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道感染调查与分析

医院呼吸道感染调查与分析

一、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姚勤[1](2021)在《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医院产科住院的1582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定期入院产检,统计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其感染发生的具体部位,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收集和分析所有孕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检查结果、住院情况、分娩方式、并发症等,分析影响孕妇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5 828例孕产妇中,171例(1.08%)发生医院内感染,其中82例(47.95%)于住院7~14d内发生,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及手术切口为主,占全部感染的80.70%。所检标本中共分离出54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全部病原菌的83.33%;上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下呼吸道及皮肤黏膜组织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71例医院内感染孕产妇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47%,其中二联用药占44.44%,三联用药占14.04%,抗菌药物平均治疗时间(9.13±2.09) d;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耐药率低,但是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单因素分析显示,贫血、产科住院时间≥7d、阴道检查≥3次、有妊娠并发症、平均探视人数≥7人/d、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子宫肌瘤及瘢痕子宫的孕产妇感染率明显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妊娠并发症、平均每日探视人数、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剖宫产及瘢痕子宫是产科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孕妇医院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部位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各部位感染优势菌有所不同。住院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妊娠并发症、平均每日探视人数、产程延长等均可增加感染风险,临床应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对感染者选取合理抗菌药物治疗。

王梓瑜[2](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张满[3](2020)在《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致死率和经济损失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至少可以预防50%的医院感染。但目前关于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多为单一模型,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联合比较应用的研究较少,且尚未发现有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及开发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的相关研究。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能通过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家庭、医院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找出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对于控制其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递归系统模型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各因素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并找出费用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应用递归系统模型探索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六所医院综合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联合比较应用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相对准确地预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分别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联合比较应用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出能满足不同医务人员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为ICU制定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递归系统模型分析匹配后病例组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找出控制其费用的关键因素。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杏林),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贵州省全部六家使用该系统满1年的医院所有ICU患者的相关病历信息,应用Rstudio软件编程,对ICU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统计描述,并应用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分析。(2)将以上所有样本按照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构建包括广义线性模型、决策树模型(ID3、CART、C4.5、C50四种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在内的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用来识别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然后通过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三个指标再验证集验证模型。并分别根据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3)收集贵州省使用该系统中的四家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所有ICU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住院费用,运用SPSS25.0软件,按照医院、性别、年龄组、入院科室、入院病情严重程度、医疗保险方式进行1:1匹配,形成病例组与对照组,计算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ICU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通过AMOS25.0软件构建的递归系统模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各影响因素的直接、间接贡献与总贡献,找出控制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1)(1)本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共1782例ICU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率为23.01%(410/1782),高于文献报道发达地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1.62%~7.23%)。其中男性1191例(66.84%),抗生素使用天数≤6天的患者最多1376例(77.22%),住院天数≥37天的患者占比最少236例(13.24%),40.68%的患者有手术史。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10例(23.01%),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组为≥60岁(25.56%)、男性(25.10%)、持续发烧天数≥6天(50.70%)、住院天数≥37天(58.90%)、抗生素使用天数≥13天(49.02%)、床位数≥2000张(32.82%)、需要病原菌培养(30.49%),其他还包括手术史、感染史、多器官功能衰竭、癌症史和糖尿病史,以上各项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医院感染患者更常发生在冬季(43.90%),感染部位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60.00%、泌尿系统11.50%和血液系统9.80%;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3.15%;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3.35%。