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施工

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施工

一、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的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孙巍锋[1](2020)在《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简称二元边坡)是由上覆土层和下部岩体组成的一类边坡,在浅表有松散堆积物的山区和丘陵区修路时较为常见。在以降雨为主的影响作用下,二元边坡容易演变为滑坡灾害,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施工中断、交通阻塞和生态破坏。为此,在探索二元边坡失稳机理的基础之上,开展智能预警是预防此类边坡病害的关键与发展趋势。本文以双达高速公路沿线的二元边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调查与试验监测、归纳总结、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软件编程等方法,开展了二元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开展二元边坡的温湿度原位监测和探测,揭示了边坡内的温湿变化规律,明确了水分入渗是二元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影响因子,并提出了水分在二元边坡上覆土内的入渗模式。(2)基于室内三轴和直剪试验研究,揭示了二元边坡上覆土、全风化岩体和土-岩接触面的抗剪性能随增湿过程的变化规律。对二元边坡下的其它风化岩体,基于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同步折减岩块压缩强度、地质强度指标和岩块变形模量来近似模拟湿润环境的影响,探究了岩体性质参数随湿润环境的长期劣化规律。(3)通过离心模式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因边坡高度增加与水分入渗的缓顺倾、陡顺倾和反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并获得了水分入渗情况下影响二元边坡稳定性的敏感土层内部边界。(4)通过同类监测量与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确定了三类二元边坡多源监测量(坡表单点位移、格构梁混凝土应变、两点相对位移、锚杆轴力、锚索拉力和倾斜度)的监测敏感部位,并总结了监测量的变化模式。(5)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经验法、预演-回归分析法和预演-支持向量机法确定各监测量的四级预警值,并给出了由监测量的预警值和变化模式进行边坡四级预警的标准。(6)通过软件编程,研发了由项目、边坡对象、边坡立面及其上监测点、边坡断面及其内监测点进行依次便捷访问的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和APP,可对边坡群多源参数进行实时远程监测与边坡潜在风险进行自动预警。(7)开展了二元边坡监测预警实例研究,验证了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和APP的有效性,揭示了坡内倾斜两点相对位移、锚杆轴力和格构梁混凝土应变随降雨和气温变化的动态响应规律,并评价了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二元边坡的智能预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有利于加快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与智能公路的发展速度。

刘伟[2](2019)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过程控制》文中提出在我国西南山区干线公路上,堆积体边坡是一种常见处于临界状态、地形条件极为复杂的高边坡,此类坡体山高坡陡,岩土体类型复杂,如果遭遇人工开挖、爆破等工程活动的影响,极有可能使边坡岩土体在自重及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失稳,给山区公路顺利建设和后期公路营运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本文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南山区干线公路路基灾变过程控制理论与动态调控技术研究”为依托,开展相关研究,引入了灾变机理过程控制的概念,并以工程实例贵州某枢纽互通右侧堆积体边坡滑坡展开。在前期现场边坡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及现场变形监测资料的成果基础上,充分运用传统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堆积体边坡从自然状态到前缘开挖、降雨失稳再到治理加固等过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的真实再现,通过研究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动态特征,对其进行稳定性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边坡灾变过程控制原理,是对传统山区公路高边坡灾害防治技术瓶颈的一次突破。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当前堆国内外对堆积体边坡稳定性与边坡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与理论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贵州某枢纽互通右侧堆积体边坡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对滑坡的形成因素、现状进行了分析。(2)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研工作,获得研究对象相关现场资料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剖面段和深孔监测所得滑动面,采用传统分析边坡稳定的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其稳定性与剩余下滑力,求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结合相应规范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3)对FLAC3D数值分析原理进行阐述,利用CAD to Sufer to FLAC3D等软件建立了滑坡典型段的三维数值模型,再现边坡灾变的开挖、变形、破坏、失稳、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数值模拟得出的边坡安全系数图、位移量图、不平衡力演变曲线图、塑性区图及应力应变图进行分析,结合所设特征点位移监测图,实现运用坡体的变形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作出动态评价。为相似程度较高的边坡的稳定性动态评价提供借鉴。(4)通过对该堆积体边坡治理思路和动态调整过程的阐述,根据滑坡处置施工图提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治理方案,并用FLAC3D软件对其治理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变机理过程控制的概念,将该边坡灾变视为一个过程,通过模拟技术进行认识和再现,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和适当的方式介入对该滑坡体进行调控,使之逆转而稳定。为后续边坡灾变干预时机和干预方法研究结果论证提供重要的依据。

