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角校正

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角校正

一、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值与相角修正(论文文献综述)

苏有平[1](2021)在《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及模型参数辨识》文中指出单液流锌镍电池(Single-Flow Zinc-Nickel Battery)是一种新型的液流储能装置,它具有造价成本低、储能容量大以及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涵盖频率范围广,包含阻抗信息丰富,给电池建模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本论文为获取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及阻抗参数,设计了基于STM32的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平台,并提出一种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辨识电池阻抗模型参数。论文对全相位FFT(All-Phase FFT,APFFT)法估计两个同频正弦信号的幅度比值与相位差进行理论分析,结合阻抗谱频域测量原理,确定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方案,并设计相应的阻抗谱测量平台。测量平台以STM32控制器为核心,使用AD9833产生设定频率的正弦信号,通过恒电流仪进行V/I转换后向待测电池注入电流激励,利用定时器中断控制AD7606的采样率。在STM32控制器上集成全相位FFT算法,实现在控制器片内对电流、电压信号进行全相位FFT分析,得到测量频率点的电池阻抗值。采用查表的方式进行扫频测量电池阻抗谱,并通过串口将测量数据发送到上位机进行保存。对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平台进行滤波放大电路、恒电流仪等功能测试。进行RC等效电路、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并对比专业仪器频率响应分析仪测量结果。实验表明,所研制的阻抗谱测量平台测量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阻抗幅值测量误差小于5%,相角测量误差小于1.2°。同时,采用新威充放电测试仪对单液流锌镍电池进行充放电,由测量平台得到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阻抗谱数据。针对通过拟合阻抗谱数据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难度大的问题,应用弛豫时间分布(Distribution of Relaxation Times,DRT)法解析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建立了单液流锌镍电池4阶RC阻抗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用于辨识阻抗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基于电池实测阻抗谱数据,使用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辨识得到电池在不同SOC下的模型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辨识阻抗等效电路模型参数,阻抗实部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虚部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

唐守义[2](2021)在《电网谐波测量与谐波源状态识别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4.0、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和高速铁路的发展,电网的谐波污染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对于电网谐波的综合治理、责任划分和成因分析已经迫在眉睫。电网谐波测量与谐波源状态识别的研究,是解决电网谐波的综合治理、责任划分和成因分析问题的前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本文以此为主线,分别对电网谐波测量,电网谐波源位置识别和电网谐波源类型识别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实现,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基本原理及其用于测量稳态谐波的局限性,依据不同窗函数主瓣性能及旁瓣性能去抑制频谱泄露的效果,构建了以Rife-Vicent窗和Blackman窗为基窗的三阶RVB混合自卷积窗,其旁瓣性能优于基窗函数,同时推导了三阶RVB混合自卷积窗的相位差幅相频校正公式,在削弱栅栏效应上效果显着,引入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 Huang Transform,HHT)测量暂态谐波,进行时频分析和暂态谐波起止时刻参数测量。仿真结果表明,三阶RVB混合自卷积窗相位差校正FFT相较于传统窗函数相位差校正FFT在测量稳态谐波参数上具备更低的相对误差,更优良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改进HHT可以较好地对暂态谐波进行时频分析,测量起止时刻参数相对误差较低且对噪声不敏感。(2)基于在公共点测量得到的谐波电压电流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建立方程,分别推导了考虑用户侧阻抗和不考虑用户侧阻抗的回归方程,通过求取截矩系数和回归系数,识别谐波源位置,但其易受电网异常扰动和谐波波动干扰,从而导致估计值偏离原始值。于是本文首先利用马氏距离法对异常扰动数据进行筛选,其次利用箱线图法对谐波波动数据进行筛选,再利用筛选后的数据进行PLSR,可以将异常扰动和谐波波动的影响降到较低水平。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用户侧阻抗,筛选后的效果均优于未筛选的效果,可以准确识别谐波源位置。(3)在对谐波源进行测量和位置识别之后,综合得到的相关数据,再进一步提取幅频统计特征包括重心频率和频率标准差等,利用兼具可解释性和准确率的随机森林方法,对谐波源的类别包括六脉波整流型谐波源等进行识别。重点分析了决策树及其集成方法的相关知识,综合精确率和召回率等对分类模型进行评价,进行了特征提取及处理和随机森林模型生成。仿真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识别电弧炉型谐波源类型的F1值最高为94.37%,识别十二脉波整流型谐波源类型的F1值最低为92.09%,总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2.68%,对于谐波源类型的识别效果表现良好。最后,基于本文方法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电网谐波测量与谐波源状态识别仪器,介绍了仪器硬件平台的构成,在已有的仪器硬件平台基础上进行了软件模块设计,其中核心运算部分利用混合编程实现。

林杰[3](2021)在《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校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电力信号呈现出频带宽、变化快、噪声高的特性。宽频测量装置因其能够对宽频信号进行精确测量和快速跟踪,可为电网监控及可视化提供条件。为保证宽频测量装置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需对其进行测试与校准。论文以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校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方案与评估方法,研究了基于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的重采样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校准器的高精度宽频测量方法,研制了基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并开展了七个厂家的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校准工作。针对缺乏适用于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方案与评估方法的现状,先提出了宽频测量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宽频信号静动态特性,并抽象出典型宽频信号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方案,其中,静态测试包括多谐波/间谐波测试,动态测试包括宽频调制、宽频频率斜坡、宽频阶跃及宽频幅值发散测试,并规定了各个测试的评估指标。