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瓜果的生长发育规律

种子瓜果的生长发育规律

一、籽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雨,陈丽婷,陈年来[1](2020)在《不同种子大小籽瓜品种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讨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以种子大小显着不同的3个籽瓜品种为材料,于开花坐果期通过整枝、摘叶、疏果将叶果比分别调整为10、20、30、40、50,并分别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气体交换速率,收获后测定果实产量。结果表明,籽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果实生育期演进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增大。3个供试品种间SPAD、Pn、Gs、Tr和Ci差异显着,大种子品种H26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i)显着低于中等种子品种H14,H14显着低于小种子品种H3,但SPAD和Ci变化规律相反。叶片SPAD、Pn、Gs、Tr均值及其果实生育期降幅均随叶果比增大而显着降低(叶果比50除外),但叶片SPAD值和气体交换参数变化幅度无显着的品种间差异,说明一定范围内降低叶果比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但摘叶处理或叶果比过高均会加速叶绿素降解,诱发叶片衰老。3个品种单株果实产量随叶果比增大而提高,50(1.18 kg)>40(1.17 kg)和30(1.17 kg)>20(1.16 kg)>10(0.87 kg),H3单株果实产量(0.88 kg)显着低于H26(1.20 kg)和H14(1.25 kg)。以上结果表明,适宜范围的源库比能够提高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籽瓜果实高产。

王恒炜[2](2019)在《从文献分析看我国籽瓜科研生产的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766篇有关籽瓜文献归类分析,栽培技术占40.1%,营养成分与产品开发占18.9%,病虫草害防治与药剂筛选占15.8%,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占11.4%,播种、收获机械设计与应用占9.3%,平衡施肥技术与应用占4.1%。我国有关籽瓜的科研生产的研究主要方向依次是高产优质、膜下滴灌、复播、幼园套种栽培技术;磷、钾、微肥等的平衡施肥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机械设计;籽瓜贮藏;籽瓜种子、瓜瓤及果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与深度开发;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除草剂和种衣剂的应用技术;籽瓜种质资源调查、分析、利用与品种选育等。

李颖慧[3](2019)在《籽用西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筛选试验从12个籽用西瓜(Citrullus LanatusVar.megalaspermus Lin et Caho)中筛选出4个籽用西瓜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PEG模拟干旱两种干旱胁迫方式,观察干旱胁迫对外部形态特征的影响、测定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对种子萌发性进行评估,探究不同品种间的抗旱能力和适应性,结果如下:1.根据旱害分级的标准计算出12个籽用西瓜品种的旱害指数,根据旱害指数挑选出4个抗旱能力不一致的籽用西瓜进行进一步的抗旱性评价。分别为林籽一号(H17)、黑丰一号(H28)、科奥红大片(R12)和红秀3号(R06)。通过盆栽控水进行(0d、2d、4d、6d、8d)的干旱胁迫处理,发现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植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蔫。干旱胁迫普遍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和根长,干物质量积累下降,根冠比增加。2.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籽用西瓜幼苗叶片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生理响应,干旱胁迫试验中,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籽用西瓜幼苗叶片MDA含量、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整个干旱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林籽一号(H17)变化最明显。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种籽用西瓜的抗旱性做出评价,得出的抗旱顺序为林籽一号(H17)>黑丰一号(H28)>科奥红大片(R12)>红秀3号(R06)。3、采用PEG-6000溶液(0,-0.10,-0.20,-0.40,-0.80MPa)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比较4个籽用西瓜品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随着PEG浓度的不断加重,各品种种子的发芽数均出现下降。当渗透势达到-0.80MPa最大胁迫浓度时,所有品种均不具备单日发芽数5粒以上的水平。根据隶属函数法,4种籽用西瓜种子萌发强弱顺序为林籽一号(H17)>黑丰一号(H28)>科奥红大片(R12)>红秀3号(R06)。所得到的抗旱排列顺序和人工控水环境下的抗旱结果一致。4、将不同抗旱性的4种籽用西瓜在两种生态环境下种植,对其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合前面的生理试验结论,验证不同抗旱性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抗旱能力和果实品质,研究表明H17抗旱性依然最好,R06抗旱性最差,但是R06的果实品质最佳。5、以籽用西瓜品种H17为材料,京美8K西瓜为对照,研究果实采收后相关品质和生理变化差异。测定了瓜皮的厚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果胶、PG活性、SOD活性及POD活性。结果表明H17的耐储藏性高于京美8K。6、以籽用西瓜“林籽一号”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提取叶片总RNA并构建文库,利用HiSeq X-ten系统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籽用西瓜叶片响应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ene Ontology(GO)、COG、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和参与的调控通路进行分析。共获得42.09Gb Clean Data;各样品碱基质量值大于等于Q30数据超过93%。将获得的Clean reads与西瓜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为95.37%-96.36%。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和功能注释,132个基因获得功能注释;主要涉及细胞组分、细胞器、包膜、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代谢过程、结合和催化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COG功能注释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预测的一般功能基因、转录及信号转导、复制、重组及修复、碳水化合物转运及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转运及分解等。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氨基酸、萜类、碳水化合物、甾体类、鞘脂类、抗坏血酸、生物碱等物质的代谢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李羽佳[4](2019)在《中国典型区域西瓜施肥现状及氮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中国西瓜产业区域化发展进程加快,但缺少对典型西瓜种植区田间生产现状的研究,肥料、农药等农资不合理使用不仅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还会带来面源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进而加剧生态恶化。