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与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晴斌[1](2021)在《盾构下穿在建高铁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路基作为修建高铁轨道中的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由于路基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对路基施工质量的问题日益重视。相比于普通路基而言,高填方路基高度高,进行分层填筑时难以控制路基的压实质量;填方量巨大使其具有较大的自重荷,容易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高填方路基与盾构隧道交叉施工,二者均为在建项目,相互之间存在的不可控因素更多,当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周围土体时,土体所受应力通过桩板结构向上传递至路基,进而引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不仅会对铁路施工项目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后续的行车安全。因此,辨别出影响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在施工时给与重点管控,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路基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提高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下穿段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作如下研究:(1)首先基于项目的施工背景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展开分析研究,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高填方路基质量控制时主要关注的指标,为选取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指标提供理论基础。结合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的特点,从多角度分析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影响要素,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重新划分类别,构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其次以所选的各评价指标作为变量,使用客观的熵权法确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式,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基于可拓理论构建不受指标的数量、量纲和信息重复等问题影响的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结合某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在建高铁高填方路基施工项目,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多级可拓评价,得到总体目标的施工质量评价结果。(3)最后分析所得到的多级可拓评价结果,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并对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进行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分析高填方路基填筑阶段的沉降量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高填方路基整体的施工质量,为此后类似下穿段交叉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周涌泉[2](2020)在《高填方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高填方路基施工关键技术,以某高速公路NG-3-2合同路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高填方路基特性与常见病害及病害原因。并从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中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基底处理、路基填料确定、摊铺与压实、压实度与沉降量检测等6个环节依次展开探讨,从各个环节均严格把控,提升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保证高速公路施工质量。

李奕宇[3](2020)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动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山西省内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省内黄土冲沟地形分布广泛,高速公路线路常通过修筑高填方路基以跨越沟谷。但在公路投入运营以后,高填方路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常发生沉降变形、滑动失稳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开展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的动力特性研究是十分迫切且有必要的。本论文以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采用现场调研、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以山西离石黄土为填料的高填方路基进行了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1)开展一系列室内试验,得到黄土填料的密度、干密度、含水率、界限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其中,GDS动态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原状黄土在排水不畅时具有较明显的液化趋势,在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具有有效的排水系统,以防路基失稳。(2)运用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表明: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各土层竖向应力均有明显增加,路基顶面处动应力变化幅度最为剧烈,随着深度的增加,动应力变化幅度逐渐降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土体沉降变形随之增大,但沉降变形等值线并不是水平的,而是向上凸起,这可能是因为原始谷坡的“围箍”作用限制了变形的发展;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表现为路基的累积下沉;高填方路基的整体水平位移较小,但集中发生在原始沟谷边坡及其上方路基顶面处。(3)随着动荷载幅值的增加,高填方路基各土层竖向应力、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之增大,成线性关系。其中,路基上表面竖向位移随动荷载幅值的增加最为明显,随着深度增加,竖向位移随动荷载幅值增加的增幅降低。(4)车辆动荷载作用次数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动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逐渐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郑浩[4](2019)在《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应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安全的隐患。我国领土面积庞大,很多地区都是山区和丘陵,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公路,高填方路堤是常见的路基构建形式之一。