针对校准器需具有重采样这一功能来满足灵活采样率调整的需求,分析了基于Farrow结构的重采样模型,揭示了该重采样模型的插值滤波器特性,提出了滤波器的设计准则;建立了基于窗函数法的分数时延滤波器设计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的Farrow结构子滤波器系数设计方法;仿真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影响低频信号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采样率转换出现频率混叠和镜像分量的问题。针对现有宽频测量方法无法满足测试校准精度要求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复序列带通滤波器的相量测量方法与谱线拟合的相量测量方法,建立了一种宽频信号静动态识别方法,并分析了 Kaiser窗设计的复序列带通滤波器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校准器的高精度宽频测量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对复杂的静动态信号进行高精度测量,测量精度能高于所提评估指标的两个数量级以上。最后,提出了基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体系架构,研制了高精度校准器,并对校准器进行测试验证;开发了测试系统相关软件,搭建了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该平台已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应用,并对实际宽频测量装置进行测试校准,验证了平台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贺开明[4](2020)在《电压暂降特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多电力电子设备及微处理器被应用于工业领域。电压暂降导致这些设备停机后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及时检测出电压暂降特征值,将故障支路尽快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电压暂降特征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以电压暂降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电压暂降的特征、起因和危害,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不同类型的电压暂降模型,对常见的三类原因引起的电压暂降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检测电压暂降的起止时刻、暂降深度、相位跳变的能力对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鉴于传统αβ-dq坐标变换法检测电压暂降存在抗干扰能力差、检测相角跳变区间不能超过[-π/2,π/2]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αβ-dq坐标变换检测电压暂降的方法。改进方法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该问题。第一,通过前置FIR滤波器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同时带来相位延迟的缺点,利用滤波器的线性延迟关系对相位结果进行补偿;第二,通过dq坐标变换后d、q轴电压ud、uq所在象限结合三角函数对检测相角跳变区间扩展至[-π,π]。仿真结果表明,在含谐波和噪音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电压暂降幅值、相位跳变、持续时间等特征量。采用了上述改进电压暂降检测方法设计电压暂降分析软件。通过所设计的软件对大柳塔电压暂降算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软件能够在6ms内检测出电压暂降,同时能准确地检测出电压暂降的幅值、相角跳变值。

张宗超[5](2020)在《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发展,一些非线性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大量的接入配电网系统中,造成了潮流的双向流动,对电能的污染增加,严重时超过了的允许限度。电能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优质的电能有利于确保电网和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能够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电能质量,提高电能质量,找出导致电能质量所存在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然需要对电能质量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目前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大多数是局部单点测量,测量的结果只反映局部系统运行状态,但是测量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时间标记和联系,缺乏准确性。对不同地点的电网信号采样时提出基于GPS同步采样的方法,实现对异地电能质量参数的同步测量与分析,系统实时的掌握全网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不同地点的同步采样,提出了基于GPS的同步采样方法。利用GPS高精度的秒脉冲信号(Pulse Per Second,PPS)启动主控芯片外部中断,触发不同地点的采样装置,对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同步采样。同时ADC转换器将采样得到的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转换,再把这些数据打上记录世界时钟的标签实现设备的同步采样和测量。在整个同步采样过程中,先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得到电压、电流有效值,然后利用傅里叶变换得到了电压、电流的相位,准确的获得电压、电流矢量。对于电能质量检测装置的设计实现,先从电能质量参数的检测算法上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主要稳态电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其中闪变检测采用的是现有的IEC平方闪变检测方法。对于谐波检测来说,由于FFT的计算效率较高,在嵌入式系统DSP中能够方便的实现,所以在FFT算法上提出了基于4项莱夫-文森特窗(Rife-Vincent,RV)窗的多谱线插值FFT改进算法。推算出谐波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曲线拟合函数推出了既简单又实用的插值修正表达式。然后对弱信号以及复杂的谐波信号进行相应的仿真计算,并同几个典型的加余弦窗函数FFT算法对比,发现4项RV(Ⅰ)窗函数FFT算法在计算谐波参数时的准确性较好,可以很好的抑制非整周期采样造成的长范围泄露问题,而多谱线插值FFT改进算法可以有效的对短范围泄漏进行修正。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了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该系统在基于GPS时钟信号同步采样和各电能质量测量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了ADC+DSP+MCU的硬件构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根据模块化的思想进行了设计,并对测量结果和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万航[6](2020)在《建筑墙体调湿材料层吸放湿计算方法与简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调湿材料是一种能在室内湿度较高时吸湿在室内湿度较低时放湿的建筑墙体材料,不需消耗任何人工能源和机械设备,仅依靠调湿材料吸放湿的作用即可实现室内空气湿度的被动调节。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目前对于调湿材料的性能研究以及在实际中的湿动态模拟这两方面仍不够充分。