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

《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

一、《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陶荣霞[1](2021)在《知识付费背景下有声读物的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

冯琳[2](2020)在《“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文中指出美国高校开展的成人教育活动始于19世纪初期,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大学推广运动等将高等教育推向成人教育的前沿。“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许多高校相继将成人教育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并将其作为使命之一。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所彰显的主要功能不同,均对当时社会及成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探析“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的演进历程,探求其功能的演进规律和特征,剖析影响功能发挥的因素,对于明确当下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推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在追溯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本论文围绕“功能演进”这一主线,将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针对主要功能是什么、演进动因、主要表现和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9世纪初期至“二战”之前,除高校教师偶尔为民众开设的讲座、课程以外,赠地学院运动、大学推广运动以及初级学院运动是美国高校开展成人教育活动的早期实践,具有“社会福利”性质,表现并发挥促进工农业、社区和个人发展的功能。在理论研究方面,桑代克通过科学实验证明成人能够学习,林德曼对成人教育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实践和理论使得成人教育成为可能,并为“二战”后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战”爆发至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受战争、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以及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影响,美国高校成人教育主要表现并发挥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功能。高校在战时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为服役和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机会以及开展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对于满足战时国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维护战后国家社会稳定和提高国际地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在社会环境、《成人教育法》等相关法案及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下,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功能得到发展,彰显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这一时期,社区学院获得快速发展并促进了成人职业发展,高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以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对各类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为解决距离问题,方便在职成人学习,高校采用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并创新教育模式,开展针对性教育。促进成人职业发展的功能对促进不同水平成人职业发展、满足不同职业领域成人的需求以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必要的人力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在社会环境变化、《终身学习法》等相关法案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以及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彰显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功能。这一时期,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勃兴、高校融合多元教育领域以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使成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扩大、满足了成人多元学习需求以及推进了美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对“功能演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尝试探讨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特征及其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发挥的启示。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的演进历程,从服务国家与社会至强调个体价值,具有阶段边界的模糊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功能作用的实用性等特征。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要想发挥自身功能,需要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法律体系;基于终身学习视角,树立正确的成人教育功能观;整合各类高等院校,彰显成人教育功能定位差异性与特色;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灵活性。

周雪[3](2020)在《媒介生态学视阈下移动短视频社群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式的媒介以自身的传播力,为人们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态,其中,网络视频行业凭借形式各异的内容产品打造出全新的媒介生态,短视频也就此应运而生。但随着短视频爆发增长,用户红利触顶,其行业下一步发展成为业界与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而社交化、社群化成为目前大部分社会化媒体的主要发展趋势,引领着移动短视频行业增强竞争力,在媒介生态中找准生态位。因此,本论文站在媒介生态学的视阈下,从当前社会化媒体生态的发展和网络社群生态发展的角度,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剖析移动短视频作为衍生社会化媒体当前的生态位以及移动短视频社群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归纳总结出对未来移动短视频行业发展的优化策略,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最终得出未来移动短视频行业就是要以社群为中心,以建设主流媒体为方向做好短视频平台的结论。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以当前社会化媒体的生态环境和网络社群的生态环境为分析背景,为下文移动短视频生态环境的剖析提供了基础。第二章从整体社会化媒体生态概览入手,界定了移动短视频是重内容、轻关系的衍生社会化媒体,并与以即时通讯类为代表的核心社会化媒体构成了当前复合型媒介的双格局媒介生态。第三章则重点论述网络社群的生态环境,着重提出网络社群的社群经济,为移动短视频社群发展的可能提供参考价值。第四、五、六章是本文的重点,对移动短视频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目前社群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目前社群的发展困境。第六章则是基于以上发展困境提出的优化策略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最后,在媒介生态的角度上对移动短视频的社群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归纳,即移动短视频要想向良性方向发展,聚合化的社群发展方向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王晓丹[4](2019)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金融行业的监管动向及竞争对手的新闻报道能迅速被感知;另一方面,各种关于企业的不实报道和负面言论往往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严重的舆情危机。