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

一、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露[1](2020)在《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形态构成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华传统汉民族服饰“云肩”在现代文化生活当中的日益衰颓,云肩逐渐消失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仅在汉服、戏服和影视剧服饰中偶有出现。众多学者研究了云肩的纹饰、文化和形制等感性语义,而理性客观的形态构成鲜有讨论。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对现存的云肩样式进行再探究,以广泛收集的云肩素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形艺术图形和云肩平面图形在艺术美学和数理逻辑上的相似点,从而构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分类判断模型。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检索、田野调研、观察法、类比法、定量分析法和模拟法等,并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博物馆云肩科普交互系统的设计。论文包括:(1)对研究对象(云肩)的简考,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现状;(2)对分形理论的整体认识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概况;(3)结合分形艺术图形与云肩平面图形的相似性,收集一定数量的云肩素材样本进行形态构成原理分析,推导出云肩的分类判断模型;(4)使用李克特量表对模型进行定性验证,以及感知哈希算法中的汉明距离对模型进行定量验证,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探究实际应用方向;(5)根据研究的理论成果完成云肩DIY图形交互系统的设计。

李森然[2](2020)在《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创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基于分形几何学和数字设计相关理论基础,以数字图解为基本逻辑,通过研究分形分支形态、分形镶嵌形态和分形粒子系统这三种自然界中常见的分形形态,分析其内在算法规则和生长规律,使用数字设计软件Grasshopper构建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可视化算法并搭建其逻辑原型;通过分析不同分形形态的异同,总结不同的应用形式,并研究相应的优化算法逻辑;文章对国内外的分形设计、数字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多角度、多途径应用算法进行分形形态创构的可行性并构建分形形态逻辑原型,从家具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其优化策略,并尝试应用进化算法实现家具方案的数字进化设计。本文的成果如下:(1)通过数字图解与算法研究,得到以分形分支形态、分形镶嵌形态和分形粒子系统三种分形形态为基础,基于不同算法规则创构的多样化数字逻辑原型。(2)使用数字设计软件Grasshopper,以逻辑原型为基础进行数字生形,并以家具设计运用为目标,系统性地研究相应的优化算法和策略,总结得到不同分形形态的应用形式和算法优化异同。(3)以分形家具形态的逻辑原型为基础,得到基于进化算法使用Grasshopper创构混合式交互选择的进化设计策略,实现设计方案的计算机筛选和系列化创构,充分发挥数字设计语义中计算机参与的优势。

王佳星[3](2020)在《分瓣式浮环密封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瓣式浮环密封因其性能稳定,各工况条件下适用范围广等优良特性,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成为主要的密封形式。然而分瓣式浮环在实际工作状态下,会产生泄漏和磨损等对密封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分瓣式浮环密封在接触状态时的正常工作状态,研究了其关于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磨损泄漏特性以及发热量和变形量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数据与模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来验证,汇总得到分瓣式浮环密封设计的相关规律,并为其实际工程实践中提供加工理论和设计优化方法。根据分瓣式密封装置工作原理,基于分形理论,通过分形理论中主要的分形参数,研究了分瓣式浮环与跑道接触位置的微观形貌,建立了分瓣式浮环密封的数值模型,计算对比了磨损率和泄漏率在变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分瓣式浮环密封影响,确定了实际密封表面的分形维数和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中可以明显发现,密封性能中工况参数在较低情况下磨损泄漏较小;在结构参数方面,密封面适宜的密封取值范围在5~6mm时会使密封性能更佳;材料参数中密封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越小,密封面综合性能越好。针对文中分瓣结构特点,对分瓣式浮环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建立,分别在工作状态下施加热边界条件和力边界条件,研究了不同工况参数、结构参数、弹簧力以及材料参数对分瓣环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况参数中压差、转速,结构参数中主密封面宽度和材料参数对密封发热量和变形量均起到主要影响;环形弹簧箍紧力在取值范围区间内对密封变形量影响不大。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参数优化取值范围,归纳总结分瓣式浮环密封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方法。经设计加工后对分瓣式浮环密封试验装置进行了调试组建,通过辅助系统测量了分瓣式浮环密封装置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泄漏量;利用高精度的长度测量器对分瓣环内环表面尺寸进行测量,对其磨损量进行统计。理论计算出的结果与试验中的磨损率和泄漏率比较,得出泄漏率趋势和量级整体吻合,磨损率相比趋势相似,数据的差值可能与试验环境有密切关系,验证密封在不同参数影响下性能分析的准确性。一定时间范围内密封稳定性能良好,分瓣式浮环密封的稳定性能和高可靠性能得以充分反映。通过对分瓣式浮环密封结构的磨损率、泄漏率和发热量及变形量的数值模拟分析和最终的试验探究,揭示了分瓣式浮环密封不同参数下的磨损率和泄漏率变化趋势,以及发热量及变形量规律,优选出能够减小密封端面温升及变形的较优结构、操作参数及密封材料配对,验证了分瓣式浮环的综合性能优势,可为分瓣式浮环密封的参数优化、材料选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将来分瓣式浮环设计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陈天泽[4](2020)在《废弃玻璃混凝土分形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废弃玻璃混凝土作为新型混凝土,备受广大科研学者的重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废弃玻璃混凝土的研究逐渐成熟。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废弃玻璃混凝土细微观的研究则较少。本文设置了废弃玻璃取代细骨料砂、取代粗骨料石以及掺入不同物质三个对比组,探究了废弃玻璃混凝土内部孔结构与宏观表现之间的关系。由于试件内部孔隙结构是较为抽象的存在,因此采用分形维数为载体,寻找孔结构与宏观层面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的应用废弃物,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分形理论自创立之初,便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类不规则的、杂乱无序的事物。分形维数可将试件内部孔隙结构具化,可以更加方便的描述孔隙的复杂程度。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结合实际试验情况,本文采用工业CT扫描结合Matlab编程的方法计算得出。