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

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

一、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彬[1](2020)在《墨家谬误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系统梳理了墨家谬误理论在先秦的发展,全面阐述了墨家谬误理论的内容,为墨家逻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对墨家谬误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对当今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墨家谬误理论是通过“名”“辞”“说”来表现的,墨家认为谬误出现的原因在于对“故”“理”“类”三个方面通晓不全面,墨家谬误理论影响了同时期的荀子、庄子和韩非,他们进一步批判发展了墨家谬误理论。论文注重墨家谬误理论与其他理论的交叉研究,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墨家谬误理论的全貌。分别从三个角度审视了墨家谬误理论,在当代论证理论视角下,对于墨家谬误理论的研究要回归语境分析并结合谬误产生的环境;研究墨家谬误理论可以为推动当代谬误理论注入活力;在当代,弘扬这一理论,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与理性批判精神。通过比较研究法,论文将荀子对墨家谬误理论的批判、庄子对墨家谬误理论的怀疑、韩非对墨家谬误理论的运用进行了整合,理清了墨家谬误理论发展的脉络;通过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考虑了墨家所处的生产力水平与所代表的阶级诉求,认为他们对稷下学宫的学术争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跨学科研究法,将墨家谬误问题同当代谬误理论研究中的论证理论、批判性思维相结合,从多学科角度阐述这一理论的重大价值。

刘丹妮[2](2020)在《“逻辑谬误”与“逻辑错误”之辨——关于《逻辑的力量》单元术语统一问题的讨论》文中提出"谬误"与"错误"这两个概念在逻辑学领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形式较为固定,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一定辨识度的逻辑错误,有相对清晰的分类和定义。教材中的术语如能统一为"逻辑谬误",或许更能体现对逻辑问题的辨析,更能凸显《逻辑的力量》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更能统一认识,辅助学生阅读逻辑学专业书籍。

谢宇[3](2020)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三优秀议论文习作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校高三(1)班议论文习作个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高中阶段培养思维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议论文写作。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对议论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规定了明确的发展层级。SOLO分类理论是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其等级描述的特点与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有一致之处。笔者以上海市某校高三(1)班为例,分析学生议论文习作整体水平,并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其中的优秀习作进行分析,发现和归纳这些习作反映出写作者思维上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本研究通过对任教教师和具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访谈,试图挖掘教师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并进一步了解学生解决写作问题的思考路径,从更深的层面了解高三(1)班的写作现状。最后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对研究得出的现状进行总结与反思。本研究各章主要发现与研究结论:1.基于SOLO分类理论,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性”三个方面对具有典型性的优秀习作进行了基本分析,发现SOLO分类理论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习作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准确程度,分论点的关联程度以及论点与材料的一致程度。2.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访谈,发现任课老师为了解决学生议论文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努力:设置论据积累与运用课程,设计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表,梳理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关注议论文习作的情境性。但是教师对议论文写作核心知识的理解有待商榷,其教学方法单一,习作反馈不足。3.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能经常写出优秀习作的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路径有比较清晰的理解,极个别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一路径,但是大部分学生处于理解知识,而运用不熟练的状态。4.通过对高三(1)班优秀习作的现状分析和对其师生的访谈分析,立足于SOLO分类理论,从“论点提取”“各论点之间的关系处理”“提高论证丰富性”等角度对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进行总结与反思。

