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

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

一、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剧晶晶[1](2021)在《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它利用配电线路上装备的馈线终端,实时监视线路的运行状况,采集电气量信息,线路故障时,可快速进行故障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而馈线终端对电气量的采集、故障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时间基准上,因此,研究馈线自动化中馈线终端之间的时钟同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馈线自动化常用的时钟同步方式是:以北斗/GPS卫星授时信号作为标准时钟源,通过NTP/SNTP协议、IEEE1588协议、DL/T 634.5104协议对馈线终端本地时钟进行授时。由于这些协议都是用通信网络传输高精度时钟信号,因此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难以确定的网络延时,这就必然会造成馈线终端间的时钟同步误差。本文从消除时钟同步误差入手,选择将网络延时最大的DL/T 634.5104规约对时方式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本时钟同步技术采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将电网工频频率值作为对时参考量。根据电网频率值是时刻变化的,且同一时刻不同馈线终端计算的电网频率值是相同的这一特点,用电网频率值对每个周波进行标定;进而利用电网频率值和电压相位信息,通过频率值比对,确定馈线终端之间频率相同的时刻;计算其时钟偏差,实现时钟同步。本时钟同步技术可有效弥补DL/T 634.5104规约对时过程中产生的时钟同步误差,提高了馈线终端的对时精度,且提升了对时经济性和可靠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首先,本文对馈线终端之间时钟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本文将围绕消除时钟同步误差展开研究。2.其次,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方式的分析与比较,最终确定了对DL/T634.5104规约对时方式进行优化,消除终端之间的对时误差。3.然后,本文研究了电网频率时刻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频率值对电压每个周波进行标定的思想。根据此思想,研究了一种基于修正采样序列的傅里叶测频算法,可精确测量出电压每个周波的平均频率。4.最后,本文分析了配电线路上首末端电压相位偏差不大的特点;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实验仿真两方面对提出的时钟同步技术进行了验证,确定本时钟同步技术的精确性和可行性,同步精度可提升至1ms以内,可满足馈线终端的时钟同步精度要求。

赖勇[2](2021)在《配电网运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整体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个地区的电力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同时西部地区的电力需求和电力供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西部地区,虽然供电能力有余,但故障处理缓慢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本文主要以西藏地区的昌都市为主要试点对象,充分调查基层设备的缺陷,并就这些存在的缺陷进行实地改造,主要进行了馈线自动化改造、配电设备和终端改造、机房改造以及通信系统的建设。为实现馈线自动化提供物理设施。为了系统高效使用,结合故障定位算法对故障位置进行计算,通过主站或子站分析结果,根据结果确定的故障位置情况采取自动化的合理的供电恢复措施,切断配电网内发生故障区域的馈线段的供电,保持没有故障的配电网区域的正常供电。本系统采用C/S架构设计,数据库采用Oracle。根据各方面的需求对系统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以馈线自动化为主要功能的配电网控制与管理系统。本系统在昌都地区进行设备改造,线网改造均达到90%以上。本系统使昌都地区的配电故障处理得到极大的改观,电力稳定性提高,负荷超载率明显下降,实现了主站和子站结合方式对各个地区馈线自动化故障高效处理。

张孟竹[3](2020)在《灵寿县配网自动化设计方案研究与建设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电网原有的“重主网轻配网”的发展形式,使得配电网已经成了电网中相对薄弱的一环,配网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今后配电网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建设灵寿县配网自动化系统,本文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地区配电网自动化设计方法及建设效益分析方法,可以为其他地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本文首先分析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了国内外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然后对灵寿县配电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分析了前期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灵寿县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需求、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之后确立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案,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配网自动化主站、子站以及终端的建设方案,明确了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性能指标,基于ICE设计了主站系统的管理框架;确定了配网自动化子站及配网自动化终端的建设方案,明确了子站的功能配置方案以及硬件、软件指标,设计了配网自动化通讯系统,同时证明了网络链路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对配网自动化的可靠性和建设效益进行了评估。通过配网自动化建成后的核心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基于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建立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的评估方法,通过对灵寿县配电网的评估说明了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的可靠性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配网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管理和电网社会形象的影响,说明了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管理社会效益。

