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学术期刊的等级——关于学术期刊的问题解答

如何判断学术期刊的等级——关于学术期刊的问题解答

一、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论文文献综述)

陶兴[1](2020)在《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经济迅猛发展,学术新媒体作为新型的网络学术知识平台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知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知识传播等带来了改变。学术新媒体以学术微博、学术微信公众号、学术虚拟社区、学术APP等主要形式存在,具有平台类型多样、平台内容丰富、平台知识专业化等特点。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获取学术信息、分享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新途径。学术新媒体不再以文章、期刊论文等长文本形式作为知识推送的内容,学术用户作为学术新媒体环境中知识接受者与生产者两种身份并存,新媒体环境鼓励学术用户通过提问、回答与分享来自主产生新知识,创新了学术知识获取方式。随着新媒体环境的扩张,互联网中的用户生成内容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用户在搜寻知识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浏览与筛选知识内容。知识内容出现“知识过载”,用户陷入“知识迷航”,而学术新媒体中的用户生成知识内容也存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点碎片化分散,内容冗余等问题。同时不同学术新媒体平台间缺乏信息交流,单一平台内的知识无法及时完善与更新,导致用户须花费大量时间去浏览多平台内的知识,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难度。如何对学术新媒体内用户生成内容进行知识的挖掘、组织和管理,创新学术新媒体的知识服务模式,为学术用户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内容,已成为学术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知识聚合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研究中,构建基于知识聚合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聚合机理,探讨了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测问题,提出了主题聚合与摘要生成两种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方法,设计了知识聚合精准推荐方案,并提出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能力提升策略。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第一,构建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机理。界定了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内涵,即对新媒体平台用户生成内容中蕴含的知识进行有效组织,进而挖掘其内在知识的关联关系,为学术新媒体用户提供多源平台的知识聚合服务。划分了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类型,分别为:同型异源知识聚合、异型异源知识聚合、多语种知识聚合。将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要素分为知识聚合主体、知识聚合客体、知识聚合内容、知识聚合环境、知识聚合技术等五个方面。从学术信息资源需求、学术创新环境、知识聚合主体收益、科技进步、多源学术资源等方面探讨了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的驱动力。从原理特点、作用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影响知识聚合的原因。解读了多源学术新媒体知识聚合过程,分别为挖掘与解读用户需求,学术信息的数据处理,学术信息质量评测,知识发现与聚合,学术知识推荐。最后提出了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机理模型,并从各要素间的关系与交互行为入手,绘制其实践应用中的具体过程图。第二,提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自动化质量评测方法。文本通过数据维度、情感极性、领域词汇等三方面考虑,建立学术用户生成内容自动化特征提取过程。再利用双层BI-GRU神经网络学习学术用户生成内容的特征属性。引入专业学术领域词典,优化词嵌入模型所生成的学术用户生成文本向量化表达。最终实现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评测,筛选出高质量的文本内容,为后续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方法研究提供优质的数据基础。第三,基于主题生成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研究。提出基于混合神经网络BiLSTM-CNN-CRF和LDA主体概率模型的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主体聚合方法。利用混合神经网络分词法,对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进行学习分词,然后将获取到的学术专业分词表输入到LDA主体概率模型中,生成多源学术新媒体平台的知识主题。从多个平台的生成主题中,证实了不同学术新媒体平台同类知识内容中存在较大的知识主题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主题进行融合,帮助学术新媒体用户能够从大规模用户生成知识内容中获取核心知识点,为学术新媒体用户提供了知识导航服务。第四,提出了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摘要生成方法。为实现多个学术新媒体平台中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概括性描述问题,提出基于Word2Vec模型和MMR算法的摘要生成方法。利用Word2Vec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词向量表达方法忽略词语间语义联系的问题;利用MMR排序方法,对重要性程度高的摘要进行排序筛选,剔除重复度高的摘要句,同时保留重要性高的摘要句;利用专业领域词典,解决专业领域词无法识别的问题。通过对多个学术新媒体平台的用户生成内容进行聚合,帮助知识欠缺的平台弥补自身知识内容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学术新媒体环境整体知识内容的极大融合,为学术新媒体用户提供一个效率获取冗余用户生成内容中关键性知识的聚合服务。第五,提出了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精准推荐方法。通过用户兴趣度值挖掘推荐项目和用户间的相似关系,将其作为用户对项目的推荐评分。通过传递相似度,实现多源学术新媒体平台间用户的相似度计算,进而建立起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网络。最后通过项目推荐评分与用户传递性网络,构建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精准推荐方法,为学术用户提供多源平台的学术知识与学术用户的双重精准推荐服务。