薛玥[3](2018)在《黔张常高速铁路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沉降特性分析》文中指出我国西南地区可溶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强烈,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岩溶空洞以及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引发的路基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问题。给高速铁路的设计、施工、运行以及养护维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开展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沉降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沪渝铁路东西向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黔张常高速铁路岩溶地基注浆试验研究课题,对“少析水、速凝结”的新型可控注浆浆液结石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岩溶地基数值模型,研究了岩溶发育特征参数以及注浆充填度等因素对岩溶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并对注浆强化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岩溶路基变形研究现状以及岩溶路基的病害形式及处理措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基于注浆浆液结石体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实验室制备的新型可控浆液结石体和施工现场采用的常规水泥浆液结石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了新型可控浆液充填效果的优越性并为后续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参数。(3)基于地质勘察资料和钻孔勘测结果,采用三维曲面建模方法对试验段溶洞发育情况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岩溶地基实体模型,对实际工程条件下的建模方式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圆柱形溶洞建立了岩溶地基数值模型。(4)基于岩溶地基数值模型,研究了溶洞跨度、顶板厚度、溶洞断面形状、溶洞高度以及串珠型溶洞对岩溶地基竖向位移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注浆前后地基沉降量变化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溶洞跨度以及顶板厚度对岩溶地基沉降影响较大。注浆对岩溶地基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5)基于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数值模型,研究了注浆充填度以及注浆结石体力学性能变化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注浆充填度在90%~98%范围内时,岩溶地基表面竖向位移随注浆充填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际施工过程中,溶洞跨度越大或顶板厚度越小,对注浆充填度要求越高。基于计算结果对不同类型岩溶的注浆充填度提出了建议值。

陆延棋[4](2017)在《半坡桩设计关键参数研究及应用分析》文中认为高边坡防护和滑坡治理是目前山区道路建设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问题,半坡桩在场地条件受限的前提下,在治理高边坡及滑坡工程具有较大的优势。半坡桩的实践应用远远超前于理论研究,设计计算理论还远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与普通抗滑桩相比较而言,半坡桩主要设置在路堑边坡的中部或上部,或者是设置在陡坡路堤或斜坡路堤上,桩前边坡岩土体一般比较破碎,其自身的稳定性通常比较差,桩前坡率或者坡度一般较陡。即半坡桩的锚固段处在非半空间无限岩土体中,它的变形和破坏模式与处在半空间无限体的普通抗滑桩变形及破坏模式相差较大,主要表现为桩前锚固段的岩体安全平台宽度及锚固段深度不足;桩前岩体在土压力的作用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楔形体将产生滑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方法结合现场试验及研究,以传统抗滑桩的设计方法及理论为基础,对半坡桩的设计关键参数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半坡桩前锚固段岩体有足够的安全平台宽度,使锚固段前的岩土体近似达到半空间无限体,是影响半坡桩设计成败的关键设计参数。论文基于力学平衡方程,与楔形体的计算模型结合,提出了在路堑中部设置半坡桩或陡坡路堤设置半坡桩的安全宽度的计算公式。对于陡坡路堤设置半坡桩的计算公式中出现的结果偏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正的方案。采用敏感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全宽度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出各因素的敏感程度。考虑受到场地条件、地形、地层岩性等原因的限制,提出了半坡桩桩前安全宽度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最后,结合兰州市北环路西段K2+080160段,进行边坡方案治理,表明半坡桩方案在经济性、施工难度、解决问题的便捷等各方面优势明显。研究成果对于边坡稳定性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中帅[5](2017)在《山区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实践表明:顺层岩质边坡是失稳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类边坡,给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南山区干线公路路基灾变过程控制与动态调控技术(2015BAK09B01)”展开研究,以渝黔高速公路某段顺层岩质边坡滑塌为例,对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稳定性计算、工程处治设计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安全,并采用快速旋挖机械成桩施工方法,快速形成“抗滑桩+斜撑墙+锚索”联合防护,利用FLAC数值模拟加固方案,对加固效果进行稳定性评价。其主要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归纳总结了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处治技术,基于文献查阅及广泛调研总结了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的两种形式:变形和破坏。(2)基于FLAC中的有限差分分析方法,采用摩尔-库伦(Morh-Coulomb Model)准则,建立了多个不同坡角、坡高、岩层倾角组合模型,分析对顺层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坡高的增加、坡率的增加呈单调递减状态,随着岩层的倾角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模拟结果与极限平衡法得到的结果变化趋势基本吻合。(3)以渝黔高速某段顺层边坡滑塌事故为工程背景,根据其工程特点,采用了“云眼”可视化边坡智能监控系统对边坡全方位监控,根据稳定性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边坡最大位移量,设置监测数据阀值,数据超过设定阈值时及时预警,实现了抢险决策过程的信息化,因地制宜地制定联合加固方案,达到处治目的。(4)应用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西南地区渝黔高速公路某顺层岩质边坡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垮塌之后未防护、防护之后顺层边坡应力场、位移场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顺层岩质边坡采用“抗滑桩+斜撑墙+锚索”联合加固后,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使受力更趋合理,解决了锚杆(索)或抗滑桩单独使用所存在的弊端。