本文以建筑墙体调湿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简易的调湿材料吸放湿计算方法和一种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利用该方法和模型对调湿材料的湿缓冲等调湿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墙体调湿材料吸放湿理论,建立了墙体调湿材料理论湿传递模型,同时对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指明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针对传统计算方法的诸多不足,首次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墙体调湿材料层吸放湿计算方法,即傅里叶变换-传递函数(FT-TF)计算方法,并从计算原理、计算方程和计算步骤等方面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搭建了墙体调湿材料吸放湿实验测量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调湿材料的吸放湿实验,并用实验测量结果对墙体调湿材料层吸放湿傅里叶变换-传递函数(FT-TF)计算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在一个室内湿循环周期内,工况1和工况2时模型预测的吸放湿总量相对误差分别为3.6%和8.2%。本文提出的FT-TF计算方法准确性好,计算效率高。采用本文提出的FT-TF计算方法,可计算任意厚度的调湿材料的湿缓冲量并获得湿缓冲量随厚度变化的曲线,利用该曲线可方便地找出满足工程应用精度的调湿材料湿缓冲优化厚度。如对于黏土砂浆调湿材料,在室内湿度12小时高湿度12小时低湿度交替周期变化时,其湿缓冲优化厚度约为13.2mm。该方法只基于物性参数,无需实验,计算效率高,计算结果精确。同时,根据物性参数采用数学变换推导了墙体调湿材料湿缓冲优化厚度的理论解,根据室内湿环境的不同分别进行了理想湿缓冲优化厚度和实际湿缓冲优化厚度的理论推导,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求解方程式。进一步提出了双层调湿材料结构的调湿墙体,首次对双层调湿材料墙体在不同湿度场下的湿缓冲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对双层调湿材料的排列方式和厚度分布进行了优化,并指出在具有高湿渗透性的调湿材料内层加一层较薄的湿容较大的调湿材料,可以有效的增强调湿材料墙体的准稳态湿缓冲量和准稳态储湿量。如在纤维材料后增加一薄层石灰硅砖材料,其准稳态湿缓冲量可从40.0g/m2提升58.4g/m2,准稳态储湿量可从20.1g/m2提升到29.3g/m2。仅通过将两种不同属性的调湿材料组合在一起就可实现对其湿缓冲性能的改善。本文最后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并对简化动态模型的推导,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模型节点数的优化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利用本文搭建的实验平台的测量结果对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本文进一步搭建了室内湿环境模拟平台,并利用标准案例对该室内湿环境模拟平台进行验证。利用该平台,模拟研究了调湿材料的应用面积、厚度以及建筑所处的气候等因素对调湿材料的实际调湿效果的影响。

翟丽娟[7](2020)在《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制造、安装误差以及材料不均匀等因素,转子质心或多或少都会偏离其几何中心,即存在不平衡。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不平衡会导致非期望的振动。转子不平衡是造成旋转机械设备振动的主要因素,通过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相关方法对不平衡振动信号进行精确提取,分析旋转设备可能的故障因素进而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对旋转机械设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了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转子动平衡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基于影响系数法的双面动平衡测试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平衡振动信号幅值与相位提取方法。建立了含有弯曲与不平衡故障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与仿真分析。对转子振动系统的一些典型故障及其随转速的变化特征进行论述,得出不平衡振动信号提纯的理论基础。其次,提出不平衡振动信号消减提纯的具体实施步骤,并对传感器信号的重采样技术进行详细推导。在此基础上,结合信号重采样技术和转子振动特性,给出了一种转子纯失衡振动响应消减提纯技术,剔除了非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工频干扰下不平衡振动信号的精确提取,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转子动平衡方法。再次,阐述了基于FFT的振动信号提取方法的原理性误差,给出了提高振动信号提取精度的措施,讨论了动平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参数误差,并对该误差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工程实际中减小动平衡误差提供理论支撑。最后,搭建了转子动平衡实验平台,结合该平台分析了原始振动响应、常规动平衡后转子振动响应以及消减动平衡后振动响应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高速下转子失衡振动,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保障高速转子的安全平稳运行。

张婕[8](2020)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行业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其庞大和复杂,很难对电能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可靠控制,实时监测和精确估计电网动态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问题。在许多应用场合,电力系统需要实时测量相量幅度和角度以及判断电压和电流信号中存在的谐波,基于相量测量数据采集技术的广域监测系统应运而生,为电网运营商提供了系统实时监测的机会,是国内外公认最新的电网监测与控制手段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相量测量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从相量测量原理和测量装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对相量测量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三种提高相量测量精度的算法,设计开发了相量测量装置的硬、软件系统,并将其中一种改进算法移植到DSP中,从而提高了相量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及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电力系统领域的行业标准进行了阐述。(2)提出了一种在稳态及动态条件下估计同步相角和频率的方法,该算法是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泰勒展开傅里叶算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 Taylor Expansion Fourier,WLS-TF)的改进方法。详细介绍了改进WLS-TF算法的推导过程,并提出一种利用二阶多项式插值函数进行频率估计的新方法。在信号模型中考虑不同稳态和动态信号条件下,对比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估计相量参数的自适应块最小均方算法,将未知相量模型建模为线性滤波问题,使用二阶优化技术估计幅值和相位,不需要任何矩阵求逆运算,具有更少的计算复杂性,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收敛性,快速响应能力和准确性。(4)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基于DSP的相量测量装置普遍采用快速傅里叶算法(FFT)作为数据处理计算方法。