孙铭鸿[4](2020)在《法律论辩中的逻辑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公正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也是实现司法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法律论辩将司法实践性和逻辑理论性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司法工作的效率,也为司法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依据。从逻辑学角度对法律论辩中的争议或纠纷进行逻辑判断,并结合出现的逻辑谬误提出相应的逻辑规则,能够有效促进司法体制改革,对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逻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法律论辩的基本概述。在方法论特征中明确有效的法律论辩必须具备合乎逻辑规律、合乎现行法律规定的要求。在研究领域,法律逻辑的研究主要从实际出发,将逻辑思维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在发展领域,逻辑思维贯穿于整个法律论辩,体现了司法过程中的价值导向。其次,逻辑学作为应用学科,在司法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采取逻辑规则与司法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文中冤假错案的原因进行剖析。法律论辩中所运用的逻辑规律,都是思维形式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须遵守的;在法律论辩中逻辑的基本方法作为规避逻辑错误的有效方式,为结论的真实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论题和论据构成了法律论辩中的论证结构,而论证规则不仅是验证一个命题是否具有形式有效性的逻辑方式,更是在司法办案过程中规避逻辑错误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文中案例存在的逻辑漏洞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逻辑应用在法律论辩过程中提出合理有效的逻辑方法。最后,从形式逻辑的应用视角审视了我国法律论辩中的逻辑应用,这对促进我国逐步形成完善的法治体系进行了肯定,并基于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指出掌握逻辑思维的必要性。虽然我国对法律逻辑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随着近年来党代会不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因此,逻辑思维体系在司法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体现在法律论辩中。法律论辩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司法专断,实现司法公正的同时,对法治社会的建成也起着积极影响。

董康楠[5](2020)在《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一般指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的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单元整体教学改善了传统单篇教学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单元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目前广大研究者及教师对于单元整体教学已有一定的研究,一线也涌现出大量实践案例,但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单元内涵界定不明,单元组元角度狭隘、单元教学形式固化、单元理念陈旧落后等。恰在此时,2017版新课标的颁布以及其中18个学习任务群的面世,赋予了单元整体教学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课标组专家指出,学习任务群就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单元也是连接任务群和实际课堂的关键路径。但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如何优化升级以满足任务群开展的相关要求,这其中却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新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访谈调查、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学理梳理,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趋向,对当下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并结合了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借助单元这个载体落实课标的要求。本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理清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实践探索思路,从整体上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单元整体教学概述,明确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含义、特征、实施意义及理论基础,通过与群文阅读教学的比较,凸显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模式的特点;通过与学习任务群的探讨,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上述分析,探讨新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趋向,尝试对单元这一定义进行素养化改造。第三部分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单元目标的确立、单元内容的确定、单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单元评价方式的转变四个层面提出了新课改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新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指出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完成从任务群到单元整体教学的分解。

李韵[6](2020)在《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述类文本指的是以阐释、议论、论辩等为主要表达方式,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作者观点,表明作者态度并使人信服的一类文章。这类文章具有问题针对性、论证逻辑性及目标说理性等基本特征,这类文本及其具备的文本特征、语言特征有利于培养高中生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能力也是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增强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语文能力。然据研究发现如今高中生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并不理想。根据笔者通过知网调查的与教材中18篇论述类文章有关的845篇教学研究文献分析以及高中的教学实践发现,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语言学理论与语文教学的严重脱节。因此,本文尝试以18篇论述类文本为研究对象,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将语言学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具体为在“认知发展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理论”等语言学、教育学理论的关照下,从论述文的文本特征、语言特征出发,遵循认知发展的阶段性,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建构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结构,这一阅读能力结构与一般阅读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能力、其他文本阅读能力具有本质区别。并提出相应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建议,为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添砖加瓦。绪论主要阐述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第一章主要对论述类文本的内涵进行阐释,采用调查统计法,用表格展示语文教材中论述文的外延分布。还分析了论述在语言生活中的重要性,从文本文体理论出发,结合论述文不同文体特征归纳其独特语言特征。第二章主要阐述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不仅是高中生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还是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另外,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成效也直接影响到高中生在考试评价中的表现。第三章主要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归纳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线教师对于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结构认识不清晰、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教学内容偏离阅读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观念陈旧、手段单一。第四章在“认知发展阶段性”理论的关照下,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等提出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结构:快速准确理解论述文概念、主张的能力、对论述文中论证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思辨能力、对论述文中观点和态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论述文中观点和方法迁移应用的能力。第五章主要提出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几点建议:利用论述文独特语言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活用阅读方法快速准确理解论述文中的主张,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细读”文本提升逻辑思辨能力,开展论辩、演讲等活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利用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指导课外阅读提升迁移能力。