朱剑鹏[4](2020)在《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一体化融合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智能配电设备的广泛应用,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显着提高,现阶段的一二次融合设备为开关本体与状态传感器、智能组件的集成化设计,解决了传统设备之间接口不匹配、兼容性、扩展性差等问题,逐渐成为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融合技术的研究聚焦在开关本体与控制单元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对于一体化设备入网检测方案的研究较少,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配电终端采集单元结构理论分析了现场运行工况下温升、压力、强电磁干扰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得到温度对配电终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部元器件及输出增益的改变,并运用Proteus软件仿真验证;压力会使二次设备内部出现凝露及闪络放电现象,缩短绝缘寿命;强电磁干扰对终端单元的影响体现在内部过电压及串扰信号的产生。结合理论分析,搭建试验电路对融合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及测量准确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温度试验过程中,终端单元测量精准度比值差约为2.0%,相差可达15′;当试验压力为0.35MPa时,比值差升高为0.65%左右,相差可达9′;40k V雷电冲击干扰下比值差超过1.0%,相差约为20′。为了提高了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与π型电路串联的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抗干扰抑制措施及互感器准确度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了电磁干扰条件下互感器输入端高频阻尼振荡问题。结合试验结果及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招标需求提出了一种包含温度、压力、电磁干扰等影响因素的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检测策略,一方面,从设备基本功能及运行环境下性能可靠性方面入手解决了现有融合配电开关入网检测缺乏一体化检测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及驻厂检测过程中对现阶段融合设备存在的欠缺之处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理论与试验验证了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一体化检测及融合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后续融合程度更高的智能配电开关样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何国伟[5](2020)在《基于FTU实测电网暂态数据的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电力系统规模庞大,相互联系紧密,一个信息化、高度自动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的运行监控、保护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FTU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装置,一旦发生故障,系统根据FTU上报的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区域,并向FTU发出远程控制指令。因此,对FTU的设计和监控算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与现代配电系统相适应的基于FTU远程控制的故障监测方法。配电系统是把电能送到用电设备的基本系统,也是供用电系统中与用电客户关系最密切相关的一环。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广泛的覆盖范围,设备的安装相对分散以及许多零散的低压用户,使得电力公司对配电网升级及配置远程监测系统难以实现,也为公司带来了的运营和管理的困难。尽管由于规划不够合理、选线方式存在重大差异,农村电网已多次进行现代化改造,但电网的结构仍然不完善,运行方式不灵活,特别是由于线路的路径和地形的缺陷,地方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在分析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配电网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建立FTU网络,确定故障线路所在区段,并通过建设和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预期目标。建立配电网远程控制系统,彻底解决了电网的“盲目定位”问题,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安全性,提升了电力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形象,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李晨晔[6](2019)在《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是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电的最后一环,配电网络的稳定直接影响是否能为电力客户提供高供电质量和高供电可靠性的电能。配电网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用户的用电体验,并且基于此直接评估整个电力系统。因此,从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看,它是电力系统和电力消费者之间的关键,这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供电系统的最终评估。本文在配电自动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其实际意义进行阐述,并分析国内外的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一般来说,配电网按照电压等级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高压配电网(110/66/35kV)、中压配电网(20/10/6/3kV)和低压配电网(380/220V)。以沈阳配电网为例,结合沈阳配电网的结构和特点,说明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发展的意义。分析系统基本结构,对整体的功能需求和主站软件需求进行说明,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根据模块化设计原理,对监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分类设计。包括主控电路、存储模块、电量采样模块、开关输入/输出模块、电源模块、时钟模块等监控系统智能终端的软硬件设计的实现。根据主站的功能要求,提出了主站软件的总体设计、主站与智能终端的通信、数据库管理等。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有关要求。通过功能设计、硬件选配、软件程序和调试,实现了监控系统的整体功能。监控系统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供电企业的配网自动化水平。提高维修管理效率,有效缩短故障检修和处理时间。配电网条件、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改善。