传统离散傅里叶变换作为电力系统中相量测量的基本算法,虽然计算简便,对谐波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但受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影响严重,为提高电力系统相量的快速准确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离散傅里叶的改进方法,仿真验证算法的实用性,并与前两种算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5)介绍了同步测量装置的基本原理及总体框架,分析了同步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精确性及实时性的影响,表明同步时标最佳位置的选取对于相量测量装置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判断时标位置最优值的方法。(6)介绍了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同步时标形成模块等,给出了各个模块的电路原理图,描述了模块的选型及相关电气特性。在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对装置软件进行了分块化设计,为提高电力系统相量测量的精度,以CCS3.3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将改进DFT算法移植到DSP中。(7)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进行调试和运行,在CCS3.3环境下仿真,验证改进DFT算法移植的准确性。用标准源测试装置的整体运行性能,设置标准源的电压电流参数,在CCS环境中读取电压和频率信息。最后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了装置的整机调试,测试输出的电压和频率值。

任小伟[9](2020)在《适用于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的宽频同步测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新能源集中与分布式并网、直流输电技术大量应用,大量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力系统。高渗透率的电力电子装置改变了电力系统的机理特性,使电力信号呈现出频带宽、变化快、噪声高的特性。这对测量装置监测频带范围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Synchrophasor measurement units,PMUs)仅能实现基频相量的测量,已无法满足宽频信号动态监测的需求。因此,针对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宽频测量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现有频谱测量方法难以兼顾跟踪速度和频率分辨率的问题,分析了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宽频信号的特征,分析了传统频谱分群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K-ESPRIT的快速宽频测量方法,实现了宽频信号的快速跟踪与高精度测量。为提高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峭度的信号频率成分数估计方法,保证了测量精度。针对故障情况下相量测量精度受衰减直流分量影响的问题,构建了考虑复杂情况的信号模型,分析了传统傅立叶算法(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在含衰减直流分量的复杂情况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含衰减直流分量信号的相量测量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复杂环境下衰减直流分量对相量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故障情况下相量测量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宽频测量装置的框架结构,根据框架结构进行了硬件选型与软件开发,研制了宽频测量实验室样机,并搭建测试平台对样机进行硬件测试,测量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实际样机中具有良好的性能。最后,利用现场录波数据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毛旺[10](2020)在《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具有模块化易扩展、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小、开关频率低、变换效率高等优势,而且级联的每个H桥单元都需要独立的直流电源,正好符合光伏阵列发电的特点。因此,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还需攻克若干关键技术:相间/相内功率均衡控制、弱电网下稳定运行控制以及高可靠、低成本的通信技术。对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针对单相相内功率不平衡问题,首先概述了三类典型的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并对其功率均衡范围表达式进行了推导,提出并采用功率均衡空间(Power Balance Space,PBS)和功率均衡系数(Power Balance Factor,PBF)对三类控制策略的功率均衡范围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其次,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混合脉宽调制(Hybrid Pulse Width Modulation,HPWM)策略的优缺点,并提出基于切换型HPWM调制的功率均衡控制策略;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扩大功率均衡范围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了直流侧电压波动,提高了系统的发电量。2)针对三相相间相内功率不平衡问题,首先概述了6种典型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同时对其功率均衡范围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并加以对比;其次,进一步推导了6种零序电压注入(Zero-Sequence Voltage Injection,ZSVI)与占空比有功分量修正(Active Component Modification of Duty Cycles,ACMDC)相结合的相间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的均衡范围表达式,并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6种ZSVI+HPWM相间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同时推导其功率均衡范围表达式,并加以对比;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大幅扩大了相间相内功率均衡范围。3)针对弱电网下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建立了包含锁相环、电压前馈在内的级联型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模型;其次,分析了H桥单元数目、锁相环带宽、谐振前馈系数和电网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相角补偿控制策略,增强弱电网下并网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有效抑制电网背景谐波对并网电流的影响。4)针对级联型系统通信问题,首先介绍了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的基本原理;其次,分析了典型光伏直流PLC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并联谐振耦合式光伏直流PLC方案,有效降低了耦合电路负载,减小了PLC信号衰减,进而提高了PLC信号发射效率;最后,探索并研究了一种用于级联型并网系统的电桥耦合式交流PLC方案,能有效分离PLC信号,同时对噪声信号进行全频段的抑制。

二、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值与相角修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值与相角修正(论文提纲范文)

(1)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及模型参数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单液流锌镍电池研究现状
    1.3 电池阻抗谱测量、建模及参数辨识研究现状
        1.3.1 电池阻抗谱测量研究现状