王林[6](2015)在《基于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研究》文中提出边坡处治实践中,常常存在因边坡处治方案选择不合理而导致边坡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增加工程造价、延误施工工期的情况。因此,合理确定边坡处治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边坡处治工程的安全性、技术性、经济性、工期性、环保性、施工性、使用性,仍然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降低边坡失稳造成的灾害,针对边坡处治方案优选过程的模糊性、灰性、多属性、群体性特征,以工程建设管理“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环境”五大基本目标评判属性,结合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理论、多属性决策理论、群决策理论对边坡处治方案优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综述近年来边坡处治方案优选问题的相关文献,了解边坡处治方案优选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基础理论;其次,针对边坡处治方案优选过程的模糊性、灰性、多属性、群体性特征,基于工程建设管理“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环境”五大基本目标,综合运用隶属度、灰度、多属性决策理论、群体决策理论构建基于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模型;最后,以布卡隧道进口K214+500-K214+700边坡工程为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将所构建的模型用于边坡处治方案优选实践是可行的。同时,实践结果证明,该模型的优选结果实用效果较好。

刘斌[7](2015)在《广佛肇高速公路(K171+990~K172+210)高路堤边坡监控与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大力开展和山岭地区对交通运输资源的需求,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向山区进军。然而在山区高等级公路选线设计时,必然要穿过一些复杂的地形,势必也会遇到高填深挖的问题。当修筑的边坡处于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地区时,应当加强对边坡的治理与监测和稳定性研究,其中边坡稳定性问题已变成同地震、火山并列的全球三大地质灾害源之一。假如边坡一旦发生失稳发生滑坡事件,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所以,边坡的监控和稳定分析已成为人们生活、工程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广佛肇高速公路作为研究的背景,选K171+990~K172+210段路堤右侧高边坡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了影响边坡工程稳定的因素,针对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路基设计方案;借助于有限元软件GEO-SLOPE/W对该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该边坡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按照路基设计方案中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为了确保软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利用了理正岩土软件进行验证,该软件计算结果与GEO-SLOPE/W的计算结果较接近,说明计算结果可靠。然而软件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完全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应对该路堤边坡进行实时监控,近六个月的监控数据信息反应出该边坡暂时是稳定的。为了预测路堤边坡以后的变形量,采用了FLAC3D简单的对第五级边坡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模拟,其他四级边坡简化成地基验算,计算结果显示日后的工后沉降和坡脚位移均满足在规范要求。综合分析得出,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李菊芳[8](2015)在《重庆奉云高速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山区,深挖高填现象往往引发大量的工程滑坡,这必将严重制约工程建设的发展。这类工程滑坡治理的投资规模巨大,这使得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变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为主线,以已整治的重庆奉云路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为背景,开展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的研究,基于Excel VBA开发了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步建立了一套滑坡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滑坡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了滑坡治理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依托指标体系对挖断村滑坡的治理效果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挖断村滑坡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系统分析,表明该滑坡整体治理效果良好,坡体逐渐趋于稳定,主体抗滑支挡结构工作状态正常,但个别结构存在损坏现象,应引起运营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3)总结出了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中一些特色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挖断村滑坡治理中,采用“一次根治、分期落实”的治理措施理念,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也是该滑坡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有效推进了后续工程施工。(4)基于Excel VBA开发了滑坡治理效果评价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基础理论成熟的特点。利用该系统对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分析结论较为相符。通过以上效果评价方法,验证了所提出的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效果分析结论的正确性,表明了基于Excel VBA的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系统的可靠性。该评价方法不仅在奉节地区以及三峡库区众多复杂堆积层滑坡的治理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在西南复杂的地质环境下的交通工程建设也起到借鉴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必将对我国交通系统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客观公正的看待已经完成的病害治理工程,用以指导和优化病害的防治,减少灾害损失。

