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

什么是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

问:《礼记·学记》作者是谁
  1. 答:《礼记·学记》作者是乐正克。
    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典章制度专著(《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扩展资料: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是战国至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参考资料来源:
  2. 答:《礼记》:亦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由西汉戴圣编纂。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3.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问: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1. 答:学不躐等和不陵节而施都是循序渐进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1、学不躐等,词语,读音是xuébùlièděng,其意是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
    出自战国后期中的:“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不陵节而施,读音是bùlíngjiéérshī,陵,超越;节,限度;这句话意思是不超越学习者的接受限度而进行教育。
    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主要记录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
问: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1. 答:《礼记学记》原文
    发虑善,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翻译
    深谋远虑,物色好人,可以赢得一些好名声,但还不能够鼓动民众。如果礼贤下士,亲近与己疏远的人,就可以鼓动民众,但还不能够感化、教化民众。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人有天赋但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尚书》“兑命篇”说:“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就是这个意思!
    《礼记学记》简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