孙克林[7](2018)在《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每天都在进步,时代在改变,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电力资源短缺以及如何更高效的供电逐渐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如何更加深入地改造城乡电网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优化电网操作,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设计出准确合理的故障定位系统是当前尤为关注的焦点。经过精心的设计,本课题初步确立了一套新的供电网络体系。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在对当前现有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之后,确定了以FTU馈线自动化系统为运行系统,介绍清楚基于FTU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根据馈线自动化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对其内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和相应通信网络的搭建,在此基础上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及其单相接地故障点的暂态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进行分析与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正常线路和故障区段的暂态电容电流自由振荡分量有何不同,提出了一种综合选线方法,并对提出的选线、定位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确定10k V馈线单相接地故障的算法,建立出辽阳地区10KV馈线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算法研究系统的模型;最后阐述了馈线自动化系统在改造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本课题对辽阳地区10k V新型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有利于建设智能配电网,对于城乡电网的改造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王冲[8](2018)在《建平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路众多、系统复杂,目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网架构造不合理、整体联络能力较差和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配电网自动化不仅能够使整个电网系统稳定、安全的供电,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停电事故。为贯彻落实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实现辽宁“十三五”时期电网发展规划,国网建平供电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十三五”配电自动化建设实施意见》,开展了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示范工程。本项目依托建平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示范工程,针对建平地区配电网自动化改造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原理、特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功能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总结分析。经过实践证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可有效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低能耗的运行,有利于推动建平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生活的便捷起着促进作用。研究了建平地区配电网现状,对建平地区配电网中一次网架、配电设备等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实地考查,目前建平地区配电网络无法满足用电负荷需求,整体联络能力较差,电网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建平电网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建平配电网自动化规划目标,提升了电网自动化水平。对建平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完成了建平地区整个电网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电模块与终端系统及配电通讯网络的构建。改造后,建平整个网络的规范性、稳定性、通用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均得到提高,建平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预计将从原来的99.83%上升为99.94%。

洪亮,陈旸,余浩斌,傅彬,连鸿波,王承民[9](2018)在《基于先进FTU的智能配电网面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的故障诊断与自愈对于配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提出了智能配电网故障诊断与自愈的系统架构,并分析了这种保护系统架构的优点与长处,同时提出了实现此种保护原理对先进馈线终端装置(FTU)的功能需求。进而提出了面保护故障处理原理,包含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等三个部分。最后,经现场运行测试,验证了所提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范毅[10](2018)在《泾渭供电分公司馈线自动化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馈线自动化是对配电线路及配电线路上的设备进行远方实时监测、管理以及控制的集成系统。当有故障发生在线路上时,系统能自动、快速定位故障点,并实现故障的自动、快速隔离和自动转移供电。随着经济的发展,泾渭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已不能满足居民对供电可靠性的需要,急需建设能够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配电网故障的快速定位、切除的馈线自动化系统,以提高主动识别故障停电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本文依托泾渭供电公司馈线自动化系统建设工程。