通过试验结果与推理分析,发现废弃玻璃混凝土宏观表现受到内部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废弃玻璃混凝土内部孔结构测定试验得出结论:废弃玻璃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与孔隙率、孔隙面积以及孔隙半径有关。孔隙率越大,分形维数越小;平均孔面积越小的试件,分形维数越大;平均孔径越大的试件,分形维数越小。结合废弃玻璃混凝土性能试验可知:分形维数越大的试件,内部孔隙结构越好,其宏观性能越优越,抗侵蚀性也越好。由传递性可知,废弃玻璃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宏观层面的表现。因此,找到废弃玻璃混凝土内部孔隙的作用方式,可以为提高试件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谢大伟[5](2019)在《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量化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四十年以来,社会经济水平、国家整体实力收获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同时与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体现在各类城市建设空间环境质量上的良莠不齐。空间塑造手法单一、建设质量缺乏细节、城市形貌刻板化、功能偏离受众等诸多问题成为高速发展语境下不能规避的问题。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高效提升城市整体环境的手段,在促进城市建设品质优化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选取了城市景观中的微观层面城市天际线这一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定义标准和分析方法后,以天津市众多传统商业区为例,探讨量化分析和美学认知体系下微观城市天际线的评价方法,最终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构建理论与策略有所启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数理分析法通过构建天际线量化评价体系,经过对天际线图像的若干指标数据分析,找寻天际线图像静态指标特征和动态调整过程中这些数理指标的变化;专家调查法依据总结出的四个用于评价天际线审美意象的美学指标——主从统一、注重层次、凸显韵律和图底和谐,对天际线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调查,以获得主观认知层面对天际线图像的满意程度。最终综合量化分析和专业认知,找寻数据结果之间的耦合性,并探讨有关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构建策略与方法。本文对于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研究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天际线数理评价指标和主观认知指标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两种指标应该互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天际线的构建;二是依据研究对象样本的数据,提出了比较优良的天际线数理指标具体数值,可对其他相同类型天际线的构建做出具有价值的参考;三是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找寻比较可靠的改善天际线形态的具体改造策略,如增加天际线细节、降低建筑密度等;四是将研究结果与控规相结合,以控规指标和导则约束天际线的管控。

张悦[6](2019)在《某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特性与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民用建筑耗能的25%以上为大型公共建筑所消耗,但是其能源利用率仅仅为30%,这体现出大型公共建筑的“高能耗、低能效”特征。建筑能耗预测是建筑能源管理和建筑节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和多扰动的复杂特征,分析其能耗特征是建立能耗预测模型的关键。目前大多数预测算法未能充分考虑建筑能耗的复杂特征,从而导致预测效果不理想。分形理论可以直接从抽象的未经简化的复杂非线性事物中发现自身变化的某些规律,进而对其进行较为正确的分析与预测,因此,将分形理论用于分析与解决大型公建能耗问题,也是一个新途径。论文以西安某商业综合体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如下:(1)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建筑物能耗的分形特性,表明该建筑能耗具有分形特性,并且为近似自相似性。(2)依据气象条件、日类型、日期差距等因素对建筑能耗预测的影响,并将上述因素量化,运用模糊聚类理论,建立了模糊相似矩阵,计算了各个历史日与预测日的相似度,选出了合适的相似日。其中,针对重大节假日用能情况不同于一般用能情况的特点,提出了重大节假日相似日选取原则,并经过了实验验证其合理性。(3)在求取相似日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插值算法建立能耗预测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能耗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采用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两个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分形预测模型的MRE值仅为2.81%,且RMSE值也是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RMSE值的1/6。(4)开发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管理信息系统的能耗分形预测模块,实现了能耗预测的功能,并设计了管理功能界面。分析了西安某商业综合体建筑能耗具有的分形特性,建立了其能耗的分形预测模型,设计与开发了能耗预测模块功能,能对此类建筑物的能耗管理与节能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利于及时掌握建筑物用能趋势,合理分配能源,为下一步的节能规划和能源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赵鹏[7](2019)在《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形理论起源于分形几何,包括自相似、迭代生成、尺度层级、分形维数等理论,具有强大的学科生命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据传统欧式几何进行的建筑设计可能存在形式单一问题,其内在原因是尺度层级不足、缺乏细节层次。分形建筑理论从生成论的角度进行形态、功能和空间的设计,拓展和弥补了系统论的不足,能够有效地解决基于欧式几何的建筑设计形态尺度层级不足的问题。运用分形自相似、迭代生成与尺度层级理论、采用分形类比分形迭代和图解分析的方法,探索了分形几何的原理及其相关的分形基本理论,对分形建筑理论与设计原理进行了综合性梳理,探究了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的设计原理及其生成机制,探讨了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并以湘潭一馆五中心为例,论述了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方法的实践与应用。分形迭代建筑设计原理以简单的分形元和迭代逻辑,将建筑空间或表皮进行迭代缩放,生成具有自相似性的不同尺度层级的建筑空间或表皮形态,并根据使用功能或建筑规范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最终的建筑空间或表皮设计,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直接控制迭代参数生成建筑表皮图案。分形拟态设计的原理适合运用于建筑结构设计、外部形态设计、内部空间营造等方面,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筑成本,令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营造出复杂多变的建筑内部空间。