因此,亟需定量典型西瓜种植区肥料等农资投入状况,评价其资源环境代价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农户问卷调查,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三大西瓜栽培区:华北栽培区(NC)、西北栽培区(NW)和西南栽培区(SW)肥料等农资投入和产出现状,比较了不同栽培区的优势及生产过程土地资源利用(LO)、水资源耗竭(WD)、能源耗竭(ED)、全球变暖潜力(GHG)、环境酸化(AP)和富营养化(EP)共6个方面的资源环境代价,探讨西瓜栽培过程中农资减施增效的潜力和途径。在此基础上,针对单位养分消耗最大的西南栽培区开展田间试验,进一步优化当地氮肥施用,探讨长季节设施、传统设施和露天栽培三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氮肥用量(长季节设施氮肥用量0、112.5、169、225、281、338、450 kg/hm2;传统设施和露天栽培均为0、113、150、188、225 kg/hm2)和有机氮替代比例(0、15%、30%和45%)对生长发育、养分吸收、果实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西南地区不同栽培模式下西瓜高产优质的氮肥管理及有机肥替氮比例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农户调研表明,三大西瓜栽培区氮肥投入量分别为558 kg/hm2、154 kg/hm2和208kg/hm2,均高于目前的专家推荐用量。三大西瓜栽培区的西瓜单产水平差异大,华北栽培区平均为56.8 t/hm2,是西北和西南栽培区的1.7和2.7倍。与其他粮食、水果相比,西瓜种植对环境的影响更低,但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代价具有显着差异。与西北和西南栽培区相比,华北栽培区单位面积资源环境消耗最高而单位产量的资源环境消耗最低,6种资源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为0.104,资源环境代价最小。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是全球变暖潜力、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最主要的贡献来源,仅田间氮肥施用的贡献率就高达85%以上,其次是磷肥和钾肥。象限法分析表明通过调控产量和氮肥效率,三大产区的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存在50%左右的优化空间。其中,西南栽培区产量低、单位产量的资源环境代价最大,更需要进一步优化。(2)西南地区长季节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单果重,促进西瓜座果,进而提高产量。施氮量对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形物差值、硝酸盐含量、蔗糖和葡萄糖含量、番茄红素等品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产量和多种品质分析,氮肥用量在225 kg/hm2时西瓜产量与果实品质最佳,综合得分比不施氮处理提高77.3%。氮素用量显着影响长季节设施西瓜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在苗期和伸蔓期,低氮处理长势良好,座果后中氮处理生长状况优于低氮和高氮处理。优化施氮处理(225 kg/hm2)的氮肥农学效率最高,达到80 kg/kg N,此时氮肥生理利用率、氮素表观回收率分别为735 kg/kg和8.9%。施氮肥后西瓜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主要表现在0-20cm土层,15N残留量高达0.49 kg/hm2,是20-40cm和40-60cm土层的4.1倍和2.8倍。15N标记的氮肥仅有4.25%被西瓜吸收,当季损失率高达88.9%。从养分需求角度而言,西瓜养分吸收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钙>镁,优化施肥条件下每生产1000 kg西瓜果实需要吸收1.26 kg氮、0.29 kg磷、3.49 kg钾、0.56 kg钙和0.19 kg镁。(3)设施和露天栽培西瓜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函数拟合的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的西瓜最大产量为28.1 t/hm2和26.0 t/hm2,对应的的氮肥用量分别为205和152 kg/hm2,比不施氮处理增产74.5%和43.8%。综合产量和品质而言,设施和露天栽培最佳氮肥用量分别为150kg/hm2和188 kg/hm2。随供氮水平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氮吸收利用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果实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设施和露天栽培条件下,主要养分需求依次为钾>氮>磷>钙>镁,单位产量的养分需求量与长季节栽培无显着差异。(4)有机替代试验表明,设施栽培和露天栽培在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9.8和28.9 t/hm2,比纯化肥处理增产10.0%和4.7%。同时,有机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有利于降低果皮厚度、促进果实的糖分和酸的转化与积累,增强口感(TSS/TA),而且功能物质番茄红素更高,并降低硝酸盐含量。西南地区设施和露天西瓜总氮用量在150 kg/hm2以内时,有机氮替代比率分别为30%和45%时西瓜产量与品质最优。有机氮替代比例越高,设施和露天西瓜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且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处理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化肥处理。综上所述,中国西瓜三大栽培区养分投入多,产量差异大,资源环境代价的区域性强,尤其是西南栽培区产量低且单位产量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其中氮肥施用的贡献率最高,有待进一步优化。田间试验初步证明,西南栽培区通过氮素调控和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能协调实现西瓜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有助于实现西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豆峻岭[5](2018)在《西瓜果实及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一种重要的葫芦科作物,西瓜(Citrulluslanatus)果实的品质特性以及植株的栽培特性一直是育种家们关注的目标。目前对于西瓜果实及株型相关性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遗传及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领域研究薄弱的现状急需改善。本论文主要研究西瓜果实长圆、果皮黄色以及植株无杈3个性状,通过遗传方法克隆出控制这些性状的关键基因,进一步解析它们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后续的高品质易于简约化栽培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3方面工作:1.以长果自交系品种’短125’和圆果自交系品种’郑州籽瓜’做亲本配制F2、BC1群体,通过分离比的统计,发现西瓜果实长圆受单基因控制,且表现出不完全显性的遗传,即:该基因纯合显性时为长果,杂合时为椭圆果,纯合隐性时为圆果;通过F2群体的BSA-seq结合GWAS分析将控制西瓜果实长圆的候选区间定位到了 3号染色体。之后开发大量的CAPS标记对768株F2植株进行重组单株筛选,最终将候选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到3号染色体一个46 Kb的区域内。该区域只有4个功能基因,通过在两亲本中的序列比对我们发现Cla011257的CDS在长瓜中有159 bp的碱基缺失,该缺失造成了 53个氨基酸的缺失;根据该缺失片段我们开发出了一个Indel标记,将该标记在F2群体以及105份自然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该标记和西瓜果实长圆紧密连锁,进一步证明了该基因为控制西瓜果实长圆的候选基因;通过对该基因的蛋白序列预测发现该基因属于IQD蛋白家族,亚细胞定位也证明了该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与细胞膜上,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子房形成时表达量最高。该研究为后续西瓜果实形状形成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它作物果实形状的研究提供了借鉴。2.