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修复术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

腭裂修复术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

一、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论文文献综述)

周祚,陈仁吉[1](2020)在《腭裂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腭裂患者常伴发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等中耳疾病,导致听力损失,从而影响语音发育,需及时治疗。尽管目前已对腭裂患者伴发分泌性中耳炎越来越重视,但在腭裂患者伴发OME的治疗方式及时机方面仍无法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对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王晨,陈仁吉,周祚,穆玥,李颖,刘海红,张杰,张亚梅[2](2019)在《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及鼓膜置管干预时机》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腭裂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在发生率、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讨论腭裂伴OME儿童鼓膜置管(VTI)的干预时机。方法:纳入拟行腭裂修复术的先天性腭裂儿童189例(378耳),全部患儿术前完善声导抗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分析腭裂伴OME患儿的听力学特点。根据术式将患儿分为腭裂修复同期VTI组和单纯腭裂修复组,随访并对比2组患儿术后的听力和并发症。结果:腭裂患儿OME的发生率为82%,年龄(11.59±6.60)月龄;ABR表现为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Ⅲ、Ⅰ~Ⅴ间期无明显改变,ABRⅤ波阈值平均值为46.5dB nHL。腭裂伴OME患儿中约68%存在中度听力损失,其腭裂类型与OME的发生无显着相关性(χ2=2.532,P=0.639)。腭裂修复同期VTI术后1、6、12个月ABRⅤ波阈值恢复正常的比例分别为92.4%、92.2%、96.2%;而单纯腭裂修复术后的患儿仍有41%存在持续性OME。结论:腭裂患儿OME的发生率高,发病年龄提前,听力损失程度更重,腭裂类型与OME的发生率无相关性,故对伴有任何腭裂类型的患儿,均应早期关注听力。对出现听力下降的患儿,应在腭裂修复同期行VTI治疗OME。

付新国,皱伟云[3](2018)在《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腭裂修复同期鼓膜切开中耳置管对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患儿进行研究,抽选出病例数76例,随机分为置管组与常规组,置管组为行腭裂修复同期中耳置管45例患儿;常规组为单纯性腭裂修复3例患儿。术后两周分别进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置管组前后V波反应域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变化有显着性(P﹤0.001),常规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域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变化无显着性(P﹤0.05),术前置管组与常规组V波反应域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置管组与常规组两组V波反应域平均值,听力损失及鼓室图差异有显着性(P﹤0.001)。结论中耳置管可作为腭裂渗出性中耳炎及听力损失的常规治疗手段,能提高患儿听力,避免粘连性中耳炎发生,并对术中术后注意问题进行讨论。

李大鹏,黄辉,何苗,柴伟[4](2017)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儿童多见,可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故而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石冰,李承浩,李精韬,杨超,尹恒,贾仲林,李杨,哈品[5](2016)在《中国唇腭裂研究与治疗30年回顾》文中指出唇腭裂序列治疗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不同的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疗经验的同时,努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本土化、个体化的发展思路,发展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并在分子遗传、发病机制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偱证医学知识,不断创新探索新型整复技术,促使唇腭裂整体整复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中国近30年唇腭裂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光南,李盛,江宏兵[6](2016)在《腭裂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腭裂患儿常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间接影响患儿听力及语音发育,其诊治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回顾近年来相关的文章,从临床流行病学发病特点、发病机理及转归、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方面对腭裂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开昌,张军梅,张建新,王秉文,王丽红[7](2015)在《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对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力及鼓室压的影响。方法:将56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腭裂修复术;观察组行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术,孔径23mm,在耳显微镜或耳内镜下观察鼓室积液的黏稠度,决定孔径大小。结果:与单纯行腭裂修复术相比,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后孔可保持68周,6个月后复查腭裂患者在听力恢复、鼓室压改善方面效果显着。结论: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在短期内可提高听力,改善鼓室负压,恢复中耳功能。