基于分形拟态设计理论的建筑空间、结构科学高效,形态丰裕;利用L-System建立模拟树木分枝的分形模型,以较少的结构体积构建最大化的内部使用空间;通过模拟生物腔体的空间组织,以幂律缩放规则设计不同尺度的建筑内部空间,使每个房间的都获得最大化的景观与阳光。利用分形拟态的方法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表皮功能,将表皮与结构进行一体化的分形拟态设计,释放室内空间。多层表皮的分形拟态设计通过控制表皮分形单元的迭代次数,生成多种尺度的半室外共享空间。分形拟态的设计策略分为具象分形拟态和抽象分形拟态,具象分形拟态通过自相似同构的方法将原型具象地还原,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或传达设计构思;抽象分形拟态对某一类事物提取分形维数并进行简化抽象,形成不确定的指向和丰富的意境,引发参观者的联想和想象。分形拟态建筑设计通过提取环境分形特征元素,建立相关分形规则模型或公式加以模拟,与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形成分形同构,并高效地利用建筑材料组织建筑空间。文化分形的方法将文化从抽象的观念转化为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建筑形态或空间,增强人们对于建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建筑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分析可以跨越风格与类型的限制,从分形尺度层级和分形维数的角度对建筑的环境融合度、形态丰裕度和尺度层级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量化评价。

任燕巧[8](2019)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探究教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数学探究是综合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数学探究活动中应该鼓励使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学学习的体验环境。纵观当前技术环境下数学探究教学设计或实施等相关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价值定位不当,为探究而探究;探究味不浓,理解偏差,难以把握难易程度;一般意义下的探究与数学学科存在两张皮及传统教育环境无法为探究提供支撑与服务等。进一步将这些问题定位到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体现出三大类问题:呈现过于简单,需要提供补充性资源;过于关注知识逻辑,需要关注数学探究思维;有必要引入新的拓展性资源。这是研究的首要关键出发点。其次,进行了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准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数学教育理论及教学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六大原则:探究性原则、过程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导—主体相结合原则、真实性原则与即时反馈原则;给出了数学探究中智慧教育环境的五大功能:创设情境、引发探究;绘制图象、处理数据;数学实验、动态演示;获取信息、资源共享;协作交流、多重交互功能。这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再次,一是构建智慧教育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以四个问题贯穿始终,体现智慧教育环境的最大效能,包含以下五个环节:确定探究主题、精准教学目标分析、素材设计、素材组织、教学过程分析(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形成猜想;数学推理,合作讨论;巩固练习,探究拓展;自我反思,总结提升;交流与评价等部分)。二是基于相关模式的案例设计。选择数与代数领域的高中段“幂函数”,提供补充性资源;图形与几何领域初中段“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提供补充性资源;统计与概率领域小学段“身高的情况”,体现数学探究思维;将“分形”探究内容作为补充性或拓展性资源,提供可操作性的案例,促进模式指导下的资源开发,丰富数学探究相关教学资源。相关案例的呈现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及智慧教育环境功能等高度契合,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未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能否达到理论上的预期效果,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焦得钊[9](2019)在《老年人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文中指出心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疾病问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障碍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重点,在世界上心脏疾病被人们广泛地关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脏疾病的防范也愈加重视。由于心脏分布着复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使得心脏疾病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为了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揭示心脏系统状态和特性之间的关系,全世界医学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地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研究者把心电信号、自主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联系起来,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产生心电信号,心电信号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状态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心电信号是对生理状态的客观反映。正是由于心电信号对生理状态的描述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心电信号的研究具有最重要的价值。正常状态下,心电信号是周期性变化的。随着人们对心电信号的深入了解,发现其周期是变化的,并不是一个定值。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确定信号。随机信号的分析主要运用统计学参数描述,包括直方图、方差等。在早期的心电信号研究中,大量学者对心电信号进行统计学特征分析。随着非线性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运用其他学科理论知识研究心电信号,心电信号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时频域分析,运用非线性理论及复杂性科学是从新角度对心电信号的定性解读。本文从非线性科学角度出发,运用分形理论与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相结合思想,对十二导联心电信号进行详细分析,并运用复杂度算法从另一角度分析心电信号。本文以老年人心电信号为研究对象,选取三种状态各10名老年人的心电信号,分别就三种信号采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FDFA)法,对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正常状态三种心电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了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发现三种信号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状态的长程相关性数值也不同。通过计算Hurst指数、质量指数及多重分形谱,发现三种信号都具有多重分形特性,且三种生理状态易于区分。绘制标准十二导联心电信号波形图分析,不同状态识别结果和分形理论结果一致。