以黄皮品种’94E1’和绿皮品种’青峰’做亲本配制F2、BC1群体,通过分离比的统计,发现西瓜果皮黄色受单基因控制,黄皮对绿皮为显性,并且凡是果皮呈现黄色,叶柄和叶脉必定呈现黄色;通过F2群体的BSA-seq结合GWAS分析将控制西瓜果皮黄色的候选区间定位到了 4号染色体,之后开发大量的CAPS标记对候选基因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候选基因定位到4号染色体一个59.8 Kb的区域内,该区域内存在很多gaps,只存在一个功能基因,通过对该基因的序列比对以及表达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两亲本中不存在序列及表达的差异,因此该基因不是控制西瓜果皮黄色的候选基因;对候选区间的进一步分析开发出了一个和西瓜果皮黄色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并且在20个自然群体中进行了验证。该标记可用于果皮黄色的苗期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3.以有杈自交系品种’790010’和无杈自交系品种’无杈早’做亲本配制F2、BC1群体,通过分离比的统计,发现西瓜植株无杈受单基因控制,且有杈对无杈为显性;通过F2群体的BSA-seq结果将候选区间定位到了 4号染色体,之后开发大量的CAPS标记对候选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将候选基因定位到4号染色体一个约270 Kb的区域内,该区间含有32个功能基因,通过对该区间内SNPs的进一步分析,最终发现只有2个SNPs发生在基因外显子区域,对这两个SNPs所在的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只有Cla018413基因外显子内的SNP差异造成了氨基酸的改变,初步推测该基因为控制西瓜植株无杈的候选基因,但后续还需进一步研究。

刘超峰,周雪英,赵新风[6](2018)在《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研究了焉耆盆地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籽瓜产量、鲜瓜重和出籽率影响,并计算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结果]2012、2013、2014年,不同灌水定额处理下的籽瓜产量差异均较显着,尤其2012和2013年达到极显着水平。2012年灌水次数处理对籽瓜产量有显着影响。灌水次数对鲜瓜重有显着影响,而灌水量对其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进一步说明灌水量对鲜瓜重的影响极大,而籽瓜出籽率在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灌水次数下表现均不显着。籽瓜产量与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瓜全生育期最佳需水量为3 600 m3/hm2,最佳灌水次数8次左右。当全生育期供水量小于3 600 m3/hm2时,籽瓜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全生育期供水量大于3 600 m3/hm2,产量不增反降。籽瓜各生育期需水量中,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6.8%,开花坐果期占26.9%,果实膨大期占38.2%,成熟期占18.1%。[结论]该研究为掌握籽瓜的需水规律,充分分配并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荆丹[7](2017)在《不同理化性质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不同栽培密度和坐果节位对籽瓜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测定采自甘肃省高台县的17#北、17#南、15#高台、15#大块、14#沙、14#低以及南新七份土壤的结构组成与理化性质,了解了七份土壤的物理组分及其基本理化性质,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影响最大的土壤理化因子,并通过盐分处理与改良处理研究了改良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大田生产条件下籽瓜坐果节位、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整枝方式对籽瓜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七份土壤中,14#低与南新由于盐分含量过高,加之土壤结构较差,极不适宜于籽瓜的生长;17#北、15#高台土壤沙性较大,土壤团聚体含量较低,保肥保水性能差,不利于籽瓜高产的获得;17#南、15#大块土壤虽有一定的粘重,但土壤物理性质如田间持水量、土壤最佳含水量等较大,比沙性较大的土壤易获得较高的产量;14#沙土壤团聚体含量较高,且水稳定性好,土壤饱和持水量最大、三种孔隙度均最高等等,是该地区籽瓜适宜种植的土壤。2.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含盐量高的14#低和南新土壤出苗速度和出苗率最低,且幼苗生长指标也最差;沙性土壤的17#北等幼苗的全生物量相对较少,但根系相关指标好于土壤相对较粘重的17#南;相对较为粘重土壤15#大块和17#南幼苗全生物量高于相对沙性较大土壤的17#北和15#高台;土壤14#沙的地上鲜干重、地下鲜干重、全株鲜干重及根冠比等指标均较好。3.幼苗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没有生长指标规律性强。高盐含量土壤的幼苗叶绿素含量高,且部分MDA含量较高。土壤理化性质较好的14#沙、15#高台和17#北其根系活跃面积和根吸收总面积较大,15#大块和17#南中等,而含盐量较高的14#低和南新面积较小。因此,土壤含盐量的高低影响着根系的生长与功能的发挥。4.土壤改良的试验(增加或减少盐分)进一步验证了含盐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含盐量较高的土壤加入沙子和有机质有利于出苗速率和各生长指标的改善。而土壤相对较好的17#原经沙子和有机质的改良,其地上鲜干重、地下鲜干重、全株鲜干重及根冠比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5.坐果节位对籽瓜果实与种子的产量影响是同步的,低节位果实能够显着的降低籽瓜果实与种子的产量。从主蔓节位上看10节以上相对较高,7-9节有少量损失,5-6节损失明显;而子蔓不同坐果节位的果实与种子产量与主蔓高节位果实相近。6.单瓜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变小。而瓜产量2000株/667m2最低,3000株/667m2和4000株/667m2相近。籽产量3000株/667m2整体高一些,2000株/667m2和4000株/667m2相近。双蔓整枝的单瓜重和瓜产量相对较高,其次为三蔓整枝或单蔓整枝。

杨静[8](2017)在《基于植物学性状和SCoT标记的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籽用西瓜(Citrullus lanatus var.mmmegulasnemus Lin et Chao)通常简称籽瓜,属于葫芦科植物,主要以种子为食用产品,其营养丰富,食用价值较高。籽瓜种质资源丰富,但长期采用不正确的常规繁种和留种,使得各地出现品种混杂、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进而导致籽瓜质量下降、产量多变,严重制约其产业的发展。本研究结合形态标记和SCoT分子标记对48份籽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39个表型性状对48份籽(西)瓜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质间的欧氏距离范围介于3.1449~15.6997之间。当欧氏距离为9.83时,可将48份籽瓜种质分为六类,普通西瓜和栽培型籽瓜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距离很大,很明显的被独立分开。2.对48份籽瓜种质资源的39个植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种子特征,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特征,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叶片特征。3.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和聚类优先取样法构建基于表型性状的核心种质,按照350%~10%的抽样比例构建六个核心子集XT35~XT10。对六个核心子集基于MD%、VD%、CR%、VR%这四个参数进行比较,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取样比例为25%的核心子集XT25能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核心种质。4.从51条引物中筛选出20条SCoT引物,对48份籽瓜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37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2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92.83%。