蔡敬羽[2](2020)在《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开放科学的本质是提高科学研究的透明度、开放性与协作性,推动传统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长期以来,在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参与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虚假同行评议、优质稿源外流、再现性危机、传播能力弱化等问题日益严峻,不断影响学术期刊质量和水平。为此,顺应开放科学发展趋势,积极主动谋求转型,提高学术期刊出版的开放性与透明度,探索建立以高质量同行评议和高水平学术传播为核心的期刊服务能力,对于重塑公众对科学的信任,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学者基本只是就学术期刊参与开放科学的单一实践进行论述。因此,本文从学术期刊同行评议与学术传播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出版创新的策略。具体来说,本文在第一章绪论中探讨了研究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创新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开放科学、同行评议和学术传播等相关概念,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并对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版创新的有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寻找当前研究不足,确定今后研究方向,以学术期刊同行评议和学术传播协同创新作为本文研究的突破口开展后续研究;在第二章中,本文对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调研,分析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需要着重应对的发展困境,以期为学术期刊参与开放科学的出版创新实践现状提供针对性的研究方向;在第三章中,选择代表性的案例,以学术期刊寻求转型的必要性为基础,探索国内外学术期刊解决发展困境的创新实践;在第四章中,利用SWOT模型分析学术期刊顺应开放科学发展趋势的转型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为学术期刊出版创新的因应策略提供了落脚点;在第五章中,从同行评议、科研评价、学术传播和期刊服务入手,探索学术期刊在开放科学驱动下的出版创新因应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在第六章中,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的局限性,也就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创新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展望。

高佳运[3](2016)在《司法解释立法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司法解释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各国法律制度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司法解释制度在法律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司法解释立法化问题。在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修订《立法法》公布实施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司法解释立法化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探究破解司法解释立法化这一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解释的功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首先从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立法化的核心概念入手,在对文章研究对象作出界定后,全面梳理了近年来对司法解释及立法化问题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结合当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和现实问题,指出研究司法解释立法化问题的迫切性和现实需要。其次,论文从司法解释的历史沿革出发,深入分析了司法解释形成的原因,剖析了司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探究了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判断标准,并从司法解释的数量、影响力、受关注程度和范围,以及制定和发布的形式等诸方面的外在表象,和刑事、民事、行政司法解释条文中存在的与法律规定有所出入的内在表现,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研究,试图将司法解释立法化的现状予以充分反映。再次,论文从司法权和立法权的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分析相关法律规定授权解释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司法解释立法化不具有合法性,也缺乏法理合理性,同时从立法的局限性、立法解释的功能弱化和司法解释的主要表现形式单一等方面,分析了司法解释立法化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论文通过上述的分析,探究破解司法解释立法化的有效路径。论文提出要回归司法解释的本质功能,建议通过引入个案指导的案例式司法解释制度,健全案例指导制度,准确把握立法原意,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公开法官心证过程,完善司法解释清理机制以及授权或委托司法机关作出法律解释等途径,来破解司法解释立法化的难题。

