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氮复合肥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

高氮复合肥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

一、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贾可[1](2021)在《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采用大量宏观农户调查与多年、多点不同区域主栽作物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3602个农户施肥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户复合肥施用现状与变化,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2001-2006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293个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工艺复合肥进行农业效果评价;通过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761个田间肥料试验,分析研究肥料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农学效率年际变化规律;基于肥料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而优化企业复合肥配方和配套科学施肥技术、提出减量施肥建议,分析研究中、微量营养元素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指导复合肥生产中的中微量元素添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量的农户施肥调查,明确我国主要作物施肥氮、磷、钾复合化率平均为69.5%、92.1%、84.3%。农户习惯施肥现状为: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施肥N:P2O5:K2O平均为1:0.36:0.30,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施肥养分投入比例平均为 1:0.75:1.07。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997-2016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由798.1万吨增长至2207.1万吨,年均增长70.4万吨,但近年来复合肥施用量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增长率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6年的1.4%。2、由于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差异,其产量效应也不同。2008-2014年:不同复合肥处理和混配肥在东北春玉米上差异不显着;冬小麦上硝氨、氢钾、高塔复合肥及混配肥处理显着高于团粒复合肥处理;在夏玉米上硝氨、高塔和氢钾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三者显着高于混配、团粒、缓释复合肥处理;在东北水稻上缓释肥处理显着低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其他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在华南水稻上混配、高塔、团粒工艺处理的水稻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在叶菜类蔬菜上,高塔复合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率高于30%的频度为88.4%;在果菜类蔬菜上,硝氨复合肥处理增产率高于30%的试验频度为86.1%,高于其他肥料。3、随着复合肥的广泛施用以及施肥养分投入量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的农学效率也发生改变。在东北春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6.1%,施肥的农学效率由2003年的15.5 kg·kg-1下降至2016年的8.1 kg·kg-1;在华北冬小麦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1.6%,施肥农学效率由2002年的9.0kg·kg-1下降至2016年的6.5kg·kg-1,冬小麦高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氮>磷>钾;在华北夏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2.9%,施肥农学效率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2002年9.4 kg·kg-1,2010最高为13.1 kg·kg-1,之后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11.1 kg·kg-1;在华南水稻上,2002-2016年土壤供肥能力相对稳定,土壤地力产量无明显变化,2004-2016年农学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2007年后施肥农学效率稳定在10kg·kg-1左右。4、随着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农学效率的改变,作物施肥的产量效应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复合肥配方的优化与调整。基于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和华南早稻最高产量时氮(N)、磷(P2O5)、钾(K2O)平均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根据16组田间试验结果优化的2006年春玉米复合肥配方N-P205-K20为18-14-14,2016年为28-8-10;根据24组田间试验结果,提出2006年冬小麦区域优化配方N-P2O5-K20为18-18-6,2016年优化配方为18-20-4;根据18组田间试验结果将夏玉米2005复合肥配方N-P2O5-K2O优化为22-8-12,2016年为24-6-10;将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N-P2O5-K2O 优化为 20-10-14。中微量元素的产量效应影响到复合肥配方中的这些元素的合理添加。东北春玉米基肥加150kg·hm-2七水硫酸锌镁和30kg·hm-2七水硫酸锌均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夏玉米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明显增产作用而加30kg·hm-2硼砂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冬小麦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有明显增产作用;在华南水稻上基肥增施75kg·hm-2氧化钙无明显的增产作用。5、以作物施肥产量效应研究结果和复合肥配方优化为基础,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制定出主栽作物的减量施肥方案。在春玉米上;减量施肥处理基肥施用复合肥525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较3种习惯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投入量4.0%-17.2%、增加产量0.1%-10.0%,实现了节肥增效的目的。在冬小麦上,两种减量施肥方案:将小麦基肥由习惯施肥750kg·hm-2减量为600kg·hm-2,或习惯施肥基础上减少追肥用量25%,小麦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节肥效果明显。在夏玉米上,复合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中,由习惯施肥量的750kg·hm-2减量20%的施肥量,玉米产量无显着变化,节肥增效效果显着;在复合肥基施450kg·hm-2,追施尿素30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减量20%同时追肥减量50%的方式,较习惯施肥节肥40.5%,没有造成减产;种肥同播复合肥750kg·hm-2基础上,施肥量减量20%和减量30%,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8%和15.1%。在华南水稻上,在基施复合肥375kg.hm-2或45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复合肥减少用量20%或46.0%,未造成水稻减产;在追施尿素225kg·hm-2基础上,追肥减量25%,也能够增加水稻收益。在当前蔬菜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蔬菜基施复合肥用量从375kg·hm-2(番茄)或600kg·hm-2(生菜)和750kg·hm-2(辣椒)基础上,减量20%未造成蔬菜减产,增加净收入4.7%-12.3%;在习惯施肥600kg·hm-2基础上,减量20%结合有机肥375kg·hm-2,能够保证小白菜产量。6、最后,土壤供肥能力还影响着作物施肥方式的调整。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和夏玉米种肥同播与分次施肥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时配合适量种肥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冬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显着减产。水稻直播田建议施肥方式是:复合肥375kg·hm-2(基肥),两叶一心期追施尿素150kg·hm-2,后期追施尿素共150kg·hm-2。