高填方路堤与常规的路堤有很大的差别,首先,高填方路堤的高度大,稳定性强;其次,高填方路堤所需要的土石方量较大,这样就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较高;再者,路基在完工之后,其自身的沉降量就比较大,所以对施工之后的沉降要求应该达到施工标准,避免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出现过大的沉降而产生病害,从而造成铁路运行受阻,所以对高填方路堤病害进行研究对铁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计算能够指导后期施工达到施工应用的标准,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并且铁路高填方路堤病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业规范提供借鉴。针对高填方路堤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针对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的研究还较少,不能够满足铁路病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本文以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为研究方向,其具体研究内容为下:首先,收集了现有的文献,结合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类型,分析常见高填方路基的破坏形式、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确定路堤病害防治原则及整治加固技术。其次,基于定银线某××段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发现该段铁路高填方路堤存在的主要病害为路基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边坡溜塌和路堤出现沿着地基滑动。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有主要有地形地貌、路基结构和地下水。最后,结合定银线某××段现场病害整治工程,从病害产生的机理出发,针对路基填筑材料问题,路基本体加固采用钢管桩和旋喷桩加固的措施同时为防止坡脚拱起,采用在不稳定侧采用护坡堆载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或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路基沉降,增加路基结构性能。基于路堤沉降监测和侧向位移监测分析,发现施工完成初期,由于路基填料加固和水位变化较小,会造成监测数据变化浮动较大,后期则变化较小,防治措施可保持良好的路基结构状态。

王岩龙[5](2019)在《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文中提出主要从路基填料质量、路基填筑工艺、路基压实工作方面分析了高填方路基出现沉降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保证路基填料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筑工艺、高度重视压实工作,希望能够有效提升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

罗涵宇[6](2019)在《简析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病害及治理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高填方路基常常出现在高等级道路中,其路基的稳定性与否不仅决定了道路质量,而且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关系着人身、财产安全。文章论述了影响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换图复填法等相应处理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李丹丹[7](2019)在《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与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功勋卓着,成绩斐然,山区高速公路总里程也在稳步提升,高填方路基常作为山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填方较高,填土的压缩沉降、边坡失稳现象频频出现,因此,保证高填方路基路段的长期稳定对我国公路建设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针对河北省山区高速公路的荷载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河北省承赤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适合的路基沉降与边坡稳定性能的观测方法,通过实测数据深入研究高填方路基长期稳定性,并基于有限元法总结高填方路基的长期变性规律与特性。本文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1)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依据承赤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工程技术特性,尤其是其高填方路基填筑材料土石混填的特点,确定了适合的路基沉降与边坡稳定长期性能的观测方法,包括试验段的选定、断面布置、仪器埋设、监测参数的设定、现场监测的人员组织管理等,为准确地搜集高填方路基的监测数据提供了保障;(2)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分析。汇总了路基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了路基竖直沉降及侧向位移随填土高度和监测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应力监测研究了地基土的受力特性和地基处理的效果,以采取应对措施来补足和改善路基失稳现状;(3)高填方加筋路堤的室内拉拔试验研究。分析了加筋路堤的增强机理,采用拉拔试验对比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工格栅在不同垂直荷载下的界面摩擦特性,为后文高填方加筋路堤的数值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4)高填方加筋路堤的数值分析。基于摩尔-库仑理论采用FLAC 3D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有无土工格栅条件下的高填方路堤模型,得出了路基沉降的主要区域,分析了土工格栅对竖向沉降变形及坡脚水平位移的改善效果,最后模拟了加筋层数、加筋位置及加筋间距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为指导土工格栅在高填方路基路段中的施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李晓飞[8](2018)在《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土地区修筑公路,由于黄土的特殊性和湿陷性,导致公路工程后期运营阶段病害不断。养护单位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很多处理路基病害方法不当,往往出现病害部位年年复发,最后导致大修。本文以该项目二级公路(某二级公路)维修完善过程中针对路基病害调查与维修及公路水毁发生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重点调查了路基、路面及排水完善情况现状,分析了水毁原因及历年处置情况,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优缺点分析比选,结合目前运营情况,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对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处理提出养护可借鉴措施。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本文分析某二级公路所经地区黄土特性、地质及水文状况,结合目前已经养护运营5年,并对全线路基、路面做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对路线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检测数据,重点针对病害严重段落展开大量人工现场调查,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原因,并对原设计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可行对路面维修方案。