首先介绍了配网馈线自动化系统基于理论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和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故障定位方法,并最终选择基于馈线终端单元(FTU)和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定位方法设计泾渭供电公司馈线自动化系统;给出相间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算法,为理解主站系统实现故障定位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依托泾渭供电公司馈线自动化改造工程,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主站系统、通信网络、馈线终端设备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了设计与配置。给出了主站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与软件配置原则和具体配置方案,对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原则、目标架构、建设内容、技术路线、接入网通信管设计等内容做了详细设计,同时得到了所需要的设备清单和通信系统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终端单元FTU的功能要求以及配置原则,给出了配置的FTU的技术指标以及能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泾渭供电公司配电网络一次系统结构图,设计出馈线自动化终端单元监测供电网的状态以及故障状态下快速故障定位与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的要求。论文以泾渭地区泾渭中变与泾渭东变之间的线路为例,结合终端单元的安装位置阐述了本文设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保护原理以及馈线自动化的应用能为泾渭供电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证明了本设计的重要意义。

二、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时钟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2.1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安排
第2章 馈线自动化中的时钟同步技术
    2.1 馈线自动化技术
        2.1.1 就地式馈线自动化
        2.1.2 集中式馈线自动化
        2.1.3 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2.2 配电网时钟同步技术的应用
    2.3 馈线终端时钟同步需求
    2.4 馈线终端间的时钟误差
        2.4.1 时间的概念
        2.4.2 馈线终端间的时钟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方式
    3.1 卫星授时
        3.1.1 GPS卫星授时
        3.1.2 北斗卫星授时
        3.1.3 北斗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势
    3.2 NTP/SNTP网络时钟同步技术
    3.3 IEEE1588 网络时钟同步技术
    3.4 DL/T634.5104 时钟同步技术
        3.4.1 DL/T634.5104 的应用规则与参数
        3.4.2 DL/T634.5104 规约时钟应用报文
        3.4.3 DL/T634.5104 规约时钟同步过程
    3.5 时钟同步方式的选择
        3.5.1 卫星授时在馈线自动化中的应用
        3.5.2 三种时钟同步协议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修正采样序列的傅里叶测频算法
    4.1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4.1.1 电力系统频率的概念
        4.1.2 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理论分析
        4.1.3 周波平均频率的概念
    4.2 傅里叶测频算法原理
        4.2.1 频率测量的本质
        4.2.2 傅里叶测频算法过程
        4.2.3 傅里叶测频算法理论误差
        4.2.4 傅里叶测频算法理论误差改进
    4.3 修正采样序列
        4.3.1 误差分析
        4.3.2 非同步采样下的测量方法
        4.3.3 修正采样序列方法
        4.3.4 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建立
    4.4 算法实现流程
    4.5 算法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网频率值的DL/T634.5104规约对时优化
    5.1 DL/T634.5104规约的时钟同步误差
    5.2 配电线路上首末端电压相位偏差分析
    5.3 利用电网频率值的馈线终端时钟同步方法
        5.3.1 时钟同步的系统结构
        5.3.2 技术要求
        5.3.3 整个系统时钟同步流程
    5.4 本文时钟同步方法的同步精度
    5.5 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对时优化仿真实验
        5.5.1 实验平台的搭建模型
        5.5.2 仿真实验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配电网运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国内外配电网管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 本论文主要内容
    1.3 本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关键性技术概述
    2.1 C/S体系结构
    2.2 三层软件架构
    2.3 Java语言
    2.4 数据库
    2.5 接口及通信形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总体需求
        3.2.2 站所需求
        3.2.3 馈线需求
        3.2.4 站所终端(DTU)需求
        3.2.5 馈线终端(FTU)需求
        3.2.6 馈线自动化功能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业务流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概要设计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要求
        4.1.3 总体结构
        4.1.4 功能模块设计
    4.2 功能设计
        4.2.1 站所管理设计
        4.2.2 馈线管理设计
        4.2.3 终端管理设计
        4.2.4 报警分析管理设计
        4.2.5 馈线自动化处理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概念结构设计
        4.3.2 物理结构设计
    4.4 非功能性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硬件分区
        5.1.2 硬件配置
        5.1.3 软件配置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2.1 调度控制子系统
