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飞[1](2020)在《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体质辨识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但中医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限制了体质学说的应用和推广。从常规体检项目中挖掘判定体质的实验室指标,可辅助实现体质判定的客观化。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体质人群在免疫、代谢等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免疫组库技术是一个重大的开创性技术突破,本研究旨在将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应用于中医体质研究中,以期发现不同体质人群适应性免疫基因重排的不同表达模式和特异性标记。血浆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和代谢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血浆蛋白质图谱的改变与中医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从血浆蛋白质中筛选出体质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对体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入组标准纳入9种体质健康受试者157例,进行常规体检,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及晨尿样本。1.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等临床数据,并对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分析等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判定价值。以OR值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分值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预测体质效能。2.选取8种体质共34名年龄匹配女性受试者,针对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的的互补决定区(CDR3)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体质人群TCR组库多样性差异及免疫图谱特征,包括多样性指数、CDR3长度分布、V区、J区基因亚家族使用频率和V-J组合的多样性、特异性CDR3序列,寻找高频CDR3氨基酸序列,基于V-J组合数据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绘制ROC曲线。3.以数据非依赖采集(DIA)技术进行血浆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表并对其进行功能(GO功能注释)及富集通路(和KEGG富集通路富集分析),寻找血浆蛋白表达改变及其相关功能及通路与9种体质发生之间的关系,探究9种体质在蛋白质层面的调控机制及潜在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结果:1.与平和质组相比,偏颇体质健康人常规体检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中阳虚质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中性粒细胞计数(NC)、碱性磷酸酶、尿酸、血浆白蛋白占比(ALB%)偏低,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载脂蛋白A1偏高;阴虚质血钙(CA)、血小板相对淋巴细胞比值(PLR)偏低,而NC、血钾(K)、血磷偏高;气虚质的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偏低;气郁质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偏低;痰湿质的体重、BMI、TC偏高;湿热质K、α-HBDH偏低;特禀质ALB%、LDH偏高,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血清总蛋白、PLR、CA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的筛选的指标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平和质组、阳虚质组、阴虚质组、气虚质组、气郁质组、痰湿质组、湿热质组、特禀质组的 AUC 值依次为:0.698、0.881、0.840、0.716、0.856、0.769、0.760、0.894。2.测序获得TCRCDR3特异克隆型2.86±1.63万种。分析免疫组库多样性,平和质组的 D50 指数、DI 指数、香农指数分别为:13.40±5.32、23.52±53.97、11.95±0.68,痰湿质组分别为:2.60±2.52、13.63±6.76、9.45±1.32,痰湿质组与平和质组相比D50值、DI指数、香农指数显着降低,其他各组与平和质组相比无显着差异。CDR3长度分布特征:一般由5-21个氨基酸组成的17种不同长度肽段序列构成,其中由9-15个氨基酸组成的7类多肽占总类的95%。健康人TCRβ链CDR3长度呈正态分布,不同体质CDR3长度分布存在差异。痰湿质组的短链CDR3占比增多,其中:9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6.58±1.82)%,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4.95±0.58)%,其他组平均占比(5.22±0.94)%;10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13.35±2.85)%,平和质组平均占比(10.75±0.83)%,其他组平均占比(11.11±1.48)。痰湿质组长链CDR3占比减少,其中:13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19.05±2.13)%,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21.05±0.25)%,在其他组平均占比(20.69±1.28)%;14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9.45±1.52)%,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11.17±0.65)%,在其他组平均占比(10.91±1.10)%。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与平和质组相比,7组偏颇体质者V基因片段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其中痰湿质组变化最显着。阳虚质组V7-8基因使用频率升高;阴虚质组无显着变化;气虚质组V6-3、V6-5、V6-6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12-5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4-1基因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气郁质组V11-2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3-1、V4-1基因使用频率升高趋势;痰湿质组V9、V29-1、V30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7-9、V10-3、V12-5、V20-1、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2、V6-4基因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湿热质组V5-1、V18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12-5、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7-2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特禀质组V27、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与平和质组相比,7组偏颇体质者J基因片段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与平和质组相比,气虚质J1-4、J1-5、J1-6使用率下降;痰湿质组J2-1基因片段使用率升高。