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内容监测,正确应对及研判网络舆情,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口碑与信誉成为目前迫切需要攻克解决的业务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先进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实现对互联网新闻网页、社交媒体、境外媒体、贴吧、论坛、博客等网络资源的精确采集与分析,提供负面信息感知、热点信息发现、信息定向监测等多维度、多角度的舆情信息服务,为各类金融企业提供信息监管、舆情发现、辅助决策等技术支持。本系统面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包括技术平台记录的在运营的1万多家企业,利用新闻、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知乎等多种通道的数据资源,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的有效监测。本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展示、用户管理四部分。本人在系统中的主要参与开发的工作如下。(1)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并使用了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词频-逆文本频率)算法,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情感分析方法,K-Means算法等,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舆情数据进行关键词抽取,情感倾向性分析,热点发现,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的精细化分析。(2)数据展示:设计实现了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现层状态转移)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与前端实现数据交互,并实现了前后端金融企业舆情的总体态势,总体列表展示。(3)用户管理:参与了本系统关于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董凡[5](2019)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学者研究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及司法实践,历来注重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责任方式等问题的定性探究,而较少重视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功能、原则、数额的确定等核心内容进行充分的论证与实证分析。以致于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一直饱受诟病,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要求不相适应。现阶段,学理界与实务界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情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尚未充分发挥保护权利人、遏制侵权行为、持续激励创新的制度效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仅简单借用传统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内容,十分缺乏在传承继受基础上形成创新发展性质的研究成果。因此,国内多数研究结论与建议亦无法有效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赔偿低、举证难等突出问题。本文在基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特殊性以及我国司法审判实践的现实情势,围绕“制度本体内容构成与适用现状”、“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具体赔偿方式及其适用路径”与“制度完善对策”四大主轴,设计研究框架,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在“制度本体内容构成与适用现状”部分,旨在探求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核心组成内容及其内涵。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在损害意涵、制度功能、基本原则、多元赔偿方式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同时,通过对1769件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裁判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缺失基础理论指引、具体赔偿方式适用空间有限、法定赔偿裁量空间较大以及缺乏专门证据制度等显现问题。在“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部分,深入剖析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两大方面。基于现有侵权情势严峻、赔偿额补偿效果遏制社会创新潜力以及传统民事损害赔偿理念难以解释突破法定赔偿上限等现实状况,进而强调“预防功能”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应将预防功能与救济功能置放于同一功能价值位阶,以发挥其遏制侵权、促进创新的制度效果。传统民事损害赔偿以填平救济原则作为最主要的计赔原则,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在坚持填平救济原则的同时,还应当明确引入和确立市场价值原则和比例原则,构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三原则”内容体系。在适用填平救济原则作为确定赔偿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具体适用市场价值原则来确定初步的损害赔偿数额,再适用比例原则确定最终的合理损害赔偿额。在“赔偿方式及其适用规则”部分,实际损失应当厘清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法官在适用实际损失和侵权获益赔偿方式以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应当持“分摊原则为原则,以整体市场价值原则为例外”的裁判逻辑;适用“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时,应当扩大合理许可费基准范围,适当援引域外计算合理许可费基数的司法经验;同时,应当确立“法定赔偿”的量化裁判标准。同时,我国应当全面引入“惩罚性赔偿”,并在适用规则方面设计精细化赔偿倍数的考量因素。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需从实体法、程序法和相关配套制度三方面进行完善。在实体法维度,应当修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法的法定位序及适用关系,即构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基准、取消适用损害赔偿方法的法定位序限定等;删除许可使用费合理倍数中“倍数”的立法措辞,而以“合理许可使用费”的赔偿方式代替;适当修正法定赔偿的最低判赔限制与至高判赔上限,以及统一“法定赔偿”的立法措辞;提出以“故意侵权”和“实施两次以上的侵权行为或者侵权情节严重”作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并且统一判赔倍数的幅度。在程序法维度,提出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收集阶段确立诉讼证据披露规则与证据保全规则;在诉讼庭审过程中确立举证妨碍规则以及降低证明标准的完善建议。在相关配套措施方面,应当强调通过发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政策的指引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示范作用,以及在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引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及司法会计制度。通过上述完善对策的实施,促进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发挥出最优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张庆玲[6](2017)在《大学生作弊的文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弊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却与每个时代的背景紧密相联,每个时代又增添了新的元素。