        1.3.2 电池阻抗建模及参数辨识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方案确定
    2.1 单液流锌镍电池简介
        2.1.1 单液流锌镍电池工作原理
        2.1.2 单液流锌镍电池基本参数
    2.2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原理
    2.3 阻抗数字化测量方法
        2.3.1 数字相关法
        2.3.2 全相位FFT法
    2.4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平台软硬件设计
    3.1 测量平台硬件设计
        3.1.1 控制器
        3.1.2 AD9833 信号发生器
        3.1.3 恒电流仪
        3.1.4 滤波放大电路
        3.1.5 AD7606 数据采集模块
        3.1.6 辅助电源
    3.2 下位机STM32 软件设计
        3.2.1 主程序
        3.2.2 串口通信程序
        3.2.3 AD9833 输出正弦波信号程序
        3.2.4 定时器中断采样程序
        3.2.5 全相位FFT数据处理程序
    3.3 上位机MATLAB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调试及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结果
    4.1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平台搭建
    4.2 测量平台功能测试
        4.2.1 滤波放大电路测试
        4.2.2 恒电流仪电路测试
        4.2.3 通信测试
    4.3 阻抗谱测量结果
        4.3.1 等效电路阻抗谱测试
        4.3.2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试
        4.3.3 单液流锌镍电池不同SOC状态的阻抗谱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RT-GrWOA辨识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模型参数
    5.1 基于DRT法建立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模型
        5.1.1 DRT法的数学思想
        5.1.2 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等效电路模型
    5.2 参数辨识模型建立
    5.3 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GrWOA
        5.3.1 基本的鲸鱼优化算法
        5.3.2 改进策略
        5.3.3 GrWOA算法伪代码
        5.3.4 GrWOA算法测试与分析
    5.4 基于GrWOA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实验与分析
        5.4.1 基于GrWOA算法辨识模型参数流程图
        5.4.2 基于GrWOA算法辨识模型参数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电网谐波测量与谐波源状态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电网谐波测量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1.2.2 电网谐波源位置识别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1.2.3 电网谐波源类型识别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混合自卷积窗PDC-FFT和改进HHT的电网谐波测量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FFT及其加窗校正理论
        2.2.1 FFT的基本理论及其局限性
        2.2.2 常见窗函数及其选取依据
        2.2.3 相位差校正原理及流程
    2.3 混合自卷积窗PDC-FFT
        2.3.1 RVB混合卷积窗PDC-FFT
        2.3.2 三阶RVB混合自卷积窗PDC-FFT
        2.3.3 基于混合自卷积窗PDC-FFT的谐波测量算法流程
    2.4 改进的HHT方法
        2.4.1 基于自适应白噪声的经验模态分解
        2.4.2 希尔伯特谱分析
        2.4.3 基于改进HHT的谐波测量算法流程
    2.5 仿真实验及分析
        2.5.1 稳态谐波参数测量仿真
        2.5.2 暂态谐波参数测量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双重筛选PLSR的电网谐波源状态(位置)识别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PLSR的谐波源位置识别及干扰因素
        3.2.1 基于PLSR的谐波源位置识别
        3.2.2 异常扰动和谐波波动的影响
    3.3 基于双重筛选PLSR的谐波源位置识别
        3.3.1 基于滑动组分的数据处理
        3.3.2 基于马氏距离的数据筛选
        3.3.3 基于箱图法的数据筛选
        3.3.4 基于双重筛选PLSR的谐波源位置识别算法流程
    3.4 仿真实验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随机森林的电网谐波源状态(类型)识别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集成学习及评价指标
        4.2.1 基于树模型的集成学习
        4.2.2 识别效果评价指标
    4.3 基于随机森林的谐波源类型识别
        4.3.1 PCC点两侧情况分析
        4.3.2 频域特征提取及处理
        4.3.3 随机森林模型生成
        4.3.4 基于随机森林的谐波源类型识别算法流程
    4.4 仿真实验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网谐波测量与谐波源状态识别的仪器设计
    5.1 引言
    5.2 仪器硬件平台介绍
    5.3 仪器软件模块设计
        5.3.1 软件模块总体设计
        5.3.2 控制管理模块设计
        5.3.3 谐波源分析模块设计
        5.3.4 辅助支撑模块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校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量装置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2.2 宽频测量的测试方案与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2.3 重采样方法研究现状
        1.2.4 适用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方案与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宽频测量的研究对象
        2.2.1 谐波相量和频率
        2.2.2 间谐波相量和频率
    2.3 电力系统宽频信号特性分析
        2.3.1 宽频信号静态特性
        2.3.2 宽频信号动态特性
    2.4 宽频测量装置静动态测试方案及评估指标
        2.4.1 静态测试方案及评估指标
        2.4.2 动态测试方案及评估指标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基于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的重采样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FARROW结构的重采样模型研究
        3.2.1 重采样模型结构
        3.2.2 重采样模型原理分析
        3.2.3 滤波器设计准则
    3.3 基于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的重采样
        3.3.1 基于窗函数法的Farrow结构子滤波器设计方法
        3.3.2 窗函数的选择及设计参数的确定
    3.4 仿真分析
        3.4.1 不考虑频率混叠情况下与现有设计方法对比
        3.4.2 考虑频率混叠情况下与现有设计方法对比