季保德[2](2011)在《干燥机内一种疤块物料自破碎装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复混肥生产中,大都存在干燥机内部易粘壁(其解决办法见参考文献[1]、[2]),物料粘壁产生的大疤块一旦脱落,会堵塞下一道工序的设备进口,造成整条生产线被迫停车的事故。如能及时发现,从系统中拣出坚硬的疤块砸碎,也会

陈可可[3](2008)在《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物化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农业科学和肥料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混肥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肥料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其生产过程中的混合物料及终端产品仍存在质量问题亟待解决。本课题从解决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及终端的产品的吸湿、结块、粉化等不利情况出发,研究了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物化性质。主要研究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研究,一是尿基复混肥生产中缩二脲的生成研究。复混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简写为CRH)是表征肥料吸湿性的重要指标。从单一肥料间的化学相容性出发,实验先后研究了复混肥料的配方、环境温度以及矿物类添加剂对其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环境温度为30℃时,相同条件下肥料配方中N素含量保持不变时,混合物料的CRH随着P2O5:K2O(营养元素百分含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最大的配方为:1:1.5:0,最小的配方为:1:0:1.5。;相同条件下肥料配方中P2O5含量保持不变时,混合物料的CRH随着K2O:N(营养元素百分含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最大的配方为:0:1:1,最小的配方为:1:1:0;相同条件下肥料配方中K2O含量保持不变时,混合物料的CRH随着N:P2O5(营养元素百分含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最大的配方为:2:0:1,最小的配方为:0:2.3:1。(2)无论N:P2O5:K2O的配比如何,不但混合物料的CRH值的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各组配方的CRH值的变化范围整体上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小。(3)无论添加矿物类添加剂与否,混合物料的CRH值均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同时,添加矿物类添加剂使得混合物料的CRH值比不加此类添加剂的稍低。缩二脲又称双缩脲或氨基甲酰脲,白色针状晶体。主要生成于尿素和尿基复混肥的生产过程中,当尿素被加热到其熔点以上时,两个尿素分子缩合成一分子缩二脲并放出一分子的氨。继续加热生成缩三脲、三聚氰酸缩合物,甚至三聚酰胺。缩二脲、缩三脲,其化学反应式分别如式(1-2)(1-3)(1-4)所示:2CO(NH2)2=NH2CONHCONH2+NH3↑(1-2)NH2CONHCONH2+CO(NH2)2=NH2CONHCONHCONH2+NH3↑(1-3)缩二脲被作物吸收后会造成植物中叶绿素的损害,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及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给作物施用叶面肥时,作物叶子发黄、枯萎。在农田施肥时,当缩二脲质量浓度达到50mg/L时,会抑制小麦幼苗、幼根的生长,严重时作物致死。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超过1%即不能用于种肥、苗肥和叶面肥。本论文重点研究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1.缩二脲的生成实验研究,考察了在复混肥生产过程中尿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中水份含量等因素对缩二脲生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率随混合物料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物料加热时间越长,缩二脲生成率越高;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加热温度越高,缩二脲生成率越高;相同温度下,混合物料中水份含量越高即尿液浓度越低,缩二脲生成量越少,水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物料温度越高,缩二脲生成率越高。2.缩二脲生成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考察了混合物料分别在加热温度为120℃、130℃、140℃和150℃时缩二脲生成的动力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缩二脲的生成反应为液相分子反应,也是有机均相缩合反应,该反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由动力学曲线拟合得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20℃y=0.703+0.00565x130℃y=0.7244+0.00634x140℃y=0.7585+0.0105x150℃y=0.8088+0.0151x由此可知,缩二脲得生成反应为基元零级反应,由四个反应温度下零级反应的速率常数计算零级反应的活化能为: Ea=47.66KJ/mol由此可知,该零级反应为化学反应控制。

黄云胜[4](2002)在《尿基高浓度复混肥料的开发、推广与应用》文中提出 复混肥料是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的化肥新品种,它含有氮、磷、钾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逐步代替了单一养分的肥料。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对化肥生产工艺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因长期施用氯根复混肥而导致的土壤板结,作物产量品质下降的问题也日显突出,特别是在果树、茶叶、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迫切需要一种高氮、低氯根离子的复混肥产品。

季保德[5](2001)在《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以尿素为主要氮源的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其操作控制要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使 10万吨 /年复混肥装置超过了设计能力 ,达 34 0~ 40 0 t/ d复混肥