关于作弊的研究不少,多集中于考试作弊的数量、手段、原因等表象的描述统计,甚少挖掘潜藏的隐性因素。如果作弊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严厉的惩罚或道德劝说来治理,但是,在这个时代,作弊疯传的厉害,如果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作弊,我们的注意力就应该是全局的,应将这一行为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深入思考高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化偏执。从文化视角分析当前的大学生作弊行为不仅可以全面的认识这一行为的复杂性,而且可以窥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文化环境。本文以文化视角为立足点,并不拘泥于某一种文化理论,而是考察与之相关的整个文化环境,既包括高校系统内的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代际文化、群体文化;还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文化表征:互联网带来的网络文化,以及大学生道德观念的转变等。学生被这些大学文化所包围着,在这里,课堂作业不再居于学生的中心位置。他们被各种各样的活动所吸引,绝大多数活动的目的在于向成年人的转型,而与此同时他们又会好好利用保持孩子气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知识所占有的时间与关注度都被缩减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对社会生活、各种活动及其他方面越来越急切的关注。时代在改变,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都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作弊的内涵也要被重新界定;作为全控机构的现代大学充斥着文化泡沫,娱乐至死的大学生活对大学生充满了诱惑,学生在这里拼命的学习,也在拼命的玩耍;学术引用的规则一直模糊不清,大学生对写作和引用充满了困惑,而学校必须进行积极的学术训练;互联网彻底颠覆了文本的传播方式,网络文化深深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加剧了作弊尤其是论文抄袭的普遍性;道德的观念在改变,当我们没有为学生进行恰当的道德教育时,又怎能堂而皇之的对其判为“道德死刑”;同时,21世纪的学生和20世纪的长辈之间的观念差异巨大,我们必须理性分析他们和我们之间的文化冲突,解释教师期待、学生期待和家长期待之间存在怎样的文化落差,促成双方的文化对话。总之,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学习、考试、写作似乎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作弊似乎不再是学生个体的因素,而牵涉了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生态平衡”。论文的第一章简要分析21世纪大学生作弊的现状,与过去相比,作弊的性质、手段、主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如作弊技术的网络化、作弊规则的模糊性和作弊语境的伸缩性。通过对关于作弊的越轨理论、博弈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将各个学科、各种理论对作弊的剖析直观的呈现在眼前。第二章着重分析大学的文化泡沫,当前的大学状态,全控机构的大学环境。学生在腐败的系统中作弊;知识商品化和大学行政化改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常识;高等教育目标的外部性和模糊性对大学生的搁置,学生在这里拼命的学习与拼命的玩耍;合作学习和分享文化对他们如何看待抄袭产生了误导,在这种环境的诱导下,不同人格的大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行为,以任务为目标的表演性学生可能更加倾向于作弊。第三章全面窥视了大学生作弊背后的文化因素。从大学内部到大学之外,从教师到管理人员,对作弊试图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大学学术规则的软约束,原创性在当今时代的匮乏,引用规则的模糊性,大学对学生学术训练的缺位;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对于知识的认知,网络文化让学生深陷“粘贴”的技术无法自拔;学生与教师文化的冲突,学生同辈群体文化的影响等人际环境也让大学生不知所措;同时,道德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绝不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不道德。第四章是论文的终结篇。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作弊绝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品性的问题,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突出矛盾的集中体现,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都不能只靠自己来处理学生作弊问题,它需要全体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协作,机构的主要任务不是去侦测作弊,而是创造一种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术不诚实行为是不能被接受和容忍的。大学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术训练;还要开放交往文化,沟通对话交流;最后要重建学生的道德承担,建立一种诚信文化。文化是大学生作弊问题的症结所在,文化建构是最有效的治理路径。

兰国帅[7](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王冠[8](2012)在《完善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信息传播媒介成为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来中国网民人数已升至世界之最,网民低龄化、互联网接入方式多样化、网民素质的差异化等趋势也逐步呈现。互联网信息的巨大流通性和便捷性使得每一位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互联网有害信息也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蔓延。这些互联网有害信息因其具有数量庞大、范围广泛、隐蔽性强的特点,给政府在该领域的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也使得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面临的重要课题。于是,在互联网有害信息制造与传播初露端倪的今天,如何借鉴国外已有经验同时立足我国国情以构建完善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前两章将首先介绍互联网有害信息的基本定义,成因现状及其危害。第三章将对当前世界主要互联网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内已有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手段进行介绍,并总结这些国家在该领域内较为成熟的法律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然后立足于我国在这一领域内的立法现状以及监管现状,分析我国当前在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的领域内立法和执法活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进而从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的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的设想,以求解决我国在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方面立法层次降低,法律规范内容混乱,执法部门职权交叠混乱,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权利冲突等诸多问题。