        5.2.2 设备状态监控子系统
        5.2.3 馈线自动化处理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工具
    6.3 测试案例及结果分析
        6.3.1 部分功能性测试
        6.3.2 部分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3)灵寿县配网自动化设计方案研究与建设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灵寿县配电网现状及配网自动化建设需求
    2.1 灵寿县配电网现状
    2.2 灵寿县配网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3 配网自动化改造需求
    2.4 配网自动化建设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2.4.1 配网自动化建设原则
        2.4.2 配网自动化建设目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3.1 配网自动化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设计方案
        3.2.1 配电网主站系统设计原则
        3.2.2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配置方案
        3.2.3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硬件配置方案
        3.2.4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软件配置方案
        3.2.5 基于ICE的配网自动化主站管理方案
    3.3 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设计方案
        3.3.1 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设计原则
        3.3.2 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配置方案
    3.4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计方案
        3.4.1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计原则
        3.4.2 配网自动化终端功能配置
        3.4.3 配网自动化终端配置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1 配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选择
    4.2 配网自动化通讯系统频带及带宽选择
        4.2.1 以太无源光网络带宽选择
        4.2.2 无线网络频带及带宽选择
    4.3 通讯系统结构设计
        4.3.1 通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3.2 主站控制层结构设计
        4.3.3 子站通信层结构设计
        4.3.4 终端采集层结构设计
        4.3.5 通信系统网络链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及效益分析
    5.1 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及经济效益分析
    5.2 配网自动化系统管理效益分析
    5.3 配网自动化系统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一体化融合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一二次融合设备研究现状
        1.2.1 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融合方案
        1.2.2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测试方案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1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设备运行环境
    2.2 不同因素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2.1 温度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2.2 压力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2.3 电磁干扰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影响因素试验测试
    3.1 温度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3.1.1 试验平台搭建
        3.1.2 试验结果分析
    3.2 压力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3.2.1 试验平台搭建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电磁干扰对一二次融合设备性能的影响
        3.3.1 试验平台搭建
        3.3.2 抗干扰测量系统设计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3.4 提高一二次融合设备可靠性措施
    3.4 本章小结
4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检测方案设计
    4.1 检测项目介绍
    4.2 基本功能检测方案
        4.2.1 外观与结构配置
        4.2.2 电源带载能力
        4.2.3 传动与防抖动功能
        4.2.4 故障检测与处理功能
    4.3 运行环境下一体化性能检测方案
        4.3.1 一体化集成互感器准确度检测
        4.3.2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一体化联动检测
        4.3.3 配电开关一二次融合抗干扰检测
    4.4 本章小结
5 检测方案现场验证与融合技术改进策略
    5.1 检测方案实验室验证
    5.2 驻厂设备调试与检测
    5.3 检测方案应用及融合技术改进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FTU实测电网暂态数据的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FTU数据特点及参数辨识方法分析
    2.1 FTU原理分析
        2.1.1 FTU简介
        2.1.2 FTU采集电网日常运行数据的特点
    2.2 负荷模型
    2.3 参数辨识方法分析
        2.3.1 系统辨识理论
        2.3.2 最小二乘法
        2.3.3 预报误差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TU实测电网暂态数据的故障区段监控分析
    3.1 电网线路的故障区段分析
        3.1.1 故障类型与处理措施
        3.1.2 故障模型分析
    3.2 电网线路的故障类型分析
        3.2.1 短路故障分析
        3.2.2 接地故障分析
    3.3 电网线路的故障区段监控算法分析
        3.3.1 接地故障信息的特征矩阵算法分析
        3.3.2 短路故障信息的特征矩阵算法分析