医院感染发生的基础疾病定义为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无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53%,患有1种、2种和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6.92%、40.94%和60.53%;侵入性器械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导尿管62.28%(千日感染率为0.96‰),呼吸机34.88%(千日感染率为10.03‰),中心静脉导管32.48%(千日感染率为1.58‰)。抗菌药物使用天数≤6天、7~12天和≥13天对应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50%、19.41%和49.02%,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发现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入院临床科室、手术史、本次需要病原菌培养、糖尿病史、癌症史、住院天数、持续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医院床位数、感染史等。(2)(1)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发现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对全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上次住院期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糖尿病史、本次住院需要病原菌培养、上次住院持续发烧天数、手术史、癌症史、医院床位数和入院科室;(2)前四位相对稳定风险因素依次为:上次住院期间住院天数(6个模型确定)、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糖尿病史(5个模型确定)、本次住院需要病原菌培养(4个模型确定);(3)多个风险预测模型比较结果如下:广义线性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四个决策树模型的区分度C统计量分别为0.857、0.849、0.745~0.778,对应的校准度评价P(S:P)统计量:分别为0.877、0.114、0.202~0.666;决策曲线分析的净获益统计量分别为:11%、10.5%、8.3%~9.5%。根据指标越大越好的标准得到广义线性模型相对最优。(4)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关键风险因素开发了多款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第一类是基于Rstudio软件的交互式风险计算器,喜欢使用代码的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点选动态可视化个体患者的风险概率,第二类是基于智能手机/网络交互式风险计算器,喜欢使用手机或者网络的医务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址,动态可视化个体患者的风险概率。第三类是Excel风险计算器,通过点选个体患者的不同特点,其对应的风险概率和需要采取的措施能被实时交互展示。(3)(1)2018年其中四家综合医院ICU共收治140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9例,成功配对335对,放弃14对,配对成功率为95.99%。335例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84073.34元,病例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34455.96元、对照组为37749.86元;病例组住院天数中位数25天,对照组为7天。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项住院费用经配对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中,西药费中位数最高为31981.06元(占44.38%),其次是治疗费中位数13570.86元(占18.77%)。(3)通过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因素为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癌症史,进一步通过递归系统模型发现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导尿管使用天数对其只存在间接贡献,并且找到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抗生素使用天数(既有直接贡献又有间接贡献,总贡献最大)。研究结论:(1)与文献报道发达地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1.62%~7.23%)相比较,贵州省六所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2)应用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的多款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它们的开发与应用能使医院感染监测、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临床医院感染防控有机结合,很好地填补医院感染监测、模型构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递归系统模型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可以清晰地识别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张丽霞[4](2020)在《医院卫生状况与感染率关系分析及感染预测模型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11-2017年延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常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为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模型、指数平滑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联合运用方法,探究医院感染率发展趋势,找出预测医院感染率最优模型。方法:选择延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常规环境监测: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作为环境卫生的监测对象;同时选择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同时期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的患者作为医院感染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卡方检验对医院感染率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指数平滑模型、灰色GM(1,1)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联合运用方法分别对2011-2016年医院感染率进行拟合,采用本研究所建立的三种方法对2017年医院感染率进行预测,采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资料收集、整理采用Excel 2010,指数平滑模型拟合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应用灰色建模软件第七版进行灰色GM(1,1)模型建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为检验标准。结果:1.2011-2017年不同年份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差别具有显着性差异(c2=22.333,P=0.001);2011-2017年不同年份空气监测合格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c2=14.627,P=0.023);2011-2017年不同年份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c2=17.135,P=0.009);2011-2017年不同年份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差别不具有显着性差异(c2=5.517,P=0.479);2011-2017年不同年份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合格率差别不具有显着性差异(c2=1.890,P=0.930)。2.2011-2017年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c2=54.898,P<0.001);2011-2017年不同年份医院感染各部位感染构成比,下呼吸道感染人数最多(构成比49.61%),2011-2017年不同年份下呼吸道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c2=45.501,P<0.001);2011-2017年不同临床科室感染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c2=3899.248,P<0.001);2011-2017年内科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c2=67.141,P<0.001);2011-2017年外科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c2=2392.467,P<0.001)。2013-2017年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总感染发病率7.67‰,2013-2017年 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总感染发病率1.21‰,2013-2017年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血流总感染发病率2.42‰。2016-2017年不同科室住院病人总的抗生素使用率存在统计学意义(c2=049.001,P<0.001);2016年与2017年不同年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c2=90.856,P<0.001)。