最后分别计算三种状态心电信号LZ复杂度和绘制心电波形图,对信号的特征识别加以确定。本文以心电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可以运用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些方法描述心电信号并识别不同生理病态。这为广泛研究人体生理信号提供思路,为心脏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还可能协助医生在心脏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洪宇东[10](2019)在《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建筑复合表皮生形算法研究》文中提出在参数化设计的技术背景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算法设计和性能驱动设计方法的日趋成熟,建筑正向复杂化与非标准化的趋势发展。建筑表皮作为现代建筑审美特征、文化特质直观的外在表达,同时作为调节建筑内外物理环境重要的界面,其设计方法与设计目标愈发多元化。新兴几何指导下的算法所具备的逻辑理性、可快速修改、可扩展的特质,使其广泛应用于建筑表皮生形中,同时在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协同下,形式与性能可以实现更好的平衡。因此对选用何种算法、如何实现算法进行建筑表皮生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建筑复合表皮的发展方向与类型为切入点,探索参数化设计环境下的建筑复合表皮设计特征;深入研究参数化设计与生形算法,总结并提炼出其可适用于建筑表皮生形的部分,并将生形算法整合归纳,构建一套可以复用的生形算法库;以建筑光环境优化为例,探索建筑复合表皮多目标优化的可塑性,使设计师在前期设计阶段可以兼顾建筑表皮的形式与其影响下的建筑内部性能,从而进行快速的方案比较与选择,提高设计效率。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部分的工作: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收集,回溯了建筑表皮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当下建筑表皮的发展趋势。通过整理大量先锋事务所的建筑表皮实践案例,归纳后将建筑复合表皮分为可变式与固定式两大类。依次对各类表皮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第二章)其次,对算法设计的本体进行了探讨,包括算法设计的概念、设计流程,明确了算法设计的特点与优势,再结合建筑领域列举了算法设计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应用。介绍了本文使用的算法设计技术平台Rhino、Grasshopper和Ghpython,对其运行原理、功能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第三章)第三,通过跨学科原理分析与算法建模,厘清了适用于建筑复合表皮的生形算法,归类为镶嵌、分形、折叠、多边形、编织和干扰六种。通过算法设计平台对其进行实现,使之成为可以被反复应用的算法生形规则。再从算法的逻辑对当下各种先锋的建筑表皮设计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第四章)最后,运用建模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生形实验。基于建筑复合表皮生形算法和建筑光环境的优化理论,将二者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优化设计工作方法,选取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筑形体为对象进行了实验。建立了算法生形工作流程,使之成为符合表皮生成逻辑、可复用、可扩展的生形程序。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策略。(第五章)

二、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形态构成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理论意义
        1.2.3 实际应用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云肩简考
    2.1 云肩的定义
    2.2 云肩的起源及演变
        2.2.1 云肩的起源
        2.2.2 云肩的发展及成熟
    2.3 云肩的分类
        2.3.1 外观形态类型
        2.3.2 审美意趣类型
        2.3.3 形制手法类型
    2.4 云肩的艺术美学
        2.4.1 装饰美学
        2.4.2 构成美学
        2.4.3 文化美学
    2.5 云肩的应用现状
        2.5.1 服饰应用
        2.5.2 首饰应用
        2.5.3 文博展览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形理论的整体认识及艺术应用
    3.1 分形理论概览
        3.1.1 理论来源
        3.1.2 分形理论用于艺术创作
    3.2 分形艺术
        3.2.1 分形艺术的定义
        3.2.2 分形艺术的美学规律
    3.3 分形艺术图形
        3.3.1 分形艺术图形的视觉特征
        3.3.2 分形艺术图形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肩的分形思想探讨
    4.1 云肩素材样本的收集
        4.1.1 收集来源
        4.1.2 收集汇总
    4.2 素材的分类整理
        4.2.1 视觉化分类
        4.2.2 素材汇总整理
    4.3 素材样式的提取和整理
        4.3.1 形态提取过程
        4.3.2 色彩搭配规律
        4.3.3 纹饰归类
    4.4 云肩平面图形与分形艺术图形性质的相似性
        4.4.1 设计原理的比较分析
        4.4.2 视觉构图的比较分析
        4.4.3 经典图形案例的比较分析
    4.5 基于分形理论探究云肩的形态构成
        4.5.1 云肩形态中的分形原理
        4.5.2 基于分形原理的云肩形态判断流程图
        4.5.3 云肩分类模型的表格整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分类模型的验证及应用
    5.1 模型验证分析
        5.1.1 模型验证框架
        5.1.2 基于模型设计样本图形
        5.1.3 定性对比分析
        5.1.4 定量对比分析
        5.1.5 分析结论
    5.2 分类模型的意义
        5.2.1 理论意义
        5.2.2 实践意义
    5.3 分类模型的局限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应用设计案例-博物馆DIY云肩图形交互设计
    6.1 博物馆云肩展览及科普方式
        6.1.1 云肩的展览形式
        6.1.2 云肩的科普方式
    6.2 云肩DIY交互系统设计概述
    6.3 交互系统的设计内容及思路
    6.4 交互系统的具体设计说明
        6.4.1 交互系统功能设计说明
        6.4.2 交互系统原型设计说明
        6.4.3 交互系统UI界面设计说明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关于传统服饰云肩的平面图形调查问卷
    附录2: 汉明距离定量分析图片相似度的源代码

(2)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创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形几何相关研究
        1.2.2 分形设计相关研究
        1.2.3 数字设计方法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技术路线
2 分形几何相关研究
    2.1 分形理论概述
        2.1.1 分形的定义
        2.1.2 分形的分类
    2.2 分形几何的特征
        2.2.1 分形的维度
        2.2.2 分形的自相似性
        2.2.3 分形的不规则性
        2.2.4 分形的迭代
    2.3 分形相关设计应用
        2.3.1 分形与建筑设计
        2.3.2 分形与家具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数字设计相关研究
