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

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任峰,王天成,白石[1](2021)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建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文中提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手段。高职土建专业类课程教学存在过度重视专业知识教学,而忽视工匠精神融入,导致所培养的土建人才难以适应岗位要求。以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

张雪,齐永正,曾文杰,陈三波[2](2021)在《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传统工科土建类专业在这一形势下亟需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围绕新工科内涵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分析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环节,融合"新工科"建设创新理念,形成课程实验、集中设计、集中实习、创新创业四大教学模块/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的基础认识、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三个层次,构建"一条主线、四个平台、三个层次"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为培养创新型、交叉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李雪英[3](2021)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针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方针,为切实落实这一战略规划,要以大量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为支撑。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方面要以高等工程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辅助作用。充分利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资源,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与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是高等工程教育对创新型国家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加强高等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需求。近几年,国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力度,尝试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助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将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实现有机融合,是面对新工科发展趋势下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全面落实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找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尚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促进两者的融合是当务之急。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具体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从多角度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说明研究意义,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交待研究目标、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部分,首先对重要概念进行介绍,进而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存在的内在关联,并指出两者之间实现融合的重要意义和融合的原则,提高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得出了影响两者融合的五个主要因素,具体包括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理念、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并具体分析了创新创业氛围淡薄、创新创业理念滞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课程体系尚未融合、实践平台供不应求等五个问题。第四部分基于问题分析,提出了实现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对策,包括创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塑造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加强师资并优化师资结构、完善并优化当前课程体系、打造内外协同的实践平台等。

余景波,张娜娜,李开锋[4](2020)在《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探析》文中提出专业课程教学和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专业课程教学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要求衔接,可以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与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实践脱节问题。然而,两者衔接,会受到高职院校支持力度、师资水平和学生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应在顾及两者衔接影响因素和确定两者衔接原则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事后评价等方面,探寻两者衔接的路径,以提升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李锐,沈扬,郑长江,刘云[5](2020)在《创新实践导向的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文中指出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现代高层次交通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正广泛成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借助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现代化教学授课手段,多元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学科交叉融合、案例实践教学、双语互动研讨等教学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产教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导向的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构建创新引领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创新资源。

孙会雨[6](2020)在《建筑行业BIM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在未来有较快的发展,我国BIM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掌握BIM技术的人才匮乏,将导致我国BIM技术推进缓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通过自主培养BIM人才的方式也培养了一批人才,同时不断引进BIM人才,但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市场中人才缺口仍然较大。职业学院是我国目前最普及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批量产出人才,针对BIM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也从职业学校入手,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帮助鼓励职业院校进行BIM人才培养,职业学院在不断摸索前进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BIM人才教育的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目前职业学院遇到最普遍的问题。目前职业学院采取的BIM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双元制”,主要是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具体的、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引入“1+X”模式。本文通过对BIM人才培养的评价因素、质量指标分析,对“1+X”模式融入BIM人才培养的操作途径进行研究,结合原有模式进行了“1+X+Y”和“1+X+1”模式的创新。另外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实训室条件、校企合作深度和就业作为四个因素,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1+X”模式下BIM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本文还通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案例,分析了“1+X”模式融入BIM人才培养后的效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批“1+X”试点院校,在该模式下实现了更有利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证明了“1+X”模式融入BIM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BIM人才培养案例,建立“1+X”制度BIM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在BIM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范如君[7](2019)在《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培养符合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新课题。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提出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交叉融合项目式实践教学培养新架构、分阶段的实践课程体系、实施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行企校结合"教学模式,提出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与行业的发展主动对接,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土建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张玉龙[8](2019)在《基于BIM-CDIO的土建类高校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现代工程在工程技术、工程规模及技术复杂性上均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工程教育依然停留在专业教育的阶段,局限在知识教育层面,在全球强调跨学科研究的大背景下,仍然表现为专业细分、彼此孤立、观念陈旧和脱离工程实践的状态,导致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存在视野狭窄、工程基础不扎实和综合能力素质低下的问题,难以为行业输送满足现代工程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工程教育模式的思考,国内则为了应对科技和产业革命,提出了“新工科”工程教育模式。针对建筑工程教育,本文在现有教育模式下,根据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其内在逻辑和要素框架,对当下建筑工程教育模式进行革新与补充研究,以期为建筑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参考。选取土建类专业教学具有最大共同点和最佳契合点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实现土建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由此衍生出3个重要的子课题,具体包括:(1)本体研究——对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当前教学模式有何不足?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2)模式构建——针对问题应当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以恰当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3)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对已构建的模式进行检验,是否具有教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尚存哪些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以BIM技术为纽带,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结合实践教学等开展以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土建类工程教育应体现工程性与实践性。工程的本质是实践。本研究以实际项目为基础,工程环境真实,条件充分。其次,土建类工程教育开展联合教学意义重大。工程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多个处于不同环节、职能的多个专业协同完成,彼此相互依存,目标一致,需要不同专业从不同角度提出专业性、建设性方案,最后形成一个真正可以实施的方案,并可对各项效益进行检验。最后,该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架既包括综合化的目标体系,也包括体系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并对实现条件、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最后,对该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总体来说,回归工程实践,开展跨专业的联合教学模式,深入发掘起内在价值和外延发展,对我国土建类工程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李立新,王文军,高红江[9](2019)在《面向工程系统能力提升的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大工程观是强调系统思考与工程实践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工程系统能力与大工程观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基于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遴选注册建造师为分析样本,对标国际项目管理执业能力基准,构造工程系统能力KEQ函数,并以引导性课程体系、设计性实践体系为抓手,拟定"三课两环一赛"行动方案,从而实现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更新。