邱芬芳[8](2013)在《听力损失对腭裂术后患者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临床上常发现虽然采用手术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腭裂的修复,但最终的语音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相当一部分病人的语音清晰度仍然很差。对腭成形术后语音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很多,听力是影响腭裂术后语音效果的因素之一。虽然有资料证实腭裂修复术能够改善患者腭咽闭合功能,但许多腭裂患者术后发音改善不理想,或许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听力障碍上来。腭裂患者由于口咽部的解剖特点,经常导致听力损害,并且大多数腭裂患儿的听力损害在婴幼儿期即出现,使患儿失去了部分信息接受能力,语音听辨能力下降,势必会影响其语言功能,因而探讨听力损失对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腭裂术后患者听力损失特点目的:探讨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的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腭裂术后患者及36例腭裂术前患者的双耳行纯音测听,观察听力损失情况;对术后患者的性别、年龄、腭裂类型、腭裂手术年龄、腭裂术后恢复时间、伴和不伴唇裂、耳位等因素进行分组分析;以及比较术后患者100耳在不同频率下听力阈值。结果:50例腭裂术后患者中有14例存在听力损失,占28.00%,36例腭裂术前患者中有15例存在听力损失,占41.67%;腭裂术后组听力异常患耳中84.21%(16耳/19耳)听力损失为轻度和中度,36例听力正常的腭裂术后患者72耳中,在250Hz、500Hz和6k Hz频率下,分别有36.11%,16.67%和11.11%存在听力损失。性别、腭裂类型、腭裂手术年龄、伴和不伴唇裂和耳位组内听力损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年龄、腭裂术后恢复时间和听力正常患者不同频率组内听力损失发生率有差异。结论:腭裂术后患者听力损失有以下特点:(1)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大大低于腭裂术前患者。(2)部分腭裂术后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随着听力损失程度加重,听力损失发生率越来越低,重度和极重度几乎无发生。(3)男性腭裂术后患者和女性腭裂术后患者听力损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12岁以下的腭裂术后患者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12岁以上的腭裂术后患者。(5)不完全性腭裂听力损失发生率与完全性腭裂听力损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2岁前行腭裂手术与2岁后行腭裂手术听力损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腭裂术后恢复时间短于5年的患者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腭裂术后恢复时间长于5年的患者。(8)唇裂的伴发未增加腭裂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9)双侧完全性腭裂和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左右耳听力损失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侧完全性腭裂裂隙侧与非裂隙侧耳听力损失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10)部分听力正常的腭裂术后患者在低频区和高频区仍有轻度听力损失。第二部分听力损失对腭裂术后患者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腭裂术后患者汉语语音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腭裂术后患者行听力检查和语音清晰度评价,统计辅音错误频次及错误类型;依据汉语音频率强度分布表和普通话构音测量表,将听力和语音资料各分成三个等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寻找与听力损失相关的汉语语音。结果:听力检查结果:30例腭裂术后患者中有12例(40.0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9例是单耳存在听力损失,3例双耳听力损失;18例(60.00%)双耳听力均正常。语音效果评定结果:30例腭裂患者中,语音效果优良者共22例,占74.33%,语音效果中差者共8例,占26.67%。12例听力损失的患者中有6例(50.00%)语音效果是中差,而18例听力无损失的患者中仅有2例(11.11%)语音效果是中差;8例语音效果中差的患者中有6例(75.00%)存在听力损失,22例语音效果优良的患者中仅有6例(27.27%)存在听力损失。错误频次较高的辅音排序(从高到低):zh、z、g、sh、s、j和k,错误类型以脱落和替代为主。听力对语音有显着影响(P<0.05)的辅音有:d、t、g、k、j、q、x、z、c、s、 zh、ch、sh和r;听力对语音影响不大(P>0.05)的辅音有:b、m、f和n。结论:腭裂患者听力的好坏对语音功能的恢复有着直接的影响,听力损失对腭裂患者语音恢复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损失主要影响发音部位靠后的高频辅音,以辅音脱落和用频率低阈值高的辅音替代为主;腭裂术后患者的听力损失对发音部位靠前的低频和中频辅音影响不大。