    3.1 数字形态创构
        3.1.1 形态图解
        3.1.2 数字图解
    3.2 数字设计方法
        3.2.1 一阶生形到二阶生形
        3.2.2 参数化设计
        3.2.3 计算设计
        3.2.4 生成设计
    3.3 数字设计工具
        3.3.1 Grasshopper软件简介
        3.3.2 Grasshopper数据模式
    3.4 数字设计案例分析
        3.4.1 数字家居产品
        3.4.2 数字家具作品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创构方法研究
    4.1 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创构流程
    4.2 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创构方法
        4.2.1 分形形态的数字图解
        4.2.2 算法优化与设计应用
        4.2.3 进化设计与数字生形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分形Voronoi形态的数字家具设计实践
    5.1 分形Voronoi数字家具创构流程
        5.1.1 分形Voronoi数字图解
        5.1.2 数字生形与优化
        5.1.3 分形Voronoi数字家具系列化创构
    5.2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清单
致谢

(3)分瓣式浮环密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发动机轴承腔密封技术特点
        1.2.2 课题研究背景
    1.3 课题相关研究进展
        1.3.1 分瓣式浮环密封摩损特性研究
        1.3.2 分瓣式浮环密封泄漏特性研究
        1.3.3 分瓣式浮环密封传热变形研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分瓣式浮环密封磨损特性研究
    2.1 分瓣式浮环密封工作原理
    2.2 基于分形理论的浮环性能计算
        2.2.1 分形机理
        2.2.2 分形理论参数
        2.2.3 密封接触面的表面特征
    2.3 分瓣式浮环密封磨损及泄漏特性的数值计算
        2.3.1 计算流程
        2.3.2 磨损率计算
        2.3.3 泄漏率计算
    2.4 分瓣式浮环密封磨损及泄漏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2.4.1 分形参数
        2.4.2 工况参数
        2.4.3 结构参数
        2.4.4 材料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瓣式浮环密封传热与变形研究
    3.1 分瓣式浮环密封热-结构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3.2 分瓣式浮环密封温度场数值分析模型
        3.2.1 几何模型
        3.2.2 基本假设
        3.2.3 热边界条件
        3.2.4 分瓣环温度分析流程图
    3.3 分瓣式浮环密封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3.3.1 工况参数
        3.3.2 结构参数
        3.3.3 材料参数
    3.4 分瓣式浮环密封热-结构变形分析模型
        3.4.1 几何模型
        3.4.2 力边界条件
    3.5 分瓣式浮环密封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3.5.1 工况参数
        3.5.2 结构参数
        3.5.3 环形弹簧力
        3.5.4 材料参数
    3.6 主要参数对分瓣式浮环密封性能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瓣式浮环密封性能试验研究
    4.1 分瓣式浮环试验装置
        4.1.1 密封腔体装置
        4.1.2 分瓣式浮环密封动力系统
        4.1.3 分瓣式浮环密封辅助系统
    4.2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2.1 密封泄漏试验
        4.2.2 密封磨损试验
        4.2.3 密封温度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4)废弃玻璃混凝土分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废弃玻璃的来源
    1.3 废弃玻璃混凝土研究现状
        1.3.1 国外废弃玻璃混凝土研究现状
        1.3.2 国内废弃玻璃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分形理论的应用
        1.4.1 分形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4.2 分形理论在混凝土领域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意义
2 分形基本理论
    2.1 分形理论简介
        2.1.1 分形的定义
        2.1.2 分形维数的定义
    2.2 盒维数法计算分形维数
        2.2.1 盒维数的定义
    2.3 研究分形的意义
    2.4 MATLAB程序的实现
        2.4.1 Matlab 重建三维孔隙图像步骤
        2.4.2 分形维数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废弃玻璃混凝土内部孔结构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水泥
        3.1.2 细骨料砂 kg/m~2
        3.1.3 粗骨料石
        3.1.4 玻璃骨料
        3.1.5 粉煤灰
        3.1.6 矿渣粉
        3.1.7 实验用水
        3.1.8 其他试剂
    3.2 废弃玻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3 试件制备
    3.4 工业CT扫描
        3.4.1 试件扫描过程
        3.4.2 内部孔隙分析
        3.4.3 孔隙平面分布特征关系图
        3.4.4 分形维数的计算
    3.5 废弃玻璃取代率和分形维数的关系
    3.6 分形维数与孔隙率的关系图
    3.7 分形维数与孔面积的关系图
    3.8 分形维数与平均孔径的关系图
    3.9 本章小结
4 废弃玻璃混凝土宏观性能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探究
    4.1 废弃玻璃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分形维数的关系
        4.1.1 废弃玻璃取代砂时分形维数与强度的关系
        4.1.2 废弃玻璃取代石时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4.1.3 掺入不同的取代物时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4.2 废弃玻璃混凝土分形维数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废弃玻璃混凝土的分形维数与抗侵蚀性的关系
    5.1 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
    5.2 硫酸盐侵蚀作用机理
    5.3 硫酸盐侵蚀试验设计
    5.4 试验数据分析
        5.4.1 硫酸盐侵蚀后试件质量变化曲线图
        5.4.2 30次侵蚀后试件抗压强度耐蚀系数
        5.4.3 60次侵蚀后试件抗压强度耐蚀系数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1.1.2 城市设计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1.1.3 大数据和跨平台为学科研究提供新支持
        1.1.4 社会热点事件聚焦城市天际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研究框架
    1.5 相关概念
        1.5.1 微观城市天际线
