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价格指数的一致性分析

零售价格指数的一致性分析

一、Uniformity Analysis for Index of Retail Price(论文文献综述)

许泓,秦琴[1](2021)在《卷烟市场状态综合评价指数构建》文中提出为更加精确地研判区域卷烟市场状态,在保证市场状态的同时做好区域卷烟营销工作,提出构建卷烟市场状态综合评价指数。首先使用Lasso变量选择方法在国家局指标库中选择市场状态,再分别使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将指标降维为量、价、存三个类别指标,并最终使用几何平均原则构建卷烟市场状态综合评价指数。实证结果表明,使用卷烟市场状态综合评价指数能做到定量评价区域卷烟市场状态,有效提升卷烟市场状态评价准确性。

郭昕竺[2](2021)在《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效应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认为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菜篮子”农产品之一,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其价格的总体稳定和市场的平稳运行不仅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和农民增收,更关系到食物消费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全局。近年来,价格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在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中被大力应用,并取得积极进展。蔬菜价格保险作为最早试点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在我国现代农业风险管理模式探索上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成都市蔬菜价格保险是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全国蔬菜价格保险的发展和完善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具有典型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随着我国蔬菜产业和蔬菜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蔬菜价格保险政策在稳定菜价和促进农户福利增长等方面是否发挥了效用,政策的边际效用如何变化?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下,蔬菜价格保险应如何完善,未来的发展策略是什么?以上问题的回答,既能实现对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效用的分析评价,还有助于充实和丰富现代农业风险管理和农产品市场理论体系。因此,本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以蔬菜市场价格和蔬菜种植户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应用合成控制法、内生转换模型对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的市场效应和农户福利效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一,试点情况表明,蔬菜价格保险政策在全国范围呈现良好发展趋势,成都市蔬菜价格保险政策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目标价格过低、政策区域差异性较弱等现实问题,影响了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发挥,亟需完善。第二,蔬菜价格保险政策的实施使成都市蔬菜价格相对于潜在价格平均下降了0.141元/kg,保险政策平抑菜价的市场效应显着,但政策效应呈现出实施初期(2014-2017年)较为明显、实施后期(2018-2019年)有所减弱的时间阶段性特征;同时,蔬菜价格保险政策对抑制保险覆盖范围外的蔬菜品种价格上涨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促进了蔬菜市场整体的稳定运行。第三,蔬菜价格保险政策对参保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661,实际参保农户若未参保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将由3.184万元下降至2.523万元,蔬菜价格保险政策提高农户收入福利的效应显着;参保农户的收入福利水平主要受蔬菜种植面积的正向影响,但自然灾害情况、农贸市场距离等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同时,受教育水平、蔬菜种植面积等因素对农户是否参与蔬菜价格保险有显着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度等则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研究表明,蔬菜价格保险是有效稳定菜价、保护菜农收入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政策效应受市场变化、农户禀赋等的影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趋势,本研究提出建议,加快建立蔬菜价格保险目标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制定差异化制度;调整优化保险覆盖品种,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多样化的保险方案;建立协同联动的保险服务体系,增强农户风险管理的主体意识;健全价格信息监测采集与发布机制,强化价格信息共享和监督网络平台;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保险赔付的监督监管。

陈晓春[3](2021)在《多因素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医药行业实施《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新版的《药品管理法》等政策,迫使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确保药品持续、高效的供应,从医药供应链成员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消费者及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探索扰动医药供应链定价、利益协调与优化决策的主要因素,运用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分析多因素扰动下医药供应链决策和优化协调问题。利用MATLAB对均衡与优化结果进行仿真验证,更加直观的展示医药供应链最优的策略,并根据研究结论为医药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管理建议。本研究的内容与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扎根理论分别从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四个不同视角来分析扰动医药供应链决策的主要因素。运用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获得原始资料,对访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形成三级编码结构的数据模型,通过饱和度检验。总结发现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促销努力,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消费者偏好和政府补贴是扰动医药供应链决策的主要因素。(2)刻画社会责任对医药供应链决策的扰动,比较了合作、非合作和“政府补贴+协同创新+集采低价”组合契约三种决策模型,分析三种模型中社会责任对医药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并得出协调参数的阈值。结果发现无论是医药供应链整体还是医药制造商单独关注社会责任都有利于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非合作决策下医药制造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有效的控制药品批发和零售价格,增加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提升消费者剩余价值,但是会削弱自身盈利能力。然而在供应链整体社会责任增强时,医药制造商分担的社会责任程度在阈值内增加则有利于医药制造商实现价值的增值;此外,构建的组合契约协调策略优化了医药供应链。(3)考虑药品市场需求受医药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的影响,建立分散决策下医药供应链组合契约协调模型,以合作决策的市场价格和最优利润为基准,设计“收益共享+数量折扣”组合契约作为激励机制对医药供应链进行协调。结果发现实施“收益共享+数量折扣”组合契约策略可以有效的优化和协调医药供应链,能够激励医药生产企业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激励医药流通企业努力提升物流水平,实现整个医药供应链的帕累托最优。(4)结合医药产品的特性,构建市场需求受医药制造企业提供的促销努力和消费者渠道偏好影响的双渠道模型,分析合作、非合作博弈和“回购+促销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组合契约下促销努力和消费者渠道偏好对医药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及双渠道调节参数的阈值范围。通过算例分析发现,当促销努力满足约束条件时,采取双渠道对医药制造企业是有利的。当消费者渠道偏好程度较低时,采用组合契约对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都是有利的,同时设计的组合契约可以调动医药制造企业提高促销努力水平的积极性。(5)构建政府补贴下单偏好、双偏好和“集采低价+成本共担”组合契约三种决策模型,分析三种模型中不同补贴参数及偏好系数对医药供应链的影响并求得协调参数的阈值。研究表明满足条件时,相对于单偏好模型,双偏好模型对医药制造商和医疗机构更为有利,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除了研发补贴和医保政策外,社会责任感增强也能够有效激励医药制造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医药制造商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组合契约协调策略优化与协调了医药供应链,激发医药制造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政府补贴率控制在阈值范围内,更有利于激励医药供应链企业的发展,维持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运用扎根理论和博弈论相结合方式,实现定性和定量的交叉分析方法。(2)首次把社会责任作为外生因素引入到医药供应链中,研究医药制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考虑了医药供应链成员共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并设计“政府补贴+集采低价+协同创新”组合契约优化了医药供应链。(3)把技术创新和物流配送作为影响药品市场需求的内生因素构建决策模型,设计“收益共享和数量折扣”组合契约优化和协调医药供应链。(4)构建了促销努力和消费者偏好扰动下的双渠道医药供应链决策模型,设计了“收益共享+回购+促销成本分担”组合契约协调,实现了双渠道医药供应链优化。(5)结合医药产品特性,构建研发补贴和医保补贴扰动下医药供应链决策模型,并设计“集采低价+成本共担”组合契约协调决策模型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拓宽了博弈论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为改革下医药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王倩倩[4](2020)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的优化,牛奶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基于奶业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对奶业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奶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原料奶产业的发展是保障整个产业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突出问题。