3.2011-2017年空气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r=-0.768,P=0.044);2011-2017年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r=-0.359,P=0.430);2011-2017年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r=-0.612,P=0.144);2011-2017年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r=-0.612,P=0.144);2011-2017年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r=-0.929,P=0.003);2011-2017年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与空气监测合格率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r=0.867,P=0.012);2013-2017年环境监测合格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450);2013-2017年环境监测合格率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1);2013-2017年环境监测合格率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858)。4.2011-2016年医院感染率建立的模型,指数平滑模型MAPE=9.432%,灰色GM(1,1)预测模型MAPE=11.585%,指数平滑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联合运用方法MAPE=8.77%;2017年医院感染率进行模型评估,指数平滑模型MAPE=13.95%,灰色GM(1,1)预测模型MAPE=32.56%,指数平滑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联合运用MAPE=27.91%。结论:1.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说明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方法。提高环境卫生合格率,尤其是提高空气监测合格率,严格执行抗生素的使用标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2.指数平滑模型是预测该医院感染率相对最优模型,短期预测效果相对最好,预测精准度相对较高,能够为医院感染率提出早期预警。

杜明梅[5](2019)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机制及感控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些年全球范围内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eneumoniae,CRKP)感染急剧上升,CRKP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70%;同时各国报道CRKP感染暴发层出不穷。但如何阻断CRKP的交叉传播并延缓CRKP的耐药形势,目前尚未出现公认的有效防控策略。CRKP感染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并成为感染防控的巨大难题。本研究拟调查某综合性三级教学医院CRK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确定医院内CRKP交叉传播机制,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控制措施,降低CRKP的感染与耐药,为大型综合性医院CRKP感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1)回顾性调查医院2012年~2016年CRKP的检出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获得5年CRKP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医院内CRKP聚集感染情况、CRKP检出的主要临床标本和主要科室等流行病学数据。(2)2017年1月~6月开展基线调查期,采用微生物学方法采样并鉴定CRKP感染患者周围环境CRKP污染情况,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可能引起CRKP传播的诊疗行为与操作,荧光标记追踪法模拟CRKP可能的传播途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CRKP菌株的同源性。(3)2017年7月~12月开展干预控制期,基于基线调查期的研究数据,获得的医院内可能的CRKP交叉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切断传播途径的集束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综合干预,并评价CRKP感染干预控制的效果。结果:(1)2012年~2016年全院CRKP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急剧上升,由4.03%迅速上升至30.55%,升高7.5倍(X2=231.28,P=0.000)。5年共检出845株CRKP,检出标本类型主要是呼吸道标本399株(47.21%)、尿标本171株(20.24%)和引流液标本142株(16.80%)。2016年CRKP检出前十位科室以ICU为主;床位占比为5%的ICU科室检出511株(60.47%)CRKP。2016年CRKP感染聚集13起,11起发生在ICU科室。(2)基线调查期CRKP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为43.71%,2017年上半年共有12起CRKP聚集感染事件,并以呼吸道标本的传播为主。CRKP患者周围环境污染较重,CRKP总检出率为12.38%(38/307)。与患者自身直接接触的物体表面(Ⅰ类区域环境),CRKP检出率高达42.86%(15/35)。医护人员或卫生员的手,CRKP检出率为0%(0/33);而操作中手套上检出率为40%(2/5)荧光标记追踪结果表明:荧光粉很容易通过医护人员或卫生员的手/手套、抹布和衣服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临近患者床单位物体表面或诊疗仪器设备物体表面。(3)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全院CRKP感染效果明显,全院CRKP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由干预前43.71%,下降至28.75%(X2=30.174,P=0.000)。干预期全院CRKP新发院内感染率为0.11%,较干预前0.18%有较明显下降(X2=12.648,P=0.000)。2017年下半年共有7起CRKP聚集感染事件,较干预前2017年上半年12起有明显减少。CRKP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CRKP分离率由干预前12.38%下降至干预后8.54%(X2=1.833,P=0.176)。医护人员或卫生员的手,CRKP检出率为0%(0/10);而操作中手套上的CRKP检出率为10%(1/10)。64株CRKP(包括患者周围环境、患者标本、医护人员手套或衣服)PFGE同源性鉴定的结果证实医院内主要有A和B两个流行株,A型主要流行在外科监护室、肝胆外科监护室和神经内科监护室;B型主要流行于呼吸科监护室。PFGE结果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CRKP在科室内交叉传播,并引起CRKP感染的聚集暴发。CRKP患者污染周围环境,通过医护人员和卫生员的手套等高频接触引起CRKP院内交叉传播。结论:医院CRKP耐药形势严峻,院内交叉传播导致感染暴发常见,CRKP感染以呼吸道为主,CRKP患者周围环境污染较重。综合干预控制措施中尤其是环境清洁消毒、单间隔离、及时更换手套可以有效降低CRKP的感染及控制感染暴发。

付晓峰[6](2019)在《2009.7~2018.7某综合性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致病菌动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医院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诞生而形成的,并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而日益严峻。医院感染是影响就诊患者其诊疗效果和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时间趋势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现阶段的医院感染的现状,更有利于了解其发生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进而评价当下的卫生政策以及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其研究对未来的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同时该医院医疗技术先进,患者数量庞大,感染防控也是紧跟国内医院感染趋势。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则是基于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连续统计该医院的九年年均感染发生率和实时七日的感染发生率,探讨该医院感染发病率时间趋势,同时了解我国近阶段的医院感染在国内高端综合性医院的变化情况,对院内感染防控结果进行直观评价。方法1.数据收集基于该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科的实时监控平台,回顾性调查北京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出院的所有住院患者统计自研究开始时以年为单位的感染数据。包括科室病区,住院人数,观察期内人均住院天数,观察期内总住院天数,同期新发感染人数,观察医院感染总体情况和趋势。同时连续回顾性收集该医院以周为单位的感染数据,统计观察医院感染短期发病率状态及其趋势。2.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库建立:通过EXCEL软件对所需数据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对其趋势性和差异性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水准α=0.001。