        3.4.3 重采样模型应用于信号处理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适用于校准器的宽频信号静动态测量方法
    4.1 引言
    4.2 适用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方法
        4.2.1 基于复序列带通滤波器的相量测量方法
        4.2.2 基于谱线拟合的相量测量方法
        4.2.3 高精度宽频测量方法
    4.3 仿真分析
        4.3.1 稳态测试
        4.3.2 动态测试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体系架构
    5.3 高精度校准器研制
        5.3.1 校准器硬件选型
        5.3.2 软件算法在校准器上的实现
        5.3.3 校准器算法验证
    5.4 基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搭建
        5.4.1 基于校准器的宽频测量装置测试平台
        5.4.2 测试平台应用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电压暂降特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电压暂降问题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压暂降特征分析与仿真研究
    2.1 电压暂降分析
        2.1.1 电压暂降的概念
        2.1.2 电压暂降的来源
        2.1.3 设备电压暂降耐受能力与电压暂降危害
    2.2 电网短路故障引起电压暂降仿真分析
        2.2.1 电网短路故障模型
        2.2.2 变压器投切模型
        2.2.3 感应电动机启动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电压暂降检测方法分析研究
    3.1 时域检测法
        3.1.1 方均根值法
        3.1.2 峰值电压法
        3.1.3 基波分量法
    3.2 坐标变换法
        3.2.1 小波变换检测法法
        3.2.2 dq坐标变换法
    3.3 扩展复数卡尔曼检测方法
    3.4 方法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改进αβ-dq坐标变换检测电压暂降方法的研究
    4.1 传统求导αβ-dq坐标变换检测电压暂降的方法
        4.1.1 求导αβ-dq坐标变换法原理
        4.1.2 谐波对求导αβ-dq坐标变换法的影响
    4.2 DDSRF-PLL锁相原理分析
    4.3 改进检测三相电网电压暂降的方法
        4.3.1 改进三相电网电压暂降检测方法结构
        4.3.2 设计线性相位延迟的FIR滤波器
        4.3.3 基于预测差分求导组成αβ-dq坐标变换环节
        4.3.4 扩展相角跳变计算
    4.4 仿真实验分析
        4.4.1 相位跳变区间超过±90°时仿真分析
        4.4.2 含谐波及噪音时仿真分析
        4.4.3 不同锁相环对检测结果影响的仿真分析
        4.4.4 短路故障模型暂降特征检测仿真分析
        4.4.5 方法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电压暂降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框架设计
        5.1.1 电压暂降分析软件的方案设计
        5.1.2 软件层级框架设计
    5.2 软件界面及功能分析与设计
        5.2.1 Lab VIEW简述
        5.2.2 系统主界面设计
        5.2.3 节点数据分析界面
        5.2.4 电压暂降分析界面
        5.2.5 历史数据分析界面
    5.3 数据读取与处理
        5.3.1 电压暂降分析软件数据来源
        5.3.2 读取数据的设计模式
        5.3.3 数据库设计与操作
    5.4 仿真测试
        5.4.1 算例介绍
        5.4.2 电压暂降软件运行结果
        5.4.3 电压暂降特征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项目

(5)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能质量的定义及各指标
        1.2.1 电压偏差
        1.2.2 频率偏差
        1.2.3 三相不平衡
        1.2.4 电压波动与闪变
        1.2.5 谐波
    1.3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的优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GPS同步时钟同步测量技术
    2.1 基于GPS时钟信号同步采样介绍
        2.1.1 GPS的授时原理
        2.1.2 基于GPS时钟同步采样
    2.2 电压矢量的测量
        2.2.1 电压有效值的计算
        2.2.2 电压矢量的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能质量的检测方法
    3.1 电压偏差检测
    3.2 频率偏差检测
    3.3 三相不平衡度检测
    3.4 电压波动与闪变的检测
    3.5 谐波检测方法
        3.5.1 莱夫-文森特窗
        3.5.2 多谱线插值算法
        3.5.3 基于莱夫-文森特窗多谱线插值FFT算法
        3.5.4 谐波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组成
        4.1.1 系统设计要求
        4.1.2 系统的组成及整体框图
    4.2 模拟信号采集变换模块
        4.2.1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
        4.2.2 模数转换电路
    4.3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4.3.1 SRAM和 FLASH外部存储电路
        4.3.2 DSP的数据传输
    4.4 数据管理模块
        4.4.1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4.4.2 LCD液晶数据显示模块
        4.4.3 数据的存储模块
        4.4.4 GPS同步时钟模块
    4.5 电源模块
    4.6 系统硬件平台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平台和设计原则
        5.1.1 CCS4.12软件开发平台
        5.1.2 软件设计原则
    5.2 主程序设计
    5.3 数据的采集处理模块
    5.4 SPI双向通信传输
    5.5 数据管理模块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性能分析和误差分析
    6.1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性能分析
    6.2 电能质量检测装置误差分析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建筑墙体调湿材料层吸放湿计算方法与简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建筑墙体调湿系统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小结
2 调湿材料吸放湿原理及传统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吸放湿原理
    2.3 湿传递数学描述
    2.4 传统计算方法
    2.5 小结
3 墙体调湿材料层吸放湿傅里叶变换-传递函数计算方法
    3.1 引言
    3.2 线性系统叠加原理
    3.3 傅里叶变换与逆变换
    3.4 调湿材料吸放湿系统频域响应
    3.5 傅里叶变换-传递函数计算方法
    3.6 傅里叶变换-传递函数模型的验证
    3.7 小结
4 墙体调湿材料吸放湿计算方法实验验证
    4.1 引言
    4.2 实验系统设计与搭建
    4.3 数据测量与环境控制
    4.4 测试样品
    4.5 工况设计
    4.6 实验验证
    4.7 其他学者实验结果验证
    4.8 小结
5 调湿材料层湿缓冲优化厚度研究
    5.1 引言
    5.2 调湿材料湿缓冲作用
    5.3 调湿材料湿缓冲优化厚度
    5.4 湿缓冲优化厚度计算方法
    5.5 计算示例
    5.6 湿缓冲优化厚度计算方法验证
    5.7 湿缓冲优化厚度值的理论推导
    5.8 小结