48个样品扩增条带等位基因数(Na)为L 9283,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65,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94,Shannon’ s信息指数(Ⅰ)为0.4596,表明籽瓜遗传多样性丰富。5.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中,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9~0.95之间,普通西瓜与栽培型籽瓜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普通西瓜没有被很好地分离出来。当遗传相似系数Gs=0.662时,可将48份籽瓜种质聚为六大类。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各材料在主坐标分析中的分布模式与聚类结果基本相一致。6.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LDSS)构建了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核心种质,在抽样比例为35%~10%时构建了六个核心子集FZ35~FZ10。通过对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的比较,选择25%取样比例所获得的核心子集FZ25作为籽瓜核心种质。并且通过对原始种质和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可知,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保留率达到了 99.55%,其他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因此,进一步证明,核心种质FZ25最能代表原种质遗传多样性。7.对两种标记下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表型性状方面,XT25相对于FZ25更具有代表性,而在SCoT分子标记方面,FZ25比XT25更具代表性。

万秀琴[9](2017)在《不同处理对甜瓜、籽用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citrulli),英文Bacterial Fruit Blotch,简称BFB,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上危害最严重。新疆的甜瓜、籽用西瓜生产在我国瓜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细菌性果斑病导致瓜类商品的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对瓜类产业造成了威胁。因此防控BFB的发生与流行和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治BFB,对保护瓜农、育苗生产者的利益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进行9种新型杀菌剂和8种常用杀菌剂的药剂筛选试验,采用抑菌圈法进行了抑菌效果的比较,筛选出抑菌圈效果明显的杀菌剂;将筛选出的5种药剂通过不同浓度、时间处理人工接种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籽用西瓜种子,出苗后调查植株发病情况并统计幼苗的出苗率、病情指数及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SPAD值、真叶长、宽);通过(幼苗喷药后再接种和幼苗接种后再喷药)两种处理方式的甜瓜、籽用西瓜幼苗的发病情况并统计病情指数;高温处理人工接种的甜瓜、籽用西瓜种子,出苗后观察幼苗的发病情况,统计出苗率及病情指数;在甜瓜膨大期人工接菌,喷施药剂防治,观察果实发病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药剂筛选试验:过氧乙酸的抑菌圈效果最好,依次是30%双氧水、BX 6和九醋酮,其它杀菌剂抑菌效果不显着。(2)带菌种子药剂处理试验:对甜瓜带菌种子最好的药剂处理是BX 6(原液)处理20min30 min,防治效果为72.2%78.8%,其次是过氧乙酸1:50处理20 min30 min,防治效果为71.5%72.2%,双氧水1:50处理30 min防治效果为71.5%。对籽用西瓜带菌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的药剂是双氧水1:50处理20 min30 min,防治效果为72.1%81.4%,其次是过氧乙酸1:50处理30 min,防治效果为76.4%,九醋酮(原液)处理20 min,防治效果为73.4%。(3)幼苗不同处理方式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1:25、苏纳米1:251:75对甜瓜幼苗细菌性果斑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BX 6(1:81:16)、双氧水1:25对甜瓜幼苗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过氧乙酸1:251:50、苏纳米1:251:75、双氧水1:251:50在籽用西瓜幼苗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苏纳米1:25、过氧乙酸1:25、双氧水1:25对籽用西瓜幼苗防治效果较好。(4)带菌种子高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55℃处理4 d,防治效果为78.4%;60℃处理6 d-8 d,防治效果为85.6%;65℃处理4 d,防治效果为77.8%,对甜瓜带菌种子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籽瓜带菌种子防治效果较好的是:50℃处理9 d-12 d,防治效果为74%;60℃处理9 d,防治效果为78.5%;70℃处理6 d,防治效果为74.9%。(5)田间果实防病试验:在大田中的甜瓜幼果膨大期选择大小一致的幼果采用针刺法进行人工接菌BFB,然后喷施药剂,观察统计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处理效果最好的是BX 6(1:32)、九醋酮1:8、双氧水1:81:100。

王晓君[10](2017)在《不同类型西瓜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氮素是作物生长的主要养分元素之一,也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提高光合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基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作物徒长、降低作物抗性、影响产品品质,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对西瓜(特别是籽用西瓜)栽培过程中氮肥施用的研究还很局限,不能有力支持籽用西瓜生产中氮素肥料的合理使用。因此,本研究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以3个果用西瓜品种(西农8号、金城5号、京欣2号)、3个籽用西瓜品种(黑皮籽瓜、内蒙古黑中片、吉林小籽)及1个果用西瓜与籽用西瓜杂交品种(甜籽一号)为材料,在0 kg/hm2、180kg/hm2、270 kg/hm2三个氮肥使用浓度下,研究不同品种植株生长发育、叶片氮素含量和单果质量,果实产量构成因素的响应,探讨不同西(籽)瓜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旨在为西(籽)瓜合理施用氮素肥料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西(籽)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试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施氮水平对7个品种西(籽)瓜幼苗生长影响显着。不施氮条件下(0 kg/hm2),所有品种西瓜幼苗生长缓慢,苗高、鲜重和干重均显着低于两个施加氮肥(180 kg/hm2和270 kg/hm2)处理的幼苗。在高氮(270 kg/hm2)处理下,果用西瓜和籽用西瓜杂交品种幼苗高度、鲜重和干重均高于三个果用西瓜品种,但低于三个籽用西瓜品种。(2)施氮水平对7个西(籽)瓜品种在大田条件下植株生长的影响显着。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瓜蔓伸长,促进果用西瓜和籽用西瓜品种瓜蔓增粗,但杂交品种“甜籽一号”增施氮肥后茎粗减小。在高氮(270 kg/hm2)处理下,杂交品种“甜籽一号”成熟期茎长、节间长度和茎粗均高于三个果用西瓜品种,低于三个籽用西瓜品种。(3)施氮水平对7个西(籽)瓜品种成熟期叶片和茎含氮量影响差异不显着。所有品种叶片含氮量均高于茎含氮量。施氮水平对7个西(籽)瓜品种在大田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显着,增施氮肥可以有效提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4)施氮水平仅对果用西瓜品种“京欣2号”和籽用西瓜品种“吉林小籽”单瓜质量具有显着影响,都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间其他品种单瓜质量无显着差异。(5)施氮水平对7个西(籽)瓜品种果型指数影响不显着。除籽用西瓜“黑皮籽瓜”外,施氮水平对其它品种果皮厚度影响显着。在低氮(180kg/hm2)处理下,三个果用西瓜品种、“吉林小籽”(籽用西瓜)及杂交品种“甜籽一号”的果皮厚度最小,而籽用西瓜品种“内蒙古黑中片”则在低氮(180kg/hm2)处理下果皮厚度最大。施氮水平对三个果用西瓜品种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显着。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杂交品种“甜籽一号”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降低。