    3.4 双电源就地控制模式的故障隔离
    3.5 配变防窃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4.1 概述
    4.2 设计与改造
        4.2.1 设计原则
        4.2.2 改造原则
    4.3 试点区域配网自动化设计方案
        4.3.1 配网自动化系统基本构成
        4.3.2 自动化系统组网模式设计
        4.3.3 配电终端设计
        4.3.4 保护优化设计
    4.4 通讯系统设计
        4.4.1 设计原则
        4.4.2 设计标准
        4.4.3 组网方式
        4.4.4 通讯协议
        4.4.5 安全分析
    4.5 配电主站设计
        4.5.1 硬件设计
        4.5.2 软件设计
        4.5.3 主站功能分析
    4.6 系统设计的优势分析
        4.6.1 高效故障处理
        4.6.2 供电可靠性提高
        4.6.3 故障监控和隔离迅速
        4.6.4 实现线路远控
        4.6.5 负荷自动转移
        4.6.6 改善供电质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故障信息容错改进
    5.1 故障信息缺失算法研究
        5.1.1 测量量相关性原理
        5.1.2 故障信息缺失下的监控流程
    5.2 故障信息错误下的矩阵算法研究
        5.2.1 流过FTU开关节点负荷变化的原理
        5.2.2 故障信息出错情况下的监控流程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及需求分析
    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2.2 配网自动化存在问题
        2.2.1 沈阳电网规模
        2.2.2 沈阳电网网架结构
        2.2.3 沈阳供电公司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3 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2.3.1 主站层功能需求分析
        2.3.2 配网子站功能分析
        2.3.3 监控终端功能分析
    2.4 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2.4.1 设计原则
        2.4.2 总体设计
第3章 智能监控终端软硬件设计
    3.1 智能监控终端概述
        3.1.1 配电变压器智能终端
        3.1.2 馈线自动化监测终端
    3.2 智能终端硬件设计
        3.2.1 时钟电路
        3.2.2 复位电路
        3.2.3 JATG接口电路
        3.2.4 电源电路
        3.2.5 SDRAM(同步动态存储)电路
        3.2.6 FLASH(闪存)电路
        3.2.7 存储电路
        3.2.8 智能终端开关量电路设计
        3.2.9 智能终端采样电路的设计
        3.2.10 防干扰措施设计
    3.3 智能终端软件设计
        3.3.1 电参数计算
        3.3.2 智能保护模块
第4章 配电网监控系统设计
    4.1 监控系统功能
        4.1.1 图形管理模块
        4.1.2 终端管理模块
        4.1.3 缺陷分析模块
        4.1.4 指标分析模块
        4.1.5 告警信息推送查询模块
        4.1.6 采集曲线浏览调阅模块
        4.1.7 馈线自动化模块
    4.2 监控系统的实现与界面
        4.2.1 主界面
        4.2.2 终端运行情况查询
        4.2.3 终端、设备缺陷统计及分析查询
        4.2.4 告警信息推送查询
        4.2.5 采集曲线浏览调阅
        4.2.6 馈线自动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
致谢

(7)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概况
        1.2.1 配电自动化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馈线自动化国内外发展概况
        1.2.3 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10kV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
    2.1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2.2 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
        2.2.1 主站
        2.2.2 子站
        2.2.3 馈线终端
    2.3 馈线自动化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
        2.3.1 软件设计
        2.3.2 硬件设计
    2.4 馈线自动化系统通信技术
        2.4.1 通信技术需求
        2.4.2 混合型通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0kV馈线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算法
    3.1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3.1.1 暂态电流分析
        3.1.2 选线方法分析
    3.2 定位算法选择
        3.2.1 算法分析
        3.2.2 性能分析
        3.2.3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辽阳地区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
    4.1 馈线自动化系统改造项目概况
    4.2 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建平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自动化设备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运行管理方式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2.1 配电网自动化研究
        2.1.1 配电网自动化概念
        2.1.2 配电网自动化功能
    2.2 配电网自动化构成
        2.2.1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系统
        2.2.2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
        2.2.3 配电网通讯体系
        2.2.4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平地区电网现状分析与规划目标
    3.1 建平配电网现状
        3.1.1 建平电网概述
        3.1.2 建平配电管理概述
    3.2 一次网架概述
    3.3 配电设备概述
        3.3.1 环网柜
        3.3.2 电缆分支箱
        3.3.3 线上开关
        3.3.4 配电变压器
    3.4 建平配电网存在问题
    3.5 配电网自动规划目标
        3.5.1 配电网自动化规划
