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气象台网的建立与安全

浅谈县级气象台网的建立与安全

一、县级气象网络组建和安全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霍继超,孙欣[1](2021)在《气象业务网络故障问题判断与排除》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提高了气象服务质量水平,但网络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也越来越多样化,可表现为一个故障现象有多种原因,多个故障现象只有一个原因,所以诊断和排除工作相对复杂。本文综合笔者工作实例,分析归类气象业务网络运行种的不同种类,且给出相应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黄澎,王证帅,陈荣忠,吕巧谊[2](2021)在《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存储区域网络选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气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数据存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存储科学中,存储区域网络是一项重要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当前,在气象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偏重于IP网络设计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对存储区域网络选型与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该文重点论述了当前主流的存储区域网络架构与原理,并对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存储区域网络选型提出建议,最后结合厦门市气象局信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介绍了存储区域网络在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王月琴[3](2020)在《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评估研究》文中指出实践中基于“个体”的传统农业保险出现了查勘定损难、理赔成本高、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等问题。天气指数保险不基于农户的实际损失,以气象站观测的客观数据为赔付依据,特别适合我国生产规模小、地块分散的农业发展国情。天气指数保险虽有诸多优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基差风险问题。鉴于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空间基差风险,本文主要对空间基差风险的界定、影响机理、量化和评估等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实证模拟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量化评估空间基差风险的方法,以期填补国内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的研究空白,为今后管理空间基差风险提供可靠依据。理论研究方面,一是清晰地界定空间基差风险的概念,充分认识到天气指数保险中的空间基差风险是由气象要素空间异质性造成的;二是详细地阐明空间基差风险对天气指数保险的影响机理,引入模糊厌恶理论和复合抽奖选择模型说明个体对空间基差风险认知的模糊性影响了天气指数保险的推广;三是创新性地提出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借鉴期货市场和区域产量保险已有关于基差的量化研究,将县级区域模拟气象产量损失与乡镇实际气象产量损失之间的差值作为天气指数保险的空间基差,其中县级区域气象产量损失需要从气象异常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模型模拟得到。实证研究方面,选取山东嘉祥县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的生产风险、历史受灾情况和大豆生长期数据制定9个天气指数,建立相对气象产量损失与异常天气指数之间的最优非线性回归模型。在上述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县级模拟气象产量损失与乡镇实际气象产量损失之间的差异得到空间基差,并拟合各乡镇的空间基差风险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本文从保障关键生长期、构建综合天气指数、设置天气指数阈值、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多次拟合优化模型等方面力求准确模拟气象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使县级区域气象产量损失接近于模型的模拟损失。模型结果显示嘉祥县气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叶—分枝期、开花—结荚期的暴雨灾害,鼓粒期的干旱灾害以及成熟期的低温灾害,而高温指数并不显着。空间基差量化评估结果显示嘉祥县各乡镇空间基差的范围在0-0.57之间,历史上空间基差风险较低,大部分年份的空间基差都在0.30以下,少数年份空间基差超过0.30以上。各乡镇空间基差风险的概率密度函数主要是Weibull分布、Wakeby分布、Gen.Extreme Value分布3种,其中Wakeby分布最多,从分布函数可以估计出各乡镇大约80%的年份空间基差小于0.10,发生较大空间基差(大于0.30)的概率在10%左右。上述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是可事前检验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若历史上空间基差普遍较小说明区域内系统性风险较强,个体面临的异质性风险较小,适宜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二是事后管理天气指数保险中的空间基差风险,若某个乡镇的空间基差过大且超过一定的范围,需要对其进行倾斜性补贴。对于嘉祥县的各乡镇来说,空间基差在0.3以下的则可认为是常规空间基差风险,对于该部分空间基差风险在实际管理中可忽略不计,而对空间基差超过0.30的乡镇需要重点补偿。

杨肖珂,邸永强,张修勇[4](2020)在《局站分离后县级气象网络结构改进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在局站分离的情况下,采用双路由器三角形连接方式改变了局站单一链路连接方式,提供了网络连接冗余,具有高性价比和较高稳定性。