董玲玲[9](2021)在《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共青团是共产党的后备军,它为共产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共青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前景。反之,共产党能否吸引越来越多的共青团成员加入到共产党当中,是衡量共产党的感召力、影响力、领导力的重要尺度。研究共青团的发展问题是研究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一个侧面。对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其实质是深化和拓展了对西欧共产党和欧洲共产主义问题的研究。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矛盾、冲突、运动发展的“前哨”,青年问题、青年运动、青年组织已经成为观察各国政治发展的“显微镜”和“风向标”。从西方国家新社会运动以来,青年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运动发展的“主力军”,青年已经成为政治参与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并持续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力。在金融危机后爆发的一系列激进抗议运动中(如西班牙“愤怒者”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黄马甲”运动等),青年群体都广泛参与其中,并就与自身相关的问题(如青年失业问题、教育问题、性别平等问题等)提出自己的诉求。可以说,关注青年群体、重视青年问题、缓和青年矛盾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然而,对于各国共产党来说,青年问题、青年运动、青年组织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国外共产党普遍面临严重的组织和发展困境,重要表现之一是党员人数持续下降、组织力量持续衰减且呈老龄化、碎片化趋势发展,以及共产党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青年的吸引力严重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不仅包括共产党自身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的不足,也包括作为“后备军”的共青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广泛共鸣,难以吸引青年人加入共青团组织进而加入到共产党当中,为共产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这不仅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研究进路在于,从西欧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端出发,结合百余年来西欧国际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主要理论流派等,选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与共产主义政党有着特殊关系的西欧共青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在溯往历史、立足今朝和展望未来这三重意蕴上对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宏观把握。第一层面:溯往历史。既从宏观层面厘清了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及发展的历史脉络,又从微观层面梳理了英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葡萄牙共产主义青年、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塞浦路斯联合民主青年组织、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希腊共产主义青年、比利时共产主义行动委员会等数十个具体的共青团组织在现实层面的具体行动。第二层面:立足今朝。在理论层面剖析了西欧共青团组织的性质、指导思想、党团关系、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和中心任务等若干基本问题,具体阐释了西欧共青团组织关于青年问题的社会主义方案、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展望。在现实层面,提出西欧共青团组织正面临着组织的持续分化、政治地位边缘化和身份认同困境的三重实践困境,并明确了造成困境的三大根源正是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的空间受限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然处于低潮。第三层面: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的复归、日益严峻的青年问题亟待解决以及持续爆发的青年抗议运动都昭示着西欧共青团组织并未“走向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出现了发展的新机遇。面对这种形势,西欧共青团组织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治身份定位、充分运用多元化宣传手段壮大自己,同时争取在青年运动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孙玥[10](2021)在《“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必然会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此背景下,在线教学资源将成为“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了当前“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二、三章对“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随后展开调查研究。本文将在线教学资源分为在线课程资源、教辅资源和学生课内外学习资源三大类,三类资源涉及到了汉语在线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备课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通过对汉语教学的三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以尽量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其中在线课程资源又可根据当前存在的汉语在线学习方式分为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和基于B2C的在线课程;教辅资源可分为微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和试题库;课内外学习资源可分为学习类APP、电子词典、数字图书和影视动漫资源。因此,在第四章调查研究阶段本文将根据以上分类方式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搜集、筛选和研究。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从三方面给出未来“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开发着力点:第一,在线课程建设方面首先以国内高校为依托,开展MOOC和SPOC课程建设;其次,转变机制,助力在线汉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平台运营模式创新,助推基于B2C模式的直播课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第二,教辅资源建设方面以教研项目为依托,分类开展教辅资料库建设;第三,学习资源建设方面以“专家+互联网教育企业”合作的模式,研发汉语学习资源。

二、《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2)“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实践的积累
        一、教育对象向成人拓展:赠地学院运动
        二、形式制度化探索:大学推广运动
        三、新生力量的出现:初级学院运动
    第二节 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的探索
        一、桑代克——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科学基础的奠基者
        二、林德曼——美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先驱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显着时期(“二战”爆发到20世纪50年代末)
    第一节 主要功能突显的动因
        一、“二战”期间国家对各方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战后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三、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第二节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战时开展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
        二、为战后服役和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机会
        三、开展公民教育、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三节 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功能的价值意蕴
        一、满足战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
        二、维护和推动战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三、增强国际竞争力