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今天,中国奶农作为弱势一方承担着较大的价格与市场风险,各地区频发的“倒奶杀牛”事件折射出奶农之痛。基于此背景下,本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提出并回答了以下问题: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哪些显性与隐性特征?通过垂直与空间传导如何影响原料奶价格波动?有哪些可以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途径与实践?通过机理与实证结合,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首先采用季节调整与滤波法对中国原料奶价格的波动进行分解,结果发现,中国原料奶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样本期内出现了两次不规则的剧烈波动;从2007年以来,原料奶价格呈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中旬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逐渐趋向稳定;样本期间中国原料奶价格可分为四个完整的周期。其次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类模型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显着的集簇性;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成本推进型特征,牛肉的价格收益率的提高则能显着地降低原料奶价格波动;原料奶价格波动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原料奶价格波动没有显着的非对称性。第二,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产业链上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与牛奶价格波动的垂直传导关系,研究发现,下游牛奶价格波动是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但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却不是下游牛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中国奶产业链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垂直传导存在着方向的非对称性;利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对非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变量关系并未发生显着的非线性变动。第三,利用多变量GARCH模型即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开放背景下国际奶粉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的空间传导,即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乳制品贸易(GDT)全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具体来说,GDT全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存在ARCH型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且中国原料奶对GDT全脂奶粉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GDT脱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间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即GDT脱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中国原料奶市场的不存在向GDT脱脂奶粉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第四,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养殖规模化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在控制影响原料奶波动相关变量的条件下,存栏量100~199头的小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能显着地减少原料奶价格波动,从而促进原料奶价格的稳定;存栏量200~499头中型养殖规模化在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显着;存栏量500头以上大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反而加剧了原料奶价格的波动。第五,对上海市、黑龙江省、山东省与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从发展的历程、价格的产生、经验与特点三个方面开展论述。从整体上来看,四个省(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尽管在实践中的发展演化、运行机制等存在着差异,但建立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各区域的原料奶市场供给,是对维护奶农利益、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协调性不足、监督约束力弱等问题,未来需要政策的进一步保障。本文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深入剖析了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波动,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1)在研究视角方面,本研究从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双视角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将进口乳制品划分为短缺消费型与价差替代型,并指出对原料奶产业影响最大与最直接的是价差替代型的乳制品;在对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本研究从规模养殖化的视角揭示出能够平抑价格波动的养殖规模,为中国政府在养殖规模方面的扶持政策转变提供依据与参考。(2)在研究内容方面,为了全面把握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本研究在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中将产业链的垂直传导与国外市场的空间传导两个方面都纳入研究系统中,综合判断出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因素与动因。(3)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利用月度、周度等高频观测数据构建出了包括周度、双周、月度及年度多类型、多层次的研究数据对原料奶价格波动展开了多维度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此外,对GARCH类模型进行扩展,更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隐性特征。

丁昭涵[5](2020)在《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评价与仿真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乳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乳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体现在乳制品加工企业经营良好、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增长三个方面。由于品牌众多、产品严重同质化,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乳制品分销商的销售效率成为影响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乳制品分销商作为乳制品销售链的核心,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构建区域销售网络、及时反馈区域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乳制品供应链增值等作用。在乳制品分销商运营过程中,资金支出与收入发生在不同时刻,产生乳制品分销商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乳制品分销商缓释资金困境提供有效途径。本论文的研究分为文献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大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专着进行总结,确立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第二阶段对乳制品分销商进行问卷调研,以回收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评价;第三阶段是参加飞鹤乳制品分销商A公司的企业实践,收集A公司的合作零售商、运营流程、经营状况等方面信息,以此为基础建立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评价发现,在5种可用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乳制品分销商应用保理池融资模式较其他供应链融资模式更易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原因如下:应收账款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存货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应收账款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314,高于存货的标准化总效应0.205;下游合作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高于上游合作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下游合作对供应链融资能力的标准化总效应为0.467,高于上游合作的标准化总效应0.326。(2)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的多参数联合仿真优化表明,赊销比例、应收账款账期是衡量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的关键指标,且赊销比例是比应收账款账期更重要的判断依据。即在赊销比例、应收账款账期上升相同比例时,赊销比例的变化引发更多的池内应收账款增加,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增强的更多。(3)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的多参数联合仿真优化表明,乳制品分销商应采用赊销比例与销售费率的交替优化策略,以达到各阶段分销商还款能力最优。对于初始值为赊销比例(0.797)、销售费率(0.101)的乳制品分销商,赊销比例与销售费率应按照如下4个区间顺序交替优化:销售费率[0.07575,0.101],赊销比例[0.59775,0.797],销售费率[0.02525,0.07575),赊销比例[0.19925,0.59775)。基于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如下创新点:(1)本论文创新性地以乳制品分销商的授信资产、关联组织合作为基础构建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SEM评价模型,为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供应链融资模式评价研究空白。通过量表开发、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的方式比较授信资产、关联组织合作对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能力影响程度。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SEM评价为乳制品分销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证明在五种可用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保理池融资较其他四种供应链融资模式更适用乳制品分销商。