何欣毅[5](2020)在《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受气象影响最大,对气候条件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根据当今农业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是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气象服务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研水平和监测水平,逐步提高气象从业人员专业性,为切实降低农户农业经营损失,保证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基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户进行沟通走访,形成了基层农村气象服务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新沂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对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了基本的了解,为充分分析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气象为农服务研究成果的学习,结合本地农业农村气象业务发展实际,提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改进措施和对策。目前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气象信息预报预测能力不足;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研发缺少精细分工,在农户个性化需求方面供给乏力;气象信息传播效率较低、时效性较差;气象部门高层次储备不足,研发能力有限;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程度偏低等。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本文在第六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网格化气象服务机制体制、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部门合力、推动农业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等贴近农村实际的对策。本文在研究农户气象服务需求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推进精准化、智慧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方面见解独到,这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任奇才[6](2018)在《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文中指出强对流天气预报是气象保障的一个难点,现阶段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还十分困难。华南前汛期广东省强对流天气频繁,雨量大,常常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如何提高汛期强对流天气预报保障能力是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强对流天气预报高度依赖于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集约高效、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气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现有气象业务系统,构建了固定和机动气象保障信息网络,整合综合观探测、信息接收、天气雷达、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等业务体系,组建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为一体的集约高效综合预报保障平台。测试结果表明,组建的气象保障信息网络,能够实现多源气象数据信息化传输、储存和处理。通过对各类气象数据分类存储,网络传输共享,用人工智能与人工分析方法分析各类气象数据,特别是强对流参数数据,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数据处理可靠,极大地提高了多源气象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利用气象信息网络组网数据,对1951—2017年华南前汛期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具有较为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和较为规律的降水特征,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有锋面、切变线(低涡)和高空槽(南支槽)等,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受到地面锋面系统的影响,占比达到87%。利用组网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3月26日广东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形势、探空图、不稳定能量、数值预报产品、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图像等。测试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网络稳定可靠,实现了气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通过对华南前汛期多个个例的统计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本级台站汛期保障强对流天气案例,提出了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即“锋面系统型强对流”和“高空槽型强对流”模型,根据强对流参数和指数,提出了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确定了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比对标准和预报参考指标。在2017年汛期气象保障中应用了强对流天气系统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重点比对了“4·21强对流雷暴·冰雹”、“5·7·8短时强降水”、“韶关6·4强降水”三个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检验了强对流天气系统模型的预报效果和分析预报比对标准的可靠性,为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借鉴参考。

窦辉,朱瑞杰,程国锋,窦慎[7](2016)在《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气象局2014年率先把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向县、镇、村3级延伸,组建县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灾害应急专家联盟、县应急技术保障支队和应急救援支队、基层气象信息(协理)员4支队伍,搭建县级综合服务系统、县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县镇村直通车服务系统、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工作平台4个业务支持平台,完善6项保障措施,确保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在构建农村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管理体系(简称"3446体系")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刘昊[8](2015)在《地级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的社会敏感性日益显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单单是气象部门的内部事务,现已转变成为涉及面不断扩大,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公共事务。地级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单元,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如何科学构建地级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全社会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发挥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借助公共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和SWOT分析,分析了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开展了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针对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存在的服务机制创新不够、气象产品单一、灾害防御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包括逐步完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机构、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气象服务、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机制等等。

王从军[9](2015)在《紫阳县气象局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据县级气象台站组网要求和设计原则,立足紫阳县气象信息网实际情况,分析了局域网组建及无线局域网和有线网络的结合应用,并提出局域网常见故障及日常维护管理,为气象资料及时、准确、有效上传等台站现代化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余勇[10](2013)在《电力综合数据网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某供电局综合数据网络2000年左右建成,在网络改造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投资,采用了许多折中的方法和复杂的设置,接入层网络的部分区域站点接入结构不合理,占用大量的通信网络资源,因此,有必要对综合数据网分析调研,提出优化方案,以指导下一步实施网络的优化调整。本调研分析了国内外调研现状,确定优化思路及主要原则。为了更加明确我们调研的方向,汲取经验,我们进行了国内外网络优化成果的调研,特别是前往某省会城市供电局调研其综合数据网,形成了国内某省会城市市电力综合数据网络VPN接入优化案例分析。我们还对可进行调研的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如ASON传输技术、EPON技术、基于MPLS-TE网络流量工程的TE FRR快速重路由技术、IRF2智能弹性技术等等。仅仅对技术调研还不够,我们从某供电局的实际运行中提取宝贵数据,做了现状调研。有了各种资料和数据,我们便做资料和数据调研分析。为了分辨我们所研究的新技术在电力综合数据网中的可行性,我们分别作了电力综合数据网骨干传输的应用分析、电力综合数据网EPON网络接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分析、电力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工程的的应用可行性分析、电力综合数据网IRF2的应用可行性分析。基于我们在某供电局做的现状调研,我们做了某供电局现状调研的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网络结构现状分析、网络业务现状分析、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现状分析、网络安全控制现状分析等。根据分析,我们提出了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包括、网络结构优化方案、汇聚层优化方案、接入层优化方案、地区优化方案、二层VLAN优化建议、OSPF协议优化建议、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优化方案、网管优化方案。最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对比,通过对比,我们确认调研报告所提建议能够对整个综合数据网起到实实在在的优化作用。