孙琪殷[9](2011)在《唇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低龄腭裂患儿中耳功能及听力水平的情况,为了研究和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心2006年至2010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腭裂患者与37例单纯唇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听力水平与单纯唇裂患者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年龄、腭裂类型、腭裂修补术对其中耳功能和听力水平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ll.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者共159例,男102例,女57例,男女比例为1.8:1;其中单纯性唇裂37例,不完全性腭裂(伴/不伴唇裂)47例,完全性腭裂(伴/不伴唇裂)75例。患儿年龄1月-2岁,平均年龄6.9个月。研究得出结果如下:1.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单纯唇裂患者。2.腭裂患者ABR的V波反应阈值为(58.23±15.878) dBnHL,单纯唇裂患者V波反应阈值为(40.31±6.370)dBnHL,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3.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大体上随年龄的增长上升,只有在13-18m年龄段稍有回落。4.腭裂患者B、C型鼓室图占异常鼓室图的比例变化与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的变化一致,大体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只有在13-18m年龄段稍有回落。5.腭裂患者V波反应阈值的变化与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的变化相反,大体上随年龄的增长反而下降,只有在13-18m年龄段稍有上升。6.隐性腭裂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率及V波反应阈值异常率低于其它类型腭裂。7.腭裂的中耳功能障碍患耳侧及V波反应阈值异常侧均与腭裂裂隙侧无关。8.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与ABR的V波反应阈值不完全一致。9.腭裂修复术术前、术后中耳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术前V波反应阈值为(60.00±14.853)dBnHL,术后V波反应阈值为(48.67±12.488)dBnHL,两者间统计学差异。【结论】近年来,腭裂患儿的中耳和听力问题逐渐被国内重视,但是,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集中在成人和大龄儿童上,婴儿、低龄幼儿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实验结果表明,低龄腭裂患者的听力损伤患病率比较高,这与腭裂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发育异常等有关。腭裂患者进行腭裂修复术后听力部分得到恢复,但中耳功能障碍仍存在。这提示临床上腭裂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恢复腭咽闭合,但腭裂修复术无法完全改善中耳功能,因此,腭裂患儿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对患儿进行完善的听力评估,及早治疗中耳疾患,改善中耳功能,减少听力损失,为患儿的语言和智力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毛琛[10](2010)在《腭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非急性感染为特点的一种常见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正常人的发病率在10%左右。腭裂患者(cleft palate CP)是分泌性中耳炎(SOM)的高危群体,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国内外文献报道,腭裂患者的SOM发病率为可高达70%~100%,且腭裂患者年龄越小,SOM的患病率越高,1岁以内的患病率高达94%【1~3】。SOM常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和引起中耳炎急性发作。腭裂患者一方面由于腭部解剖异常失去了正常发音结构,另一方面,听力下降导致听到的声音失真,加重了语音发育障碍。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常规的序列治疗也对腭裂患者SOM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方法主要有腭裂整复术、鼓膜穿刺术及鼓室置管术。但对于其治疗效果仍有争议,且术后容易复发及引起永久性鼓膜穿孔、鼓膜硬化、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等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 active substance SAS)缺乏是正常人SOM发病的重要因素。SAS存在于咽鼓管和中耳腔内,它可降低表面张力,从而通过抗粘附机制使咽鼓管更易开放。向鼠中耳应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显着降低了咽鼓管开放压,临床试验口服ambroxol(一种能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物质)可降低SOM发生率【4】。目前认为腭裂患者SOM的发生主要因为其腭部解剖异常,腭帆张肌连续性中断,不能有效的使咽鼓管开放,使中耳渗出液聚集。但不少学者发现,有些腭裂患者虽然经腭裂修复术鼓室置管术,术后听力恢复仍不理想,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基于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易发生SOM,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能有效治疗SOM,参考其他学者对于正常SOM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测定方法,测定了腭裂SOM患者鼻咽部灌洗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并探讨其与腭裂患者高发SOM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腭裂患者行声阻抗检测和鼓膜穿刺,明确SOM患者。分别采集健康人、腭裂非SOM患者和腭裂伴SOM患者鼻咽部灌洗液,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并进行对照。结果:1、腭裂患者30例(60耳)均进行了声导抗检查,其中20耳(33.34%)为正常A型鼓室导抗图,33耳(55%)为B型鼓室导抗图,7耳(11.67%)为C型鼓室导抗图,异常鼓室导抗图B型+C型为40耳(66.67%),腭裂伴SOM患者为22例(37耳),患病率为73.34%。2、腭裂伴SOM患者组鼻咽部灌洗液中代表表面活性物质的卵磷脂含量(9.0760±2.4390)mg/L<ˉx±s下同>、腭裂非SOM患者组(13.1005±2.5746)mg/L与正常对照组(55.8925±8.6462 )mg/L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腭裂伴SOM患者组与腭裂非SOM组比较也有明显减少(P<0.05)。3、腭裂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多,但12岁以前无显着差异,12岁后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SOM的患病率逐渐降低。4、腭裂类型对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及SOM患病率无影响。结论: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可间接反映中耳、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水平,并影响咽鼓管功能。腭裂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低于正常对照组,腭裂伴SOM患者低于腭裂非SOM患者组,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其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SOM患病率降低。提示腭裂患者除了解剖结构破坏外,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能也是其SOM高发的原因之一。可在腭裂整复术的基础上,尝试对腭裂患者早期应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减低SOM发病率,改善腭裂患者听力功能,以利腭裂患者语音功能恢复。