(2)通过调查某二级公路全线路基、防排水等病害,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主要病害为路基不均匀沉陷及防排水人为破坏、堵塞,部分浆砌片石构造物由于使用时间长导致开裂、脱落,针对该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处理措施。(3)通过检测、现场调查,针对全线病害最严重段落展开调查分析,查找病害产生原因及对路基稳定及行车影响,得出黄土地区公路病害水毁影响最为严重,并结合实际,提出维修方案,并对方案可行性计算验证。针对本项目处治黄土地区公路典型病害通病,为同类公路病害提供可参考处理方法。(4)对全线水毁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病害现场调查原因,发现大部分水毁段落病害历年反复发生,需彻底解决排水问题,水毁均由排水不良引起。针对水毁处治,经讨论采用灰土填筑封水效果最好,根据现场处理情况,换填深度满足后期行车及雨水下渗要求需达到3-5米,大多数水毁基底均含水量偏高,需要翻晒或挤石处理。(5)根据某二级公路全线路基、路面调查分析及处理,得出养护性建议,提出以往设计存在不足,对以后设计提出建议性意见。

蔡建兵[9](2018)在《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等级道路向山区延伸,深挖高填十分普遍。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填方路堤边坡工程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病害经常发生,其变形破坏机理模式、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病害的防治工程对策等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采用工程调查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例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典型的破坏模式和判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策。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广泛收集有关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病害案例资料,实地考查各类病害工点现场,综合分析填方路堤边坡变形破坏性质、产生原因、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填路堤、软基路堤和陡坡路堤等三种典型的路堤边坡地质模式。通过对三种典型路堤边坡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提出路堤沉降开裂变形机理和路堤侧移开裂变形机理,并建立了沉降梯度、侧向拉伸率和深部位移形态等控制因素及其主要变形特征。(2)高填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或强度参数的衰减,在坡顶部逐渐出现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属于沉降-蠕滑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坡顶拉伸应变量超过0.1%,且路堤坡顶中部凹陷,呈中部低两侧高的现象。(3)陡坡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陡坡路堤在填土重力、陡坡地形及上部山体开挖卸荷回弹的综合影响下,在坡顶填挖交界附近产生不均匀沉降及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差异沉降造成的剪切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填挖交界处的拉伸应变量超过0.06%,沉降梯度超过0.48%,同时坡顶靠近填方坡面侧的填土体的沉降明显大于靠山侧的沉降。(4)软基路堤的纵向开裂变形机理:由于地基岩土性质软弱,在上部填土重力的作用下,首先导致软弱地基破坏进而引起上部填土的相应变形,从而在坡顶产生拉应力而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地基破坏造成的坡顶拉裂,但在坡顶开裂时坡体状态变化特征又因三种不同模式而有所差异。(5)针对不同的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支挡工程措施及排水措施等综合防治工程对策。并通过一处工程实例,结合路堤边坡位移监控量测措施,对病害路堤进行治理,根治病害,对病害的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预测,反馈路堤治理工程措施的调整和优化。

温雪芬[10](2017)在《山区公路高填路基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文中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山区高等级公路里程正在迅速增长,而在修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线形设计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而产生大量的高填方路基,高填方路基具有填筑高度大、地质条件复杂、自重大等特点,往往很容易发生边坡稳定性破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滑坡灾害和路基沉陷在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灾害中尤为突出,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高填方路基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灾害的治理和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西南山区干线公路路基灾变过程控制理论与动态调控技术研究”为依托,开展相关研究,引入了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并且在构建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全寿命周期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将高填方路基灾变视为动态的过程,进行全寿命周期内路基稳定性动态评价,并进行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风险分级,是对传统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灾害防治技术的一次突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高填方路基典型地质灾害滑坡和路基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引入了高填方路基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即把高填方路基的勘察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定义为高填方路基的全寿命周期;(2)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根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以及多位专家的经验建议,在高填方路基的全寿命周期内,分阶段分别选取了滑坡和路基沉陷的评价指标,在全寿命周期内分阶段建立了高填方路基典型地质灾害滑坡和路基沉陷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3)根据高填方路基灾害危险性区段划分的原则,将各评价指标的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并分别赋值;由于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对灾害危险性程度不同以及同种因素在不同阶段对灾害的危险程度也不同,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各专家的建议,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处理,在高填方路基的全寿命周期内分阶段建立了滑坡灾害和路基沉陷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