二、籽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籽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种子大小籽瓜品种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籽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对叶果比的响应
    2.2 籽瓜叶片气体交换特性对叶果比的响应
        2.2.1 净光合速率对叶果比的响应
        2.2.2 气孔导度对叶果比的响应
        2.2.3 蒸腾速率对叶果比的响应
        2.2.4 胞间CO2对叶果比的响应
    2.3 籽瓜果实产量对叶果比的响应
3 讨 论
    3.1 籽瓜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
    3.2 籽瓜叶片衰老对源库调节的响应
4 结 论

(2)从文献分析看我国籽瓜科研生产的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
2 主要科研生产方向
    2.1 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
    2.2 栽培技术与适生区研究
    2.3 播种与收获机械
    2.4 籽瓜功能食品开发
    2.5 病虫草害防治
    2.6 施肥技术
3 小结

(3)籽用西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籽用西瓜的研究进展
        1.1.1 籽用西瓜的栽培历史及发展现状
        1.1.2 吉林省籽用西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3 籽用西瓜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1.4 籽用西瓜的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
        1.1.5 籽用西瓜的应用研究
    1.2 干旱胁迫概述及对植物的影响
        1.2.1 干旱胁迫概述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4 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2.5 干旱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2.6 干旱胁迫对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
    1.3 植物抗旱性的鉴定
        1.3.1 作物对干旱的适应机理
        1.3.2 抗旱性鉴定方法
        1.3.3 抗旱性鉴定指标
        1.3.4 抗旱性鉴定的数量分析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干旱胁迫下12 个籽用西瓜品种的旱害症状和旱害指数
        2.2.2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幼苗叶片形态的影响
        2.2.3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幼苗株高的影响
        2.2.4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幼苗根长的影响
        2.2.5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幼苗生物量积累
    2.3 讨论与结论
        2.3.1 旱害指数与不同籽用西瓜幼苗的耐旱性
        2.3.2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第三章 干旱胁迫对籽用西瓜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超氧化物活性酶(SOD)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2.4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籽用西瓜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3.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4 种籽用西瓜萌发期抗旱性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抗旱性综合评价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EG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
        4.2.2 PEG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势
        4.2.3 PEG胁迫下种子的发芽指数
        4.2.4 PEG胁迫下种子的单日发芽数
        4.2.5 PEG胁迫下4 个籽用西瓜种子抗旱指数
        4.2.6 不同籽用西瓜种子抗旱性综合评价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不同抗旱性籽用西瓜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品种最大叶面积变化情况
        5.2.2 不同品种病虫害调查结果分析
        5.2.3 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比较
        5.2.4 不同品种产量与经济效益的比较
    5.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H17籽用西瓜果实储藏性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测定的指标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储藏期间果皮厚度的变化
        6.2.2 储藏期间果皮硬度的变化
        6.2.3 储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6.2.4 储藏期间抗坏血酸含量变化
        6.2.5 储藏期间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
        6.2.6 储藏期间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动的变化
        6.2.7 储藏期间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6.2.8 储藏期间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6.2.9 果实鉴定
    6.3 结论与讨论
        6.3.1 水溶性果胶、PG与果皮软化关系
        6.3.2 保护酶活性与果实组织抗衰老能力的关系
第七章 干旱胁迫下籽用西瓜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与干旱胁迫处理
        7.1.2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7.1.3 测序数据分析
        7.1.4 差异基因筛选
        7.1.5 差异表达基因的COG分类、GO分类和KEGG富集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测序数据及质量控制
        7.2.2 测序数据产出统计
        7.2.3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7.2.4 转录组文库质量评估
        7.2.5 新基因功能注释
        7.2.6 差异表达分析
        7.2.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7.2.8 差异表达基因COG分类