不同体质对不同J基因亚型使用率有不同的趋势。气郁质J1-1使用率有下降趋势,J2-3使用率有升高趋势;气虚质J2-5、J2-6使用率降低,J2-7使用率升高,气郁质与之有相反趋势。平和质组有享表位肽序列为ASSLSYEQY、ASSLTGNTEAF,未鉴定出偏颇体质明确独有的CDR3共有序列。与平和质组对比,应用随机森林(ROC)分类器对7种偏颇体质类型进行识别,计算ROC的曲线下面积:阳虚质组AUC:1,阴虚质组AUC:1,气虚质组AUC:0.778,气郁质组:0.772,痰湿质组:0.833,湿热质组0.944,特禀质组0.444。3.血浆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平和质组相比,阳虚质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共 16 个(上调 6 个,下调 10 个),Keratin,type Ⅱ cytoskeletal 2 epidermal、Transgelin-2、Talin-1等3个蛋白仅在阳虚质组差异表达,阴虚质组共201个DEPs(上调 70 个,下调 131 个),IGKV4-1、HSPA8、NCAM1、ANPEP、ORM2、OGN、FLT4、SH3BGRL3、PROCR等10个蛋白仅在阴虚质组差异表达,气虚质DEPs共195个(上调70个,下调125个),IGLV2-8、MMP2、LGALS3BP等3个蛋白仅在气虚质组差异表达,气郁质DEPs共11个(上调3个,下调9个),ATP2A1、HIST1H2BK、APCS、MYH7等4个蛋白仅在气郁质组差异表达,痰湿质组DEPs共171个(上调65个,下调106个),TXN、PZP、COLEC11等3个蛋白仅在痰湿质组差异表达,湿热质组 DEPs 共 185 个(上调 65 个,下调 120 个),S100A9、KRT10、CRTAC1、FCGBP 等4个蛋白仅在湿热质组差异表达,血瘀质组共检测到显着性差异蛋白(DEPs)185个(上调66个,下调119个),B2M、IL1RAP蛋白仅在血瘀质组差异表达,特禀质组DEPs共168个(上调65个,下调103个),LCAT、PON1蛋白仅在特禀质组差异表达。KEGG分析表明,补体和凝血级联、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胺维生素结合蛋白、磷脂酶D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免疫及代谢信号通路是8种体质共有显着变化的信号通路。阳虚质组以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的显着性富集为其与其他体质区分的关键机制等。结论:常规体检项目有潜力用于客观判别体质类型。不同体质人群免疫功能存在差异。痰湿体质的免疫组库多样性下降,CDR3长度分布有倾斜。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可以区分体质类型,尚未发现不同体质人群的特异性CDR3,不同体质人群免疫组库差异可能表现在V-J组合丰度上。偏颇体质的血浆蛋白表达存在改变。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 C9、IGHG3、AQR、SOD1、TF、CD44、APOL1、APOC2、TUBB1 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8种偏颇体质所共有的变化,提示偏颇体质均有以补体和凝血级联为代表的免疫机能的降低。Transgelin-2、HSPA8、ATP2A1、TXN、S100A9分别是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的潜在分子标记。客观判定体质类型可能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需要使用一组生物标记物共同构建判别模型。

陈税莹[2](2019)在《斑秃患者PBMCs中NPY、β-EP、CGRP基因表达及APS对其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s)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i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斑秃患者PBMCs中NPY、β-EP、CGR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NPY、β-EP、CGRP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APS对其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例斑秃患者(局限型17例、重型3例;活动期10例、稳定期10例作为研究组,各分为APS组和自身对照组,并选择20例同期来源于我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斑秃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BMCs在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下NPY、β-EP、CGRP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还检测经APS与PHA共同刺激斑秃患者PBMCs后NPY、β-EP、CGRP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1.斑秃患者PBMCs中经PHA刺激后NPY、β-EP、CGRP基因表达水平:(1)斑秃患者PBMCs NPY mRNA表达水平:NPY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对照组为(-3.10±0.31),局限型斑秃组为(-4.88±0.75),重型斑秃组为(-4.82±1.04),NPY mRNA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5.353,P<0.01),其中局限型斑秃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斑秃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局限型斑秃组低于重型斑秃组,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斑秃活动期组为(-4.95±0.84),稳定期组为(-4.83±0.72),NPY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5.885,P<0.01),且斑秃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斑秃活动期组还低于稳定期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斑秃患者PBMCsβ-EP mRNA表达水平:β-E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对照组为(-4.91±0.68),局限型斑秃组为(-5.21±0.79),重型斑秃组为(-5.36±0.85),β-EP mRNA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0.986,P>0.05);在斑秃活动期组为(-5.60±0.49),稳定期组为(-4.86±0.86),β-E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3.978,P<0.05),其中斑秃活动期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秃稳定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斑秃患者PBMCs CGRP mRNA表达水平:CG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正常对照组为(-3.81±0.39),局限型斑秃组为(-4.11±0.53),重型斑秃组为(-4.52±0.60),CG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3.914,P<0.05),其中重型斑秃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斑秃组还低于局限型斑秃组,局限型斑秃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秃活动期组为(-4.44±0.48),稳定期组为(-3.91±0.50),CG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6.869,P<0.05),其中斑秃活动期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斑秃稳定期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斑秃患者PBMCs中经APS、PHA共同刺激后NPY、β-EP、CGRP基因表达水平:(1)斑秃患者PBMCs