李建臣[4](2016)在《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新业态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科研成果的传播方面,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术期刊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传播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从编辑主体到编辑客体,从编辑理念到编辑流程,从作者到读者,从评价到运营等等,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如何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如何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传统学术期刊、电子期刊和和OA等类型的期刊,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网络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方法以及实证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构建两大问题。本文绪论部分对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价的历史、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扫描。正文中,首先梳理和识别了学术期刊的相关概念,包括学术期刊的内涵与特点、学术期刊评价的内涵和发展,以及学术期刊的作用、类型、原则、内容与体系,学术期刊管理的内涵与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文阐述了4个相关理论:学术期刊质量理论、学术期刊效率理论、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模型、学术期刊管理理论与模式。围绕此4个相关理论,本文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阐述了国内外现有学术期刊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体系特征,分析了我国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评价观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原则、随机分布原则、认同原则、核心要素原则、分类和可比原则;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包含基于多视角,基于指标数量,基于质量要素的三种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在认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质量与效率的传统学术期刊、电子学术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从4个方面进行了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阐述了三种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的内涵以及机制的构成要素,从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三种期刊编辑出版基本流程,分别设计三种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质量和效率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分为两个子系统,共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

张耀铭[5](2015)在《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治理》文中研究表明学术评价已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但透过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学术评价的乱象纷纭。造成学术评价乱象的根源很多,比如官本位意识导致学术资源分配不公,"一刀切"的量化评价导致学术生产的数量增加而质量下降,"评价标准异化"导致学术评价机构公信力的缺失,不合理的科研体制是学术评价乱象的根源。要治理学术评价乱象,必须立破并举、多管齐下、统筹协调、优化整合。一是建立学术评价机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二是加强学术评价的回避制度和监督机制,三是规范并完善同行评价制度,四是终结"以刊评文"的量化评价机制,五是建立独立的、客观的、民主的学术评价机构。

洪峻峰[6](2015)在《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4月3日发布的《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实质上就是为学术期刊"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是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新一轮的顶层设计。其设计的学术期刊改革程序,可以概括为资质认定——体制改革——质量评估——政策扶持四个环节。其中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以编辑、出版分离和专业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为基本内容,改革是全方位、多路径的,而不局限于编辑部体制。学术期刊质量评估将决定学术期刊退出或发展的命运,而之前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不可适用,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估及评价体系的建构应该交给学术期刊共同体。此外,这个改革方案没有涉及期刊管理体制,是其缺陷。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改革已到了关键时期,对于学术期刊改革顶层设计所展示的大方向和新路径,学术期刊界应予以积极回应。

黄旭东[7](2012)在《对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期刊资源配置行政化;期刊总数大、人均数量小;综合性期刊多,专业性期刊少;总体质量较差。在期刊评价方面,国际上通行的同行专家评议未能在我国普遍实行,而文献计量的评议方法尽管有种种缺陷,却被我国学界接受甚至被异化,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在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问题上,主管部门的模棱两可,造成了当前我国学术期刊收费的乱象。

吴红光,王林霞,左秀林,吴丽红,周文娟[8](2011)在《关于我国期刊分级的文献综述》文中指出归纳总结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及缺失,既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给政策制定部门带来的困扰和误导,为今后的政策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同时,还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出思路,有助于科研学术机构和基层单位人事部门解决当前面对的、棘手的关于成果认定的难题,对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起到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许莲华[9](2010)在《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必要性探析》文中提出学术期刊的级别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和相关部门作为成果鉴定、职称评聘、工作量计算等的重要依据,然而期刊的分级又是一个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问题,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都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划分,于是各种"民间"评价体系广泛流行,给期刊界造成困扰,更不利于期刊整体的健康发展。高校的学术期刊在期刊界中所占份额巨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明确其职能,促进其良性发展。