        7.2.9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7.3 讨论与结论
        7.3.1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与干旱胁迫
        7.3.2 渗透调节物质、热激蛋白合成及物质代谢与干旱胁迫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中国典型区域西瓜施肥现状及氮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西瓜的生产现状
        1.1.1 国外西瓜生产现状
        1.1.2 中国西瓜生产现状
    1.2 西瓜的营养特征
        1.2.1 西瓜的生长发育
        1.2.2 西瓜的营养特性
        1.2.3 西瓜的氮磷钾养分需求
    1.3 中国西瓜施肥现状
        1.3.1 中国西瓜肥料施用现状
        1.3.2 西瓜肥料利用率及存在问题
        1.3.3 西瓜生产对环境的效应评价
    1.4 氮肥对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1.4.1 氮肥用量对西瓜生长及品质影响
        1.4.2 有机氮替代对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中国西瓜主要栽培区域施肥现状及环境影响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数据来源
        3.1.3 生命周期评价(LCA)
        3.1.4 优化潜力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栽培区西瓜生产的投入-产出
        3.2.2 优势产区与区域影响
        3.2.3 西瓜生产的环境影响来源
        3.2.4 区域减排优化空间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氮肥用量对长季节设施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1.4 计算方法
        4.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不同氮肥用量对长季节设施西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2.2 氮肥用量对长季节设施西瓜品质的影响
        4.2.3 氮肥用量对长季节设施西瓜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4.2.4 氮肥用量对长季节设施西瓜多种养分吸收的影响
        4.2.5 氮肥用量对长季节设施西瓜土壤养分的影响
        4.2.6 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氮肥用量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氮肥用量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5.2.2 氮肥用量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品质的影响
        5.2.3 氮肥用量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5.2.4 氮肥用量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土壤养分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有机氮替代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6.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结果分析
        6.2.1 有机替代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6.2.2 有机替代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品质的影响
        6.2.3 有机替代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6.2.4 有机氮替代对传统设施和露天西瓜土壤养分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西瓜施肥现状与资源环境效应分析
        7.1.2 氮肥用量与有机氮替代对长季节设施、传统设施和露天栽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1.3 氮肥用量和有机氮替代对长季节设施、传统设施和露天栽培西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7.2 本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及参研课题情况

(5)西瓜果实及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立项依据
    2. 果实形状研究进展
        2.1 园艺作物果实形状遗传及定位研究现状
        2.2 IQD蛋白家族参与调控果实形状的形成
        2.3 西瓜果实形状研究现状
    3. 果皮颜色研究进展
        3.1 园艺作物果皮颜色的测定
        3.2 园艺作物果皮颜色遗传及定位研究现状
        3.3 西瓜果皮颜色研究现状
    4. 植株株型研究进展
        4.1 农作物株型研究现状
        4.2 园艺作物株型研究现状
        4.3 西瓜株型研究现状
    5. 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的发展
        5.1 常用分子标记类型
        5.2 遗传图谱的构建
        5.3 园艺作物遗传图谱的构建
        5.4 西瓜遗传图谱的构建
        5.5 BSA-seq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6.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瓜果实长圆的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菌株、质粒及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果形指数的测定
        2.2.2 DNA的提取
        2.2.3 BSA-seq数据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2.2.4 GWAS分析
        2.2.5 RNA的提取
        2.2.6 RNA的反转录及PCR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8 载体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瓜果实长圆的遗传规律
        3.2 西瓜长果和圆果发育过程果形指数的变化
        3.3 西瓜果实长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4 西瓜果实长圆的BSA-seq分析
        3.5 西瓜果实长圆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3.6 西瓜果实长圆候选基因的克隆
        3.7 候选基因的蛋白预测
        3.8 候选基因在自然群体中的验证
        3.9 ClFS1在不同发育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3.10 ClFS1的亚细胞定位
    4. 讨论
第三章 西瓜果皮黄色的遗传及定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菌株、质粒及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果皮黄色的鉴定
        2.2.2 BSA-seq数据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2.2.3 GWAS分析
        2.2.4 DNA和RNA的提取
        2.2.5 RNA的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瓜果皮黄色的遗传规律
        3.2 西瓜果皮黄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 西瓜果皮黄色的BSA-seq分析
        3.4 西瓜果皮黄色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3.5 候选区间的序列分析
        3.6 一个用于鉴定西瓜果皮黄色SNP标记的开发
    4. 讨论