张宁[7](2020)在《高中新课程典型思辨类文本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此任务群旨在发展学生推理、批判与发现等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提升理性思维水平。本论文尝试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思维培养策略。此探索对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本身有一定意义。目前,高中语文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的研究成果数量比较少,或是缺乏教学经验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或是一线教师短篇幅的实践经验总结,都还不够成熟。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以认知发展理论、批判性思维理论、解构式阅读理论为理论依据展开研究,尝试为开展思辨类文本教学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策略,给高中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思辨类文本教学更注重非形式逻辑,倡导实证精神和考虑说理的多样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通过思辨类文本的学习力求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公共说理的能力和培养求真、包容、开放的精神。笔者分别针对高中教师和学生设计问卷,调查高中语文思辨类文本教学现状。分析调查反馈的数据,发现高中教师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准备不足、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文本解读能力欠缺、不会质疑反思并进行提问、学习目的存在偏差。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倘若畏难而退,思辨类文本的高质量教学就难以推进。或挂羊头卖狗肉,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笔者希望对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革新做出些努力。因此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尝试给出有效的典型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策略。策略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厘清思辨对象。思辨的对象包括附着于文本的“成见”,文本价值本身和文本细节。这些固化的文本“成见”、文本价值和细节由于时代的进步、新资料的挖掘或是前人的疏漏,已显得不合时宜,有些甚至被完全推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以上内容重新审视。第二,选择恰当的教学路径。选择正确的道路,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达成目标。课堂教学分以下几个模块。首先明确作者的写作动机与说理旨趣;其次分析文本说理与论证的角度,作者从什么角度切入问题,是否存在论点论据“两张皮”的现象;最后分辨谬误,提出新见。作者论证过程是否存在逻辑谬误,观点在当今时代是否还成立。第三,以读促写,落实思辨性表达。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存,相互提高的。将阅读产生的思维成果落实到文字上,能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水平。当然,勤动笔也可以锻炼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笔者尝试将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执教了《过秦论》一课。实践案例表明,运用此读写策略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进而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这套教学策略在实际应用中还有瑕疵,希望我们不断探索改进。

陈瑜[8](2020)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非逻辑性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议论文是一种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阐明事理,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文体,就目前教学实践以及高考作文来看,也是高中生写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文体。从发展心理学角度,个体逻辑思维的获得先天有之,但要形成系统性,仍旧需要后天的学习培养,而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逻辑思维是缺乏后天培养的,这种欠缺便称为“非逻辑性”,由这种欠缺所导致的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便为“非逻辑性问题”。而非逻辑性多表现在论点立意偏颇、论据理由不充足、论证推不出以及论证篇章结构不严谨等。导致种种非逻辑性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在于高中生自身逻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从而无法在议论文写作这一高度密集的思维运转活动中无法保持正确的逻辑性。客观因素在于“逻辑性”一词的抽象性,高中生对与“逻辑性”相关的知识与运用技能存在欠缺,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逻辑学当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如在论点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出现“偷换概念”以及“混乱种属概念关系”等,又如在论证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证明议论文论点的正确性时,出现的“自相矛盾”、“非黑即白”的逻辑性错误等。鉴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过程中非逻辑性问题的复杂性,且为说明问题症状存在普遍性和应对策略的针对性,本研究将通过对比分析中学语文期刊中收录的高中生议论文病文,从论点、论据以及论证三个方面概括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非逻辑性的共性。在对前人所作的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逻辑思维研究文献分析中,借鉴已有成果,参照期刊中收录的名师病文升格,从可能导致一系列非逻辑性问题出现的主、客观原因两个角度考虑,将学生心理因素、相关逻辑知识以及逻辑运用技能,融入非逻辑性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中,如针对论点的非逻辑性,从概念的逻辑性出发;针对论据的非逻辑性,从“理由充足律”的角度考量;针对论证过程中的非逻辑性,着意于推理与构思的思维训练——探寻理论与实践操作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期对写作逻辑思维理论进行充实,对实践教学中的师生给予指导帮助。本研究共分为4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因为议论文写作的逻辑性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弱点,所以才有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非逻辑性相关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此研究最终目的,是企图在议论文写作上为高中生以及教师提供学与教的益处。第二部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目标要求。从议论文写作目标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高中生议论文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三个方面,分析逻辑性在高中生议论文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非逻辑性症状分析。通过列表格,比较分析中学语文期刊中收录的学生真实病文,选取较为突出的三个写作问题表现作有关非逻辑性的具体探究。第四部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非逻辑性问题的应对策略。根据第三部分列表格中升格文的分析,并结合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有关知识以及逻辑学理论,尝试寻求非逻辑性问题的对应策略。