NPY mRNA表达水平:NPY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局限型斑秃APS组为(-4.83±0.73),自身对照组为(-4.88±0.75),重型斑秃APS组为(-4.15±0.96),自身对照组为(-4.82±1.04),在斑秃活动期APS组为(-4.89±0.72),自身对照组为(-4.95±0.84),斑秃稳定期APS组为(-4.57±0.84),自身对照组为(-4.83±0.72);局限型斑秃APS组、重型斑秃APS组、斑秃活动期APS组、斑秃稳定期APS组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斑秃患者PBMCsβ-EP mRNA表达水平:β-E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局限型斑秃APS组为(-5.23±0.70),自身对照组为(-5.21±0.79),重型斑秃APS组为(-4.89±0.69),自身对照组为(-5.36±0.85),在斑秃活动期APS组为(-5.59±0.49),自身对照组为(-5.60±0.49);稳定期APS组为(-4.76±0.63),自身对照组为(-4.86±0.86),局限型斑秃APS组低于自身对照组,重型斑秃APS组、斑秃活动期APS组及斑秃稳定期APS组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斑秃患者PBMCs CGRP mRNA表达水平:CG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局限型斑秃APS组为(-4.21±0.42),自身对照组为(-4.11±0.53),重型斑秃APS组为(-3.92±0.45),自身对照组为(-4.52±0.60),斑秃活动期APS组为(-4.40±0.22),自身对照组为(-4.44±0.48),斑秃稳定期APS组为(-3.93±0.46),自身对照组为(-3.91±0.50);局限型斑秃APS组、斑秃稳定期APS组均低于自身对照组,重型斑秃APS组、斑秃活动期APS组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NPY、β-EP和CGRP在斑秃患者PBMCs中mRNA的水平低于其在正常健康人群表达,提示这三种神经肽可能与斑秃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NPY、β-EP和CGRP均属于神经肽类物质,精神应激事件可能会影响此类物质释放,且其均与外周血免疫细胞交互密切,此类物质在斑秃患者PBMCs中的低表达提示神经免疫因素在斑秃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3.黄芪多糖对斑秃患者PBMCs中NPY、β-EP和CGRP无明显的调节作用。

张娜[3](2016)在《基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论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季节性规律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田深入探讨四时-阴阳-五行-五脏的关系以及“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在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中的应用,讨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与天人相应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四时时令里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指标含量的测定,分析实验指标变化出现差异的原因,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现代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以《黄帝内经》为主,分析四时-阴阳与五脏的关系,并依据五行休王学说,分析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与四时-阴阳的关系,论述“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五脏相关病症以及五脏应时的现代实验研究成果,论述“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整体观思想,并探讨其在中医藏象本质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2实验研究2.1总体设计本研究选择对光周期敏感的金黄仓鼠(叙利亚仓鼠)为实验研究对象,以四时时令(2013、2014年)为分组依据,测定生理状态下,松果体中褪黑素(MT)含量、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水平变化,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指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3、T4)以及甲状腺AANAT、HIOMT活性、MT含量,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2.2实验动物健康雄性金黄仓鼠,质量(130±1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供应。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标准进行分组,每组6只,且均于各节气日前2周购入。饲养条件为:自然光照,湿度50%-70%,室温冬季(18±2)℃,夏季(25±2)℃。动物组织取材时间: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日傍晚将动物移至暗室,并于当晚22:00开始取材。2.3指标检测松果体中的MT、AANAT、HIOMT,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各组织中TRH、TSH、T3、 T4、AANAT、HIOMT、MT,以上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含量。2.4分析、统计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n=6)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两组间比较时,用LSD-t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积差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标准,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松果体中MT含量、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的四时变化金黄仓鼠松果体中MT、AANAT、HIOMT含量变化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含量变化有季节节律性,表现为春分、冬至较高、秋分降低的趋势。并且松果体AANAT、HIOMT活性的季节性变化与松果体MT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呈现正相关。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激素的四时变化下丘脑TRH、垂体TSH激素含量变化有显着差异,并且均在春分出现峰值,夏至出现最低值;甲状腺中T3、T4含量变化季节差异性不明显;甲状腺HIOMT、AANAT活性变化有差异(P<0.05),有秋分最低、冬至高的趋势。结论1理论部分讨论了四时、阴阳、五脏的关系,并从气的角度阐释“天人相应”思想,为“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提供理论依据,从理论角度论述了中医藏象内涵。2松果体分泌的MT含量变化有季节节律性,其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含量变化也有季节节律性,并且MT变化与AANAT、HIOMT活性有关。说明松果体功能的季节节律性,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节,并调控其他器官功能。3下丘脑TRH、垂体TSH含量有季节节律性变化,甲状腺T3、T4含量变化趋势与TRH、TSH一致。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是有季节节律性的,其功能会随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出现适应性调节。