        1.5.2 传统商业区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动态
        2.1.1 天际线的研究背景演化
        2.1.2 天际线的研究空间层次
        2.1.3 天际线的角色类别分异
        2.1.4 天际线的研究方法类别
        2.1.5 天际线的控制引导手段
    2.2 国内研究动态
        2.2.1 天际线的研究视角分类
        2.2.2 天际线的研究方法演化
        2.2.3 天际线的研究技术手段
        2.2.4 天际线的控制指标研究
        2.2.5 天际线的控制引导探索
    2.3 本章小结
        2.3.1 概念理论层面
        2.3.2 分析评价层面
        2.3.3 控制策略层面
第3章 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美学认知
    3.1 传统商业区的样本选取
        3.1.1 以商业发展脉络为本底
        3.1.2 以商业层级划分为依据
        3.1.3 以天际线研究价值为导向
        3.1.4 确定研究样本
    3.2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2.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2.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2.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历史演变
    3.3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视觉特征
        3.3.1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空间本底
        3.3.2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形态类型
        3.3.3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审美特征
    3.4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美学特征
        3.4.1 富有韵律感的轮廓线
        3.4.2 统领视觉的中心景观
        3.4.3 层次突出的立面形象
        3.4.4 统一和谐的图底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的量化评价
    4.1 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体系构建
        4.1.2 数理指标释义
        4.1.3 天际线图像提取
    4.2 层次感分析
        4.2.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分析
        4.2.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分析
        4.2.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分析
        4.2.4 层次感综合分析
    4.3 曲折度分析
        4.3.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曲折度分析
        4.3.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曲折度分析
        4.3.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曲折度分析
        4.3.4 曲折度综合分析
    4.4 紧凑度分析
        4.4.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紧凑度分析
        4.4.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紧凑度分析
        4.4.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紧凑度分析
        4.4.4 紧凑度综合分析
    4.5 形状指数分析
        4.5.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形状指数分析
        4.5.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形状指数分析
        4.5.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形状指数分析
        4.5.4 形状指数综合分析
    4.6 分形维数分析
        4.6.1 锅店街微观城市天际线分形维数分析
        4.6.2 意风区微观城市天际线分形维数分析
        4.6.3 五大道微观城市天际线分形维数分析
        4.6.4 分形维数综合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规划管控策略
    5.1 研究结论的规划管控适用性分析
        5.1.1 与专业认知的耦合性评价
        5.1.2 对研究结论的普适性论证
        5.1.3 在规划管控中的应用领域
    5.2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指标管控
        5.2.1 控规指标管控策略
        5.2.2 层次感管控策略
        5.2.3 曲折度管控策略
        5.2.4 形状指数管控策略
        5.2.5 分形维数管控策略
    5.3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导则指引
        5.3.1 指引原则的确立
        5.3.2 美学观念的引入
        5.3.3 控规导则的指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研究数据的引入
        6.2.2 研究方法的优化
        6.2.3 研究对象的深化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际线平均高度的计算方法
附录B 天际线分形维数的测量方法
附录C 天际线在matlab中的测算结果
附录D 天际线数理指标的计算过程
附录E 微观城市天际线的指标结果
附录F 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主观视觉分析偏好程度调查
附录G 专业认知调查结果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谢

(6)某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特性与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能耗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2.2 分形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
    2.1 分形特性
        2.1.1 自相似性
        2.1.2 标度不变性
    2.2 分形维数
        2.2.1 分形特性的判别方法
        2.2.2 分形维数概述
        2.2.3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2.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分析
        2.3.1 建筑基本概况
        2.3.2 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用能特点
        2.3.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时间序列分形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预测相似日的确定
    3.1 相似日法
    3.2 模糊聚类选取相似日
        3.2.1 模糊聚类分析概述
        3.2.2 模糊相似矩阵
        3.2.3 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
    3.3 实例分析
    3.4 重大节假日相似日的选取
        3.4.1 选取原则