韦才寿,沈建增[10](2019)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均衡化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南宁学院土建类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性关键因素,中国传统高校注重专业教学却忽视素质教育的问题对新建应用型高校依然产生深远影响,素质教育更多停留在口号上而并未真正得到落实;本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立足于南宁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全面提高土建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提出了专业教育与素质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均衡化培养思路,架构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均衡化培养模式可有效促进土建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可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二、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建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建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必要性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三)法律法规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建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
    (二)推进思政课程资源建设,优化教材内容
    (三)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指导
    (四)创新课程考核模式,突出职业素养评价
四、结语

(2)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育理念滞后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二、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土建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一)优化实践内容,搭建四个教学平台
    (二)以四个教学平台为基础,实施三层次实践教学培养
        1.基础认知层
        2.综合应用层
        3.研究创新层
三、土建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支撑条件
    (一)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强大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三)完善的创新创业组织管理机构
四、结语

(3)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应用型本科的内涵
        2.1.2 创新及创新教育的内涵
        2.1.3 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
        2.1.4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2.1.5 土建类的内涵
        2.1.6 专业教育的内涵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2.2.1 培养目标互补
        2.2.2 育人内容互补
        2.2.3 关系密不可分
    2.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3.1 两者紧密联系的必然趋势
        2.3.2 有效开展双创的内在要求
        2.3.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2.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原则
        2.4.1 需求导向原则
        2.4.2 适应性原则
        2.4.3 循序渐进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3.1 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研
        3.1.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3.1.3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因素评价
        3.2.1 量表统计结果
        3.2.2 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建立
        3.2.3 模型指标分析
        3.2.4 层次分析结果
    3.3 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1 创新创业氛围淡薄
        3.3.2 创新创业理念滞后
        3.3.3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3.3.4 课程体系尚未融合
        3.3.5 实践平台供不应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对策探索
    4.1 创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4.1.1 丰富各类活动
        4.1.2 发挥各方作用
        4.1.3 推政策释活力
    4.2 塑造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
        4.2.1 正确认识双创
        4.2.2 结合专业特点
        4.2.3 转变教育理念
    4.3 加强师资并优化师资结构
        4.3.1 组建专职队伍
        4.3.2 组建实战队伍
        4.3.3 动态管理人才
    4.4 完善并优化当前课程体系
        4.4.1 挖掘课程新内容
        4.4.2 重构专业课体系
        4.4.3 引进新教学方法
    4.5 打造内外协同的实践平台
        4.5.1 善用校内资源
        4.5.2 加强园区建设
        4.5.3 加强校企合作
        4.5.4 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调查问卷(在校生版)
附录 B. 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衔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有助于培养高职土建类学生“工匠精神”
    (三)有助于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影响因素
    (一)学校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生因素
三、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衔接路径
    (一)原则
    (二)对策
        1. 学校层面
        2. 教师层面
        3. 学生层面
    (三)评价
四、结语