(2)本论文首次运用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建立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为金融机构与乳制品分销商提供决策支持,弥补供应链金融产品应用研究空白。依据流率入树建模法建立八棵流率基本入树模型,通过嵌运算建立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的SD模型,运用行列式分析计算该模型的枝向量环,经过系统边界测试、心智模型测试、极端情况测试与敏感性测试验证该模型的鲁棒性与有效性。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乳制品分销商运营过程,金融机构保理池业务管理过程。通过该模型,可对单向变量、双向变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亦可对约束条件下多变量的动态平衡进行分析。该模型为金融机构保理池业务与乳制品分销商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3)本论文率先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提出多敏感参数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分析各敏感参数优化作用的相互影响,修正单敏感参数仿真优化的不足。多敏感参数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可帮助决策者在制定综合优化政策时,充分考虑各单项优化政策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本论文在系统动力学中应用多敏感参数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对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展开研究,得到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优化政策与还款能力优化政策两个重要结论。在应用该方法对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敏感参数间若存在“制约—主导”关系,则存在主导参数优化对制约参数优化的“挤占效应”。

栗跃峰[6](2020)在《基于返券促销的两产品供应链运作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促销是一种成熟的营销工具,诸多商家往往运用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扩大产品销售并增加盈利。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实体零售商在营销环节出现疲软。一些常用的促销工具不足以吸引消费者,进而达不到预期的营销目的。此外,在供应链环境中,制造商为提高品牌忠诚度和扩大产品需求,也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价格促销。返券促销的出现,迅速获得众多零售商和制造商的青睐,纷纷推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返券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有关返券促销的最优模式选择和设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利用定性分析方法讨论返券促销对企业和消费者影响的研究较为充分,但是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讨论有关返券促销的设计与优化问题的研究仍旧较少,尤其从供应链视角分析企业如何制定多产品返券促销策略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论文基于两产品供应链背景,以定量模型的方法构造不同的供应链渠道权力结构,并在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下,分别研究制造商返券、零售商返券中各节点企业的价格决策、返券决策以及相应的利润影响机理。进一步,考虑合理性和公平性,为返券促销中供应链的节点企业设计相应的成本分摊机制,以期确保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首先,在制造商拥有渠道权力的两产品供应链中,研究了供应链最优返券促销的设计和优化问题。构建了由两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上游两制造商作为供应链领导者生产产品并确定各自批发价格。零售商作为供应链的跟随者向消费者销售两产品并确定其零售价格。零售商或者促销产品的制造商视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决定是否开展返券促销并决策最优返券面值。基于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分别求解并对比三种价格策略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均衡运作结果。进一步,讨论了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行为和互补产品下零售商返券和制造商返券促销的最优策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零售商返券中,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策略下返券促销的供应链期望利润、消费者剩余和总社会福利最大,搭配两个价值相近(或相同)的产品进行返券促销时,供应链期望利润改善更显着。在制造商返券中,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策略下返券促销的供应链期望利润、消费者剩余和总社会福利最大,搭配更高价值的促销产品和较低价值的兑换产品进行返券促销时,供应链期望利润改善更显着。其次,在零售商拥有渠道权力的两产品供应链中,研究了供应链最优返券促销的设计和优化问题。构建了由零售商主导的两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下游零售商首先决策产品的边际利润,两制造商随后分别决策产品的批发价格。基于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三种价格策略下零售商返券促销和制造商返券促销的最优策略,并进一步考虑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行为和互补产品下的供应链返券促销的最优策略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零售商返券中,只固定批发价格下的返券促销的供应链期望利润最大,但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策略下返券促销的消费者剩余和总社会福利最高。在制造商返券中,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以及只固定批发价格策略下,制造商将不提供返券促销。最后,基于不同的供应链返券策略,研究了两产品供应链返券促销的策略选择,设计了兼顾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返券成本分摊机制,以期协调在返券促销中所产生的利润改进冲突。其中,在给定供应链渠道权力结构下,基于固定价格策略,对比零售商返券与制造商返券得到最优供应链返券促销策略。进一步以此为基准,构建并求解了最优的返券促销成本分摊比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对比四种返券促销模式,探讨了两产品供应链返券促销的最优选择。结果表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返券时总社会福利最大。当促销产品的价值较兑换产品更高时,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中的制造商返券时的总社会福利大于零售商返券时的总社会福利,反之亦然。总的来说,本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创新点:(1)通过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特征描述与刻画,揭示了多产品返券促销对消费者产品需求的影响机理;(2)通过构建并求解返券促销供应链的动态博弈,给出了不同权力结构下的供应链返券促销运作决策策略;(3)通过建立基于合理性和公平性的供应链返券促销成本分摊机制,实现了分散化决策下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王洋[7](2020)在《财政视角下的中国烟草消费致贫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贫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我国即将于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然而,在绝对贫困得以全面消除的“后贫困时代”,多维贫困、相对贫困以及潜在的贫困脆弱性问题依然存在。疾病是中国当前最主要的贫困诱因,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在因病致贫的“病”中,慢性病因其病因复杂、病程时间长、迁延不愈、易引发并发症等特点,成为拖累家庭因病陷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因素。众多医学证据表明,吸烟是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病等众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是全球烟草流行重灾区,是世界最大的烟草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使用给中国公共卫生带来巨大危害,与此同时,购买烟草产品的支出约占吸烟者生活消费支出的1/5,这一挤占效应对贫困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国内外已有针对贫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搭建适用于烟草这一特殊消费品的致贫效应研究框架,并尝试探究其内在传导机制,以期弥补我国基于消费行为视角的致贫效应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后贫困时代”的新型减贫政策体系构建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本文共8章,除了第1章引言之外,其他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在第2章规范研究中,首先,本章基于贫困理论的发展脉络,按照绝对贫困论、相对贫困论、社会排斥论、可行能力论和多维贫困论的理论演进梳理并评述相关文献;其次,对本文主要探讨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资产贫困和贫困脆弱性四个概念,界定其含义范畴,总结其主要测度方法和研究框架,并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总结评述;最后,从健康人力资本、灾难性健康冲击和对生活支出挤占的角度,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索烟草消费的致贫机制,并提出本文实证部分的主要研究假设。对于烟草消费致贫效应和机制的研究主要从以下4个章节展开:第3章为研究烟草消费对收入贫困的影响。本章基于衡量收入贫困的FGT指数,利用CFPS2010—2018年五期面板数据,探究烟草消费对收入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以及贫困强度的影响,并探索其主要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消费会显着增加个人陷入收入贫困的风险,且会加深已经贫困群体的贫困深度以及贫困强度。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烟草消费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可能的传导机制为健康人力资本,即烟草消费会导致个人患病概率增加进而导致劳动报酬降低,并且这一影响在私营企业以及外企等以绩效工资为主的单位尤其显着。第4章为研究烟草消费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本章基于衡量多维贫困的A-F双界限法,利用CFPS2010—2018年五期面板数据,选取消费、健康、医保和福利四个维度,探究我国吸烟群体的单维及多维贫困状况,估计烟草消费对单维、多维贫困发生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多维贫困的分解分析,探索吸烟群体多维贫困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消费会显着增加男性健康维度和福利维度的单维贫困发生率,而对消费和医保维度未发现显着影响;进一步对女性的估计结果表明,烟草消费对女性单维及多维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与男性一致,仅在医保维度存在异质性。烟草消费会导致男性和女性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增加,且对女性的影响更为严重。