许莲华[10](2009)在《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术期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期刊种类且数量众多,由于对其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目前高校学术期刊的总体状态仍呈现出“全”、“散”、“小”、“弱”和“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的状况。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从管理抓起。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期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分类管理,并依据一定的评价体系对同级同类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各学术期刊才能更好地明晰自身的定位和职能,谋求各自的发展空间。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调查、定性分析和综合集成相结合的方法,从期刊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而对高校的学术期刊进行较为详细系统的分级分类,提出在同级同类学术期刊中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优胜劣汰,并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期刊的发展目标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论文提纲范文)

(1)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学术新媒体成为科研工作者学术交流的新途径
        1.1.2 学术新媒体普遍存在低质量用户生成内容
        1.1.3 用户需求促使学术新媒体知识聚合成为趋势
        1.1.4 多源平台内容的知识聚合需求逐渐增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学术新媒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新媒体知识聚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学术新媒体内涵与特征
        2.1.1 学术新媒体的内涵
        2.1.2 学术新媒体的特征
    2.2 用户生成内容概述
        2.2.1 用户生成内容的内涵
        2.2.2 用户生成内容的特征
        2.2.3 用户生成内容的分类
    2.3 知识聚合理论与方法
        2.3.1 知识聚合的概念
        2.3.2 知识聚合的方法
    2.4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2.4.1 自然语言处理概念
        2.4.2 自然语言处理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机理
    3.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的内涵与类型
        3.1.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内涵
        3.1.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类型
    3.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的要素
        3.2.1 知识聚合主体
        3.2.2 知识聚合客体
        3.2.3 知识聚合的内容
        3.2.4 知识聚合的环境
        3.2.5 知识聚合的技术
    3.3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动机
        3.3.1 学术信息资源需求驱动
        3.3.2 学术创新环境驱动
        3.3.3 知识聚合主体收益驱动
        3.3.4 科技进步驱动
        3.3.5 多源学术平台资源驱动
    3.4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过程
        3.4.1 挖掘与解读用户需求
        3.4.2 学术信息的数据处理
        3.4.3 学术信息的质量评测
        3.4.4 知识发现与聚合
        3.4.5 学术知识推荐
    3.5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机理模型
    3.6 基于用户需求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服务过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评测
    4.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测的目的
    4.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测的过程与方法
        4.2.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测的过程
        4.2.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测方法
    4.3 应用实例分析
        4.3.1 数据集预处理与自动化特征提取
        4.3.2 双层Bi-GRU模型训练
        4.3.3 评价指标
        4.3.4 结论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主题生成
    5.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主题生成概念和目的
    5.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主题生成过程与方法
        5.2.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主题生成过程
        5.2.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主题生成方法
    5.3 基于BiLSTM-CNN-CRF和 LDA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主题生成模型
    5.4 应用实例分析
        5.4.1 结合BiLSTM-CNN-CRF和 LDA主题词生成
        5.4.2 主题词过滤与融合
        5.4.3 结论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摘要生成
    6.1 学术用户生成内容的摘要生成的概念及意义
    6.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摘要生成过程与方法
        6.2.1 用户生成内容摘要生成过程
        6.2.2 用户生成内容摘要生成方法