二、县级气象网络组建和安全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县级气象网络组建和安全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气象业务网络故障问题判断与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1 传输介质常见故障及排除
2 网卡常见故障及排除
3 集线器故障及排除
4 交换机故障及排除
5 路由器故障
6 结语

(2)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存储区域网络选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存储区域网络原理简介
3 气象信息系统存储区域网络选型建议
4 存储区域网络在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5 结束语

(3)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进展
        1.3.2 关于基差风险的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及假设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假设
    1.6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风险
        2.1.2 天气风险
        2.1.3 农业保险
        2.1.4 天气指数保险
    2.2 基差风险及空间基差风险
    2.3 农业风险管理理论
        2.3.1 农业风险管理过程
        2.3.2 农业风险管理方法
        2.3.3 风险管理策略选择
        2.3.4 农业保险运作机理及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
        3.1.1 发达国家
        3.1.2 发展中国家
    3.2 国内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量化评估理论研究
    4.1 空间基差风险对天气指数保险的影响机理
    4.2 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评估
        4.2.1 期货市场基差的量化
        4.2.2 区域产量保险空间基差的量化
        4.2.3 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及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异常与产量损失关系模型
    5.1 研究区域概况
    5.2 数据处理及分析
        5.2.1 数据清洗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研究方法
        5.3.1 气象产量损失确定
        5.3.2 天气指数确定
        5.3.3 模型拟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量化评估实证研究
    6.1 县级模拟气象产量损失
    6.2 乡镇实际气象产量损失
    6.3 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及评估
        6.3.1 空间基差的量化
        6.3.2 空间基差风险的评估
        6.3.3 量化评估结果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基本结论
    7.2 空间基差风险的管理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局站分离后县级气象网络结构改进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县级网络规划方案
    1.1 局站分离后对比观测期间的组网方式
    1.2 对比观测结束后业务化运行时的组网方式
    1.3 优化设计的双路由器三角形组网方式
        (1)网络配置复杂度和通信费用低。
        (2)局端和新址端同时实现线路冗余,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3)提升网络安全控制力。
2 路由器接口配置
3 讨论