二、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论文提纲范文)

(1)腭裂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及发病年龄
2. 腭裂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
3. 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式

(2)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及鼓膜置管干预时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客观听力学检查
    1.3 听力损失程度分级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腭裂患儿OME的听力学特点
    2.2 腭裂伴OME患儿VTI的干预时机
        2.2.1 腭裂修复同期VTI对腭裂伴OME患儿听力的影响
        2.2.2 单纯腭裂修复术对腭裂伴OME患儿听力的影响
        2.2.3 早期VTI术后短期并发症
3 讨论
    3.1 腭裂患儿OME的特点
    3.2 腭裂伴OME患儿VTI的干预时机

(3)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4)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OM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咽鼓管功能障碍
    1.2 感染性因素
    1.3 免疫性因素
    1.4 其他因素
2 SOM的诊断
    2.1 临床表现
    2.2 耳镜检查
    2.3 听力学评估
    2.4 影像学检查
    2.5 鼓膜穿刺或切开术
3 SOM的治疗
    3.1 病因治疗
    3.2 随诊观察
    3.3 药物治疗
    3.4 抗感染治疗存在争议
        3.4.1 类固醇激素治疗
        3.4.2 抗过敏药物
        3.4.3 黏液促排剂
        3.4.4 其他药物
4 手术治疗
    4.1 鼓膜穿刺抽吸术
    4.2 鼓膜切开术
    4.3 鼓室置管术
    4.4 咽鼓管置管、扩张和成型术

(5)中国唇腭裂研究与治疗30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
2 唇腭裂发育机制的研究
3 唇腭裂的临床研究
    3.1 序列治疗
    3.2 术前正畸治疗(presurgical orthopedics,PSOT)
    3.3 手术治疗研究
    3.4 牙槽突裂植骨修复的研究
    3.5 中耳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
    3.6 语音评估与治疗的研究
    3.7 心理特点的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6)腭裂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OME流行病学特点
2 腭裂伴发OME的发病机理
    2. 1 解剖结构的异常
    2. 2 咽鼓管发育不成熟
3 腭裂伴发OME的病理性转归
4 临床表现
    4. 1 症状
    4. 2 检查和体征
5 腭裂伴发OME的治疗
    5. 1 保守观察
    5. 2 鼓室置管术及时机选择
    5. 3 CO2激光鼓膜切开术
    5. 4 关于治疗方案选择的争论
6 小结

(7)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 观察内容和指标
    1.3 手术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8)听力损失对腭裂术后患者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腭裂术后患者听力损失特点
第二部分 听力损失对腭裂术后患者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唇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腭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腭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图片及说明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二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腭裂伴发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研究进展[J]. 周祚,陈仁吉. 北京口腔医学, 2020(04)
  • [2]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及鼓膜置管干预时机[J]. 王晨,陈仁吉,周祚,穆玥,李颖,刘海红,张杰,张亚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7)
  • [3]腭裂修复术同期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J]. 付新国,皱伟云.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20)
  • [4]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J]. 李大鹏,黄辉,何苗,柴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7(01)
  • [5]中国唇腭裂研究与治疗30年回顾[J]. 石冰,李承浩,李精韬,杨超,尹恒,贾仲林,李杨,哈品.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5)
  • [6]腭裂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J]. 李光南,李盛,江宏兵. 口腔医学, 2016(03)
  • [7]腭裂修复术同期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 张开昌,张军梅,张建新,王秉文,王丽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08)
  • [8]听力损失对腭裂术后患者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D]. 邱芬芳. 南京医科大学, 2013(12)
  • [9]唇腭裂修复术对低龄患儿听力影响的研究[D]. 孙琪殷. 广州医学院, 2011(05)
  • [10]腭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D]. 毛琛.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腭裂修复术中耳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