医院感染率(‰)=(特定时间)存在的医院感染例数÷观察期间处于感染危险中的病人数×1000‰同期感染发病例次率(‰)=同期感染发病例次数÷同期住院人数× 1000‰医院感染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100%结果本次共调查2009.7-2018.7年出院患者1321979人,住院期间发生感染28866人,感染例次为37106,连续9年的医院感染率依次为12.02‰,21.13‰,19.14‰,25.00‰,25.56‰,22.87‰,24.58‰,21.73‰,20.56‰,有小幅度上升,而感染发生例次率也有类似的现象。同时该院历年的住院总人数同样有上升趋势,人均住院天数却有下降趋势,其感染发病率经过趋势性卡方检验,χ2=722.36,P<0.001,有统计差异。住院患者根据不同科室进行宏观分类,调查期间不同年份不同科室内病人数均有较大差异,其中内科病人总数74270,外科病人总数73888,门诊病人数3920,其他科室病人总数30872。R × C卡方检验值为204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患者根据不同科室进行分类后统计其感染情况,内科血液科感染人数最多(317人)占全部感染人数的构成比(11.92%)最大,内科呼吸内科感染人数208人构成比(7.82%)最低的为医保部感染人数9人构成比(0.11%)最低。感染发生率上内科血液科最高为110.22‰,其次为内科呼吸内科61.12‰,内科神经内科70.15‰和内科小儿内科66.58‰,外科感染中却以神经外科最高51.58‰最低为特需住院部0.67‰,其他科室的感染发病率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稳定水平。同时对该年份内不同科室的感染情况进行卡方检验,x2=855.3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每周的医院感染总体情况和其各科室感染发病情况包括内科,外科,门诊,其他科室(重症监护室,特需住院部,医技部,国际医学部,康复医学部,等)均在30‰以下,且具有相同的时间趋势,其中内科的感染发生率最高。每年1-2月份、10月份七日医院感染发生率各科室出现了较大增幅,其他月份的感染例次相对较低,且门诊感染发病率变化最为明显。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内如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元旦等均出现小幅上升,但是其变化趋势与春节、十一相比,增幅相对较小。非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医院感染发病率,与节假日有明显的相关性。对历年全院每周感染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其F=45.21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历年的52个周感染率中最高为25.47‰也低于我国规定的30‰。其中2011.7-2012.7的周感染率均在较低水平最高值仅为13.03‰,这与年感染发病率表现出相同趋势。结论12009.7-2018.7连续9年医院感染率有一定的小幅度上升趋势并最终稳定在20‰左右,表明该医院近几年在感控方面有相当的重视程度以及其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不同年份不同科室住院病人数不完全相同,医院应该根据病人情况,对医院病房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医疗资源。3.内科,外科的感染发生率最高,其他的科室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针对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尤其是呼吸内科,应当加强感染监测,增强感染防控知识的科普,以及病房消毒,医护工人的手卫生。4.医院的全院每周感染率均在30‰以下与内科、外科等其他科室均有相同趋势,与节假日以及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5.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在调查期间不断增加,且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张岩东[7](2019)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评价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调查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明确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开展调查,共选取病例26,329例,通过人工调查与信息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医院感染状况、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等信息,对原始资料进行登记、分类、整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20.0进行t检验、?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描述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共调查外科系统住院患者26,329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648例,78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46%,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95%,其中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最高,为13.11%。2、医院感染部位按构成比排序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374例次(47.58%)、是泌尿系统感染163例次(20.74%)、上呼吸道感染53例次(6.74%)、手术部位感染45例次(5.73%)。3、648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4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9株(73.08%),检出数前三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113株(20.76%),居首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检出34株,占6.23%,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药敏监测结果提示,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率较高。4、26,329例住院患者中有11,733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44.56%,其中单独使用抗菌药物8335例(71.04%)、二联用药3134例(26.71%)、三联及以上用药264例(2.2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术、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留置静脉导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30天、接受手术治疗、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6,329例住院患者中有11,256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不同危险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6,329例住院患者中,有953例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二次办理入院,占比3.62%,最常见的病因为恶性肿瘤,占65.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二次入院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外科系统中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监测与防控。2、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为主。3、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情况严重,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4、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60岁、住院时间、患有基础疾病、住院期间手术、留置导尿、使用呼吸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显着相关。5、手术时间≥4小时、术前住院时间≥10天是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6、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30天内二次入院显着相关。