王明慧,李敢,李大平[9](2015)在《渝黔铁路白杨湾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综合施工技术》文中指出铁路复杂地质浅埋偏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既涉及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又要确保既有高速公路在通车情况下防沉降、防坍塌、防止交通事故的问题。本文以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白杨湾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为例,从实施方案论证、开挖方法选择、施工技术应用、确保畅通措施、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相应对策与技术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杨烨,李海平[10](2013)在《向家坡至黄桷垭道路SP1SP4桥梁段滑坡分析与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坡是山区公路的常见病害。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在城市道路修建过程中也时常会遇到滑坡等地质病害,其对周边道路运营和居民安全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对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处治措施。

二、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的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的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二元边坡研究现状
        1.2.2 边坡智能预警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二元边坡的类型及失稳模式
    2.1 依托工程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2.1.1 依托工程概述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2 二元边坡类型
    2.3 二元边坡失稳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高寒阴湿区二元边坡温湿变化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边坡温湿度现场监测研究
        3.2.1 温湿度监测方案
        3.2.2 温湿度监测结果分析
    3.3 边坡湿度现场钻探试验研究
        3.3.1 边坡湿度的钻探方案
        3.3.2 边坡湿度的实验分析
    3.4 二元边坡上覆土内水分入渗模式
    3.5 小结
第四章 增湿对二元边坡岩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4.1 概述
    4.2 岩土体的类别及基本性质
        4.2.1 边坡上覆土的类别及基本性质
        4.2.2 全风化闪长岩的基本性质
    4.3 增湿对土体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4.3.1 土样的三轴试验方案
        4.3.2 土样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4.3.3 土体应变强化本构模型数值反演
    4.4 增湿对全风化岩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4.4.1 全风化岩的三轴试验方案
        4.4.2 全风化岩的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4.4.3 全风化岩应变强化本构模型数值反演
    4.5 增湿对土-岩接触面抗剪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4.5.1 土-岩接触样的直剪试验方案
        4.5.2 土-岩接触样的试验结果分析
    4.6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类型及其性质参数
        4.6.1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的岩体类型
        4.6.2 基于Hoek-Brown-GSI法的岩体强度参数确定方法
        4.6.3 基于Hoek-Diederichs法的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
        4.6.4 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的调查及性质参数计算
    4.7 湿润环境对边坡其它风化等级岩体的性质参数影响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典型二元边坡的破坏机制研究
    5.1 概述
    5.2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2.1 试验目的及原理
        5.2.2 试验方案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3 离心模型试验工况的二元边坡破坏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5.3.1 数值模拟目的及方案
        5.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 水分入渗下二元边坡的破坏机制分析
        5.4.1 分析目的及方案
        5.4.2 缓顺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4.3 陡顺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4.4 反倾接触面型二元边坡破坏机制
    5.5 小结
第六章 二元边坡监测敏感部位与监测量变化模式
    6.1 概述
    6.2 边坡监测变量类型
    6.3 边坡监测敏感部位
        6.3.1 坡表单点位移监测敏感部位
        6.3.2 格构梁混凝土应变监测敏感部位
        6.3.3 两点相对位移监测敏感部位
        6.3.4 锚杆(索)监测敏感部位
        6.3.5 倾斜度监测敏感部位
    6.4 边坡监测量变化模式
        6.4.1 锚杆轴力变化模式
        6.4.2 锚索拉力变化模式
        6.4.3 位移变化模式
        6.4.4 混凝土应变变化模式
    6.5 小结
第七章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
    7.1 概述
    7.2 监测量预警值的确定方法
        7.2.1 经验法
        7.2.2 预演-回归分析法
        7.2.3 预演-支持向量机法
    7.3 边坡智能预警系统组成部分
    7.4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云平台开发
        7.4.1 云平台开发环境
        7.4.2 云平台系统框架结构及分步设置
        7.4.3 云平台监测数据远程接收
    7.5 路基边坡智能预警APP用户登录界面
    7.6 小结
第八章 二元边坡监测预警工程案例
    8.1 概述
    8.2 监测边坡概况及智能预警系统
        8.2.1 监测边坡概况
        8.2.2 边坡智能预警系统
    8.3 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的确定
        8.3.1 基于经验法确定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
        8.3.2 基于预演-支持向量机法确定边坡监测量多级预警值
    8.4 监测结果分析及边坡稳定性评价
        8.4.1 深部相对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8.4.2 锚杆轴力监测结果分析
        8.4.3 格构混凝土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8.5 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过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2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3 边坡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堆积体边坡滑坡工程概况
    2.1 互通滑坡背景
    2.2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和交通
        2.2.2 地貌特征
        2.2.3 地层岩性
        2.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人类工程活动
        2.2.7 不良地质
    2.3 滑坡工程地质特征
        2.3.1 滑坡周界与滑体地貌特征
        2.3.2 滑体物质组成特征
        2.3.3 滑面、滑带及滑床特征
        2.3.4 滑壁特征
    2.4 滑坡形成因素、现状及机理分析
        2.4.1 滑坡形成因素分析
        2.4.2 滑坡现状及机理分析
    2.5 滑坡监测
        2.5.1 滑坡监测内容
        2.5.2 监测工作的实施步骤及监测目的
第三章 基于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3.0 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概述
    3.1 计算剖面的选取和工况的确定
        3.1.1 计算剖面的选取
        3.1.2 计算工况的确定
    3.2 计算方法与参数的选取
        3.2.1 公式选择
        3.2.2 计算参数的选取
    3.3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LAC3D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FLAC3D基本原理
        4.1.1 有限差分近似
        4.1.2 运动方程
        4.1.3 力学时步原理
    4.2 FLAC3D边坡稳定性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参数的选取
        4.2.2 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
        4.2.3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4.3 边坡灾变过程稳定性动态评价
        4.3.1 稳定性分析对象选取
        4.3.2 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
        4.3.3 稳定性动态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滑坡治理措施和过程控制
    5.1 滑坡治理原则
    5.2 滑坡段治理思路和调整过程
        5.2.1 治理思路
        5.2.2 动态调整过程
    5.3 基于FLAC3D滑坡治理措施的数值模拟分析
        5.3.1 回填反压的FLAC3D数值模拟与分析
        5.3.2 抗滑桩加固的FLAC3D数值模拟与分析
    5.4 边坡灾变过程控制原理
    5.5 堆积体边坡灾变及其“过程控制”的技术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本次研究不足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实践