王斌,李向培[4](20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文中提出近年来,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与相互调节的研究发展迅速,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ro-immu-noendocrinology,NIE)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样物质可作用于神经系统,而同一种神经肽和受体又可在不同的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淋巴细胞上表达,

王斌[5](20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及不同剂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以及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SLE患者ACTH的抑制情况。方法选择52例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初发未治疗的SLE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31.83±11.53岁(14~68岁),病程15.47±±28.18月。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8.90±±5.13岁(26~45岁),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各组在性别和年龄构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分组:(1)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重度活动组(SLEDAI≥15分)和轻中度活动组(5分≤SLEDAI<15分)。其中重度活动组28例,男1例,女27例,年龄17~68岁,平均30.39±12.37岁,病程2-120月,平均13.48±24.49月。轻中度活动组24例,均为女性,年龄14~53岁,平均33.43±10.51岁,病程1~120月,平均17.68±32.09月。(2)按照使用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地塞米松组30例,平均年龄31.85±11.39岁,平均病程12.57±21.29月,其中重度活动17例,轻中度活动13例;甲泼尼龙组22例,平均年龄31.73±12.71岁,平均病程28.144±47.52月,其中重度活动11例,轻中度活动11例。检测各组外周血ACTH水平,比较其在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各疾病分组间的差异,并分析ACTH水平与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检测接受不同剂型的GC治疗前后ACTH<平,比较不同剂型的GC对SLE患者ACTH的抑制情况。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前SLE组ACTH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54.298±4.787pg/ml,P<0.05),其中轻中度活动组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62.033±6.076pg/ml,P<0.05),而重度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重度活动组与轻中度活动组ACT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H与白细胞计数(r=0.365,P=0.004)及免疫球蛋白G(r=0.279,P=0.032)正相关,与有无肾脏损害、皮肤损害及RBC、Hb、PLT、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ESR、CRP、IgA、IgM、C3、C4、抗C1q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抗核小体抗体(P=0.087)、SLEADI评分(P=0.086)有一定相关趋势。抗SSB抗体阳性组ACTH水平显着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68.410±8.999pg/ml,P<0.05),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nRN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治疗前后的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ACTH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ACTH的应答异常并与病情活动相关,ACTH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短期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发SLE与甲泼尼龙治疗比较对ACTH(?)平影响无明显差异。

姚艳华[6](2006)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以及SLE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与临床症状、系统损害和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SLE患者共65例,年龄18岁-60岁,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分类标准,并根据SLEDAI评分确定疾病活动分组,SLEDAI≥10分为疾病活动组(39例),SLEDAI<10分为疾病稳定组(26例)。按随机原则分别分入治疗组31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中华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治指南(2005年)治疗,此外治疗组用塞来昔布(200mg/d)。3周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中ET-1及CGRP水平,并同时测定ESR、CRP、ANA、ds-DNA、ENA、C3、C4、Anua、RF、血、尿常规,计算SLEDAI积分。同时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中ET-1、CGRP水平。结果:(1)SLE患者血浆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活动期SLE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稳定期患者血浆ET-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SLE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病情活动组SLE患者血浆CGRP水平低于病情稳定组(p<0.01),病情稳定组血浆CGRP水平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3)SLE患者血浆ET-1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1),CGRP水平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p<0.01)。(4)血浆ET-1水平在雷诺现象组(p< 0.01)、肺病变组(p< 0.05)、浆膜炎组(p< 0.05)、肾脏损害组(p< 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p< 0.05)均升高;血浆CGRP水平在口腔溃疡组明显降低(p< 0.01),血浆CGRP水平则与SLE患者自身抗体无明显相关(p> 0.05)。(5)塞来昔布治疗组治疗后ET-1水平显着下降(p<0.01),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T-1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而CGRP