季保德[6](2001)在《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文中提出

季保德[7](2000)在《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以尿素为主要氮源的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其操作控制要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1 复合肥定义与分类
        1.1.2 世界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3 中国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4 中国复合肥企业和流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我国复合肥工艺与产品
        1.2.1 团粒法工艺与产品
        1.2.2 高塔法工艺与产品
        1.2.3 硫酸氢钾法工艺与产品
        1.2.4 硝酸氨化法工艺与产品
    1.3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农业评价
        1.3.1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3.2 不同工艺复合肥产品的农业评价
    1.4 施肥的产量效应研究与复合肥合理施用
        1.4.1 施肥的产量效应
        1.4.2 复合肥的合理施用
        1.4.3 复合肥与减量施肥
    1.5 复合肥配方研究
        1.5.1 复合肥农艺配方的确定
        1.5.2 复合肥生产配方的确定
        1.5.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复合肥配方
    1.6 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8.1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1.8.2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1.8.3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4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5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6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7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8.8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2.2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2 农户施肥复合化率现状
        2.3.3 农户施肥养分投入量现状与变化分析
        2.3.4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4 小结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比较
        3.2.2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2.3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产品理化性质比较
        3.3.2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在叶菜上产量效应比较
        3.3.3 不同国产工艺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3.4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4 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4.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4.2.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2.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试验
        4.2.6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科学方法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4.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4.3.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3.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
        4.3.6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科学方法
    4.4 小结
    4.5 讨论
第五章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5.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5.2.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2.5 冬小麦土壤供氮磷钾能力研究
        5.2.6 冬小麦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5.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5.3.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3.5 冬小麦土壤供肥能力研究
        5.3.6 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5.5 讨论
第六章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6.2.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2.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2.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6.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3.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3.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4 小结
    6.5 讨论
第七章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2.2 氮磷钾在早稻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7.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早稻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7.2.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2.5 直播水稻复合肥科学施用技术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华南早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7.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7.3.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3.5 直播水稻复合肥施用技术
    7.4 小结
    7.5 讨论
第八章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2.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3 结果与分析
        8.3.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3.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4 小结
    8.5 讨论
第九章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4 结论
    9.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2)干燥机内一种疤块物料自破碎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燥机内疤块物料产生的原因
2 干燥机内疤块物料自破碎装置
3 改造后的效果

(3)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物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科学施肥的必要性
    1.2 复混肥料
        1.2.1 尿基复混肥
        1.2.2 尿基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
        1.2.2.1 尿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1.2.2.2 复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条件
        1.2.2.3 尿基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过程
        1.2.2.4 缩二脲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1.2.3 尿基复混肥中缩二脲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3 复混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
        1.3.1 肥料间的相容性
        1.3.2 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
    1.4 本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研究
    2.1 主要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条件的选择
        2.3.1 Ur-MAP-KCl的配料计算
        2.3.2 温度、湿度的选择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质样品的临界相对湿度
        2.4.2 复混肥配方对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
        2.4.3 温度对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
        2.4.4 矿物类添加剂对混合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的生成反应研究
    3.1 液相反应
        3.1.1 液相反应中的"笼效应"
        3.1.2 液相反应中溶剂作用
    3.2 液相分子反应
        3.2.1 液相分子反应的过程
        3.2.2 液相分子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3.2.3 液相分子反应的物理模型
    3.3 复混肥生产过程中缩二脲生成的实验研究
        3.3.1 主要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条件的选择
        3.3.3.1 复混肥的配料
        3.3.3.2 复混肥配方中的氮磷钾配比计算
        3.3.3.3 反应温度
        3.3.3.4 反应时间
        3.3.3.5 混合物料中的水份含量
        3.3.4 结果与分析
        3.3.4.1 尿液浓度和加热温度对缩二脲生成率的影响
        3.3.4.2 加热时间对缩二脲生成率的影响
        3.3.4.3 物料中水分含量对缩二脲生成率的影响
        3.3.4.4 单因素显着性实验研究
    3.4 缩二脲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3.4.1 曲线拟合
        3.4.2 反应活化能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5)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高氮复混肥生产存在的问题
3 采取的措施
    3·1 设备方面
    3·2 工艺方面
    3·3 操作控制方面
4 效果

(6)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
2 主要设备
3 原料和产品规格
4 生产中主要控制指标
    (1) 造粒系统
    (2) 干燥和冷却系统
5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6 解决措施
    6.1 设备改造方面
        (1) 造粒机。
        (2) 1#干燥窑。
        (3) 2#干燥窑。
        (4) 冷却窑。
        (5) 细粉筛改成大颗粒筛。
        (6) 包膜系统。
        (7) 链式破碎机。
    6.2 工艺方面
    6.3 操作控制方面
7 效果
    (1) 稳定了整个装置的工艺状况, 实现了长期稳定运行。
    (2) 产品中含水分:

四、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D]. 贾可.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 [2]干燥机内一种疤块物料自破碎装置[J]. 季保德. 磷肥与复肥, 2011(05)
  • [3]复混肥生产过程中混合物料的物化性质研究[D]. 陈可可. 郑州大学, 2008(03)
  • [4]尿基高浓度复混肥料的开发、推广与应用[A]. 黄云胜. 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交流文集, 2002
  • [5]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J]. 季保德. 磷肥与复肥, 2001(02)
  • [6]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及控制要点[J]. 季保德. 小氮肥, 2001(01)
  • [7]高氮复混肥生产技术[J]. 季保德. 小氮肥设计技术, 2000(04)

标签:;  ;  ;  ;  ;  

高氮复合肥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