(3)黔张常高速铁路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沉降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路基变形理论研究
        1.2.2 岩溶路基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1.2.3 岩溶路基病害形式
        1.2.4 岩溶路基处理措施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岩溶地基注浆结石体力学性能研究
    2.1 项目工程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特征
        2.1.3 地震动参数
        2.1.4 地层岩性
        2.1.5 水文地质条件
        2.1.6 不良地质现象
    2.2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设备与材料
        2.2.3 试验方案
        2.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3.1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3.1.1 基本假设
        3.1.2 模型及边界条件
        3.1.3 参数选取
        3.1.4 荷载条件
        3.1.5 岩溶地基实体模型
        3.1.6 岩溶地基数值模型
        3.1.7 计算工况
    3.2 本章小结
4 溶洞发育特征参数对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沉降影响分析
    4.1 溶洞跨度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4.1.1 注浆前溶洞跨度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1.2 注浆前后岩溶地基沉降量对比
    4.2 顶板厚度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4.2.1 注浆前顶板厚度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2.2 注浆前后岩溶地基沉降量对比
    4.3 溶洞断面形状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4.3.1 注浆前溶洞断面形状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4.3.2 注浆前后岩溶地基沉降量对比
    4.4 溶洞高度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4.5 串珠型溶洞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注浆充填度对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沉降影响分析
    5.1 注浆充填度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5.1.1 溶洞跨度不同时注浆充填度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5.1.2 顶板厚度不同时注浆充填度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5.2 注浆结石体力学性能变化对岩溶地基沉降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半坡桩设计关键参数研究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1.2.3 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半坡桩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2.1 半坡桩的概念及特点
        2.1.1 半坡桩的定义
        2.1.2 半坡桩的特点
        2.1.3 半坡桩形成的原因
        2.1.4 半坡桩的分类及破坏形式
    2.2 半坡桩的设计要求及流程
        2.2.1 半坡桩的设计要求
        2.2.2 半坡桩的设计流程
    2.3 关于桩内力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坡桩关键设计参数分析及计算
    3.1 半坡桩的关键设计参数分析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思路
        3.2.2 基本假定
        3.2.3 关于岩体竖向破裂角α的确定
        3.2.4 岩体破裂扩散角β的确定
    3.3 计算过程
        3.3.1 路堑中部设置的半坡桩
        3.3.2 陡坡路堤设置半坡桩
    3.4 各影响因素对安全宽度的影响分析
        3.4.1 敏感性分析的方法的应用原理
        3.4.2 对桩前安全宽度的影响因素的计算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坡桩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4.1 工程实例分析
        4.1.1 北环路西段K2+080~160段工程问题
        4.1.2 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4.1.3 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4.1.4 半坡桩的有限元验证
    4.2 设计关键参数的应用
        4.2.1 岩体的分类及物理力学参数
        4.2.2 各类岩体的安全宽度的计算范围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山区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2 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及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2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2.1 概述
    2.2 顺层岩质边坡概念及特征
    2.3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4 岩质边坡工程设计及施工特点
    2.5 本章小结
3 顺层岩质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3.1 基于几何形态分类
    3.2 基于变形破坏机理分类
    3.3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3.3.1 极限平衡法
        3.3.2 数值模拟法
    3.4 本章小结
4 边坡稳定性的FLAC数值模拟分析
    4.1 概述
    4.2 FLAC数值模拟计算简介
        4.2.1 本构模型
        4.2.2 计算原理
        4.2.3 分析计算流程
    4.3 用FLAC分析几何参数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4.3.1 坡高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3.2 坡率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3.3 岩层倾角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渝黔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
    5.1 渝黔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灾害概况
        5.1.1 工程简介
        5.1.2 地质概况
        5.1.3 灾害机理分析
    5.2 应急抢险措施及稳定性分析
        5.2.1 实时监测设备布置
        5.2.2 应急抢险措施
        5.2.3 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方案的选择
    5.3 FLAC数值模型建立及联合加固分析
        5.3.1 数值模型建立
        5.3.2 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监测分析
        5.3.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3.4 联合支护稳定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边坡处治影响因素