许欢[9](2019)在《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认识论与物理学基础》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通常存在两个流行的意见:一个说法是,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划分为准则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个部分;另一个说法则是关于伊壁鸠鲁的三个部分的关系:学者们通常认为,准则学是物理学的基础,而准则学和物理学又构成了伦理学的基础。然而,我们经过相关文本的批判性审查,就会发现这两个说法本身隐含着丰富的哲学史内涵,需要作进一步的澄清。事实上,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伊壁鸠鲁哲学既被看成是一种“二分”的哲学体系,又被看成是一种“三分”的体系,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哲学“二分”和哲学“三分”,即对伊壁鸠鲁的哲学划分或者分类做出一个整体性解释,是哲学史上一个还没有被解决的难题,甚至在此之前也没有得到多少的关注。与此同时,准则学和物理学对于伦理学所起到的“基础”意义从来没有得到过系统的澄清和阐发,因而相关说法也就缺少古代文本的直接支撑。这两个未经批判性审查的流行看法,一直以来给伊壁鸠鲁哲学蒙上了一层晦暗不明的面纱。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两个理论的后果,就是我们无法用一种整体的视角去看待伊壁鸠鲁哲学,即不能关于三个部分的关系给出一种融贯和系统的阐释。相应地,根据传统的解释,我们很难对伊壁鸠鲁哲学在哲学史的特殊地位给予应有的说明。为了解决这两个希腊哲学史上的难题,我将试图给出伊壁鸠鲁的体系的一个原创性的阐释。这也是第二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将首先考察关于伊壁鸠鲁(派)的哲学分类的相关文本,进而说明,以往的哲学史在哲学分类问题上区分伊壁鸠鲁和后来的伊壁鸠鲁派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然后,我将会论证,在古代学者那里,伊壁鸠鲁的体系的“三分”是基于柏拉图-斯多亚的划分标准,因为他们把逻辑学和辩证法单独列为一部分,并且又把伊壁鸠鲁的准则学当成是逻辑学的一种。但是,伊壁鸠鲁本人对于逻辑学的拒斥,导致了他的哲学依据柏拉图-斯多亚的划分标准,只能是“二分”的。然而,有趣的是,伊壁鸠鲁区分了哲学的三个研究阶段,这三个研究阶段对应着三门哲学的学问,因而,在分类而不是划分的意义上,他的哲学也可以被看成是“三分的”。我们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证据,说明当时的哲学家们对于分类和划分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正是划分和分类作为两种标准,造成了关于伊壁鸠鲁体系的不同说法。最终,通过这个阐释,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分类问题的古代文献可以被很好地融贯起来。基于我对伊壁鸠鲁体系的阐释,我将在第三章说明伊壁鸠鲁的准则学和物理学并置的意义。我将从希腊认识论的宏大背景出发,在第一节论证伊壁鸠鲁将准则学和物理学并置针对的,正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所包含或隐藏的怀疑主义。为此,我将考察德谟克利特关于认识论的看法,力图说明德谟克利特的理论会导致感觉的完全怀疑论或者感觉的不可靠论,而这两种观点都是伊壁鸠鲁所竭力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伊壁鸠鲁批判了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但是伊壁鸠鲁和后来的伊壁鸠鲁派仍然对德谟克利特哲学有着很高的评价。此外,我在第二节会讨论伊壁鸠鲁的基本原则和确切知识的关系,说明基本原则的理解、阐释和应用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第三节则是关于元素,虽然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对此都有论述,但是我也会证明伊壁鸠鲁和他的前人德谟克利特的不同之处:伊壁鸠鲁关于元素的说法完全是在他的基本原则上推论出来的,而基本原则的论证又和标准息息相关;德谟克利特的元素更多的是为了回应埃利亚学派在形而上学关于“一”和“多”的说法。通过相关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伊壁鸠鲁不仅提出了标准和元素的问题(这点是受德谟克利特影响)和自然哲学的十二条基本原则,而且他的自然哲学是完全建立在他的基本原则之上的。于是,准则学和物理学的并置意义既从不同的原子论者那里,也从伊壁鸠鲁的哲学内部得到了印证。我在第四章将会谈论伊壁鸠鲁的认识论和物理学对于伦理学所起到的奠基性作用。我们通过考察希腊哲学史会发现这种奠基性作用很可能是伊壁鸠鲁的独创。第一节,我将阐述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或者物理学跟伦理学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一方面,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的必然性和伦理学存在不可调和的张力,另一方面,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比如他的行动标准)无法导向他的伦理学目的;第二节,我将阐述居勒尼学派对于认识论和物理学的基础作用的否认;而在第三节,我将说明伊壁鸠鲁伦理学要解决的四个支柱性问题及其回答都是奠基在伊壁鸠鲁的认识论和物理学之上的,其中我重构了伊壁鸠鲁的快乐作为目的的论证,指出在这个论证中,最为基础的我们内在的原始欲望。事实上,无论是诸神的观念,还是欲望的限度,其最终阐明都和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观念密不可分。

