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

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

一、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乐华,张美英,段棒棒[1](2021)在《中国IP文化茶馆形成模式与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探讨IP文化茶馆概念的基础上,从地域元素、文学衍生、价值情怀、概念创新四个IP角度总结出中国文化茶馆的形成模式,利用竞争力GEM模型,对四类文化茶馆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层面,文学IP衍生文化茶馆本地市场黏性较低,市场竞争风险较大;价值情怀IP文化茶馆创新能力、经营水平较低,市场灵活性较差;地域元素IP文化茶馆供应商和相关辅助行业产业链不完善,服务质量水平较低;概念创新IP文化茶馆的内在结构、战略和竞争能力与外部市场黏性较低,IP效应尚未发挥。在未来发展中,四类IP文化茶馆可分别按照开拓本地市场、提升自身风险防御能力、转变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改良基础服务质量、完善产业链竞争水平以及加强自身IP辨识度建设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曲美潼[2](2020)在《“泡茶馆”文化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文中提出"泡茶馆"是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学子在昆明求学时一种普遍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泡茶馆"文化代表了学子们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气质。汪曾祺从小受到故乡高邮茶文化的影响,青年求学时成为西南联大的一员,"泡茶馆"文化既成为他笔下的书写对象,又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品格:一方面保护并延续了他少年时期初步形成的恬淡的文化性格和审美风格,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的创作角度、方法和立场。平民心态、唯美意境逐渐成为他创作的追求。汪曾祺的创作风格无论是在前期还是后期,都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传承,其原因正是"泡茶馆"文化中的平和恬淡、清新自然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联通作用。

蒋晓丽,郭旭东[3](2020)在《媒介空间中的“耗费”式抵抗——基于日常抵抗理论的茶馆文化研究(1912-1949)》文中认为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茶馆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围绕"日常抵抗"分析框架的四个维度"日常抵抗的剧目"、"行动者间关系"、"空间化"、"时间化"展开论述。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理论阐释,本文认为,民国茶馆中的"日常抵抗"表现为底层社会借由茶馆这一"媒介空间"反抗国家、精英双重压迫的诸种隐蔽的日常实践活动。而底层民众之所以乐于在茶馆中"耗费"时间,实际上是试图以此保存大众文化与民间生活秩序的自主性。

翟星宇[4](2019)在《以老舍《茶馆》为例探析清末北京茶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饮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对茶文化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老舍先生的茶戏剧《茶馆》中蕴含着多重茶文化内涵,他以裕泰大茶馆中的故事展现清末北京的茶文化,演绎出《茶馆》中的茶馆文化、茶与茶具文化、茶事活动文化,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清末北京的茶文化和探析老舍所传递的茶文化理念。

崔璨[5](2018)在《茶馆文化与旅游开发浅议——以成都为例》文中提出成都大街小巷茶馆鳞次栉比,众多茶馆是爱好休闲的成都人空闲时打发时间的好去处。成都的茶馆已成为成都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文章旨在通过对茶文化与茶馆文化的梳理,进行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成都茶馆文化的了解,促进对茶馆文化旅游的开发以及对传统茶馆文化的传承。

翁飞龙,蒋敏,章传政[6](2018)在《论茶文化在茶馆文化营销中的作用——以老舍茶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茶馆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茶馆文化又是茶馆的灵魂所在。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馆文化已然成为茶馆能否成功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茶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成了茶馆经营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故本文拟以老舍茶馆为研究对象,探讨茶文化在茶馆文化营销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孔祥娟[7](2017)在《解读老舍《茶馆》中北京茶文化的特色》文中研究说明《茶馆》这部作品是老舍重要的一部文学着作,作为出生于北京的作家,老舍注重在《茶馆》这部作品里以茶文化的兴衰,叙述北京各类文化的兴衰与变化。因此,从《茶馆》中的茶馆文化、茶客文化等特色茶文化出发,能够更好理解老舍对于茶的理解,以及茶对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深刻影响。