    本章结语
第三章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显着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初)
    第一节 主要功能演进的动因
        一、社会环境对成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相关法案政策的颁布、引导与支持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影响
    第二节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成人职业发展的促进
        二、培养企业员工与各类专业人员
        三、第二代远程教育模式的运用及教育方式创新
    第三节 促进成人职业发展功能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不同水平成人的职业发展
        二、满足不同职业领域成人的需求
        三、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显着时期(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今)
    第一节 主要功能演进的动因
        一、后工业社会的影响
        二、相关法案政策的颁布、引导与支持
        三、现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非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勃兴
        二、融合多元教育领域
        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第三节 促进成人终身学习功能的价值意蕴
        一、推进成人教育机会的扩大化
        二、满足成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三、推进美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省思
    第一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的特征
        一、从服务国家与社会到强调个体价值
        二、阶段边界的模糊性
        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四、功能作用的实用性
        五、社会需求、个人需求与高校成人教育发展之间的平衡性
    第二节 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发挥的经验借鉴
        一、政府适当引导支持,建立健全成人教育法律体系
        二、基于终身学习视角,树立正确的高校成人教育功能观
        三、整合各类高等院校,彰显成人教育功能定位差异与特色
        四、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强高校成人教育灵活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媒介生态学视阈下移动短视频社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国外学者关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
        1.1.2 国内学者关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
        1.1.3 移动短视频国内研究现状
        1.1.4 关于网络社群及社群经济的研究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移动短视频
        1.4.2 社会化媒体
        1.4.3 社群经济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2 社会化媒体发展概述
    2.1 社会化媒体生态概览
        2.1.1 核心社会化媒体为主,衍生社会化媒体崛起
        2.1.2 网民规模剧增,对社会化媒体的需求不断攀升
    2.2 核心社会化媒体平台生态位分析
        2.2.1 微信的社会化媒体典型特征及其生态位简析
        2.2.2 新浪微博的社会化媒体典型特征及其生态位简析
    2.3 衍生社会化媒体平台生态位分析
        2.3.1 音视频类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展概述
        2.3.2 游戏类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展概述
    2.4 核心社会化媒体向衍生社会化媒体迁移的双格局媒介生态
        2.4.1 功能型导向媒体深耕私域流量
        2.4.2 内容型导向媒体深耕社交
        2.4.3 “单一”走向“多元”——复合型媒体
3 网络社群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3.1 网络社群的媒介生态环境现状
        3.1.1 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渐成熟
        3.1.2 网民年龄结构年轻化,具备强消费能力
        3.1.3 互联网思维升级,用户思维主导下网络社群优势凸显
    3.2 网络社群的分类及特征
        3.2.1 网络社群的分类
        3.2.2 网络社群的特征
    3.3 公共领域理论下网络社群的功能
        3.3.1 社会化功能
        3.3.2 社会控制功能
        3.3.3 社会参与功能
        3.3.4 经济生活功能
    3.4 网络社群的商业价值
        3.4.1 平台价值——有助于挖掘长尾需求
        3.4.2 交互价值——搭建信任感,实现价值转换
        3.4.3 自组织价值——激发生产力
        3.4.4 渠道价值——裂变式传播下的商业价值
    3.5 社会化媒体下新经济模式——社群经济
        3.5.1 生产模式转变——生产者身份的多元化
        3.5.2 消费模式升级——情感体验与场景再现
        3.5.3 营销模式转变——重塑品牌与用户关系
4 媒介生态视域下移动短视频社群的形成与构成
    4.1 泛娱乐类移动短视频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
        4.1.1 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分析
        4.1.2 行业生态环境分析
        4.1.3 内容环境分析
        4.1.4 受众环境分析
    4.2 移动短视频社群的聚合条件
        4.2.1 内容生态是社交基因的内核
        4.2.2 基于功能开发的社群形成
        4.2.3 移动短视频市场受众呈现分众化
    4.3 泛娱乐类移动短视频社群的类型
        4.3.1 移动短视频应用基础社交功能产生社群
        4.3.2 基于共同兴趣内容于第三方社交媒体产生社群
        4.3.3 UGC生产平台产生的临时社群
    4.4 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社群成员类型
        4.4.1 内容生产者——社群发展动力核心
        4.4.2 内容传播者——助推社群发展
        4.4.3 沉默的倾听者——社群发展之基础
    4.5 媒介生态视域下移动短视频的社群经济
        4.5.1 垂直内容下的长尾经济
        4.5.2 沉浸式体验的场景营销
5 移动短视频社群发展困境
    5.1 移动短视频内容困境
        5.1.1 内容种类繁杂不易聚合
        5.1.2 内容同质化、过度娱乐化
        5.1.3 社群传播零散,版权问题凸显
    5.2 社交属性薄弱
        5.2.1 社交功能不完善,用户社交诉求低
        5.2.2 社群互动性不强
    5.3 社群文化尚未完全建立
        5.3.1 群体规范未形成
        5.3.2 社群成员群体意识较弱,结构较为松散
        5.3.3 社群功能无法转化为服务进而满足用户深层需求
        5.3.4 未形成以社群经济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形态
6 媒介生态学视阈下移动短视频媒体的社群发展建议
    6.1 坚定社群化发展方向,打造良性视频媒体平台
        6.1.1 深耕有价值、有趣的内容,保证平台活性
        6.1.2 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完善内容分类标签
        6.1.3 加强版权管理
    6.2 建设社群文化,以社群文化巩固移动短视频生态
        6.2.1 群体规范下社群价值观引导社群有序发展
        6.2.2 加强内容引导力建设优秀社群文化,巩固社群生态
    6.3 利用社群经济营造良好媒介生态环境
        6.3.1 功能转化为服务,打造社群经济
        6.3.2 差异化竞争平台互惠,促进行业生态平衡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TF-IDF
    2.2 基于规则自动分类
    2.3 Kafka Streams
    2.4 MapReduce
    2.5 ElasticSearch
    2.6 支持向量机(SVM)
    2.7 本章小结