刘世庆[8](2018)在《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现状,分析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高危因素,为制定N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入住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新生儿进行监测,设计专用监测表格,主动收集病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资料分析采用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在3年内,共监测4503例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99例216例次,感染率4.42%,感染例次率4.80%;新生儿总住院日数43006天,日感染率4.63‰,日感染例次率5.02‰,出生体重≤1000g组新生儿感染率最高(29.45%)。NICU新生儿血管导管使用率32.87%,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0.92‰,出生体重≤1000g组血管导管使用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60.30%和3.81‰)。NICU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12.4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3.19‰,出生体重≤1000g呼吸机使用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39.03%和6.54‰)。医院感染部位以败/菌血症为主(66.67%),其次为下呼吸道(20.83%)。医院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4.3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2%)。调查结果显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Apgar 1 min评分、产妇重度先兆子痫、新生儿窒息、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抗菌药物使用>7d、住院时间>14d有明显相关性,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胎盘畸形、羊水污染、产妇产前发热无明显相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Apgar 1 min评分(≤7分)、重度先兆子痫、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是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出生体重低、胎龄小、Apgar 1 min评分低、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应重点关注,同时慎用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重视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规范落实,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张向君,崔琢,朱敬蕊,汪振林,王白茹,李连[9](2018)在《某综合医院2016年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内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看住院病例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年11月16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该调查研究实际调查3 032例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56例,医院内感染现患率为1.85%;医院内感染58例次,医院内感染例次率为1.91%。医院内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7.27%(6/22)],其次为脑外科[12.24%(6/49)]。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0.34%(35/58)],其次为上呼吸道[8.62%(5/58)]、泌尿系统[6.90%(4/58)]。该次调查共分离出16株病原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7%。结论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内感染现状,医院应不断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密切监控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及部位,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唐君辉,蒋芳,罗祥文[10](2018)在《某院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患者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某院患者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的状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防控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对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 42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实施侵入性操作、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关系。结果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感染54例(28.6%),≥60岁的患者感染135例(71.4%);感染率高的患者前3种疾病分别为:颅脑损伤及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应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125例;实施侵入性操作122例;在101株感染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有关,特别是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更易发生。

二、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
    1.4 调查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孕产妇医院内感染情况
    2.2 孕产妇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
    2.3 感染孕产妇抗菌药物使用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4 孕产妇医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5 孕产妇医院内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2)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绪论
第一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现况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地点
        1.3.2 研究对象
        1.3.3 相关指标及其测量
        1.3.4 相关变量赋值
        1.3.5 质量控制
        1.3.6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 现况研究基本情况
        1.4.2 医院感染风险的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
    1.5 讨论
        1.5.1 贵州省ICU患者医院感染总体发病率地区分布比较
        1.5.2 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分布分析
        1.5.3 基础疾病数量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
        1.5.4 ICU患者侵入性器械使用和感染情况分析
        1.5.5 ICU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1.5.6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因素初步确定
        1.5.7 小结
第二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2.1 前言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地点
        2.3.2 研究对象与纳入排除标准
        2.3.3 相关定义及其测量
        2.3.4 相关变量赋值
        2.3.5 质量控制
        2.3.6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医院感染的比较
        2.4.2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识别的多模型构建
        2.4.3 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
        2.4.4 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相对全面稳定的风险因素
        2.4.5 基于相对全面稳定风险因素开发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
    2.5 讨论
        2.5.1 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在医院感染研究中的重要性
        2.5.2 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分析
        2.5.3 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医院感染相对全面稳定的风险因素分析
        2.5.4 风险预测模型中风险计算器的临床开发应用分析
        2.5.5 小结
第三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3.1 引言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匹配条件及原则
        3.3.3 研究内容