对多维贫困贡献率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和福利两个维度是吸烟者多维贫困的主要组成部分。第5章为研究烟草消费对城乡家庭资产贫困的影响。为保证家庭资产变量统计口径一致且观测期长度合适,本章选取CFPS2012和2016年两期面板数据,估计基于家庭生计和资产束的家庭资产指数,并基于两期资产指数构建家庭贫困动态转移矩阵,估计家庭资产动态变化路径,进一步探究烟草消费对家庭资产积累的影响。贫困动态转移矩阵结果表明,城市吸烟家庭的贫困动态转移更容易受资产多寡驱动,农村吸烟家庭因资产匮乏而陷贫的比例高于通过资产积累脱贫的比例;家庭资产动态变化路径表明,城乡吸烟家庭均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但农村吸烟家庭从贫困向非贫困的稳态均衡点收敛速度较慢。烟草消费会显着导致城市和农村家庭资产积累增速下降,可能的传导机制为健康冲击。第6章为研究烟草消费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保证家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统计口径一致且卷烟价格可得,本章选取CFPS2010和2012年两期面板数据,首先基于期望贫困脆弱性衡量方法估计家庭脆弱性指标,然后检验烟草消费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最后对可能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烟草消费会显着导致家庭脆弱性程度增加,且对于期初即为吸烟状态的家庭影响更为显着,而对期初未吸烟的家庭未呈现显着影响,表明烟草消费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显现。对于贫困脆弱性指标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较高一部分来自于较低的预期消费支出,一部分来自于较高的预期消费波动;烟草消费导致的较低预期消费支出主要体现为对家庭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的挤占,较高消费波动则是由于烟草消费对家庭储蓄的挤占,导致家庭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外在风险时,平滑消费的能力较差。鉴于烟草消费会对个人和家庭贫困带来多层次的影响,本文在第7章进一步从政策干预的角度出发,探究作为控制烟草消费,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烟草消费最有效的控烟手段—价格和税收政策—对降低吸烟量的作用,对由烟草消费支出导致的城乡居民相对贫困状况的缓解,以及对个人和政府成本收益变动的影响。对卷烟价格需求弹性的测算结果表明,无论全样本还是分城乡的子样本,贫困群体价格敏感度更高,表明提高烟草税进而提高卷烟价格对降低贫困群体卷烟消费量的作用效果更大。模拟提税的结果表明,提高卷烟消费税并且考虑戒烟行为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由于卷烟消费带来的相对贫困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以达到“健康中国2030”吸烟率为目标的模拟提税提价结果表明,提税提价带来的吸烟量下降可以释放低收入吸烟家庭被烟草消费挤占的收入,带来的戒烟效果可以节省低收入吸烟家庭的疾病医疗支出,二者均可减小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而提高个人及家庭的福利水平;提税提价后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高收入组,节省的医疗支出则主要来源于低收入组,提税提价增加的税收收入和节省的医疗开支可以覆盖约2/3的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是国家“健康扶贫”医疗补助支出的20倍以上。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在贫困治理手段上,本文建议综合利用现代财税制度提升贫困治理能力。提高卷烟消费税进而提高卷烟价格,可以促使吸烟者减少吸烟量甚至戒烟,从而缓解因烟草消费导致的各类可行能力剥夺,提高个人或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减轻政府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的公共医疗支出;同时,如果能将增加的卷烟消费税收入,专项应用于健康促进项目,形成良性政策循环机制,对于贫困治理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其次,在贫困识别机制上,本文建议将烟草消费行为纳入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基于贫困脆弱性理论,本文建议应建立基于家庭贫困脆弱性的预防性扶贫机制,定位脆弱家庭,并建立贫困脆弱性数据监测体系,动态追踪脆弱性程度较高的贫困边缘家庭,在此过程中,将家庭的烟草消费行为纳入家庭脆弱性考评机制,从预防性扶贫的角度提高精准扶贫瞄准机制的有效性。最后,在减贫政策体系构建上,本文建议通过对现代化财政政策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的综合运用,来构建新型的减贫政策体系。将视角前移并拓宽至预防性的公共卫生政策、具有行为矫正功能的财税政策,使得潜在瞄准群体能够受到多维度政策辐射,减弱甚至避免其对补贴性扶贫政策的深度依赖,鼓励其提高自我发展意愿和能力,督促其通过内在动力摆脱贫困处境。通过患病率下降而节省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可以用于对低收入人群的医保覆盖,进一步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

都恩环[8](2020)在《提高烟草税对烟草消费影响的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历年卷烟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了解我国烟草税调整对卷烟消费的作用机制及实际影响。对2015年烟草税提升后我国卷烟消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控烟背景下重新估计我国卷烟需求弹性,进一步了解我国卷烟消费特点,为我国未来调整烟草税政策、制定控烟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建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经验。研究内容查阅我国烟草专卖局、税务局网站政府文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烟草消费税的传导过程和作用机制;搜集相关数据,描述提高烟草税以来我国卷烟消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了解我国卷烟消费特点;总结和归纳国内外烟草税相关研究进展,了解我国卷烟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模型,结合我国卷烟消费特点确定卷烟需求模型纳入指标;建立卷烟消费需求模型,分析烟草税对卷烟消费的实际作用,在控烟背景下重新估算我国卷烟消费弹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和总结烟草税相关研究进展和卷烟消费的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全国总体层面数据进行分析,观察2015年我国烟草消费税提高后卷烟消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建立卷烟消费需求模型,对2006-2016年我国各省卷烟消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控烟背景下重新估算我国卷烟需求弹性。研究结果1.我国烟草税对卷烟零售价格的作用机制。我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制度,卷烟流通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环节价格都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统一制定,市场灵活性小。我国卷烟消费税施行价内税,在生产、批发环节征收,零售环节不征收,工业企业和烟草公司是卷烟消费税的纳税人。因此在我国烟草专卖体制下卷烟消费税的提升并不一定会传导至消费者。对比2009年与2015年我国提高烟草税的经验可以发现,施行税价联动是我国烟草税发挥控烟作用的关键。2.提高烟草税对全国层面卷烟消费的影响。对2015年调税前后我国卷烟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提税后我国卷烟零售价格上升6.7%,平均价格上升9.4%,人均销量下降8.9%,销量减少主要来自中低价卷烟。提税后各季度卷烟销量整体向下平移,但仍呈周期性波动,礼品性消费依然存在。此外,我国卷烟消费结构不断上升,高价位卷烟市场对价格变动的恢复能力较强。3.确定卷烟需求计量模型纳入指标。全面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卷烟需求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同类研究中模型纳入变量进行梳理,在文献计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形成候选指标集。根据候选指标集和指标遴选原则,结合模型拟合情况确定需求模型纳入变量,最终确定2个被解释变量,5个解释变量。4.各省卷烟需求计量分析。利用2006-2016年各省卷烟消费数据,分别对卷烟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卷烟消费需求模型结果表明我国卷烟需求价格弹性为-1.039,收入弹性为0.606,卷烟价格、场所禁烟政策对卷烟消费具有负向作用,收入、邻省最低卷烟价格对卷烟消费具有正向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卷烟需求随时间具有下降趋势,2015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2015年提高烟草税起到了降低卷烟消费的作用。卷烟消费结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卷烟价格、场所禁烟政策对卷烟消费结构具有负向作用,收入对卷烟消费结构具有正向作用。讨论1.全面描述了提高烟草税后我国卷烟消费变化情况。2015年我国卷烟消费税提升后,我国卷烟零售价格上升6.7%,人均卷烟销量下降8.9%。销量的降低主要来自三、四、五类中低价位卷烟,一、二类中高价位卷烟受影响相对较小。提税后居民日常性卷烟消费减少,但仍存在礼品性消费。此外,我国卷烟消费结构不断上升,高价位卷销量恢复相对较快。2.在控烟背景下重新估算了我国卷烟需求弹性。本研究首次纳入场所禁烟强度变量,在控烟背景下计算得出我国卷烟需求价格弹性为-1.039,需求收入弹性为0.606,2015年提高烟草税起到了降低卷烟消费的作用。与此同时,邻省最低卷烟价格对卷烟消费有正向作用,公共场所禁烟强度对卷烟消费具有负向作用。此外,我国卷烟消费需求随时间具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有关。3.厘清了提高烟草税后我国卷烟价格涨幅问题。由于使用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学者对于2015年提税后我国卷烟价格赠长幅度问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卷烟零售价格、平均价格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提税后我国卷烟零售价格上升6.7%,说明烟草税的提高传导至零售价格。卷烟平均价格上升9.4%,说明我国卷烟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高的卷烟。4.本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卷烟消费结构指数。使用卷烟平均价格与零售价格比值来衡量我国卷烟消费结构的变化,计量分析发现卷烟零售价格、公共场所禁烟措施对消费结构具有负向作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卷烟消费结构具有正向作用。5.在我国专卖体制下,卷烟消费税的提升不一定会传导至价格。税价联动是烟草税发挥控烟作用的前提。6.烟草税控烟具有一定局限性。我国卷烟市场存在礼品消费、面子消费等现象,居民对卷烟危害性认识不充分。烟草税通过价格手段抑制卷烟消费,短期内难以从认知层面改变消费文化和习惯,烟草税控烟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议现阶段我国对烟草税的相关研究还不充分,未来可以通过对细分人群、卷烟消费行为、戒烟行为等开展更细化的观察,持续丰富和完善我国烟草税相关实证研究。我国卷烟消费税施行价内税,且仅在生产和批发环节征收,不利于控烟工作进行,未来可以探索在零售环节征税、施行价外税等,继续推进烟草消费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烟草税在控烟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烟草税税负水平存在增长空间,短期内大幅提税会从销量、价格两方面挤压烟草行业利润,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未来可以探索周期性提高卷烟消费税,并推行税价联动,在降低卷烟消费的同时,为烟草行业的转型争取时间,逐步实现长期控烟目标。此外,卷烟消费税制度作为控烟手段有自身局限性,我国控烟工作需要依靠多元的手段,加大实施力度,逐渐引导公众培养良好健康习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控烟效果。