        3.5.2 整体目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平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4.1 建平配电自动化一次网架
        4.1.1 配电网改造原则
        4.1.2 配电网改造方案
    4.2 建平配电自动化主站构建
        4.2.1 配电主站构建原则
        4.2.2 配电主站系统构架
        4.2.3 技术功能
        4.2.4 配电主站软件配置
        4.2.5 配电主站硬件配置
    4.3 馈线自动化系统构建
        4.3.1 馈线自动化系统建设原则
        4.3.2 配电终端所需条件
        4.3.3 用户端的馈线自动化
    4.4 配电模块与终端系统的构建
        4.4.1 配电终端构建原则
        4.4.2 配电终端建设方案
        4.4.3 配电模块建设方案
        4.4.4 配置清单
    4.5 配电通信网络构建
        4.5.1 配电通信建设原则
        4.5.2 无线传输建设方案
        4.5.3 配电通信建设方案
    4.6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构建
        4.6.1 横向系统通讯
        4.6.2 纵向系统通讯
    4.7 配网在建平电网的应用效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先进FTU的智能配电网面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先进FTU的面保护系统
    1.1 智能配电网故障诊断与自愈架构
    1.2 先进FTU的功能要求
2 面保护故障处理原理
    2.1 故障定位方法
    2.2 故障隔离方法
    2.3 故障恢复方法
3 仿真分析
    (1) 故障点发生在104与202之间。
    (2) 故障点发生在202与204之间。
    (3) 故障点发生在204出线端。
4 结束语

(10)泾渭供电分公司馈线自动化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配网馈线自动化研究现状
        1.2.2 国内配网馈线自动化研究现状
    1.3 泾渭供电公司馈线自动化现状
        1.3.1 馈线自动化现状
        1.3.2 运行操作状态
        1.3.3 存在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馈线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
    2.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模式
        2.1.1 就地控制模式自动化系统
        2.1.2 集中控制模式自动化系统
        2.1.3 就地控制与集中控制系统协作自动化系统
    2.2 就地控制与集中控制系统协作自动化系统
        2.2.1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原理
        2.2.2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实现步骤
    2.3 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
        2.3.1 电流型故障处理模式
        2.3.2 电压型故障处理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检测方法
    3.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故障定位方法
        3.1.1 基于理论算法的故障定位方法
        3.1.2 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故障定位方法
    3.2 配电网相间故障定位算法分析
    3.3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算法分析
        3.3.1 暂态法
        3.3.2 注入信号法
    3.4 故障定位方案选择
        3.4.1 方案选择
        3.4.2 系统配置
    3.5 本章小结
4 泾渭供电公司配网馈线自动化系统设计
    4.1 系统主站设计
        4.1.1 主站系统总体结构
        4.1.2 主站系统硬件配置
        4.1.3 主站系统软件配置
    4.2 通信系统建设
        4.2.1 建设原则
        4.2.2 目标构架
        4.2.3 建设内容
        4.2.4 技术路线
        4.2.5 接入网通信网管设计
        4.2.6 实施内容
    4.3 馈线终端单元配置
        4.3.1 馈线终端单元概述
        4.3.2 馈线终端功能要求
        4.3.3 馈线终端配置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泾渭供电公司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践
    5.1 泾渭供电公司配电网概况
    5.2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实施
    5.3 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用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频数据的馈线自动化时钟同步技术[D]. 剧晶晶.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2]配电网运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 赖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灵寿县配网自动化设计方案研究与建设效益分析[D]. 张孟竹.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4]配电开关一二次设备一体化融合及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剑鹏. 郑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FTU实测电网暂态数据的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 何国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配电网自动化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李晨晔. 吉林大学, 2019(03)
  • [7]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孙克林.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8]建平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用研究[D]. 王冲.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9]基于先进FTU的智能配电网面保护研究[J]. 洪亮,陈旸,余浩斌,傅彬,连鸿波,王承民. 电测与仪表, 2018(15)
  • [10]泾渭供电分公司馈线自动化研究与设计[D]. 范毅.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设计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