        3.4.2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预测模型研究
    4.1 分形拼贴原理
    4.2 分形插值算法
        4.2.1 求取垂直比例因子的方法
        4.2.2 求取吸引子的方法
    4.3 BP神经网络原理
        4.3.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4.3.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4.4 预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4.5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5.1 分形预测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4.5.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4.6 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4.7 重大节假日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7.1 预测模型建立
        4.7.2 预测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管理信息系统分形预测模块实现
    5.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5.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预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5.2.1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预测模块需求分析
        5.2.2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预测模块设计
        5.2.3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预测模块实现
    5.3 模块运行界面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7)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与模仿
        1.1.2 从分形几何到分形理论的发展
        1.1.3 分形建筑理论对传统设计方法的拓展
        1.1.4 公共建筑表皮设计的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分形理论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外关于公共建筑表皮设计研究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范围与对象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分形理论与分形建筑设计原理
    2.1 分形定义
    2.2 分形维数
        2.2.1 分数维概念与几何意义
        2.2.2 分形维数的计算
        2.2.3 分形维数及其建筑学意义
    2.3 常见分形
        2.3.1 几何分形
        2.3.2 自然分形
    2.4 分形的基本理论及其内涵
        2.4.1 自相似理论
        2.4.2 迭代生成理论
        2.4.3 尺度层级理论
        2.4.4 分形美学理论
    2.5 分形建筑设计原理
        2.5.1 自相似构成的建筑设计原理
        2.5.2 尺度层级的建筑设计原理
        2.5.3 分形镶嵌韵律的建筑设计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原理、机制与策略
    3.1 建筑分形拟态生成规则与原理
        3.1.1 树状分支的结构拟态
        3.1.2 自相似嵌套和并置的立面拟态
        3.1.3 腔体仿生空间拟态
        3.1.4 拟态的分形尺度层级
    3.2 建筑表皮分形拟态生成机制
        3.2.1 表皮的功能性设计
        3.2.2 表皮结构一体化设计
        3.2.3 表皮空间化设计
    3.3 分形理论的建筑化转换
        3.3.1 分形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适用范围与限制
        3.3.2 不尽相似的建筑化转换
        3.3.3 引入变异的建筑化转换
        3.3.4 人性尺度的建筑化转换
        3.3.5 建筑表皮的分形理论建筑化转换方法
    3.4 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策略
        3.4.1 具象分形拟态策略
        3.4.2 抽象分形拟态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
    4.1 基于环境融合的表皮分形拟态同构
        4.1.1 自然环境分形拟态逻辑
        4.1.2 人工环境分形拟态模拟
    4.2 基于功能与结构高效性的表皮分形拟态设计
        4.2.1 形态、空间与生态节能的仿生分形拟态设计
        4.2.2 高效性表皮结构的非生物分形拟态设计
    4.3 基于分形形式美的表皮分形拟态生成
        4.3.1 基于分形对称美的拟态构成
        4.3.2 基于分形丰度与韵律美的拟态生成
        4.3.3 基于分形奇异美的拟态设计
        4.3.4 基于分形自然美的拟态同构
    4.4 基于人文文化的分形拟态演绎
        4.4.1 地域文化分形拟态同构
        4.4.2 历史文化分形拟态演绎
    4.5 公共建筑表皮拟态设计评价方法
        4.5.1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度
        4.5.2 表皮形态的丰裕度
        4.5.3 尺度的人性化程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湘潭一馆五中心分形拟态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总体布局与城市景观风貌设计
        5.1.2 功能分区
        5.1.3 交通设计
        5.1.4 景观设计
        5.1.5 绿色技术
    5.2 基于湘潭文化分形拟态的建筑设计构思
    5.3 建筑群体形态的自相似迭代构成
    5.4 建筑表皮的自相似构成
    5.5 建筑表皮的绿色技术设计
        5.5.1 建筑群体排布对场地通风的影响
        5.5.2 建筑单体形态的自遮阳体系设计
        5.5.3 建筑表皮百叶的采光遮阳设计与分形维数值的关系
    5.6 基于分形维数计算的建筑表皮设计与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原理、机制与策略
        6.1.1 表皮分形拟态生成规则与原理
        6.1.2 表皮分形拟态生成机制
        6.1.3 分形理论的建筑化转换
        6.1.4 表皮分形拟态设计策略
    6.2 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方法
        6.2.1 基于环境融合的表皮分形拟态同构
        6.2.2 基于功能与结构的表皮分形拟态设计
        6.2.3 基于分形形式美的表皮分形拟态生成
        6.2.4 基于人文文化的分形拟态演绎
        6.2.5 表皮拟态设计评价方法
    6.3 创新点
        6.3.1 综合归纳分形拟态建筑设计理论
        6.3.2 归纳总结空间幂率缩放函数模型
        6.3.3 建筑表皮分析建模量化计算
        6.3.4 分形理论的建筑化转换方法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理论层面的相关研究
    (三)实践层面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三、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准备
    (一)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三)数学探究教学中智慧教育环境的功能分析
四、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模式构建