王珏帅[9](2019)在《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诱发的金融风暴、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救市”实践显示:尽管核心发达经济体、小型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有各不相同的实际经济周期,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表现出被称之为“全球金融周期”的高度相关性。而驱动全球金融周期根源即是流动性外溢(Monetary Spillover)。在过去10年里,由发达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和溢出效应所驱动的全球经济高度相关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那么,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整体性的,还是局部性的?这些重大问题目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区的经济形势、政策立场及政治走向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流动性外溢风险是中国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亟待解答一个的重大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以“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为题,尝试从宏观经济、产业活动以及金融市场三个方面,就主要经济体流动性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影响效果,以及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中国影响的文献资料:而后考察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次金融危机发展历程(互联网泡沫危机、美国次级贷款泡沫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危机前后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的历史;接着构建了一个包含美国、欧元区、日本、中国四大经济体的GPM-4模型,分析了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3种流动性管理手段对我国9个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随后利用FAVAR模型,研究了 G7经济体的流动性对我国工业、农业、房地产业、消费品零售业、对外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六种主要产业活动的溢出影响,以及各行业中流动性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最后,基于由15个主要经济体构成的GVAR模型,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反事实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流动性变化是塑造全球经济金融走向的重要因素。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不仅存在协同性,而且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方向多次转向、手段丰富,且流动性管理规模庞大。第二,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不同类型的流动性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货币冲击的瞬时效果最强,信贷条件和基准利率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长期贡献度更大;G3经济体中美国的流动性管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最大,欧元区次之,日本的影响最小;流动性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20个季度之后影响基本被完全吸收。第三,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对我国主要产业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短期内以扩张效应为主,但部分行业表现出一定的滞后和反复;瞬时冲击对我国主要产业活动的影响大约在6个月左右达到稳定状态,长期来看流动性冲击对我国各产业活动变量预测方差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不起主导作用;流动性冲击对大类产业部门影响的传导机制总体上遵循从初始生产资料价格和生产活动向最终产品价格和生产活动传递的过程,但对细分产业活动影响的传导机制具有较大差异。第四,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管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果。不同经济体、不同的流动性管理方式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瞬时冲击和长期贡献有较大差异,其中,非常规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波动的贡献度更高,中国长期债券利率对主要经济体流动性冲击更敏感。本文的主要边际贡献和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本文系统研究了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分别从宏观经济、产业活动、金融市场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弥补了现有国内外研究的不足。第二,本文尝试拓展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发的GPM分析框架,构建了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构成的GPM-4模型,并首次将其用于分析主要经济体流动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第二,本文基于FAVAR模型探讨了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中国主要产业活动的溢出效应,首次从产业层面研究了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溢出效应,进一步丰富了流动性溢出领域的研究内容。第四,本文对全球15个国家构建了 GVAR模型,系统讨论了美国、欧元区经济体、亚洲经济体、其他经济体的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股、债、汇三个市场的溢出效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样本覆盖等方面完善和补充了现有的文献资料。

徐心瀚[10](2019)在《江苏烟草客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烟草营销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过往传统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要求,客户服务工作是卷烟营销工作的前沿和重要抓手,但从当前从客户经理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日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并有日益降低的趋势。为解决当前客户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高效实用的客户服务系统,系统围绕消费营销、品牌培育、客户服务新的工作内容,驱动前后台应用整合,提高客户经理工作质效,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同时通过分析工具为决策层提供高效准确、真实的的市场信息,方便决策层进行市场动态分析和管理。本文基于烟草客户服务系统和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对营销工作面向消费、品牌、客户三个层面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并设计了一个高效实用的客户服务系统,系统涵盖消费营销、品牌培育、客户服务三个子模块,提供了消费信息收集、市场信息采集、新品测试、品牌培育、客户经理工作考核、客户信息管理、终端形象维护等强大功能,通过数据挖掘为决策层提供高效准确、真实的的市场信息,方便决策层进行市场研判。本系统使用JAVAEE应用框架实现,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系统功能框架,并且详细介绍系统的各子模块的功能。

二、Uniformity Analysis for Index of Retail Pric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niformity Analysis for Index of Retail Price(论文提纲范文)

(1)卷烟市场状态综合评价指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方法概述
    1.1 分项指标构建方法
        1.1.1 Lasso变量选择方法
        1.1.2 SCAD变量选择方法
        1.1.3 逐步回归法
        1.1.4 最优子集选择法
    1.2 分项指标选择准则
        1.2.1 调整后拟合优度
        1.2.2 Mallows Cp准则
        1.2.3 贝叶斯信息准则
    1.3 分项指标的降维方法
        1.3.1 熵值法
        1.3.2 变异系数法
    1.4 综合指数的构建方法
        1.4.1 综合指数的构建原则
        1.4.2 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分布
    2.2 分项指标的选取
    2.3 分项指标的构建
        2.3.1 指标分类
        2.3.1. 1 销量指数
        2.3.1. 2 价格指数
        2.3.1. 3 库存指数
        2.3.2 分项指标的构建与标准化
    2.4 综合指数的有效性
        (1)市场参与者样本
        (2)问卷设计
        (3)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
        (4) Kendall Tau检验
        (5)结论
    2.5 信息损失
    2.6 综合指数的一致性
3 结论与展望

(2)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效应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农产品价格保险
        1.3.2 蔬菜价格保险
        1.3.3 蔬菜价格保险的政策效应
    1.4 文献综述
        1.4.1 蔬菜价格保险的市场效应
        1.4.2 蔬菜价格保险的农户效应
        1.4.3 政策效应的评估方法
        1.4.4 文献评述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
第二章 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概述
    2.1 全国蔬菜价格保险开展情况
    2.2 成都市蔬菜价格保险概述
        2.2.1 出台背景
        2.2.2 保险方案
        2.2.3 显着特点
        2.2.4 实施成效
        2.2.5 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蔬菜价格保险政策的市场效应
    3.1 市场效应的理论依据
        3.1.1 蛛网理论
        3.1.2 准公共物品理论
    3.2 模型、数据和变量
        3.2.1 数据和模型设置
        3.2.2 变量和描述性分析
    3.3 实证分析
        3.3.1 蔬菜价格保险的市场效应估计结果
        3.3.2 对其他蔬菜价格的溢出效应
        3.3.3 稳健性检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蔬菜价格保险政策的农户效应