何明敏[8](2017)在《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返《茶馆》的创作语境,可以看到老舍在明确提出"葬送三个时代"的政治目的之外,又暗含再现老北京的文化诉求。一方面,旧社会苦难史的一出政治葬歌赋予《茶馆》以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却又在文化性的掩饰下少了一些说教意味;另一方面,关于老北京的文化记忆又使得《茶馆》兼具文化传播的功能,其中的政治表述和文化展示又共同参与了民族身份的建构。因此,《茶馆》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历史文化"教科书"。回顾《茶馆》的历史命运及其经典化历程,可以发现它在1979年之后的快速经典化首先得益于其文本内外的政治性。在政治话语的权力削弱之后,对《茶馆》经典性的阐释又倾向于以肯定其文化内涵为主。《茶馆》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但它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政治性与文化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李郭[9](2015)在《老舍《茶馆》中的空间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老舍的话剧《茶馆》中茶馆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试图从空间理论出发,从生存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个层次着手,分析作家是如何利用茶馆来建构空间文化的表征意义,探究茶馆空间文化内涵。试图论证作品中的茶馆空间并不是简单的故事发展背景,而是其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历史性与人文性,从而论证茶馆空间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场域,进而论证作为社会空间的文化表征,茶馆空间生产也不可避免地被置于社会政治权力角逐的场域。因此,从空间视域对文本中的空间进行考察,阐释出茶馆在文本中的表现形态及功能,挖掘茶馆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表现老舍话剧主题的同时,探究茶馆空间所承担的民族文化集体记忆、社会关系场域、空间主体变迁和隐性秩序的深层意义。因此,本文分为三章从空间的三个层次展开对《茶馆》中茶馆空间的研究。第一章,从空间的物理性对茶馆的社会空间选址、空间内部结构、功能分区等方面做了论述,并结合话剧文本内容和话剧舞台形式对空间进行了解读。茶馆作为一个经营场所,会选址在人口密集和人口流动性大的地方,茶馆内部空间也往往根据不同功能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片区,大致分为前厅供茶客们喝茶闲坐,后区为厨房、茶水房等功能区域。在《茶馆》中对茶馆物理空间的描述除了背景叙述外,最主要的是通过人物进出入“门”、茶馆空间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来营造茶馆的立体空间感,并巧妙的结合了话剧舞台的人物登场与退场、台前与幕后的实际表演形式,含义深刻的表达了明与暗、虚与实、显在秩序与潜在力量的互文性。茶馆在话剧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老舍对茶馆的描述并未着墨太多,而是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茶馆的神韵和内涵,这就与茶馆作为民众公共空间的文化符号密切相关,人们对茶馆的集体记忆使得老舍能够抓住茶馆的文化符号迅速引起观众的记忆认知与情感共鸣。第二章则是从空间作为一个社会关系交往场所的公共空间角度,对茶馆空间的生活功能意义、社会关系的功能意义以及对国家变化的影射进行论述。茶馆首先作为民众生活的公共空间场所具有开放性和世俗性,中国自古有饮茶的生活习惯并且十分普及,因此茶馆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随着历史的演进,茶馆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基本的喝茶、休息之外,看戏、听曲儿、会友、做生意也融入到了茶馆空间之中,随之而来的是茶馆汇集了三教九流的人们,各色茶客在这里聚集交流,茶馆便成为了信息交流中心。茶馆为民众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提供了平台,茶馆也逐渐成为了人们谈论公共话题的公共空间,“一座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茶馆受到社会关系的支配和影响,由于茶馆的独特性,使得茶馆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场所更能够明显的、迅速的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国家社会的时代变迁,《茶馆》中老舍通过裕泰茶馆的空间形态的时代变迁、茶客主体身份和命运的变迁表现出社会的日益动荡以及百姓生活日益艰难,而这背后是高压权力阶层对传统文化的蔑视以及对民众自由权利的掠夺。第三章从茶馆自身所体现出的空间秩序文化角度,对《茶馆》中的裕泰茶馆空间的政治权力特征、茶馆空间自身所特有的场域秩序、秩序主体的丧失与茶馆空间毁灭的关系进行论述。空间是具有政治性的,茶馆空间更不例外,“莫谈国事”看似是茶馆拒绝与政治发生联系,但恰恰宣告了政治的在场性,政治权力对空间的干预是一种隐性监控,这也是空间秩序中的远端秩序,即国家权力的隐秩序。政治权力隐形监视着茶馆里的一切,一切有悖于它意志的事物将被它制裁。而与之对抗的是民众的民间性传统习惯和自由言语权,茶馆长久以来作为民众习惯性生活场所以及公共空间而言,茶馆早已是一种集体共识和传统文化,茶馆具有它的场域表征,茶馆又拥有舞台性,是一种平台,而这种特性使它成为民众出声的场所。每一个场域都有它的秩序和规则,茶馆维持着它特有的秩序文化,呈现出一种空间秩序中的近端秩序,即茶馆文化的显秩序。茶馆的显秩序体现为要想真正融入茶馆就只能以茶客的身份进入,茶馆秩序以及茶馆文化也只能对茶客起作用,进入茶馆就削弱了茶客们的社会身份,仿佛进入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间之中,因而茶馆空间也就具有了象征意义。然而,当代表国家权力的隐性秩序不再隐形而是近距离直接干预,警察、大兵、军官、资产家以社会身份进入茶馆打破茶馆秩序时,茶馆原有的主体茶客与茶馆主人被抢夺了主体地位,迫于强权政治的强力,裕泰茶馆通过“改良”的方式逐渐屈服,但茶馆的主体被驱赶、秩序被破坏,茶馆早已不是曾经的茶馆,茶馆与民众权利一同被毁灭。通过从三个层次对老舍《茶馆》中的茶馆空间进行探讨,了解茶馆空间的构成、茶馆空间的作用和文化以及茶馆所体现出的秩序内涵不仅通过话剧形式得到了完美展现,同时也呼应了老舍这篇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对茶馆空间的研究进而也丰富了文学作品中茶馆的文化意义。