        1.2.2 边坡处治技术
        1.2.3 边坡处治方案优选
        1.2.4 文献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结构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边坡处治工程概述
    2.1 边坡的含义和分类
        2.1.1 边坡的含义
        2.1.2 边坡的分类
    2.2 边坡处治的含义与原则
        2.2.1 边坡工程的含义
        2.2.2 边坡处治的含义
        2.2.3 边坡处治原则
    2.3 边坡稳定性分析
        2.3.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2.3.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3.3 边坡失稳类型
    2.4 边坡处治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处治方案优选模型
    3.1 已有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方法
    3.2 基于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方法
        3.2.1 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理论
        3.2.2 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3 基于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模型
        3.3.1 参数
        3.3.2 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研究
    4.1 布卡隧道进口边坡工程概况
        4.1.1 布卡隧道进口边坡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结果
        4.1.2 布卡隧道进口边坡工程处治方案
    4.2 布卡隧道进口边坡处治方案优选过程
        4.2.1 参数分析
        4.2.2 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7)广佛肇高速公路(K171+990~K172+210)高路堤边坡监控与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路基设计方案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条件
    2.3 气侯与水文概况
    2.4 广佛肇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3.1 边坡的分类
    3.2 路堤边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及影响因素
    3.3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
    3.4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171+990~K172+210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边坡工程概况
    4.2 基于GEO-SLOPE/W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3 基于理正岩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路堤边坡现场监测分析
    5.1 现场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5.2 现场高填方路基监测
    5.3 有限差分法FLAC3D数值模拟路基施工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8)重庆奉云高速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治理效果的评价研究现状
        1.2.2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2.2.1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的概念
        2.2.2 滑坡治理项目效果评价的特点
    2.3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2.3.1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2.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2.3.3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挖断村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
    3.1 滑坡概况
        3.1.1 滑坡基本情况
        3.1.2 滑坡主体工程治理措施
    3.2 工程勘察评价(B1)
        3.2.1 勘察单位资质业绩的符合性(C1)
        3.2.2 勘察过程和成果的合规性(C2)
        3.2.3 滑坡性质和成因分析的正确性(C3)
        (1)滑坡性质分析的正确性
        (2)滑坡成因分析的合理性
        3.2.4 滑动带(面)确定依据的准确性(C4)
        3.2.5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C5)
        (1)稳定性定性分析
        (2)稳定性定量计算
    3.3 工程设计评价(B2)
        3.3.1 设计单位资质业绩的符合性(C6)
        3.3.2 设计过程和成果的合规性(C7)
        3.3.3 工程规模及造价的匹配性(C8)
        (1)滑坡的规模、复杂性分析
        (2)滑坡工程造价对比分析
        3.3.4 抗滑结构选择和布置的合理性(C9)
        (1)抗滑结构选择的合理性
        (2)抗滑结构布置的合理性
        3.3.5 抗滑结构受力的合理性(C10)
        (1)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受力测试
        (2)埋入式抗滑桩受力测试
    3.4 工程实施评价(B3)
        3.4.1 实施单位资质业绩的符合性(C11)
        3.4.2 实施过程和质量的合规性(C12)
        (1)实施过程符合相关文件精神
        (2)桩身质量完整性评价
        (3)锚索质量评价
        3.4.3 时效性调查及处理评价(C13)
        3.4.4 地表和深部位移监测评价(C14)
        (1)地表位移监测评价
        (2)深部位移监测评价
        3.4.5 工程施工与动态设计协调性评价(C15)
        (1)施工与设计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2)后期工程措施的动态管理
    3.5 本章小结
4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系统
    4.1 系统登陆
    4.2 项目基础信息导入功能
    4.3 专家评价功能
    4.4 治理效果综合评价功能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边坡和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研究部分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渝黔铁路白杨湾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综合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2明挖段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3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3.1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明挖施工及防护
    3.2明洞施工方法及工艺
    3.3边坡及直墙临时防护施工
        1) 锚喷施工
        2) 钢管桩施工
    3.4高速公路工程恢复
4隧道结构安全分析
    4.1结构内力计算
    4.2配筋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4.3节点位移计算
    4.4计算结果
5安全措施
6结语