3 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描述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数据采集
        3.3.2 数据处理分析
        3.3.3 总体态势
        3.3.4 企业列表
        3.3.5 用户管理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开发环境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环境说明
        4.4.2 数据库表设计
        4.4.3 安全性设计
    4.5 接口设计
        4.5.1 总体概览接口设计
        4.5.2 企业列表接口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详细设计
    5.1 数据处理分析
        5.1.1 关键词抽取
        5.1.2 企业热点发现
        5.1.3 企业负面信息判定
        5.1.4 企业信息统计分析
    5.2 总体态势
        5.2.1 总体态势接口实现
        5.2.2 总体态势界面实现
    5.3 企业列表
        5.3.1 企业列表接口实现
        5.3.2 企业列表界面实现
    5.4 用户管理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单元测试
    6.2 系统集成测试
    6.3 系统功能测试
    6.4 系统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学术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构成与立法依据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构成
        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依据
    第二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现实考察
        一、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呈泛化态势
        二、判赔金额与诉请金额间差距较大
        三、部分赔偿额超过法定赔偿的上限
        四、缘于“举证难”致使审理周期较长
        五、判赔额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比关系
        六、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地区分布不均匀
    第三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存在问题
        一、缺失制度特有的基础理论指引
        二、赔偿方式未能彰示其工具价值
        三、法定赔偿适用的裁量空间过大
        四、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证据规则
        五、赔偿方式的规则设计不尽合理
第三章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价值基础与功能
    第一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价值基础
        一、矫正正义理论:基石价值
        二、功利主义理论:补充价值
        三、创新激励理论:专有价值
    第二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多元功能
        一、救济功能
        二、预防功能
        三、惩罚功能
        四、确认功能
    第三节 预防功能应当定位为核心功能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功能定位调整的必要性
        二、预防功能定位为核心功能的多维度诠释
        三、预防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必要限定
第四章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填平救济原则: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基点
        一、填平救济原则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基石原则
        二、适用填平救济原则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路径
    第二节 市场价值原则:确定赔偿数额的价值原点
        一、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原则的基本内涵与理论支撑
        二、引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原则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确定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量定工具与方法选择
    第三节 比例原则:探寻诉讼当事人利益的衡平点
        一、比例原则的基础内涵与本质属性
        二、比例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诠释
        三、比例原则适用于损害赔偿的阶层化操作及其适用
        四、比例原则适用于损害赔偿的局限表征与完善径路
第五章 知识产权损害的一般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第一节 实际损失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实际损失的所属类型与赔偿范围
        二、实际损失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实际损失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二节 侵权获益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侵权获益赔偿的请求权基础择定
        二、侵权获益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侵权获益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三节 许可费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的理论基础
        二、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适当扩大许可费赔偿的基准范围
        四、丰富我国合理许可费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法定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法定赔偿方式的理论内涵
        二、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六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与适用规则
    第一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基本内涵
        二、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二、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节 域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考察与镜鉴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大陆法系地区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域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验镜鉴
    第四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规则与考量因素
        一、厘清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规则
        二、释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考量因素
        三、预防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滥用的适当限制
第七章 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对策
    第一节 实体法维度的完善对策
        一、修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式的法定位阶及适用关系
        二、优化我国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赔偿规则的立法规范
        三、调整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赔偿幅度与规范内容