杨浩然[10](2013)在《当代茶馆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茶馆是茶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者的一面旗帜。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茶馆中扮演的装饰艺术角色,可归属于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效果。它和其它的装饰元素深深根植于几千年来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和社会价值体系中。中国当代的茶馆设计是可以从传统的装饰元素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使茶馆的室内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自茶馆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繁荣景象胜过从前达到盛况,发展前景大好。在茶馆消费已经成为时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时尚消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装饰元素,将宗旨作为以服务于人本身的建筑,尤其是作为当代具有茶文化、儒释道文化和民俗文化,这些深厚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的茶馆空间形态更是应该有如此的思考和责任。去塑造实质性的表达精神的一种文化环境。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的国家迎来和带动了一次胜过一次的波澜汹涌的工业革命狂潮,改变了作坊式的服务于贵族的手工艺阶段。新的材料的诞生是为平民大众而生,工艺制作的改变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迁。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应该被我们现代的室内设计师重新捧起来,通过提炼和思考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真切的将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物质表现和精神内涵体现其中。本课题首先简述茶馆的由来与发展,对当代茶馆所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当代茶馆的不同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分区;其次,详细分析茶文化、地域文化、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的思想和民俗,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带给当代茶馆设计的思想方向和设计启发;最后,通过北京老舍茶馆空间设计文献案例研究分析、石家庄战国策茶馆的空间设计实地案例调查研究分析,借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装饰手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而得到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本人在教学与设计的工作期间完成的任丘御代家仁茶馆作为自我实践案例在论文中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带给我的启示和应用过程的体会。

二、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2)“泡茶馆”文化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南联大时期的“泡茶馆”文化
2 汪曾祺与“泡茶馆”文化之缘
3 “泡茶馆”文化对汪曾祺创作的滋养和奠定
4 结语

(3)媒介空间中的“耗费”式抵抗——基于日常抵抗理论的茶馆文化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概述
    (一)“日常抵抗”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二)巴塔耶的“耗费”思想
三、“日常抵抗”理论视域中的民国茶馆文化:以成都为例
    (一)日常抵抗的剧目
    (二)行动者间关系
    (三)空间化
    (四)时间化
四、结论

(4)以老舍《茶馆》为例探析清末北京茶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北京茶馆文化
    1、“茶馆文化”的嬗变
    2、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
二、清末北京的茶与茶具文化
    1、《茶馆》中“茶”文化
    2、老北京茶文化象征———“碗茶”
三、清末茶事文化活动
    1、商业化活动
    2、娱乐交际化活动
结语

(5)茶馆文化与旅游开发浅议——以成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古代茶文化史
2 茶馆文化渊源
    2.1 唐宋时期茶馆文化
    2.2 晚清民国时期茶馆文化
    2.3 近现代成都茶馆文化的发展
3 成都茶馆文化与旅游研究现状
    3.1 当代成都茶馆发展现状
    3.2 茶馆旅游研究概述
4 成都茶馆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

(6)论茶文化在茶馆文化营销中的作用——以老舍茶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茶文化在文化营销中的应用
    (一) 老舍茶馆的物质文化
        1. 从老舍茶馆的文化环境设计角度看, 茶馆
        2. 从产品角度看, 老舍茶馆提供的产品种类多而全, 富有特色。
    (二) 老舍茶馆的制度文化
        1. 文商结合, 刚柔并济。
        2. 继承传统, 特色经营。
        3. 锐意进取, 推陈出新。
    (三) 老舍茶馆的行为文化
    (四) 老舍茶馆的精神文化
        1. 企业愿景:
        2. 企业使命:
        3. 核心价值观:
二、老舍茶馆开展茶文化营销的作用
    (一) 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 引领茶馆业发展
        1. 产品差异化
        2. 品牌形象化
        3. 沟通默契化
    (二) 充当以文教化的角色, 促进社会和谐
        1. 丰富大众的茶文化知识, 促进茶文化发展
        2.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3. 改善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
三、结语