        3.3.4 相关定义及其测量
        3.3.5 相关变量赋值
        3.3.6 质量控制
        3.3.7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和住院天数分析
        3.4.2 基于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
    3.5 讨论
        3.5.1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3.5.2 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3.5.3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果
    4.2 主要结论
    4.3 政策建议
    4.4 研究创新点
    4.5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质量评价报告
附录二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
作者简介
致谢

(4)医院卫生状况与感染率关系分析及感染预测模型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医院环境卫生诊断标准
        2.3.1 空气细菌学监测
        2.3.2 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
        2.3.3 医务人员手细菌学监测
        2.3.4 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学监测
    2.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4.1 属于医院感染
        2.4.2 不属于医院感染
    2.5 统计预测模型
        2.5.1 指数平滑法
        2.5.2 灰色预测模型
        2.5.3 模型效果评价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3.1.1 2011-2017年空气监测合格率情况
        3.1.2 2011-2017年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情况
        3.1.3 2011-2017年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情况
        3.1.4 2011-2017年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合格率情况
        3.1.5 2011-2017年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情况
    3.2 医院感染率监测结果分析
        3.2.1 2011-2017年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率情况
        3.2.2 2011-2017年医院感染各部位感染构成比
        3.2.3 2011-2017年下呼吸道感染率情况
        3.2.4 2011-2017年医院感染各主要临床科室感染率情况
        3.2.5 2011-2017年神经外科感染率情况
        3.2.6 2011-2017年神经外科呼吸系统感染率情况
        3.2.7 2011-2017内科主要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情况
        3.2.8 2011-2017年内分泌科感染率情况
        3.2.9 2011-2017外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率情况
        3.2.10 2013-2017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情况
        3.2.11 2013-2017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情况
        3.2.12 2013-2017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3.2.13 2016-2017年住院病人总的抗生素使用情况
        3.2.14 2016年与2017年不同年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
        3.2.15 2016-2017年门(急)诊使用抗生素总的处方情况
        3.2.16 2016年与2017年不同年份门(急)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
    3.3 环境监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检验
        3.3.1 2011-2017年空气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
        3.3.2 2011-2017年物体表面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
        3.3.3 2011-2017年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
        3.3.4 2011-2017年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
        3.3.5 2011-2017年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医院感染率相关性
        3.3.6 2011-2017年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与空气合格率相关性
        3.3.7 2013-2017年环境合格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相关性
        3.3.8 2013-2017年环境合格率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相关性
        3.3.9 2013-2017年环境合格率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相关性
    3.4 医院感染率模型建立
        3.4.1 指数平滑模型
        3.4.2 灰色GM(1,1)预测模型
        3.4.3 指数平滑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联合应用
        3.4.4 模型评估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机制及感控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2012年?2016年全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第二部分 基线调查期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分布和医院内交叉传播特征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结论
    5.讨论
第三部分 干预控制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及干预控制效果评价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结论
    5.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2009.7~2018.7某综合性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致病菌动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4 研究方法
    5 数据质控
研究结果
    1 医院感染长期趋势
    2 医院感染短期趋势研究
    3 历年致病菌情况
讨论
    1 医院感染的年变化趋势
    2 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短期趋势
    3 历年致病菌情况
    4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5 医院感染诊断过程
    2.6 标本采集与微生物处理
    2.7 质量控制
    2.8 资料整理与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3.2 医院感染流行特征
        3.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2.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2.3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构成
        3.2.4 医院感染病原体耐药情况
    3.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4 住院患者手术情况
    3.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3.5.1 性别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3.5.2 年龄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3.5.3 住院天数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3.5.4 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3.5.5 手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3.5.6 有创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3.5.7 多因素分析
    3.6 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6.1 术前住院时间与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