6 双层调湿材料湿缓冲特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室内湿度频谱特性分析
    6.3 双层调湿材料墙体湿传递函数
    6.4 双层调湿材料墙体结构优化设计
    6.5 双层调湿材料湿缓冲性能评价
    6.6 小结
7 墙体调湿材料层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
    7.1 引言
    7.2 传统简化湿传递模型
    7.3 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
    7.4 简化模型参数辨识
    7.5 计算示例与分析
    7.6 模型实验验证
    7.7 小结
8 基于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的室内湿环境模拟研究
    8.1 引言
    8.2 室内湿环境模拟平台
    8.3 模拟平台数值验证
    8.4 基于简化动态湿传递模型的室内湿环境模拟
    8.5 调湿材料调湿效果评价
    8.6 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2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附录3 博士生期间获奖情况

(7)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动平衡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1 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取算法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纯理论基础
    2.1 动平衡测试技术理论基础
        2.1.1 动平衡基本原理
        2.1.2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取算法
    2.2 转子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2.2.1 转子模型和振动方程
        2.2.2 转子振动模型的求解
        2.2.3 转子故障仿真分析
    2.3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纯处理
        2.3.1 转子故障特征源分析
        2.3.2 不平衡理论基础
        2.3.3 转子纯失衡响应提纯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子纯失衡振动响应消减提纯技术研究
    3.1 不平衡振动信号消减提纯实现步骤
    3.2 传感器信号重采样技术基础
        3.2.1 传感器信号整数倍降采样实现
        3.2.2 传感器信号整数倍上采样实现
        3.2.3 传感器信号非整数因子重采样实现
    3.3 转子的改进动平衡技术
        3.3.1 转子纯失衡振动响应重采样提纯理论推导
        3.3.2 基于传感器信号消减提纯理论的动平衡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平衡精度提升与误差分析
    4.1 信号提取方法原理误差
        4.1.1 提高信号提取精度措施
        4.1.2 仿真分析
    4.2 动平衡参数误差
        4.2.1 影响系数标定误差
        4.2.2 传感器安装角度误差
        4.2.3 试重误差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平衡实验验证
    5.1 测试系统组成
        5.1.1 转子振动平台
        5.1.2 测试系统介绍
    5.2 实验效果对比
        5.2.1 转子实验台模态测试
        5.2.2 测试准备
        5.2.3 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PMU发展历史及应用状况
        1.2.2 相量测量算法的研究现状
        1.2.3 行业标准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泰勒展开傅里叶的改进方法
    2.1 算法简介
        2.1.1 改进WLS-TF算法
        2.1.2 频率估计方法的改进
    2.2 算法仿真
        2.2.1 稳态信号测试
        2.2.2 动态信号测试
        2.2.3 实际信号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共轭梯度的BLMS实时相量快速估计算法
    3.1 算法简介
    3.2 相量估计模型建立
        3.2.1 含谐波分量的相量估计模型
        3.2.2 含直流衰减分量的相量估计模型
    3.3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BLMS算法
        3.3.1 块最小均方算法
        3.3.2 共轭梯度法
    3.4 算法步骤及收敛性分析
        3.4.1 算法流程
        3.4.2 收敛性分析
    3.5 仿真结果分析
        3.5.1 噪声测试
        3.5.2 静态测试
        3.5.3 动态测试
        3.5.4 实际信号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频率跟踪的改进DFT算法及三种算法的比较
    4.1 改进DFT
        4.1.1 算法简介
        4.1.2 频率和幅值计算
    4.2 实例分析
        4.2.1 稳态信号分析
        4.2.2 动态信号分析
    4.3 不同算法测量精度对比
        4.3.1 稳态测量结果对比
        4.3.2 动态测量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量测量装置总体框架及同步时标问题
    5.1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简介
        5.1.1 同步相量测量系统原理
        5.1.2 基于DSP的相量测量装置结构
    5.2 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5.2.1 同步时标定义
        5.2.2 时标位置对相量测量精度的影响
        5.2.3 时标位置对上送延时时间的影响
    5.3 时标位置最优值选择
        5.3.1 模型建立
        5.3.2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6.1 硬件电路的总体框架
    6.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6.2.1 信号调理模块及选型
        6.2.2 模数转换模块
    6.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6.3.1 数据处理模块选型
        6.3.2 外围电路设计
    6.4 同步时标形成模块设计
        6.4.1 授时模块选型
        6.4.2 授时模块的构成
    6.5 同步测量装置的软件设计
        6.5.1 DSP开发环境
        6.5.2 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6.6 改进DFT算法的实现
        6.6.1 DSP实现步骤
        6.6.2 算法的C程序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调试运行
    7.1 CCS仿真结果
    7.2 标准源测试结果
    7.3 整机调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成果
    8.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适用于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的宽频同步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频同步测量装置研究现状
        1.2.2 宽频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K-ESPRIT的快速宽频测量方法
    2.1 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宽频信号特征
    2.2 国标推荐方法特性分析
        2.2.1 国标推荐的基于FFT的频谱分群方法
        2.2.2 基于FFT的频谱分群方法评估指标
        2.2.3 基于FFT的频谱分群方法特性分析
    2.3 基于K-ESPRIT的快速宽频测量方法