李佳明[10](2018)在《王充的谬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谬误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围绕这一话题,先秦两汉时期许多思想家纷纷着书立说进行研究。在众多的研究者中,王充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为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的杰出代表,他在批判封建神学、谶纬迷信的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有关谬误的思想,其谬误思想成为先秦两汉时期关于谬误问题研究的最高成就。通过对王充《论衡》的解读,本研究发现王充的谬误思想具有哲学、逻辑双重特点,并且是在其论证理论的基础上阐述的。鉴于此,本文尝试着从哲学、逻辑学和论证理论多角度来系统梳理和总结王充的谬误思想,包括谬误产生的原因、谬误的实质和判断标准、谬误的消除以及谬误与逻辑思维规律的关系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王充的谬误思想作出了评价。

二、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论文提纲范文)

(1)墨家谬误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墨家谬误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谬误如何表现
        2.1.1 谬误之“名”
        2.1.2 谬误之“辞”
        2.1.3 谬误之“辩”
    2.2 谬误因何产生
        2.2.1 混淆“类”
        2.2.2 不知“故”
        2.2.3 不明“理”
    2.3 规避谬误的逻辑原则
        2.3.1 墨子的三表法
        2.3.2 同一律——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
        2.3.3 矛盾律——不俱当,必或不当
        2.3.4 排中律——谓辩无胜,必不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先秦时期墨家谬误理论的批判和发展
    3.1 墨家谬误理论对荀子的影响
        3.1.1 荀子对墨家谬误理论的批判
        3.1.2 荀子对墨家谬误理论的完善
    3.2 庄子对墨家谬误理论的怀疑
        3.2.1 谬误无判定标准
        3.2.2 谬误是相对性存在
    3.3 韩非对墨家谬误理论的运用
        3.3.1 建立谬误的判定标准
        3.3.2 确立谬误的实践价值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墨家谬误理论的三重审视
    4.1 取长补短——从论证理论看墨家谬误理论的不足
        4.1.1 形而上学的规范性谬误
        4.1.2 语境化的策略性操控谬误
        4.1.3 语境化的功能性评价谬误
    4.2 相得益彰——墨家谬误与逻辑研究前沿的结合
        4.2.1 墨家谬误理论与语义学的关联
        4.2.2 墨家谬误理论与当代悖论及谬误研究
        4.2.3 墨家谬误理论融入批判性思维教学
    4.3 稽古振今——墨家谬误理论的力量
        4.3.1 墨家谬误理论的产生促进时代变革
        4.3.2 墨家谬误理论的科学价值
        4.3.3 墨家谬误理论的伦理指向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逻辑谬误”与“逻辑错误”之辨——关于《逻辑的力量》单元术语统一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材中“逻辑谬误”与“逻辑错误”的术语使用情况梳理
二、“逻辑谬误”与“逻辑错误”的术语辨析
三、“逻辑谬误”与文本多义性探析