李久宏,李萍,刘继峰,宋芳吉[7](2005)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的检测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女性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水平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与病情非活动期相比,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水平显着升高、神经降压素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3个月后,二种物质的水平趋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韩世新,李久宏,高奎斌,李波,耿龙,宋芳吉[8](2004)在《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法对 30例女性SLE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 (90 .5 1± 38.2 0 )ng/L、内皮素 (79.4 3± 2 0 .2 6 ) μmol/L及一氧化氮 (78.31± 1 2 .92 )n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 ) ;病情活动期SLE患者神经肽Y(1 1 4 .0 2± 33.2 6 )ng/L、内皮素 (98.6 1±1 9.5 2 ) μmol/L水平高于病情非活动期 ,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女性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李久宏[9](200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 mRNA表达及神经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免疫轴的关键分子。GC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和分泌的甾体类化合物,GC除对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生理过程具有极重要的调节作用外,还具有强大而全面的免疫抑制功能。其不仅参与调控机体的免疫自稳状态,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活动,同时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体组织或器官在某些条件下可对GC呈现某些抵抗现象,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对GC治疗的反应不同。 GC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胞浆内普遍存在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结合而发挥作用。GR有二种不同的亚型,即正常的GRα和变异片段GRβ。GRα活化后产生经典的激素效应,而GRβ不具备与激素结合的能力,作为GRα的拮抗剂起作用。在不存在配体的状态下,GRα在胞浆内与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结合成一种大的复合体,防止GRα对DNA产生作用。这种复合体与激素结合后,结构发生改变,HSP90与GRα分离,随之类固醇-受体复合物易位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内与特异性DNA位点(激素反应片段)结合,继之启动基因转录,合成各种蛋白质,而发挥GC效应,而变异片段GRβ作为GRα的内源性抑制因子而发挥作用。新近研究发现:HSP90在GC-GR结合及GR作用发挥中起到一定作用,HSP90又分为两个亚型,即:HSP90α和HSP90β,二者的作用不同。GR在没有GC作用时,与二个HSP90结合,形成HSP90-GR复合体,存在于细胞浆。当GC通过扩散方式进入胞浆后,即与GR结合引起HSP90-GR复合物解离,GR被激活后形成二聚体,在细胞核内与GR反应元件结合,调节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蛋白质的表达,因而HSP90在GR的形成和功能发挥方面起重要作用。HSP90的变化可导致GR的活性改变,当HSP90与GR之比处于合适状态时为正性调节,而HSP90与GR之比过高或过低,均为负性调节。炎症时HSP90的表达增高,并且其变化与炎症的程度有关,随着炎症程度的加重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这种表达明显增强。HSppo表达增强可使GR与GC结合的反应曲线右移,造成GC-GR复合物稳定性减低,使有效的GC数目减少,因此HSppo的改变可能是GC作用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M)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研究表明石Ch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GC作为治疗SM患者的首选药物,自应用以来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上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发现,即使为同种疾病,对*C的反应却迎然不同。有的患者对GC治疗反应较好,有的反应较差,甚至出现抵抗。GC是通过GR介导而发挥其生物效应的,并且其生物效应强度与GR水平相平行FR数量的多少与GC疗效间的关系已在很多疾病中得到证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内在联系,特别是在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领域,人们已注意到GR异常与免疫性疾病的可能联系,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是,这些关于GR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该法有其一定的优点,然而它是以细胞群为研究对象,故很难将GR的表达与生物效应相联系,同时,这些研究都只是孤立地评价GR数量的变化,而未对GR亚型及主要的相关因素HSpoo进行研究。SLE的发病机制及对治疗的反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可是关于GRm叫A、HSpoo m叫A,特别是H者的亚型GRa、GRp InRNA和HSpooa。HSP906 mRNA及相关因素与 SLE发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关系,国内外报告较少,且存在较多未知领域。 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采用RT—PCR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SLE患者体内GC及GR进行了检测。 二、采用RT-PCR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8例狼疮肾炎患者GC、ACTH、GR、HSP90进行了检测。 三、采用RT-PCR方法对28例狼疮肾炎患者GRa,GR民HSpooa,HSP90p进行了检测。 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0例SLE患者血浆三种神经肽印一内啡肽、神经肽一Y、降钙基因相关肽)进行了检测。 ·2·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采集 二.病例选择: 门广0例女性SCh患者,其中初发者22例,停药复发者8例,年龄13-45岁,平均年龄29岁,均为我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病例,符合美国风湿学会1982年修订的SDe分类标准。病程二周一3年。按Urowitz等方法作出病情活动性积分,积分等于或大于2时,为病情活动期。30例患者中25例为病情活动期,5例为病情非活动期,其中有肾脏损害者10例,神经系统损害者6例。对照组为20例正常健康献血员,均为女性,年龄27-48岁,性别。年龄与患者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所有患者于确诊后接受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 lmgikg·d入其它治疗基本相同。治疗 6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p乃8例狼疮肾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2岁。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修订的SDe分类标准,同时临床上具备下列条件一项以上?