(5)创新实践导向的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引领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1 翻转课堂研讨教学
    1.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2 多元融合的创新实践专业技能培养
    2.1 课程思政教学的人才培养
    2.2 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
    2.3 案例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
    2.4 双语互动研讨的人才培养
3 优势互补的全方位多层面产教合作
    3.1 企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3.2 高校助力企业跨越发展
4 结束语

(6)建筑行业BIM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之处和关键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BIM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及现状
        2.1.1 国内BI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2.1.2 国外BI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现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2.2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2.2.3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3 借鉴与启示
        2.3.1 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2.3.2 借鉴与启示
3. BIM人才培养模式
    3.1 BIM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探析
        3.1.1 BIM人才培养规律特点与目标分析
        3.1.2 BIM人才培养模式过程特点分析
        3.1.3 BIM人才培养途径特点分析
        3.1.4 BIM人才培养机制特点
    3.2 “1+X”人才培养模式的阐述
        3.2.1“1+X”模式定义
        3.2.2 “1+X”模式的特点
    3.3 “1+X”模式用于BIM人才培养的操作途径
        3.3.1 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3.3.2 企业、高校双元师资队伍建设
        3.3.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实现“1+X+Y”模式
        3.3.4 实现“1+X+1”模式
        3.3.5 “1+X”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不同之处
4. “1+X”模式在BIM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4.1 “1+X”模式下BIM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探析
        4.1.1 “1+X”模式下BIM人才培养评价关键指标分析
        4.1.2 BIM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4.2 “1+X”模式下BIM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
        4.2.1 建立有效的BIM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2.2 “1+X”模式下BIM人才技术等级标准设立
    4.3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BIM技术人才培养探索
    5.1 学校概况
    5.2 学校“1+X”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和结果评价
        5.2.1 “1+X”人才培养模式运用
        5.2.2 结果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的研究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面向新工科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一)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1.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构建面向新工科的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践课程体系架构,通过调整学习总课时和模块化设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建立以“专题技能实训—工程项目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型、技能型、高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2.利用网络优势,构建虚实结合、布局合理、开放共享有效的实践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土建专业急需的实践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践教学新模式[2]。
    (二)整合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实现“以做到学”培养模式
        1.根据土建类专业工作过程,整合专业核心实践课程
        2.利用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实现“以做到学”培养模式
        3.土建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应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与产行业相关岗位标准对接
二、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基础,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平台
    (一)建设“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中心和具有“内外兼顾”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
        1.建设具有教学、培训、服务、鉴定“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中心
        2.建设具有“内外兼顾”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土建类专业(BIM方向)现代学徒制班建设
三、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教育管理体系
    (一)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二)建立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传导与反馈机制
    (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加大课外创新教育
    (四)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
四、结论