    6.3 基于W2V-MMR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摘要生成方法
        6.3.1 W2V-MMR算法的计算过程
        6.3.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摘要评价指标
    6.4 应用实例分析
        6.4.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6.4.2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生成摘要实验
        6.4.3 结论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精准推荐
    7.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推荐的概念及目的
    7.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推荐过程与方法
        7.2.1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推荐过程
        7.2.2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推荐方法
    7.3 基于用户兴趣度模型与传递相似度的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精准推荐
        7.3.1 基于用户兴趣度模型的精准推荐评分体系
        7.3.2 基于用户相似性传递的用户共联网络
        7.3.3 基于用户兴趣度模型与传递相似度的混合推荐
        7.3.4 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知识聚合的精准知识推荐服务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提升多源学术新媒体知识聚合效果的策略
    8.1 知识聚合主体层面
        8.1.1 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知识聚合理念
        8.1.2 深入挖掘学术新媒体用户多层次的需求
        8.1.3 完善学术新媒体平台内容质量监管和激励机制
        8.1.4 合理规范学术新媒体内的主题与重点内容
        8.1.5 学习与借鉴他源平台内容
    8.2 知识聚合对象层面
        8.2.1 促进学术用户积极互动
        8.2.2 提升学术用户信息素养
        8.2.3 提倡统一用词与语言凝练
        8.2.4 提升多源平台交叉用户基数
    8.3 知识聚合技术层面
        8.3.1 改进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
        8.3.2 搭建学术新媒体的新型知识服务系统
        8.3.3 建立多源学术新媒体的互联技术
        8.3.4 应用学术知识可视化技术
    8.4 知识聚合环境层面
        8.4.1 营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
        8.4.2 加强学术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
        8.4.3 加大学术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开放科学
        1.2.2 同行评议
        1.2.3 学术传播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1 解决同行评议信任危机日益紧迫
        2.1.1 审稿过程不透明引发学术界乱象
        2.1.2 审稿人激励不足影响审稿参与度
    2.2 改进“以刊评文”的学术评价方式
        2.2.1 影响因子至上带动学术造假利益链
        2.2.2 “唯SCI”造成优质稿源外流现象
    2.3 顺应科研数据共享的常态化趋势
        2.3.1 再现性危机降低学术诚信度
        2.3.2 “付费墙”阻碍学术交流进程
    2.4 重构学术期刊知识服务格局所需
        2.4.1 出版形态单一限制知识开放程度
        2.4.2 学术资源分散缺乏高度读者黏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术期刊参与开放科学的出版创新实践现状
    3.1 突出同行评议的学术质量控制功能
        3.1.1 进一步提高同行评议的透明度
        3.1.2 优化审稿流程以降低出版时滞
        3.1.3 完善审稿贡献认定及激励措施
    3.2 多渠道联动合力拓展学术传播空间
        3.2.1 建立新型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
        3.2.2 提供形态多样化的开放资源
        3.2.3 引导读者主动参与学术交流
    3.3 重视学术期刊出版的综合服务功能
        3.3.1 以作者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期刊服务
        3.3.2 鼓励学术团体共建共享期刊数字内容
        3.3.3 期刊出版平台建设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顺应开放科学发展趋势的态势分析
    4.1 优势(Strengths)
        4.1.1 专业性强
        4.1.2 稿源丰富
        4.1.3 创新空间
    4.2 劣势(Weaknesses)
        4.2.1 出版时滞
        4.2.2 资源浪费
        4.2.3 服务不足
    4.3 机遇(Opportunities)
        4.3.1 开放获取的需求日益增长
        4.3.2 开放科学的政策环境大好
        4.3.3 资助机构大力支持与推动
    4.4 挑战(Threats)
        4.4.1 学术评价不合理
        4.4.2 分散经营规模小
        4.4.3 出版商利益冲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开放科学驱动的学术期刊出版创新因应策略
    5.1 维护同行评议学术把关的可靠性
        5.1.1 推动出版透明保障期刊学术质量
        5.1.2 优化评审过程提高论文的时效性
        5.1.3 加强公众对开放同行评议的认识
    5.2 建立回归学术交流本位的评价导向
        5.2.1 拓展单篇论文的内容价值及出版形态
        5.2.2 引入替代指标结合传统文献计量方法
        5.2.3 政策支持扭转“唯论文”学术评价倾向
    5.3 构建可持续性的学术传播互动方阵
        5.3.1 场景化思维深入挖掘读者内容需求
        5.3.2 期刊作为多元化传播渠道的链接点
        5.3.3 公众参与提高研究的社会开放程度
    5.4 提高学术期刊服务品牌建设能力
        5.4.1 坚持服务个性化和学术研究多样性
        5.4.2 采取分散与统一的集群化办刊模式
        5.4.3 探索学术出版服务模式新的盈利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成果