    (一)确定探究主题
    (二)精准教学目标分析
    (三)素材设计与组织
    (四)教学过程分析
五、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案例设计
    (一)分形
    (二)幂函数
    (三)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四)身高的情况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老年人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综述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心电信号的理论基础
    2.1 心电信号理论概述
    2.2 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信号理论概述
    2.3 心电信号分析方法
        2.3.1 心电信号去噪
        2.3.2 心电信号时域分析
        2.3.3 心电信号频域分析
        2.3.4 心电信号非线性定性分析
        2.3.5 心电信号非线性参数分析
第3章 多状态十二导联ECG信号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
    3.1 去趋势波动分析
    3.2 多重分形分析
    3.3 基于MFDFA算法的十二导联心电信号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心电信号波形图和LZ复杂度分析
    4.1 心电信号绘图及分析
        4.1.1 正常人十二导联波形分析
        4.1.2 心肌梗死波形分析
        4.1.3 心律失常波形分析
    4.2 心电信号LZ复杂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建筑复合表皮生形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趋势
        1.1.2 建筑表皮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建筑复合表皮
        1.3.2 生形算法
        1.3.3 建筑光环境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参数化设计与算法生形的研究
        1.4.2 建筑表皮形态设计的研究
        1.4.3 建筑表皮光环境优化的研究
        1.4.4 小结与评价
    1.5 本研究主要工作
        1.5.1 研究要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框架
第2章 建筑复合表皮的认知与形态分类
    2.1 建筑表皮认知
        2.1.1 建筑表皮发展的历史回顾
        2.1.2 建筑表皮的意义
        2.1.3 建筑表皮的发展方向
    2.2 可变式建筑复合表皮
        2.2.1 旋转式表皮
        2.2.2 伞状开合式表皮
        2.2.3 折叠式表皮
        2.2.4 缩放式表皮
    2.3 固定式建筑复合表皮
        2.3.1 复杂图案式表皮
        2.3.2 位置错开式表皮
        2.3.3 差异尺寸式表皮
        2.3.4 虚实对比式表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算法设计的理论与平台
    3.1 算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1 参数化设计的发展与趋势
        3.1.2 算法的特点与优势
        3.1.3 算法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3.2 算法生形的技术平台及其特点
        3.2.1 三维几何建模平台Rhino
        3.2.2 参数化编程平台Grasshopper
        3.2.3 脚本编写平台Ghpython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适用于复合表皮设计的生形算法研究
    4.1 镶嵌生形
        4.1.1 镶嵌的定义与类型
        4.1.2 镶嵌的算法
        4.1.3 镶嵌的表皮应用
    4.2 分形生形
        4.2.1 分形的定义与类型
        4.2.2 分形的算法
        4.2.3 分形的表皮应用
    4.3 折叠生形
        4.3.1 折叠的定义与类型
        4.3.2 折叠的算法
        4.3.3 折叠的表皮应用
    4.4 多边形生形
        4.4.1 多边形的定义与类型
        4.4.2 多边形的算法
        4.4.3 多边形的表皮应用
    4.5 编织生形
        4.5.1 编织的定义与类型
        4.5.2 编织的算法
        4.5.3 编织的表皮应用
    4.6 干扰生形
        4.6.1 干扰的定义与类型
        4.6.2 干扰的算法
        4.6.3 干扰的表皮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建筑复合表皮算法生形实验
    5.1 实验的设定与思路
        5.1.1 实验对象——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5.1.2 实验目标与方法
        5.1.2.1 实验目标
        5.1.2.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流程
    5.2 形体生成与表皮算法生形
        5.2.1 建筑形体参数化模型建立
        5.2.2 复合表皮生成算法库建立与算法生形
    5.3 光环境多目标优化
        5.3.1 建筑光环境多目标优化软件平台
        5.3.1.1 光环境模拟计算平台DIVA
        5.3.1.2 多目标优化平台Octopus
        5.3.2 气象数据的确定
        5.3.3 光环境模拟模型的建立
        5.3.3.1 采光水平计算模块
        5.3.3.2 眩光舒适度计算模块
        5.3.3.3 视野计算模块
        5.3.4 多目标优化条件的设定
        5.3.5 数据的记录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优化结果整理与分析
        5.4.2 参数与表皮形态
        5.4.3 变量相关性分析
        5.4.4 设计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形理论的云肩形态构成研究与应用[D]. 刘思露.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2]基于分形形态的数字家具创构研究[D]. 李森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分瓣式浮环密封性能研究[D]. 王佳星.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废弃玻璃混凝土分形特性研究[D]. 陈天泽.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天津市传统商业区微观城市天际线量化研究[D]. 谢大伟. 天津大学, 2019(01)
  • [6]某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形特性与预测模型研究[D]. 张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公共建筑表皮分形拟态设计研究[D]. 赵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8]智慧教育环境下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D]. 任燕巧.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9]老年人十二导联心电信号的非线性研究[D]. 焦得钊.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基于光环境优化的建筑复合表皮生形算法研究[D]. 洪宇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面向对象技术在分形图形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