(5)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概述
        1.2.2 国内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历程
        1.2.3 相关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基本结构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1.4.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1.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气象服务
        2.1.2 气象为农服务
        2.1.3 智慧气象
    2.2 关于农户气象服务需求方面的研究
    2.3 关于农户需求行为理论方面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沂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概况
    3.1 新沂市城市及地理概况和气候特征
        3.1.1 城市及地理概况
        3.1.2 气候特征
    3.2 新沂市农业气候资源
        3.2.1 天气气候概况
        3.2.2 风力情况
    3.3 新沂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概况
        3.3.1 干旱灾害
        3.3.2 大风灾害
        3.3.3 寒潮灾害
        3.3.4 霜冻灾害
第四章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4.1 系列化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4.2 专业化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4.3 决策咨询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4.4 人工增雨防雹服务发展现状
第五章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薄弱环节
    5.1 气象信息预报预测能力及全过程气象服务提供能力相对不足
    5.2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专业化、精细化程度相对较弱
    5.3 气象信息发布覆盖面偏低,时效性有待提高
    5.4 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5.5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仍需推进,农业合作社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薄弱环节成因分析
    6.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6.2 科研资金投入不充分,科技人才长期短缺
    6.3 对农户需求研究不深入,导致农业合作社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6.3.1 农户对各类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分析
        6.3.2 农用天气预报服务需求分析
        6.3.3 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分析
        6.3.4 地方特色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分析
    6.4 农户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6.4.1 农户气象为农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1 农户个体特征影响农户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6.4.1.2 农户家庭生产特征影响农户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6.4.1.3 区域风险特征影响农户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6.4.2 农户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1 农户样本的个体特征分析
    6.5 主要结论
第七章 新沂市发展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研究
    7.1 扩大服务供给领域,提升气象服务供给效益
        7.1.1 寻求基层气象供给能力新突破
        7.1.2 扩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领域
        7.1.3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制度改革
    7.2 结合农户实际,刺激农村气象服务潜在需求
        7.2.1 加强农村网格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7.2.2 充分发挥农业种植合作社补充作用
        7.2.3 完善农户沟通机制建设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调査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象信息网络研究现状
        1.2.2 强对流天气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气象保障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2.1 引言
    2.2 现状与需求
        2.2.1 网络现状
        2.2.2 需求分析
    2.3 组网设计
        2.3.1 构想与策略
        2.3.2 气象保障固(机)组网设计
        2.3.3 测试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组网数据处理及应用
    3.1 气象信息接收与处理
    3.2 气象组网处理应用
        3.2.1 气象数据资料共享应用
        3.2.2 气象雷达组网应用
    3.3 对流参数的计算应用
        3.3.1 对流有效位能CAPE
        3.3.2 K指数、沙氏指数SI和抬升指数LI
        3.3.3 假相当位温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析及平台测试
    4.1 强对流天气概述
    4.2 华南前汛期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4.2.1 要素特征
        4.2.2 天气系统特征
    4.3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分析
        4.3.1 强对流天气实况
        4.3.2 强对流天气形势分析
        4.3.3 强对流天气探空分析
        4.3.4 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分析
        4.3.5 强对流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分析
        4.3.6 遥感遥测数据分析论证
        4.3.7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建模分析与预报
    5.1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
        5.1.1“锋面系统型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的建立
        5.1.2“高空槽型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的建立
    5.2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及比对标准
        5.2.1 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
        5.2.2 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比对标准
        5.2.3 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
        5.2.4 强对流天气预报参考指标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保障检验分析
    6.1 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
        6.1.1 过去天气回顾分析
        6.1.2 华南前汛期天气实况预报分析
        6.1.3 华南前汛期保障分析
    6.2 汛期气象保障分析应用
        6.2.1“4·21 强对流雷暴·冰雹”的分析预报
        6.2.2 强对流冰雹的规避应用
    6.3 汛期强降水诊断及预报检验分析
        6.3.1“5·7·8 短时强降水”诊断分析
        6.3.2“韶关 6·4 强降水”预报检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长武县概况
2. 结合县级气象基层台站综合改革, 以县级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局为基础, 建立县镇村3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2.1 县政府设立县防灾减灾管理局, 负责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工作。
    2.2 乡镇气象工作站的组建
    2.3 各行政村 (社区) 设立村级 (社区) 气象信息服务站
    3.1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及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3.2 基层单位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3.3 强有力的气象防灾减灾专家队伍建设
4 气象防灾减灾4大业务支持系统建设
    4.1 以综合气象服务为基础的县级综合气象服务系统
    4.2 以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服务对象的短信发布系统
    4.3 服务基层的县镇村气象直通车服务系统
    4.4 服务各成员单位、乡镇工作站的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工作平台
5 项保障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5.1 政府领导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
    5.2 完备的3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灾害防御应急工作提供行动方案
    5.3 积极开展应急认证
    5.4 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
    5.5 财政投入保障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8)地级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综评
    1.4 研究方法、思路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个案分析法
        1.4.3 系统分析法
        1.4.4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分析: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概述
    2.1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
        2.1.1 公共服务
        2.1.2 公共服务体系
    2.2 公共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2.2.1 公共气象服务
        2.2.2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第3章 现实考量: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状及分析
    3.1 研究地区概况
        3.1.1 绍兴概况
        3.1.2 绍兴市气象局概况
        3.1.3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3.2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效果调查
        3.2.1 公共气象服务评价的现状与需求
        3.2.2 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现状与需求
    3.3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
        3.3.1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内部环境分析
        3.3.2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外部环境分析
        3.3.3 构造SWOT矩阵
        3.3.4 SWOT分析法的局限性讨论
    3.4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问题分析
第4章 完善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4.1 绍兴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4.2 主体方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
        4.2.1 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机制
        4.2.2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标准化管理
        4.2.3 健全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队伍
        4.2.4 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
    4.3 体制方面:理顺公共气象服务及管理体制
        4.3.1 健全公共气象服务领导机制
        4.3.2 构建新型市、县两级公共气象服务运行体制
        4.3.3 逐步完善乡镇(街道)公共气象服务组织体系
    4.4 机制方面:建立政府主导辅以向社会购买的运行机制
        4.4.1 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气象服务
        4.4.2 培育商业气象服务市场
    4.5 硬件方面:健全相应的技术平台支持系统
        4.5.1 加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和系统建设
        4.5.2 加强全社会气象观测站网管理
        4.5.3 强化社会重点行业“直通式”气象服务
        4.5.4 实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全覆盖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9)紫阳县气象局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县级气象台站局域网组建要求及设计原则
    1.1 技术先进
    1.2 足够的带宽及可扩展、扩充性
    1.3 安全可靠性
    1.4 实用性
    1.5 网络可管理性
2 县级气象台站有线局域网组建
    2.1 添加网络协议
    2.2 设置网络属性
    2.3 IP地址配置
    2.4 网络资源共享
        2.4.1 文件共享
        2.4.2 打印机共享
        2.4.3 Internet连接共享
3 县级气象局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4 局域网常见故障及日常维护