分级表;(4)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阶段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高填方路基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在各阶段的权重,在高填方路基的全寿命周期内分阶段建立了滑坡和路基沉陷的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把高填方路基危险性划分为低危、中危、较高危和高危4个等级,根据评价模型所计算的结果判断出高填方路基灾害的危险等级;(5)结合重庆南川贵州道真高速公路K29+800K30+200段填方路堤和重庆奉节云阳高速公路K1362+390485段填方路堤的实际情况,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将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资料灾害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评价的结果和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二、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与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与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盾构下穿在建高铁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1.2.2 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基础理论
    2.1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基本特征
    2.2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2.1 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2.2.2 路基沉降控制
    2.3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2.3.1 评价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2.3.2 指标赋权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构建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 工程项目概况
    3.2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3.2.1 施工环境
        3.2.2 施工技术
        3.2.3 施工材料
        3.2.4 施工管理
    3.3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构建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模型
    4.1 多级可拓评价模型基本概念
    4.2 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的确立
    4.3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指标的量化处理
    4.4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4.4.1 矩阵标准化
        4.4.2 定义熵
        4.4.3 求熵权
    4.5 计算指标综合关联度
    4.6 本章小结
5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措施
    5.1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5.2 施工质量的多级可拓评价
        5.2.1 一级可拓评价
        5.2.2 二级可拓评价
        5.2.3 三级可拓评价
        5.2.4 四级可拓评价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质量控制措施
        5.4.1 施工技术措施
        5.4.2 施工管理措施
        5.4.3 施工监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问卷调查
附录 B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评价指标量化标准
附录 C 熵权法处理主观数据
附录 D 下穿段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高填方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介绍
2 高填方路基介绍
    (1)特征分析
    (2)高填方路基施工后病害介绍
3 施工工艺应用研究
    (1)施工组织计划编制
    (2)基底处理
        ①清表、换填基底、强夯
        ②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③CFG桩处理
        ④碎石垫层与土工格栅铺筑
    (3)路基填料确定
    (4)路基摊铺与压实施工
        ①分层填筑
        ②路基压实环节
        ③土工格栅设置
    (5)路基压实度实测检验
    (6)路基沉降量检测
4 结论

(3)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车辆荷载研究现状
        1.2.2 路基填土(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1.2.3 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力特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1 现场调研与取样
        2.1.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2 现场取样
    2.2 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2.2.1 含水率试验
        2.2.2 密度试验
        2.2.3 界限含水率试验
        2.2.4 击实试验
    2.3 基本力学性质试验
        2.3.1 直接剪切试验
        2.3.2 三轴压缩试验
        2.3.3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路基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3.1 GDS动三轴试验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验方案
    3.2 黄土动力特性分析
        3.2.1 低频动荷载作用下原状土动力特性分析
        3.2.2 低频动荷载作用下重塑土动力特性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高填方路基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车辆荷载的确定
        4.2.1 常用车辆荷载模型
        4.2.2 车辆荷载作用特征
    4.3 FLAC~(3D)计算方法简介
        4.3.1 FLAC~(3D)计算原理
        4.3.2 FLAC~(3D)动力分析
    4.4 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4.4.1 模型建立
        4.4.2 动力加载
        4.4.3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高填方路基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车辆动荷载幅值对高填方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5.1.1 计算模型概述
        5.1.2 计算结果分析
    5.2 动荷载作用次数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分析
        5.2.1 计算模型概述
