物—动物—人类”生物栖息地景观
    5.3 海岸带沙滩公园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5.3.1 海滩及沙丘修复
        5.3.2 湿地修复
        5.3.3 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修复
        5.3.4 海岸线修复
        5.3.5 生物资源修复
        5.3.6 历史遗存修复
    5.4 小结
6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6.1 法国勒·阿弗尔市海滨景观设计
        6.1.1 项目概况
        6.1.2 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策略
        6.1.3 案例小结
    6.2 西班牙马略卡岛棕榈树海滩景观设计
        6.2.1 项目概况
        6.2.2 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策略
        6.2.3 案例小结
    6.3 秦皇岛海岸线景观规划设计
        6.3.1 项目概况
        6.3.2 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策略
        6.3.3 案例小结
    6.4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景观设计
        6.4.1 项目概况
        6.4.2 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策略
        6.4.3 案例小结
    6.5 大连普湾新区滨海景观带概念规划
        6.5.1 项目概况
        6.5.2 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策略
        6.5.3 案例小结
    6.6 案例总结
7 烟台市东泊子沙滩公园设计说明
    7.1 项目概况
        7.1.1 区位概况
        7.1.2 立地条件
        7.1.3 上位规划分析
        7.1.4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7.1.5 场地综合评价(SWOT分析)
    7.2 设计理念
        7.2.1 设计原则
        7.2.2 设计目标
        7.2.3 设计定位
        7.2.4 设计依据
    7.3 总体设计
        7.3.1 设计策略
        7.3.2 设计特色
        7.3.3 总体设计
        7.3.4 景观结构
        7.3.5 视线组织
        7.3.6 功能分区
    7.4 分区设计
        7.4.1 活力运动区
        7.4.2 滨海漫步区
        7.4.3 生态涵养区
    7.5 专项设计
        7.5.1 交通流线设计
        7.5.2 竖向设计
        7.5.3 生态修复设计
        7.5.4 种植设计
        7.5.5 设施小品设计
        7.5.6 经济技术指标
8 结语
图纸目录
设计图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8)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
    1.1 营林措施
    1.2 林带结构
2 沿海防护林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严重, 制约着沿海防护林健康体系的发展
        2.1.1 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成因
        2.1.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2 沿海防护林管理不力, 只造不管
    2.3 经济投入不够, 未能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
3 构建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和措施
    3.1 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
    3.2 构建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措施
        3.2.1 建设合理的沿海防护林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治林, 建立完善的沿海防护林资源管理体系
        3.2.2 科学合理的防治病虫害, 以林业科技为支撑, 构建多层次和多功能, 具有自我恢复、自我调控的综合沿海防护林体系
        3.2.3 充分发挥沿海防护林多种效益, 以生态效益为首, 兼顾各种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9)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选题立意与研究方法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论文创新与难点
1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分析
    1.1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
    1.2 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防护林体系结构不完善
        1.2.2 滨海湿地不断被削减
        1.2.3 树种老化,结构简单,防护功能低
2 沿海防护林的国内外法律保护的考察
    2.1 沿海防护林的国内法律保护的考察
        2.1.1 对《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的考察
        2.1.2 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的考察
        2.1.3 对《海南省沿海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的考察
    2.2 沿海防护林的国外法律保护的考察
        2.2.1 美国沿海防护林相关法律与制度的考察
        2.2.2 日本沿海防护林相关法律与制度的考察
3 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法律依据的不足
        3.1.1 立法滞后
        3.1.2 沿海防护林体系管理保护基本制度缺失
    3.2 行政执法的缺失
        3.2.1 防护林与林区生态系统保护不协调
        3.2.2 海域湿地保护不足
    3.3 内外监督不到位
        3.3.1 内部监管不力
        3.3.2 外部监督不足
4 完善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的对策研究
    4.1 专门性法律依据与非专门性法律依据的协调适用
        4.1.1 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的技术性依据的制定
        4.1.2 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与管理机制
    4.2 集中型执法与综合性执法的统一
        4.2.1 建立沿海防护林管护执法体系
        4.2.2 加强沿海防护林执法管理
    4.3 内部强化与外部监督的相互促进
    4.4 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密切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计量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沿海防护林体系营建的历史进程
        1.2.2 沿海防护林国内外研究综述
        1.2.3 沿海防护林研究评价及其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准备
        1.4.1 文献研究
        1.4.2 实地调查
        1.4.3 数据采集
        1.4.4 方法准备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安全理论
        2.1.1 生态安全理论的一般原理
        2.1.2 基于生态安全理论的沿海防护林建设研究
    2.2 生态经济理论
        2.2.1 生态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
        2.2.2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沿海防护林效益研究
    2.3 干扰理论
        2.3.1 森林干扰的一般理论
        2.3.2 基于干扰理论的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研究
    2.4 行为博弈理论
        2.4.1 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2.4.2 基于行为博弈理论的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研究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般原理
        2.5.2 遵循可持续发展轨迹的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3.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区资源状况
        3.1.1 自然资源状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林业资源条件
    3.2 主要自然灾害