        四、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基本要件
    第二节 程序法维度的完善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二、优化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据收集与保全规则
        三、调整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第三节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发挥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政策的指引作用
        二、强化我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示范作用
        三、引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及司法会计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大学生作弊的文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文献综述及意义
    三、研究目标及相关概念
    四、研究方法及关键问题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作弊问题概览
    第一节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表征
        一、作弊的历史变迁
        二、作弊的时代要义
        三、作弊的类别体系
    第二节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新表现
        一、考试作弊的新表现
        二、论文抄袭的时代特征
        三、反抄袭的新态势
    第三节 大学生作弊行为的理论解读
        一、越轨理论视角下对学生作弊行为的解析
        二、博弈论视阈下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分析
        三、计划行为理论对学生作弊行为的解读
第二章 大学的文化泡沫与学生作弊
    第一节 作为全控机构的现代大学
        一、大学的时代形象
        二、知识商品化与大学行政化对学生的贻误
        三、高等教育目标外部性与模糊性对学生的搁置
    第二节 娱乐至死对学生的诱惑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性
        二、学生学习态度与舞弊的动机
        三、拼命学习与拼命玩耍的博弈
    第三节 分享文化对学生的误导
        一、分享文化在大学中的传播
        二、学生对自我概念的认知
        三、分享文化在学生作弊中的滥用
第三章 大学生作弊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
    第一节 大学中学术规则的软约束
        一、互文性和原创性的时代意蕴
        二、引用规则和标准的模棱两可
        三、学术规范和学术训练的缺位
    第二节 网络文化和合作学习的泛化
        一、互联网加剧了作弊行为的普遍性
        二、信息爆炸改变了对知识的认知
        三、互联网促使合作学习的泛化
    第三节 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转变
        一、学生作弊的道德归因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偏颇
        三、学生道德观念的转变
    第四节 大学生作弊的人际环境
        一、代际文化的差异
        二、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
        三、群体文化的习染
第四章 防治大学生作弊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明确大学目标与制度规范
        一、学生主体发展:高等教育目标的定位
        二、创新教学内容,构建多元考核模式
        三、规范学术引用,做好学术训练
    第二节 开放交往文化,协同对话交流
        一、换位思考,以情境为纽带
        二、开放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对话
        三、缓解家长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
    第三节 重建道德承载,构建诚信文化
        一、内化道德规范,重建道德承载
        二、重构学校道德教育,内化生命指向
        三、学术诚信制度化,建立诚信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大学生作弊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大学生作弊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师、家长与管理人员关于大学生作弊的访谈提纲
后记

(7)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说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三、本研究的局限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主持的课题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8)完善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概述
    2.1 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及有害信息的定义
    2.2 互联网有害信息问题的现状
        2.2.1 互联网有害信息分类
        2.2.2 互联网有害信息的危害
        2.2.3 互联网有害信息产生的原因
第3章 国外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概览
    3.1 英国在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方面的实践及启示
    3.2 美国在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领域的实践及启示
    3.3 韩国在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领域的实践及启示
第4章 我国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的法律制度
    4.1 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方面现行的法律制度
    4.2 我国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的手段
    4.3 我国现行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第5章 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5.1 完善我国现行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的意义
    5.2 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5.3 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立法的建议
    5.4 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行政执法中应完善的环节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主要概况
    2.1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关系理析
        2.1.1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青年运动的关系
        2.1.2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其他青年组织的关系
        2.1.3 西欧共青团组织与共产党的关系
    2.2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历史发展脉络
        2.2.1 20 世纪初苏俄影响下建立的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组织
        2.2.2 二战爆发后西欧共青团的发展壮大与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建立
        2.2.3 20世纪60年代“五月风暴”后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由盛转衰
        2.2.4 苏东剧变后西欧共青团组织的重建与转型
        2.2.5 欧洲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区域联合的新动向
第3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代表组织