刘继峰,高奎斌,李久宏,耿龙,翟宁,王强,宋芳吉[10](2003)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浆三种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文中认为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的思考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体质学与免疫学关系的理论探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实验一 9种体质受试者常规体检项目的差异研究
    1 背景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伦理批准
        2.2 样本
        2.3 样本采集
    3 仪器与方法
        3.1 仪器
        3.2 检测项目与方法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体质分布情况调查
        5.2 体质指数分析
        5.3 全血细胞结果分析
        5.4 尿常规结果分析
        5.5 生化全项结果分析
        5.6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常规体检指标对体质判定的预测价值
    6 讨论
        6.1 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6.2 体型与体质分型
        6.3 全血细胞分析与体质分型
        6.4 尿常规分析与体质分型
        6.5 生化检验与与体质分型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8种体质受试者TCR免疫组库特征研究
    1 背景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伦理批准
        2.2 样本
        2.3 试剂和材料
        2.4 仪器
        2.5 方法
    3 结果
        3.1 8组受试者TCRB CDR3组库测序结果总结
        3.2 8组受试者TCR多样性分析
        3.3 8组受试者TCRB CDR3长度分布
        3.4 8组受试者V、J区基因的使用频率差异
        3.5 8组受试者V-J片段组合类型差异
        3.6 8组受试者TCRB CDR3频率分布热图
        3.7 8组体质人群共享表位肽序列情况
        3.8 基于V-J组合丰度的主成分分析
        3.9 基于V-J组合丰度绘制ROC曲线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DIA质谱技术的不同体质人群血浆蛋白质组学特征研究
    1 背景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伦理批准
        2.2 样本
        2.3 试剂和材料
        2.4 仪器
        2.5 方法
    3 结果与质控
        3.1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3.2 SDS-PAGE电泳
        3.3 蛋白鉴定结果表
    4 8种偏颇体质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4.1 阳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4.2 阴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4.3 气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4.4 气郁质差异表达蛋白
        4.5 痰湿质差异表达蛋白
        4.6 湿热质差异表达蛋白
        4.7 血瘀质差异表达蛋白
        4.8 特禀质差异表达蛋白
    5 生物信息学分析
        5.1 阳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2 阴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3 气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4 气郁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5 痰湿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6 湿热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7 血瘀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5.8 特禀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6 小结
    7 讨论
        7.1 阳虚质、阳虚质差异蛋白讨论
        7.2 气虚质、气郁质差异蛋白讨论
        7.3 痰湿质、湿热质差异蛋白讨论
        7.4 血瘀质、特禀质差异蛋白讨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件
    附件1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附表2 血常规检测各项正常范围、单位
    附表3 血生化检测各项目检测方法、正常范围、单位
    附表4 免疫组库测序样本信息表
    附表5 人血浆DIA定量蛋白组分析样本信息表

(2)斑秃患者PBMCs中NPY、β-EP、CGRP基因表达及APS对其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1
综述:神经肽、中药黄芪与皮肤病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论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季节性规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天人相应的相关研究
        1 “天人相应”的古代研究
        1.1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理论
        1.2 其他关于古代“天人相应”思想的研究
        2 “天人相应”的现代研究
        2.1 理论研究
        2.2 生理方面的研究
        2.3 病理方面的研究
        2.4 针灸方面的研究
        3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进展
        1.1 精神因素所致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1.2 内分泌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1.3 免疫性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1.4 其他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
        2 中医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进展
        2.1 基础理论
        2.2 治法方药
        2.3 针灸治疗
        3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与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1.1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中医整体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中医“天人相应”思想的重要体现
        1.3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病变相关
    2 五脏应时的实验研究
        2.1 肝主春的实验研究