        3.2.1 台风等海洋性灾害
        3.2.2 洪涝干旱
        3.2.3 地质灾害
        3.2.4 生物灾害
    3.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概况
        3.3.1 历史进程
        3.3.2 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状况
        3.3.3 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和进展
    3.4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体评价
        3.4.1 必要性评价
        3.4.2 发展环境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评价指标确立
        4.1.1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4.1.2 指标的筛选原则
        4.1.3 指标的选取
    4.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4.2.1 构建程序
        4.2.2 指标体系框架
    4.3 生态效益指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3.1 防火减灾效益
        4.3.2 防风固沙效益
        4.3.3 涵养水源效益
        4.3.4 保育十壤效益
        4.3.5 净化环境效益
        4.3.6 固碳释氧效益
        4.3.7 热力效益
        4.3.8 生物多样性保持效益
        4.3.9 游憩效益
    4.4 经济效益指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4.1 活立木生产效益
        4.4.2 薪材产品
        4.4.3 近海渔业支持效益
    4.5 社会效益指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5.1 就业增收效益
        4.5.2 环境改善效益
        4.5.3 文化科教及其他效益
    4.6 本章小结
5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计量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1.1 基础数据来源和取用
        5.1.2 折现率的确定
    5.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效益计量
        5.2.1 生态效益计量
        5.2.2 经济效益计量
        5.2.3 社会效益计量
    5.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计量结果分析
        5.3.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构成
        5.3.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特征
        5.3.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投资回报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实现的干扰因素分析
    6.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干扰概述
    6.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自然干扰
        6.2.1 内源性干扰
        6.2.2 外源性干扰
    6.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
        6.3.1 围垦
        6.3.2 污染
        6.3.3 皆伐、择伐及盗伐
        6.3.4 过度捕捞
        6.3.5 旅游开发
        6.3.6 开采挖矿
        6.3.7 人工经营不当
        6.3.8 薪材采集
    6.4 本章小结
7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的经济学分析
    7.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经济属性
        7.1.1 公共物品
        7.1.2 外部性
        7.1.3 产权安排
    7.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的制度成因分析
        7.2.1 市场失灵
        7.2.2 政府失灵
        7.2.3 自愿供给失灵
    7.3 本章小结
8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的个体行为分析
    8.1 局中人及其目标差异
        8.1.1 局中人设定
        8.1.2 局中人目标差异
    8.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参与行为分析
        8.2.1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8.2.2 局中人效用水平
        8.2.3 博弈模型构建
        8.2.4 博弈分析结论与讨论
    8.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管理干扰行为分析
        8.3.1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8.3.2 局中人效用水平
        8.3.3 博弈模型构建
        8.3.4 博弈分析结论与讨论
    8.4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干扰困境及其求解
        8.4.1 补贴机制下的执行行为博弈
        8.4.2 惩罚机制下的执行行为博弈
    8.5 本章小结
9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策略研究
    9.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投入机制
        9.1.1 沿海防护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9.1.2 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
        9.1.3 补偿资金管理机制
    9.2 广东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监督机制
        9.2.1 建立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9.2.2 加强基层政府的监管责任
        9.2.3 依法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9.3 广东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科技支撑体系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本文的创新之处
    10.3 不足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个人简介
13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录1 沿海防护林建设区县调查表
附录2 沿海防护林建设公众调查表
附录3 专家咨询表

四、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威海市环翠区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D]. 刘舒文.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我国沿海防护林复合经营技术研究进展[J]. 胡海波,陈雪,杨兵. 世界林业研究, 2021(04)
  • [3]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 毕海玲. 南方农业, 2021(03)
  • [4]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山东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D]. 李亦然. 山东农业大学, 2019(12)
  • [6]结合生态修复的海岸带沙滩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烟台市东泊子沙滩公园为例[D]. 胡梦凡.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临港新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 赵广琦,朱义,张群,沈烈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01)
  • [8]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探[J]. 张琴,徐华潮. 浙江林业科技, 2011(03)
  • [9]山东沿海防护林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周丽红.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10]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计量与实现研究[D]. 李怡.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山东省滨海防护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