    4.1 农户效应的理论依据
        4.1.1 计划行为理论
        4.1.2 农户福利理论
    4.2 数据来源和模型
        4.2.1 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置
    4.3 变量和描述性分析
    4.4 实证分析
        4.4.1 农户参保决策模型估计结果
        4.4.2 保险对农户福利影响估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多因素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博弈论
        2.1.2 最优化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社会责任影响医药供应链决策的相关研究
        2.2.2 技术创新影响医药供应链决策的相关研究
        2.2.3 物流配送影响医药供应链决策的相关研究
        2.2.4 促销努力和消费者偏好影响医药供应链决策的相关研究
        2.2.5 政府补贴影响医药供应链决策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医药供应链决策的扰动因素分析
    3.1 问题分析
    3.2 数据收集
    3.3 数据编码与分析
        3.3.1 主轴编码
        3.3.2 开放式编码
        3.3.3 饱和度检验
    3.4 模型的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社会责任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
    4.1 问题分析
    4.2 模型描述与假设
    4.3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3.1 合作决策模型
        4.3.2 非合作决策模型
        4.3.3 政府补贴+协同创新+集采低价组合契约协调决策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技术创新和物流配送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
    5.1 问题分析
    5.2 模型描述与假设
        5.2.1 医药供应链新模式
        5.2.2 模型描述
        5.2.3 模型假设
    5.3 决策模型的构建
        5.3.1 合作决策模型
        5.3.2 分散决策模型
        5.3.3 数量折扣+收益共享组合契约协调模型
    5.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促销努力和消费者偏好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
    6.1 问题分析
    6.2 模型描述与假设
        6.2.1 问题描述
        6.2.2 模型假设
    6.3 模型构建与分析
        6.3.1 集成决策
        6.3.2 离散决策
        6.3.3 回购+促销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分析
    6.4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政府双补贴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
    7.1 问题分析
    7.2 模型描述与假设
    7.3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7.3.1 政府补贴下单偏好模型
        7.3.2 政府补贴下双偏好模型
        7.3.3 政府补贴下组合契约协调模型
    7.4 算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管理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主要的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主要的不足
    1.6 分析框架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原料奶产业相关概念
        2.1.2 价格波动的度量
    2.2 理论基础
        2.2.1 供给需求理论
        2.2.2 蛛网模型理论
        2.2.3 理性预期理论
        2.2.4 市场失灵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2.3.2 农产品价格波动驱动的研究
        2.3.3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研究
        2.3.4 文献评述
3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
        3.1.1 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原料奶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3.2 原料奶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2.1 国内供给因素
        3.2.2 市场需求因素
        3.2.3 国际贸易因素
        3.2.4 制度性因素
        3.2.5 突发事件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分解法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4.2.1 Census X13 季节调整方法
        4.2.2 H-P滤波法
    4.3 基于GARCH类模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4.3.1 理论适用性与模型介绍
        4.3.2 变量设置与数据说明
        4.3.3 模型构建与诊断性检验
        4.3.4 估计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
    5.1 引言
    5.2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5.2.1 价格波动传导的界定
        5.2.2 中国原料奶与乳制品价格波动传导的机理分析
    5.3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3.1 模型设定
        5.3.2 数据说明
    5.4 模型估计与非线性检验
        5.4.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4.2 门限非线性检验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
        5.5.2 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6.1 引言
    6.2 贸易结构与作用机理
        6.2.1 中国奶粉进口贸易结构
        6.2.2 国际奶粉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溢出作用机理
    6.3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6.3.1 BEKK-GARCH模型
        6.3.2 数据说明
    6.4 模型构建与检验
        6.4.1 条件均值方程的确定
        6.4.2 ARCH效应检验
    6.5 检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平抑效应: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
    7.1 引言
    7.2 结构演化与作用机理
        7.2.1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结构演化
        7.2.2 不同养殖规模化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分析
    7.3 变量选取、模式设置及数据说明
        7.3.1 变量选取
        7.3.2 模式设置
        7.3.3 数据说明
    7.4 模型估计与分析
        7.4.1 估计方法选取
        7.4.2 估计结果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内生性分析
        7.5.2 子样本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稳定原料奶价格的各地实践: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1 引言
    8.2 各地区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1 上海市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2 黑龙江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3 山东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2.4 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8.3 各地区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的比较与评价
        8.3.1 比较分析
        8.3.2 成就与不足
    8.4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内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5)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评价与仿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对象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标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2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2.2.1 供应链的内涵
        2.2.2 供应链管理
    2.3 乳制品供应链与分销商
        2.3.1 乳制品供应链
        2.3.2 乳制品分销渠道
        2.3.3 乳制品分销商
    2.4 供应链金融内涵与应用
        2.4.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2.4.2 供应链金融产品
        2.4.3 供应链金融行业应用
    2.5 量表开发与结构方程模型应用
        2.5.1 量表开发
        2.5.2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
    2.6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与应用
        2.6.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2.6.2 系统动力学供应链管理应用
        2.6.3 系统动力学供应链融资应用
        2.6.4 系统动力学仿真优化应用
    2.7 研究评述
3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选择
    3.1 乳制品分销商的资金缺口
        3.1.1 乳制品分销商资金缺口的产生
        3.1.2 乳制品分销商资金缺口引发的契机
    3.2 资金约束下的乳制品分销商运营SD仿真
        3.2.1 飞鹤乳制品分销商A公司
        3.2.2 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
        3.2.3 建模的现实背景
        3.2.4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3.2.5 存量流量模型
        3.2.6 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
        3.2.7 参数设置与模型仿真
    3.3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比较与选择
        3.3.1 供应链金融产品特征分析
        3.3.2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SEM评价