(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三优秀议论文习作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校高三(1)班议论文习作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概念界定
    五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高三优秀议论文习作研究设计与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 高三优秀议论文习作个案研究设计
        二 师生访谈的研究设计
    第二节 对高三上议论文习作的整体状况分析
        一 班级的整体水平
        二 历次作文成绩情况分析
        三 个人历次作文成绩分析
第二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学生优秀习作样本个案现状分析
    第一节 学生优秀习作个案的问题分析
        一 问题的概括概况
        二 论点存在逻辑谬误及原因分析
        三 论点不明确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 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 分论点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 论证结构过于简单及其原因分析
        七 问题小结
    第二节 学生优秀习作个案出彩之处分析
        一 利用分论点之间的相关信息,生发出新的观点
        二 分论点之间联系紧密
        三 论据的积累与选择
第三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师生访谈与分析
    第一节 教师访谈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 教师访谈过程及分析
        二 教师访谈评价
    第二节 教师访谈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 A学生访谈过程及分析
        二 B学生访谈过程及分析
        三 C学生访谈过程及分析
        四 学生访谈评价
第四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高中议论文写作中提出论点的教学
        一 “论点提取”问题阐述
        二 “论点提取”路径
    第二节 高中议论文写作之论点关系处理的教学
        一 “一致性与收敛性”与“思维操作”问题阐述
        二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关系处理”路径
        三 “分论点关系处理”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C 学生优秀习作个案梳理
附录D 优秀学生习作(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法律论辩中的逻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法律论辩概述
    (一)法律论辩的概念及方法论特征
    (二)法律论辩与逻辑的关系
    (三)法律论辩中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思维在法律论辩中的应用
    (一)逻辑规律的具体应用——呼格吉勒图案
    (二)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辛普森杀妻案
    (三)论证规则的具体应用——彭宇案
三、法律论辩中的逻辑评价
    (一)在法律论辩中掌握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二)逻辑思维在法律论辩中存在的局限性
    (三)逻辑思维在法律论辩中的实践性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第一节 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含义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意义
        四、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单元整体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一、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二、单元整体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联系
        三、单元整体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区别
    第三节 单元整体教学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系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二、单元整体教学和学习任务群的联系
    第四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趋向
        一、“小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的传统理解
        二、“大单元”: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升级
第二章 单元整体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访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访谈内容及设计思路
        一、访谈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归因分析
第三章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紧扣单元开放有序的特性
        二、落实课标素养培育的要求
        三、体现学生单元主体的地位
    第二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基于课程方案规划单元周期
        二、基于任务群确定单元主题
        三、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单元活动
    第三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一、以教师引导为主线
        二、以学生自学为主体
    第四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评价
        二、以发展为取向开展评价
第四章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第一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及分析
        一、价值目标:指向核心素养
        二、情境主题:贴近真实生活
        三、流程设计:整合资源活动
        四、学习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第二节 新课标下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反思
        一、把握单元内在的逻辑
        二、注重单元主题的选取
        三、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论述与论述类文本
    第一节 论述及其在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节 论述类文本
    第三节 论述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第一节 语言能力、语文能力与语文教学
    第二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与语文课程目标
    第三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与考试评价
第三章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对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结构认识不清晰
    第二节 对论述类文本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第三节 教学内容偏离论述类文本教学要求
    第四节 教学方法观念陈旧、手段单一
第四章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结构
    第一节 高中生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快速准确理解论述文中概念、主张的能力
    第三节 对论述文中论证、推理过程进行逻辑思辨的能力
    第四节 对论述文中观点、态度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第五节 对论述文中观点和方法迁移应用的能力
第五章 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建议
    第一节 利用论述文独特语言特征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节 指导学生活用阅读方法快速准确理解论述文中的主张
    第三节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细读”文本提升逻辑思辨能力