        2.3.1 ESPRIT算法原理
        2.3.2 信号参数求取
        2.3.3 基于峭度的信号频率成分数估计方法
        2.3.4 基于K-ESPRIT的快速宽频测量方法流程
    2.4 仿真分析
        2.4.1 基于峭度的信号频率成分数估计性能测试
        2.4.2 基于K-ESPRIT的快速宽频测量方法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衰减直流分量信号的相量测量
    3.1 衰减直流分量对同步相量测量的影响
    3.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信号预处理
    3.3 基于最小二乘的基频相量测量
        3.3.1 信号成分拟合
        3.3.2 拟合阶数选取
        3.3.3 幅值相角测量
    3.4 含衰减直流分量信号的相量测量方法流程
    3.5 仿真分析
    3.6 适用于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的宽频测量流程图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算法硬件实现与测试
    4.1 宽频同步测量装置框架结构
    4.2 实验室样机研制
        4.2.1 硬件架构
        4.2.2 软件开发
    4.3 实验室测试与现场数据分析
        4.3.1 实验室测试
        4.3.2 现场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10)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光伏发电发展概述
        1.1.2 级联型光伏并网系统结构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均衡控制研究现状
        1.2.2 弱电网下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单相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2.1 典型的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对比研究
        2.1.1 基于输入功率分配的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2.1.2 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2.1.3 基于HPWM调制的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2.2 基于切换型HPWM调制的改进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2.3 改进功率均衡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2.4 实验验证
        2.4.1 实验平台概述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三相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3.1 典型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对比研究
        3.1.1 基于FFZSVI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1.2 基于WMMZSVI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1.3 基于DTHZSVI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1.4 基于DMMZSVI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1.5 基于THSWZSVI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1.6 基于OZSVI的相间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1.7 相间功率均衡范围对比
    3.2 典型的ZSVI+ACMDC相间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对比研究
    3.3 基于ZSVI+HPWM的改进相间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
    3.4 改进相间相内功率均衡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3.5 实验验证
        3.5.1 实验平台概述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弱电网下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运行稳定性分析
    4.1 考虑锁相环影响的单相级联型并网逆变器建模
        4.1.1 考虑锁相环时电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4.1.2 基于阻抗的稳定判据推导
        4.1.3 逆变器阻抗模型的扫频验证
    4.2 弱电网下级联型并网逆变系统谐波抑制稳定性分析
        4.2.1 H桥单元数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2.2 锁相环带宽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2.3 电压谐振前馈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4.2.4 电网阻抗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4.3 弱电网下级联型并网逆变系统相角补偿控制策略
        4.3.1 相角补偿后系统稳定性分析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
    5.1 PLC基本原理
        5.1.1 PLC的分类
        5.1.2 PLC的结构组成
    5.2 光伏组件监控系统中直流PLC技术研究
        5.2.1 典型的光伏直流PLC方案概述
        5.2.2 基于并联谐振耦合技术的直流PLC方案
        5.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单相级联H桥光伏并网逆变器交流PLC技术研究
        5.3.1 基于平衡桥耦合技术的交流PLC方案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值与相角修正(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液流锌镍电池阻抗谱测量及模型参数辨识[D]. 苏有平. 广西大学, 2021(12)
  • [2]电网谐波测量与谐波源状态识别方法研究[D]. 唐守义. 吉林大学, 2021(01)
  • [3]宽频测量装置测试校准方法研究[D]. 林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电压暂降特征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D]. 贺开明.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同步时钟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研究[D]. 张宗超.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建筑墙体调湿材料层吸放湿计算方法与简化模型研究[D]. 万航.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D]. 翟丽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8]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硬件设计与算法研究[D]. 张婕.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9]适用于新能源集中接入地区的宽频同步测量技术研究[D]. 任小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10]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毛旺.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FFT测量周期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角校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