    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理论模型构建
        4.1.2 研究假设汇总
    4.2 量表开发
        4.2.1 编制初始量表
        4.2.2 数据检验
        4.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4 正式量表信度检验
        4.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 理论模型检验
        4.3.1 路径系数分析
        4.3.2 适配度检验
        4.3.3 直接效应检验
        4.3.4 标准化总效应分析
    4.4 多群组分析
        4.4.1 多群组路径系数比较
        4.4.2 多群组路径差异显着性
        4.4.3 调节效应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SD模型
    5.1 保理池融资系统分析
        5.1.1 保理池融资的性质
        5.1.2 保理池融资流程
        5.1.3 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
        5.1.4 建模的现实背景
    5.2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SD建模
        5.2.1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流位流率体系
        5.2.2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5.2.3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存量流量模型
    5.3 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
        5.3.1 枝向量反馈环计算
        5.3.2 枝向量反馈环分析
    5.4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型测试
        5.4.1 系统边界测试
        5.4.2 心智模型测试
        5.4.3 极端情况测试
        5.4.4 敏感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多参数仿真优化
    6.1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仿真优化
        6.1.1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单参数优化
        6.1.2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多参数优化
        6.1.3 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能力优化政策
    6.2 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仿真优化
        6.2.1 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单参数优化
        6.2.2 还款能力多参数优化与“挤占效应”
        6.2.3 乳制品分销商还款能力优化政策
    6.3 多参数优化“挤占效应”的分析与应用
        6.3.1 还款能力优化“挤占效应”参数确定
        6.3.2 还款能力优化“挤占效应”产生原因
        6.3.3 “挤占效应”在其他优化目标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飞鹤分销商 A 公司 2018 年一段奶粉销售数据
附录 B 飞鹤分销商 A 公司零售商销售费率
附录 C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评价调查问卷(预测试)
附录 D 乳制品分销商供应链融资模式评价调查问卷(正式版)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返券促销的两产品供应链运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价格促销与交易促销
    2.2 返券促销
    2.3 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行为
    2.4 渠道权力结构
    2.5 供应链协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返券促销策略研究
    3.1 问题提出
    3.2 无返券促销模型
    3.3 返券促销模型
        3.3.1 消费者行为与模型建立
        3.3.2 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返券促销
        3.3.3 固定批发价格的返券促销
        3.3.4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3.4 数值分析
        3.4.1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3.4.2 策略比较
    3.5 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
    3.6 两互补产品的零售商返券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返券促销策略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返券促销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返券促销
        4.2.3 固定批发价格的返券促销
        4.2.4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4.3 数值分析
        4.3.1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4.3.2 策略比较
    4.4 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
    4.5 两互补产品的制造商返券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返券促销策略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无返券促销模型
    5.3 返券促销模型
        5.3.1 模型建立
        5.3.2 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返券促销
        5.3.3 固定批发价格的返券促销
        5.3.4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5.4 数值分析
        5.4.1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5.4.2 策略比较
    5.5 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
    5.6 两互补产品的零售商返券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返券促销策略研究
    6.1 问题提出
    6.2 返券促销模型
        6.2.1 模型建立
        6.2.2 固定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返券促销
        6.2.3 固定批发价格的返券促销
        6.2.4 不固定价格的返券促销
    6.3 数值分析
        6.3.1 制造商的最优返券面值
        6.3.2 最优批发价格和边际利润
        6.3.3 最优利润比较
    6.4 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
    6.5 两互补产品的制造商返券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两产品供应链返券促销策略选择与成本分摊机制
    7.1 问题提出
    7.2 制造商主导型供应链返券促销策略选择
    7.3 成本分摊机制
    7.4 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返券促销策略选择
    7.5 成本分摊机制
    7.6 返券促销模式选择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管理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财政视角下的中国烟草消费致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分析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数据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局限性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2.1 贫困理论的演进
        2.1.1 绝对贫困论
        2.1.2 相对贫困论
        2.1.3 社会排斥论
        2.1.4 可行能力论
        2.1.5 多维贫困论
    2.2 贫困的概念界定、测度方法与理论框架
        2.2.1 收入贫困
        2.2.2 多维贫困
        2.2.3 资产贫困
        2.2.4 贫困脆弱性
    2.3 烟草消费的致贫机制:文献综述
        2.3.1 健康人力资本角度
        2.3.2 健康冲击角度
        2.3.3 支出挤占角度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烟草消费对收入贫困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证策略、模型与变量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3.1 基准回归结果
        3.3.2 稳健性检验
        3.3.3 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烟草消费对多维贫困的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实证策略、模型与变量
        4.2.1 理论模型
        4.2.2 数据与变量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单维贫困发生率
        4.3.2 多维贫困发生率
        4.3.3 基准回归结果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多维贫困的分解分析
        4.3.6 进一步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烟草消费对资产贫困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证策略、模型与变量
        5.2.1 理论模型
        5.2.2 数据与变量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吸烟、城市家庭资产贫困与贫困陷阱
        5.3.2 吸烟、农村家庭资产贫困与贫困陷阱
        5.3.3 稳健性检验
        5.3.4 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烟草消费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实证策略、模型与变量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烟草消费与贫困的动态转移
        6.3.2 基准回归结果
        6.3.3 稳健性检验
        6.3.4 机制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烟草税政策效应与贫困缓解
    7.1 引言
    7.2 实证策略、模型与变量
        7.2.1 理论基础
        7.2.2 模型、数据与变量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中国卷烟价格需求弹性估计
        7.3.2 模拟提高烟草税对相对贫困的影响
        7.3.3 基于“健康中国2030”吸烟率目标的政策效果模拟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2.1 综合利用现代财税制度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8.2.2 将烟草消费行为纳入精准扶贫识别机制