(10)向家坡至黄桷垭道路SP1SP4桥梁段滑坡分析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水文地质条件
3 滑坡变形分析
    3.1 滑坡变形特征
    3.2 滑坡形成影响因素及机制
4 滑坡稳定性计算
    4.1 计算模型及公式选择
    4.2 计算参数选取
5 滑坡治理
6 结语

四、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的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岩二元结构路堑边坡失稳机理与智能预警研究[D]. 孙巍锋. 长安大学, 2020
  • [2]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过程控制[D]. 刘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3]黔张常高速铁路岩溶注浆强化地基沉降特性分析[D]. 薛玥.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4]半坡桩设计关键参数研究及应用分析[D]. 陆延棋. 长安大学, 2017(03)
  • [5]山区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 刘中帅.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6]基于灰色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的边坡处治方案优选研究[D]. 王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6)
  • [7]广佛肇高速公路(K171+990~K172+210)高路堤边坡监控与稳定性分析[D]. 刘斌.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3)
  • [8]重庆奉云高速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研究[D]. 李菊芳.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6)
  • [9]渝黔铁路白杨湾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综合施工技术[J]. 王明慧,李敢,李大平. 铁道建筑, 2015(03)
  • [10]向家坡至黄桷垭道路SP1SP4桥梁段滑坡分析与治理[J]. 杨烨,李海平. 公路交通技术, 2013(06)

标签:;  ;  ;  ;  ;  

渝黔公路K126路基处理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