        2.2 心主夏的实验研究
        2.3 脾主长夏的实验研究
        2.4 肺主秋的实验研究
        2.5 肾主冬的实验研究
    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脏腑的现代研究
        3.1 脑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3.2 肾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
    1 材料
        1.1 动物
        1.2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3.1 金黄仓鼠松果体中AANAT、HIOMT活性、MT含量的季节变化
        3.2 金黄仓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激素指标含量的季节变化
        3.3 甲状腺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变化
        3.4 金黄仓鼠甲状腺AANAT、HIOMT活性与松果体MT含量的季节变化比较
        3.5 2013-2014 年金黄仓鼠松果体、甲状腺轴相关实验指标变化
    4 小结
    5 讨论
        5.1 松果体及褪黑素部分讨论
        5.2 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部分讨论
        5.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激素与中医脏腑部分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 SLE与神经肽
    1.1 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
    1.2 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 NT)
    1.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1.4 阿片肽 (opioid peptide)
2 SLE与内分泌激素
    2.1 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2.2 泌乳素 (Prolactin, PRL)
    2.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2.4 内皮素 (Endothelin, ET)
    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3 结语与展望

(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及不同剂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调查表

(6)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独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SLE 患者血浆ET-1、CGRP 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塞来昔布治疗前后SLE 患者血浆ET-1、CGRP 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的检测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标本采集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标本采集
    1.3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神经肽Y及内皮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3 讨 论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 mRNA表达及神经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英文缩略语
四、 论文主体
    论文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论文二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mRNA表达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论文三 狼疮肾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及热休克蛋白90亚型mRNA表达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论文四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五、 致谢
六、 文献综述
七、 个人简介
八、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获奖等题目

(10)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浆三种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二)标本采集:
    (三)3种神经肽的放射免疫测定:
    (四)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PM/DM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3种神经肽的含量:
    (二)PM/DM患者治疗前血浆中3种神经肽与肌酸激酶的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赵鹏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斑秃患者PBMCs中NPY、β-EP、CGRP基因表达及APS对其调节作用[D]. 陈税莹.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8)
  • [3]基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论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季节性规律的探讨[D]. 张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J]. 王斌,李向培. 安徽医药, 2012(12)
  • [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及不同剂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D]. 王斌.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2)
  • [6]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D]. 姚艳华. 苏州大学, 2006(12)
  • [7]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的检测及其意义[J]. 李久宏,李萍,刘继峰,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08)
  • [8]SLE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检测及意义[J]. 韩世新,李久宏,高奎斌,李波,耿龙,宋芳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01)
  •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 mRNA表达及神经肽的研究[D]. 李久宏. 中国医科大学, 2003(03)
  • [10]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浆三种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J]. 刘继峰,高奎斌,李久宏,耿龙,翟宁,王强,宋芳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02)

标签:;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神经肽的检测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