(8)基于BIM-CDIO的土建类高校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3 相关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及相关议题综述
    2.1 CDIO理论概述
        2.1.1 大工程观
        2.1.2 CDIO理论
    2.2 BIM技术及其特点
        2.2.1 BIM的起源
        2.2.2 BIM的含义
        2.2.3 BIM的特点
        2.2.4 BIM软件及其应用阶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概述
    3.1 毕业设计概念综述
    3.2 传统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3.2.1 校内集中式毕业设计
        3.2.2 校外分散式毕业设计
        3.2.3 学科内联合毕业设计
        3.2.4 跨区域联合毕业设计
    3.3 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3.3.1 题目类型单一、多年不变
        3.3.2 辅导过程难控、随意性强
        3.3.3 学科彼此割裂、缺乏联系
        3.3.4 缺少工程环境、假题假作
        3.3.5 教师缺少实践,能力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IM-CDIO的土建类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
    4.1 综合化训练目标
        4.1.1 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4.1.2 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4.1.3 毕业设计过程的自组织性
        4.1.4 不同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
        4.1.5 综合素质的培养
    4.2 体系化教学设计
        4.2.1 真实化设计项目
        4.2.2 协同化设计过程
        4.2.3 双师型设计指导
        4.2.4 制度化过程管理
        4.2.5 联合化毕业答辩
    4.3 教学方法
        4.3.1 基于BIM-CDIO理念的项目驱动法
        4.3.2 跨学科教学
    4.4 联合毕设支撑条件
        4.4.1 软件条件
        4.4.2 硬件条件
    4.5 联合毕设模式的整体构架与内在逻辑
        4.5.1 整体框架
        4.5.2 内在逻辑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IM-CDIO的土建类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5.1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概况
    5.2 毕设选题与成果要求
        5.2.1 选题原则
        5.2.2 项目概况
        5.2.3 成果要求
    5.3 组织形式
        5.3.1 联合设计小组
        5.3.2 联合指导小组
        5.3.3 毕设监督机构
    5.4 实施条件
        5.4.1 协同平台搭建
        5.4.2 工作标准与方案
    5.5 实施过程
        5.5.1 毕业设计流程
        5.5.2 专业设计过程
        5.5.3 协同设计过程
        5.5.4 指导监督过程
        5.5.5 联合毕设答辩
        5.5.6 教学效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模式兼容性强
        (2)准工程师协作机制
        (3)加强与市场接轨力度
    (二)不足与展望
        (1)来自基础软件的应用压力
        (2)大规模开展对教学条件的压力
        (3)对于辅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面向工程系统能力提升的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系统能力解析
    (一) 工程能力框架解构
    (二) 工程系统能力内在特征
    (三) 工程系统能力专业禀性
二土建类专业引导性课程体系优化
    (一) 立足“大土木”定位, 拓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
    (二) 围绕“大系统”思维, 优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
    (三) 强化“大社会”认知, 新增《建设工程社会学》课程
三土建类专业设计性实践体系改革
    (一) 基于系统体验的一体化课程设计
    (二) 融入学科竞赛的跨专业毕业设计
四结语

(10)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均衡化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南宁学院土建类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应用型人才均衡培养的必要性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一) 应试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二) 教学仍以“教师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三) 专业素质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基本脱节
    (四) 毕业生整体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不符
四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均衡化培养模式
    (一) 重构课程体系, 注重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
    (二)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强调教学过程综合素质培养
    (三) 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 培养职业精神
    (四) 成立实验实训协会, 培养精英应用型人才
    (五) 搭建创新教育平台, 提高创新能力
    (六) 建立科研管理制度, 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五实施效果
    (一) 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二) 学生科研水平显着提高
    (三) 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达成度与社会用人单位认可度基本一致
六结束语

四、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视域下土建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 刘任峰,王天成,白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2]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张雪,齐永正,曾文杰,陈三波. 高等建筑教育, 2021(01)
  • [3]应用型本科高校土建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李雪英.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 [4]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省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探析[J]. 余景波,张娜娜,李开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5]创新实践导向的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 李锐,沈扬,郑长江,刘云.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6]建筑行业BIM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 孙会雨. 浙江大学, 2020(01)
  • [7]面向新工科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J]. 范如君.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2)
  • [8]基于BIM-CDIO的土建类高校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研究[D]. 张玉龙.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08)
  • [9]面向工程系统能力提升的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优化[J]. 李立新,王文军,高红江. 教育现代化, 2019(40)
  • [10]素质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均衡化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南宁学院土建类专业为例[J]. 韦才寿,沈建增. 教育现代化, 2019(26)

标签:;  ;  ;  ;  ;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