(3)司法解释立法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核心概念范畴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三、主要学术议题评述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司法解释制度与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解析
    第一节 司法解释的历史沿革和形成原因
        一、我国司法解释的发展历程
        二、司法解释的形成原因及功能
        三、司法解释的现状概述
    第二节 司法解释在法律解释体系中地位
        一、各国法律解释体系概况
        二、我国的法律解释体系
        三、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解释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判断标准
        一、主观解释论
        二、客观解释论
        三、折衷解释论
        四、侧重于主观解释的折衷论
    第四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的外在表现
        二、我国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的内在表现
第三章 司法解释立法化面临的困境与质疑
    第一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合法性分析
        一、宪政体制下的权力体系
        二、分权制下的立法权与司法权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立法权与司法权
        四、1981 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授权解释问题
    第二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法理合理性分析
        一、司法解释立法化不利于法制的完善
        二、司法解释立法化不利于法制的统一
        三、司法解释立法化不具有历史传承性
    第三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现实合理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立法自身的局限性
        二、立法程序的客观限制
        三、立法解释的功能弱化
        四、立法宜粗不宜细的传统观念限制
        五、法院本能地具有解释法律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倾向
        六、司法解释主要表现形式单一
第四章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困境反思与对策研究
    第一节 司法解释的本质功能回归
    第二节 个案指导的案例式司法解释制度的引入
        一、案例式司法解释的引入
        二、案例指导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三、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途径
        四、指导性案例的编撰与清理
    第三节 立法原意的准确把握
        一、把握立法语言来探究立法精神
        二、了解立法过程来明晰立法意图
        三、征求社会意见来直接获取民意
    第四节 心证公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
        一、心证公开的价值功能与实践示范
        二、法官心证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心证公开范围和内容探讨
        四、心证公开程序和方式的“五层级”模式构想
    第五节 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加强
        一、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二、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实践现状探析
        三、司法解释清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六节 授权立法或委托立法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观点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整体情况概述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基础
    2.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学术期刊
        2.1.2 学术期刊评价
        2.1.3 学术期刊管理
        2.1.4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关系分析
    2.2 学术期刊质量与效率理论
        2.2.1 学术期刊质量理论
        2.2.2 学术期刊效率理论
    2.3 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模型
        2.3.1 学术期刊评价理论
        2.3.2 学术期刊评价模型
    2.4 学术期刊管理理论与模式
        2.4.1 学术期刊管理理论
        2.4.2 学术期刊管理模式
3 学术期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3.2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2.2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3.2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4.2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学术期刊分类评价实证研究
    4.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4.1.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1.3 评价方法与流程
        4.1.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 开放存取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4.2.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4.2.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2.3 评价方法与流程
        4.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5 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趋势
5 学术期刊质量控制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5.1 学术期刊质量控制及动态管理概述
    5.2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2.1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2.2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2.3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2.4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3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3.1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3.2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3.3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3.4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4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4.1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4.2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4.3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4.4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5 本章小节
6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6.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架分析
        6.1.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内涵
        6.1.2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基本内容
    6.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建
        6.2.1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内涵
        6.2.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框架与价值标准
        6.2.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6.2.4 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与模型
        6.2.5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实施机制
    6.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构建
        6.3.1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内涵
        6.3.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流程分析
        6.3.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结构和功能分析
        6.3.4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内容构建
    6.4 本章小节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评价滥觞于欧美
二、学术评价引进之历程
三、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群雄并起,竞争加剧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发起,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研究,定期出版评价成果。
        2.《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于1998年创建,每2年评选一次来源期刊。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2000年编制,初为内部参考资料,后正式出版。
        4.
        5.《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6.《“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书报资料中心共同研制,于2012年首次发布。
        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研制,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
    (二)过度量化,急功近利
    (三)以刊评文,越俎代庖
    (四)“影响因子狂热”,危害学术
    (五)行政主导,权力异化
四、学术评价乱象之根源
    (一)官本位意识导致学术资源、学术权力的不公平
    (二)“一刀切”的量化评价导致学术生产的数量繁荣,质量下降
    (三)“评价标准异化”导致学术评价机构公信力的缺失
        1.评价机构在获取数据时,违背统计学抽样调查原理,使原始数据和测评结果带有明显的生造臆断痕迹
        2.核心期刊评估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时间滞后性与背离性(2)
        3.引文索引来源文献存在致命的涵盖性缺陷
        4.不同学科之间引用率存在不可比性
        5.不同性质的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4)
        6.通过“策略性编辑”行为操纵期刊的影响因子
        7.引用目的存在多样性
        8.用非科学的态度编造、捏造、任意取舍的实验数据,被称之为“学术造假”
        9.评价结果软化,共享程度不高
        1 0.评价体系浮躁
    (四)不合理的科研体制才是学术评价乱象的根源
五、学术评价乱象的治理
    (一)建立学术评价机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
    (二)加强学术评价的回避制度和监督机制
    (三)规范并完善同行评价制度
    (四)用“以文评刊”取代“以刊评文”
    (五)建立独立的、客观的、民主的学术评价机构