第四章 西瓜植株无杈的遗传及定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所需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菌株、质粒及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西瓜植株无杈的鉴定
        2.2.2 BSA-seq数据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2.2.3 DNA和RNA的提取
        2.2.4 RNA的反转录及载体的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瓜植株无杈的遗传规律
        3.2 西瓜有杈与无杈植株的表型差异
        3.3 西瓜植株无杈的BSA-seq分析
        3.4 西瓜植株无杈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3.5 候选基因预测
    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1. 西瓜果实长圆的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2. 西瓜果皮黄色的遗传及定位
    3. 西瓜植株无杈的遗传及定位
    4. 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用于重测序的330份品种材料
附录Ⅱ 西瓜果实长圆定位所用的CAPS标记
附录Ⅲ 通过GWAS分析的候选区间内SNP信息
附录Ⅳ 原生质体提取的试剂配制
附录Ⅴ 西瓜果皮黄色定位所用的CAPS标记
附录Ⅵ 西瓜植株无杈定位所用的标记
作者简介
致谢

(6)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采样与测试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水处理下籽瓜瓜子产量、鲜瓜重、出籽率、需水量比较
    2.2 籽瓜各生育期需水量比较
    2.3 籽瓜产量与总耗水量的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7)不同理化性质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不同栽培密度和坐果节位对籽瓜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籽瓜的研究进展
        1.1 籽瓜的概述
        1.2 籽瓜品种产业发展现状
        1.2.1 籽瓜的功效
        1.2.2 籽瓜产业的研究进展
    2 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1 土壤质地
        2.1.1 土壤质地的分类
        2.1.2 土壤质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2 土壤结构
        2.2.1 土壤团聚体
        2.2.2 土壤孔隙结构与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的关系
        2.3 土壤塑性
        2.3.1 土壤塑性的产生
        2.3.2 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
        2.4 土壤容重
        2.5 土壤化学性质
        2.5.1 土壤PH值
        2.5.2 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
        2.6 土壤改良
    3 栽培密度和坐果节位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七份土壤理化特性的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1.2 测定方法
        1.2.1 土壤团聚体
        1.2.2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1.2.3 土壤PH值与电导率(EC)值
        1.2.4 土壤塑性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评价
        2.1.1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
        2.1.2 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评价
        2.2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2.3 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
    3 讨论
        3.1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评价
        3.2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第三章 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1.1.1 材料
        1.1.2 处理
        1.2 测定方法
        1.2.1 籽瓜出苗率
        1.2.2 生长性状
        1.2.3 幼苗叶面积
        1.2.4 幼苗叶绿素含量
        1.2.5 生理指标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对籽瓜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2.2 不同土壤对籽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影响
        2.3 不同土壤对籽瓜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4 不同土壤对籽瓜幼苗生理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改良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1.2 测定方法
        1.2.1 籽瓜出苗率
        1.2.2 生长性状
        1.2.3 幼苗叶面积
        1.2.4 幼苗叶绿素含量
        1.2.5 生理指标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土壤对籽瓜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形态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土壤对籽瓜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土壤对籽瓜幼苗生理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栽培密度与坐果节位对籽瓜产量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籽瓜坐果节位对果实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1.2 不同栽培密度与不同整枝对籽瓜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
        1.3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籽瓜坐果节位对果实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密度与不同整枝对籽瓜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基于植物学性状和SCoT标记的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籽瓜的研究概况
        1.1.1 籽瓜的概述
        1.1.2 籽瓜的营养价值及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 核心种质的研究概况
        1.3.1 核心种质的概念及发展
        1.3.2 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1.3.3 核心种质的检测与评价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基于表型性状的籽(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2.1.1 试验材料
        2.1.2 性状调查
        2.1.3 基于表型性状数据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2.1.4 籽(西)瓜核心子集的构建
        2.1.5 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鉴定