        8.2.3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公共卫生政策构建新型减贫政策体系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提高烟草税对烟草消费影响的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说明
        1.2.1 烟草税
        1.2.2 烟草消费
        1.2.3 经济学评价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了解我国烟草消费税的传导过程和作用机制
        2.1.2 描述提高烟草税以来我国卷烟消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1.3 确定卷烟消费需求模型纳入指标
        2.1.4 构建卷烟消费需求模型,估算卷烟需求弹性
    2.2 资料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2.3.3 计量经济学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我国烟草税对卷烟零售价格的作用机制
        3.1.1 卷烟价格形成过程
        3.1.2 卷烟消费税作用机制
        3.1.3 2009年与2015年卷烟消费税改革
    3.2 提高烟草税对全国层面卷烟消费的影响
        3.2.1 卷烟价格
        3.2.2 卷烟销量总体情况
        3.2.3 分价类卷烟年销量
        3.2.4 各季度卷烟销量
        3.2.5 卷烟消费结构
    3.3 确定卷烟需求计量模型纳入指标
        3.3.1 形成候选指标集
        3.3.2 确定本研究纳入指标
    3.4 各省卷烟需求计量分析
        3.4.1 数据特征
        3.4.2 需求模型
4 讨论
    4.1 全面描述了提高烟草税后我国卷烟消费变化情况
    4.2 在控烟背景下重新估算了我国卷烟需求弹性
    4.3 厘清了提高烟草税后我国卷烟价格涨幅问题
    4.4 创新性构建了消费结构指数
    4.5 税价联动是烟草税发挥控烟作用的前提
    4.6 烟草税控烟具有一定局限性
5 结论
6 建议
    6.1 持续丰富和完善我国烟草税相关实证研究
    6.2 继续推进卷烟消费税制度改革
    6.3 我国未来可探索周期性提高烟草税
    6.4 我国控烟工作需采用多元化手段
7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烟草税相关研究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各季度全国卷烟人均销量(单位:支/人)
    附录2 公共场所禁烟文件与控烟强度计分
    附录3 各省卷烟消费相关数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1.2 选题的理论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结构安排与论文框架图
        1.3.1 结构安排
        1.3.2 论文框架图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回顾与评价
    2.1 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溢出效应传导机制研究
        2.1.1 流动性溢出效应传导机制的早期研究
        2.1.2 常规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
        2.1.3 量化宽松政策国际流动性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2.2 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2.2.1 流动性管理的宏观溢出效应
        2.2.2 流动性管理的产业溢出效应
        2.2.3 流动性管理的金融溢出效应
    2.3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
    2.4 小结与评述
3 三次金融危机与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的历史考察
    3.1 互联网泡沫危机与流动性管理
        3.1.1 互联网泡沫膨胀与破裂
        3.1.2 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流动性状况
        3.1.3 互联网泡沫危机中的流动性管理
    3.2 美国次贷危机与流动性管理
        3.2.1 美国次贷危机与大衰退
        3.2.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流动性状况
        3.2.3 美国次贷危机与“大衰退”中的流动性管理
    3.3 欧洲债务危机与流动性管理
        3.3.1 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与蔓延
        3.3.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流动性管理
    3.4 本章小结
4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
    4.1 GPM分析框架概述、特征与发展现状
        4.1.1 GPM分析框架概述与全球化应用
        4.1.2 GPM分析框架的特征与优势
    4.2 GPM-4模型设置
        4.2.1 稳态水平的随机过程的设定
        4.2.2 G3经济体的行为方程设定
        4.2.3 中国经济行为方程的设定
    4.3 GPM-4模型的参数校准与贝叶斯估计
        4.3.1 参数估计方法的选择
        4.3.2 样本与数据
        4.3.3 参数校准与先验分布设定
        4.3.4 贝叶斯估计结果
    4.4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模拟
        4.4.1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及中国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界定
        4.4.2 数值模拟分析
        4.4.3 方差分解分析
        4.4.4 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产业活动的溢出效应
    5.1 模型概述与样本选择
        5.1.1 FAVAR模型概述
        5.1.2 FAVAR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5.1.3 样本选择
    5.2 指标选取与因子处理
        5.2.1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指标
        5.2.2 工业活动指标
        5.2.3 农业活动指标
        5.2.4 房地产业活动指标
        5.2.5 消费品零售业活动指标
        5.2.6 对外贸易活动指标
        5.2.7 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指标
    5.3 实证检验
        5.3.1 单位根检验与滞后阶数选择
        5.3.2 脉冲响应分析
        5.3.3 方差分解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4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传导机制的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
    6.1 GVAR模型概述
        6.1.1 GVAR模型简介与发展
        6.1.2 GVAR模型基准框架
        6.1.3 GVAR模型估计与求解方法
    6.2 主要经济体GVAR模型构建、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6.2.1 主要经济体GVAR模型的构建
        6.2.2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6.3 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3.1 GVAR模型相关检验
        6.3.2 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6.3.3 广义方差分解分析
        6.3.4 基于GVAR模型的反事实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江苏烟草客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建设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课题研究现状
    1.3 建设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相关要求及技术介绍
    2.1 技术架构要求
    2.2 系统性能要求
    2.3 JavaScript技术
    2.4 Web Services技术
    2.5 负载均衡
    2.6 应用组件化
    2.7 高速服务框架
    2.8 数据访问中间层
    2.9 分布式数据库
    2.10 分布式缓存
    2.11 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2.12 数据集成
    2.13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烟草客户服系统开发需求
    3.2 烟草客户服务统总体需求分析
        3.2.1 消费营销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3.2.2 品牌培育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3.2.3 客户服务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界面要求
        3.3.2 接口要求
        3.3.3 性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
    4.2 各系统子模块设计
        4.2.1 消费营销子系统
        4.2.2 品牌培育模块
        4.2.3 客户服务模块
    4.3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运行环境
        5.1.1 系统的硬件环境
        5.1.2 系统的软件环境
    5.2 系统模块实现
        5.2.1 PC端系统主界面
        5.2.2 消费营销模块
        5.2.3 品牌培育模块
        5.2.4 客户服务模块
        5.2.5 移动应用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Uniformity Analysis for Index of Retail Price(论文参考文献)

  • [1]卷烟市场状态综合评价指数构建[J]. 许泓,秦琴. 海峡科学, 2021(08)
  • [2]我国蔬菜价格保险政策效应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郭昕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多因素扰动的医药供应链决策研究[D]. 陈晓春.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D]. 王倩倩. 浙江大学, 2020(04)
  • [5]乳制品分销商保理池融资模式评价与仿真优化[D]. 丁昭涵.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返券促销的两产品供应链运作策略研究[D]. 栗跃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财政视角下的中国烟草消费致贫效应研究[D]. 王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8]提高烟草税对烟草消费影响的经济学评价[D]. 都恩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主要经济体流动性管理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D]. 王珏帅.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10]江苏烟草客户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心瀚.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零售价格指数的一致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