    第四节 开展论辩、演讲等活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节 利用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指导课外阅读提升迁移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中新课程典型思辨类文本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思辨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的研究
        (二)提升思辨能力的实践策略的研究
        (三)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调查问卷法
第一章 典型思辨类文本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思辨
        (二)思辨类文本
        (三)思辨性阅读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批判性思维理论
        (三)解构式阅读观
第二章 思辨类文本教学的时代要求与发展价值
    一、时代要求
        (一)注重非形式逻辑
        (二)倡导实证精神
        (三)考量说理的多样性
    二、发展价值
        (一)培养理性思维
        (二)提高公共说理能力
        (三)培养求真、包容、开放精神
第三章 典型思辨类文本教学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
        (三)问卷调查的内容
        (四)问卷调查的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四)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典型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策略
    一、厘清思辨的对象
        (一)对附着于文本的“成见”展开思辨
        (二)对文本价值本身展开思辨
        (三)对文本细节展开思辨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路径
        (一)明确写作动机与说理旨趣
        (二)分析文本说理与论证的角度
        (三)分辨谬误,提出新见
    三、以读促写,落实思辨性表达
        (一)借鉴文本构思促进写作
        (二)移植文本观点促进写作
        (三)学习论证方法促进写作
第五章 典型思辨类文本读写教学实践探索
    一、教学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课例呈现
    二、案例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非逻辑性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2.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目标要求
    2.1 议论文写作的目标要求
    2.2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2.3 高中生议论文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
3.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非逻辑性症状分析
    3.1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
    3.2 高中生议论文非逻辑性症状分析
4.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非逻辑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针对论点相关的非逻辑性问题应对策略
    4.2 针对论据相关的非逻辑性问题应对策略
    4.3 针对论证相关的非逻辑性问题应对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认识论与物理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研究进路及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论伊壁鸠鲁主义中的“哲学三分”
    2.1 拉尔修论伊壁鸠鲁哲学的划分
    2.2 塞克斯都和塞涅卡论伊壁鸠鲁哲学的划分
    2.3 伊壁鸠鲁和“辩证法”
    2.4 伊壁鸠鲁的“哲学三分”
第3章 准则学和物理学在伊壁鸠鲁主义中的“并置”
    3.1 标准和认识论
        3.1.1 德谟克利特论标准
        3.1.2 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认识论的批判
    3.2 基本原则与确切知识
    3.3 元素与基本原则
        3.3.1 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论元素
        3.3.2 伊壁鸠鲁论元素和基本原则
第4章 认识论和物理学在古希腊的快乐主义中的角色
    4.1 德谟克利特的灵魂愉悦
    4.2 阿里斯提波和居勒尼学派论快乐和幸福
    4.3 伊壁鸠鲁论快乐和幸福的奠基
        4.3.1 天象和诸神的观念
        4.3.2 死亡和灵魂可朽论
        4.3.3 欲望、快乐和自然
第5章 结论和历史的回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王充的谬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
        二、国外文献
第一章 王充谬误思想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个人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王充谬误思想的论证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论证的定义
    第二节 论证的作用
    第三节 论证的要求
        一、引效验,立证验
        二、论贵是,事尚然
        三、言可晓,指可睹
    第四节 论证的方法
        一、引物事以验其言行
        二、方比物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王充谬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关于谬误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谬误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第三节 关于谬误的种类
        一、与概念有关的谬误
        二、与判断有关的谬误
        三、与论证有关的谬误
    第四节 关于谬误的判定标准
    第五节 关于谬误的消除
    第六节 关于谬误与逻辑思维规律
        一、矛盾律
        二、同一律
        三、排中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王充谬误思想评价
    第一节 王充谬误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王充谬误思想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
        一、王充谬误思想的批判精神
        二、王充谬误思想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 王充谬误思想对谬误理论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王充谬误思想的局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墨家谬误理论研究[D]. 朱亚彬. 燕山大学, 2020(06)
  • [2]“逻辑谬误”与“逻辑错误”之辨——关于《逻辑的力量》单元术语统一问题的讨论[J]. 刘丹妮.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0(10)
  • [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三优秀议论文习作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某校高三(1)班议论文习作个案为例[D]. 谢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法律论辩中的逻辑应用研究[D]. 孙铭鸿.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 董康楠.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 李韵.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7]高中新课程典型思辨类文本教学研究[D]. 张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非逻辑性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 陈瑜. 西南大学, 2020(01)
  • [9]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认识论与物理学基础[D]. 许欢. 山东大学, 2019(02)
  • [10]王充的谬误思想研究[D]. 李佳明. 黑龙江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