        3.6.2 手术时间与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
        3.6.3 手术危险指数(NNIS评分)与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
    3.7 患者出院后30 天内二次入院情况
        3.7.1 出院后30 天内二次入院情况
        3.7.2 二次入院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 讨论
    4.1 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4.1.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4.1.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4.1.3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与耐药情况
        4.1.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4.2.1 性别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2 年龄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4 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5 手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6 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7 使用呼吸机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2.8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3 外科患者出院后30 天内二次入院情况
        4.3.1 30 天内二次入院情况
        4.3.2 二次入院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收集
        2.3.2 研究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2.4 质量控制
        2.4.1 数据标准
        2.4.2 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组标准
        2.4.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医院感染发生率
    3.3 器械使用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
    3.4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3.5 医院感染病原菌
    3.6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6.1 出生体重与医院感染关系
        3.6.2 胎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3.6.3 Apgar 1 min评分与医院感染关系
        3.6.4 产妇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3.6.5 分娩方式与医院感染关系
        3.6.6 胎盘畸形与医院感染关系
        3.6.7 羊水污染与医院感染关系
        3.6.8 产妇产前发热与医院感染关系
        3.6.9 产妇重度先兆子痫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0 新生儿窒息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1 静脉营养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2 机械通气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3 脐静脉插管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4 PICC插管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5 抗菌药物使用与医院感染关系
        3.6.16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关系
    3.7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
    4.2 器械使用及相关感染发生分析
    4.3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析
    4.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4.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4.5.1 非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5.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6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4.7 研究不足与改进
5 对策与建议
    5.1 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5.2 组织制度建设
    5.3 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5.5 加强人员管理
    5.6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
    5.7 重视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
    5.8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5.8.1 加强环境物表消毒与管理
        5.8.2 加强仪器设备消毒与管理
    5.9 加强配奶管理
    5.10 严格新生儿日常护理
    5.11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5.12 职业与员工健康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某综合医院2016年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诊断标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各科室医院内感染现患率情况
    2.2 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2.3 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2.4 抗菌药物使用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医院内感染现患率
    3.2 医院内感染部位
    3.3 医院内感染病原菌
    3.4 抗菌药物应用

(10)某院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患者的调查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一般资料
        1.1.2诊断标准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分析
    2.2 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关系分析
    2.3 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关系分析
    2.4 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与病原菌分布关系分析
    2.5 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与侵袭性操作关系分析
3 讨论

四、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J]. 姚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2)
  • [2]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3]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D]. 张满. 东南大学, 2020(01)
  • [4]医院卫生状况与感染率关系分析及感染预测模型评估[D]. 张丽霞.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机制及感控干预研究[D]. 杜明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6]2009.7~2018.7某综合性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致病菌动态性研究[D]. 付晓峰. 山东大学, 2019(02)
  • [7]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评价与分析[D]. 张岩东.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8]苏州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指标分析[D]. 刘世庆. 苏州大学, 2018(06)
  • [9]某综合医院2016年医院内感染现患率调查研究[J]. 张向君,崔琢,朱敬蕊,汪振林,王白茹,李连. 现代医药卫生, 2018(06)
  • [10]某院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患者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唐君辉,蒋芳,罗祥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8(04)

标签:;  ;  ;  ;  

医院呼吸道感染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