        5.2.2 计算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5.2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1.5.3 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5.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2 高填方路堤病害及防治原则分析
    2.1 常用高填方路堤分类
        2.1.1 填土路堤
        2.1.2 填石路堤
        2.1.3 轻质材料路堤
        2.1.4 工业废渣路堤
    2.2 高填方路堤的破坏形式
        2.2.1 路基裂缝
        2.2.2 路基沉陷
        2.2.3 路基边坡失稳
    2.3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
        2.3.1 高填方路堤病害产生的机理
        2.3.2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诱因
    2.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原则
        2.4.1 预防为主的原则
        2.4.2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
        2.4.3 综合治理原则
        2.4.4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2.5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定银线某××高填方路堤病害类型调查研究
    3.1 太中银铁路定银线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3.1.2 气象水文
        3.1.3 地形地貌
        3.1.4 地层岩性
        3.1.5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2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分析
    3.3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定银线某××路基病害整治加固思路及措施
    4.1 高填方路堤整治加固思路
    4.2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措施
        4.2.1 路基加固措施
        4.2.2 路基防、排水措施
    4.3 路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
        4.3.1 路堤监控量测
        4.3.2 路堤监控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的原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问题的原因
    1.1 路基填料存在质量问题
    1.2 路基填筑工艺缺乏科学性
    1.3 对压实环节缺乏必要的重视
    1.4 勘察设计问题
2 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保证路基填料的质量
    2.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筑工艺
    2.3 高度重视压实工作
    2.4 严格进行路基勘察设计
3 结语

(6)简析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病害及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填方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
    1.1 路基开裂
    1.2 路基边坡滑坡
    1.3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2 影响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1 地基的固结沉降和失稳破坏
    2.2 填料强度不足或填料不均导致路基的沉降和边坡不稳定
    2.3 路基自身压缩引起的沉降
    2.4 防排水设施不合理
    2.5 外荷载的作用
3 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处理方法
    3.1 换土复填法
    3.2 固化剂法
    3.3 粉喷桩法
    3.4 强夯法
4 进一步研究方向

(7)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与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前高填方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高填方路基沉降研究现状
        1.2.2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现状
        1.2.3 国内外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的方法
        1.2.4 国内外高填方路基边坡稳定性观测的方法
        1.2.5 国内外研究水平概括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
    2.1 高填方路基的工程技术特性
        2.1.1 高填方路基的界定
        2.1.2 高填方路基的特点
        2.1.3 高填方路基工程的主要病害形式
        2.1.4 高填方路基典型病害的主要成因
    2.2 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方案
        2.2.1 监测项目与检测目的
        2.2.2 试验段的选定
        2.2.3 断面布置
        2.2.4 仪器的埋设
    2.3 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方案的实施
        2.3.1 监测频次
        2.3.2 监测资料的整编、分析及信息反馈
    2.4 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的质量保证
        2.4.1 技术人员及设备投入
        2.4.2 监测过程组织管理
第三章 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分析
    3.1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形实测与分析
        3.1.1 监测点布置
        3.1.2 监测结果与分析
    3.2 高填方路堤的侧向变形实测与分析
        3.2.1 监测点布置
        3.2.2 监测结果与分析
    3.3 高填方路堤的应力实测与分析
        3.3.1 监测点布置
        3.3.2 监测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
    4.1 高填方加筋路堤室内稳定性试验
        4.1.1 加筋路堤的加筋机理
        4.1.2 加筋土界面拉拔稳定性试验
        4.1.3 试验的影响因素
        4.1.4 试验结果和分析
    4.2 高填方路堤的FLAC 3D模拟及数值分析
        4.2.1 FLAC软件简介
        4.2.2 模型的建立
    4.3 加筋高填方路堤的数值分析
    4.4 高填方加筋路堤的应用研究
        4.4.1 加筋层数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4.4.2 加筋位置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4.4.3 竖向间距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4.5 保证高填方路基长期稳定的措施
        4.5.1 设计方面
        4.5.2 施工方面
        4.5.3 高填方路堤边坡防护加固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某二级公路全线检测评定及病害调查
    2.1 某二级公路沿线自然环境
        2.1.1 某二级公路概况
        2.1.2 某二级公路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及特殊岩土