(6)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学术期刊的资质认定与体制改革
三、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估与政策扶持

(7)对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 期刊资源配置行政化。
    (二) 期刊总数大。
    (三) 人均数量小。
    (四) 综合性期刊多, 专业性期刊少。
    (五) 总体学术质量较低。
二、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机制
三、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问题

(8)关于我国期刊分级的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的定义
2 关于期刊分级
    2.1 期刊分级是现实的需要
    2.2 主管部门对期刊分级的实际作为
        2.2.1 国家新闻出版等管理部门对期刊分级的阐述和组织的活动
        2.2.2 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期刊分级的实践
    2.3 其他行政部门及学术界对期刊分级的阐述、组织的相关活动和研究
        2.3.1 其他行政部门对期刊的评比和分级规定
        2.3.2 学术界对期刊分级的研究与阐述
        2.3.3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认定
    2.4 期刊分级的方法和依据以及对期刊分级的若干意见
        2.4.1 期刊分级的方法和依据
        2.4.2 对期刊分级的若干意见
    2.5 归纳总结——为何期刊分级在普遍的质疑和反对中得到推广
        2.5.1 应用的客观需要
        2.5.2 期刊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
        2.5.3 学术期刊分级有一定的可信度
3 对期刊分类分级问题的审视

(9)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必要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分层次, 高校的学术期刊也应有层次之分
2 管理层对高校学术期刊管理的缺失
3 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其定位的准确
4 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其功能的明晰
5 高校学术期刊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将促进期刊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10)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既往高校学术期刊的分级分类研究概述
    1.3 本研究的目的、理论和特色
2 当前高校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2.2 原因分析
3 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3.1 必要性分析
    3.2 意义
4 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的依据、原则及具体分类
    4.1 当前期刊的主要评估体系
    4.2 高校学术期刊分类分级的依据和原则
    4.3 高校学术期刊的具体分级分类
5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6 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展望
    6.1 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
    6.2 综合性期刊的发展前景
7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四、学术期刊的级别如何确定——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源学术新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知识聚合研究[D]. 陶兴. 吉林大学, 2020(08)
  • [2]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创新研究[D]. 蔡敬羽.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3]司法解释立法化问题研究[D]. 高佳运.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2)
  • [4]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D]. 李建臣. 武汉大学, 2016(06)
  • [5]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治理[J]. 张耀铭.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6]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 洪峻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7]对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黄旭东. 贵州社会科学, 2012(02)
  • [8]关于我国期刊分级的文献综述[J]. 吴红光,王林霞,左秀林,吴丽红,周文娟.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1(08)
  • [9]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必要性探析[J]. 许莲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9)
  • [10]高校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管理探析[D]. 许莲华. 暨南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如何判断学术期刊的等级——关于学术期刊的问题解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