    2.2 基于SCoT标记的籽(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2.2.1 试验材料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3 引物筛选及PCR反应
        2.2.4 籽(西)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2.2.5 籽(西)瓜核心种质的构建及其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籽(西)瓜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3.1.1 籽(西)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
        3.1.2 籽(西)瓜表型性状的R型聚类分析
        3.1.3 籽(西)瓜表型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
        3.1.4 籽(西)瓜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1.5 籽(西)瓜基于表型性状核心种质的构建和抽样比率的确定
        3.1.6 籽(西)瓜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鉴定
    3.2 基于SCoT标记的籽(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3.2.1 SCoT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3.2.2 籽(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3.2.3 籽(西)瓜种质资源SCoT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3.2.4 基于SCoT分子标记籽瓜核心种质的构建和抽样比率的确定
        3.2.5 籽(西)瓜核心种质的确认
    3.3 基于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构建的核心种质的比较
4 讨论
    4.1 籽瓜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形态学标记和SCoT标记在籽(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比较
    4.3 形态学标记和SCoT标记关于聚类分析的比较
    4.4 形态学标记和SCoT标记关于核心种质构建的比较
5 结论
    5.1 基于表型性状的籽(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5.2 基于SCoT标记分析籽(西)瓜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核心种质
    5.3 基于不同标记构建籽(西)瓜核心种质的比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不同处理对甜瓜、籽用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细菌性果斑病国外研究进展
    1.2 细菌性果斑病国内研究进展
    1.3 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措施
    1.4 药剂防效鉴定方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杀菌剂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抑菌效果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瓜类带菌种子不同药剂处理后对幼苗防病效果的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药剂两种处理方式对瓜类幼苗果斑病防病效果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高温处理瓜类果斑病种子对幼苗发病情况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药剂处理对田间甜瓜果实细菌性果斑病防效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不同类型西瓜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
        1.1.1 氮素肥料的生理作用
        1.1.2 氮肥对蔬菜作物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1.1.3 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现状
        1.1.4 我国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2 西瓜、籽瓜的起源与栽培概况
    1.3 西(籽)瓜需肥规律研究
    1.4 西(籽)瓜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幼苗期指标测定
        2.3.2 成株期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氮素水平对苗高的影响
        3.1.2 氮素水平对幼苗鲜重的影响
        3.1.3 氮素水平对幼苗干重的影响
    3.2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品种植株生长的影响
        3.2.1 氮素水平对茎长的影响
        3.2.2 氮素水平对茎粗的影响
        3.2.3 氮素水平对节间长度的影响
    3.3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品种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3.3.1 氮素水平对茎叶含氮量的影响
        3.3.2 氮素水平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品种单瓜质量的影响
    3.5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
        3.5.1 氮素水平对果实形状的影响
        3.5.2 氮素水平对果皮厚度的影响
        3.5.3 氮素水平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籽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种子大小籽瓜品种叶片光合能力对源库调节的响应[J]. 李雨,陈丽婷,陈年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06)
  • [2]从文献分析看我国籽瓜科研生产的方向[J]. 王恒炜.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6)
  • [3]籽用西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谱分析[D]. 李颖慧.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中国典型区域西瓜施肥现状及氮肥优化研究[D]. 李羽佳. 西南大学, 2019(01)
  • [5]西瓜果实及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D]. 豆峻岭.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6]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J]. 刘超峰,周雪英,赵新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5)
  • [7]不同理化性质土壤对籽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不同栽培密度和坐果节位对籽瓜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D]. 荆丹.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8]基于植物学性状和SCoT标记的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D]. 杨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9]不同处理对甜瓜、籽用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研究[D]. 万秀琴.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10]不同类型西瓜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D]. 王晓君.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种子瓜果的生长发育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