(10)电力综合数据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调研背景
    1.2 国内外调研现状
    1.3 优化思路及主要原则
        1.3.1 优化思路
        1.3.2 主要原则
第二章 电力综合数据网技术与现状调研
    2.1 国内外网络优化成果调研
        2.1.1 国外成果调研
        2.1.2 国内某省会城市市电力综合数据网络 VPN接入优化案例分析
    2.2 可进行网络优化的技术调研
        2.2.1 ASON传输技术
        2.2.2 OTN传输技术
        2.2.3 PTN传输技术
        2.2.4 EPON技术
        2.2.5 基于 MPLS-TE网络流量工程的 TEFRR快速重路由技术
        2.2.6 IRF2智能弹性技术
    2.3 某供电局网络的现状调研
第三章 电力综合数据网业务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3.1 对新技术应用到电力综合数据网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3.1.1 某供电局综合数据网骨干传输的应用分析
        3.1.2 电力综合数据网 EPON网络接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3.1.3 电力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工程的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3.1.4 电力综合数据网 IRF2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3.2 某供电局现状调研与数据分析
        3.2.1 网络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3.2.1.1 网络设备资源现状
        3.2.1.3 网络设备 CPU、内存等资源使用率
        3.2.1.4 网络骨干设备软件版本现状分析
        3.2.1.5 数据网络通信承载现状
        3.2.2 网络结构现状分析
        3.2.2.1 总体结构现状分析
        3.2.2.2 核心层结构现状分析
        3.2.2.3 汇聚层结构现状分析
        3.2.2.4 接入层结构分析
        3.2.2.5 具体地区分析
        3.2.3 网络协议现状分析
        3.2.3.1 VLAN使用现状分析
        3.2.3.2 生成树使用现状分析
        3.2.3.3 MPLSVPN使用现状分析
        3.2.3.4 OSPF使用现状分析
        3.2.4 网络业务现状分析
        3.2.4.1 用户分析
        3.2.4.2 业务类型分析
        3.2.4.3 业务带宽流量分析
        3.2.4.4 业务 VLAN划分现状
        3.2.5 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现状分析
        3.2.5.1 网络安全控制现状分析
        3.2.5.2 QOS网络服务质量保证现状分析
        3.2.6 网管现状分析
第四章 网络优化对策和建议
    4.1 优化目标
    4.2 优化方案
        4.2.1 网络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4.2.2 网络结构优化方案
        4.2.2.1 核心层优化方案
        4.2.2.2 汇聚层优化方案
        4.2.2.3 接入层优化方案
        4.2.2.4 地区优化方案
        4.2.3 网络协议优化方案
        4.2.3.1 二层 VLAN优化建议
        4.2.3.2 OSPF协议优化建议
        4.2.4 网络安全及服务质量保证优化方案
        4.2.5 网管优化方案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县级气象网络组建和安全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气象业务网络故障问题判断与排除[J]. 霍继超,孙欣. 内江科技, 2021(11)
  • [2]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存储区域网络选型与应用[J]. 黄澎,王证帅,陈荣忠,吕巧谊. 海峡科学, 2021(04)
  • [3]天气指数保险空间基差风险的量化评估研究[D]. 王月琴.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局站分离后县级气象网络结构改进与优化[J]. 杨肖珂,邸永强,张修勇. 陕西气象, 2020(03)
  • [5]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何欣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6]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D]. 任奇才.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7]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A]. 窦辉,朱瑞杰,程国锋,窦慎. 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II, 2016
  • [8]地级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D]. 刘昊. 南昌大学, 2015(03)
  • [9]紫阳县气象局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J]. 王从军.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02)
  • [10]电力综合数据网络优化研究[D]. 余勇.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浅谈县级气象台网的建立与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