    3.1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
        3.1.2 坚持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独立的组织地位及民主集中制原则
        3.1.3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未来的共产党员
    3.2 西欧共青团的主要代表性组织
        3.2.1 英国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2 法国青年共产主义者运动
        3.2.3 西班牙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4 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
        3.2.5 希腊共产主义青年
第4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探索
    4.1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青年问题的认识
        4.1.1 青年问题的具体表现
        4.1.2 青年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
        4.1.3 青年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4.2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思考
        4.2.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持续的衰退与危机
        4.2.2 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危机
        4.2.3 对冷战后欧盟和北约的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一体化实质的新认识
    4.3 西欧共青团组织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认识
        4.3.1 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根源的剖析
        4.3.2 对实现社会主义不同道路的分析
        4.3.3 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方案的探析
第5章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及未来前景
    5.1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所面临困境的主要表现
        5.1.1 组织的持续分化及其碎片化发展
        5.1.2 政治力量衰减及其地位的边缘化
        5.1.3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分野及特色不足
        5.1.4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身份认同困境
    5.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
        5.2.1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处于低潮
        5.2.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基础薄弱
        5.2.3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空间受限
    5.3 西欧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前景
        5.3.1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机遇
        5.3.2 西欧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新策略
        5.3.3 西欧共青团组织在左翼阵营中的新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欧共青团及其他政党组织中外文对照
附录二 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
附录三 西欧共青团章程纲领选编选译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谢

(10)“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全球网络基础设施逐步成熟,过半人口卷入移动互联网
    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实现了3G网络覆盖
    2.3 大部分网民已经培养了移动学习的习惯
    2.4 线上语言教学平台搭建技术日趋成熟
第三章 “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3.1 有利于缓解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
    3.2 有利于缓解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
    3.3 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3.4 有利于缓解国际范围内汉语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第四章 “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现状调研
    4.1 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1 MOOC平台建设现状
        4.1.2 课程建设现状
    4.2 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和基于 B2C 模式的在线课程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2.1 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
        4.2.2 基于B2C模式的在线课程
    4.3 网络教辅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3.1 以微课程为代表的教学类视频
        4.3.2 数字化教材
        4.3.3 教学课件
        4.3.4 试题库
    4.4 学生课内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4.1 学习类APP
        4.4.2 电子词典
        4.4.3 影视动漫资源
第五章 未来“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开发着力点分析
    5.1 以高校为依托、转变机制开展在线课程建设
    5.2 以教研项目为依托,分类开展教辅资源库建设
    5.3 以“专家+互联网教育企业”合作的模式,研发汉语学习资源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付费背景下有声读物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 陶荣霞. 山东艺术学院, 2021
  • [2]“二战”以来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演进研究[D]. 冯琳. 河北大学, 2020(08)
  • [3]媒介生态学视阈下移动短视频社群发展研究[D]. 周雪.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3)
  • [4]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晓丹.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6)
  • [5]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 董凡.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大学生作弊的文化分析[D]. 张庆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3)
  • [7]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8]完善我国互联网有害信息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D]. 王冠. 南昌大学, 2012(01)
  • [9]西欧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 董玲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10]“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调查研究[D]. 孙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中国互联网概览》出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