    2.2 路面检查方法及评定标准选取
    2.3 某二级公路路面检测情况
        2.3.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2.3.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2.3.3 路面抗滑性能(SFC)
        2.3.4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
        2.3.5 路面结构强度(PSSI)
        2.3.6 路面厚度及结构完整性评价(钻芯取样)
    2.4 综合评价与维修处理
3 某二级公路路面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处理
    3.1 路面基本现状
    3.2 路面养护情况及交通量调查
        3.2.1 历年养护情况调查
        3.2.2 交通量调查分析
    3.3 路面病害调查
    3.4 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3.4.1 沉陷
        3.4.2 横缝
        3.4.3 纵缝
        3.4.4 龟裂
        3.4.5 连续修补或整段修补
    3.5 路面病害维修方案
        3.5.1 养护维修总体方案
        3.5.2 点病害处理方案
4 某二级公路路基工程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4.1 路基基本状况
        4.1.1 路基填料
        4.1.2 一般路基边坡
        4.1.3 高填深挖路基
        4.1.4 特殊路基
    4.2 路基病害调查
    4.3 路基病害原因分析
        4.3.1 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引起沉降
        4.3.2 排水不畅、地基浸水湿陷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
    4.4 路基病害维修方案
        4.4.1 处置方案
        4.4.2 高压旋喷桩处治验算
    4.5 路基滑移及边坡处治工程
        4.5.1 K5+320~K5+400 段路基滑移
        4.5.2 K23+130~K23+300 段边坡处治
        4.5.3 K25+865~K26+020 段路基滑移
        4.5.4 K26+485~K26+565 段路基滑移
        4.5.5 K71+078~K71+095 段路基滑移
        4.5.6 K71+470~K71+553 段路基滑移
        4.5.7 K72+140~K72+191 段路基滑移
    4.6 路基水毁处理
        4.6.1 全线水毁调查
        4.6.2 基坑开挖检测
        4.6.3 处理方案
5 某二级公路防护工程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5.1 防护工程基本状况
    5.2 防护病害调查
        5.2.1 填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2.2 挖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2.3 临河(沟)路段边坡防护
        5.2.4 路基滑移及支挡工程
    5.3 防护病害原因分析
        5.3.1 填方边坡
        5.3.2 挖方边坡
        5.3.3 桥下水毁
        5.3.4 临河水毁
    5.4 防护维修方案
        5.4.1 填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4.2 挖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4.3 临河(沟)路段边坡防护
6 某二级公路排水工程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6.1 排水基本状况
    6.2 排水病害调查
    6.3 排水病害原因分析
    6.4 路基排水维修方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填方路堤研究现状
        1.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1.3.2 填方路基纵向开裂病害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
        1.3.3 对填方路基现场试验及模型模拟实验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填方路堤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填方路堤的基本工程特征
        2.1.1 填方路堤的定义及分类
        2.1.2 填方路堤的断面设计形式
        2.1.3 填方路堤的填料特征
        2.1.4 填方路基的受力特征
    2.2 路堤路面开裂破坏病害调查
        2.2.1 文献中的路堤路面开裂病害分类汇总
        2.2.2 咨询及现场踏勘路堤病害工点调查
        2.2.3 路堤病害工点归纳分析
    2.3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形式
    2.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影响因素概述及开裂判定
        2.4.1 自然因素
        2.4.1.1 湿度的影响
        2.4.1.2 温度的影响
        2.4.1.3 大气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
        2.4.2 地质因素
        2.4.3 填筑材料的影响
        2.4.4 设计施工影响
        2.4.5 纵向开裂辨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填方路堤纵向开裂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3.1 有限单元法
    3.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3 岩土有限元软件及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3.1 Midas/GTS岩土软件简介
        3.3.2 Phase~2软件简介
        3.3.3 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4 Midas建模延伸厚度及岩土体参数
        3.4.1 高填路堤
        3.4.2 建模情况及结果
    3.5 典型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5.1 模型概况
        3.5.2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5.3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6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6.1 模型概况
        3.6.2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6.3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发展过程位移形态特征
    3.7 软弱地基填筑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7.1 地表与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
        3.7.1.1 模型概况
        3.7.1.2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1.3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2 地表与地基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2.1 模型概况
        3.7.2.2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2.3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3.1 模型概况