(7)解读老舍《茶馆》中北京茶文化的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茶馆》中北京茶文化的特色分析
2《茶馆》里北京茶文化的场景特征:以茶馆为例
    2.1《茶馆》里北京茶馆场景分析
    2.2《茶馆》里北京茶馆场景文化主要特征:包容性
3《茶馆》里北京茶文化的群体特征:以茶客与茶语为例
    3.1《茶馆》中茶文化群体特征范例:旗人茶客
    3.2 老舍《茶馆》里茶谈与茶语的群体特征
4 结语

(8)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是香花,不是毒草”:作为意识形态的《茶馆》
二从“葬歌”到“挽歌”:作为文化记忆的《茶馆》
结语

(9)老舍《茶馆》中的空间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源起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茶馆的空间营造
    一、空间与场所
        (一) 茶馆的社会空间选址
        (二) 茶馆“门”的空间分割
        (三) 空间方位与话剧舞台的结合
    二、茶馆:传统空间文化符号
        (一) 茶馆空间的历史演变
        (二) 茶馆空间: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
    三、茶馆空间的时间性与公共性
        (一) 茶馆空间的时代变化
        (二) 空间与时间的互文性
        (三) 茶馆:民众的公共空间
第二章 茶馆空间的社会体系建构
    一、民众生活的公共场所
        (一) 消费消遣空间
        (二) 信息交流空间
        (三) 社会交往空间
    二、日常交往的社会缩影
        (一) 茶馆与社会
        (二) 茶馆空间的大众化
    三、对国家社会的变迁影射
        (一) 裕泰茶馆的空间变迁
        (二) 茶馆空间的主体性变迁
        (三) 茶馆空间影射的社会变迁
第三章 茶馆空间的双重秩序
    一、茶馆空间的政治权力特征
        (一) 茶馆空间的政治性
        (二) “莫谈国事”:政治权力的隐形监控
        (三) “改良”:民间性传统与国家意志的对抗
    二、茶馆空间的场域表征
        (一) 茶馆空间的舞台特性
        (二) 属于茶馆的空间秩序
        (三) 茶馆空间的“乌托邦”象征
    三、茶馆空间的主体毁灭
        (一) 茶馆空间的主体性
        (二) 女性进入茶馆空间
        (三) 空间主体与茶馆空间的毁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当代茶馆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1 茶馆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
        1.2.2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研究状况
        1.2.3 石家庄的茶馆室内设计现状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2章 当代茶馆空间的设计分析
    2.1 当代茶馆的功能分析
        2.1.1 当代茶馆的文化功能
        2.1.2 当代茶馆的休闲功能
        2.1.3 当代茶馆的社会功能
    2.2 当代茶馆的类型和当代茶馆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2.2.1 当代茶馆的类型
        2.2.2 当代茶馆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茶馆设计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气质
    3.1 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在当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
        3.1.1 字画的运用
        3.1.2 吉祥纹样的运用
        3.1.3 传统家具的应用
        3.1.4 陈设的应用
    3.2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装饰艺术在当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
        3.2.1 中国传统建筑构件在当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
        3.2.2 中国传统建筑界面在当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
    3.3 茶文化对当代茶馆设计的影响
        3.3.1 茶文化的产生
        3.3.2 茶文化的产生与内涵
    3.4 当代茶馆设计的精神气质
        3.4.1 儒释道精神对当代茶馆设计的影响
        3.4.2 民俗风情对当代茶馆设计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例分析
    4.1 文献案例研究分析--北京老舍茶馆空间设计
    4.2 实地案例调查研究分析--石家庄战国策茶馆的空间设计
    4.3 自我实践案例设计--任丘御代茶仁茶馆
        4.3.1 项目简介
        4.3.2 设计方案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IP文化茶馆形成模式与竞争力研究[J]. 高乐华,张美英,段棒棒.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1(01)
  • [2]“泡茶馆”文化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J]. 曲美潼.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3]媒介空间中的“耗费”式抵抗——基于日常抵抗理论的茶馆文化研究(1912-1949)[J]. 蒋晓丽,郭旭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以老舍《茶馆》为例探析清末北京茶文化[J]. 翟星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11)
  • [5]茶馆文化与旅游开发浅议——以成都为例[J]. 崔璨. 西部皮革, 2018(22)
  • [6]论茶文化在茶馆文化营销中的作用——以老舍茶馆为例[J]. 翁飞龙,蒋敏,章传政. 农业考古, 2018(05)
  • [7]解读老舍《茶馆》中北京茶文化的特色[J]. 孔祥娟. 福建茶叶, 2017(06)
  • [8]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J]. 何明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1)
  • [9]老舍《茶馆》中的空间文化研究[D]. 李郭. 西南大学, 2015(05)
  • [10]当代茶馆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研究[D]. 杨浩然.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老舍与北京茶馆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