        3.7.3.2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3.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防治对策
    4.1 填方路堤病害的防治原则
    4.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防治对策
        4.2.1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预防措施
        4.2.1.1 填方路基排水措施
        4.2.1.2 强夯加固地基
        4.2.1.3 软基换填
        4.2.1.4 填土层设置土工格栅
        4.2.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4.2.2.1 地表裂缝灌缝处理
        4.2.2.2 注浆加固
        4.2.2.3 微型桩加固
        4.2.2.4 抗滑桩加固
    4.3 填方路堤变形监测
        4.3.1 路堤沉降监测
        4.3.2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实例分析
    5.1 实际纵向开裂变形路堤边坡分析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
        5.1.3 路堤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
        5.1.3.1 路面及坡面变形情况
        5.1.3.2 深部位移监测及滑移面位置分析
        5.1.3.3 路堤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5.1.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分析
        5.1.4.1 路堤模型的建立
        5.1.4.2 路堤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5.2 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山区公路高填路基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边坡风险评估及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全寿命周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技术
        1.3.3 技术路线
        1.3.4 实施方案
第二章 高填方路基典型灾害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概述
    2.2 高填方路基滑坡灾害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高填方路基滑坡
        2.2.2 高填方路基滑坡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2.3 高填方路基沉陷及影响因素分析
        2.3.1 高填方路基沉陷
        2.3.2 高填方路基沉陷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填方路基全寿命周期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
    3.1 高填方路基全寿命周期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高填方路基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全寿命周期内高填方路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3 全寿命周期内高填方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高填方路基全寿命周期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3.2.1 高填方路基灾害危险性区段划分的基本原则
        3.2.2 全寿命周期内高填方路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3.2.3 全寿命周期内高填方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路基全寿命周期危险性评价模型
    4.1 概述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3 高填方路基滑坡灾害全寿命周期内危险性评价模型
        4.3.1 勘察设计阶段高填方路基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
        4.3.2 建设阶段高填方路基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
        4.3.3 运营阶段高填方路基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
    4.4 高填方路基沉陷全寿命周期内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4.4.1 勘察设计阶段高填方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
        4.4.2 建设阶段高填方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
        4.4.3 运营阶段高填方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结构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演示
    5.1 重庆南川~贵州道真高速公路K29+800~K30+200段填方路堤边坡基本特征
    5.2 重庆南川~贵州道真高速公路K29+800~K30+200段填方路堤危险性评价
    5.3 重庆奉节~云阳高速公路K1362+390~485段填方路堤基本特征
    5.4 重庆奉节~云阳高速公路K1362+390~485段填方路堤危险性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高填方路基下沉的原因与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盾构下穿在建高铁段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 张晴斌.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高填方路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周涌泉.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20(11)
  • [3]车辆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路基动力特性研究[D]. 李奕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1)
  • [4]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 郑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5]高填方路基施工沉降的原因及预防[J]. 王岩龙. 交通世界, 2019(31)
  • [6]简析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病害及治理措施[J]. 罗涵宇. 南方农机, 2019(09)
  • [7]高填方路基变形监测与稳定性分析[D]. 李丹丹.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8]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D]. 李晓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4)
  • [9]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蔡建兵. 福州大学, 2018(03)
  • [10]山区公路高填路基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D]. 温雪芬.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